[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21604317U -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冲击工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冲击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604317U
CN221604317U CN202323044907.1U CN202323044907U CN221604317U CN 221604317 U CN221604317 U CN 221604317U CN 202323044907 U CN202323044907 U CN 202323044907U CN 221604317 U CN221604317 U CN 2216043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battery pack
machine shell
main machine
dam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304490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施宏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Duobei Too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Duobei Too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Duobei Too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Duobei Too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304490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6043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6043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6043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冲击工具,包括主机壳、减震圈、手柄、电池包插脚和电池包;所述手柄具有一端和另一端,所述手柄的一端与所述主机壳可拆卸相连,所述手柄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池包插脚相连;所述电池包插脚用于安装所述电池包;所述减震圈设于所述主机壳与所述手柄之间;所述主机壳下端、手柄上端设有用于安装所述减震圈的安装结构,所述减震圈通过所述安装结构固定于所述主机壳与所述手柄之间。本实用新型在工作时,设于所述主机壳与手柄之间的减震圈可以吸收冲击所产生的震动,手柄部位的震动就可以被减缓甚至完全吸收掉,从而也就可以减轻电池包与电池包插脚部位的震动磨损,降低电池包的故障率,改善操作的舒适度。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冲击工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冲击工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冲击工具。
背景技术
电动工具尤其冲击扳手类工具在使用的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震动,这种震动不仅会严重影响冲击扳手类工具的动力源电池包的通信以及电池包结构的稳定性,导致整机无法正常工作,也会影响使用者的操作舒适度。随着工具扭矩的增大,这种问题会越发明显;所以对于冲击扳手类工具如何做好减震尤其是电池包与主机之间的减震是非常重要的。
现有技术中,申请号为201821011172.9的实用新型中公开了一种冲击扳手,包括把手、机壳和电池包展脚,把手具有一端和另一端,把手的一端设置机壳,把手的另一端设置电池包展脚,机壳用于容纳电机和/或传动组件,电池包展脚用于安装电池包,把手与电池包展脚之间设置有弹性件,弹性件与把手可拆卸连接,弹性件与电池包展脚可拆卸连接。在整机工作时,振动从把手传给弹性件,通过弹性件减振后传给电池包展脚,减小振动冲击,起到减振效果。申请号为202090000645.4的实用新型中公开了一种电动工具,包括马达壳体,马达定位在马达壳体中并且被配置为可旋转地驱动输出轴;手柄联接到马达壳体;振动阻尼组件位于马达壳体和手柄之间,所述振动阻尼组件包括由马达壳体限定的第一联接部分、由手柄限定的第二联接部分,以及卡在第一联接部分和第二联接部分之间的弹性阻尼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设计简单、振动磨损小、操作舒适度佳的冲击工具。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冲击工具,所述冲击工具包括主机壳、减震圈、手柄、电池包插脚和电池包;所述手柄具有一端和另一端,所述手柄的一端与所述主机壳可拆卸相连,所述手柄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池包插脚相连;所述电池包插脚用于安装所述电池包;所述减震圈设于所述主机壳与所述手柄之间;所述主机壳下端、手柄上端设有用于安装所述减震圈的安装结构,所述减震圈通过所述安装结构固定于所述主机壳与所述手柄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结构包括设于所述主机壳下端的凸起台阶,和设于所述手柄上端内侧的容纳槽;所述主机壳与所述手柄连接安装后,所述减震圈被固定于所述凸起台阶与所述容纳槽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减震圈的内侧设有凹槽,所述减震圈的内侧凹槽与所述凸起台阶配合,所述减震圈的外侧与所述容纳槽配合。
对于所述减震圈的其中一种实现形式,所述减震圈为一体成型的整圈式结构。
对于所述减震圈的另一种实现形式,所述减震圈包括对称设置的一半和另一半,所述一半或另一半减震圈的形状包括U形、半圆形、弧形。
进一步地,所述手柄由左右两半合拢安装而成,分别为左手柄和右手柄;所述左手柄和右手柄上端内侧均设有所述容纳槽;所述左手柄或右手柄上设有螺丝柱,所述右手柄或左手柄上设有螺丝孔;所述左手柄和右手柄通过螺丝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主机壳下端设有连接孔;所述手柄与所述主机壳安装时,所述螺丝柱穿设于所述连接孔中。
进一步地,所述减震圈为弹性材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中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冲击工具在工作时,设于所述主机壳与手柄之间的减震圈可以吸收冲击所产生的震动,手柄部位的震动就可以被减缓甚至完全吸收掉,从而也就可以减轻电池包与电池包插脚部位的震动磨损,降低电池包的故障率,改善操作的舒适度;通过凸起台阶与容纳槽的配合,将减震圈有效地固定于主机壳和手柄之间;减震圈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整圈式或半圈式结构;左右手柄合拢时,螺丝柱穿过连接孔,然后通过螺丝将所述螺丝孔、连接孔以及螺丝柱连接固定,装卸方便、连接牢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冲击工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冲击工具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冲击工具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冲击工具中减震圈安装后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冲击工具中减震圈安装后的纵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整圈式减震圈与主机壳分离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整圈式减震圈与主机壳结合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主机壳;2-手柄;3-电池包插脚;4-电池包;5-减震圈;6-凸起台阶;7-容纳槽;8-螺丝柱;9-左手柄;10-右手柄;11-螺丝孔;12-凹槽;13-连接孔;14-螺丝。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采用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为了对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实施例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冲击工具,所述冲击工具包括主机壳1、减震圈5、手柄2、电池包插脚3和电池包4;所述手柄2具有一端和另一端,所述手柄2的一端与所述主机壳1可拆卸相连,所述手柄2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池包插脚3相连;所述电池包插脚3用于安装所述电池包4;所述减震圈5设于所述主机壳1与所述手柄2之间;所述主机壳1下端、手柄2上端设有用于安装所述减震圈5的安装结构,所述减震圈5通过所述安装结构固定于所述主机壳1与所述手柄2之间。所述减震圈5为弹性材质。所述冲击工具在工作时,由于主机壳1中的冲击结构不断打击工件所产生的持续不断的震动传递到主机壳1上,所述减震圈5的存在可以吸收这种振动,这样手柄2部位的震动就可以被减缓甚至完全吸收掉,从而也就可以减轻电池包4与电池包插脚3部位的震动磨损,也能很好的改善操作舒适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结构包括设于所述主机壳1下端的凸起台阶6,和设于所述手柄2上端内侧的容纳槽7;所述主机壳1与所述手柄2连接安装后,所述减震圈5被固定于所述凸起台阶6与所述容纳槽7之间。所述减震圈5的内侧设有凹槽12,所述减震圈5的内侧凹槽12与所述凸起台阶6配合,所述减震圈5的外侧与所述容纳槽7配合。所述减震圈5在安装时,其内侧的凹槽12可以卡合在所述主机壳1的凸起台阶6上,其外侧通过所述手柄2内侧的容纳槽7包裹,从而就可以将减震圈5有效地固定在所述主机壳1与手柄2之间。
对于所述减震圈5的其中一种实现形式,所述减震圈5为一体成型的整圈式结构。整圈式减震圈5的形状可以为圆形、椭圆形、跑道形(如附图6-7中的减震圈5)等形式,整圈式减震圈5具有减震均匀等优势。安装时,将整圈式减震圈5套设在所述凸起台阶6外,然后外侧通过手柄2上的容纳槽7包裹固定。
对于所述减震圈5的另一种实现形式,所述减震圈5包括对称设置的一半和另一半,所述一半或另一半减震圈5的形状包括U形(如附图2-5中的减震圈5)、半圆形、弧形。半圈式减震圈5具有装卸方便等优势。安装时,将减震圈5的两半分别卡合在所述凸起台阶6外,然后外侧分别通过手柄2上的容纳槽7包裹固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手柄2由左右两半合拢安装而成,分别为左手柄9和右手柄10;所述左手柄9和右手柄10上端内侧均设有所述容纳槽7;所述左手柄9或右手柄10上设有螺丝柱8,所述右手柄10或左手柄9上设有螺丝孔11;所述左手柄9和右手柄10通过螺丝14固定。所述主机壳1下端设有连接孔13;所述手柄2与所述主机壳1安装时,所述螺丝柱8穿设于所述连接孔13中,所述螺丝柱8与所述连接孔13之间进行避空。安装时,先将所述减震圈5卡合在所述凸起台阶6上,然后将所述左手柄9和右手柄10在所述减震圈5的外围合拢;合拢时,所述左手柄9上的螺丝柱8穿过位于所述主机壳1下端的连接孔13,然后所述右手柄10合拢,通过所述螺丝14将所述螺丝孔11、连接孔13以及螺丝柱8连接固定。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限定。

Claims (8)

1.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工具包括主机壳、减震圈、手柄、电池包插脚和电池包;所述手柄具有一端和另一端,所述手柄的一端与所述主机壳可拆卸相连,所述手柄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池包插脚相连;所述电池包插脚用于安装所述电池包;所述减震圈设于所述主机壳与所述手柄之间;所述主机壳下端、手柄上端设有用于安装所述减震圈的安装结构,所述减震圈通过所述安装结构固定于所述主机壳与所述手柄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结构包括设于所述主机壳下端的凸起台阶,和设于所述手柄上端内侧的容纳槽;所述主机壳与所述手柄连接安装后,所述减震圈被固定于所述凸起台阶与所述容纳槽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圈的内侧设有凹槽,所述减震圈的内侧凹槽与所述凸起台阶配合,所述减震圈的外侧与所述容纳槽配合。
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圈为一体成型的整圈式结构。
5.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圈包括对称设置的一半和另一半,所述一半或另一半减震圈的形状包括U形、半圆形。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由左右两半合拢安装而成,分别为左手柄和右手柄;所述左手柄和右手柄上端内侧均设有所述容纳槽;所述左手柄或右手柄上设有螺丝柱,所述右手柄或左手柄上设有螺丝孔;所述左手柄和右手柄通过螺丝固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壳下端设有连接孔;所述手柄与所述主机壳安装时,所述螺丝柱穿设于所述连接孔中。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圈为弹性材质。
CN202323044907.1U 2023-11-13 2023-11-13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冲击工具 Active CN2216043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3044907.1U CN221604317U (zh) 2023-11-13 2023-11-13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冲击工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3044907.1U CN221604317U (zh) 2023-11-13 2023-11-13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冲击工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604317U true CN221604317U (zh) 2024-08-27

Family

ID=924309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3044907.1U Active CN221604317U (zh) 2023-11-13 2023-11-13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冲击工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60431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5060838A1 (zh) * 2023-09-21 2025-03-27 江苏大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动工具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5060838A1 (zh) * 2023-09-21 2025-03-27 江苏大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动工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0990537Y (zh) 一种外转子电机轴与定子的减振连接装置
CN221604317U (zh)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冲击工具
JP2004216524A (ja) 電動ハンマ
JP2007237301A (ja) 電動工具
WO2016127930A1 (zh) 动力工具
CN214187040U (zh) 分体式电锤
CN212601669U (zh) 一种电锤上的减震装置
CN212547619U (zh) 一种新型小款筋膜枪
CN221195908U (zh) 一种应用于冲击工具的减震结构
CN222494046U (zh) 电动冲击扳手的缓震结构
CN214980795U (zh) 一种无刷多功能电动工具
CN217579331U (zh) 新型簇绒枪动力传动结构
CN222244638U (zh) 一种机器人专用冲击钻
CN219900265U (zh) 一种电机空心主轴
CN209818654U (zh) 短程高效率减速机构
CN217468903U (zh) 多功能插脚座装置
CN219882418U (zh) 用于冲击工具的减震把手及冲击工具
CN218449727U (zh) 一种电机转子的包裹壳
CN220279503U (zh) 具有减震功能的锂电扳手
JP4563335B2 (ja) 電動工具装置
CN215318503U (zh) 一种工具连接器
CN220945220U (zh) 一种锤击工具
CN220279505U (zh) 一种冲击扳手
CN220389276U (zh) 一种电动扳手
CN214946080U (zh) 一种具有减震结构的组合式电机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