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067739U - 车辆尾门以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尾门以及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1067739U CN221067739U CN202322592228.1U CN202322592228U CN221067739U CN 221067739 U CN221067739 U CN 221067739U CN 202322592228 U CN202322592228 U CN 202322592228U CN 221067739 U CN221067739 U CN 22106773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edal
- door body
- vehicle
- vehicle tailgate
- mod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3
- 230000007306 turnover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154 acut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JEIPFZHSYJVQDO-UHFFFAOYSA-N iron(III)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O=[Fe]O[Fe]=O JEIPFZHSYJVQD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191 jump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641 stabili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05 stabil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585 weight reduc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尾门以及车辆,所述车辆尾门包括:门体以及踏板组件,所述门体可翻转地设置于车身,以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切换,所述踏板组件可翻转地设置于所述门体,以在收纳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切换;其中在所述收纳位置,所述踏板收纳于所述门体,在所述展开位置,所述踏板位于所述门体外。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尾门,通过设置翻转式的踏板组件,可以简化车辆尾门结构,改善空间占用,降低成本、提高可靠性,满足整车轻量化要求,实现模块化设置,提高操作便利性以及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辆尾门以及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车辆尾门上设置踏板作为上下车载体,强度和刚度的性能指标要求较高,导致踏板自身的重量较大,且由于踏板的重量大、结构复杂,在匹配踏板时,车辆尾门也需要设置更高的强度和刚度,造成车辆尾门整体质量增加,不利于整车轻量化,操作费力,使用便利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尾门,所述车辆尾门的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简单、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出了一种采用上述车辆尾门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尾门,包括:门体以及踏板组件,所述门体可翻转地设置于车身,以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切换,所述踏板组件可翻转地设置于所述门体,以在收纳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切换;其中在所述收纳位置,所述踏板收纳于所述门体,在所述展开位置,所述踏板位于所述门体外。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尾门,通过设置翻转式的踏板组件,可以简化车辆尾门结构,改善空间占用,降低成本、提高可靠性,满足整车轻量化要求,实现模块化设置,提高操作便利性以及使用体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门体上具有配合部,所述踏板可翻转地设置于所述配合部,所述配合部具有推抵面,且所述推抵面适于推抵所述踏板。
进一步地,所述配合部上还设置有密封件,以封堵所述配合部与所述门体的枢转间隙。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踏板组件包括转轴和踏板,所述转轴设置于所述踏板,并与所述门体转动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踏板上设置有铰链,所述铰链套设于所述转轴,且所述铰链配置有转动限位结构,以对所述踏板进行限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门体上设置有与所述踏板的外形轮廓一致的容置槽,在所述收纳位置,所述踏板适于收纳于所述容置槽。
进一步地,所述容置槽内设置有缓冲件。
进一步地,所述车辆尾门还包括:锁止板和锁扣,所述门体包括框架和加强梁,所述框架与所述门体枢转连接,所述容置槽包括对应所述框架的第一槽和对应所述加强梁的第二槽,所述锁扣设置于所述加强梁,所述锁止板设置于所述第二槽的一侧,并可运动地设置于所述门体,以可选择地与所述锁扣锁止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车辆尾门还包括:装饰盖,所述装饰盖盖设于所述门体,以遮挡所述配合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车辆尾门和车身,所述车辆尾门通过尾门铰链与所述车身可翻转地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尾门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踏板组件处于收纳位置下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踏板组件处于展开位置下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门体的配合部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车辆尾门100,
门体10,配合部11,推抵面111,容置槽12,第一槽121,第二槽122,
踏板组件20,踏板21,框架211,加强梁212,转轴22,
密封件30,缓冲件40,锁止板50,装饰盖6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尾门100以及车辆。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尾门100,包括:门体10和踏板组件20。
其中,门体10可翻转地设置于车身,以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切换,在打开位置门体10大体竖立在车身的后端(如:货厢尾端或车身乘用空间后端的敞开口),在关闭位置,门体10相对车身向外翻转,以敞开车身的乘用空间或货厢尾部,便于乘员向乘用空间内放置物品、上下车或上下货厢等。
进而,参见图2所示,在门体10上设置踏板组件20,踏板组件20包可翻转地设置于门体10,以在收纳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切换,即使踏板组件20可以通过翻转的形式实现在收纳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切换。
需要指出的是,现有技术中,采用抽拉形式进行踏板21的开启以及收纳,需要人为施加的开启力较大,操作便利性较差,而本实用新型通过翻转即可实现踏板21在收纳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的切换,切换难度更低,切换便利性更高,可以有效提高踏板组件20的使用便利性;同时踏板21通过转轴22可转动地设置在门体10上,结构简单,投入成本低,工作稳定、可靠性高。
更为重要的是,翻转式踏板21的设置,相较抽拉式踏板21结构更加简单、重量更低,成本更低,门体10也无需进行高重量匹配,可以降低车辆尾门100的重量,实现轻量化设置,降低整车成本。
具体而言,在踏板21处于收纳位置时,踏板21可以收纳在门体10内,如:门体10上设置容置槽12,踏板21设置在容置槽12内,或者踏板21位于门体10在处于关闭位置时,朝向车内空间或货厢内空间的一侧,以改善踏板组件20的空间占用,降低布置难度,并可以提高踏板组件20的通用性,实现模块化、通用化设置,提高市场适应力,不仅可以跟随全新车型进行开发,也可以适配现有车型的扩展设置,仅需要对应匹配、更换车辆尾门100即可。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尾门100,通过设置翻转式的踏板组件20,可以简化车辆尾门100结构,改善空间占用,降低成本、提高可靠性,满足整车轻量化要求,实现模块化设置,提高操作便利性以及使用体验。
如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门体10上具有配合部11,踏板21可翻转地设置于配合部11,配合部11具有推抵面111,推抵面111适于推抵踏板21。
具体而言,门体10为一中空钣金结构件,门体10处于关闭位置时的内侧面(朝向车内空间或货厢空间的一侧表面)上可以设置梁形或板体形结构,其上开设转轴孔,以形成为配合部11,踏板组件20包括:踏板21以及转轴22,踏板21通过转轴22可翻转地设置于门体10,转轴22可以安装在转轴孔内,以实现门体10与踏板21的枢转配合,而同步推抵面111推抵踏板21,可以使踏板21维持在预期位置下,提高踏板21的稳定性,避免上下车或放置重物过程中,踏板21出现窜动,以提高踏板组件20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以使车辆尾门100的使用更加安全、可靠。
进而,在门体10处于打开位置下的后端面与水平面垂直的实施例中,可以使推抵面111与水平面之间形成锐角夹角,即推抵面111与门体10的宽度延伸方向之间形成锐角夹角,以确保踏板21可以倾斜设置在地面上,提高使用便利性的同时,倾斜设置的踏板21可以使踏板21的离地间隙相对竖直设置的踏板21的离地间隙更高,也可以降低踏板21忘记收纳时,踏板21出现剐蹭的概率,延长踏板组件20的使用寿命,并提高使用体验。
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进一步地,配合部11上还设置有密封件30,以封堵配合部11与门体10的枢转间隙。
具体而言,密封件30可以构造为密封胶条,通过密封胶条封堵配合部11与门体10的枢转间隙,可以起到减振、密封的作用,避免异物、雨水等进入转轴22所在区域,以避免出现意向,并避免转轴22出现锈蚀,提高踏板组件20与门体10的连接稳定性和可靠性,并延长踏板组件20的使用寿命。
需要指出的是,门体10在处于关闭位置时的高度为L1,踏板21的长度为L2,应当满足0.75≤L2/L1≤1,避免踏板21长度过长,导致无法完全收纳,也避免踏板21长度过短,导致展开位置下的踏板21离地高度过高,仍然存在上下车困难的技术问题。
进一步地,踏板21上设置有铰链,铰链套设于转轴22,且铰链配置有转动限位结构,以对踏板21进行限位。
其中,踏板21上设置有铰链,铰链套设在转轴22上,通过铰链和转轴22,可以提高踏板21在门体10上的连接稳定性和可靠性,并使踏板21的转动平稳性更高,转动过程中不存在抖动、异响以及卡滞,提高踏板组件20的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
铰链可以包括第一轴部、第二轴部以及弹性件,第一轴部与第二轴部在轴向上相对设置,其中的一个设置有限位凹部,另一个设置有限位凹槽,弹性件在踏板21由收纳位置切换至展开位置的过程中,逐渐释放,在由展开位置切换至收纳位置的过程中,逐渐压缩,且弹性件适于带动第一轴部朝向第二轴部;或带动第二轴部朝向第一轴部运动,以通过限位凸部与限位凹槽形成转动限位结构,在踏板21转动至预定位置后,实现对踏板21的锁止,通过转动限位结构与推抵面111的双重限位结构,实现对踏板21在打开位置下的稳定、可靠限位,避免踏板21出现窜动、跳动等现象,以提高踏板组件20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结合图1和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门体10上设置有与踏板21的外形轮廓一致的容置槽12,在收纳位置,踏板21适于收纳于容置槽12。
具体地,踏板21可以为日字形、目字形外形轮廓,对应容置槽12的形状为日字或目字,以使处于收纳位置,收纳在容置槽12内的踏板21的表面与门体10的表面平齐,提高美观性的同时,可以避免踏板21凸出门体10导致剐蹭,以提高踏板组件20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如图1和图3所示,进一步地,容置槽12内设置有缓冲件40。
具体而言,缓冲件40构造为缓冲垫,缓冲垫至少对应踏板21的自由端设置,如踏板21的自由端具有两个边角区域,对应缓冲垫可以为两个,两个缓冲垫对应设置在两个边角区域上,以通过缓冲垫在踏板21由展开位置切换至收纳位置过程中进行缓冲,避免出现异响,也避免踏板21或门体10出现磕碰,确保美观性并延长使用寿命。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进一步地,车辆尾门100还包括:锁止板50和锁扣,门体10包括框架211和加强梁212,框架211与门体10枢转连接,容置槽12包括对应框架211的第一槽121和对应加强梁212的第二槽122,锁扣设置于加强梁212,锁止板50设置于第二槽122的一侧,并可运动地设置于门体10,以可选择地与锁扣锁止配合。
具体而言,加强梁212为至少一个,以形成日子形、目字形的外形轮廓,框架211的一端与门体10通过转轴22和铰链相连,框架211的另一端形成为自由端,框架211内设置有加强梁212,加强梁212上设置锁扣,锁止板50可转动或可平移地设置在门体10上,在踏板21处于收纳位置时,锁止板50朝向第二槽122运动,并与位于第二槽122内的加强梁212上的锁扣配合,实现锁止的同时,以避免踏板21相对门体10出现运动,提高行车过程中,踏板组件20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避免出现异响,而在需要使用踏板21时,先解除锁止板50的锁止,再翻转踏板21即可,操作难度较低,使用便利性更高。
参见图1和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车辆尾门100还包括:装饰盖60,装饰盖60盖设于门体10,以遮挡配合部11,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车辆尾门100的美观性,以赋予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以精致感观,提高产品竞争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车辆尾门100和车身,车辆尾门100通过尾门铰链与车身可翻转地相连,采用上述车辆尾门100的车辆,所具有的技术效果与上述车辆尾门100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指出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可以是皮卡、轻卡等具有货厢的商用车辆,也可以是越野车、MPV、旅行车等家用车辆。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车辆尾门,其特征在于,包括:
门体(10),所述门体(10)可翻转地设置于车身,以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切换;
踏板组件(20),所述踏板组件(20)可翻转地设置于所述门体(10),以在收纳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切换;其中
在所述收纳位置,所述踏板(21)收纳于所述门体(10),在所述展开位置,所述踏板(21)位于所述门体(10)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尾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10)上具有配合部(11),所述踏板(21)可翻转地设置于所述配合部(11),所述配合部(11)具有推抵面(111),且所述推抵面(111)适于推抵所述踏板(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尾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部(11)上还设置有密封件(30),以封堵所述配合部(11)与所述门体(10)的枢转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尾门,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组件(20)包括转轴(22)和踏板(21),所述转轴(22)设置于所述踏板(21),并与所述门体(10)转动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尾门,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21)上设置有铰链,所述铰链套设于所述转轴(22),且所述铰链配置有转动限位结构,以对所述踏板(21)进行限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尾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10)上设置有与所述踏板(21)的外形轮廓一致的容置槽(12),在所述收纳位置,所述踏板(21)适于收纳于所述容置槽(1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尾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12)内设置有缓冲件(40)。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尾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锁止板(50)和锁扣,所述门体(10)包括框架(211)和加强梁(212),所述框架(211)与所述门体(10)枢转连接,所述容置槽(12)包括对应所述框架(211)的第一槽(121)和对应所述加强梁(212)的第二槽(122),所述锁扣设置于所述加强梁(212),所述锁止板(50)设置于所述第二槽(122)的一侧,并可运动地设置于所述门体(10),以可选择地与所述锁扣锁止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尾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装饰盖(60),所述装饰盖(60)盖设于所述门体(10),以遮挡所述配合部(11)。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尾门和车身,所述车辆尾门通过尾门铰链与所述车身可翻转地相连。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592228.1U CN221067739U (zh) | 2023-09-22 | 2023-09-22 | 车辆尾门以及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592228.1U CN221067739U (zh) | 2023-09-22 | 2023-09-22 | 车辆尾门以及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1067739U true CN221067739U (zh) | 2024-06-04 |
Family
ID=912619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2592228.1U Active CN221067739U (zh) | 2023-09-22 | 2023-09-22 | 车辆尾门以及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1067739U (zh) |
-
2023
- 2023-09-22 CN CN202322592228.1U patent/CN22106773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1056622B1 (en) | Vehicle with multi-positional shelf | |
EP1215080B1 (en) | Pick up truck | |
US6827244B1 (en) | Extendable article carrier | |
US6033003A (en) | Vehicle spare tire storage system | |
US8215691B2 (en) | Cargo access and retention system for a passenger vehicle | |
US7438342B2 (en) | Topper with retractable door for pickup trucks | |
US6361097B1 (en) | Stowable deck lid | |
US12195101B2 (en) | Selectively pivotable mid-gate for a vehicle | |
US6494520B2 (en) | Vehicle tailgate limiter system | |
US7017977B1 (en) | Truck with bed partition | |
US20010030448A1 (en) | Sport utility truck with back door at rear of passenger compartment | |
KR20170104021A (ko) | 하드탑 타입의 차량 적재함용 커버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차량 | |
CN221067739U (zh) | 车辆尾门以及车辆 | |
US6893080B2 (en) | Lock structure for a door panel between cargo and passenger compartments | |
JP3284825B2 (ja) |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 |
JP4042240B2 (ja) | 自動車のボデー構造 | |
US20240092270A1 (en) | Luggage space-extensible slidable and pivotable board structure | |
CN216232609U (zh) | 尾门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 |
KR100747888B1 (ko) | 차량의 러기지 룸의 플로워 패널 구조 | |
KR20240073196A (ko) | 도어회동유닛과 이것이 구비된 데크용 적재함 그리고 적재함이 구비된 차량 | |
KR20030016008A (ko) | 자동차의 2단 러기지 룸 형성구조 | |
JP4273304B2 (ja) | 車両の後部荷室構造 | |
JPH0537719Y2 (zh) | ||
JP2003104141A (ja) | 車両のリヤバンパ構造 | |
KR100412349B1 (ko) | 스포츠 유틸리티 트럭 차량의 적재함 구조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