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60726U - 电机以及风干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机以及风干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760726U CN219760726U CN202320524615.9U CN202320524615U CN219760726U CN 219760726 U CN219760726 U CN 219760726U CN 202320524615 U CN202320524615 U CN 202320524615U CN 219760726 U CN219760726 U CN 21976072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ction
- motor
- stator
- housing
- bear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7605 air dry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机以及风干设备。电机包括壳体、支架、定子组件、转子、中心轴、支撑件、第一轴承及第二轴承。壳体设有容纳腔,容纳腔沿电机的轴向贯穿壳体;壳体的内壁设有第一定位部,支架和定子组件设置于容纳腔内,且沿轴向并列设置,定子组件的外周设有第二定位部,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彼此嵌套设置,转子可转动地设置于定子组件内。中心轴穿设于转子与支架,中心轴具有相对的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一段和第二段分别相对于转子的两端凸伸,支撑件设置于容纳腔内并连接于壳体,第二段穿设于支撑件。第一轴承套设于第一段,并位于第一段与支架之间,第二轴承套设于第二段,并位于第二段与支撑件之间。上述的电机运行稳定、噪声较低。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电机以及风干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的发展,人们对风干设备的需求越来越多,风干设备不但可以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还能够广泛应用于食品、家居、宠物等行业。然而随着风干设备的功率的不断提高,电机转速也不断提高,导致电机工作时容易发生抖动,内部结构不稳定,造成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机以及风干设备。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机,包括壳体、支架、定子组件、转子、中心轴、支撑件、第一轴承以及第二轴承。壳体设有容纳腔,容纳腔沿电机的轴向贯穿壳体;壳体的内壁设有第一定位部,支架设置于容纳腔内并连接于壳体,定子组件设置于容纳腔内,定子组件与支架沿轴向并列设置,定子组件的外周设有第二定位部,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彼此嵌套设置,转子可转动地设置于定子组件内。中心轴穿设于转子与支架,中心轴具有相对的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一段和第二段分别相对于转子的两端凸伸,支撑件设置于容纳腔内并连接于壳体,第二段穿设于支撑件。第一轴承套设于第一段,并位于第一段与支架之间,第二轴承套设于第二段,并位于第二段与支撑件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架包括中心座以及多个导风片,多个导风片依次间隔设置于中心座的外周,以将容纳腔分割为多个第一风道;定子组件包括定子轭以及多个定子齿,定子齿连接于定子轭的内周壁,并沿定子轭的周向依次间隔设置;每相邻两个定子齿之间形成第二风道;每一第二风道与至少一个第一风道相连通以共同形成电机的主风道,主风道沿轴向贯穿壳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定子组件还包括多个定子绕组,多个定子绕组一一对应地绕设于定子齿,导风片沿所述轴向的长度尺寸小于定子齿沿定子轭轴向的长度尺寸。
在一些实施例中,定子齿沿定子轭的径向的长度尺寸与定子绕组沿定子轭的周向的宽度尺寸的比值大于或等于2。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段穿设于支架,电机还包括第三轴承,第三轴承套设于第一段,并位于第一段与支架之间,第一轴承与第三轴承沿轴向并列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架还包括中心座,中心座设置于容纳腔内并固定连接于壳体,第一段穿设于中心座,第三轴承与第一轴承均设置于中心座内,且第三轴承位于第一轴承与转子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件设有多个通风口,通风口与容纳腔以及外界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件包括座体以及多个支撑部,座体设置于容纳腔内,并与壳体的内壁相互间隔;支撑件连接于座体与壳体之间,多个支撑部沿座体的周向依次间隔设置;每相邻的两个支撑部之间形成通风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包括第一壳体以及第二壳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沿轴向接续,容纳腔贯穿于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支架安装于第一壳体内,支撑件安装于第二壳体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体包括相接续的第一部分以及第二部分,第一部分的内径小于第二部分的内径,以使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的连接处形成第一支撑台阶,定子组件叠置于第一支撑台阶;或/及第二壳体包括相接续的第三部分以及第四部分,第三部分的内径小于第四部分的内径,以使第三部分与第四部分的连接处形成第二支撑台阶,定子组件叠置于第二支撑台阶。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的其中一者为凸起,其中另一者为凹槽,凸起与凹槽均沿轴向延伸,凸起嵌入凹槽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机还包括叶轮,叶轮设置于支架背离定子组件的一侧,并连接于中心轴。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干设备,包括外壳以及上述电机,外壳设有出风口,电机设置于外壳内,定子组件位于支架与出风口之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机中,定子组件与壳体之间可以通过定位结构彼此限位,具体而言,壳体的内壁设有第一定位部,定子组件的外周设有第二定位部,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彼此嵌套设置,以使定子组件与壳体的连接更为牢固,且定位可靠,不易发生相对转动。中心轴具有相对的第一段以及第二段,第一轴承套设于第一段,并位于第一段与支架之间,第二轴承套设于第二段,并位于第二段与支撑件之间,第一轴承与第二轴承共同用于支撑中心轴。
上述电机通过第一轴承与第二轴承来支撑中心轴,使中心轴的两端均得到支撑,从而利用轴承的转动性能以及少量的支撑弹性,能够减少中心轴的抖动,使中心轴以及电机更加稳定、运行噪声相对较小。进一步地,定子组件与壳体之间通过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彼此嵌套设置,使定子组件与壳体之间的定位操作较为简单、定位精确度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风干设备的结构框架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所述的电机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2所述的电机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4所示的电机的分解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2所述的电机的另一视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2所述的电机的剖面示意图。
图8示出了图2所述的电机的另一种剖面示意图。
图9示出了图2所述的电机的另一视角的剖面示意图。
图10示出了图2所述的电机的另一种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组件。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括”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技术效果。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里”、“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或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也可以是仅为表面接触。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来对本申请提出的电机以及风干设备进行进一步阐述。
请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电机100以及配置有电机100的风干设备200,电机100可以应用在风干设备200上,电机100能够驱动风干设备200的其他结构以保证风干设备200正常工作。在本实施例中,风干设备200的种类不受限制,例如风干设备200可以为吹风机、烘干机等设备。
在本实施例中,风干设备200包括外壳210和上述的电机100,电机100设置于壳体210内以驱动风干设备200工作。外壳210设置有出风口212,出风口212用于允许电机200产生的风吹向待风干物品以达到风干的效果。
请参阅图2至图4,在本实施例中,电机100包括壳体10、支架20、定子组件30、转子40、中心轴50、支撑件60、第一轴承70以及第二轴承80。壳体10大致呈圆柱形,其设有容纳腔12(图5)。容纳腔12沿电机100的轴向贯穿壳体10,容纳腔12用于容纳电机100的内部结构如转子40、定子组件30等等。支架20设置于容纳腔12内并连接于壳体10,支架20用于支撑定子组件30以及电机100的其他结构。定子组件30设置于容纳腔12内,并与支架20沿轴向并列设置。定子组件30与壳体10之间可以通过定位结构彼此限位,具体而言,壳体10的内壁设有第一定位部14,定子组件30的外周设有第二定位部32,第一定位部14与第二定位部32彼此嵌套设置,以使定子组件30与壳体10的连接更为牢固,且定位可靠,不易发生转动。转子40可转动地设置于定子组件30内,能够配合定子组件30将电能转成选择的机械能。
请参阅图5,中心轴50穿设于转子40与支架20,中心轴50具有相对的第一段52以及第二段54,第一段52与第二段54分别相对于转子40的两端凸伸,也即,中心轴50的两端分别从转子40的两个端面凸出。支撑件60设置于容纳腔12内并连接于壳体10,支撑件60用于与支架20配合以共同支撑定子组件30以及电机100的其他结构。第一轴承70套设于第一段52,并位于第一段52与支架20之间,第二轴承80套设于第二段54,并位于第二段52与支撑件60之间,第一轴承70与第二轴承80共同用于支撑中心轴50。
上述电机通过第一轴承70与第二轴承80来支撑中心轴50,使中心轴50的两端均得到支撑,从而利用轴承的转动性能以及少量的支撑弹性,能够减少中心轴50的抖动,使中心轴50以及电机100更加稳定、运行噪声相对较小。进一步地,定子组件30与壳体10之间通过第一定位部14与第二定位部32彼此嵌套设置,使定子组件30与壳体10之间的定位操作较为简单、定位精确度高。
请参阅图5至图6,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0包括第一壳体16以及第二壳体18,第一壳体16与第二壳体18沿电机100的轴向接续。容纳腔12贯穿第一壳体16与第二壳体18,容纳腔12用于容纳电机100的其他结构。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6设有第一腔体161,第一腔体161沿轴向贯穿第一壳体16,第一腔体161用于容纳支架20。第一壳体16包括相接续的第一部分163以及第二部分165,第一部分163的内径小于第二部分165的内径,以使第一部分163与第二部分165的连接处形成第一支撑台阶167,第一支撑台阶167用于承托或限位定子组件30的外壁,以使定子组件30的安装更加稳固。进一步地,第一支撑台阶167的径向厚度与定子组件30的外壁的径向厚度大致一致,能够提高第一支撑台阶167的承托效果,提高电机100的结构稳定性。
应当理解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部分163的内径与第二部分165的内径之间的关系不受限制,例如,第一部分163的内径可以等于第二部分165的内径,又如,第一部分163的内径可以大于第二部分165的内径。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壳体18设有第二腔体181,第二腔体181沿轴向贯穿第二壳体18,第二腔体181与第一腔体161连通以形成容纳腔12,第二腔体181用于容纳支撑件60。第二壳体18还包括相接续的第三部分183以及第四部分185,第三部分183的内径小于第四部分185的内径,以使第三部分183与第四部分185的连接处形成第二支撑台阶187,第二支撑台阶187用于承托或限位定子组件30的外壁,以使定子组件30的安装更加稳固。进一步地,第二支撑台阶187的径向厚度与定子组件30的外壁的径向厚度大致一致,能够提高第二支撑台阶187的承托效果,提高电机100的结构稳定性。
应当理解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三部分183的内径与第四部分185的内径之间的关系不受限制,例如,第三部分183的内径可以等于第四部分185的内径,又如,第三部分183的内径可以大于第四部分185的内径。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6与第二壳体18均设有支撑台阶,能够提高支撑台阶的承托效果,应当理解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为了简化电机100的结构,可以在第一壳体16与第二壳体18之中的一个设有支撑台阶,也可以第一壳体16与第二壳体18均不设有支撑台阶,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支架20安装于第一壳体16内,支架20包括中心座22以及多个导风片24,中心座22用于与导风片24连接。中心座22设置于容纳腔12内并固定连接于壳体10。具体在本实施例中,中心座22设置于第一腔体161内,并与第一壳体16的内壁相互间隔。进一步地,中心座22设有第一轴孔221,第一轴孔221位于中心座22的大致中部位置,第一轴孔221与第一腔体161连通,以供中心轴50穿过。多个导风片24沿着第一壳体16的周向依次间隔设置,每个导风片24均连接于第一壳体16与中心座22之间,多个导风片24依次间隔设置于中心座22的外周,以将容纳腔12分割成多个第一风道121,第一风道121用于引导气流的流向。
在本实施例中,定子组件30包括定子轭34以及多个定子齿36,定子齿36连接于定子轭34的内周壁,并沿定子轭34的周向依次间隔设置,每相邻两个定子齿36之间形成第二风道123,每一第二风道123与至少一个第一风道121相对并连通以共同形成主风道125,主风道125沿轴向贯穿壳体10,主风道125可以作为电机100的散热风道,引导部分气流吹向定子组件,以达到散热的目的。进一步地,定子组件30位于支架20与出风口212之间,定子组件30与中心座22沿着轴向并列且相对间隔设置,以允许气流从第一风道121流向第二风道123再从出风口212流向外界。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导风片24的设计为倾斜状态(相对于轴向倾斜设置或螺旋型设置),气流经过导风片24时从第一风道121沿导风片24的倾斜方向倾斜吹出,再经过定子组件30时从第二风道123沿着轴向大致平行地吹出,能够使得气流更加地顺滑地吹出,提高电机100的效率和散热效果。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定子轭34大致为环状结构,定子轭34具有沿周向环绕的外壁343,外壁343与壳体10的内壁相对且叠置。具体而言,定子轭34一侧的端面叠置于第一支撑台阶167,并与导风片24的端面相对间隔设置。定子轭34另一侧的端面叠置于第二支撑台阶187,并与支撑件60的端面相对间隔设置,以限制定子组件30的安装位置。进一步地,第一定位部14设置于第二壳体18的内壁,第二定位部32设置于定子轭34外周,第一定位部14与第二定位部32彼此嵌套设置,以使定子组件30与第二壳体18的连接更为牢固,且定位可靠,不易发生转动。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部14与第二定位部32的具体配合方式不受限制,第一定位部14与第二定位部32的其中之一者为凸起,其中另一者为凹槽,凸起与凹槽均沿轴向延伸,凸起嵌入凹槽中,以限制定子轭34相对于第二壳体18的位置。例如,第一定位部14可以为凹槽(凹槽的延伸方向与轴向一致),而第二定位部32可以为与该凹槽配合的凸起;又如,第一定位部14可以为凸起,而第二定位部32可以为与该凸起配合的凹槽(凹槽的延伸方向与轴向一致)。
进一步地,本说明书中第一定位部14与第二定位部32的数量不受限制,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部14可以为六个,六个第一定位部32大致等间距地分布在第二壳体18的内壁上,相应地,第二定位部32的数量也为六个,六个第二定位部32与第一定位部14一一对应地彼此嵌套设置,以提高定子组件30与第二壳体18之间连接的稳固性。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定子轭34基本贴合第二壳体18的内壁的安装结构,充分利用了第二壳体18的内部空间,定子轭34的直径可以做得相对较大,在电机100体积一定(或者受限制)的情况下,转子40输出功率较大,因此出风风力也较大;在满足一定功率的前提下,电机100整体体积可以做得相对较小。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定子齿36环绕分布在定子轭34的内周壁,并向定子轭34的孔内部延伸。多个定子齿36远离定子轭34的一侧共同形成第二轴孔35,第二轴孔35位于定子组件30的大致中部位置,第二轴孔35与第一腔体161以及第二腔体181连通。第二轴孔35用于安装电机100的转子40。
本申请对定子齿36的数量不作限制。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定子齿36的数量为导风片24的数量的二分之一,每个定子齿54与对应的导风片24在轴向上的投影具有重叠部分,以保证第一风道121和第二风道123能够沿着电机100的轴向直接相对连通,从而提高电机100的散热功率,从而提高电机100的散热效果。又如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定子齿54与导风片24的数量可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定子组件30还包括定子绕组38,多个定子绕组38一一对应地绕设于多个定子齿36,以产生旋转磁场。进一步地,导风片24沿轴向的长度尺寸L1小于定子齿36沿定子轭34轴向的长度尺寸L2(如图7所示);在一个实施方式中,L2与L1的比值可以不小于2,在更优的实施方式中,L2与L1的比值可以不小于3。导风片24的厚度尺寸L3等于定子绕组38沿定子轭34的周向的宽度L4尺寸的比值在0.8至1.2之间(如图8和图9所示),能够使得气流更加平顺地流向定子绕组38,还能够在电机100性能不变的同时大幅度减小电机100的体积,降低电机100的制造成本。
进一步地,定子齿36沿定子轭34的径向的长度尺寸L5与定子绕组38沿定子轭34的周向的宽度尺寸L4的比值大于等于2(如图9所示),使得定子齿36大致为细长的板状,能让气流更好地流向定子绕组38,减少气流的损耗提高电机100的效率,且对定子绕组38进行散热,也不会挡住出风孔212,减少对风干设备200的流量和噪音的影响。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件60安装于第二壳体18内,支撑件60设有多个通风口62,通风口62与容纳腔12以及外界连通,以能让气流更好地从容纳腔12流向外界。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件60还包括座体64以及多个支撑部66,座体64设置于容纳腔12内,并与壳体10的内壁相互间隔。具体而言,座体64设置于第二腔体181内并固定连接于第二壳体18。进一步地,座体64设有第三轴孔641,第三轴孔641位于座体64的大致中部位置,第三轴孔641与第二腔体181连通,以供中心轴穿过。支撑部66连接于座体64与壳体10之间,多个支撑部66沿座体64的周向依次间隔设置,每相邻的两个支撑部66之间形成通风口62。
在本实施例中,中心轴50依次穿设于支架20、转子40以及支撑件60,转子40能够绕中心轴50相对于定子组件30转动。中心轴50的第一段52与第二段54沿轴向依次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段52与第二段54可以为一体成型的结构,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段52与第二段54可以为组装的结构。第一段52穿设于支架20,具体而言,第一段52穿设于中心座22的第一轴孔221并相对于中心座22向远离定子组件30的方向凸出。第二段54穿设于支撑件60,具体而言,第二段穿设于座体64的第三轴孔641并相对于座体64向远离定子组件30的方向凸出。
本说明书对第一段52与第二段54的内径尺寸不作限制。例如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段52的内径尺寸等于第二段54的内径尺寸。又如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更好地适应第一轴孔221与第三轴孔641的尺寸,第一段52的内径尺寸可以大于第二段54的内径尺寸,第一段52的内径尺寸也可以小于第二段54的内径尺寸。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轴承70设置于中心座22的第一轴孔221内,并套设于第一段52,第一轴承70用于固定第一段52,以减少中心轴50的第一段52的抖动,使中心轴50的第一段52更加稳定。第二轴承80设置于座体64的第三轴孔641内,并套设于第二段54,第二轴承80用于固定第二段54,减少中心轴50的第二段54的抖动,使中心轴50的第二段54更加稳定。
请参阅图10,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中心轴50在电机100内的稳定性,电机100还包括第三轴承75,第三轴承75套设于第一段52,并位于第一段52与支架20之间。第三轴承75与第一轴承70均设置于中心座22内,且第三轴承75位于第一轴承70与第二轴承80之间。具体而言,第三轴承75设置于中心座22的第一轴孔221内,并位于第一轴承70与转子40之间,第三轴承75用于固定第一段52,减少中心轴50的第一段52的抖动,使中心轴50的第一段52更加稳定。因此,本申请通过第一轴承70、第三轴承75以及第二轴承80来支撑中心轴50,增加电机100的工作稳定性,从而起到降噪和延长电机100的使用寿命的作用。
请再次参阅图5至图6,在本实施例中,电机100还包括叶轮90,叶轮90设置于支架20背离定子组件30的一侧,并连接于中心轴50。叶轮90被驱动后产生的气流经多个第一风道121和多个第二风道123后向外扩散,以对定子组件30进行散热。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叶轮90包括轮毂92以及多个叶片94。轮毂92设置于第一壳体16的第一腔体161中,轮毂92与定子组件30分别位于中心座22的相对两侧。叶片94为具有曲面的片状结构,多个叶片94依次分布在轮毂92的外侧,本说明书对叶片94的数量不受限制,例如,叶片94的数量可以大于或等于11且小于或等于16,在本实施例中,叶片94的数量可以为15个。在本实施例中,多个叶片94转动以产生气流,气流经由第一风道121吹送至第二风道123,以对电机100的内部结构进行降温。
工作时,电流输入定子组件30的定子绕组38以产生磁场,转子40转动并带动叶轮90转动,扰动的气流经由第一风道121吹送至定子组件30,然后通过第二风道123时能够对定子组件30进行散热,从而对电机100进行散热,使得电机100具有良好的散热能力。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机中,定子组件与壳体之间可以通过定位结构彼此限位,具体而言,壳体的内壁设有第一定位部,定子组件的外周设有第二定位部,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彼此嵌套设置,以使定子组件与壳体的连接更为牢固,且定位可靠,不易发生转动。中心轴具有相对的第一段以及第二段,第一轴承套设于第一段,并位于第一段与支架之间,第二轴承套设于第二段,并位于第二段与支撑件之间,第一轴承与第二轴承共同用于支撑中心轴。
上述电机通过第一轴承与第二轴承来支撑中心轴,使中心轴的两端均得到支撑,从而利用轴承的转动性能以及少量的支撑弹性,能够减少中心轴的抖动,使中心轴以及电机更加稳定、运行噪声相对较小。进一步地,定子组件与壳体之间通过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彼此嵌套设置,使定子组件与壳体之间的定位操作较为简单、定位精确度高。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驱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3)
1.一种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沿所述电机的轴向贯穿所述壳体;所述壳体的内壁设有第一定位部;
支架,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并连接于所述壳体;
定子组件,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定子组件与所述支架沿所述轴向并列设置;所述定子组件的外周设有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彼此嵌套设置;
转子,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定子组件内;
中心轴,穿设于所述转子与所述支架,所述中心轴具有相对的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分别相对于所述转子的两端凸伸;
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并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第二段穿设于所述支撑件;
第一轴承,套设于所述第一段,并位于所述第一段与所述支架之间;以及
第二轴承,套设于所述第二段,并位于所述第二段与所述支撑件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中心座以及多个导风片,多个所述导风片依次间隔设置于所述中心座的外周,以将所述容纳腔分割为多个第一风道;所述定子组件包括定子轭以及多个定子齿,所述定子齿连接于所述定子轭的内周壁,并沿所述定子轭的周向依次间隔设置;每相邻两个所述定子齿之间形成第二风道;每一所述第二风道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风道相连通以共同形成所述电机的主风道,所述主风道沿所述轴向贯穿所述壳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组件还包括多个定子绕组,多个所述定子绕组一一对应地绕设于所述定子齿,所述导风片沿所述轴向的长度尺寸小于所述定子齿沿所述定子轭轴向的长度尺寸。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齿沿所述定子轭的径向的长度尺寸与所述定子绕组沿所述定子轭的周向的宽度尺寸的比值大于或等于2。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穿设于所述支架,所述电机还包括第三轴承,所述第三轴承套设于所述第一段,并位于所述第一段与所述支架之间,所述第一轴承与所述第三轴承沿所述轴向并列设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还包括中心座,所述中心座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并固定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第一段穿设于所述中心座,所述第三轴承与所述第一轴承均设置于所述中心座内,且所述第三轴承位于所述第一轴承与所述转子之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设有多个通风口,所述通风口与所述容纳腔以及外界连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包括座体以及多个支撑部,所述座体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并与所述壳体的内壁相互间隔;所述支撑件连接于所述座体与所述壳体之间,多个所述支撑部沿所述座体的周向依次间隔设置;每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部之间形成所述通风口。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以及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沿所述轴向接续,所述容纳腔贯穿于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所述支架安装于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支撑件安装于所述第二壳体内。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相接续的第一部分以及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部分的内径,以使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的连接处形成第一支撑台阶,所述定子组件叠置于所述第一支撑台阶;或/及
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相接续的第三部分以及第四部分,所述第三部分的内径小于所述第四部分的内径,以使所述第三部分与所述第四部分的连接处形成第二支撑台阶,所述定子组件叠置于所述第二支撑台阶。
11.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的其中一者为凸起,其中另一者为凹槽,所述凸起与所述凹槽均沿所述轴向延伸,所述凸起嵌入所述凹槽中。
12.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还包括叶轮,所述叶轮设置于所述支架背离所述定子组件的一侧,并连接于所述中心轴。
13.一种风干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设有出风口;以及
权利要求1至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机,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定子组件位于所述支架与所述出风口之间。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524615.9U CN219760726U (zh) | 2023-03-17 | 2023-03-17 | 电机以及风干设备 |
US18/605,565 US20240313619A1 (en) | 2023-03-17 | 2024-03-14 | Motor and blow device using the same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524615.9U CN219760726U (zh) | 2023-03-17 | 2023-03-17 | 电机以及风干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760726U true CN219760726U (zh) | 2023-09-26 |
Family
ID=880894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524615.9U Active CN219760726U (zh) | 2023-03-17 | 2023-03-17 | 电机以及风干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760726U (zh) |
-
2023
- 2023-03-17 CN CN202320524615.9U patent/CN21976072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2000324757A (ja) | アウターロータ形モータ | |
WO2008056624A1 (fr) | Soufflerie axiale contra-rotative | |
EP1564869B1 (en) | Electric motor | |
JP3242350U (ja) | ヘアドライヤ用高速モータ | |
JP2021083242A (ja) | スロットレス型電動機、電動送風機および電気掃除機 | |
KR102200078B1 (ko) | 팬 모터 | |
KR102147730B1 (ko) | 송풍량을 증대하며 진동소음을 최소화한 bmc모터를 이용한 블로어 | |
CN219760726U (zh) | 电机以及风干设备 | |
JP2015113781A (ja) | 軸流ファンおよび直列型軸流ファン | |
JP2024144650A (ja) | 回転機器 | |
CN220067002U (zh) | 电机以及风干设备 | |
CN117879259A (zh) | 电机 | |
CN116169804A (zh) | 电机以及风干设备 | |
CN219875221U (zh) | 电机以及风干设备 | |
CN217522681U (zh) | 一种电机 | |
CN116317238A (zh) | 电机以及风干设备 | |
CN218829276U (zh) | 电机以及风干设备 | |
CN116317239A (zh) | 电机以及风干设备 | |
CN212751981U (zh) | 一种新式结构外转子电机外壳和外转子电机 | |
CN218829277U (zh) | 电机以及风干设备 | |
CN210290198U (zh) | 叶片与外转子一体化风机 | |
CN115842422A (zh) | 电机以及风干设备 | |
CN222215430U (zh) | 外转子电机、风机部件和空调器 | |
CN221828751U (zh) | 电机 | |
JP2022012979A (ja) | 電動送風機、及び、それを搭載した電気掃除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