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49563U - 吸滤器结构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吸滤器结构及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549563U CN219549563U CN202320516906.3U CN202320516906U CN219549563U CN 219549563 U CN219549563 U CN 219549563U CN 202320516906 U CN202320516906 U CN 202320516906U CN 219549563 U CN219549563 U CN 21954956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il
- suction filter
- inlet
- oil inlet
- storage tan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 Lubrication Details And Ventil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吸滤器结构及车辆,所述吸滤器结构包括:吸滤器,所述吸滤器内设有过滤腔,所述吸滤器设有与所述过滤腔连通的第一进油口和第一出油口,所述第一出油口与润滑油路的进口端连通,所述吸滤器设有气泡遮挡部;储油池,所述储油池与所述吸滤器相连,所述储油池设有储油空间,所述储油池设有与所述储油空间连通的第二进油口和第二出油口,所述第二进油口与润滑油路的出口端连通,所述第二出油口与执行油路的进口端连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滤器结构,通过气泡遮挡部、储油池以及润滑油路及执行油路的配合能有效降低了进入执行油路的气泡含量,避免了油路出现较大的压力波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吸滤器结构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变速器维护成本的提高,对变速器油品的清洁度要求越来越高,根据不同的变速器硬件系统的要求,可以设计不同性能规格的油品滤清器,目前常规变速器中常用的有吸滤器和压滤器两种油品滤清器,吸滤器有一个进油口,两个出油口,两个出油口中的一个连接润滑电子泵,另一个连接离合器执行电子泵,压滤器布置在执行电子泵之后,保证清洁油液进入变速器的执行油路,避免发生关键部件的卡滞和磨损;该润滑执行油路系统功能实现较为直接简单,润滑油路提供轴齿和离合器的润滑,执行油路通过泵体和小节流孔为执行机构提供压力来传递扭矩,由于实现形式简单,功能比较可靠,成为目前比较主流的变速器油路系统。
但是,现有技术的齿轮距离吸滤器的位置比较近,变速器内部轴齿搅油产生的气泡,会直接进入吸滤器,进入润滑系统的气泡对变速器的润滑产生的影响较小,但是执行油路由于压力高,流量小的特点,导致气泡进入油路后从节流孔流出的一瞬间,会导致内部油路中压力产生比较大的波动,这个波动将影响离合器扭矩传递,影响整车驾驶感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吸滤器结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有效降低了进入执行油路的气泡含量,避免了执行油路出现较大的压力波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滤器结构,包括:吸滤器,所述吸滤器内设有过滤腔,所述吸滤器设有与所述过滤腔连通的第一进油口和第一出油口,所述第一出油口与润滑油路的进口端连通,所述吸滤器设有气泡遮挡部;储油池,所述储油池与所述吸滤器相连,所述储油池设有储油空间,所述储油池设有与所述储油空间连通的第二进油口和第二出油口,所述第二进油口与润滑油路的出口端连通,所述第二出油口与执行油路的进口端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滤器结构,增加了储液池,将吸滤器与储油池连通,在润滑油路与吸滤器的第一出油口连通后,润滑油路的出口一方面用于流向需要润滑的零件,另一方面润滑油路的油流向储油池内,储油池内设置有第二出油口,第二出油口连接执行油路,执行油路为执行机构提供压力来传递扭矩,首先能避免润滑油路和执行油路都连接吸滤器而出现抢油现象的发生,而吸滤器还设有气泡遮挡部,对于气泡的流动路径有了阻挡的作用,避免气泡进入吸滤器而进入执行油路,而吸滤器上增加储油池是消除气泡并防止其进入执行油路的关键,储油池能进一步将吸滤器的气泡析出,通过气泡遮挡部、储油池、润滑油路及执行油路的配合能有效降低进入执行油路的气泡含量,避免了执行油路出现较大的压力波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滤器结构,所述气泡遮挡部包括设于所述吸滤器外的挡油板,所述挡油板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进油口与变速器的轴齿之间,且位于所述轴齿的径向外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滤器结构,所述气泡遮挡部还包括设于所述吸滤器外的多个围挡,多个所述围挡呈栅栏型分布,且多个所述围挡围绕所述第一进油口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滤器结构,多个所述围挡限定出进油遮挡区域,所述进油遮挡区域内设有围绕所述第一进油口设置的遮挡环凸,所述遮挡环凸的凸出高度小于所述围挡的高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滤器结构,所述储油池固定安装于所述吸滤器的上方。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滤器结构,所述储油池的顶壁还设有节流孔,所述节流孔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进油口的高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滤器结构,所述储油池内部设有隔挡,所述隔挡位于所述第二进油口和所述第二出油口的流路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滤器结构,所述吸滤器设有磁铁,所述磁铁和所述第一进油口间隔开分布在所述吸滤器的同一个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滤器结构,所述吸滤器内部包括有滤纸,所述滤纸设置在所述吸滤器靠近所述第一进油口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吸滤器结构。
所述的车辆和所述吸滤器结构相比现有技术的效果相同,在此不作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滤器结构的应用场景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滤器结构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图2的仰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图2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图2的A-A方向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滤器结构的工作原理图。
附图标记:
吸滤器结构100,
吸滤器1,第一出油口11,滤纸12,围挡13,第一进油口14,遮挡环凸141,磁铁15,
储油池2,第二进油口21,第二出油口22,节流孔23,隔挡24,挡油板3,离合器执行电子泵4,润滑电子泵5,轴齿6,离合器7,压滤器8,润滑油路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6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滤器结构10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需要在吸滤器1上开设两个出油口,避免润滑油路和执行油路都连接吸滤器1而出现抢油现象的发生;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有效降低了进入执行油路的气泡含量,避免了执行油路出现较大的压力波动。
下面参考图1-图6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滤器结构100,包括:吸滤器1和储油池2,吸滤器1内设有过滤腔,吸滤器1设有与过滤腔连通的第一进油口14和第一出油口11,第一出油口11与润滑油路的进口端连通,吸滤器1设有气泡遮挡部,储油池2与吸滤器1相连,储油池2设有储油空间,储油池2设有与储油空间连通的第二进油口21和第二出油口22,第二进油口21与润滑油路的出口端连通,第二出油口22与执行油路的进口端连通。
在实际中,将吸滤器1和储油池2集成设置为一体,形成图1中的吸滤器结构100,其中,润滑油路包括润滑电子泵5,执行油路包括离合器执行电子泵4,吸滤器1对于油液进行清洁后,吸滤器1的第一出油口11连接润滑电子泵5而进入润滑油路,通过润滑油路流向需要润滑的零件,如离合器7或者其他相关的零件,从润滑电子泵5的后端引出一路油道,通过第二进油口21进入吸滤器1新增的储油池2中,储油池2里面有储备的油液,储油池2的油液通过第二出油口22流向执行油路,即流向离合器执行电子泵4处,通过离合器执行电子泵4流向离合器7的驱动结构从而驱动离合器7的工作。
现有技术由于吸滤器1存在两个泵体从吸滤器进行抽取油液进行使用,而吸滤器1本身只有一个进油口,当两个电子泵同时工作时,存在两个泵体相互抢油的问题,而且现有技术中还存在变速器内部轴齿搅油产生的气泡,会直接进入吸滤器1内部;首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设置储油池2,使吸滤器1的出油口由两个减少为一个,仅供润滑油路使用,而从润滑电子泵5的后端引出一路油道,进入吸滤器1新增的储油池2中,储油池2的第二出油口22和离合器执行电子泵4连接,经过润滑电子泵5进入储油池2的油液将被离合器执行电子泵4抽取使用。
通过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首先能有效避免了两个电子泵使用一个吸滤器1在同时工作时抢油的问题,提高执行油路和润滑油路的功能和性能,而吸滤器还设有气泡遮挡部,对于气泡的流动路径有了阻挡的作用,避免气泡进入吸滤器而进入执行油路,而吸滤器1上增加储油池2是消除气泡并防止其进入执行油路的关键,储油池2能进一步将吸滤器1的气泡析出,通过气泡遮挡部、储油池2、润滑油路和执行油路的配合能有效降低进入执行油路的气泡含量,避免了执行油路出现较大的压力波动。
具体工作原理图参照图6所示,润滑油路9连通润滑电子泵5并连接至储油池2,储油池2连接执行电子泵4并且进行执行油路的工作,在执行电子泵4之后布置压滤器8,保证清洁油液进入变速器的执行油路,避免发生关键部件的卡滞和磨损;同时执行油路上还连接有压力传感器10,监测整个执行油路的压力,当然,也连接其他的如温度传感器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润滑油路提供轴齿和离合器的润滑,执行油路通过泵体和小节流孔为执行机构提供压力来传递扭矩。
在一些实施例中,气泡遮挡部包括设于吸滤器1外的挡油板3,挡油板3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进油口14与变速器的轴齿6之间,且位于轴齿6的径向外侧。
其中,参照图2所示,挡油板3为弧形,外形匹配变速器轴齿6,现有技术中的变速器轴齿6距离吸滤器1的位置比较近,变速器内部轴齿6搅油产生的气泡,会直接进入吸滤器1,进入润滑油路的气泡对变速器的润滑产生的影响较小,但是执行油路自身具有压力高且流量小的特点,导致气泡进入执行油路后并且从节流孔流出的一瞬间,会导致内部油路中压力产生比较大的波动,这个波动将影响离合器7扭矩传递,影响整车驾驶感受,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首先就是新增轴齿6周围的弧形的挡油板3,而吸滤器1的第一进油口14位于图1和图2中的底部位置,设置挡油板3可以降低轴齿6搅油产生的气泡直接通过第一进油口14进入吸滤器1而对其产生的影响。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2和图3所示,气泡遮挡部还包括设于吸滤器1外的多个围挡13,多个围挡13呈栅栏型分布,且多个围挡13围绕第一进油口14设置。
具体的,第一进油口14所在的位置位于图1和图2中的底部位置,且第一进油口14及围挡13均能与油液接触,具体使用时,整个吸滤器结构100的放置方向如图1所示,然后从吸滤器1底部进入油液,油液经过多个围挡13形成的栅栏型结构中间的空隙进入第一进油口14的位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个围挡13距离相等的分布在第一进油口14的周围,多个围挡13对于气泡有了阻挡的作用,可以加大气泡直接进入吸滤器1内部的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围挡13限定出进油遮挡区域,进油遮挡区域内设有围绕第一进油口14设置的遮挡环凸141,遮挡环凸141的凸出高度小于围挡13的高度。
首选,第一进油口14设置在吸滤器结构100的最底部的位置,且吸滤器1的第一进油口14处属于低压区域,油液也位于吸滤器结构100的底部,在第一进油口14外围设置遮挡环凸141便于吸油,使得油液容易进入,而第一进油口14是朝下的,气泡是向上浮起的,将第一进油口14周围设置遮挡环凸141可以减少气泡从第一进油口14进入吸滤器1内。同时,而将遮挡环凸141的凸出高度小于围挡13的高度,保证先通过围挡13遮挡气泡,使得大多数气泡被围挡13遮挡,进入进油遮挡区域内部的气泡少于进油遮挡区域之外的气泡,通过如上两个结构首先可以将一部分大气泡直接打散为小气泡,同时可以增加油液的流动路径,有效的降低气泡进入吸滤器1的概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储油池2固定安装于吸滤器1的上方。
参照图1和图2所示,将储油池2安装在吸滤器1的上方,储油池2的出口管路连接执行油路的离合器执行电子泵4,储油池2的进口管路连接润滑油路的出口,同时,润滑油路还需要与吸滤器1连接,将储油池2固定安装于吸滤器1的上方,首先油液是从吸滤器1的第一进油口14进入的,便于吸滤器1进入油液,也便于将吸滤器1、储油池2及执行油路、润滑油路进行管路的连接,使得整体管路的整齐度提高,同时便于气泡从储油池2上方析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储油池2的顶壁还设有节流孔23,节流孔23的高度高于第二进油口21的高度。
具体的,参照图1所示,节流孔23位于储油池2的顶壁的位置,而第二进油口21、第二出油口22均位于储油池2的侧壁,执行油路具有压力比较高,流量较小的特点,储油池2底部的油液将会通过第二出油口22被离合器执行电子泵4抽取,通过高压油液压合离合器7摩擦片传递动力,位于储油池2内部的气泡会向上移动,储油池2在大部分情况下是正压,气泡会通过上方的节流孔23析出,实际中,将节流孔23设置在储油池2的顶壁且高于执行油路进口的位置,第二出油口22的高度低于第二进油口21的高度,可以将节流孔23的高度高于第二进油口21的高度,及节流孔23的高度自然也高于第二出油口21的高度,位于储油池2顶壁的节流孔23为常开状态,可以使得储油池2内析出的气泡通过最上端节流孔23排出,避免了执行油路出现较大的压力波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储油池2内部设有隔挡24,隔挡24位于第二进油口21和第二出油口22的流路之间。
具体参照图5所示,隔挡24可以为具有多个小孔的遮挡板,倾斜放置在第二进油口21和第二出油口22的流路之间,一般设置在靠近第二进油口21且靠近储油池2上端的节流孔23的位置,倾斜设置的隔挡24可以增加油路流入的路径,润滑电子泵5将一部分油液分散给需要主动润滑的零部件,另外一部分通过第二进油口21进入储油池2,进入储油池2后通过倾斜设置的隔挡24后聚集在储油池2内,此时析出的气泡将通过储油池2最上端节流孔23排出,因而隔挡24的作用是可以降低油液含气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吸滤器1设有磁铁15,磁铁15和第一进油口14间隔开分布在吸滤器1的同一个面。
实际中,磁铁15和第一进油口14的位置都能接触到油液,磁铁15和第一进油口14都位于吸滤器1的底部表面位置,且磁铁15位于多个围挡13形成的进油遮挡区域之外的位置,磁铁15可以初步用于吸附金属颗粒和油泥,可以增强油液清洁度,降低吸滤器1内部的负担,被吸附掉金属颗粒和油泥的油液再进入多个围挡13形成的栅栏区域从而进入第一进油口14的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吸滤器1内部包括有滤纸12,滤纸12设置在吸滤器1靠近第一进油口14处。
在设计滤纸12时,可以在吸滤器1靠近第一进油口14的内部位置中,在最大长度方向上设置滤纸12,比如吸滤器1整体结构长方体,那么第一进油口14在长方体的一个侧面,那么滤纸12在该长方体内靠近第一进油口14所在的长度方向上均匀设置,第一进油口14位于吸滤器1的底部,那么滤纸12的位置如图5中所示,滤纸12用于过滤和拦截油液中的污染物。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的吸滤器结构100,且该车辆能够对在离合器执行电子泵4和润滑电子泵5对吸滤器1同时需要油时,避免抢油的现象发生,同时新增轴齿周围的挡油板,降低轴齿搅油产生的气泡直接进入吸滤器的影响,新增吸滤器进油口周围的栅栏型围挡同时加高吸滤器1第一进油口14的高度,及第一进油口14周围设有遮挡环凸141,加大气泡进入吸滤器1的难度;出油口减少一个,新增一个储油池2,第二进油口21和润滑电子泵5连接位于上部,第二出油口22和执行电子泵4位于底部,在储油池2内部气泡会上升后通过节流孔23流出,执行油路从储油池2底部抽取,有效降低了进入执行油路的气泡含量,避免了油路出现较大的压力波动,提高离合器扭矩传递效果,增强整车驾驶感受。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吸滤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吸滤器,所述吸滤器内设有过滤腔,所述吸滤器设有与所述过滤腔连通的第一进油口和第一出油口,所述第一出油口与润滑油路的进口端连通,所述吸滤器设有气泡遮挡部;
储油池,所述储油池与所述吸滤器相连,所述储油池设有储油空间,所述储油池设有与所述储油空间连通的第二进油口和第二出油口,所述第二进油口与润滑油路的出口端连通,所述第二出油口与执行油路的进口端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滤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泡遮挡部包括设于所述吸滤器外的挡油板,所述挡油板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进油口与变速器的轴齿之间,且位于所述轴齿的径向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滤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泡遮挡部还包括设于所述吸滤器外的多个围挡,多个所述围挡呈栅栏型分布,且多个所述围挡围绕所述第一进油口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滤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围挡限定出进油遮挡区域,所述进油遮挡区域内设有围绕所述第一进油口设置的遮挡环凸,所述遮挡环凸的凸出高度小于所述围挡的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滤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池固定安装于所述吸滤器的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滤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池的顶壁还设有节流孔,所述节流孔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进油口的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滤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池内部设有隔挡,所述隔挡位于所述第二进油口和所述第二出油口的流路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滤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滤器设有磁铁,所述磁铁和所述第一进油口间隔开分布在所述吸滤器的同一个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滤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滤器内部包括有滤纸,所述滤纸设置在所述吸滤器靠近所述第一进油口处。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吸滤器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516906.3U CN219549563U (zh) | 2023-03-16 | 2023-03-16 | 吸滤器结构及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516906.3U CN219549563U (zh) | 2023-03-16 | 2023-03-16 | 吸滤器结构及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549563U true CN219549563U (zh) | 2023-08-18 |
Family
ID=877289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516906.3U Active CN219549563U (zh) | 2023-03-16 | 2023-03-16 | 吸滤器结构及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549563U (zh) |
-
2023
- 2023-03-16 CN CN202320516906.3U patent/CN21954956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291311B (zh) | 具有隔开的流体空间的车辆变速器 | |
CN204476502U (zh) | 油底壳、发动机机油供给系统及车辆 | |
US20100224450A1 (en) | Reversible oil pan with integrated oil suction tube | |
CN101655092B (zh) | 压缩机 | |
JP5059920B2 (ja) | 自動変速機 | |
CN101307703A (zh) | 油底壳 | |
US20180283533A1 (en) | Control device unit installation structure for transmission | |
CN219549563U (zh) | 吸滤器结构及车辆 | |
CN108695645A (zh) | 树脂壳体 | |
JP5802586B2 (ja) | 動力伝達機構の潤滑装置 | |
CN101705853B (zh) | 汽车发动机润滑冷却装置 | |
CN213511996U (zh) | 主减速器壳体通气结构、主减速器和车辆 | |
US20080115847A1 (en) | Oil suction device for automatic transmission | |
CN215633731U (zh) | 润滑油泵、集成油泵和发动机 | |
KR100692073B1 (ko) | 전기 자동차용 감속기의 에어브리더 장치 | |
CN106286220A (zh) | 冰箱及其压缩机 | |
CN207015077U (zh) | 一种保证通气塞密封和局部润滑油回流的腔体式结构 | |
CN208310868U (zh) | 用于防止机油泵空转的油底壳 | |
CN217030768U (zh) | 一种变速箱机油过滤系统 | |
CN220505758U (zh) | 离合器壳体 | |
CN221323211U (zh) | 吸油装置、变速箱和工程机械 | |
CN205895588U (zh) | 自动变速器机械泵 | |
CN112815076B (zh) |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的离合器排油结构 | |
JP7584293B2 (ja) | トランスアクスル | |
CN204900020U (zh) | 机油集滤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