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32140U - 一种脊柱颈椎减压系统的头颈部支撑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脊柱颈椎减压系统的头颈部支撑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332140U CN219332140U CN202122169882.2U CN202122169882U CN219332140U CN 219332140 U CN219332140 U CN 219332140U CN 202122169882 U CN202122169882 U CN 202122169882U CN 219332140 U CN219332140 U CN 21933214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eck
- head
- support
- layer
- air ba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脊柱颈椎减压系统的头颈部支撑装置,包括底座、底座外壳、头部支撑、颈部支撑、颈部升降机构和头盔;所述底座外壳罩设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头部支撑固定在所述底座外壳上,所述颈部升降机构的底端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颈部升降机构隐藏于所述底座外壳内,所述颈部支撑安装在颈部升降机构的顶端并位于底座外壳的上方,所述头盔固定在所述底座外壳上并包围所述头部支撑和所述颈部支撑,所述头盔上有可翻转打开的透明挡板。该头颈部支撑装置具有颈部支撑高度可调、舒适性高、保健功能优异的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脊椎颈椎减压康复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了一种脊柱颈椎减压系统的头颈部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人体脊椎、颈椎等的放松拉伸设备,通常都设计成了躺卧的床型牵拉设备,脊椎、颈椎减压治疗系统下的产品,如外星仓等,该类设备通常是将人体的头部、腰部、腿部和脚部进行固定,然后通过牵拉的方式,对人体局部部位进行牵引性康复治疗。
在此基础上,每个部位的支撑和固定都显得尤为重要。
尤其是在针对颈椎有专门定位和减压的系统中,对于头颈部的支撑相对比较关键,而目前还没有针对头颈部设置的专业的可调节的整体化的支撑方案。
为了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人们一直在寻求一种理想的技术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颈部支撑高度可调、舒适性高、保健功能优异的脊柱颈椎减压系统的头颈部支撑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脊柱颈椎减压系统的头颈部支撑装置,包括底座、底座外壳、头部支撑、颈部支撑、颈部升降机构、额部固定带和头盔;
所述底座外壳罩设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头部支撑固定在所述底座外壳上,所述颈部升降机构的底端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颈部升降机构隐藏于所述底座外壳内,所述颈部支撑安装在颈部升降机构的顶端并位于底座外壳的上方,所述额部固定带的一端固定于头部支撑一侧的底座外壳上、另一端通过快插构件连接于头部支撑另一侧的底座外壳上,所述头盔固定在所述底座外壳上并包围所述头部支撑和所述颈部支撑,所述头盔上有可翻转打开的透明挡板。
基上所述,所述颈部升降机构包括支架、电机、双向丝杠、导向柱、两个滑块、两条支撑臂和两个转臂;
所述支架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双向丝杠和导向柱平行且水平的设置并安装于支架上,所述电机安装于支架上并驱动所述双向丝杠转动;
两个滑块上均设置有螺纹孔和导向孔,两个滑块分别螺纹安装在双向丝杠的左右两端的螺纹部,且两个滑块的导向孔套在导向柱上,所述电机、双向丝杠、滑块和导向柱构成直线运动机构;
所述支撑臂的其中一端铰接在滑块上、另一端铰接在与滑块同侧的颈部支撑上,所述转臂的其中一端铰接在支撑臂的中部、另一端铰接在所述支架上;
两条支撑臂呈“V”字形设置。
基上所述,所述双向丝杠的中部固定有传动齿轮,所述电机的输出侧通过齿轮或齿轮组传动所述传动齿轮。
基上所述,所述双向丝杠的两端通过轴承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支架上。
基上所述,所述导向柱的内侧分别对应两块滑块设置有限位挡板,所述限位挡板的底端固定于支架上。
基上所述,所述颈部支撑包括颈部支撑板、支撑海绵层、气囊模组、海绵填充层、颈部加热片、颈枕海绵层和颈部饰面层;
所述颈部支撑板固定于底座外壳上,所述颈部支撑板为平面颈部支撑板;
所述支撑海绵层铺设在颈部支撑板上,所述气囊模组安装于支撑海绵层上端;
所述海绵填充层安装在气囊模组的上方,所述颈部加热片铺设在海绵填充层的上方,所述颈枕海绵层铺设在颈部加热片的上方;
所述颈部支撑板、支撑海绵层、气囊模组、海绵填充层、颈部加热片和颈枕海绵层形成枕芯,所述颈部饰面层包裹在枕芯的外层。
基上所述,所述气囊模组包括左侧气囊和右侧气囊,所述左侧气囊和右侧气囊之间通过调节阀和气管连通,所述左侧气囊对应枕芯的左半侧,所述右侧气囊对应枕芯的右半侧。
基上所述,所述颈部加热片为石墨烯颈部加热片,所述颈部加热片分为左右两片并对称的布置在枕芯的左半部和右半部。
基上所述,所述头部支撑包括头部支撑板、薄膜压力分布式传感器、厚海绵填充层、头部加热片、头枕海绵层和头部饰面层,所述厚海绵填充层设置于头部支撑板的上方,所述头部加热片安装在厚海绵填充层的上端面上,所述头枕海绵层设置于头部加热片的上方,所述薄膜压力分布式传感器内置于头枕海绵层中;所述头部支撑板、薄膜压力分布式传感器、厚海绵填充层、头部加热片和头枕海绵层构成枕芯,所述头部饰面层包裹所述枕芯。
基上所述,所述薄膜压力分布式传感器以后脑支撑点为中心设置,所述头部加热片为石墨烯头部加热片,所述头部饰面层为皮革。
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具体的说,本实用新型在传统的头部颈部支撑结构的基础上做出改进,将头部支撑和颈部支撑分离,头部支撑采用固定支撑,颈部支撑采用可调节高度的支撑形式,并配以额部固定带,将额头位置固定后,通过调整颈部支撑的高度,精确调整适合患者的头颈高度差,已达到精准定位牵拉的目的,而头盔的设计,能够使患者的头部处于封闭空间中,受外界干扰小,有利于康复和休息。
进一步的,颈部支撑部分摒弃传统的气囊类型,采用柔性颈托,在柔性颈托的前提下,设计一套可以V形支撑的机构,将颈部支撑撑起,形成V性的承托部,进而提高颈托与颈部的契合度,还同时保证了颈部的舒适性。
进一步的,颈部支撑摒弃传统的纯气囊颈托和固定颈托,将两者的优势结合,采用颈部支撑板、支撑海绵层、气囊、海绵填充层、颈部加热片、颈枕海绵作为枕芯,既保留了气囊可调节支撑能力的优点,同时又避免了纯气囊填充满气后过硬的缺点,做到了支撑的舒适性;在此基础上增加加热片,在寒冷季节可补偿加热,或通过热敷方式理疗,功能性也得到增加。
进一步的,设置左右两侧的两个气囊,两个气囊从两侧分别支撑人的头部,支撑灵活性更高,可根据患者颈部形状的差异性,分别控制两个气囊的压力,从而实现个性化的固定,更契合人体生理曲线。
进一步的,采用石墨烯远红外加热技术,加热温度可调节,作用:“波长为6~14μm的远红外线,对人类生存和健康有重要意义。远红外线具有扩张微细血管、增加组织血流量、增强代谢修复、调节机体失衡等多种生物学作用。远红外线加热对人体产生生物学作用主要是细胞活化作用,使细胞发生一系列积极的生物化学及组织化学改变,从而使人体处于良好健康状态。
进一步的,头部支撑在传统的海绵枕芯和皮革外套的基础上,增加薄膜压力分布式传感器,通过薄膜压力分布式传感器感应头枕的压力分布,判断颈托是否承托到位,进而对颈托的支撑角度和支撑压力进行调节;设置头部加热片,对头部进行加热,有助于血液循环。
进一步的, 头盔搭配氢氧机使用,氢气具有选择性抗氧化的特点,氢气还对各类疾病过程中的氧化损伤,炎症反应、细胞凋亡和血管异常增生等具有治疗作用。氢气对脑血管病有治疗作用,呼吸氢气对新生儿窒息引起的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具有理想的治疗作用,氢气对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酶活性有抑制作用,凋亡酶活性下降导致神经细胞凋亡减少,使神经细胞坏死减少,从而减轻了脑损伤,保护了成年后的脑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脊柱颈椎减压系统的头颈部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颈部升降机构的立体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颈部升降机构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颈部支撑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颈部支撑中气囊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头部支撑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头盔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头部支撑和颈部支撑的俯视图。
图中:1.底座;2.底座外壳;3.头部支撑;3-1.头部支撑板;3-2.薄膜压力分布式传感器;3-3.厚海绵填充层;3-4.头部加热片;3-5.头枕海绵层;3-6.头部饰面层; 4.颈部支撑;4-1.颈部支撑板;4-2.支撑海绵层;4-3.气囊模组;4-4.海绵填充层;4-5.颈部加热片;4-6.颈枕海绵层;4-7.颈部饰面层;5.颈部升降机构;5-1.支架;5-2.电机;5-3.双向丝杠;5-4.导向柱;5-5.两个滑块;5-6.支撑臂; 5-7.转臂;6.头盔;6-1.氢氧机供气管道;6-2.供气孔。
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图8所示,一种脊柱颈椎减压系统的头颈部支撑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外壳2、头部支撑3、颈部支撑4、颈部升降机构5、额部固定带和头盔6;
所述底座外壳2罩设在所述底座1上,所述头部支撑3固定在所述底座外壳2上,所述颈部升降机构5的底端固定在所述底座1上,所述颈部升降机构5隐藏于所述底座外壳2内,所述颈部支撑4安装在颈部升降机构5的顶端并位于底座外壳2的上方,所述额部固定带的一端固定于头部支撑一侧的底座外壳上、另一端通过快插构件连接于头部支撑另一侧的底座外壳上,所述头盔6固定在所述底座外壳2上并包围所述头部支撑3和所述颈部支撑4,所述头盔6上有可翻转打开的透明挡板,所述头盔6的前沿位置设置有氢氧机供气管道6-1,所述氢氧机供气管道上开设有供气孔6-2。
所述颈部升降机构5包括支架5-1、电机5-2、双向丝杠5-3、导向柱5-4、两个滑块5-5、两条支撑臂5-6和两个转臂5-7。
所述支架5-1安装在所述底座1上,所述双向丝杠5-3和导向柱5-4平行且水平的设置并安装于支架5-1上,所述双向丝杠5-3的两端通过轴承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支架5-1上,所述双向丝杠5-3的中部固定有传动齿轮,所述电机的输出侧通过齿轮或齿轮组传动所述传动齿轮,所述电机5-2安装于支架5-1上并驱动所述双向丝杠5-3转动。
两个滑块5-5上均设置有螺纹孔和导向孔,两个滑块5-5分别螺纹安装在双向丝杠5-3的左右两端的螺纹部,且两个滑块5-5的导向孔套在导向柱5-3上,所述电机5-2、双向丝杠5-3、滑块5-5和导向柱5-3构成直线运动机构;所述导向柱5-4的内侧分别对应两块滑块5-5设置有限位挡板5-8,所述限位挡板5-8的底端固定于支架5-1上。
所述支撑臂5-6的其中一端铰接在滑块5-5上、另一端铰接在与滑块同侧的颈部支撑4上,所述转臂5-7的其中一端铰接在支撑臂5-6的中部、另一端铰接在所述支架5-1上,两条支撑臂5-6呈“V”字形设置。
所述颈部支撑4包括颈部支撑板4-1、支撑海绵层4-2、气囊模组4-3、海绵填充层4-4、颈部加热片4-5、颈枕海绵层4-6和颈部饰面层4-7;
所述颈部支撑板4-1固定于底座外壳2上,所述颈部支撑板4-1为平面颈部支撑板,所述支撑海绵层4-2铺设在颈部支撑板4-1上,所述气囊模组4-3安装于支撑海绵层4-2上端,所述海绵填充层4-4安装在气囊模组4-3的上方,所述气囊模组4-3包括左侧气囊和右侧气囊,所述左侧气囊和右侧气囊之间通过调节阀和气管连通,所述左侧气囊对应枕芯的左半侧,所述右侧气囊对应枕芯的右半侧。所述颈部加热片4-5铺设在海绵填充层4-4的上方,所述颈枕海绵层4-6铺设在颈部加热片4-5的上方,所述颈部支撑板4-1、支撑海绵层4-2、气囊模组4-3、海绵填充层4-4、颈部加热片4-5和颈枕海绵层4-6形成枕芯,所述颈部饰面层4-7包裹在枕芯的外层,颈部饰面层4-7可以是皮革或织物。
所述颈部加热片为石墨烯颈部加热片,所述颈部加热片分为左右两片并对称的布置在枕芯的左半部和右半部。
所述头部支撑3包括头部支撑板3-1、薄膜压力分布式传感器3-2、厚海绵填充层3-3、头部加热片3-4、头枕海绵层3-5、头部饰面层3-6,所述厚海绵填充层3-3设置于头部支撑板3-1的上方,所述头部加热片3-4安装在厚海绵填充层3-3的上端面上,头部加热腔3-4选用石墨烯加热片,所述头枕海绵层3-5设置于头部加热片3-4的上方,所述薄膜压力分布式传感器3-2内置于头枕海绵层3-5中;所述头部支撑板3-1、薄膜压力分布式传感器3-2、厚海绵填充层3-3、头部加热片3-4和头枕海绵层3-5构成枕芯,所述头部饰面层3-7包裹所述枕芯,头部饰面层3-7选用皮革或织物。
工作原理:
患者仰卧在设备上,打开头盔6上的透明挡板,头部躺在头部支撑3上,颈部支撑4对准患者的颈部,稍微调整姿势,使卧姿舒适,然后将额部固定带绕过额头并固定后,开始调整颈部的高度,启动电机,使颈部升降机构5开始升降,调节颈部的支撑,通过V形支撑臂的升起,颈部支撑形状改变,形成U形支撑面,更加契合人体的颈部生理曲线,与此同时,安装于头部的薄膜压力分布式传感器感应到压力分布的状态,判断压力分布是否合理,若分布不合理,则调整颈部升降机构5的升降高度,以及人体颈部的支撑角度,轻微调整仰卧姿态,直到调整至舒适的角度和高度为止,开始进行牵拉和活动,进行治疗。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Claims (9)
1.一种脊柱颈椎减压系统的头颈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底座外壳、头部支撑、颈部支撑、颈部升降机构、额部固定带和头盔;
所述底座外壳罩设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头部支撑固定在所述底座外壳上,所述颈部升降机构的底端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颈部升降机构隐藏于所述底座外壳内,所述颈部支撑安装在颈部升降机构的顶端并位于底座外壳的上方,所述额部固定带的一端固定于头部支撑一侧的底座外壳上、另一端通过快插构件连接于头部支撑另一侧的底座外壳上,所述头盔固定在所述底座外壳上并包围所述头部支撑和所述颈部支撑,所述头盔上有可翻转打开的透明挡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颈椎减压系统的头颈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颈部升降机构包括支架、电机、双向丝杠、导向柱、两个滑块、两条支撑臂和两个转臂;
所述支架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双向丝杠和导向柱平行且水平的设置并安装于支架上,所述电机安装于支架上并驱动所述双向丝杠转动;
两个滑块上均设置有螺纹孔和导向孔,两个滑块分别螺纹安装在双向丝杠的左右两端的螺纹部,且两个滑块的导向孔套在导向柱上,所述电机、双向丝杠、滑块和导向柱构成直线运动机构;
所述支撑臂的其中一端铰接在滑块上、另一端铰接在与滑块同侧的颈部支撑上,所述转臂的其中一端铰接在支撑臂的中部、另一端铰接在所述支架上;
两条支撑臂呈“V”字形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脊柱颈椎减压系统的头颈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丝杠的中部固定有传动齿轮,所述电机的输出侧通过齿轮或齿轮组传动所述传动齿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脊柱颈椎减压系统的头颈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丝杠的两端通过轴承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支架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脊柱颈椎减压系统的头颈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柱的内侧分别对应两块滑块设置有限位挡板,所述限位挡板的底端固定于支架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脊柱颈椎减压系统的头颈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颈部支撑包括颈部支撑板、支撑海绵层、气囊模组、海绵填充层、颈部加热片、颈枕海绵层和颈部饰面层;
所述颈部支撑板固定于底座外壳上,所述颈部支撑板为平面颈部支撑板;
所述支撑海绵层铺设在颈部支撑板上,所述气囊模组安装于支撑海绵层上端;
所述海绵填充层安装在气囊模组的上方,所述颈部加热片铺设在海绵填充层的上方,所述颈枕海绵层铺设在颈部加热片的上方;
所述颈部支撑板、支撑海绵层、气囊模组、海绵填充层、颈部加热片和颈枕海绵层形成枕芯,所述颈部饰面层包裹在枕芯的外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脊柱颈椎减压系统的头颈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模组包括左侧气囊和右侧气囊,所述左侧气囊和右侧气囊之间通过调节阀和气管连通,所述左侧气囊对应枕芯的左半侧,所述右侧气囊对应枕芯的右半侧,所述颈部加热片为石墨烯颈部加热片,所述颈部加热片分为左右两片并对称的布置在枕芯的左半部和右半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脊柱颈椎减压系统的头颈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头盔的前沿位置设置有氢氧机供气管道,所述氢氧机供气管道上开设有供气孔。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脊柱颈椎减压系统的头颈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支撑包括头部支撑板、薄膜压力分布式传感器、厚海绵填充层、头部加热片、头枕海绵层和头部饰面层,所述厚海绵填充层设置于头部支撑板的上方,所述头部加热片安装在厚海绵填充层的上端面上,所述头枕海绵层设置于头部加热片的上方,所述薄膜压力分布式传感器内置于头枕海绵层中;所述头部支撑板、薄膜压力分布式传感器、厚海绵填充层、头部加热片和头枕海绵层构成枕芯,所述头部饰面层包裹所述枕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169882.2U CN219332140U (zh) | 2021-09-09 | 2021-09-09 | 一种脊柱颈椎减压系统的头颈部支撑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169882.2U CN219332140U (zh) | 2021-09-09 | 2021-09-09 | 一种脊柱颈椎减压系统的头颈部支撑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332140U true CN219332140U (zh) | 2023-07-14 |
Family
ID=871037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2169882.2U Active CN219332140U (zh) | 2021-09-09 | 2021-09-09 | 一种脊柱颈椎减压系统的头颈部支撑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332140U (zh) |
-
2021
- 2021-09-09 CN CN202122169882.2U patent/CN21933214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211694B (zh) | 基于头部自重牵引原理的颈椎康复机器人 | |
CN111973945A (zh) | 一种神经内科用下肢康复训练装置 | |
KR20180081342A (ko) | 경추 견인장치 | |
CN113057839A (zh) | 一种头部下沉可调温控中医理疗床 | |
CN107929036A (zh) | 一种颈椎康复训练装置 | |
CN201211305Y (zh) | 一种智能健康脊柱按摩椅 | |
CN219332140U (zh) | 一种脊柱颈椎减压系统的头颈部支撑装置 | |
CN215021952U (zh) | 一种神经内科用治疗失眠的理疗枕 | |
RU2389470C1 (ru) |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массажа | |
CN211301794U (zh) | 一种具有理疗功能的椅子 | |
CN105943223A (zh) | 非手术颈椎减压治疗系统 | |
CN215021064U (zh) | 一种康复科医用枕头 | |
CN109172352A (zh) | 一种颈椎康复椅 | |
CN115887089A (zh) | 一种中医人体仿生康复装置 | |
CN116509667A (zh) | 一种医用患者俯卧位辅助通气设备 | |
CN105982815A (zh) | 一种坐式艾灸理疗器 | |
CN105943222A (zh) | 颈部减压调角装置 | |
CN113952196A (zh) | 一种神经外科康复用具有调节功能的训练装置 | |
CN216318263U (zh) | 一种柔性颈托结构 | |
CN220757583U (zh) | 一种暖敷按摩护理装置 | |
CN205758930U (zh) | 颈椎减压治疗气囊装置 | |
RU2403005C1 (ru) | Кресло для массажа | |
CN216221955U (zh) | 一种中医妇科理疗热敷装置 | |
CN221061166U (zh) | 一种脊柱损伤康复治疗装置 | |
CN2195347Y (zh) | 治疗仪支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