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82945U - 双供电电路及断路器 - Google Patents
双供电电路及断路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782945U CN218782945U CN202222240241.6U CN202222240241U CN218782945U CN 218782945 U CN218782945 U CN 218782945U CN 202222240241 U CN202222240241 U CN 202222240241U CN 218782945 U CN218782945 U CN 21878294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wer supply
- conductive
- circuit
- pcb
- circuit break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eak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双供电电路及断路器。其中,双供电电路包括:分流器、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分流器的第一端与动触头连接,分流器的第二端与印制电路板PCB的第一位置连接;第一导电件,第一导电件的第一端与PCB的第二位置连接,第一导电件的第二端与静触头连接;第二导电件,第二导电件的第一端与导电板连接,第二导电件的第二端与PCB的第三位置连接;主电源供电时,主电源、分流器、PCB、第二导电件和导电板形成第一供电回路;辅助电源供电时,辅助电源、第一导电件、PCB、第二导电件和导电板形成第二供电回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双供电电路可以在供电异常时仍能正常工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电气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供电电路及断路器。
背景技术
电气设备涵盖生活和工业的方方面面,对科技的提升和生活水平、工业水平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通常由电路在电源的驱动下控制电气设备实现各种功能,因此,要想保证电气设备正常工作,需保证电路可以正常工作。
而在一些情况下,例如电路的电流较大时,会使电路负载较高发生短路,并且可能造成电气设备的损坏。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通常在电路中设置断路器以进行负载保护。断路器可以在电路的电流超过额定值时及时切断电路,避免电路或电气设备发生损坏。
由此可见,断路器在电气设备以及电路的正常工作中具有较高的重要性,但不容忽视的是,断路器本身也需电源对其供电才能正常工作,而在电路发生过电流现象时,断路器的供电也会受到影响。因此,如何保证断路器在供电异常时仍能正常工作,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供电电路及断路器,可以保证断路器在供电异常时仍能正常工作。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供电电路,包括:
分流器,分流器的第一端与动触头连接,分流器的第二端与印制电路板PCB的第一位置连接;
第一导电件,第一导电件的第一端与PCB的第二位置连接,第一导电件的第二端与静触头连接;
第二导电件,第二导电件的第一端与导电板连接,第二导电件的第二端与PCB的第三位置连接;
主电源供电时,主电源、分流器、PCB、第二导电件和导电板形成第一供电回路;
辅助电源供电时,辅助电源、第一导电件、PCB、第二导电件和导电板形成第二供电回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主电源供电时,第一导电件用于在第二位置处检测PCB上的第一电压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辅助电源供电时,分流器用于在第一位置处检测PCB上的第二电压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导电件是扭簧,扭簧的第一扭臂与第二位置连接,扭簧的第二扭臂与静触头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导电件是扭簧,扭簧的第一扭臂与导电板连接,扭簧的第二扭臂与第三位置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位置被配置为PCB导电针;扭簧的第一扭臂抵靠在PCB导电针上。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三位置被配置为PCB导电针;扭簧的第二扭臂抵靠在PCB导电针上。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导电件是引线,引线的第一端与第二位置连接,引线的第二端与静触头连接;和/或,第二导电件是引线,引线的第一端与导电板连接,引线的第二端与第三位置连接。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断路器,包括: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的双供电电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断路器为插入式断路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双供电电路及断路器,通过在PCB上设置三处位置,并将第一位置与主电源连接,第二位置与辅助电源连接,第三位置与主电源和辅助电源均有连接,可以在当前供电的电源出现异常时,切换至另一电源进行供电,从而通过设置两种供电回路保证断路器始终有电,可以不受停电、电压不足等的影响,保证断路器在供电异常时仍能正常工作。并且,可以在主电源或辅助电源供电时,通过监测PCB的电压信号,判断断路器的分合闸状态。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实施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断路器的剖视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断路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对应图2另一角度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断路器;10、分流器;101、分流器的第一端;102、分流器的第二端;
103、分流器的第三端;104、分流器的第四端;
20、第一导电件;201、第一导电件的第一端;202、第一导电件的第二端;
30、第二导电件;301、第二导电件的第一端;302、第二导电件的第二端;
40、动触头;41、静触头;42、导电板;43、细引线;44、PCB;
441、第一位置;442、第二位置;443、第三位置;444、第四位置;
45、扭簧;451、第一扭臂;452、第二扭臂;46、导电针;47、静引弧角;2、正极母排端;3、负极母排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实施例”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此外,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或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指两个以上(包括两个),同理,“多组”指的是两组以上(包括两组)。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机械结构的“相连”或“连接”可以是指物理上的连接,例如,物理上的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例如通过固定件固定连接,例如通过螺丝、螺栓或其它固定件固定连接;物理上的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例如相互卡接或卡合连接;物理上的连接也可以是一体地连接,例如,焊接、粘接或一体成型形成连接进行连接。电路结构的“相连”或“连接”除了可以是指物理上的连接,还可以是指电连接或信号连接,例如,可以是直接相连,即物理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至少一个元件间接相连,只要达到电路相通即可,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信号连接除了可以通过电路进行信号连接外,也可以是指通过媒体介质进行信号连接,例如,无线电波。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电气设备涵盖生活和工业的方方面面,对科技的提升和生活水平、工业水平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电气设备中的电路在电源的驱动下控制电气设备的各个零件运作,以实现各种功能。因此,要想保证电气设备正常工作,需保证控制电气设备工作的电路可以正常工作。
在一些情况下,例如电路的电流较大时,会使电路负载较高发生短路,并且可能造成电气设备的损坏。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通常在电路中设置断路器以进行负载保护。断路器可以在电路的电流超过额定值时及时切断电路,避免电路或电气设备发生损坏。因此,断路器在电气设备以及电路的正常工作中具有较高的重要性。
不容忽视的是,断路器本身也是电气设备,同样需要电路正常工作才能实现正常的功能。在断路器中,通过电路控制分闸机构、合闸机构切断或导通电路,因此,需要电源对电路进行供电才能正常工作。但在一些情况下,电源有可能发生故障,导致无法供电或供电电压不足,使断路器的供电受到影响,无法保证断路器正常工作。因此,如何保证断路器在供电异常时仍能正常工作,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供电电路及断路器,可以在断路器的供电异常时,仍能保证断路器正常工作。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需要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不同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相互结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双供电电路,可以用于断路器1中。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断路器1的剖视示意图。如图1所示,断路器1中的电路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双供电电路,可以包括分流器10、第一导电件20和第二导电件30。其中,分流器的第一端101与动触头40连接,分流器的第二端102与印制电路板PCB44的第一位置441连接。第一导电件的第一端201与PCB44的第二位置442连接,第一导电件的第二端202与静触头41连接。第二导电件的第一端301与导电板42连接,第二导电件的第二端302与PCB44的第三位置443连接。主电源供电时,主电源、分流器10、PCB44、第二导电件30和导电板42形成第一供电回路。辅助电源供电时,辅助电源、第一导电件20、PCB44、第二导电件30和导电板42形成第二供电回路。
具体的,结合图1,分流器10可以包括电流采样的主体结构锰铜部分,和两端与锰铜嵌合的纯铜部分,锰铜主体与纯铜部分同厚度与宽度,嵌合后固定在主电源与动触头40之间,位于第一端的纯铜部分与动触头40连接,位于第三端的纯铜部分与主电源的第一端连接。此外,第一端与第三端之间的锰铜结构,设置有两根细引线43,可以选择其中任意一根细引线43作为分流器的第二端102与PCB44的第一位置441连接。
第一导电件的第一端201与PCB44的第二位置442连接,第一导电件的第二端202与静触头41连接。第二导电件的第一端301与导电板42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导电件的第二端302与PCB44的第三位置443连接,导电板42的第二端与主电源的第二端连接。从而,主电源可以与分流器10、PCB44、第二导电件30、导电板42形成第一供电回路,在断路器1工作时,由主电源向PCB44供电。
辅助电源的第一端与第一导电件20的第三端连接,辅助电源的第二端与导电板42的第一端连接,从而,辅助电源可以与第一导电件20、PCB44、第二导电件30、导电板42形成第二供电回路,在断路器1工作时,由辅助电源向PCB44供电。
具体的,主电源和辅助电源为断路器1工作环境中提供的电源。其中,主电源可以是工业电路提供的电源,辅助电源可以是蓄电池。示例性的,主电源可以通过接线端子将导电板42的第二端与分流器的第三端103分别连接在电网线路上,以形成第一供电回路。辅助电源可以通过接线端子将导电板42的第一端与第一导电件20的第三端分别连接在主电源不同线路上,以形成第二供电回路。
如图1所示,导电板42可以是一个由断路器1的第一侧延伸至断路器1第二侧的长板。断路器1的第一侧可以是连接主电源的一侧,例如图1中的右侧,断路器1的第二侧可以是连接辅助电源的一侧,例如图1中的左侧。可以看到,第二导电件的第一端301始终与导电板42连接,因此,无论是主电源供电或辅助电源供电,均通过第二导电件的第一端301向PCB44的第三位置443供电,也即,第三位置443始终为供电位置。而第一位置441仅在主电源供电时向PCB44供电,第二位置442仅在辅助电源供电时向PCB44供电。
通过在PCB44上设置三处位置,并将第一位置441与主电源连接,第二位置442与辅助电源连接,第三位置443与主电源和辅助电源均有连接,可以在当前供电的电源出现异常时,切换至另一电源进行供电,从而通过两种供电回路保证断路器1始终有电,可以不受停电、电压不足等的影响,始终正常工作。
在断路器1中,可以通过手柄或按钮控制传动结构,带动动触头40向靠近静触头41或远离静触头41的方向移动,从而控制动触头40和静触头41的闭合和断开状态。可以理解的是,当动触头40与静触头41闭合时,断路器1处于合闸状态,当动触头40与静触头41断开时,断路器1处于分闸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主电源供电时,第一导电件20用于在第二位置442处检测PCB44上的第一电压信号。
具体的,在主电源供电时,PCB44的第一位置441和第三位置443用于接收主电源的电流并向PCB44传输电流,完成供电。在第一供电回路中,第一位置441和第三位置443用于向PCB44供电,而第二位置442通过第一导电件20与静触头41连接,当静触头41与动触头40闭合时,第二位置442、静触头41、动触头40、分流器10、PCB44形成回路,便可以在第二位置442检测到第一电压信号。因此,当主电源供电时,若第二位置442处检测到不为0的第一电压信号,便可以确定断路器1当前为合闸状态。反之,当静触头41与动触头40断开时,第二位置442、静触头41、动触头40、分流器10、PCB44之间为断路,第一电压信号为0,便可以确定断路器1当前为分闸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辅助电源供电时,分流器10用于在第一位置441处检测PCB44上的第二电压信号。
具体的,在辅助电源供电时,PCB44的第二位置442和第三位置443用于接收辅助电源的电流并向PCB44传输电流,完成供电。此外,将设置在分流器的第一端101与第三端之间的两根细引线43中,不与第二位置442连接的另一根细引线43作为分流器的第四端104与PCB44的第四位置444连接。
因此,在第二供电回路中,第二位置442和第三位置443用于向PCB44供电,而第一位置441通过分流器10与动触头40连接,当静触头41与动触头40闭合时,第一位置441、分流器10、第四位置444形成回路,便可以在PCB44上检测得到第一位置441与第四位置444之间的第二电压信号,从而可以根据第二电压信号计算电流值、累积计算电量、根据电流值及时进行过载保护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电件20是扭簧45,扭簧45的第一扭臂451与第二位置442连接,扭簧45的第二扭臂452与静触头41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1和图2所示,第二位置442被配置为PCB导电针46。第一导电件20为扭簧45时,扭簧45的第一扭臂451抵靠在PCB导电针46上。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断路器1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对应图2另一角度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导电件20可以是扭簧45,PCB44的第二位置442可以设置有导电针46,使得扭簧45的第一扭臂451可以在扭力的作用下抵靠在导电针46上,从而与第二位置442紧密连接。扭簧45的第二扭臂452可以通过抵靠在与静触头41存在连接的静引弧角47上,来实现与静触头41的连接。
通过扭簧45的扭臂抵靠导电针46或静引弧角47的方式连接第二位置442和静触头41,可以借用扭力的作用使连接紧密可靠,并避免在断路器1中存在过多的电路,使断路器1内部的电路结构简洁又干净。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电件20是引线,引线的第一端与第二位置442连接,引线的第二端与静触头41连接。通过引线直接连接第二位置442和静触头41,结构简单,且有效地建立了两者之间的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导电件30是扭簧45,扭簧45的第一扭臂451与导电板42连接,扭簧45的第二扭臂452与第三位置443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1和图2所示,第三位置443被配置为PCB导电针46。第二导电件30为扭簧45时,扭簧45的第二扭臂451抵靠在PCB导电针46上。
参考图2和图3,第二导电件30可以是扭簧45,PCB44的第三位置443可以设置有导电针46,使得扭簧45的第二扭臂452可以在扭力的作用下抵靠在导电针46上,从而与第三位置443紧密连接。扭簧45的第一扭臂451可以通过抵靠在与主电源和辅助电源连接的导电板42上,来实现与主电源或辅助电源的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导电件30是引线,引线的第一端与导电板42连接,引线的第二端与第三位置443连接。通过引线直接连接导电板42和第三位置443,结构简单,且有效地建立了两者之间的连接。
在一个例子中,以具体的断路器1为例,对本实施例双供电电路结进行详细的描述。
在断路器1的第一侧,设有正极母排端2和负极母排端3,用于与位于外部的主电源的正负极连接,当断路器1中的供电回路为第一供电回路时,主电源可以通过正极母排端2和负极母排端3向断路器1的PCB44供电。
具体的,正极母排端2的另一端与分流器的第三端103连接,分流器的第二端102与PCB44的第一位置441连接,负极母排端3的另一端与第二导电件的第一端301连接,第二导电件的第二端302与PCB44的第三位置443连接,主电源、正极母排端2、分流器10、PCB44、第二导电件30和负极母排端3形成第一供电回路,使得主电源可以向PCB44供电。
在断路器1的第二侧,设置有辅助电源,辅助电源的正负极分别与第一导电件20和第二导电件30连接,当断路器1中的供电回路为第二供电回路时,辅助电源可以通过第一导电件20和第二导电件30向断路器1的PCB44供电。
具体的,第一导电件的第一端201与PCB44的第二位置442连接,第二导电件的第二端302与PCB44的第三位置443连接,辅助电源、第一导电件20、PCB44、第二导电件30形成第二供电回路,使得辅助电源可以向PCB44供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分流器的第一端101与动触头40连接,第一导电件的第二端202与静触头41连接,通过传动结构移动动触头40的位置来实现与静触头41的断开与闭合,从而实现断路器1的分闸与合闸。
当供电回路为第一供电回路时,与第二位置442连接的第一导电件的第一端201,可以作为信号反馈端,检测第二位置442的电压信号。当动触头40和静触头41闭合时,第二位置442有电流通过,可以检测到第二位置442有电压,PCB44根据第二位置442检测到的电压值大于0,确定当前断路器1为合闸状态。当动触头40和静触头41断开时,第二位置442没有电流通过,因此,检测到的电压为0,PCB44根据第二位置442检测到的电压为0,确定当前断路器1为分闸状态。
因此,当供电回路为第一供电回路时,主电源向PCB44供电,PCB44通过第二位置442检测到的电压值是否为0,可以判断当前断路器1处于分闸或合闸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分流器10还包括第四端,分流器的第四端104与PCB44的第四位置444连接。当供电回路为第二供电回路时,辅助电源通过第一导电件20和第二导电件30,向PCB44的第二位置442和第三位置443供电,从而向PCB44供电。此时,PCB44的第四位置444,可以检测分流器10的电压信号,PCB44根据检测得到的电压信号的电压值,可以计算第四位置444的电流值,从而计算PCB44的用电量,或在电流值超过额定值时,确定断路器1当前处于过载状态,对断路器1进行过载保护。
在一些实施例中,分流器10包括导电主体、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其中,导电主体的第一端与主电源连接,导电主体的第二端与动触头40软连接,第一引线与PCB44的第一位置441连接,第二引线与PCB44的第四位置444连接。
具体的,软连接是指连接两个部件之间的导电体可以伸缩或移动,例如柔性导线。当动触头40向靠近分流器10的方向移动时,柔性导线弯曲,当动触头40向远离分流器10的方向移动时,柔性导线拉长。
在一些实施例中,PCB44的第二位置442设有导电针46,第一导电件20为扭簧45,扭簧45的第一扭臂451与静触头41连接,扭簧45的第二扭臂452与导电针46连接;和/或,PCB44的第三位置443设有导电针46,第二导电件30为扭簧45,扭簧45的第一扭臂451与主电源连接,扭簧45的第二扭臂452与导电针46连接。
具体的,扭簧45的第二扭臂452在扭力的作用下抵靠导电针46,完成与导电针46的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静触头41与第一导电件20之间通过静引弧角47连接。
具体的,静触头41与静引弧角47的一端连接,扭簧45的第一扭臂451在扭力的作用下抵靠在静引弧角47的另一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主电源与第二导电件30之间通过N极直通板连接。
N极直通板为上述的导电板42。
具体的,主电源与正极母排端2的一端连接,正极母排端2的另一端与N极直通板的一端连接,扭簧45的第一扭臂451在扭力的作用下抵靠在N极直通板的另一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双供电电路,通过在PCB44上设置三处位置,并将第一位置441与主电源连接,第二位置442与辅助电源连接,第三位置443与主电源和辅助电源均有连接,可以在当前供电的电源出现异常时,切换至另一电源进行供电,从而通过设置两种供电回路保证断路器1始终有电,可以不受停电、电压不足等的影响,始终正常工作。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断路器1,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双供电电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双供电电路中的第一供电回路和第二供电回路互相切换。
具体的,PCB44获取到第一供电回路中第二位置442的第一电压信号后,判断第一电压信号的第一电压值或第一电压值的第一变化值,是否属于异常范围。当第一电压值属于第一异常范围,或第一变化值属于第二异常范围时,可以确定第一供电回路中为PCB44供电的主电源出现故障,此时,将供电回路切换为第二供电回路,由辅助电源向PCB44供电。
同理,当断路器1中的供电回路为第二供电回路时,可以通过第二电压信号的第二电压值或第二电压值的第二变化值是否属于异常范围,来确定是否切换供电回路为第一供电回路。
通过判断当前供电回路的电压值或电压变化值是否属于异常范围,可以及时发现当前供电回路的供电电源是否存在故障,从而及时切换供电回路,保证PCB44始终有电且正常工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异常时间和/或异常次数限制第一供电回路和第二供电回路的切换。
示例性的,当辅助电源为储电池,且储电池的电量所剩无几时,由于主电源发生故障而将供电回路切换为由辅助电源供电的第二供电回路,在主电源修复好之前,储电池的电量耗尽,无法提供正常的电压,此时,断路器1根据第二电压信号的第二电压值或第二变化值确定更换供电回路为第一供电回路。而此时主电源尚未修复成功,则再一次根据第一电压信号确定更换供电回路为第二供电回路。由于检测电压信号、根据电压信号判断是否更换供电回路和更换供电回路所用的时间很快,当主电源和辅助电源均存在供电异常时,为了避免多次切换供电回路所做的无用功,可以通过异常时间或异常次数限制切换次数。例如,当在异常时间内,第一电压信号和第二电压信号的异常次数超过5次时,可以确定当前两个供电回路均不能正常工作,可以通过蜂鸣声或数据包发送等方式向用户发出警示信息,提示用户解决。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断路器1为插入式断路器1。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双供电电路及断路器1,通过在PCB44上设置三处位置,并将第一位置441与主电源连接,第二位置442与辅助电源连接,第三位置443与主电源和辅助电源均有连接,可以在当前供电的电源出现异常时,切换至另一电源进行供电,从而通过设置两种供电回路保证断路器1始终有电,可以不受停电、电压不足等的影响,始终正常工作。并且,可以在主电源供电时,通过监测PCB44的第一电压信号,判断断路器1的分合闸状态。
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申请描述的“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元件或步骤。位于元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元件。本申请可以借助于包括有若干不同元件的硬件以及借助于适当编程的计算机来实现。在列举了装置若干的单元权利要求中,这些装置中的若干个单元可以是通过同一个硬件项来具体体现。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单词解释为名称。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除有特殊说明外,不应理解为对执行顺序的限定。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双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分流器,所述分流器的第一端与动触头连接,所述分流器的第二端与印制电路板PCB的第一位置连接;
第一导电件,所述第一导电件的第一端与所述PCB的第二位置连接,所述第一导电件的第二端与静触头连接;
第二导电件,所述第二导电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导电板连接,所述第二导电件的第二端与所述PCB的第三位置连接;
主电源供电时,所述主电源、所述分流器、所述PCB、所述第二导电件和所述导电板形成第一供电回路;
辅助电源供电时,所述辅助电源、所述第一导电件、所述PCB、所述第二导电件和所述导电板形成第二供电回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电源供电时,所述第一导电件用于在所述第二位置处检测所述PCB上的第一电压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电源供电时,所述分流器用于在所述第一位置处检测所述PCB上的第二电压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件是扭簧,所述扭簧的第一扭臂与所述第二位置连接,所述扭簧的第二扭臂与所述静触头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件是扭簧,所述扭簧的第一扭臂与所述导电板连接,所述扭簧的第二扭臂与所述第三位置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位置被配置为PCB导电针;所述扭簧的第一扭臂抵靠在所述PCB导电针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位置被配置为PCB导电针;所述扭簧的第二扭臂抵靠在所述PCB导电针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件是引线,所述引线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位置连接,所述引线的第二端与所述静触头连接;和/或,
所述第二导电件是引线,所述引线的第一端与所述导电板连接,所述引线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位置连接。
9.一种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双供电电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断路器为插入式断路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240241.6U CN218782945U (zh) | 2022-08-25 | 2022-08-25 | 双供电电路及断路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240241.6U CN218782945U (zh) | 2022-08-25 | 2022-08-25 | 双供电电路及断路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782945U true CN218782945U (zh) | 2023-03-31 |
Family
ID=857083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240241.6U Active CN218782945U (zh) | 2022-08-25 | 2022-08-25 | 双供电电路及断路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782945U (zh) |
-
2022
- 2022-08-25 CN CN202222240241.6U patent/CN21878294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2009653B2 (en) | Contactor control apparatus and power supply system | |
CN218782945U (zh) | 双供电电路及断路器 | |
CN213845180U (zh) | 一种重合闸断路器 | |
CN210866794U (zh) | 远程智能控制配电箱 | |
CN115295337A (zh) | 双供电电路、方法及断路器 | |
CN218447758U (zh) | 一种多通道断路器、电池保护装置及电动车辆 | |
CN217406169U (zh) | 开关保护电路、开关盒以及储能组件 | |
CN217362568U (zh) | 一种柱上断路器的合分回路 | |
WO2011120457A2 (zh) | 一种电源的开关控制电路及一种供电电路 | |
CN212676893U (zh) | 断路器和电源保护系统 | |
US8451568B2 (en) | Remotely-controllable circuit breaker | |
CN211929412U (zh) | 一种具有合闸状态检测功能的漏电断路器 | |
CN212365877U (zh) | 一种塑壳断路器 | |
CN108306411B (zh) | 电源切换装置 | |
CN215220614U (zh) | 一种具有脱扣功能的漏电控制模块 | |
CN220585140U (zh) | 一种具有异常信号处理功能的电磁继电器 | |
CN219180449U (zh) | 断路器 | |
CN220527686U (zh) | 一种带直插式防雷模块的电源防护系统 | |
CN218123337U (zh) | 自动重合闸断路器 | |
CN218123323U (zh) | 断路器及控制机构 | |
CN217507234U (zh) | 断路器 | |
CN218934687U (zh) | 联启控制电路和泵开关柜 | |
CN214956670U (zh) | 智能型开关 | |
CN218243061U (zh) | 储能装置及电池柜 | |
CN222506424U (zh) | 分流器采样组件及断路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