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956670U - 智能型开关 - Google Patents
智能型开关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956670U CN214956670U CN202120652352.0U CN202120652352U CN214956670U CN 214956670 U CN214956670 U CN 214956670U CN 202120652352 U CN202120652352 U CN 202120652352U CN 214956670 U CN214956670 U CN 21495667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witch
- circuit board
- battery
- module
- accessor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9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9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0000007306 turnover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55 network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897 real-time det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45 diagno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一种智能型开关,包括设置在底座内的触头机构和电路板,触头机构包括安装在转轴上的动触头,在所述底座上盖合有盖板,在所述盖板上设有第一附件槽,在所述第一附件槽内装配有第一附件模块,所述第一附件模块包括状态检测模块,第一附件槽内设有过孔,状态检测模块与转轴通过过孔对应设置,所述触头机构的转轴能够在分合闸动作时触发状态检测模块,使得状态检测模块能够检测智能型开关的分合闸状态,这种以模块化形式装配在第一附件槽内的结构,利于减少空间占用以及方便更换。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型开关。
背景技术
随着物联网的发展,断路器作为能够关合、承载和开断正常回路条件下的电流并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关合、承载和开断异常回路条件下的电流的开关装置,在维护和保证物联网电力系统稳定运行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有物联网用的智能型开关通常的分合闸状态检测通常集成在底座内,当出现故障或者升级时更换较为麻烦。
另外,现有物联网用的智能型开关通常要求配置有附件模块,当发生故障需要检查更换时,需要拆除整个面盖或中盖才能进行更换,不仅操作繁琐,而且容易损坏内部元器件。此外,智能型开关用于安装附件的位置有限,智能型开关通常需要使用寿命至10年的大容量电池,智能型开关需要装配大容量电池和装配欠压脱扣器和分励脱扣器等附件,较难安装其他附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智能型开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型开关,包括设置在底座内的触头机构和电路板,触头机构包括安装在转轴上的动触头,在所述底座上盖合有盖板,在所述盖板上设有第一附件槽,在所述第一附件槽内装配有第一附件模块,所述第一附件模块包括状态检测模块,第一附件槽内设有过孔,状态检测模块与转轴通过过孔对应设置,所述触头机构的转轴能够在分合闸动作时触发状态检测模块。
优选的,所述状态检测模块包括辅助开关,所述转轴在分合闸动作时触发辅助开关;和/或所述状态检测模块包括报警开关,所述转轴在脱扣时触发报警开关。
优选的,所述第一附件模块还包括电池模块,电池模块与电路板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状态检测模块包括辅助开关和报警开关,所述转轴在分合闸动作时触发辅助开关,在脱扣时触发报警开关;
所述状态检测模块还包括线路板、辅助推杆和报警推杆,所述辅助开关和报警开关通过线路板与电路板电连接,所述辅助推杆与报警推杆转动设置,辅助推杆、报警推杆的一端分别与辅助开关和报警开关配合,辅助推杆、报警推杆的另一端与转轴配合。
优选的,所述转轴靠近第一附件槽的一侧上设有V形槽,V形槽相对的两个侧壁分别为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在分闸时,所述第一侧壁触发辅助开关和报警开关,在合闸时,V形槽与辅助开关和报警开关对应,避让辅助开关和报警开关,在脱扣时,第一侧壁触发报警开关,V形槽与辅助开关对应,避让辅助开关。
优选的,所述电池模块还包括第一线路板,电池模块通过第一线路板与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第一线路板与状态检测模块的线路板为同一线路板。
优选的,所述第一附件模块包括支座,所述支座通过卡扣结构装配在第一附件槽内,在支座内设有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并在第一腔体内装配电池模块,在所述第二腔体内装配有状态检测模块。
优选的,所述电池模块包括容纳电池的电池支座、盖合在电池支座上的电池盖,电池盖上设有第一接插端子和第一导电片,电池支座上设有第二接插端子和第二导电片,电池安装在电池支座内,电池盖盖合在电池支座上,电池通过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分别与第一接插端子和第二接插端子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电池模块通过第一线路板与电路板电连接,顶盖盖合在第二腔体上用于封闭第二腔体,在顶盖邻近第一腔体的一侧设有缺口,第一线路板安装在第一腔体内,且一个接插端子穿过支座侧壁的端子孔与电路板的接插端连接,第一线路板的另一个接插端子向上凸出并对应于缺口设置,使电池模块通过缺口与第一线路板连接;
由第二腔体底部的两侧边缘向外延伸形成凸边,所述状态检测模块包括辅助推杆和报警推杆,辅助推杆和报警推杆转动安装在凸边上。
优选的,在所述盖板上还设有手柄孔,智能型开关的手柄从手柄孔穿出,第一附件槽位于手柄孔一侧的盖板上,在手柄孔另一侧的盖板上设有第二附件槽,在所述第二附件槽内装配有第二附件模块。
优选的,所述盖板包括中盖和上盖,所述第一附件槽与第二附件槽设置在中盖上,所述上盖盖合在中盖上,并在对应第一附件槽和第二附件槽的区域设置翻盖,翻盖一端与中盖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上盖仅由两个翻盖构成。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智能型开关,通过在第一附件槽内装配第一附件模块,其中第一附件模块具有能够被触头机构中转轴触发的状态检测模块,使得状态检测模块能够检测智能型开关的分合闸状态,这种以模块化形式装配在第一附件槽内的结构,利于减少空间占用以及方便更换。
优选的,状态检测模块与电路板连接,和/或与上位机连接,使电路板上的控制器或外部的上位机获取断路器的实时运行状态,具有实时检测的功能。
此外,第一附件模块集成有电池模块和状态检测模块,便于附件模块的小型化设计且充分利用附件槽的空间。此外,设置两个附件槽,在其中一个附件槽内装配第一附件模块,减少所占用的空间,在另一个附件槽内装配欠压脱扣器和/或分励脱扣器,为智能型开关提供了欠压脱扣器、分励脱扣器的安装空间,并且不干扰其他附件的功能。
此外,在中盖上设置用于装配附件模块的附件槽,并在上盖对应附件槽的位置设置翻盖,使得附件模块在发生故障需要更换时,仅需要打开翻盖即可操作,无需对盖板进行整体拆除,避免对其他元器件造成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型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型开关的结构示意图(翻盖打开);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型开关的结构示意图(无翻盖);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型开关中触头机构与状态检测模块的结构示意图,此时为脱扣状态;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型开关中第一附件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型开关中第一附件模块结构示意图(分解);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型开关中支座的结构示意图(俯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型开关中支座的结构示意图(仰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型开关中电池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型开关中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10给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智能型开关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智能型开关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的智能型开关为一种智能断路器,所述断路器壳体包括底座1以及盖合在底座1上的盖板,底座1和盖板之间设有第一接线端子、第二接线端子、触头机构、灭弧机构、操作机构和电路板7,以及相应的保护机构,触头机构包括相互配合的动触头6和静触头,其中动触头6和静触头分别与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电连接,盖板盖合在底座1上隔离触头机构和电路板7,在盖板上设有手柄孔23,手柄从手柄孔23穿出,操作机构分别与动触头6以及手柄联动连接,动触头6安装在转轴61上,通过操作机构驱动转轴61带动动触头6摆动与静触头接触和分离,实现触头机构的合闸和分闸。根据需要,所述保护机构可以是过载保护机构、短路保护机构和漏电保护机构等保护机构,在出现过载、短路或漏电等故障时,对应的过载保护机构、短路保护机构、漏电保护机构驱动操作机构脱扣使断路器分闸实现保护。
在智能断路器内还设有电路板7,电路板7上设有控制器,控制器包括单片机或者微处理器MCU,控制器能够通过信号采集电路获取电路的电流和或电压信号,进行相应的故障判断触发脱扣机构实现保护,能够通过通讯模块与上位机通讯连接,进行参数配合,传送电流和或电压信息等。这属于本领域的现有技术,不再赘述。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改进点,在所述盖板上设置有第一附件槽21,在所述第一附件槽21内装配有第一附件模块4,所述第一附件模块4能够与触头机构配合,获取开关的分合闸状态,所述第一附件模块4包括状态检测模块43,第一附件槽21内设有过孔,状态检测模块43与转轴61通过过孔对应设置,所述触头机构的转轴61能够在分合闸动作时触发状态检测模块43,使得状态检测模块43能够检测智能型开关的分合闸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智能型开关,通过在第一附件槽21内装配第一附件模块,其中第一附件模块4具有能够被触头机构中转轴61触发的状态检测模块43,使得状态检测模块43能够检测智能型开关的分合闸状态,这种以模块化形式装配在第一附件槽21内的结构,利于减少空间占用以及方便更换。优选的,状态检测模块43与电路板7连接,和/或与上位机连接,使电路板7上的控制器或外部的上位机获取断路器的实时运行状态,具有实时检测的功能。
优选的,如图5-6所示,所述第一附件模块4还包括电池模块42,在第一附件槽21内设有端子孔4122,电池模块42通过端子孔4122与电路板7电连接,第一附件模块4集成了给电路板7供电的电池模块42,以及状态检测模块 43,便于附件模块的小型化设计且充分利用附件槽的空间。
如图1、3所示,在所述盖板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用于装配附件模块的附件槽,其中一个附件槽作为第一附件槽21,第一附件模块4装配在第一附件槽21内,第一附件模块4包括状态检测模块43和电池模块42,状态检测模块43通过电路板7向控制器或上位机反馈智能型开关的运行状态,利于对智能型开关进行实时监控,同时通过电池模块42为电路板7供电;另一个附件槽作为第二附件槽22,并在第二附件槽22内装配第二附件模块5,优选第二附件模块5为欠压脱扣器和/或分励脱扣器,如此可以使得智能型开关具有能够装配欠压脱扣器和/ 或分励脱扣器的空间,通过设置两个附件槽能够避免各附件之间的相互干扰,也利于各自进行扩展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第一附件模块4包括支座41,所述支座41通过卡扣结构装配在第一附件槽21内,所述支座41设有第一腔体411和第二腔体412,并在第一腔体411内装配电池模块42,在所述第二腔体412内装配有状态检测模块43。优选的,所述第一附件模块4还包括第一线路板45,所述电池模块 42通过第一线路板45与电路板7电连接。具体的,所述状态检测模块43、第一线路板45均设置在第一腔体411内,电池模块42设置在第二腔体412内,电池模块42与第一线路板45连接,第一线路板45与电路板7连接。
具体如图5-9所示,所述支座41整体成方型,通过隔板分隔为第一方型部分和第二方型部分,所述支座41与第一附件槽21卡扣配合,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型部分内设有圆形的第一腔体411,第二方型部分内设有方型的第二腔体412,在支座41的外侧壁分别设有单卡扣413和双排卡扣414,图中将单卡扣413 设置在第二腔体412的一侧外壁上,双排卡扣414设置在第一腔体411的一侧外壁上,在第一附件槽21的侧壁上设置与单卡扣413、双排卡扣414相配合的限位槽,通过双排卡扣414以及单卡扣413能够将支座41稳定装配在第一附件槽21内。
在所述第二腔体412的底部一侧设有并列的两个方形的第一过孔4121,图 7、8中两个第一过孔4121位于第二腔体412的左侧,在与第一过孔4121相对的一侧作为底部槽,用于容纳状态检测模块43;由第二腔体412底部的两侧边缘向外延伸形成凸边4123,在所述凸边4123上设置安装孔,辅助推杆434 和报警推杆433通过安装孔转动安装在凸边4123上,图6中凸边4123由第二腔体412底部的前后两侧边缘形成,在第二腔体412的一侧侧壁设有贯通侧壁的端子孔4122,优选端子孔4122位于远离第一腔体411的一侧侧壁,用于供第一附件模块4与电路板7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线路板45的接插端子穿过端子孔4122与电路板7的接插端连接,即为图7中第二腔体412的左侧壁。
装配于第一腔体411内的电池模块42具体如图9所示,所述电池模块42 包括容纳电池423的电池支座421、盖合在电池支座421上的电池盖422,电池盖422上设有第一接插端子(电池正极)和第一导电片,电池支座421上设有第二接插端子(电池负极)和第二导电片,电池423安装在电池支座421内,电池盖422盖合在电池支座421上,电池423通过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分别与第一接插端子和第二接插端子电连接。
优选所述电池支座421成圆筒型,圆筒型的顶端一侧设有第二端子凸起,端子凸起上固定设有与电池支座421轴向平行的第二接插端子,电池支座421 内设有一端与第二接插端子连接,另一端延伸到电池支座421底部的第二导电片。所述电池盖422成圆形,底面一侧设有第一导电片,底面外围凸起设有能够插入电池支座421内的限位圈,顶面一侧设有电池盖422手柄,电池盖422 侧边设有第一端子凸起,第一接插端子固定在第一端子凸起上且向电池支座421 方向延伸,电池盖422盖合在电池支座421上时,第一接插端子和第二接插端子并排设置,所述电池423为大容量电表电池,可通过电池盖422手柄打开电池盖422更换电池423。当然,作为其他实施例,所述电池模块42也可以不设置电池支座421,电池423直接设置在第一腔体411内。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装配于第二腔体412内的状态检测模块43包括辅助开关和报警开关,所述转轴61在分合闸动作时触发辅助开关,所述转轴61在分闸或脱扣时触发报警开关,由辅助开关和报警开关配合反馈智能型开关的分闸状态、合闸状态或脱扣状态;其中辅助开关用于反馈智能型开关的分闸状态和合闸状态,由触头机构的转轴61推动辅助推杆434改变辅助开关的状态(闭合或断开),所述报警开关与辅助开关配合用于反馈智能型开关的脱扣状态,由转轴61推动报警推杆433改变报警开关的状态(闭合或断开)。本实施例中,转轴61在分闸时通过辅助推杆434和报警推杆433触发辅助开关和报警开关 (闭合或断开),表示智能型开关处于分闸状态,在合闸时转轴61避让辅助推杆434和报警推杆433使辅助开关和报警开关恢复状态(断开或闭合),表示智能型开关处于合闸状态,在脱扣时,转轴61避让辅助开关且通过报警推杆433 触发报警开关,表示智能型开关处于脱扣状态,进一步当处于脱扣状态时,还可以发出报警信号。报警推杆434、分闸推杆433是由转轴61的不同部位所触发,包括如图6、4所示,报警推杆434、分闸推杆433的初始位置也不同,使得在脱扣状态时,转轴61仅推动报警推杆434,避让分闸推杆433。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状态检测模块43也可以只包括辅助开关或者报警开关,当仅包括辅助开关时则只能用于区分处于合闸状态或者不处于合闸状态,不能区分是正常分闸还是故障导致的脱扣分闸。此外,所述转轴61在分合闸动作时触发辅助开关可以为在分闸时触发辅助开关动作(闭合或断开),在合闸时与辅助开关分离;或者在合闸时触发辅助开关动作(闭合或断开),在分闸时与辅助开关分离;报警开关也是类似。
所述状态检测模块43还包括线路板,所述辅助开关和报警开关通过线路板与电路板7电连接,线路板与电路板7连接用于信号传输以反馈触头机构的分合闸状态并接受控制信号发出警报。优选的,所述第一线路板45与状态检测模块43的线路板为同一线路板,电池模块42与状态检测模块43通过同一线路板与电路板7连接。
具体如图6所示,所述状态检测模块43包括线路板、辅助导线431、报警导线432、辅助推杆434和报警推杆433,本实施例所述辅助开关和报警开关为微动开关,辅助开关和报警开关分别通过辅助导线431、报警导线432与线路板连接,辅助开关和报警开关上的触发部分别与辅助推杆434和报警推杆对应。作为另一种实施例,作为辅助开关和报警开关的微动开关也可以直接安装在线路板上。作为另一种实施例,所述辅助开关可以为安装在线路板上的两个互相配合的导电触片,通过辅助推杆434推动一个弹性的导电触片与另一个导电触片接触触发辅助开关。当然,所述报警开关也可以为两个互相配合的导电触片。
优选的,所述辅助推杆434和报警推杆433通过安装孔4124转动装配在支座41上,辅助推杆434和报警推杆433的一端分别用于触发辅助开关和报警开关,辅助推杆434和报警推杆433的另一端通过过孔伸入底座1内与触头机构的转轴61配合。当然也可以是转轴61在分闸或脱扣时其上的触发结构通过过孔伸入第一附件槽21内与辅助推杆434和报警推杆433配合。
进一步的,如图6所示,所述顶盖44盖合在第二腔体412用于封闭第二腔体412,在顶盖44邻近第一腔体411的一侧设有缺口,在顶盖44的侧壁设有能够与第二腔体412卡合的卡扣441,优选在顶盖44底面一侧凸出设有能够与第二腔体412内壁配合的限位面;所述第一线路板45设置在第二腔体412内,第一线路板45的一个接插端子穿过支座41侧壁的端子孔4122与电路板7的接插端连接,第一线路板45的另一个接插端子向上凸出并对应于缺口设置,使电池模块42通过缺口与第一线路板45连接。
结合图4和10提供一种触头机构的转轴61,动触头6安装在转轴61上,转轴61与操作机构连接,操作机构通过转轴61带动动触头分合闸动作,所述转轴61靠近第一附件槽21的一侧上设有V形槽,所述V形槽相对的两个侧壁分别为第一侧壁611和第二侧壁612,在分闸时,所述第一侧壁611触发辅助开关和报警开关,在合闸时,V形槽与辅助开关和报警开关对应,避让辅助开关和报警开关,在脱扣时,第一侧壁611触发报警开关,V形槽与辅助开关对应,避让辅助开关。当然,转轴61结构不限于此,其他能够实现相同功能的结构也同样可以适用于本实施例。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个改进点,所述盖板包括中盖2和上盖,在所述中盖2 上设置有用于装配附件模块的附件槽,所述上盖盖合在中盖2上并在对应附件槽的区域设置翻盖3,翻盖3用于将附件槽封闭起来,如此,在附件模块发生故障时,可以通过打开翻盖3进行更换操作,避免拆除整个盖板,造成对内部其他元器件的损坏。
如图1-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附件槽分别为第一附件槽21和第二附件槽22,第一附件槽21和第二附件槽22均设置在中盖2上,在所述中盖2上还设置有供手柄穿过的手柄孔23,所第一附件槽21和第二附件槽22分别设置在手柄孔23的两侧,优选的,所述第一附件槽21、第二附件槽22分别向底座 1方向凸出,使第一附件槽21、第二附件槽22位于底座1内并且对应与操作机构的两侧,手柄孔23的边缘向上盖方向凸出,优选其凸出高度高于上盖,在所述手柄孔23的边缘标注分合闸等指示标识。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翻盖3的一端与中盖2转动连接,翻盖3的另一端与中盖2的附件槽边缘卡合,在需要打开翻盖3时,通过操作翻盖3的另一端使翻盖3发生转动。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附件槽21、第二附件槽22的宽度均为断路器壳体宽度的一半,对应的,第一附件槽21、第二附件槽22的翻盖3宽度也为断路器壳体宽度的一半,因此,所述上盖仅包括两个翻盖3,当然,当第一附件槽21、第二附件槽22的宽度较小时,上盖则包括翻盖3以及固定部分(未示出),所述固定部分用于将上盖固定在底座1上。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智能型开关,包括设置在底座(1)内的触头机构和电路板(7),触头机构包括安装在转轴(61)上的动触头(6),在所述底座(1)上盖合有盖板,在所述盖板上设有第一附件槽(21),在所述第一附件槽(21)内装配有第一附件模块(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附件模块(4)包括状态检测模块(43),第一附件槽(21)内设有过孔,状态检测模块(43)与转轴(61)通过过孔对应设置,所述触头机构的转轴(61)能够在分合闸动作时触发状态检测模块(4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型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检测模块(43)包括辅助开关,所述转轴(61)在分合闸动作时触发辅助开关;和/或所述状态检测模块(43)包括报警开关,所述转轴(61)在脱扣时触发报警开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型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附件模块(4)还包括电池模块(42),电池模块(42)与电路板(7)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型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检测模块包括辅助开关和报警开关,所述转轴(61)在分合闸动作时触发辅助开关,在脱扣时触发报警开关;
所述状态检测模块(43)还包括线路板、辅助推杆(434)和报警推杆(433),所述辅助开关和报警开关通过线路板与电路板(7)电连接,所述辅助推杆(434)与报警推杆(433)转动设置,辅助推杆(434)、报警推杆(433)的一端分别与辅助开关和报警开关配合,辅助推杆(434)、报警推杆(433)的另一端与转轴(61)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智能型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61)靠近第一附件槽(21)的一侧上设有V形槽,V形槽相对的两个侧壁分别为第一侧壁(611)和第二侧壁(612),在分闸时,所述第一侧壁(611)触发辅助开关和报警开关,在合闸时,V形槽与辅助开关和报警开关对应,避让辅助开关和报警开关,在脱扣时,第一侧壁(611)触发报警开关,V形槽与辅助开关对应,避让辅助开关。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智能型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块(42)还包括第一线路板(45),电池模块(42)通过第一线路板(45)与电路板(7) 电连接,所述第一线路板(45)与状态检测模块(43)的线路板为同一线路板。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型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附件模块(4)包括支座(41),所述支座(41)通过卡扣结构装配在第一附件槽(21)内,在支座(41)内设有第一腔体(411)和第二腔体(412),并在第一腔体(411)内装配电池模块(42),在所述第二腔体(412)内装配有状态检测模块(4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智能型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块(42)包括容纳电池(423)的电池支座(421)、盖合在电池支座(421)上的电池盖(422),电池盖(422)上设有第一接插端子和第一导电片,电池支座(421)上设有第二接插端子和第二导电片,电池(423)安装在电池支座(421)内,电池盖(422)盖合在电池支座(421)上,电池(423)通过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分别与第一接插端子和第二接插端子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智能型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块(42)通过第一线路板(45)与电路板(7)电连接,顶盖(44)盖合在第二腔体(412) 上用于封闭第二腔体(412),在顶盖(44)邻近第一腔体(411)的一侧设有缺口,第一线路板(45)安装在第一腔体(411)内,且一个接插端子穿过支座(41)侧壁的端子孔(4122)与电路板(7)的接插端连接,第一线路板(45)的另一个接插端子向上凸出并对应于缺口设置,使电池模块(42)通过缺口与第一线路板(45)连接;
由第二腔体(412)底部的两侧边缘向外延伸形成凸边(4123),所述状态检测模块(43)包括辅助推杆(434)和报警推杆(433),辅助推杆(434)和报警推杆(433)转动安装在凸边(4123)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型开关,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盖板上还设有手柄孔(23),智能型开关的手柄从手柄孔(23)穿出,第一附件槽(21)位于手柄孔(23)一侧的盖板上,在手柄孔(23)另一侧的盖板上设有第二附件槽,在所述第二附件槽(22)内装配有第二附件模块(5)。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智能型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包括中盖(2)和上盖,所述第一附件槽(21)与第二附件槽(22)设置在中盖(2) 上,所述上盖盖合在中盖(2)上,并在对应第一附件槽(21)和第二附件槽(22)的区域设置翻盖(3),翻盖(3)一端与中盖(2)转动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智能型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仅由两个翻盖(3)构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652352.0U CN214956670U (zh) | 2021-03-30 | 2021-03-30 | 智能型开关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652352.0U CN214956670U (zh) | 2021-03-30 | 2021-03-30 | 智能型开关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956670U true CN214956670U (zh) | 2021-11-30 |
Family
ID=790466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652352.0U Active CN214956670U (zh) | 2021-03-30 | 2021-03-30 | 智能型开关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956670U (zh) |
-
2021
- 2021-03-30 CN CN202120652352.0U patent/CN21495667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2783272U (zh) | 一种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 | |
CN214956670U (zh) | 智能型开关 | |
CN216015257U (zh) | 一种低压智能断路器 | |
CN114300316A (zh) | 一种模块式漏电断路器 | |
CN112053920B (zh) | 一种智能断路器的线路板断电机构 | |
CN212695042U (zh) | 智能型开关 | |
CN214956668U (zh) | 一种小型断路器 | |
CN215527557U (zh) | 一种防电弧开关 | |
CN213025986U (zh) | 一种断路器指示片 | |
CN205645717U (zh) | 断路器用电子式控制器及断路器 | |
CN214505410U (zh) | 一种小型断路器 | |
CN211265397U (zh) | 一种结构紧凑的漏电断路器 | |
CN111128628B (zh) | 一种结构紧凑的漏电断路器 | |
CN214505409U (zh) | 一种小型断路器 | |
CN219144000U (zh) | 一种断路器 | |
CN216793581U (zh) | 一种模块式漏电断路器 | |
CN216671522U (zh) | 一种集成信号指示及通信功能的模块化智能量测断路器 | |
CN112038130A (zh) | 智能型开关 | |
CN214624954U (zh) | 一种断路器 | |
CN216671530U (zh) | 一种具有远程控制功能的模数化微型断路器 | |
CN218782945U (zh) | 双供电电路及断路器 | |
CN211265388U (zh) | 一种设有分合闸监测装置的断路器 | |
CN215869165U (zh) | 一种断路器 | |
CN105679616A (zh) | 断路器用电子式控制器及断路器 | |
CN219937606U (zh) | 一种智能量测开关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