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57332U - 一种行走玩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行走玩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357332U CN218357332U CN202222145160.8U CN202222145160U CN218357332U CN 218357332 U CN218357332 U CN 218357332U CN 202222145160 U CN202222145160 U CN 202222145160U CN 218357332 U CN218357332 U CN 21835733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lking
- toy
- mode
- gear
- controll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行走玩具,包括玩具壳体、行走件和驱动机构,玩具壳体连接在行走件上,驱动机构的驱动端与行走件连接,以驱动行走件活动;玩具壳体上设置有控制机构,控制机构包括用以控制驱动机构的控制器和能够被至少一种方式触发的触发件;触发件和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与驱动机构电连接;行走件具有至少一种行走模式,触发件被触发时,行走件处于其中一种行走模式。该行走玩具的触发件能够被触发使行走件活动,如此使玩具与玩耍者之间产生互动,提高了玩耍者的参与度。触发件的触发方式和行走件的行走模式都不止一种,丰富了行走玩具的玩耍方式,提高了可玩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儿童玩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行走玩具。
背景技术
玩具为人们生活增加了乐趣,增加玩具玩耍的乐趣是玩具设计者考虑的问题之一。
现有的一种玩具,具有动物造型壳体和运动机构,运动机构带动动物造型壳体活动,使玩具有动态运动的能力。但该玩具的运动方式单一,且无法与用户形成互动,可玩性不高,容易降低人们玩耍的乐趣。
鉴于上述问题,需要对其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提高玩耍兴趣的行走玩具。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的一种行走玩具,包括玩具壳体、行走件和驱动机构,所述玩具壳体连接在所述行走件上,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端与所述行走件连接,以驱动所述行走件活动;所述玩具壳体上设置有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包括用以控制所述驱动机构的控制器和能够被至少一种方式触发的触发件;所述触发件和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驱动机构电连接;所述行走件具有至少一种行走模式,所述触发件被触发时,所述行走件处于其中一种所述行走模式。
进一步地,所述玩具壳体上设置有模式开关,所述模式开关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具有至少一种控制模式,通过所述模式开关使所述控制器处于其中一种所述控制模式。
进一步地,所述触发件包括第一感应器,所述第一感应器安装在所述玩具壳体上,并至少部分显露出所述玩具壳体的表面;所述控制器处于任一所述控制模式时,所述第一感应器每被触发一次,所述行走件切换一次所述行走模式。
进一步地,所述行走件具有第一行走模式和第二行走模式;所述行走件处于所述第一行走模式时,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行走件直行;所述行走件处于所述第二行走模式时,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行走件转动;所述第一感应器每被触发一次,所述行走件从所述第一行走模式切换为所述第二行走模式或从所述第二行走模式切换为所述第一行走模式。
进一步地,所述触发件包括第二感应器,所述第二感应器安装在所述玩具壳体上,并至少部分显露出所述玩具壳体的表面;所述行走件具有第三行走模式和第四行走模式,所述行走件处于所述第三行走模式时,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行走件先转动再直行;所述行走件处于所述第四行走模式时,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行走件转动;所述控制器处于其中一所述控制模式时,所述第二感应器被触发后,所述行走件处于所述第三行走模式;所述控制器处于另一所述控制模式时,所述第二感应器被触发后,所述行走件处于所述第四行走模式。
进一步地,所述玩具壳体上设置有第一指示灯和第二指示灯,所述第一指示灯和所述第二指示灯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处于其中一所述控制模式时,所述第一指示灯被点亮;所述控制器处于另一所述控制模式时,所述第二指示灯被点亮。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传动齿件和摆动齿件;所述行走件包括与所述玩具壳体转动连接的第一行走轮和第二行走轮,所述传动齿件包括与所述第一行走轮连接的第一齿轮组和与所述第二行走轮连接的第二齿轮组;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第一齿轮组连接,并通过所述摆动齿件与所述第二齿轮组连接,所述摆动齿件与所述第二齿轮组之间设置有传递齿轮;所述驱动电机正向转动时,所述摆动齿件直接与所述第二齿轮组连接,所述第一行走轮的转动方向与所述第二行走轮的转动方向相同;所述驱动电机反向转动时,所述摆动齿件通过所述传递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组连接,所述第一行走轮的转动方向与所述第二行走轮的转动方向相反。
进一步地,所述摆动齿件包括可转动的连杆,所述连杆上连接主动齿轮、第一从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驱动电机连接,并啮合在所述第一从动齿轮与所述第二从动齿轮之间;所述驱动电机正向转动时,所述连杆转动至所述第一从动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组连接;所述驱动电机反向转动时,所述连杆转动至所述第二从动齿轮与所述传递齿轮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玩具壳体包括可活动的至少两个壳体腿部,所述第一行走轮和所述第二行走轮分别对应一个所述壳体腿部;所述第一行走轮和所述第二行走轮分别设置有凸块,所述凸块偏心设置,并与所述壳体腿部滑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玩具壳体包括壳体躯体和可活动的壳体尾部;所述壳体尾部包括多个尾部块,多个所述尾部块依次铰接,其中排列在所述壳体尾部最前端的所述尾部块与所述壳体躯体铰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技术方案提供的一种行走玩具,包括玩具壳体、行走件和驱动机构,玩具壳体连接在行走件上,驱动机构的驱动端与行走件连接,以驱动行走件活动;玩具壳体上设置有控制机构,控制机构包括用以控制驱动机构的控制器和能够被至少一种方式触发的触发件;触发件和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与驱动机构电连接;行走件具有至少一种行走模式,触发件被触发时,行走件处于其中一种行走模式。该行走玩具的触发件能够被触发使行走件活动,如此使玩具与玩耍者之间产生互动,提高了玩耍者的参与度。触发件的触发方式和行走件的行走模式都不止一种,丰富了行走玩具的玩耍方式,提高了可玩性。
附图说明
参见附图,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将变得更易理解。应当理解:这些附图仅仅用于说明的目的,而并非意在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行走玩具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行走玩具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控制机构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驱动机构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摆动齿件、第二齿轮组和传递齿轮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行走件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壳体腿部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壳体尾部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对照表:
行走玩具10
玩具壳体1 壳体腿部11 连接槽111 壳体躯体12
壳体尾部13 尾部块131 行走件2 第一行走轮21
第二行走轮22 凸块23 驱动机构3 驱动电机31
第一电机齿轮311 第二电机齿轮312 传动齿件32 第一齿轮组321
第二齿轮组322 摆动齿件33 连杆331 主动齿轮332
第一从动齿轮333 第二从动齿轮334 传递齿轮34 控制机构4
控制器41 电路板411 控制模块412 触发件42
第一感应器421 第二感应器422 模式开关43 第一指示灯44
第二指示灯4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容易理解,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不变更本实用新型实质精神下,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相互替换的多种结构方式以及实现方式。因此,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的全部或视为对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定或限制。
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
如图1-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一种行走玩具10,包括玩具壳体1、行走件2和驱动机构3,玩具壳体1连接在行走件2上,驱动机构3的驱动端与行走件2连接,以驱动行走件2活动。
玩具壳体1上设置有控制机构4,控制机构4包括用以控制驱动机构3的控制器41和能够被至少一种方式触发的触发件42。
触发件42和与控制器41电连接,控制器41与驱动机构3电连接。
行走件2具有至少一种行走模式,触发件42被触发时,行走件2处于其中一种行走模式。
玩具壳体1的形状可以为动物造型、人物造型、车辆造型等,在此不做限制。
玩具壳体1安装在行走件2上,由行走件2带动行走,而驱动机构3安装在玩具壳体1内,驱动机构3具有驱动端,驱动端与行走件2连接。驱动机构3启动时驱动行走件2活动。
在玩具壳体1内还设置有控制机构4,控制机构4包括控制器41和触发件42,触发件42与控制器41电连接,控制器41与驱动机构3电连接。触发件42被触发后,触发件42发送信息至控制器41,控制器41根据接收到的信息控制驱动机构3驱动行走件2活动。
控制器41具有电路板411和连接在电路板411上的控制模块412,控制模块412内储存有多条指令,触发件42被触发后,会发送一条对应的信号,控制模块412则会根据信号提取对应的指令,然后根据指令控制驱动机构3进行驱动,使行走件2进行对应的行走模式。
触发件42能识别不同的触发方式,不同的触发方式能使触发件42对控制器41发送不同的信号。触发的方式可以有手势触发、光线触发、声音触发等等。行走件2具有不同的行走模式,行走模式可以有前行、转动、左行等等多种组合,玩家通过触发该触发件42能够控制行走件2行走,使玩家与玩具之间形成更多的互动,更沉浸于于玩具玩耍的过程中。而丰富的触发方式和行走模式提高了玩具的可玩性。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玩具壳体1上设置有模式开关43,模式开关43与控制器41电连接。控制器41具有至少一种控制模式,通过模式开关43使控制器41处于其中一种控制模式。
具体地,控制机构4包括电路板411、控制模块412和模式开关43,控制模块412和模式开关43分别与电路板411电连接。玩家通过操作模式开关43能够使控制模式调用相应的指令,使控制器41处于不同的控制模式。在不同的控制模式下,玩家在触发该触发件42后,行走件2的行走模式也不同。
可选地,模式开关43可活动地连接在玩具壳体1上,当操作模式开关43处于第一位置时,控制器41处于其中一种控制模式,在该控制模式下,玩家能够通过声音控制行走件2行走。当操作模式开关43处于第二位置时,控制器41处于另一种控制模式,在该控制模式下,玩家通过手势动作控制行走件2行走。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具有其他的控制模式,在此不做限制。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触发件42包括第一感应器421,第一感应器421安装在玩具壳体1上,并至少部分显露出玩具壳体1的表面。控制器41处于任一控制模式时,第一感应器421每被触发一次,行走件2切换一次行走模式。
触发件42具有第一感应器421,第一感应器421固定在玩具壳体1的上表面,第一感应器421的部分显露出玩具壳体1。第一感应器421能够感应玩具壳体1上方的触发操作。在任何一种控制模式下,玩家在玩具壳体1上方每触发一次触发件42,行走件2则切换一次行走模式。第一感应器421布局在玩具壳体1的上表面,更方便玩家操作。
可选地,第一感应器421为红外感应器,能识别手势。当玩家在玩具壳体1的上方做出相应手势时,第一感应器421被触发。并根据识别的手势对控制器41发送相应的信号。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如图2-6所示,行走件2具有第一行走模式和第二行走模式。行走件2处于第一行走模式时,驱动机构3驱动行走件2直行。行走件2处于第二行走模式时,驱动机构3驱动行走件2转动。第一感应器421每被触发一次,行走件2从第一行走模式切换为第二行走模式或从第二行走模式切换为第一行走模式。
具体地,行走件2具有第一行走模式和第二行走模式,第一行走模式为行走件2向前直行,第二行走模式为原地转动。玩家通过触发第一感应器421来切换行走模式。例如,当行走件2处于第一行走模式,且玩家触发第一感应器421时,行走件2停止直行然后进入第二行走模式,此时,行走件2在原地转动。而玩家再次触发第一感应器421时,行走件2停止转动然后进入第一行走模式,继续直行。如此玩家能够控制行走件2的行走轨迹。
可选地,玩家在第一感应器421上方挥一次手,第一感应器421被触发一次。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如图2-6所示,触发件42包括第二感应器422,第二感应器422安装在玩具壳体1上,并至少部分显露出玩具壳体1的表面。
行走件2具有第三行走模式和第四行走模式,行走件2处于第三行走模式时,驱动机构3驱动行走件2先转动再直行。行走件2处于第四行走模式时,驱动机构3驱动行走件2转动。控制器41处于其中一控制模式时,第二感应器422被触发后,行走件2处于第三行走模式。控制器41处于另一控制模式时,第二感应器422被触发后,行走件2处于第四行走模式。
具体地,触发件42还具有第二感应器422,第二感应器422安装在玩具壳体1的前表面上,能够感应到玩具壳体1前方的触发操作。
行走件2的第三行走模式和第四行走模式属于不同的控制模式。为了方便说明,控制器41具有第一控制模式和第二控制模式。第三行走模式为在第一控制模式时才能被触发发生,第四行走模式为在第二控制模式时才能被触发发生。其中,第三行走模式为先原地转动一定角度后再向前直行。第四行走模式仅为在原地转动。如此丰富了行走玩具10的行走方式和玩耍方式。
可选地,控制器41还具有其他控制模式,行走件2还具有其他的行走模式,具体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在此不做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玩具壳体1上设置有第一感应器421和第二感应器422。第一行走模式、第二行走模式和第三行走模式为在第一控制模式时才能被激活。第一行走模式、第二行走模式和第四行走模式为在第二控制模式时才能被激活。玩家通过触发第一感应器421控制行走件2直行和转动,而当行走玩具10的前方遇到障碍物时,第二感应器422被触发,实现行走玩具10自动避开障碍物。提高了行走玩具10的智能性。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玩具壳体1上设置有第一指示灯44和第二指示灯45,第一指示灯44和第二指示灯45分别与控制器41电连接。控制器41处于其中一控制模式时,第一指示灯44被点亮。控制器41处于另一控制模式时,第二指示灯45被点亮。
具体地,控制机构4还具有第一指示灯44和第二指示灯45,第一指示灯44和第二指示灯45分别与控制器41电连接。当操作模式开关43使控制器41处于第一控制模式时,第一指示灯44闪烁。当操作模式开关43使控制器41处于第二控制模式时,第二指示灯45闪烁。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如图2-6所示,驱动机构3包括驱动电机31、传动齿件32和摆动齿件33。行走件2包括与玩具壳体1转动连接的第一行走轮21和第二行走轮22,传动齿件32包括与第一行走轮21连接的第一齿轮组321和与第二行走轮22连接的第二齿轮组322。驱动电机31与第一齿轮组321连接,并通过摆动齿件33与第二齿轮组322连接,摆动齿件33与第二齿轮组322之间设置有传递齿轮34。驱动电机31正向转动时,摆动齿件33直接与第二齿轮组322连接,第一行走轮21的转动方向与第二行走轮22的转动方向相同。驱动电机31反向转动时,摆动齿件33通过传递齿轮34与第二齿轮组322连接,第一行走轮21的转动方向与第二行走轮22的转动方向相反。
具体地,行走件2包括第一行走轮21和第二行走轮22,第一行走轮21和第二行走轮22分别可转动地连接在玩具壳体1的底部。驱动机构3包括驱动电机31、传动齿件32、摆动齿件33和传递齿轮34,传动齿件32包括了第一齿轮组321、第二齿轮组322和传递齿轮34。驱动电机31上连接有电机齿轮组,第一齿轮组321连接在电机齿轮组与第一行走轮21之间,摆动齿件33与电机齿轮组连接,第二齿轮组322与第二行走轮22连接,传递齿轮34位于摆动齿件33与第二齿轮组322之间,并与第二齿轮组322连接。其中,第一行走轮21和第二行走轮22的结构相同,第一齿轮组321的结构和第二齿轮组322的结构相同。
当驱动电机31正向转动时,电机齿轮组通过第一齿轮组321带动第一行走轮21正向转动。电机齿轮组带动摆动齿件33朝靠近第二齿轮组322的方向摆动,并与第二齿轮组322连接。第二齿轮组322带动第二行走轮22正向转动。此时第一行走轮21与第二行走轮22转动方向相同,使行走件2直行。
当驱动电机31反向转动时,电机齿轮组通过第一齿轮组321带动第一行走轮21反向转动。电机齿轮组带动摆动齿件33朝靠近传递齿轮34的方向摆动,并与传递齿轮34连接,通过传递齿轮34带动第二齿轮组322,第二齿轮组322带动第二行走轮22正向转动。此时,第一行走轮21与第二行走轮22转动方向相反,使行走件2转动。
可选地,第一齿轮组321和第二齿轮组322由多个齿轮组合形成,具体数量根据实际需要设计。
可选地,电机齿轮组包括第一电机齿轮311和第二电机齿轮312,第一电机齿轮311套在驱动电机31的电机轴上,第二电机齿轮312与摆动齿件33通过同一根转动轴连接,第二电机齿轮312与第一电机齿轮311啮合,并于第一齿轮组321啮合。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5-6所示,摆动齿件33包括可转动的连杆331,连杆331上连接主动齿轮332、第一从动齿轮333和第二从动齿轮334,主动齿轮332与驱动电机31连接,并啮合在第一从动齿轮333与第二从动齿轮334之间。驱动电机31正向转动时,连杆331转动至第一从动齿轮333与第二齿轮组322连接。驱动电机31反向转动时,连杆331转动至第二从动齿轮334与传递齿轮34连接。
具体地,连杆331与电机齿轮组的第二电机齿轮312同轴设计,与第二电机齿轮312连接在同一根转动轴上。第一从动齿轮333和第二从动齿轮334分别可转动地连接在连杆331地两端,其中第一从动齿轮333靠近第二齿轮组322,第二从动齿轮332靠近传递齿轮34,主动齿轮332啮合在第一从动齿轮333与第二从动齿轮334之间。
由于第一从动轮333与第二从动轮334均为塑料件,整体质量较轻,在驱动电机31正向转动时,连杆331在摩擦力作用下会朝靠近第二齿轮组322的方向摆动,并在与第一从动齿轮333啮合转动的过程中推动第一从动齿轮333靠近第二齿轮组322,并与第二齿轮组322啮合,此时第二从动齿轮334远离传递齿轮34。在驱动电机31反向转动时,连杆331则朝靠近传递齿轮34的方向摆动,并在与第二从动齿轮332啮合转动的过程中推动第二从动齿轮334靠近传递齿轮34,并与传递齿轮34啮合,此时第一从动齿轮333远离第二齿轮组322,最终实现第二行走轮22两个方向上的转动形式。如此设置的摆动齿件33结构简单,降低了生产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正向和反向是为了说明能朝相反的两个方向转动,并不是绝对的正向和反向。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如图1-2和图6-7所示,玩具壳体1包括可活动的至少两个壳体腿部11,第一行走轮21和第二行走轮22分别对应一个壳体腿部11。
第一行走轮21和第二行走轮22分别设置有凸块23,凸块23偏心设置,并与壳体腿部11滑动连接。
具体地,玩具壳体1造型为动物造型或人物造型,具有壳体躯体12和壳体腿部11,壳体腿部11可活动地连接在壳体躯体12上。壳体躯体12上连接由两个壳体腿部11,其中一个壳体腿部11对应第一行走轮21,另一个壳体腿部11对应第二行走轮22。第一行走轮21和第二行走轮22结构相同,在此以壳体腿部11与第一行走轮21为例进行说明。
第一行走轮21上设置由凸块23,凸块23偏心设置。壳体腿部11位于第一行走轮21的外侧,壳体腿部11面向第一行走轮21的侧面上设置由连接槽111,凸块23位于连接槽111内,与连接槽111滑动连接。当第一行走轮21动时,凸块23做偏心转动,在连接槽111内滑动,带动壳体腿部11活动。如此设置丰富了玩家的视觉体验。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如图1-2和图8所示,玩具壳体1包括壳体躯体12和可活动的壳体尾部13。壳体尾部13包括多个尾部块131,多个尾部块131依次铰接,其中排列在壳体尾部13最前端的尾部块131与壳体躯体12铰接。
具体地,玩具壳体1为动物造型,在本实施例中为恐龙造型。壳体尾部13由多个尾部块131依次连接组成。任意相邻的两个尾部块131之间铰接,排列在所有尾部块131最靠近壳体躯体12的尾部块131与壳体躯体12铰接。在行走件2带动玩具壳体1行走时,在惯性作用下壳体尾部13能摆动。如此提高了玩具壳体1的仿真性。
综上,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行走玩具10,包括玩具壳体1、行走件2和驱动机构3,玩具壳体1连接在行走件2上,驱动机构3的驱动端与行走件2连接,以驱动行走件2活动。玩具壳体1上设置有控制机构4,控制机构4包括用以控制驱动机构3的控制器41和能够被至少一种方式触发的触发件42。触发件42和与控制器41电连接,控制器41与驱动机构3电连接。行走件2具有至少一种行走模式,触发件42被触发时,行走件2处于其中一种行走模式。该行走玩具10的触发件42能够被触发使行走件2活动,如此使玩具与玩耍者之间产生互动,提高了玩耍者的参与度。触发件42的触发方式和行走件2的行走模式都不止一种,丰富了行走玩具10的玩耍方式,提高了可玩性。
根据需要,可以将上述各技术方案进行结合,以达到最佳技术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较佳的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若干其它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行走玩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玩具壳体(1)、行走件(2)和驱动机构(3),所述玩具壳体(1)连接在所述行走件(2)上,所述驱动机构(3)的驱动端与所述行走件(2)连接,以驱动所述行走件(2)活动;
所述玩具壳体(1)上设置有控制机构(4),所述控制机构(4)包括用以控制所述驱动机构(3)的控制器(41)和能够被至少一种方式触发的触发件(42);
所述触发件(42)和与所述控制器(41)电连接,所述控制器(41)与所述驱动机构(3)电连接;
所述行走件(2)具有至少一种行走模式,所述触发件(42)被触发时,所述行走件(2)处于其中一种所述行走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走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玩具壳体(1)上设置有模式开关(43),所述模式开关(43)与所述控制器(41)电连接;
所述控制器(41)具有至少一种控制模式,通过所述模式开关(43)使所述控制器(41)处于其中一种所述控制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行走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件(42)包括第一感应器(421),所述第一感应器(421)安装在所述玩具壳体(1)上,并至少部分显露出所述玩具壳体(1)的表面;
所述控制器(41)处于任一所述控制模式时,所述第一感应器(421)每被触发一次,所述行走件(2)切换一次所述行走模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行走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件(2)具有第一行走模式和第二行走模式;
所述行走件(2)处于所述第一行走模式时,所述驱动机构(3)驱动所述行走件(2)直行;
所述行走件(2)处于所述第二行走模式时,所述驱动机构(3)驱动所述行走件(2)转动;
所述第一感应器(421)每被触发一次,所述行走件(2)从所述第一行走模式切换为所述第二行走模式或从所述第二行走模式切换为所述第一行走模式。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行走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件(42)包括第二感应器(422),所述第二感应器(422)安装在所述玩具壳体(1)上,并至少部分显露出所述玩具壳体(1)的表面;
所述行走件(2)具有第三行走模式和第四行走模式,所述行走件(2)处于所述第三行走模式时,所述驱动机构(3)驱动所述行走件(2)先转动在直行;
所述行走件(2)处于所述第四行走模式时,所述驱动机构(3)驱动所述行走件(2)转动;
所述控制器(41)处于其中一所述控制模式时,所述第二感应器(422)被触发后,所述行走件(2)处于所述第三行走模式;
所述控制器(41)处于另一所述控制模式时,所述第二感应器(422)被触发后,所述行走件(2)处于所述第四行走模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行走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玩具壳体(1)上设置有第一指示灯(44)和第二指示灯(45),所述第一指示灯(44)和所述第二指示灯(45)分别与所述控制器(41)电连接;
所述控制器(41)处于其中一所述控制模式时,所述第一指示灯(44)被点亮;
所述控制器(41)处于另一所述控制模式时,所述第二指示灯(45)被点亮。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行走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3)包括驱动电机(31)、传动齿件(32)和摆动齿件(33);
所述行走件(2)包括与所述玩具壳体(1)转动连接的第一行走轮(21)和第二行走轮(22),所述传动齿件(32)包括与所述第一行走轮(21)连接的第一齿轮组(321)和与所述第二行走轮(22)连接的第二齿轮组(322);
所述驱动电机(31)与所述第一齿轮组(321)连接,并通过所述摆动齿件(33)与所述第二齿轮组(322)连接,所述摆动齿件(33)与所述第二齿轮组(322)之间设置有传递齿轮(34);
所述驱动电机(31)正向转动时,所述摆动齿件(33)直接与所述第二齿轮组(322)连接,所述第一行走轮(21)的转动方向与所述第二行走轮(22)的转动方向相同;
所述驱动电机(31)反向转动时,所述摆动齿件(33)通过所述传递齿轮(34)与所述第二齿轮组(322)连接,所述第一行走轮(21)的转动方向与所述第二行走轮(22)的转动方向相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行走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齿件(33)包括可转动的连杆(331),所述连杆(331)上连接主动齿轮(332)、第一从动齿轮(333)和第二从动齿轮(334),所述主动齿轮(332)与所述驱动电机(31)连接,并啮合在所述第一从动齿轮(333)与所述第二从动齿轮(334)之间;
所述驱动电机(31)正向转动时,所述连杆(331)转动至所述第一从动齿轮(333)与所述第二齿轮组(322)连接;
所述驱动电机(31)反向转动时,所述连杆(331)转动至所述第二从动齿轮(334)与所述传递齿轮(34)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行走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玩具壳体(1)包括可活动的至少两个壳体腿部(11),所述第一行走轮(21)和所述第二行走轮(22)分别对应一个所述壳体腿部(11);
所述第一行走轮(21)和所述第二行走轮(22)分别设置有凸块(23),所述凸块(23)偏心设置,并与所述壳体腿部(11)滑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走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玩具壳体(1)包括壳体躯体(12)和可活动的壳体尾部(13);
所述壳体尾部(13)包括多个尾部块(131),多个所述尾部块(131)依次铰接,其中排列在所述壳体尾部(13)最前端的所述尾部块(131)与所述壳体躯体(12)铰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145160.8U CN218357332U (zh) | 2022-08-15 | 2022-08-15 | 一种行走玩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145160.8U CN218357332U (zh) | 2022-08-15 | 2022-08-15 | 一种行走玩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357332U true CN218357332U (zh) | 2023-01-24 |
Family
ID=849669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145160.8U Active CN218357332U (zh) | 2022-08-15 | 2022-08-15 | 一种行走玩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357332U (zh) |
-
2022
- 2022-08-15 CN CN202222145160.8U patent/CN21835733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6123600A (en) | Motor driven surface engaging multi-directional and surface translating amusement device | |
JPH09248383A (ja) | 走行模擬装置 | |
CN218357332U (zh) | 一种行走玩具 | |
US4218846A (en) | Lane changing toy car with unidirectional clutch and positive steering | |
WO2015002881A1 (en) | Bidirectional gear assembly for electromechanical toys | |
CN117414588A (zh) | 一种简易的双模式驱动的电动仿生玩具及其控制方法 | |
CN201115783Y (zh) | 一种遥控机器蚂蚁玩具 | |
JP3112670U (ja) | 玩具駆動モジュール | |
CN213609797U (zh) | 玩具车 | |
CN220276281U (zh) | 一种仿真动物玩具的眼皮控制机芯 | |
JP2518476Y2 (ja) | ロボット玩具 | |
US11020679B1 (en) | Rotating flipping and grasping movements in mechanical toys | |
CN216092227U (zh) | 一种手摇式遥控玩具 | |
CN218529768U (zh) | 玩具特技车 | |
CN218306144U (zh) | 玩具电动摩托车 | |
CN221535617U (zh) | 一种模仿嘴巴张合的电动仿生玩具 | |
CN2382449Y (zh) | 一种会跳草裙舞的玩具娃娃 | |
CN214367579U (zh) | 运动切换联动机构和运动切换玩具 | |
CN214388872U (zh) | 一种多动作的电动玩具狗 | |
CN215691621U (zh) | 电动玩具狗 | |
CN214971720U (zh) | 卵生动物交互玩具 | |
CN109305035A (zh) | 具有摇摆功能的变速箱 | |
KR19990022174U (ko) | 감지센서에의해보행이가능한완구용로보트 | |
JPH0315117Y2 (zh) | ||
JP2533069B2 (ja) | 走行する玩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