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03811U - 一种按压瓶保护结构及按压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按压瓶保护结构及按压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303811U CN218303811U CN202221830831.8U CN202221830831U CN218303811U CN 218303811 U CN218303811 U CN 218303811U CN 202221830831 U CN202221830831 U CN 202221830831U CN 218303811 U CN218303811 U CN 21830381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ottle
- groove
- nozzle
- pressing
- pist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按压瓶保护结构及按压瓶,按压瓶包括瓶身放置在外壳结构,内瓶上盖盖在按压瓶的按压部上,密封圈将内瓶上盖和外壳本体之间的缝隙填满,内瓶上盖的上表面、密封圈的边缘在同一个面上,很平整。所述密封圈对应所述第一位置处设有与所述第一凹槽对应的缺口,所述密封圈对应所述第二位置处设有与所述U型槽相匹配的U型弧,为U型槽按压时给手指留下预留空间;缺口和第一凹槽形成的空缺供按压瓶的喷嘴上下移动,喷嘴塞起到封闭喷嘴和防止被误按的作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日用品包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按压瓶保护结构及按压瓶。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生活用品越来越朝着方便使用者使用的方向发展,譬如将各种液体用品放置在设有吸管的容器内,轻轻按压即可使用,既方便又卫生。
现有的按压瓶在初次使用之前通常是锁死状态,但首次使用之后,吸管里充满了液体,则不方便再锁死了,这样很不方便携带,容易因为误碰导致液体流出,造成浪费还会污染其他物品。另外现有的按压瓶多形状不规则,不方便收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按压瓶保护结构及按压瓶,可有效防止瓶罐内料液外漏问题,而达到气密的效果。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按压瓶保护结构,所述按压瓶包括瓶身和与瓶身连接的按压部,所述按压部包括弹性按压部件、出液管、出液嘴、喷嘴塞和内瓶上盖,所述出液管一端连通所述瓶身内的流动态产品,所述出液管的另一端连通所述出液嘴;所述弹性按压部件用于在受到按压力时向下移动以挤压所述瓶身内的空气,以使所述瓶身内的流动态产品沿所述出液管流动至出液嘴,包括用于容置按压瓶的外壳结构,所述外壳结构包括外壳本体;
所述外壳本体为一端开口的中空柱状腔体,所述外壳本体用于容置按压瓶,且所述按压瓶的按压部伸出外壳本体的开口,所述外壳本体的开口的第一位置处设有第一凹槽;
所述内瓶上盖上设有连接组件以及与所述连接组件相连通的喷嘴,所述内瓶上盖连接所述按压瓶的瓶身时,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出液嘴连通,所述喷嘴位于所述第一凹槽的正上方,所述内瓶上盖在沿所述外壳本体的腔体上下移动时,所述喷嘴沿所述第一凹槽上下移动;
所述喷嘴塞与所述喷嘴相匹配,所述喷嘴塞用于按压瓶在不使用状态下,锁紧所述喷嘴;所述喷嘴塞包括与所述喷嘴相匹配的封口管,所述喷嘴塞与所述喷嘴可拆卸连接,所述喷嘴塞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与所述第一凹槽相匹配;所述喷嘴塞与所述封口管连接时,所述限位件填充至所述第一凹槽内,以限定所述喷嘴向下移动。
作为优选的,所述外壳本体的开口的第二位置处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为U型槽。
作为优选的,所述外壳结构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用于填充所述外壳本体、所述内瓶上盖间的缝隙,起到连接并固定内瓶和外壳的作用,所述密封圈对应所述第一位置处设有与所述第一凹槽对应的缺口,所述密封圈对应所述第二位置处设有与所述U型槽相匹配的U型弧;内瓶上盖的上表面、密封圈的边缘在同一个面上。
作为优选的,所述密封圈上设有螺纹圈,所述外壳本体的开口处设有与所述螺纹圈相匹配的卡槽;所述密封圈通过所述螺纹圈、卡槽卡接在所述外壳本体上时,所述密封圈的内边缘抵接所述外壳本体内的瓶身。
作为优选的,所述限位件包括填充部分和密封部分,所述填充部分与所述第一凹槽相匹配,所述填充部分厚度与所述第一凹槽的厚度相匹配,所述填充部分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封口管,所述喷嘴塞的第二端接所述密封部分,所述密封部分包括沿所述填充部分的第二端向外延伸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与第一凹槽外围的所述外壳本体的形状相匹配,以在所述填充部分填充至所述第一凹槽内时,覆盖所述填充部分与所述第一凹槽件形成的缝隙。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按压瓶,包括如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按压瓶保护结构。
作为优选的,所述瓶身包括上瓶身和下瓶身,所述弹性按压部件包括套接盖,所述上瓶身套接在所述套接盖外部,所述套接盖通过螺纹套装所述下瓶身上端瓶口的螺纹上;所述上瓶身的圆心部位设有第一活塞、第一弹簧,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弹簧内的第一软管,所述第一软管连通所述第一活塞,所述套接盖的圆心部位设有第二活塞、导液管,所述导液管的下端连通所述第二活塞,所述导液管的上端连通所述第一活塞;所述下瓶身内设有第三活塞,所述第三活塞用于将下瓶身的空腔分隔为上部流动态产品和下部空气,下部空气通过下瓶身的底盖上的通孔连通外界;所述第一活塞连通所述第二活塞,所述第一活塞用于在接收按压时,将活塞管道中的空气排出,并打开所述第二活塞,以使下瓶身内的流动态产品沿所述导液管流出;流动态产品进入出液管,下瓶身中液体减少后压力减小,外界空气从通孔进入下瓶身的空腔内,第三活塞上移。
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软管和所述导液管连通,所述第一软管包括内管和外管,且外管为上大下小的锥形结构,用于卡接外侧的第一弹簧。
作为优选的,所述下瓶身上端瓶口设有不连续螺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按压瓶保护结构及按压瓶,按压瓶包括瓶身放置在外壳结构,密封圈将内瓶上盖和外壳本体之间的缝隙填满,内瓶上盖的上表面、密封圈的边缘在同一个面上,很平整。所述密封圈对应所述第一位置处设有与所述第一凹槽对应的缺口,所述密封圈对应所述第二位置处设有与所述U型槽相匹配的U型弧,为U型槽按压时给手指下预留空间;缺口和第一凹槽形成的空缺供按压瓶的喷嘴上下移动,喷嘴塞起到封闭喷嘴和防止被误按的作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瓶组装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外壳结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瓶上盖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按压瓶结构爆炸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套接盖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瓶身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1、内瓶上盖;12、密封圈;13、外壳本体;14、喷嘴塞;121、U型弧;122、缺口;131、第一凹槽;141、密封部分;142、封口管;143、填充部分;22、第一弹簧;23、第一活塞;24、上瓶身;25、套接盖;26、密封垫;27、导液管;28、第二活塞;29、下瓶身;30、第三活塞;31底盖;32、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部件或单元的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部件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部件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部件或单元。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现有的按压瓶在初次使用之前通常是锁死状态,但首次使用之后,吸管里充满了液体,则不方便再锁死了,这样很不方便携带,容易因为误碰导致液体流出,造成浪费还会污染其他物品。另外现有的按压瓶多形状不规则,不方便收纳。
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按压瓶保护结构及按压瓶,内瓶上盖盖在按压瓶的按压部上,密封圈12将内瓶上盖和外壳本体13之间的缝隙填满,内瓶上盖的上表面、密封圈12的边缘在同一个面上,很平整。所述密封圈12对应所述第一位置处设有与所述第一凹槽对应的缺口122,所述密封圈12对应所述第二位置处设有与所述U型槽相匹配的U型弧121,为U型槽按压时给手指下预留空间;缺口122和第一凹槽形成的空缺供按压瓶的喷嘴上下移动,喷嘴塞14起到封闭喷嘴和防止被误按的作用。以下将通过多个实施例进行展开说明和介绍。
图1至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按压瓶保护结构,所述按压瓶包括瓶身和与瓶身连接的按压部,所述按压部包括弹性按压部件、出液管、出液嘴、喷嘴塞和内瓶上盖11,所述出液管一端连通所述瓶身内的流动态产品,所述出液管的另一端连通所述出液嘴;所述弹性按压部件用于在受到按压力时向下移动以挤压所述瓶身内的空气,以使所述瓶身内的流动态产品沿所述出液管流动至出液嘴,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容置按压瓶的外壳结构,所述外壳结构包括外壳本体13;
所述外壳本体13为一端开口的中空柱状腔体,所述外壳本体13用于容置按压瓶,且所述按压瓶的按压部伸出外壳本体13的开口,所述外壳本体13的开口的第一位置处设有第一凹槽131;
所述内瓶上盖11上设有连接组件以及与所述连接组件相连通的喷嘴,所述内瓶上盖11连接所述按压瓶的瓶身时,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出液嘴连通,所述喷嘴位于所述第一凹槽131的正上方,所述内瓶上盖11在沿所述外壳本体13的腔体上下移动时,所述喷嘴沿所述第一凹槽131上下移动;
如图2中所示,所述喷嘴塞14与所述喷嘴相匹配,所述喷嘴塞14用于按压瓶在不使用状态下,锁紧所述喷嘴;所述喷嘴塞14包括与所述喷嘴相匹配的封口管142,所述喷嘴塞14与所述喷嘴可拆卸连接,所述喷嘴塞14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与所述第一凹槽131相匹配;所述喷嘴塞14与所述封口管142连接时,所述限位件填充至所述第一凹槽131内,以限定所述喷嘴向下移动。所述限位件包括填充部分143和密封部分141,所述填充部分143与所述第一凹槽131相匹配,所述填充部分143厚度与所述第一凹槽131的厚度相匹配,所述填充部分143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封口管142,所述喷嘴塞14的第二端接所述密封部分141,所述密封部分141包括沿所述填充部分143的第二端向外延伸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与第一凹槽131外围的所述外壳本体13的形状相匹配,以在所述填充部分143填充至所述第一凹槽131内时,覆盖所述填充部分143与所述第一凹槽131件形成的缝隙。
喷嘴的出液端容纳于喷嘴塞14的管腔中,填充部分143的形状与第一凹槽131的形状、尺寸一致,密封部分141与填充部分143和第一凹槽131形成的空缺的形状一致。当喷嘴塞14整体嵌入空缺中时,封口管142能防止出液管口的残留液体蹭到其所接触的物品,也能减少外界对出液口的污染;密封部分141填满第一凹槽131的空缺,即使按压部被挤压或者误按,由于第一凹槽131被填满,没有了下降空间,阻碍了下按。起到防止误按的作用。当喷嘴塞14整体嵌入空缺中时,密封部分141的形状完全覆盖填充部分143和第一凹槽131形成的空缺,使整体瓶身光滑平整,外形看起来更美观,也更容易归置收纳。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外壳本体13的开口的第二位置处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为U型槽。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外壳结构还包括密封圈12,所述密封圈12用于填充所述外壳本体13、所述内瓶上盖11间的缝隙,所述密封圈12对应所述第一位置处设有与所述第一凹槽131对应的缺口122,所述密封圈12对应所述第二位置处设有与所述U型槽相匹配的U型弧121;内瓶上盖11的上表面、密封圈12的边缘在同一个面上。U型槽与外壳本体13上的第二凹槽适配,按压时给手指留下预留空间。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密封圈12上设有螺纹圈,所述外壳本体13的开口处设有与所述螺纹圈相匹配的卡槽;所述密封圈12通过所述螺纹圈、卡槽卡接在所述外壳本体13上时,所述密封圈12的内边缘抵接所述外壳本体13内的瓶身。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按压瓶,包括如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按压瓶保护结构。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4、图5和图6中所示,所述瓶身包括上瓶身24和下瓶身29,所述弹性按压部件包括套接盖25,所述上瓶身24套接在所述套接盖25外部,所述套接盖25通过螺纹套装所述下瓶身29上端瓶口的螺纹上;所述上瓶身24的圆心部位设有第一活塞23、第一弹簧22,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弹簧22内的第一软管,所述第一软管连通所述第一活塞23,所述套接盖25的圆心部位设有第二活塞28、导液管27,所述导液管27的下端连通所述第二活塞28,所述导液管27的上端连通所述第一活塞23,导液管27与套接盖25间设有密封垫,以防止液体从套接盖25与导液管27件的缝隙流出;所述下瓶身29内设有第三活塞30,所述第三活塞30用于将下瓶身29的空腔分隔为上部流动态产品和下部空气,下部空气通过下瓶身29的底盖31上的通孔32连通外界;所述第一活塞23连通所述第二活塞28,所述第一活塞23用于在接收按压时,将活塞管道中的空气排出,并打开所述第二活塞28,以使下瓶身29内的流动态产品沿所述导液管27流出;流动态产品进入出液管,下瓶身29中液体减少后压力减小,外界空气从通孔进入下瓶身29的空腔内,第三活塞30上移。第一活塞23、第一弹簧22、第二活塞28、导液管27组装后上端连接出液管,以形成出液通道,下端伸入瓶内下半部分的液体产品中。为防止产品中的精华成分被空气氧化污染,在分装产品时将下瓶身29内的空气排尽。不按压时第二活塞28关闭,防止液体进入管内,也防止空气进入瓶内,污染瓶内的精华液产品。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软管和所述导液管27连通,所述第一软管包括内管和外管,且外管为上大下小的锥形结构,用于卡接外侧的第一弹簧22。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下瓶身29上端瓶口设有不连续螺纹。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9)
1.一种按压瓶保护结构,所述按压瓶包括瓶身和与瓶身连接的按压部,所述按压部包括弹性按压部件、出液管、出液嘴、喷嘴塞和内瓶上盖,所述出液管一端连通所述瓶身内的流动态产品,所述出液管的另一端连通所述出液嘴;所述弹性按压部件用于在受到按压力时向下移动以挤压所述瓶身内的空气,以使所述瓶身内的流动态产品沿所述出液管流动至出液嘴,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容置按压瓶的外壳结构,所述外壳结构包括外壳本体;
所述外壳本体为一端开口的中空柱状腔体,所述外壳本体用于容置按压瓶,且所述按压瓶的按压部伸出外壳本体的开口,所述外壳本体的开口的第一位置处设有第一凹槽;
所述内瓶上盖上设有连接组件以及与所述连接组件相连通的喷嘴,所述内瓶上盖连接所述按压瓶的瓶身时,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出液嘴连通,所述喷嘴位于所述第一凹槽的正上方,所述内瓶上盖在沿所述外壳本体的腔体上下移动时,所述喷嘴沿所述第一凹槽上下移动;
所述喷嘴塞与所述喷嘴相匹配,所述喷嘴塞用于按压瓶在不使用状态下,锁紧所述喷嘴;所述喷嘴塞包括与所述喷嘴相匹配的封口管,所述喷嘴塞与所述喷嘴可拆卸连接,所述喷嘴塞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与所述第一凹槽相匹配;所述喷嘴塞与所述封口管连接时,所述限位件填充至所述第一凹槽内,以限定所述喷嘴向下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压瓶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本体的开口的第二位置处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为U型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压瓶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结构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用于填充所述外壳本体、所述内瓶上盖间的缝隙,起到连接并固定内瓶和外壳的作用,所述密封圈对应所述第一位置处设有与所述第一凹槽对应的缺口,所述密封圈对应所述第二位置处设有与所述U型槽相匹配的U型弧;内瓶上盖的上表面、密封圈的边缘在同一个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按压瓶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上设有螺纹圈,所述外壳本体的开口处设有与所述螺纹圈相匹配的卡槽;所述密封圈通过所述螺纹圈、卡槽卡接在所述外壳本体上时,所述密封圈的内边缘抵接所述外壳本体内的瓶身。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压瓶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包括填充部分和密封部分,所述填充部分与所述第一凹槽相匹配,所述填充部分厚度与所述第一凹槽的厚度相匹配,所述填充部分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封口管,所述喷嘴塞的第二端接所述密封部分,所述密封部分包括沿所述填充部分的第二端向外延伸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与第一凹槽外围的所述外壳本体的形状相匹配,以在所述填充部分填充至所述第一凹槽内时,覆盖所述填充部分与所述第一凹槽件形成的缝隙。
6.一种按压瓶,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按压瓶保护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按压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瓶身包括上瓶身和下瓶身,所述弹性按压部件包括套接盖,所述上瓶身套接在所述套接盖外部,所述套接盖通过螺纹套装所述下瓶身上端瓶口的螺纹上;所述上瓶身的圆心部位设有第一活塞、第一弹簧,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弹簧内的第一软管,所述第一软管连通所述第一活塞,所述套接盖的圆心部位设有第二活塞、导液管,所述导液管的下端连通所述第二活塞,所述导液管的上端连通所述第一活塞;所述下瓶身内设有第三活塞,所述第三活塞用于将下瓶身的空腔分隔为上部流动态产品和下部空气,下部空气通过下瓶身的底盖上的通孔连通外界;所述第一活塞连通所述第二活塞,所述第一活塞用于在接收按压时,将活塞管道中的空气排出,并打开所述第二活塞,以使下瓶身内的流动态产品沿所述导液管流出;流动态产品进入出液管,下瓶身中液体减少后压力减小,外界空气从通孔进入下瓶身的空腔内,第三活塞上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按压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软管和所述导液管连通,所述第一软管包括内管和外管,且外管为上大下小的锥形结构,用于卡接外侧的第一弹簧。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按压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瓶身上端瓶口设有不连续螺纹。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830831.8U CN218303811U (zh) | 2022-07-15 | 2022-07-15 | 一种按压瓶保护结构及按压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830831.8U CN218303811U (zh) | 2022-07-15 | 2022-07-15 | 一种按压瓶保护结构及按压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303811U true CN218303811U (zh) | 2023-01-17 |
Family
ID=848704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830831.8U Active CN218303811U (zh) | 2022-07-15 | 2022-07-15 | 一种按压瓶保护结构及按压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303811U (zh) |
-
2022
- 2022-07-15 CN CN202221830831.8U patent/CN21830381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5285933A (en) | Pressure holding liquid bottle for mounting on a bicycle | |
CN102822066A (zh) | 流动性物质保存容器及其盖 | |
CA2027786C (en) | Combination container and pump | |
KR200449631Y1 (ko) | 수동식 드롭퍼 | |
CN218303811U (zh) | 一种按压瓶保护结构及按压瓶 | |
WO2021057237A1 (zh) | 可储存物料的液体化妆笔 | |
AU2019330440B2 (en) | Environment-friendly sucking device applying vacuum principle | |
CN209939378U (zh) | 一种防漏瓶盖及液瓶 | |
JP2019018859A (ja) | 計量キャップ | |
JPH02205583A (ja) | 流動液容器及び流動液吐出方法 | |
KR102036479B1 (ko) | 스포이드형 화장품 용기 | |
CN212314360U (zh) | 一种盖子及包装容器 | |
CN220702019U (zh) | 高密封按压真空瓶 | |
CN210794193U (zh) | 密封盖及瓶罐 | |
JP5542462B2 (ja) | 詰め替え容器 | |
JP5076184B2 (ja) | キャップ付き注出口体 | |
JP3603110B2 (ja) | 液体注出容器 | |
JP2009001315A (ja) | 飲料水用容器 | |
CN221204926U (zh) | 一种杯盖及水杯 | |
JP3657310B2 (ja) | 吐出容器 | |
KR20170097600A (ko) | 용기 | |
CN218086614U (zh) | 可侧向导出内容物的容器 | |
CN210823515U (zh) | 一种采用新型密封技术的容器 | |
RU2526679C1 (ru) |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хранения и нанесения жидких препаратов | |
CN214609050U (zh) | 一种密封防漏瓶盖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