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21204926U - 一种杯盖及水杯 - Google Patents

一种杯盖及水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204926U
CN221204926U CN202420156627.5U CN202420156627U CN221204926U CN 221204926 U CN221204926 U CN 221204926U CN 202420156627 U CN202420156627 U CN 202420156627U CN 221204926 U CN221204926 U CN 2212049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p
cap
cover
groove
sea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2015662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江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Shenchuang Centur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Shenchuang Centur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Shenchuang Centur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Shenchuang Centur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2015662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2049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2049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2049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杯盖及水杯,该杯盖包括:吸嘴和旋盖,吸嘴包括直饮管和密封部,密封部环绕于直饮管底部的外侧壁上,且向直饮管的周向延伸;旋盖设有第一通孔和内螺纹,直饮管从旋盖的内侧穿过第一通孔,密封部位于旋盖的内侧,旋盖用于通过内螺纹与杯口部的外螺纹连接,以及与杯口部共同挤压的密封部。本申请通过设置一体式的直饮管和密封部,直饮管穿过旋盖上的第一通孔,无需设置复杂的密封结构,密封部向直饮管的四周延伸,当旋盖旋转盖合在杯体的杯口上时,杯口部能够将密封部紧密的压合在旋盖上,从而可以起到良好的密封效果。而且无论杯体内部气压如何变化,密封部都不会从旋盖上脱落,始终能够保持较高的密封性。

Description

一种杯盖及水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水杯容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杯盖及水杯。
背景技术
对于目前的水杯而言,特别是对于具有吸管的直饮水杯,其大都包括吸管和密封圈,而且吸管和密封圈是分离设置的,在安装时,需要将密封圈套设于杯盖边缘,从而实现杯盖和杯体之间的密封,同时还要将吸管与杯盖之间进行密封,造成密封结构较为复杂。而且,对于此种吸管和密封圈分离设置的水杯而言,在清洗时也需要分别将密封圈和吸管进行拆卸清洗,也较为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杯盖和水杯,旨在解决背景技术中水杯的吸管和密封圈的密封结构复杂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杯盖,包括:
吸嘴,所述吸嘴包括直饮管和密封部,所述密封部环绕于所述直饮管底部的外侧壁上,且向所述直饮管的周向延伸;
旋盖,所述旋盖设有第一通孔和内螺纹,所述直饮管从所述旋盖的内侧穿过所述第一通孔,所述密封部位于所述旋盖的内侧,所述旋盖用于通过所述内螺纹与所述杯口部的外螺纹连接,以及与所述杯口部共同挤压所述密封部。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旋盖还包括螺纹盖,所述螺纹盖套设于所述旋盖的内侧壁上,所述螺纹盖的内底壁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的第二通孔,所述螺纹盖的内侧壁设有所述内螺纹;
所述直饮管从所述螺纹盖的内侧依次穿出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一通孔,所述密封部与所述螺纹盖的内底壁抵接;
所述螺纹盖用于通过所述内螺纹与所述杯口部的外螺纹连接,以及与所述杯口部共同挤压所述密封部。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螺纹盖的内底壁设有第一环形凹槽,所述密封部靠近所述螺纹盖内底壁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一环形凹槽匹配的环形凸起,所述第一环形凹槽与所述杯口部共同挤压所述环形凸起。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密封部背离所述螺纹盖内底壁的一侧,在所述环形凸起对应的位置设有与所述杯口部匹配的第二环形凹槽。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邻接的一端的内侧壁设有第一环形限位凸起,所述第一环形限位凸起的内径与所述第二通孔的内径相同,所述直饮管的外侧壁设有第一环形限位卡槽,所述第一环形限位凸起和所述螺纹盖位于所述第二通孔内的部分均位于所述第一环形限位卡槽内。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直饮管靠近所述杯体的一端的内侧壁设有第二环形限位凸起,所述杯盖还包括延长管,所述延长管的一端的外侧壁设有与第二环形限位凸起匹配的第二环形限位卡槽。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密封部远离所述旋盖内底壁的一侧设有突起的抓片或抓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密封部上还设有单向阀,当所述杯体内部的气压小于所述杯体外部气压时,所述单向阀开启,当所述杯体内部的气压大于或等于所述杯体外部气压时,所述单向阀关闭。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还包括防尘盖,所述防尘盖在所述直饮管穿出所述第一通孔的一侧与所述旋盖铰接,所述防尘盖用于将所述直饮管盖合在所述防尘盖和所述旋盖之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防尘盖的内侧壁设有凸起,所述防尘盖盖合在所述旋盖上时,所述凸起伸入所述直饮管位于所述旋盖外侧的管口,以密封所述直饮管。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旋盖上设有卡扣,所述防尘盖上设有与所述卡扣匹配的卡勾,所述防尘盖将所述直饮管盖合在所述防尘盖和所述旋盖之间时,所述卡勾与所述卡扣卡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旋盖在所述卡勾的旋转路径上设有卡接通道,所述旋盖还设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与所述卡接通道连通,所述卡扣设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容置槽内还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连接所述卡扣,另一端抵接所述容置槽的底部,所述弹簧处于自由状态时,所述卡扣从所述容置槽伸出至所述卡接通道。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旋盖的外侧壁上设有按钮,所述按钮与所述卡扣连接,所述按钮用于驱动所述卡扣向所述容置槽内移动,以从所述卡扣中释放所述卡勾。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旋盖上还设有锁止槽,所述锁止槽内设有锁止结构,所述锁止结构在所述锁止槽内具有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所述锁止结构上设有抵接部,所述按钮的内侧壁设有避空槽;
所述锁止结构位于第一工位时,所述抵接部朝向所述避空槽,且所述避空槽的底部与所述抵接部之间设有间隙;所述锁止结构位于第二工位时,所述抵接部与所述按钮的内侧壁抵接,以阻挡所述按钮按压所述卡扣。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旋盖的外侧壁上还设有挂绳扣,所述挂绳扣用于安装挂绳。
本申请还提出一种水杯,包括如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杯盖,以及,
杯体,所述杯体包括杯口部,所述杯口部设有外螺纹。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杯体的外侧壁上设有把手。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一体式的直饮管和密封部,直饮管只需穿过旋盖上的第一通孔,无需设置复杂的密封结构,而密封部向直饮管的四周延伸,当旋盖旋转盖合在杯体的杯口部上时,杯口部能够将密封部紧密的压合在旋盖上,从而可以起到良好的密封效果。另外,由于密封部是被旋盖和杯口部挤压在二者之间的,因此无论杯体内部气压如何变化,密封部都不会从旋盖上脱落,始终能够保持较高的密封性。另外,密封部和直饮管一体设置,也便于拆卸、清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水杯的剖面图;
图2为图1中的水杯的杯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水杯的杯盖的剖面图;
图4为图1中的水杯的杯盖直饮管和密封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的杯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水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110-吸嘴,111-直饮管,112-密封部,113-环形凸起,114-第二环形凹槽,115-第一环形限位卡槽,116-第二环形限位凸起,117-抓片,118-单向阀,120-旋盖,121-第一通孔,122-内螺纹,123-第一环形限位凸起,130-螺纹盖,131-顶盖,132-连接环,133-第二通孔,134-第一环形凹槽,140-延长管,141-第二环形限位卡槽,150-防尘盖,151-密封凸起,152-卡勾,160-卡接通道,161-容置槽,162-卡扣,163-弹簧,164-按钮,166-锁止槽,167-锁止结构,168-挂绳扣,200-杯体,210-杯口部,211-外螺纹,220-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申请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申请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示例性实施方式提出一种杯盖,用于盖合在杯体200的杯口部210上,该杯盖包括:
吸嘴110,吸嘴110包括直饮管111和密封部112,密封部112环绕于直饮管111底部的外侧壁上,且向直饮管111的周向延伸;
旋盖120,旋盖120设有第一通孔121和内螺纹122,直饮管111从旋盖120的内侧穿过第一通孔121,密封部112位于旋盖120的内侧,旋盖120用于通过内螺纹122与杯口部210的外螺纹211连接,以及与杯口部210共同挤压密封部112。
如图2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杯体200可以为水杯、茶杯、奶瓶等用于盛放液体的容器,其设有杯口部210,杯口部210为供液体流动的开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杯盖盖设在杯体200的杯口部210上,以密封杯体200的开口。
如图3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杯盖包括吸嘴110和旋盖120,其中,吸嘴110设置在旋盖120上,旋盖120盖设在杯体200的杯口部210上。具体地,旋盖120大致呈盖子形状,其顶部上设有第一通孔121,第一通孔121用于供直饮管111从旋盖120的内侧穿出,直饮管111从第一通孔121穿出,密封部112位于旋盖120的内侧。
如图3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吸嘴110包括直饮管111和密封部112,其中,直饮管111内部中空形成液体流动通道,密封部112大致呈扁平状,环绕在直饮管111的周向,且向周向延伸。具体的,直饮管111和密封部112是一体连接的。如图1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密封部112是从直饮管111的最底部开始向直饮管111的四周延伸,即直饮管111的下端并没有超出密封部112,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密封部112从直饮管111的中间部分开始向四周延伸,即直饮管111的下端也可以超出密封部112。另外,直饮管111和密封部112的材质均可以为硅胶材质。
如图1、图3所示,直饮管111位于旋盖120内侧的开口用于供杯体200内的液体流入直饮管111,直饮管111位于旋盖120外侧(图1、图3中旋盖120上侧)的部分用于送入使用者的嘴部供其饮用杯体内部的液体。旋盖120盖设在杯体200杯口部210上时,密封部112位于旋盖120内底壁和杯体200的杯口部210之间,故而在旋转盖合的过程中,杯口部210能够接触到密封部112,当继续旋转时,杯体200的杯口部210能够将密封部112紧紧的挤压在旋盖120的内底壁上,从而形成密封结构。
在现有技术中,大多是采用分离设置的密封圈和吸管,密封圈对杯体的杯口部进行密封,吸管单独与杯盖进行密封,此种方式要求吸管具有复杂的密封结构,以保证良好的密封性;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设置一体式的直饮管111和密封部112,直饮管111只需穿过旋盖120上的第一通孔121,无需设置复杂的密封结构,而密封部112向直饮管111的四周延伸,当旋盖120旋转盖合在杯体200的杯口部上时,杯口部能够将密封部112紧密的压合在旋盖120的内侧,从而可以起到良好的密封效果。另外,由于密封部112是挤压在旋盖120和杯口部之间的,因此无论杯体200内部气压如何变化,密封部112都不会从旋盖120上脱落,始终能够保持较高的密封性。另外,密封部112和直饮管111一体设置,也便于拆卸、清洗。
如图1、图3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旋盖120还包括螺纹盖130,螺纹盖130套设于旋盖120的内侧壁上,螺纹盖130的内底壁设有与第一通孔121对应的第二通孔133,螺纹盖130的内侧壁设有内螺纹122;直饮管111从螺纹盖130的内侧依次穿出第二通孔133和第一通孔121,密封部112与螺纹盖130的内底壁抵接;螺纹盖130用于通过内螺纹122与杯口部210的外螺纹211连接,以及与杯口部210共同挤压密封部112。
其中,旋盖120是通过内螺纹122与杯体200杯口部210的外螺纹211进行连接,因此旋盖120内设有对应的内螺纹122,而内螺纹122的设置形式有多种,比如,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旋盖120内侧还设有螺纹盖130,螺纹盖130大致与旋盖120内侧的形状仿形,以套设在旋盖120内侧。具体地,螺纹盖130包括顶盖131和连接环132,顶盖131与旋盖120的内底壁抵接,连接环132与旋盖120的内侧壁抵接,连接环132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122,连接环132上的内螺纹122用于和杯体200的杯口部210的外螺纹211配合,从而将旋盖120旋转盖合在杯体200的杯口部210上。利用此种设置方式时,螺纹盖130上需要设置与旋盖120上的第一通孔121对应的第二通孔133,以供直饮管111穿出。在安装时,直饮管111依次穿过第二通孔133和第一通孔121,而密封部112位于螺纹盖130的内侧,在旋转盖合杯体200时,杯体200的杯口部210能够将密封部112紧密挤压在螺纹盖130的内底壁上,以形成密封结构。
又比如,在另一实施例中,也可以直接在旋盖120的内侧壁设置相应的内螺纹122,并通过内侧壁上的内螺纹122与杯体200的外螺纹211进行连接。
如图3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螺纹盖130的内底壁设有第一环形凹槽134,密封部112靠近螺纹盖130内底壁的一侧设有与第一环形凹槽134匹配的环形凸起113,第一环形凹槽134与杯口部210共同挤压环形凸起113。其中,如图3所示,密封部112向直饮管111的四周延伸,其延伸半径大致与螺纹盖130内底壁的半径相同,即密封部112的边缘大致延伸至连接环132的位置。如图1、图3所示,连接环132上的内螺纹122与杯体200的杯口部的外螺纹211进行螺接,杯体200的杯口部在螺纹盖130内侧时,大致对准顶盖131的边缘位置,第一环形凹槽134设置在顶盖131内底壁的边缘位置,即设置在顶盖131与连接环132过渡的边缘位置,密封部112上的环形凸起113也设置在密封部112的边缘位置,当吸嘴110安装在螺纹盖130内侧时,密封部112的环形凸起113设于顶盖131的第一环形凹槽134内。当旋盖120与杯体200的杯口部旋转盖合时,杯体200的杯口部能够将密封部112上的环形凸起113抵压在第一环形凹槽134内,从而能够具有较好的密封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当旋盖120内的内螺纹122设置在旋盖120的内侧壁上时,第一环形凹槽134则可以直接设置在旋盖120的内底壁上。
如图3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密封部112背离螺纹盖130内底壁的一侧,在环形凸起113对应的位置设有与杯口部210匹配的第二环形凹槽114。密封部112远离螺纹盖130内底壁的一侧,即密封部112与杯体200杯口部210接触的一侧,在密封部112与杯体200杯口部210接触的位置设置第二环形凹槽114,那么在旋转盖合时,杯体200的杯口部210设于第二环形凹槽114内,并向上挤压,使得环形凸起113牢牢的设置于第一环形凹槽134内,进一步提高密封性。
如图1、图3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通孔121与第二通孔(133)邻接的一端的内侧壁设有第一环形限位凸起123,第一环形限位凸起123的内径与第二通孔133的内径相同,直饮管111的外侧壁设有第一环形限位卡槽115,第一环形限位凸起123和螺纹盖130位于第二通孔133内的部分均位于第一环形限位卡槽115内。具体地,螺纹盖130位于第一通孔121的下方,第一通孔121内侧壁的最底端设有第一环形限位凸起123,第一环形限位凸起123和第二通孔133同轴设置,且第一环形限位凸起123的内径与第二通孔133的内径相同,直饮管111穿过第二通孔133和第一环形限位凸起123,且直饮管111的外侧壁在位于第二通孔133和第一环形限位凸起123的位置设置处设有第一环形限位卡槽115,即第一环形限位凸起123和螺纹盖130的顶盖131位于第二通孔133位置的区域共同卡接在第一环形限位卡槽115内,从而能够将吸嘴110固定在旋盖120和螺纹盖130上。另外,直饮管111在第一环形限位卡槽115位置处的外径与第二通孔133及第一环形限位凸起123的内径均相同,即第一环形限位凸起123和螺纹盖130位于第二通孔133的部分能够与第一环形限位卡槽115的侧面和底面均抵接,从而形成密封结构,保证密封性良好。另外,如图3所示,吸嘴110的密封部112向四周延伸,且其边缘还设有环形凸起113,故而密封部112以及环形凸起113与第一环形限位卡槽115共同作用下能够形成夹紧结构,在杯盖盖在杯体上时,能够达到良好的密封效果。
如图1、图3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直饮管111靠近杯体200的一端的内侧壁设有第二环形限位凸起116,杯盖还包括延长管140,延长管140的一端的外侧壁设有与第二环形限位凸起116匹配的第二环形限位卡槽141。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密封部112设于直饮管111的最底端,使用者在使用时,倾斜杯体200,其内部的液体即可从直饮管111的底端开口流出,从而供使用者采用直饮的方式使用。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还可以在直饮管111的底部设置延长管140,延长管140的上端插入直饮管111的内部,延长管140的下端伸入杯体200内部的液面之下,此时,使用者可以直接通过直饮管111位于旋盖120外侧的开口吮吸饮用杯内液体。实际应用中,延长管140可以为硅胶材质,或者其他材质,本申请技术方案对于延长管140的材质不做限制。
如图4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密封部112远离旋盖120内底壁的一侧设有突起的抓片117或抓环。在密封部112的底部设置抓片117或者转换,可以方便使用者将吸嘴110从旋盖120内拆卸下来。
如图4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密封部112上还设有单向阀118,当杯体200内部的气压小于杯体200外部气压时,单向阀118开启;当杯体200内部的气压大于或等于杯体200外部气压时,单向阀118关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单向阀118比如为瓣膜式的V形单向阀118,当杯体200内部的气压小于杯体200外部气压时,瓣膜式的V形单向阀118打开,从而能够平衡杯体200内外气压,当杯体200内部的气压大于或等于杯体200外部气压时,瓣膜式的V形单向阀118关闭,保证密封性,便于使用者使用。
如图1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还包括防尘盖150,防尘盖150在直饮管111穿出第一通孔121的一侧与旋盖120铰接,防尘盖150用于将直饮管111盖合在防尘盖150和旋盖120之间。其中,直饮管111具有设置在旋盖120外侧的一端,因此在不使用时容易沾染灰尘,故而,设置与旋盖120铰接的防尘盖150,使用时,打开防尘盖150不影响使用者使用,不使用时,盖合防尘盖150,将直饮管111盖合在旋盖120和防尘盖150之间,避免直饮管111沾染灰尘。
如图5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防尘盖150的内侧壁设有密封凸起151,防尘盖150盖合在旋盖120上时,密封凸起151伸入直饮管111位于旋盖120外侧的管口,以密封直饮管111。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密封凸起151可以为圆弧状凸起,防尘盖150盖合旋盖120时,圆弧状的凸起的一部分插入直饮管111内,圆弧状凸起未插入直饮管111的部分与直饮管111的管口过盈配合,从而能够将直饮管111的管口密封,防止杯体内的液体从直饮管111的管口流出。
如图5、图6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旋盖120上设有卡扣162,防尘盖150上设有与卡扣162匹配的卡勾152,防尘盖150盖合旋盖120后,防尘盖150将直饮管111盖合在防尘盖150和旋盖120之间,此时,卡勾152与卡扣162卡接。其中,分别在旋盖120和防尘盖150上设置卡扣162和卡勾152,利用卡扣162和卡勾152能够将防尘盖150扣合在旋盖120上。
继续参照图5、图6,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旋盖120在卡勾152的旋转路径上设有卡接通道160,旋盖120还设有容置槽161,容置槽161与卡接通道160连通,卡扣162设于容置槽161内,容置槽161内还设有弹簧163,弹簧163的一端连接卡扣162,另一端抵接容置槽161的底部,弹簧163处于自由状态时,卡扣162从容置槽161伸出至卡接通道160。如图5所示,盖合时,防尘盖150的卡勾152从上往下运动,因此旋盖120上设置有上下延伸的卡接通道160,卡接通道160的侧壁上设有容置槽161,当防尘盖150完全盖合在旋盖120上时,卡扣162位于卡接通道160和容置槽161连通的位置,容置槽161内的弹簧163在自由状态下能够将卡扣162向外推进卡接通道160内,从而当卡勾152沿着卡接通道160向下运动时,能够与卡扣162相遇,并卡接在卡扣162上,卡扣162受到卡勾152的挤压后,弹簧163会被压缩,从而会向卡扣162施加向外的弹力,进而保持卡扣162和卡勾152始终处于卡接的状态。
继续参照图5、图6,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旋盖120的外侧壁上设有按钮164,按钮164与卡扣162连接,按钮164用于驱动卡扣162向所述容置槽161内移动,以从卡扣162中释放卡勾152。其中,按钮164具有位于旋盖120外侧壁上的一端,使用者可以从旋盖120的外侧壁上向内按压按钮164,按钮164可以与卡扣12一体连接,从而从外向内按压按钮164时,按钮164能够驱动卡扣162向容置槽161内运动,当卡扣162被挤压进入容置槽161后,卡勾152从卡扣162释上放,从而可以打开防尘盖150。
继续参照图5、图6,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旋盖120上还设有锁止槽166,锁止槽166内设有锁止结构167,锁止结构167在锁止槽166内具有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锁止结构167上设有抵接部,按钮164的内侧壁设有避空槽;锁止结构167位于第一工位时,抵接部朝向避空槽,且避空槽的底部与抵接部之间设有间隙;锁止结构167位于第二工位时,抵接部与按钮164的内侧壁抵接,以阻挡按钮164按压卡扣162。其中,锁止结构167可以为锁止片,锁止片可以在锁止槽166内的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之间滑动,锁止片上设有抵接部,在滑动的过程中,抵接部能够从朝向避空槽的第一工位,滑动至与按钮164内侧壁抵接的第二工位,当抵接部位于朝向避空槽的第一工位时,由于避空槽的底部与抵接部之间设有间隙,故而抵接部不会干涉按钮164向内按压时的运动路径,因此,向内按压按钮164时仍然能够打开防尘盖150;当抵接部滑动至与按钮164内侧壁抵接的第二工位时,抵接部与按钮164内侧壁形成干涉,能够阻挡按钮164向内按压,从而可以避免因为误按压按钮164而导致防尘盖150打开的情况发生。
如图6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旋盖120的外侧壁上还设有挂绳扣168,挂绳扣168用于安装挂绳。设置挂绳扣168,可以在挂绳扣168上安装挂绳,便于携带。
本申请还提出一种水杯,如图6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水杯包括上述任一项实施例的杯盖,以及杯体200,杯体200包括杯口部210,杯口部210设有外螺纹211。
由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水杯采用了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杯盖,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水杯至少包括上述杯盖所具有的有益效果,即,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水杯的杯盖通过设置一体式的直饮管111和密封部112,直饮管111只需穿过旋盖120上的第一通孔121,无需设置复杂的密封结构,而密封部112向直饮管111的四周延伸,当旋盖120旋转盖合在杯体200的杯口部上时,杯口部能够将密封部112紧密的压合在旋盖120上,从而可以起到良好的密封效果。另外,由于密封部112是被旋盖120和杯口部共同挤压的,因此无论杯体200内部气压如何变化,密封部112都不会从旋盖120上脱落,始终能够保持较高的密封性。另外,密封部112和直饮管111一体设置,也便于拆卸、清洗。
如图6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杯体200的外侧壁上设有把手220。其中,把手220和杯体200并非是一体设置的,现有技术中的把手220和杯体200大多是一体设置的,而且把手220内部大多为空心结构且与杯体内部连通,那么如果杯体200内部盛放的是温度较高的液体时,液体能够流入把手220内,导致把手220温度较高,不便于使用者拿放,把手内部也不便于使用者清洗。本申请将把手220与杯体200分离设置,可以避免杯体200内盛放高温液体时,导致把手220温度过高不易拿放的问题。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7)

1.一种杯盖,用于盖合在杯体(200)的杯口部(210)上,其特征在于,包括:
吸嘴(110),所述吸嘴(110)包括直饮管(111)和密封部(112),所述密封部(112)环绕于所述直饮管(111)底部的外侧壁上,且向所述直饮管(111)的周向延伸;
旋盖(120),所述旋盖(120)设有第一通孔(121)和内螺纹(122),所述直饮管(111)从所述旋盖(120)的内侧穿过所述第一通孔(121),所述密封部(112)位于所述旋盖(120)的内侧,所述旋盖(120)用于通过所述内螺纹(122)与所述杯口部(210)的外螺纹(211)连接,以及与所述杯口部(210)共同挤压所述密封部(11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旋盖(120)还包括螺纹盖(130),所述螺纹盖(130)套设于所述旋盖(120)的内侧壁上,所述螺纹盖(130)的内底壁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121)对应的第二通孔(133),所述螺纹盖(130)的内侧壁设有所述内螺纹(122);
所述直饮管(111)从所述螺纹盖(130)的内侧依次穿出所述第二通孔(133)和所述第一通孔(121),所述密封部(112)与所述螺纹盖(130)的内底壁抵接;
所述螺纹盖(130)用于通过所述内螺纹(122)与所述杯口部(210)的外螺纹(211)连接,以及与所述杯口部(210)共同挤压所述密封部(11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盖(130)的内底壁设有第一环形凹槽(134),所述密封部(112)靠近所述螺纹盖(130)内底壁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一环形凹槽(134)匹配的环形凸起(113),所述第一环形凹槽(134)与所述杯口部(210)共同挤压所述环形凸起(113)。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部(112)背离所述螺纹盖(130)内底壁的一侧,在所述环形凸起(113)对应的位置设有与所述杯口部(210)匹配的第二环形凹槽(114)。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121)与所述第二通孔(133)邻接的一端的内侧壁设有第一环形限位凸起(123),所述第一环形限位凸起(123)的内径与所述第二通孔(133)的内径相同,所述直饮管(111)的外侧壁设有第一环形限位卡槽(115),所述第一环形限位凸起(123)和所述螺纹盖(130)位于所述第二通孔(133)内的部分均位于所述第一环形限位卡槽(115)内。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直饮管(111)靠近所述杯体(200)的一端的内侧壁设有第二环形限位凸起(116),所述杯盖还包括延长管(140),所述延长管(140)的一端的外侧壁设有与第二环形限位凸起(116)匹配的第二环形限位卡槽(141)。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部(112)远离所述旋盖(120)内底壁的一侧设有突起的抓片(117)或抓环。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部(112)上还设有单向阀(118),当所述杯体(200)内部的气压小于所述杯体(200)外部气压时,所述单向阀(118)开启,当所述杯体(200)内部的气压大于或等于所述杯体(200)外部气压时,所述单向阀(118)关闭。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杯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尘盖(150),所述防尘盖(150)在所述直饮管(111)穿出所述第一通孔(121)的一侧与所述旋盖(120)铰接,所述防尘盖(150)用于将所述直饮管(111)盖合在所述防尘盖(150)和所述旋盖(120)之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盖(150)的内侧壁设有密封凸起(151),所述防尘盖(150)盖合在所述旋盖(120)上时,所述密封凸起(151)伸入所述直饮管(111)位于所述旋盖(120)外侧的管口,以密封所述直饮管(111)。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旋盖(120)上设有卡扣(162),所述防尘盖(150)上设有与所述卡扣(162)匹配的卡勾(152),所述防尘盖(150)将所述直饮管(111)盖合在所述防尘盖(150)和所述旋盖(120)之间时,所述卡勾(152)与所述卡扣(162)卡接。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旋盖(120)在所述卡勾(152)的旋转路径上设有卡接通道(160),所述旋盖(120)还设有容置槽(161),所述容置槽(161)与所述卡接通道(160)连通,所述卡扣(162)设于所述容置槽(161)内,所述容置槽(161)内还设有弹簧(163),所述弹簧(163)的一端连接所述卡扣(162),另一端抵接所述容置槽(161)的底部,所述弹簧(163)处于自由状态时,所述卡扣(162)从所述容置槽(161)伸出至所述卡接通道(160)。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旋盖(120)的外侧壁上设有按钮(164),所述按钮(164)与所述卡扣(162)连接,所述按钮(164)用于驱动所述卡扣(162)向所述容置槽(161)内移动,以从所述卡扣(162)中释放所述卡勾(152)。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旋盖(120)上还设有锁止槽(166),所述锁止槽(166)内设有锁止结构(167),所述锁止结构(167)在所述锁止槽(166)内具有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所述锁止结构(167)上设有抵接部,所述按钮(164)的内侧壁设有避空槽;
所述锁止结构(167)位于第一工位时,所述抵接部朝向所述避空槽,且所述避空槽的底部与所述抵接部之间设有间隙;所述锁止结构(167)位于第二工位时,所述抵接部与所述按钮(164)的内侧壁抵接,以阻挡所述按钮(164)按压所述卡扣(162)。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旋盖(120)的外侧壁上还设有挂绳扣(168),所述挂绳扣(168)用于安装挂绳。
16.一种水杯,包括如权利要求1-15任一项所述的杯盖,以及,
杯体(200),所述杯体(200)包括杯口部(210),所述杯口部(210)设有外螺纹(211)。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水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杯体(200)的外侧壁上设有把手(220)。
CN202420156627.5U 2024-01-22 2024-01-22 一种杯盖及水杯 Active CN2212049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20156627.5U CN221204926U (zh) 2024-01-22 2024-01-22 一种杯盖及水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20156627.5U CN221204926U (zh) 2024-01-22 2024-01-22 一种杯盖及水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204926U true CN221204926U (zh) 2024-06-25

Family

ID=915688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20156627.5U Active CN221204926U (zh) 2024-01-22 2024-01-22 一种杯盖及水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2049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809910B2 (ja) 飲料用容器
US20110248051A1 (en) Elastomeric dispensing container
US20090301990A1 (en) Stainless steel container and plastic cap with finger loop and stainless steel plug
TWI676580B (zh) 飲料用容器及其瓶蓋結構
CN221204926U (zh) 一种杯盖及水杯
CN217565574U (zh) 一种弹跳两用盖及水壶
CN210842543U (zh) 具有自吸功能的饮料杯
CN215304783U (zh) 一种双饮口杯盖
CN215304775U (zh) 一种带吸管的防溢水杯
CN212280872U (zh) 一种杯盖及具有其的水杯
CN216569436U (zh) 一种吸管可拆卸的水杯
CN217390400U (zh) 一种饮吸两用的饮料容器
TW202133774A (zh) 蓋構件與帶蓋容器
CN213820881U (zh) 咖啡杯
CN213605675U (zh) 一种防喷水的水杯
CN216454461U (zh) 一种杯盖及饮用杯
CN218279393U (zh) 一种防烫隔热性能良好的食品级不锈钢保温壶
CN221105475U (zh) 一种保温吸管杯
CN218304392U (zh) 一种翻片式锁合杯盖和咖啡杯
CN221012775U (zh) 一种磁吸双饮盖
CN217090248U (zh) 双饮水杯盖及杯子
CN214964294U (zh) 一种双口水壶
CN216569455U (zh) 一种便于拆卸的吸管组件
CN218303811U (zh) 一种按压瓶保护结构及按压瓶
CN218164821U (zh) 一种旋转式杯盖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