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76389U - 出风断流装置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出风断流装置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876389U CN217876389U CN202221610748.XU CN202221610748U CN217876389U CN 217876389 U CN217876389 U CN 217876389U CN 202221610748 U CN202221610748 U CN 202221610748U CN 217876389 U CN217876389 U CN 21787638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alve
- state
- air outlet
- air
- air duc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出风断流装置和空调器,出风断流装置包括风道、阀门和间歇机构,使间歇机构驱动阀门间歇转动以实现对风道的打开和关闭;间歇机构包括主动件以及与阀门连接的从动件,从动件具备间歇状态和运动状态,在间歇状态下阀门处于关闭状态,在运动状态下,阀门从关闭状态切换至打开状态,再切换至关闭状态,由此可缩短阀门半开半闭状态下的时长,并增大阀门关闭的时长,以解决涡环质量不佳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出风断流装置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定点送冷风需要以产生涡流的方式实现冷量定点投送的集中性和靶向性。涡流的发生主要以风机持续送风,截断装置周期性遮挡出风口这种方式截断送风。截断装置有开孔转盘、球阀等多种形式。涡流送风的形成质量取决于涡环形成周期、和送风口闭合和打开的时间长短,闭合时间相对较长、打开时间短暂,半开半闭的过渡状态越短越好,每秒2-3个周期最佳。
球阀和开孔转盘等截断方案,采用阀门周期性匀速转动,通过不同相位时刻阀门通断状态实现风口截断和畅通。由于是匀速转动,在实现快速截断的目的时不可避免的会造成闭合时间过短,降低涡环质量。若要延长闭合时间,不可避免的要增加球阀或转盘的直径,以增加阀体每个旋转周期闭合时间和打开时间的比值。阀体直径的增加导致装置体积过大,结构紧凑性下降,可应用场景受到空间制约。阀体匀速运动的特质决定了,阀门打开时间、闭合时间、半开半闭时间的比值固定,且半开半闭的时间相对较长,涡环质量受到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出风断流装置和空调器,旨在解决现有的截断装置半开半闭时间长影响涡环质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出风断流装置,包括:
风道;
阀门,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风道中,具备关闭状态和打开状态;
间歇机构,包括主动件以及与所述阀门连接的从动件,所述从动件具备间歇状态和运动状态,在所述间歇状态下所述阀门处于关闭状态,在所述运动状态下,所述阀门从关闭状态切换至打开状态,再切换至关闭状态。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从动件包括与所述阀门连接的从动齿轮;所述主动件包括主动轮,所述主动轮包括可转动的轮体以及设置在所述轮体上的弧形齿条;
所述主动轮转动使所述弧形齿条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或者与所述从动齿轮分离。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主动轮驱动所述从动齿轮转动时,所述从动件处于运动状态,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弧形齿条分离时,所述从动件处于间歇状态,所述从动件处于间歇状态的时长大于处于运动状态的时长。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阀门包括设置在所述风道中的门体,以及设置在所述阀门两端的转轴,所述门体通过所述转轴与所述风道转动连接,所述从动齿轮设置在所述转轴上。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弧形齿条与所述从动齿轮的齿数比为1:2。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出风断流机构装置还包括驱动所述主动件运动的电机。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主动轮上设置有多弧形齿条,各所述弧形齿条呈中心对称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出风断流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风道上的限位机构,在所述阀门从打开状态切换至关闭状态时,所述限位机构用于限制所述阀门因惯性过转而打开风道。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靠近所述阀门的边缘设置的第一永磁体,以及设置在所述风道上的第二永磁体;在所述阀门关闭时,所述第一永磁体靠近所述第二永磁体并相互吸引。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的出风断流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包括风道、阀门和间歇机构的出风断流装置,使间歇机构驱动阀门间歇转动以实现对风道的打开和关闭;间歇机构包括主动件以及与阀门连接的从动件,从动件具备间歇状态和运动状态,在间歇状态下风道处于关闭状态,在运动状态下,阀门从关闭状态切换至打开状态,再切换至关闭状态,由此可缩短阀门半开半闭状态下的时长,并增大阀门关闭的时长,以解决涡环质量不佳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出风断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实施例中A处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间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 名称 | 标号 | 名称 |
10 | 风道 | 23 | 弧形齿条 |
11 | 阀门 | 24 | 主动拨盘 |
12 | 转轴 | 25 | 槽轮 |
21 | 主动件 | 31 | 第一永磁体 |
22 | 从动件 | 32 | 第二永磁体 |
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出风断流装置10,参照图1和图3,出风断流装置10包括风道10、阀门11和间歇机构。阀门11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风道10中,所述阀门11具备关闭状态和打开状态;间歇机构包括主动件21以及与所述阀门11连接的从动件22,所述从动件22具备间歇状态和运动状态,在间歇状态下所述风道10处于关闭状态,在运动状态下,所述阀门11从关闭状态切换至打开状态,再切换至关闭状态;所述从动件22处于所述间歇状态的时长大于处于所述运动状态的时长。
在本实施例中,风道10优选圆形的管道,阀门11包括设置在风道10内的门体,以及设置在所述阀门11两端的转轴12,所述转轴12与所述风道10转动连接,门体与管道的延伸方向垂直时实现对风道10的关闭。门体与管道的延伸方向垂直时,风道10完全打开。间歇机构优选轮槽机构,间歇机构还包括连接风道10和槽轮25的扭簧,扭簧使阀门11保持关闭状态。主动件21包括带有装有圆柱销的主动拨盘24,从动件22包括槽轮25,槽轮25与转轴12固定连接。主动拨盘24转动带动槽轮25转动,使扭簧压缩。槽轮25转动90°后扭簧处于最大的压缩状态,同时阀门11从关闭状态转换成完全打开的状态。在圆柱销脱离槽轮25后,扭簧回弹使阀门11快速恢复至关闭状态,随后主动拨盘24继续转动270°,阀门11一直保持关闭,使风道10内部的风压增大。由此可确保风道10的关闭时长大于打开时长,同时由于扭簧的设置可进一步减小阀门11从全部打开状态到关闭状态的时长,解决了现有的截断装置半开半闭时间长影响涡环质量的问题。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所述从动件22包括与所述阀门11连接的从动齿轮;所述主动件21包括主动轮,所述主动轮包括可转动的轮体以及设置在所述轮体上的弧形齿条23;所述主动轮转动使所述弧形齿条23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或者与所述从动齿轮分离。所述主动轮驱动所述从动齿轮转动时,所述从动件22处于所述运动状态,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弧形齿条23分离时,所述从动件22处于间歇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间歇机构可选不完全齿轮机构,主动件21为不完全齿轮,其上仅设置一段弧形齿条23,当然也可设置多条弧形齿条23,本实施例只结合附图描述单端弧形齿条23的情况。从动件22为从动齿轮,从动齿轮与阀门11的转轴12固定连接,从动齿轮转动可带动阀门11转动。在此可将弧形齿条23与从动齿轮的齿数比设置成1:4。间歇机构还包括连接从动齿轮的扭簧,扭簧在常态下使阀门11保持关闭。当弧形齿条23驱动从动齿轮转动90°,可将阀门11完全打开。随后弧形齿条23与从动齿轮分离,扭簧弹力作用下使阀门11迅速回转至关闭状态。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所述弧形齿条23与所述从动齿轮的齿数比为1:2。本实施例中无需设置扭簧,通过将上述齿数比设置成1:2,可使弧形齿条23驱动从动齿轮及阀门11旋转180°,由此可实现阀门11从关闭状态旋转90°使风道10完全打开,继续旋转90°后再将风道10关闭,结构更加简单。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所述阀门11包括设置在所述风道10中的门体,以及设置在所述阀门11两端的转轴12,所述转轴12与所述风道10转动连接,所述从动齿轮设置在所述转轴12上。在本实施例中,风道10上设置有与转轴12适配的安装孔,转轴12的一端从风道10内伸出,从动件22则直接固定安装在转轴12上,主动件21则设置在从动件22的一侧。具体可设置以个机壳,机壳设置在风道10外部,并容置主动件21和从动件22。在机壳中转动设置有安装轴,主动件21则固定设置在安装轴上并与从动件22适配。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3,所述出风断流机构还包括驱动所述主动件21运动的电机。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机壳中还设置有用于安装电机的安装位,或者直接将电机固定设置在风道10的外壁。可直接将电机的中心轴作为安装轴,也可在安装轴和中心轴之间设置齿轮组进行传动,由此可实现对主动件21的驱动。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3,所述主动轮上设置有多弧形齿条23,各所述弧形齿条23呈中心对称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在确保阀门11常闭的时长满足设定要求的情况下,可设置两个及以上的的弧形齿条23,相邻的弧形齿条23之间的弧度要大于单个弧形齿条23的弧度。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3,所述出风断流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风道10上的限位机构,在所述阀门11从打开状态切换至关闭状态时,所述限位机构用于限制所述阀门11因惯性打开风道10。在本实施例中,当出风断流装置采用扭簧使阀门11复位关闭的方案时,限位机构包括设置在风道10内部的限位凸起,限位凸起和扭簧共同作用下,可限制阀门11保持关闭状态,在限位凸起上还可设置缓冲件,以缓冲阀门11复位时的动能。具体可选弹簧或者泡棉垫,上述弹簧和泡棉垫设置在限位件与阀门11接触的一面上。或者在阀门11和限位凸起上分别设置永磁体,二者的永磁体极性相同,也可起到缓冲的作用。同时为了避免两永磁体撞击发出噪音,还可在两永磁体的对对接面上粘贴缓冲泡棉。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3,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靠近所述阀门11的边缘设置的第一永磁体31,以及设置在所述风道10上的第二永磁体32;在所述阀门11关闭所述风道10时,所述第一永磁体31靠近所述第二永磁体32并相互吸引。当采用弧形齿条23与所述从动齿轮的齿数比为1:2的方案时,弧形齿条23驱动从动齿轮转动180°,使阀门11从关闭状态完全打开随后再次关闭。因此,在工作状态下,阀门11会在风道10中连续转动,因此限位凸起的设置会阻挡阀门11的转动,显然不适用于本方案,由此需考虑无接触的限位方案。本实施例主要是在阀门11和风道10上设置相互吸引的永磁体,在阀门11关闭时,其上的第一永磁体31与风道10上的第二永磁体32靠近,两永磁体的吸力可克服阀门11转动产生的惯性,确保阀门11保持关闭状态后不会因为惯性而继续打开。
阀门11在磁力的作用下,自动回复闭合状态,使每个旋转周期主动轮与从动齿轮开始啮合时,阀门11都处于闭合的初始状态,避免下一旋转周期的运行出现偏差。即磁力对阀门11卡的初始状态的复位有自动矫正作用。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3,上述间歇机构还可选曲柄滑块机构,其中主动件21为滑块,从动件22为曲柄,间歇机构还包括连接曲柄和滑块的连杆以及驱动滑块移动的电磁推杆,曲柄的一端与阀门11的转轴12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连杆铰接,连杆则与滑块铰接。加载驱动电流使电磁推杆驱动滑块从第一位置向转轴12运动至第二位置时,曲柄转动90°,阀门11从关闭状态转换至全开状态,随后驱动电流反向驱动电磁推杆驱动滑块从第二位置返回至第一位置,阀门11从全开状态转换至关闭状态,滑块的在设定范围内的一次来回滑动实现了风道10的快速打开并快速关闭。在持续加载反向的驱动电流时,阀门11保持关闭状态,由此可控制上述驱动电流的方向和加载时长来控制风道10的关闭时长和半开半闭时长以及全开时长。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参照图1至图3,包括上述的出风断流装置。解决了现有的截断装置半开半闭时间长影响涡环质量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出风断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风道;
阀门,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风道中,具备关闭状态和打开状态;
间歇机构,包括主动件以及与所述阀门连接的从动件,所述从动件具备间歇状态和运动状态,在所述间歇状态下所述阀门处于关闭状态,在所述运动状态下,所述阀门从关闭状态切换至打开状态,再切换至关闭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风断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件包括与所述阀门连接的从动齿轮;所述主动件包括主动轮,所述主动轮包括可转动的轮体以及设置在所述轮体上的弧形齿条;
所述主动轮转动使所述弧形齿条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或者与所述从动齿轮分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风断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轮驱动所述从动齿轮转动时,所述从动件处于运动状态,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弧形齿条分离时,所述从动件处于间歇状态,所述从动件处于间歇状态的时长大于处于运动状态的时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出风断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包括设置在所述风道中的门体,以及设置在所述阀门两端的转轴,所述门体通过所述转轴与所述风道转动连接,所述从动齿轮设置在所述转轴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风断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齿条与所述从动齿轮的齿数比为1: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风断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断流机构装置还包括驱动所述主动件运动的电机。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风断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轮上设置有多弧形齿条,各所述弧形齿条呈中心对称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风断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断流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风道上的限位机构,在所述阀门从打开状态切换至关闭状态时,所述限位机构用于限制所述阀门因惯性过转而打开风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出风断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靠近所述阀门的边缘设置的第一永磁体,以及设置在所述风道上的第二永磁体;在所述阀门关闭时,所述第一永磁体靠近所述第二永磁体并相互吸引。
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出风断流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610748.XU CN217876389U (zh) | 2022-06-24 | 2022-06-24 | 出风断流装置和空调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610748.XU CN217876389U (zh) | 2022-06-24 | 2022-06-24 | 出风断流装置和空调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876389U true CN217876389U (zh) | 2022-11-22 |
Family
ID=840976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610748.XU Active CN217876389U (zh) | 2022-06-24 | 2022-06-24 | 出风断流装置和空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876389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977983A (zh) * | 2023-01-03 | 2023-04-18 | 武汉理工大学 | 一种无级调节送风设备 |
CN118009518A (zh) * | 2024-04-08 | 2024-05-10 | 武汉理工大学 | 一种高速截断式空调送风装置 |
-
2022
- 2022-06-24 CN CN202221610748.XU patent/CN217876389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977983A (zh) * | 2023-01-03 | 2023-04-18 | 武汉理工大学 | 一种无级调节送风设备 |
CN118009518A (zh) * | 2024-04-08 | 2024-05-10 | 武汉理工大学 | 一种高速截断式空调送风装置 |
CN118009518B (zh) * | 2024-04-08 | 2024-06-04 | 武汉理工大学 | 一种高速截断式空调送风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7876389U (zh) | 出风断流装置和空调器 | |
JPH09138052A (ja) | モータ式ダンパー装置 | |
US4523434A (en) | Air ventilator | |
CN106524301B (zh) | 空调器室内机、空调器及控制方法 | |
WO2018188368A1 (zh) | 空调器 | |
CN211345751U (zh) | 用于空调器的出风部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108050685B (zh) | 一种双齿轮驱动机构以及双齿轮驱动装置 | |
WO2020135502A1 (zh) | 空调器的导风组件及具有该导风组件的空调器 | |
CN106288273B (zh) | 面板驱动机构 | |
CN214581709U (zh) | 风阀装置及新风机 | |
CN212538033U (zh) | 一种开关门驱动机构、活动门以及空调室内机 | |
CN221548808U (zh) | 室内机、空调 | |
CN221076732U (zh) | 挡缝机构及空调器 | |
CN221763780U (zh) | 用于空调导风板的驱动装置、空调 | |
CN221548937U (zh) | 用于空调导风板的驱动装置、空调 | |
JPH02130341A (ja) | ダンパー装置 | |
CN218293273U (zh) | 一种电动开窗器用手自离合装置 | |
CN220507195U (zh) | 空调导风板结构及空调室内机 | |
JPH0710187Y2 (ja) | ダンパ装置 | |
CN222745840U (zh) | 把手组件及冰箱 | |
CN215216662U (zh) | 一种电磁驱动的导风机构及空调器 | |
CN109649120A (zh) | 汽车空调气路控制机构 | |
CN220507184U (zh) | 用于室内机的导风板组件、空调 | |
CN209479354U (zh) | 车辆空调气体控制机构 | |
CN216591954U (zh) | 空调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