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548808U - 室内机、空调 - Google Patents
室内机、空调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1548808U CN221548808U CN202323206330.XU CN202323206330U CN221548808U CN 221548808 U CN221548808 U CN 221548808U CN 202323206330 U CN202323206330 U CN 202323206330U CN 221548808 U CN221548808 U CN 22154880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uide plate
- air guide
- driving
- shaft
- groo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室内机、空调。室内机包括:主体,设有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第一导风板,活动设于第一出风口;第二导风板,活动设于第二出风口;中间轴,位于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之间,中间轴与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均活动连接,并与主体固定连接。中间轴与主体固定连接,这样中间轴位置固定,不需要直接承受来自驱动件的作用力,从而不容易造成中间轴的损坏,使得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运动可靠。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室内机、空调。
背景技术
目前,多数空调只设置一个导风板。单一导风板虽然能够调整出风口出风方向,但对出风口的出风面积的调整能力有效,导致空调的出风仍不能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
为此,相关技术公开一种具有双导风板的送风装置,包括壳体、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传动组件和驱动件,传动组件包括连杆和与连杆连接的扭力弹簧,连杆的第一端与驱动件的输出轴连接,连杆的第二端与壳体连接且相对壳体可转动地设置;扭力弹簧的第一悬臂与第一导风板连接,扭力弹簧的第二悬臂与第二导风板连接。
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相关技术中连杆是随输出轴转动的,以第一导风板的打开为例,连杆转动过程中,第一悬臂带动第一导风板打开,第二悬臂同样会受到连杆转动带来的作用力,但由于第二导风板静止,因此,连杆施加的第二悬臂上的作用力不能带动第二导风板的转动,容易引起第二旋臂受力过大、第二悬臂变形,从而使得传动组件容易失效。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申请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室内机、空调,以解决相关技术中传动组件容易失效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室内机,包括:主体,设有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第一导风板,活动设于第一出风口;第二导风板,活动设于第二出风口;中间轴,位于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之间,中间轴与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均活动连接,并与主体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中间轴的端部通过紧固件与主体相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室内机还包括:连接件,连接在中间轴的中部与主体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中间轴与主体可拆卸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中间轴为空心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室内机还包括:堵头,盖设于空心结构的开口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均与中间轴转动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风板设有第一转动轴,中间轴设有与空心结构相连通的第一缺口,第一转动轴经第一缺口插入中空结构内,并能够相对于中空结构转动;第二导风板设有第二转动轴,中间轴设有与空心结构相连通的第二缺口,第二转动轴经第二缺口插入中空结构内,并能够相对于中空结构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风板还设有第一限位凸起,第一限位凸起与第一转动轴相连接,第一导风板打开至最大角度时,第一限位凸起与第一缺口的侧壁相抵接;第二导风板还设有第二限位凸起,第二限位凸起与第二转动轴相连接,第二导风板打开至最大角度时,第二限位凸起与第二缺口的侧壁相抵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包括如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室内机。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室内机、空调,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均与中间轴活动连接,从而中间轴的设置不影响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的正常开闭。
中间轴与主体固定连接,这样中间轴位置固定,不需要直接承受来自驱动件的作用力,从而不容易造成中间轴的损坏,使得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运动可靠。
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均处于关闭状态;
图2是图1中的室内机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室内机去掉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均处于关闭状态;
图5是图4中A-A向的剖视图;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驱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均处于关闭状态;
图9是图8中C部的放大图;
图10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均处于关闭状态;
图11是图10中D部的放大图;
图1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均处于关闭状态;
图13是图12中E部的放大图;
图1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驱动装置的剖视图,其中,室内机的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处于关闭状态;
图1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导风板处于打开状态,第二导风板处于关闭状态;
图16是图15中的室内机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室内机的第一导风板处于打开状态,第二导风板处于关闭状态;
图18是图17中F-F向的剖视图;
图19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室内机的剖视图,其中,第一导风板处于打开状态,第二导风板处于关闭状态;
图20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导风板处于关闭状态,第二导风板处于打开状态;
图2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室内机的第一导风板处于关闭状态,第二导风板处于打开状态;
图22是图21中P-P向的剖视图;
图2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导风板处于关闭状态,第二导风板处于打开状态;
图2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室内机的剖视图,其中,第一导风板处于关闭状态,第二导风板处于打开状态;
图25是图24中K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2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室内机的剖视图,其中,第一导风板处于关闭状态,第二导风板处于打开状态。
附图标记:
100室内机;10主体;101壳体;102骨架;103固定件;104连接件;105电机;106堵头;107盖体;200驱动装置;20驱动件;201第一驱动部;2011第一驱动槽;2012第一静止槽;202第二驱动部;2021第二驱动槽;2022第二静止槽;30第一导风板;301第一转动轴;302第一限位凸起;40第二导风板;401第二转动轴402第二限位凸起;50中间轴;501第一缺口;502第二缺口;503空心结构;504第一螺钉孔;70第一连杆;701第一驱动轴;702第一限位轴;80第二连杆;801第二驱动轴;802第二限位轴;90限位件;901第一限位部;9011第一限位槽902第二限位部;9021第二限位槽;903连接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本公开实施例中,术语“上”、“下”、“内”、“中”、“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公开实施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术语“设置”、“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多个”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公开实施例中,字符“/”表示前后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例如,A/B表示:A或B。
术语“和/或”是一种描述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表示:A或B,或,A和B这三种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结合图1-26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空调导风板的驱动装置200,空调包括第一导风板30和第二导风板40,驱动装置200包括驱动件20、第一连杆70、第二连杆80和限位件90。
驱动件20受控运动,且设有第一驱动部201和第二驱动部202;第一连杆70包括沿长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与第一导风板30相连接,第二端与第一驱动部201驱动连接;第二连杆80包括沿长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三端和第四端,第三端与第二导风板40相连接,第四端与第二驱动部202驱动连接;限位件90设有第一限位部901和第二限位部902。
其中,如图18所示,驱动件20沿第一方向运动时,第一驱动部201带动第二端运动,以打开第一导风板30,第二连杆80与第二限位部902相抵接,以限制第二连杆80朝向第二导风板40打开的方向运动;如图22所示,驱动件20沿第二方向运动时,第二驱动部202带动第四端运动,以打开第二导风板40,第一连杆70与第二限位部902相抵接,以限制第一连杆70朝向第一导风板30打开的方向运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反。
驱动件20沿第一方向运动时,第一驱动部201驱动第一连杆70运动,第一连杆70带动第一导风板30运动,以实现第一导风板30的打开,此时,第二连杆80被第二限位部902限制,第二连杆80无法朝向第二导风板40打开的方向运动,从而第二导风板40保持静止;驱动件20沿第二方向运动时,第二驱动部202驱动第二连杆80运动,第二连杆80带动第二导风板40运动,以实现第二导风板40的打开,此时,第一连杆70被第一限位部901限制,第一连杆70无法朝向第一导风板30打开的方向运动,从而第一导风板30保持静止。
驱动件20的正反向(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运动,可以分别实现第一导风板30的打开和第二导风板40的打开。设置一个电机105即可以实现驱动件20的正方向运动,从而本申请可以通过第一电机105实现第一导风板30的开闭和第二导风板40的打开,简化了驱动装置200的结构,降低了驱动装置200的成本。
可选地,如图3所示,限位件90与驱动件20相对设置,第一连杆70和第二连杆80均位于限位件90与驱动件20之间,方便设置第一连杆70与第一驱动部201配合、与第一限位部901配合,及第二连杆80与第二驱动部202配合、与第二限位部902配合。
可选地,如图6和图7所示,第一驱动部201和第二驱动部202设于驱动件20朝向第一连杆70和第二连杆80的表面;第一限位部901和第二限位部902设于限位件90朝向第一连杆70和第二连杆80的表面。
可选地,第一限位部901包括限位件90上设有的第一限位槽9011,第一连杆70的第二端设有第一限位轴702,第一限位轴702设于第一限位槽9011内并能够相对于第一限位槽9011滑动;第二限位部902包括限位件90上设有的第二限位槽9021,第二连杆80的第四端设有第二限位轴802,第二限位轴802设于第二限位槽9021内并能够相对于第二限位槽9021滑动。
其中,如图5和图14所示,驱动件20沿第一方向运动时,第二限位轴802与第二限位槽9021的端部相抵接,这样第二限位槽9021的端部对第二限位轴802起到限位作用,避免第二驱动部202带动第二连杆80运动;驱动件20沿第二方向运动时,第一限位轴702与第一限位槽9011的端部相抵接,这样第一限位槽9011的端部对第一限位轴702起到限位作用,避免第一驱动部201带动第一连杆70运动。
可选地,驱动件20受控转动,第一驱动部201包括驱动件20上设有的第一驱动槽2011,第一连杆70的第二端设有第一驱动轴701,第一驱动轴701设于第一驱动槽2011内,且第一驱动槽2011不在以驱动件20的转动中心为圆心的圆上,以使第一驱动槽2011能够驱动第一驱动轴701运动。
如图18和图19所示,驱动件20沿第一方向转动时,第一驱动槽2011随驱动件20转动,第一驱动槽2011驱动第一驱动轴701运动,第一连杆70运动,第一限位轴702不再与第一限位槽9011的端部相抵接,第一限位轴702随第一连杆70相对于第一限位槽9011运动,从而打开第一导风板30。此时第二连限位轴限位于第二限位槽的端部,导致第二连杆无法运动,第二导风板关闭。
第二驱动部202包括驱动件20上设有的第二驱动槽2021,第二连杆80设有第二驱动轴801,第二驱动轴801设于第二驱动槽2021内,且第二驱动槽2021不在以驱动件20的转动中心(如图5中的B点所示)为圆心的圆上,以使第二驱动槽2021能够驱动第二驱动轴801运动。
如图22和图26所示,驱动件20沿第二方向转动时,第二驱动槽2021随驱动件20转动,第二驱动槽2021驱动第二驱动轴801运动,第二连杆80运动,第二限位轴802不再与第二限位槽9021的端部相抵接,第二限位轴802随第二连杆80相对于第二限位槽9021运动,从而打开第二导风板40。此时第一限位轴限位于第一限位槽的端部,导致第一连杆无法运动,第一导风板关闭。
可选地,如图5所示,第一导风板30处于关闭状态或打开过程中,第一驱动槽2011与第一限位槽9011相交。
第一导风板30处于打开过程中,第一驱动槽2011与第一限位槽9011相交,能够提高第一驱动槽2011驱动第一驱动轴701运动的流畅性,以保证第一连杆70运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第一导风板30打开过程中,第一驱动槽2011和第一限位槽9011相交处各自的切线垂直。换言之,第一导风板30打开过程中,第一驱动槽2011上与第一限位槽9011相交处的切线、第一限位槽9011上与第一驱动槽2011相交处的切线垂直,以提高第一驱动槽2011驱动第一驱动轴701运动的流畅性,避免第一驱动轴701运动过程中出现卡顿。
第一导风板30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一驱动槽2011与第一限位槽9011相交,使得第一驱动槽2011能够驱动第一驱动轴701运动,从而实现第一导风板30的打开。
第一导风板30处于关闭状态中,第一驱动槽2011和第一限位槽9011相交处各自的切线垂直。换言之,第一导风板30打开过程中,第一驱动槽2011上与第一限位槽9011相交处的切线、第一限位槽9011上与第一驱动槽2011相交处的切线垂直。
第二导风板40处于关闭状态或打开过程中,第二驱动槽2021与第二限位槽9021相交。
第二导风板40处于打开过程中,第二驱动槽2021与第二限位槽9021相交,能够提高第二驱动槽2021驱动第二驱动轴801运动的流畅性,以保证第二连杆80运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第二导风板40打开过程中,第二驱动槽2021和第二限位槽9021相交处各自的切线垂直。换言之,第二导风板40打开过程中,第二驱动槽2021上与第二限位槽9021相交处的切线、第二限位槽9021上与第二驱动槽2021相交处的切线垂直,以提高第二驱动槽2021驱动第二驱动轴801运动的流畅性,避免第二驱动轴801运动过程中出现卡顿。
第二导风板40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二驱动槽2021与第二限位槽9021相交,使得第二驱动槽2021能够驱动第二驱动轴801运动,从而实现第二导风板40的打开。
第二导风板40处于关闭状态中,第二驱动槽2021和第二限位槽9021相交处各自的切线垂直。换言之,第二导风板40打开过程中,第二驱动槽2021上与第二限位槽9021相交处的切线、第二限位槽9021上与第二驱动槽2021相交处的切线垂直。
可选地,第一驱动槽2011的长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限位槽9011的长度。
第一驱动槽2011驱动第一驱动轴701运动时,第一限位轴702位于第一限位槽9011内,并相对于第一限位槽9011运动。第一驱动槽2011的长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限位槽9011的长度,避免第一驱动槽2011还能够继续驱动第一驱动轴701运动时,第一限位轴702已运动至于第一限位槽9011的端点处,从而导致第一限位轴702无法继续运动,进而导致第一连杆70无法继续运动。
当第一驱动槽2011的长度与第一限位槽9011的长度相等时,第一导风板30打开过程中,第一驱动槽2011驱动第一驱动轴701运动至极限位置(此时第一驱动轴701运动至第一驱动槽2011的端点处)时,第一限位轴702刚好运动至第一限位槽9011的端点处,此时第一连杆70停止继续运动,第一导风板30打开至最大角度。第一限位轴702位于第一限位槽9011的端点处,这样第一限位槽9011能够对第一限位轴702起到限位作用,避免第一限位轴702继续朝向第一导风板30打开的方向运动,从而能够增强第一限位轴702的位置稳定性,进而可以增强第一导风板30处于最大打开角度时第一连杆70位置的稳定性。
第二驱动槽2021的长度小于或等于第二限位槽9021的长度。
第二驱动槽2021驱动第二驱动轴801运动时,第二限位轴802位于第二限位槽9021内,并相对于第二限位槽9021运动。第二驱动槽2021的长度小于或等于第二限位槽9021的长度,避免第二驱动槽2021还能够继续驱动第二驱动轴801运动时,第二限位轴802已运动至于第二限位槽9021的端点处,从而导致第二限位轴802无法继续运动,进而导致第二连杆80无法继续运动。
当第二驱动槽2021的长度与第二限位槽9021的长度相等时,第二导风板40打开过程中,第二驱动槽2021驱动第二驱动轴801运动至极限位置(此时第二驱动轴801运动至第二驱动槽2021的端点处)时,第二限位轴802刚好运动至第二限位槽9021的端点处,此时第二连杆80停止继续运动,第二导风板40打开至最大角度。第二限位轴802位于第二限位槽9021的端点处,这样第二限位槽9021能够对第二限位轴802起到限位作用,避免第二限位轴802继续朝向第二导风板40打开的方向运动,从而能够增强第二限位轴802的位置稳定性,进而可以增强第二导风板40处于最大打开角度时第二连杆80位置的稳定性。
如图14所示,第一限位轴702与第一限位槽9011相适配,第一限位槽9011沿第一导风板30的打开方向延伸。这样第一导风板30打开过程中,第一限位轴702位于第一限位槽9011内并能够相对于第一限位槽9011运动,第一限位槽9011对第一限位轴702起到引导作用,引导第一限位轴702平稳运动,从而引导第一导风板30平稳打开。
第二限位轴802与第二限位槽9021相适配,第二限位槽9021沿第二导风板40的打开方向延伸。这样第二导风板40打开过程中,第二限位轴802位于第二限位槽9021内并能够相对于第二限位槽9021运动,第二限位槽9021对第二限位轴802起到引导作用,引导第二限位轴802平稳运动,从而引导第二导风板40平稳打开。
可选地,如图5所示,第一驱动部201还包括驱动件20上设有的第一静止槽2012,第一静止槽2012与第一驱动槽2011相连通,第一驱动轴701能够位于第一静止槽2012内并能够相对于第一静止槽2012运动。
第一驱动轴701选择性地与第一驱动槽2011和第一静止槽2012中的一个相配合。
第二驱动部202还包括驱动件20上设有的第二静止槽2022,第二静止槽2022与第二驱动槽2021相连通,第二驱动轴801能够位于第二静止槽2022内并能够相对于第二静止槽2022运动。
第二驱动轴801选择性地与第二驱动槽2021和第二静止槽2022中的一个相配合。
驱动件20沿第一方向(如图3中逆时针方向)转动时,第二驱动轴801位于第二静止槽2022内,由于第二驱动轴801能够相对于第二静止槽2022运动,从而第二驱动轴801位于第二静止槽2022内时,第二静止槽2022无法带动第二驱动轴801运动,第二连杆80保持静止,使得第二导风板40保持静止;驱动件20沿第二方向(如图3中顺时针方向)转动时,第一驱动轴701位于第一静止槽2012内,由于第一驱动轴701能够相对于第一静止槽2012运动,从而第一驱动轴701位于第一静止槽2012内时,第一静止槽2012无法带动第一驱动轴701运动,第一连杆70保持静止,使得第一导风板30保持静止。
如图5所示,第一导风板30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一驱动轴701位于第一驱动槽2011和第一静止槽2012的连通处。如图18和图19所示,这样当驱动件20沿第一方向转动时,第一驱动轴701从第一驱动槽2011和第一静止槽2012的连通处进入第一驱动槽2011内,即可驱动第一导风板30打开,对打开第一导风板30的指令响应速度快。
如图5所示,第二导风板40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二驱动轴801位于第二驱动槽2021和第二静止槽2022的连通处。如图22和图26所示,这样当驱动件20沿第二方向转动时,第二驱动轴801从第二驱动槽2021和第二静止槽2022的连通处进入第二驱动槽2021内,即可驱动第二导风板40打开,对打开第二导风板40的指令响应速度快。
可选地,第一静止槽2012位于以驱动件20的转动中心为圆心的圆上,从而驱动件20转动时第一驱动轴701能够相对于第一静止槽2012运动,保持第一驱动轴701静止,如图5所示,第一导风板30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一限位槽9011和第一驱动槽2011均位于第一静止槽2012所在的圆的外侧,从而驱动第一导风板30背离第二导风板40的一端(如图2中第一导风板30的上端)向外打开。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一驱动槽2011为圆弧形,且第一导风板30处于关闭位置时,驱动件20的转动中心位于第一驱动槽2011所在的圆的外侧,第一驱动槽2011与第一静止槽2012的连通处形成折角。这样驱动件20转动时,第一驱动槽2011能够带动第一驱动轴701运动,以打开或关闭第一导风板30。
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槽2011包括直线槽,第一导风板30处于关闭位置时,直线槽与第一静止槽2012之间形成折角。这样驱动件20转动时,第一驱动槽2011能够带动第一驱动轴701运动,以打开或关闭第一导风板30。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二驱动槽2021为圆弧形,且第二导风板40处于关闭位置时,驱动件20的转动中心位于第二驱动槽2021所在的圆的外侧,第二驱动槽2021与第二静止槽2022的连通处形成折角。这样驱动件20转动时,第二驱动槽2021能够带动第二驱动轴801运动,以打开或关闭第二导风板40。
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二驱动槽2021包括直线槽,第二导风板40处于关闭位置时,直线槽与第二静止槽2022之间形成折角。这样驱动件20转动时,第二驱动槽2021能够带动第二驱动轴801运动,以打开或关闭第二导风板40。
第二静止槽2022位于以驱动件20的转动中心为圆心的圆上,从而驱动件20转动时第二驱动轴801能够相对于第二静止槽2022运动,保持第二驱动轴801静止。如图5所示,第二导风板40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二限位槽9021和第二驱动槽2021均位于第二静止槽2022所在的圆的外侧,从而驱动第二导风板40背离第一导风板30的一端(如图2中第二导风板40的下端)向外打开。
如图2所示,驱动装置200还包括盖体107,盖体107盖设于限位件90,盖体107与限位件90限定出安装空间。驱动件20、连杆均位于安装空间内。驱动件20采用电机105驱动,电机105驱动驱动件20转动或滑动。
限位件90朝向驱动件20的表面设有连接轴903,连接轴903与驱动件20转动连接。电机105轴与连接轴903同轴设置。
当电机105驱动驱动件20转动时,驱动件20的转动中心位于电机105轴的轴线上。
如图5所示,第一导风板30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一静止槽2012、第一连杆70、第一限位部901和第一驱动槽2011依次设置;第二导风板40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二静止槽2022、第二连杆80、第二限位部902和第二驱动槽2021依次设置,以实现第一导风板30及第二导风板40的独立开闭。
如图5所示,第一导风板30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一连杆70、第一限位槽9011和第一驱动槽2011在预设平面上的正投影依次设置,其中,预设平面与驱动件20的转动轴垂直,以实现第一驱动槽2011驱动第一连杆70沿第一限位槽9011运动。
第一驱动轴701和第一限位轴702同轴设置,以增加第一驱动轴701对第一限位轴702的驱动力度,使得在第一驱动轴701上施加较小的作用力即可带动第一限位轴702相对于第一限位槽9011运动。
可以理解,第一驱动轴701和第一限位轴702也可以不同轴设置,例如第一驱动轴701和第一限位轴702沿第一连杆70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
如图5所示,第二导风板40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二连杆80、第二限位槽9021和第二驱动槽2021在预设平面上的正投影依次设置,其中,预设平面与驱动件20的转动轴垂直,以实现第二驱动槽2021驱动第二连杆80沿第二限位槽9021运动。
第二驱动轴801和第二限位轴802同轴设置,以增加第二驱动轴801对第二限位轴802的驱动力度,使得在第二驱动轴801上施加较小的作用力即可带动第二限位轴802相对于第二限位槽9021运动。
可以理解,第二驱动轴801和第二限位轴802也可以不同轴设置,例如第二驱动轴801和第二限位轴802沿第二连杆80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
可以理解,第一驱动轴701、第一限位轴702可以设于驱动件20,此时第一驱动槽2011、第一静止槽2012和第一限位槽9011设于第一连杆70;第二驱动轴801、第二限位轴802可以设于驱动件20,此时第二驱动槽2021、第二静止槽2022和第二限位槽9021设于第二连杆80。
本申请第二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包括室内机100和如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空调导风板的驱动装置200。
室内机100包括主体10、第一导风板30和第二导风板40,主体10限定出风道并设有与风道相连通的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第一导风板30活动设于第一出风口处,第二导风板40活动设于第二出风口处;第一端与第一导风板30相连接,第三端与第二导风板40相连接。
室内机100包括主体10,主体10包括壳体101、风机、蒸发器,壳体101设有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风机和蒸发器位于风道内。壳体101还设有进风口,在风机的作用下,外界空气经进风口进入风道,并从第一出风口或第二出风口处流出。
第一出风口位于第二出风口的上方,第一导风板30位于第二导风板40的上方。第一导风板30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一出风口关闭;第一导风板30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出风口打开;第二导风板40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二出风口关闭;第二导风板40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二出风口打开。
本申请第二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因包括第一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空调导风板的驱动装置200,因而具有第一个方面的实施例中驱动装置200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空调还包括室外机,室外机与室内机100通过联机管相连接,实现冷媒在室内机100和室外机之间的循环。
可选地,第一端与第一导风板30转动连接,可以减少第一导风板30打开时第一连杆70运动所占用的空间,从而减小驱动装置200的占用空间。
可以理解,第一端与第一导风板30也可以固定连接。
可选地,第三端与第二导风板40转动连接,可以减少第二导风板40打开时第二连杆80运动所占用的空间,从而减小驱动装置200的占用空间。
可以理解,第三端与第二导风板40也可以固定连接。
如图2所示,室内机100还包括中间轴50,中间轴50位于第一导风板30和第二导风板40之间。
第一导风板30和第二导风板40均沿室内机100的长度方向延伸,中间轴50沿第一导风板30和第二导风板40的长度方向延伸。
中间轴50与第一导风板30和第二导风板40均活动连接,例如中间轴50与第一导风板30和第二导风板40均转动连接或中间轴50与第一导风板30和第二导风板40均滑动连接。
中间轴50的设置,为第一导风板30和第二导风板40提供了安装载体,第一导风板30和第二导风板40不再需要与主体10直接连接,而且中间轴50与第一导风板30和第二导风板40均活动连接,使得中间轴50不影响第一导风板30和第二导风板40的开闭。
中间轴50与主体10固定连接,实现中间轴50的固定,从而实现第一导风板30和第二导风板40的安装定位。
如图8和图9所示,中间轴50的端部通过紧固件(例如螺钉、螺栓等)与主体10相连接。
中间轴50的端部对应主体10的端部,也对应壳体101的端部。风道位于壳体101的中部,因此,壳体101的端部未对应风道,使得壳体101的端部与中间轴50距离较近或能够直线相贴合。这样,中间轴50的端部能够通过紧固件与主体10相连接,紧固件连接的方式连接可靠,且成本低。
以紧固件为螺钉为例,中间轴50设有第一螺钉孔504,壳体101设有第二螺钉孔,螺钉穿过第一螺钉孔504和第二螺钉孔1011,实现中间轴50与壳体101的螺钉连接。
可以理解,中间轴50的端部与主体10固定连接,至于具体采用哪种固定连接的方式(例如卡接、磁吸、粘接等),在此不做限定,均位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如图12和图13所示,室内机100还包括连接件104,连接件104连接在主体10与中间轴50的中部之间。
中间轴50的中部对应主体10的中部,对应壳体101上设有风道处。此处由于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的存在,导致中间轴50无法与主体10直接接触。因此,设置连接件104,连接件104连接在主体10与中间轴50之间,且连接件104与主体10固定连接,连接件104与中间轴50的中部固定连接,实现主体10与中间轴50的中部的固定连接。
主体10还包括骨架102和固定件103,骨架102和固定件103位于壳体101内,骨架102限定出风道,固定件103设于骨架102下方并与骨架102固定连接,用于固定骨架102。固定件103与连接件104固定连接,以实现连接件104与主体10的固定连接。
连接件104与固定件103固定连接的形式在此不作限定,可以为卡接、一体式结构、螺钉连接等。
固定件103与中间轴50固定连接的方式可以为卡接、螺钉连接等。
中间轴50与主体10可拆卸连接,例如卡接、螺钉连接等,方便中间轴50的拆卸。
中间轴50为空心结构。
中间轴50设有沿自身长度方向贯穿的通孔,以使中间轴50形成空心结构503,可以减轻中间轴50的重量,降低中间轴50的成本。
如图2所示,室内机100还包括堵头106,堵头106盖设于空心结构的开口端,以封堵空心结构的开口端,一方面能够增强中间轴50的强度,增强中间轴50的抗变形能力,另一方面能够防止异物从空心结构的开口端即通孔的开口进入通孔内。
堵头106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堵头106分别封堵空心结构的两个开口端。
第一导风板30和第二导风板40均与中间轴50转动连接。
以第一导风板30位于第二导风板40上方为例,第一导风板30的下端与中间轴50转动连接,当第一导风板30打开时,第一导风板30的上端向外(远离风道)绕中间轴50转动,实现制冷防直吹;第二导风板40的上端与中间轴50转动连接,当第二导风板40打开时,第二导风板40的下端向外(远离风道)绕中间轴50转动,实现制热下吹,当第二导风板40打开至最大角度时,还能够实现最大送风。
如图8和图9所示,第一导风板30设有第一转动轴301,中间轴50设有与空心结构相连通的第一缺口501,第一转动轴301经第一缺口501插入空心结构503内,并能够相对于空心结构503转动,以实现第一导风板30与中间轴50的转动连接。
如图10和图11所示,第二导风板40设有第二转动轴401,中间轴50设有与空心结构相连通的第二缺口502,第二转动轴401经第二缺口502插入空心结构503内,并能够相对于空心结构503转动,以实现第二导风板40与中间轴50的转动连接。
如图9所示,第一导风板30还设有第一限位凸起302,第一限位凸起302与第一转动轴301相连接,第一限位凸起302位于空心结构503外侧并位于第一缺口501内,具有增强第一转动轴301强度的作用。而且第一导风板30打开至最大角度时,第一限位凸起302与第一缺口501的侧壁相抵接,以限制第一限位凸起302越过第一缺口501的侧壁继续运动。
如图11所示,第二导风板40还设有第二限位凸起402,第二限位凸起402与第二转动轴401相连接。第二限位凸起402位于空心结构503外侧并位于第二缺口502内,具有增强第二转动轴401强度的作用。如图24和图25所示,而且第二导风板40打开至最大角度时,第二限位凸起402与第二缺口502的侧壁相抵接,以限制第二限位凸起402越过第二缺口502的侧壁继续运动。
以上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结构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设有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
第一导风板,活动设于第一出风口;
第二导风板,活动设于第二出风口;
中间轴,位于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之间,中间轴与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均活动连接,并与主体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中间轴的端部通过紧固件与主体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连接件,连接在中间轴的中部与主体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中间轴与主体可拆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中间轴为空心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堵头,盖设于空心结构的开口端。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均与中间轴转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第一导风板设有第一转动轴,中间轴设有与空心结构相连通的第一缺口,第一转动轴经第一缺口插入中空结构内,并能够相对于中空结构转动;
第二导风板设有第二转动轴,中间轴设有与空心结构相连通的第二缺口,第二转动轴经第二缺口插入中空结构内,并能够相对于中空结构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第一导风板还设有第一限位凸起,第一限位凸起与第一转动轴相连接,第一导风板打开至最大角度时,第一限位凸起与第一缺口的侧壁相抵接;
第二导风板还设有第二限位凸起,第二限位凸起与第二转动轴相连接,第二导风板打开至最大角度时,第二限位凸起与第二缺口的侧壁相抵接。
10.一种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室内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3206330.XU CN221548808U (zh) | 2023-11-27 | 2023-11-27 | 室内机、空调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3206330.XU CN221548808U (zh) | 2023-11-27 | 2023-11-27 | 室内机、空调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1548808U true CN221548808U (zh) | 2024-08-16 |
Family
ID=922503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3206330.XU Active CN221548808U (zh) | 2023-11-27 | 2023-11-27 | 室内机、空调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1548808U (zh) |
-
2023
- 2023-11-27 CN CN202323206330.XU patent/CN22154880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3047160B2 (ja) | モータ式ダンパー装置 | |
CN217876389U (zh) | 出风断流装置和空调器 | |
CN221548808U (zh) | 室内机、空调 | |
KR101027569B1 (ko) | 공기 조화기 | |
CN221548937U (zh) | 用于空调导风板的驱动装置、空调 | |
CN221763780U (zh) | 用于空调导风板的驱动装置、空调 | |
CN116901665B (zh) | 一种出风口上的风门运动结构 | |
CN117847760A (zh) | 用于空调导风板的驱动装置、空调 | |
JP3011985B2 (ja) | 空気通路切り換えダンパ | |
JPH08240337A (ja) | 風向ルーバー装置 | |
CN115077087A (zh) | 分段式导风组件和空调室内机 | |
JPH10318597A (ja) | 空気調和機 | |
CN220852524U (zh) | 用于空调导风板的驱动机构、空调 | |
CN220852323U (zh) | 驱动机构、空调 | |
CN220852522U (zh) | 用于空调导风板的驱动机构、空调 | |
CN220507193U (zh) | 用于空调导风板的驱动机构、空调 | |
CN220507188U (zh) | 用于空调导风板的驱动机构、空调 | |
CN220507189U (zh) | 用于空调导风板的驱动机构、空调 | |
CN220507192U (zh) | 用于空调导风板的驱动机构、空调 | |
CN220507187U (zh) | 用于空调导风板的驱动机构、空调 | |
CN220366526U (zh) | 用于空调器的出风组件、空调器 | |
CN220852525U (zh) | 用于空调导风板的驱动机构、空调 | |
CN220287594U (zh) | 一种风阀组件以及空气调节设备 | |
CN219713498U (zh) | 导风装置及空调室内机 | |
CN220507191U (zh) | 用于空调导风板的驱动机构、空调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