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05207U - 厚膜加热器及蒸汽发生设备 - Google Patents
厚膜加热器及蒸汽发生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705207U CN216705207U CN202121416632.8U CN202121416632U CN216705207U CN 216705207 U CN216705207 U CN 216705207U CN 202121416632 U CN202121416632 U CN 202121416632U CN 216705207 U CN216705207 U CN 21670520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ic heating
- heating element
- thick film
- film heater
- split r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AREA)
- Cleaning By Liquid Or Steam (AREA)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厚膜加热器及蒸汽发生设备,在基板上设置两种不同电阻值的第一电热件和第二电热件。当厚膜加热器处于第一工作模式时,第一电热件接入第一电压,第二电热件断开不工作;当厚膜加热器处于第二工作模式时,第二电热件接入第二电压,第一电热件断开不工作。由此可知,第一电热件和第二电热件能分别对应接入不同的电压,且第一电热件和第二电热件不同时工作,这样在需不同功率输出时,择一接入第一电压或者第二电压,使得各个回路均为单独工作,保证不同功率下的回路结构更加简洁、有序。同时本厚膜加热器相比于传统的包覆式电热管,采用双加热通道直接加热方式,具有更高的热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加热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厚膜加热器及蒸汽发生设备。
背景技术
厚膜加热器包括基板和在其上形成的电阻发热部分,在制备过程中,通常采用超导陶瓷材料微粉与有机粘合溶剂调和成糊状浆料,以漏印技术将浆料将电路布线或图案形式印制在基板上。工作时,利用电阻发热对流道内的水进行加热,以获取蒸汽或者热水。
为了获取不同加热功率,传统的厚膜加热器在电阻发热部分设计时,通常采用热敏控制装置短路或互连各个发热部分,以调节发热部分的功率输出。然而该电阻发热部分结构设计较为复杂;同时功率调节过程中其输出功率偏差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厚膜加热器及蒸汽发生设备,在不同功率输出时各个回路单独工作,其结构简单,热效率高;同时其输出功率精度较高。
一种厚膜加热器,具有第一工作模式与第二工作模式,所述厚膜加热器包括:基板;第一电热件与第二电热件,所述第一电热件与所述第二电热件间隔设置于所述基板上,所述第一电热件的电阻值区别于所述第二电热件的电阻值,所述第一工作模式时,所述第一电热件用于电接入第一电压,所述第二电热件处于断路状态,所述第二工作模式时,所述第二电热件用于电接入第二电压,所述第一电热件处于断路状态,所述第一电压小于所述第二电压。
上述的厚膜加热器,在基板上设置两种不同电阻值的第一电热件和第二电热件。当厚膜加热器处于第一工作模式时,第一电热件接入第一电压,第二电热件断开不工作;当厚膜加热器处于第二工作模式时,第二电热件接入第一电压,第一电热件断开不工作。由此可知,第一电热件和第二电热件能分别对应接入不同的电压,且第一电热件和第二电热件不同时工作,这样在需不同功率输出时,择一接入第一电压或者第二电压,使得各个回路均为单独工作,保证不同功率下的回路结构更加简洁、有序。同时本厚膜加热器相比于传统的包覆式电热管,采用双加热通道直接加热方式,具有更高的热效率。另外,由于不同功率输出时,第一电热件和第二电热件为单独、不同时工作,因此,不同功率下所利用的阻值为第一电热件或者第二电热件自身的阻值,并非为相互组合后的阻值,这样有效防止各个电热件组合时放大各自的精度差,从而有效减少对输出功率的影响,提高不同功率精度的输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热件与所述第二电热件均沿着所述基板的表面延伸设置,且所述第一电热件与所述第二电热件交替排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热件与所述第二电热件均环绕于所述基板的中心,并沿着从所述基板的中心至所述基板的边缘的方向层层盘绕延伸,所述第一电热件所形成的环状结构与所述第二电热件所形成的环状结构交替套设排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热件所形成的环状结构包括由内而外依次环套的第一开口环、第二开口环和第三开口环,所述第一开口环、所述第二开口环和所述第三开口环的开口均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开口环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口环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口环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开口环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热件所形成的环状结构包括由内而外依次环套的第四开口环、第五开口环、第六开口环和第七开口环,所述第四开口环与所述第五开口环均位于所述第一开口环与所述第二开口环之间,所述第六开口环与所述第七开口环均套设于所述第四开口环外,所述第五开口环一端与所述第四开口环一端连接,所述第五开口环另一端与所述第六开口环一端连接,所述第六开口环另一端与所述第七开口环一端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热件在所述基板上的布线爬电距离、所述第二电热件在所述基板上的布线爬电距离以及所述第一电热件与所述第二电热件之间的爬电距离均大于或者等于3.2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板上设有公共端,所述第一电热件一端与所述第二电热件一端均电性连接于所述公共端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厚膜加热器还包括接线座,所述第一电热件与所述第二电热件均通过所述接线座分别用于对应与直流电流、交流电流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线座上设有第一接线柱、第二接线柱及第三接线柱,所述第一电热件一端与所述第二电热件一端均连接于所述第一接线柱,所述第一电热件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接线柱,所述第二电热件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三接线柱。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厚膜加热器还包括保险模块,所述第一电热件与所述第二电热件均电连接于所述保险模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厚膜加热器还包括温控器,所述温控器用于控制所述厚膜加热器的工作温度。
一种蒸汽发生设备,所述蒸汽发生设备包括上盖、器体及以上任意一项所述的厚膜加热器,所述器体装设于所述基板上,所述上盖装设于所述器体上,所述器体朝向所述基板的一侧面上设有第一流道,所述器体朝向所述上盖的一侧面上设有第二流道,所述器体上还设有供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二流道连通的第一出气孔,所述上盖设有进水孔与第二出气孔,所述进水孔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所述第二出气孔与所述第二流道连通。
上述的蒸汽发生设备,采用以上的厚膜加热器,在基板上设置两种不同电阻值的第一电热件和第二电热件。当厚膜加热器处于第一工作模式时,第一电热件接入第一电压,第二电热件断开不工作;当厚膜加热器处于第二工作模式时,第二电热件接入第二电压,第一电热件断开不工作。此时,水从上盖的进水孔中进入第一流道中,与第一电热件或者第二电热件进行换热,由其液体加热变成气体;该气体则由第一出气孔中流入至第二流道中;再从第二流道中流至第二出气孔中,并予以排出供使用。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厚膜加热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蒸汽发生设备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蒸汽发生设备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蒸汽发生设备结构剖视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器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器体结构示意图二。
100、厚膜加热器;110、基板;120、第一电热件;121、第一开口环;122、第二开口环;123、第三开口环;124、第一连接段;125、第二连接段;130、第二电热件;131、第四开口环;132、第五开口环;133、第六开口环;134、第七开口环;135、第三连接段;136、第四连接段;137、第五连接段;140、公共端;150、接线座;151、第一接线柱;152、第二接线柱;153、第三接线柱;154、保护套;160、温控器;161、支架;170、保险模块;200、器体;210、第一流道;220、第二流道;230、第一出气孔;240、隔板;250、分隔环;251、连通口;300、上盖;310、进水孔;320、第二出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一种厚膜加热器100,具有第一工作模式与第二工作模式,厚膜加热器100包括:基板110、第一电热件120及第二电热件130。第一电热件120与第二电热件130间隔设置于基板110上,第一电热件120的电阻值区别于第二电热件130的电阻值。第一工作模式时,第一电热件120用于电接入第一电压,第二电热件130处于断路状态,第二工作模式时,第二电热件130用于电接入第二电压,第一电热件120处于断路状态。第一电压小于第二电压。
上述的厚膜加热器100,在基板110上设置两种不同电阻值的第一电热件120和第二电热件130。当厚膜加热器100处于第一工作模式时,第一电热件120接入第一电压,第二电热件130断开不工作;当厚膜加热器100处于第二工作模式时,第二电热件130接入第二电压,第一电热件120断开不工作。由此可知,第一电热件120和第二电热件130能分别对应接入不同的电压,且第一电热件120和第二电热件130不同时工作,这样在需不同功率输出时,择一接入第一电压或者第二电压,使得各个回路均为单独工作,保证不同功率下的回路结构更加简洁、有序。同时本厚膜加热器100相比于传统的包覆式电热管,采用双加热通道直接加热方式,具有更高的热效率(热效率高达95%)。另外,由于不同功率输出时,第一电热件120和第二电热件130为单独、不同时工作,因此,不同功率下所利用的阻值为第一电热件120或者第二电热件130自身的阻值,并非为相互组合后的阻值,这样有效防止各个电热件组合时放大各自的精度差,从而有效减少对输出功率的影响,提高不同功率精度的输出。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电热件120的电阻值区别于第二电热件130的电阻值应理解为:第一电热件120的电阻值与第二电热件130的电阻值不相同,即第一电热件120的电阻值可大于第二电热件130的电阻值,也可小于第二电热件130的电阻值。
同时,为实现不同电压值的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可对厚膜加热器择一通入直流电流和交流电流。由于在电力传输过程中,采用交流电输送方式能减少电力损耗,保证终端产品上能具有较高的电压,因此,当需输出大功率(比如重工况下的厨房蒸汽清洁产品)时,将交流电流(即第二电压)接入至第二电热件130上,以使厚膜加热器100在高电压模式下输出较大的热功率。当需输出较小功率(比如汽车内部蒸汽清洁产品、蒸汽拖巴等)时,可将直流电流(即第一电压)接入至第一电热件120上,以实现在低电压模式下小热功率的输出。
具体地,交流电流的有效电压值为120V或者220V,直流电流的电压值为18V。同时,第一电热件120的长度为280.5mm,宽为3.0mm,电阻值为0.78Ω(25℃测试);第二电热件130的长度为475mm,宽为2.2mm,电阻值为20Ω(25℃测试)。另外,在满足用户功率需求前提下,需将厚膜加热器100的AC(交流)/DC(直流)的功率密度控制在60W/cm2以下。
还需说明的是,基板110的外形有多种设计,比如:基板110的外形为圆形、椭圆形、方形、五边形等。当基板110的外形为圆形时,为减少热效率的损耗,基板110的直径最大为60mm,第一电热件120或者第二电热件130上通入的最大电流值为20A。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1,第一电热件120与第二电热件130均沿着基板110的表面延伸设置,且第一电热件120与第二电热件130交替排布。由此可知,第一电热件120和第二电热件130在基板110上为交替排布,这样有利于第一电热件120和第二电热件130均能布满基板110的表面,从而使得待加热流体受热更加均匀。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电热件120和第二电热件130在基板110上的排布方式有多种,比如:第一电热件120和第二电热件130在基板110上的排布方式均可为但不仅限于盘绕排布、蛇形排布、回字形等。其中,第一电热件120和第二电热件130交替排布应理解为:在排布过程中,沿着一定的方向,第一电热件120上的一部分和第二电热件130上的一部分在基板110上交替间隔分布。
更进一步地,请参考图1,第一电热件120与第二电热件130均环绕于基板110的中心,并沿着从基板110的中心至基板110的边缘的方向层层盘绕延伸。第一电热件120所形成的环状结构与第二电热件130所形成的环状结构交替套设排布。本实施例的第一电热件120和第二电热件130在基板110上排布则呈环状间隔排布,这样使得第一电热件120和第二电热件130更好地铺设在基板110上,以便提高待加热流体的受热效果。其中,环状结构可为封闭环,也可为开口环。另外,环状结构的外形可为多种,比如圆形、椭圆形、方形等。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电热件120或者第二电热件130在基板110上盘绕时,可一直顺着同一方向(比如: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渐开盘绕设置;也可先沿着顺时针方向盘绕一周,再沿着逆时针方向盘绕一周,如此循环往复。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第一电热件120所形成的环状结构包括由内而外依次环套的第一开口环121、第二开口环122和第三开口环123。第一开口环121、第二开口环122和第三开口环123的开口均相对设置。第二开口环122一端与第一开口环121一端连接,第二开口环122另一端与第三开口环123一端连接。即第一电热件120排布时,环绕于基板110的中心,先沿着一个方向盘绕一周;接着,沿着相反方向再次盘绕一周;最后,又沿着与上次的方向相反盘绕一周。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开口环122一端通过第一连接段124与第一开口环121一端连接,第二开口环122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段125与第三开口环123一端连接。而第一连接段124和第二连接段125则分别位于第一开口环121的开口相对两侧。
请继续参考图1,第二电热件130所形成的环状结构包括由内而外依次环套的第四开口环131、第五开口环132、第六开口环133和第七开口环134。第四开口环131与第五开口环132均位于第一开口环121与第二开口环122之间。第六开口环133与第七开口环134均套设于第四开口环131外。第五开口环132一端与第四开口环131一端连接。第五开口环132另一端与第六开口环133一端连接。第六开口环133另一端与第七开口环134一端连通。同样,第二电热件130的排布可参考第一电热件120的排布方式。同时第二电热件130在排布时需与第一电热件120配合,以实现第一电热件120所形成的环状结构与第二电热件130所形成的环状结构交替排布。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五开口环132一端通过第三连接段135与第四开口环131一端连接。第五开口环132另一端通过第四连接段136与第六开口环133一端连接。第六开口环133另一端通过第五连接段137与第七开口环134一端连通。而第三连接段135和第四连接段136则分别位于第五开口环132的开口相对两侧。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第一电热件120在基板110上的布线爬电距离、第二电热件130在基板110上的布线爬电距离以及第一电热件120与第二电热件130之间的爬电距离均大于或者等于3.2mm,如此,使得第一电热件120和第二电热件130稳定运行,避免因距离过近而发生电极化现象,有利于提升厚膜加热器100的用电安全。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基板110上设有公共端140。第一电热件120一端与第二电热件130一端均电性连接于公共端140上,如此,利用公共端140,使得第一电热件120和第二电热件130的电连接共用一端,减少接线端的设置,以方便接线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在接线过程中,可将公共端140作为交流电流和直流电流的公共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厚膜加热器100还包括接线座150。第一电热件120与第二电热件130均通过接线座150分别用于对应与直流电流、交流电流连接。如此,便于用户对第一电热件120和第二电热件130进行接线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在选择接线座150的材质时,应考虑接线座150的耐温度性能,比如:接线座150采用陶瓷材质等。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3,接线座150上设有第一接线柱151、第二接线柱152及第三接线柱153。第一电热件120一端与第二电热件130一端均连接于第一接线柱151。第一电热件120另一端连接于第二接线柱152。第二电热件130另一端连接于第三接线柱153,如此,通过第一接线柱151、第二接线柱152及第三接线柱153,使得交流和直流对应接入至第一电热件120和第二电热件130上。
具体地,第一接线柱151与第二接线柱152之间接入直流电流,第一接线柱151与第三接线柱153之间接入交流电流。
更进一步地,请参考图3,第一接线柱151、第二接线柱152及第三接线柱153上均套设有保护套154,例如:保护套154为过20A电流耐高温材料硅胶套。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厚膜加热器100还包括保险模块170。第一电热件120与第二电热件130均电连接于保险模块170,以保护各个电路安全、稳定运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厚膜加热器100还包括温控器160。温控器160用于控制厚膜加热器100的工作温度。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2,温控器160通过支架161安装在基板110背向第一电热件120和第二电热件130的一侧面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4,一种蒸汽发生设备,蒸汽发生设备包括上盖300、器体200及以上任意一实施例中的厚膜加热器100。器体200装设于基板110上。上盖300装设于器体200上。器体200朝向基板110的一侧面上设有第一流道210,器体200朝向上盖300的一侧面上设有第二流道220,器体200上还设有供第一流道210与第二流道220连通的第一出气孔230。上盖300设有进水孔310与第二出气孔320。进水孔310与第一流道210连通,第二出气孔320与第二流道220连通。
上述的蒸汽发生设备,采用以上的厚膜加热器100,在基板110上设置两种不同电阻值的第一电热件120和第二电热件130。当厚膜加热器100处于第一工作模式时,第一电热件120接入第一电压,第二电热件130断开不工作;当厚膜加热器100处于第二工作模式时,第二电热件130接入第二电压,第一电热件120断开不工作。此时,水从上盖300的进水孔310中进入第一流道210中,与第一电热件120或者第二电热件130进行换热,由其液体加热变成气体;该气体则由第一出气孔230中流入至第二流道220中;再从第二流道220中流至第二出气孔320中,并予以排出供使用。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6,第二流道220的内壁设有隔板240。第一出气孔230与第二出气孔320分别位于隔板240的相对两侧。隔板240与上盖300之间留有间隙,以供从第一出气孔230中流出的气体通过,以便对气体中的液体进行分离,确保流向第二出气孔320中的气体湿度较低。
需要说明的是,隔板240与上盖300之间的间隙可根据实际产品尺寸而定,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5,器体200朝向基板110的一侧面上设有相互套设的多个分隔环250。分隔环250环绕于器体200的中心延伸设置,分隔环250上设有连通口251,且相邻两个分隔环250上的连通口251错位分布。相邻两个分隔环250及器体200之间形成有第一流道210。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厚膜加热器,具有第一工作模式与第二工作模式,其特征在于,所述厚膜加热器包括:
基板;
第一电热件与第二电热件,所述第一电热件与所述第二电热件间隔设置于所述基板上,所述第一电热件的电阻值区别于所述第二电热件的电阻值,所述第一工作模式时,所述第一电热件用于电接入第一电压,所述第二电热件处于断路状态,所述第二工作模式时,所述第二电热件用于电接入第二电压,所述第一电热件处于断路状态,所述第一电压小于所述第二电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厚膜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热件与所述第二电热件均沿着所述基板的表面延伸设置,且所述第一电热件与所述第二电热件交替排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厚膜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热件与所述第二电热件均环绕于所述基板的中心,并沿着从所述基板的中心至所述基板的边缘的方向层层盘绕延伸,所述第一电热件所形成的环状结构与所述第二电热件所形成的环状结构交替套设排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厚膜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热件所形成的环状结构包括由内而外依次环套的第一开口环、第二开口环和第三开口环,所述第一开口环、所述第二开口环和所述第三开口环的开口均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开口环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口环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口环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开口环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电热件所形成的环状结构包括由内而外依次环套的第四开口环、第五开口环、第六开口环和第七开口环,所述第四开口环与所述第五开口环均位于所述第一开口环与所述第二开口环之间,所述第六开口环与所述第七开口环均套设于所述第四开口环外,所述第五开口环一端与所述第四开口环一端连接,所述第五开口环另一端与所述第六开口环一端连接,所述第六开口环另一端与所述第七开口环一端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厚膜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热件在所述基板上的布线爬电距离、所述第二电热件在所述基板上的布线爬电距离以及所述第一电热件与所述第二电热件之间的爬电距离均大于或者等于3.2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厚膜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上设有公共端,所述第一电热件一端与所述第二电热件一端均电性连接于所述公共端上。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厚膜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厚膜加热器还包括接线座,所述第一电热件与所述第二电热件均通过所述接线座分别用于对应与直流电流、交流电流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厚膜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座上设有第一接线柱、第二接线柱及第三接线柱,所述第一电热件一端与所述第二电热件一端均连接于所述第一接线柱,所述第一电热件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接线柱,所述第二电热件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三接线柱。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厚膜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厚膜加热器还包括保险模块,所述第一电热件与所述第二电热件均电连接于所述保险模块;和/或,
所述厚膜加热器还包括温控器,所述温控器用于控制所述厚膜加热器的工作温度。
10.一种蒸汽发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发生设备包括上盖、器体及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厚膜加热器,所述器体装设于所述基板上,所述上盖装设于所述器体上,所述器体朝向所述基板的一侧面上设有第一流道,所述器体朝向所述上盖的一侧面上设有第二流道,所述器体上还设有供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二流道连通的第一出气孔,所述上盖设有进水孔与第二出气孔,所述进水孔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所述第二出气孔与所述第二流道连通。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CN2021/121525 WO2022068840A1 (zh) | 2020-09-30 | 2021-09-29 | 蒸汽设备、蒸汽设备的控制方法及蒸汽清洁机 |
CN202122374906.8U CN217569826U (zh) | 2020-09-30 | 2021-09-29 | 蒸汽设备及蒸汽清洁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0610184 | 2020-09-30 | ||
CN202011061018 | 2020-09-30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705207U true CN216705207U (zh) | 2022-06-10 |
Family
ID=81045485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416632.8U Active CN216705207U (zh) | 2020-09-30 | 2021-06-24 | 厚膜加热器及蒸汽发生设备 |
CN202122306878.6U Active CN216262266U (zh) | 2020-09-30 | 2021-09-23 | 蒸汽清洁机 |
CN202111147483.4A Active CN114308799B (zh) | 2020-09-30 | 2021-09-29 | 蒸汽设备,蒸汽设备的控制方法及蒸汽清洁机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2306878.6U Active CN216262266U (zh) | 2020-09-30 | 2021-09-23 | 蒸汽清洁机 |
CN202111147483.4A Active CN114308799B (zh) | 2020-09-30 | 2021-09-29 | 蒸汽设备,蒸汽设备的控制方法及蒸汽清洁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3) | CN216705207U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381334B (zh) * | 2022-08-25 | 2024-08-20 | 安克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清洁设备及其蒸汽控制方法 |
CN219253433U (zh) * | 2022-09-23 | 2023-06-27 |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 手持式蒸汽清洁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BR9406592A (pt) * | 1993-05-10 | 1996-01-30 | Singer Co Nv | Prensa de passar roupa a vapor |
JP2003052134A (ja) * | 2001-08-07 | 2003-02-21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無停電電源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この方法を用いた無停電電源装置 |
TWM240277U (en) * | 2003-07-21 | 2004-08-11 | Tse Ken Electronic Co Ltd | Steam adjustment of steam cleaning machine |
JP5780074B2 (ja) * | 2011-09-09 | 2015-09-16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回路の制御装置およびヒートポンプユニット |
CN102589120A (zh) * | 2011-11-22 | 2012-07-18 | 戴利杰 | 一种足浴器 |
JP2013158657A (ja) * | 2012-02-01 | 2013-08-19 | Sharp Corp | 活性種発生装置、空気清浄装置、汚水浄化装置、及びスチームクリーナ |
CN104550074B (zh) * | 2014-04-01 | 2017-05-17 | 盘锦森达鑫石油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全自动电加热蒸汽清洗装置 |
EP3009060B1 (en) * | 2014-10-17 | 2017-04-26 | Black & Decker Inc. | Steam cleaning device |
CN205496128U (zh) * | 2016-03-04 | 2016-08-24 | 佛山市顺德区顺佳利电器有限公司 | 一种变频蒸汽清洗装置 |
CN107238067B (zh) * | 2016-03-28 | 2019-03-22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蒸汽发生器控制方法、系统和挂烫机 |
CN107176143A (zh) * | 2017-06-09 | 2017-09-19 | 青岛理工大学 | 一种新型蒸汽洗车装置 |
CN207277038U (zh) * | 2017-08-31 | 2018-04-27 | 广东顺德布神乐电气有限公司 | 手持式烫衣机 |
CN108401309A (zh) * | 2018-05-10 | 2018-08-14 | 东莞市可乐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多电压适用厚膜发热盘 |
CN208643462U (zh) * | 2018-08-15 | 2019-03-26 | 黄永华 | 家电蒸汽清洗机 |
CN110560407B (zh) * | 2019-09-19 | 2021-07-30 | 上海奇佳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清洗机系统 |
-
2021
- 2021-06-24 CN CN202121416632.8U patent/CN216705207U/zh active Active
- 2021-09-23 CN CN202122306878.6U patent/CN216262266U/zh active Active
- 2021-09-29 CN CN202111147483.4A patent/CN114308799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308799B (zh) | 2023-06-06 |
CN114308799A (zh) | 2022-04-12 |
CN216262266U (zh) | 2022-04-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6705207U (zh) | 厚膜加热器及蒸汽发生设备 | |
CN110636651B (zh) | 具有低漂移电阻反馈的电加热器 | |
US20220268140A1 (en) | Devices For Ohmically Heating A Fluid | |
JP4585313B2 (ja) | モジュラーセラミック酸素システム | |
CN107255362B (zh) | 流体加热装置 | |
JP2009293916A (ja) | 流れる気体の加熱装置の抵抗加熱素子 | |
SE525477C2 (sv) | Elektriskt värmeelement med strålningstub | |
CN114587023A (zh) | 气溶胶形成装置及其加热组件 | |
US6873790B1 (en) | Laminar air flow, low temperature air heaters using thick or thin film resistors | |
CN112272421A (zh) | 一种金属纤维材料导电加热器及其应用 | |
CN213485187U (zh) | 一种金属纤维材料导电加热器 | |
JP5186374B2 (ja) | 複数本の導体からなる単一ループを有するインダクタデバイスを備えた溶解炉 | |
WO2024105060A1 (en) | Heating element and fluid heater and method for heating fluid | |
CN205208945U (zh) | 螺旋ptc流体加热器 | |
CN217309181U (zh) | 气溶胶形成装置及其加热组件 | |
CN210899660U (zh) | 一种mch陶瓷电加热器 | |
CN217569826U (zh) | 蒸汽设备及蒸汽清洁机 | |
JP7397512B2 (ja) | 流体をオーム加熱する装置 | |
CN216317068U (zh) | 蒸箱 | |
CN112721573B (zh) | 电动车辆及其电加热设备和电加热装置 | |
CN105466005B (zh) | 足浴盆 | |
CN220571568U (zh) | 空气加热器及加热不燃烧气溶胶生成装置 | |
CN216983601U (zh) | 发热体和气雾生产装置 | |
CN220654479U (zh) | 一种鱼缸加热用陶瓷加热体 | |
KR102292907B1 (ko) | 히터 코어, 히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히팅 시스템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