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23626U - 柔性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柔性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623626U CN216623626U CN202122854658.7U CN202122854658U CN216623626U CN 216623626 U CN216623626 U CN 216623626U CN 202122854658 U CN202122854658 U CN 202122854658U CN 216623626 U CN216623626 U CN 21662362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pport
- sliding
- display panel
- flexible display
- rotatably connect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6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41001422033 Thestyl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146 bilat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63385 Intellectualisat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90 augment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84 smart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79 soft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包括柔性显示面板,柔性显示面板包括柔性显示面板主体、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和铰链,柔性显示面板主体包括柔性部,当所述柔性部处于弯曲状态,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均靠近或远离固定支架,以此使柔性部的尺寸与铰链的尺寸相匹配,避免铰链对柔性显示面板主体造成挤压或拉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了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各种具有不同特性的显示也应运而生。智能化、便携化、柔性化的发展趋势是当前电子装置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柔性显示技术相对于传统的平板显示技术最突出的优势在于,突破了原有的二维显示的固有理念,将显示技术的应用领域拓展到更多的便携式的电子装置中。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将具有柔性显示面板的电子装置进行折叠或者卷曲,以减小电子装置的尺寸,提高电子装置的便携性。
目前,可折叠电子装置在内折或外折前后,铰链机构与柔性显示面板主体的尺寸不能相互匹配,导致铰链机构会对柔性显示面板主体造成挤压或拉扯。
综上所述,现有柔性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存在铰链与柔性显示面板主体的尺寸不能相互匹配的问题。故,有必要提供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来改善这一缺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柔性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存在的铰链与柔性显示面板主体的尺寸不能相互匹配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包括:
柔性显示面板主体,包括柔性部;
第一支撑件;
第二支撑件;以及
铰链,包括:
固定支架;
第一运动机构,沿第一轴线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固定支架,所述第一运动机构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件,以驱动所述第一支撑件远离或靠近所述固定支架;以及
第二运动机构,沿第二轴线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固定支架,所述第二运动机构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件,以驱动所述第二中框远离或靠近所述固定支架;
其中,当所述柔性部处于弯曲状态,所述第一中框和所述第二中框均远离或靠近所述固定支架。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弯曲状态包括第一弯曲状态和第二弯曲状态;
其中,当所述柔性部处于所述第一弯曲状态,所述第一中框和所述第二中框均远离所述固定支架;当所述柔性部处于所述第二弯曲状态,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均靠近所述固定支架;
所述柔性部处于所述第一弯曲状态的曲率半径小于所述柔性部处于所述第二弯曲状态的曲率半径。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第一运动机构包括第一传动机构和第一滑板,所述第二运动机构包括第二传动机构和第二滑板;
其中,所述第一传动机构沿所述第一轴线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固定支架,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滑板,以驱动所述第一滑板远离或靠近所述固定支架,所述第一滑板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件;
所述第二传动机构沿所述第二轴线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固定支架,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滑板,以驱动所述第二滑板远离或靠近所述固定支架,所述第二滑板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铰链还包括:
第一转动机构,沿第三轴线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固定支架;
第二转动机构,沿第四轴线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固定支架;
第一支撑板,沿第五轴线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转动机构,所述第一滑板可滑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板上;以及
第二支撑板,沿第六轴线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转动机构,所述第二滑板可滑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二支撑板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包括第一传动件、第一滑块和第一摆杆,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包括第二传动件、第二滑块和第二摆杆;
其中,所述第一传动件沿所述第一轴线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固定支架,所述第一传动件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滑块的一端,所述第一滑块的另一端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摆杆,所述第一摆杆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摆杆的另一端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滑板;
第二传动件沿所述第二轴线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固定支架,所述第二传动件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滑块的一端,所述第二滑块的另一端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摆杆,所述第二摆杆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摆杆的另一端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滑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第一传动件包括第一连杆,所述第二传动件包括第二连杆;
其中,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固定支架,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滑块;
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固定支架,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滑块。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第一支撑板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二支撑板设有第二滑槽;
其中,所述第一滑块可滑动地收容于所述第一滑槽,所述第二滑块可滑动地收容于所述第二滑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第一传动机构还包括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二传动机构还包括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摆杆设有第三滑槽,所述第二摆杆设有第四滑槽,所述第一固定件穿过所述第三滑槽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滑块,所述第二固定件穿过所述第四滑槽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滑块。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第一传动机构还包括第三固定件,所述第二传动机构还包括第四固定件,所述第一滑板设有第五滑槽,所述第二滑板设有第六滑槽,所述第三固定件穿过所述第五滑槽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摆杆,所述第四固定件穿过所述第六滑槽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摆杆。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第一转动机构包括第一转动件、第二转动件、第三传动件和第一联动固定件,所述第二转动机构包括第三转动件、第四转动件、第四传动件和第二联动固定件;
其中,所述第一转动件沿所述第三轴线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固定支架,所述第三传动件套设于所述第一转动件上,所述第二转动件沿所述第五轴线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三传动件,所述第一联动固定件的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二转动件上,所述第一联动固定件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板;
所述第三转动件沿所述第四轴线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固定支架,所述第四传动件套设于所述第三转动件上,所述第四转动件沿所述第六轴线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四传动件,所述第二联动固定件的一端套设于所述第四转动件上,所述第二联动固定件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第三传动件具有第一齿轮部,所述第四传动件具有第二齿轮部;
其中,所述第一齿轮部与所述第二齿轮部啮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铰链还包括固定块,所述第一转动件和所述第三转动件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固定块;
其中,所述固定块的相对侧均设有齿条,所述第一联动固定件具有第三齿轮部,所述第二联动固定件设有第四齿轮部,所述第三齿轮部和所述第四齿轮部分别与所述齿条啮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铰链还包括第一导杆连接件、第二导杆连接件、第一导杆和第二导杆,所述第一支撑板设有第一滑孔,所述第二支撑板设有第二滑孔;
其中,所述第一导杆连接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一导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导杆连接件,所述第一导杆的另一端可滑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一滑孔内;
所述第二导杆连接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二导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导杆连接件,所述第二导杆的另一端可滑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二滑孔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第一支撑件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撑条,所述第二支撑件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支撑条,所述第一支撑板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七滑槽,所述第二支撑板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八滑槽;
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条可滑动地收容于所述第七滑槽,所述第二支撑条可滑动地收容于所述第八滑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如上述的柔性显示面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所述电子装置包括所述柔性显示面板,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包括柔性显示面板主体、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和铰链,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包括柔性部,所述铰链包括固定支架、第一运动机构和第二运动机构,第一运动机构沿第一轴线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固定支架,所述第一运动机构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件,以驱动所述第一支撑件远离或靠近所述固定支架,第二运动机构沿第二轴线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固定支架,所述第二运动机构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件,以驱动所述第二支撑件远离或靠近所述固定支架,当所述柔性部处于弯曲状态,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均靠近或远离所述固定支架,以此使柔性部的尺寸与铰链的尺寸相匹配,从而避免铰链对柔性显示面板主体造成挤压或拉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在展平状态下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在第一弯曲状态和第二弯曲状态下的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的多种形态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背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铰链处于展平状态时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铰链的分解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背面内部的折叠过程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正面内部的折叠过程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转动机构和第二转动机构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示,用以例示本实用新型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图中,结构相似的单元是用以相同标号表示。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所述电子装置包括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子装置可以是移动终端,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装置也可以是可穿戴式终端,例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眼镜、增强现实设备等,电子装置还可以是固定终端,例如台式电脑、电视等。
如图1所示,图1为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分解示意图,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0包括柔性显示面板主体10、第一支撑件20、第二支撑件30、第一前框50、第二前框60、第一后壳70、第二后壳80。
如图2所示,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在展平状态下的截面示意图,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10包括柔性部11和连接于所述柔性部11的相对端的第一部12和第二部13,柔性部11是柔性显示面板主体10可以被折叠的部分。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20和第二支撑件30可以分别为柔性显示面板的第一中框和第二中框,第一中框和第二中框可以配置成用于承载柔性显示面板主体10。第一后壳70设置于第一支撑件20背离柔性显示面板主体10的一侧,第二后壳80设置于第二支撑件30背离柔性显示面板主体10的一侧。第一支撑件20和第二支撑件30均可以具有单独的容置空间,或者第一支撑件20和第二支撑件30可以分别与第一后壳70和第二后壳80形成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可以容纳电子装置中的电子元件,例如主板、印刷电路板和电池等驱动柔性显示面板100所必须的电子元件。
在实际应用中,第一支撑件20和第一中框可以为独立的两个零部件,第一支撑件20可以为支撑板,第一支撑件20可以通过螺纹连接、卡合等方式与第一中框固定连接,或者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中框,以使第一中框能够随第一支撑件20在第一运动机构的驱动下靠近或远离固定支架。第二支撑件30和第二中框可以为独立的两个零部件,第二支撑件30也可以为支撑板,第二支撑件30可以通过螺纹连接、卡合等方式与第二中框固定连接,或者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中框,以使第二中框能够随第二支撑件30在第二运动结构的驱动下靠近或远离固定支架。
第一部12可以设置在第一支撑件20的前侧的至少一部分上,第一前框50可以设置于第一支撑件20的前侧,并且覆盖所述第一部12的外边缘。第二部13可以设置在第二支撑件30的前侧的至少一部分上,第二前框60可以设置于第二支撑件30的前侧,并且覆盖第二部103外边缘。
需要说明的是,柔性显示面板100可以具有至少一条用于所述折叠柔性显示面板100的旋转轴线,下文中,第一方向x表示与旋转轴线垂直的方向,第二方向y表示与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第三方向z表示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所在平面的方向,柔性显示面板100在展平状态下的显示表面可以由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限定。
结合图2至图4所示,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在第一弯曲状态和第二弯曲状态下的截面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的多种形态的示意图。
如图2以及图4中4c所示,本文中,展平状态可以指柔性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完全展开,第一支撑件20和第二支撑件30的前侧之间形成约180度角的状态,使得柔性显示面板主体10的第一部12和第二部13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与柔性部11处于同一平面,此时柔性部11处于平坦状态。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将柔性显示面板处于展平状态的模式作为电子装置的平板模式,以此使电子装置获得最大的显示面积。
图3中3a以及图4中4a均为柔性显示面板处于第一完全折叠状态的示意图。本文中,第一完全折叠状态可以指柔性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完全内折且第一支撑件20和第二支撑件30的前侧之间形成约0度角的状态,使得柔性显示面板主体10的第一部12和第二部13可以朝向彼此。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将第一完全折叠状态的模式作为电子装置的便携模式,柔性显示面板主体10可以被第一支撑件20、第二支撑件30以及其他结构所包围,从而避免柔性显示面板主体10受到损伤。
图4中4b为柔性显示面板处于第一过渡折叠状态的示意图。本文中,第一过渡折叠状态可以指柔性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处于第一完全折叠状态与平坦状态之间的状态。当柔性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处于第一完全折叠状态或第一过渡折叠状态时,柔性部11处于第一弯曲状态。
图3中3b以及图4中4e为柔性显示面板处于第二完全折叠状态的示意图。本文中,第二完全折叠状态可以指柔性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完全外折且第一支撑件20和第二支撑件30的前侧之间形成约360度角的状态,使得柔性显示面板主体10的第一部12和第二部13可以背离彼此,第一后壳70和第二后壳80可以面向彼此。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将第二完全折叠状态的模式作为电子装置的手机模式,可使用第一部12或第二部13中的任意一个进行画面显示,以此提高柔性显示面板以及电子装置使用和握持的便利性。
图4中4d为柔性显示面板处于第二过渡折叠状态的示意图。本文中,第二过渡折叠状态可以指柔性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处于第二完全折叠状态和展平状态之间的状态。当柔性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处于第二完全折叠状态或第二过渡折叠状态时,柔性部11处于第二弯曲状态。
如图5所示,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背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0还包括铰链40,铰链40包括第一铰链40a和第二铰链40b,第一铰链40a的相对侧和第二铰链40b的相对侧均连接于第一支撑件20和第二支撑件30。第一铰链40a和第二铰链40b可以配置成使第一支撑件20和第二支撑件30绕与第二方向y平行且在第一方向x上间隔开的两条旋转轴线旋转。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铰链40a和第二铰链40b的结构相同,运动过程也相同,因此下文以及说明书附图中仅以第一铰链40a的结构为例进行说明,第二铰链40b的结构可以参照第一铰链40a的结构,此处不再赘述。在实际应用中,第一铰链40a和第二铰链40b的结构也可以不同,此处不做限制。
如图6所示,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铰链处于展平状态时的背面结构示意图,第一铰链40a和第二铰链40b均包括固定支架43、第一运动机构41和第二运动机构42。
第一运动机构41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固定支架43,第一运动机构41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一支撑件20。第二运动机构42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有固定支架43,第二运动机构42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二支撑件30。
进一步的,第一运动机构41包括第一传动机构410和第一滑板411,第二运动机构42包括第二传动机构420和第二滑板421。
第一传动机构410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固定支架43,第一传动机构410的另一端可活动地连接于第一滑板411,第一滑板411固定连接于第一支撑件20。第一传动机构410可以配置成将铰链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第一滑板411沿垂直于第二方向y的直线运动,且第一滑板411在沿垂直于第二方向y的直线运动的同时,还可以带动第一支撑件20同向运动。
第二传动机构420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固定支架43,第二传动机构420的另一端可活动地连接于第二滑板421,第二滑板421固定连接于第二支撑件30。第二传动机构420可以配置成将铰链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第二滑板421沿垂直于第二方向y的直线运动,且第二滑板421在沿垂直于第二方向y的直线运动的同时,还可以带动第二支撑件30同向运动。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20和第二支撑件30上均设置有螺纹孔,第一滑板411和第二滑板421上均设置有沉头孔,第一滑板411可以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与第一支撑件20固定连接,第二滑板421可以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与第二支撑件30固定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滑板411也可以与第一支撑件20一体成型,第二滑板421也可以与第二支撑件30一体成型。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运动机构41可以仅包括第一传动机构410,第一传动机构410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固定支架43,第一传动机构410的另一端可活动地连接于第一支撑件20,第一运动机构41可以配置成将铰链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第一支撑件20沿垂直于第二方向y的直线运动。
第二运动机构42可以仅包括第二传动机构420,第二传动机构420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固定支架43,第二传动机构420的另一端可活动地连接于第一支撑件20,第一运动机构41可以配置成将铰链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第一支撑件20沿垂直于第二方向y的直线运动。
进一步的,第一铰链40a和第二铰链40b还均包括第一转动机构44、第二转动机构45、第一支撑板46和第二支撑板47。第一转动机构44可转动地连接于固定支架43,第二转动机构45可转动地连接于固定支架43。
第一支撑板46可转动的连接于第一转动机构44,第一滑板411可滑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板46上。第二支撑板47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二转动机构45,第二滑板421可滑动地安装于第二支撑板47上。
第一支撑板46和第二支撑板47上均设置有滑轨,第一滑板411和第二滑板421上均设置有凹槽,第一滑板411的凹槽可滑动地安装在第一支撑板46的滑轨上,以使第一滑板411可以相对于第一支撑板46沿垂直于第二方向y的方向滑动。第二滑板421的凹槽可滑动地安装在第二支撑板47的滑轨上,以使第二滑板421可以相对于第二支撑板47沿垂直于第二方向y的方向滑动。
进一步的,结合图6和图7所示,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铰链的分解示意图,所述第一传动机构410包括第一传动件412、第一滑块413和第一摆杆414,第二传动机构420包括第二传动件422、第二滑块423和第二摆杆424。固定支架43包括第一固定支架431。
第一传动件412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固定支架431,第一传动件412的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滑块413的一端,第一滑块413的另一端可活动地连接于第一摆杆414,第一摆杆414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支撑板46,第一摆杆414的另一端可活动地连接于第一滑板411。
第二传动件422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固定支架431,第二传动件422的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二滑块423的一端,第二滑块423的另一端可活动地连接于第二摆杆424,第二摆杆424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二支撑板47,第二摆杆424的另一端可活动地连接于第二滑板421。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传动件412包括两个第一连杆4121,两个第一连杆4121设置于第一固定支架431一端的相对侧,两个第一连杆4121的第一端均沿第一轴线L1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固定支架431,两个第一连杆4121的第二端均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滑块413。
第一固定支架431的相对两端的相对侧均设置有定位柱4311,两个第一连杆4121的相对端均设置有轴孔,位于第一固定支架431一端的两个定位柱4311分别穿过该两个第一连杆4121的第一端的轴孔,第一连杆4121可相对于该定位柱4311进行旋转。
第一滑块413的第一端的相对侧同样均设置有凸出于所述第一滑块413的本体部的定位柱,该定位柱可穿过第一连杆4121的第二端的轴孔,第一连杆4121可以相对于该定位柱进行转动。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在第一滑块413的第一端设置轴孔,利用销轴穿过第一滑块413的第一端以及第一连杆4121的第二端的轴孔,以使第一连杆4121的第二端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滑块413。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传动件422包括两个第二连杆4221,两个第二连杆4221分别设置于第一固定支架431另一端的相对侧,两个第二连杆4221的第一端均沿第二轴线L2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固定支架431,两个第二连杆4221的第二端均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二滑块423,所述第一轴线L1和第二轴线L2均平行于第二方向y,并且在第一方向x上间隔设置。
两个第二连杆4221的相对端均设置有轴孔,位于第一固定支架431另一端的两个定位柱4311分别穿过该两个第二连杆4221的第一端的轴孔第二连杆4221可相对于该定位柱4311进行旋转。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滑块423的第一端的相对侧均设置有凸出于所述第二滑块423的本体部的定位柱,该定位柱可穿过第二连杆4221的第二端的轴孔,第二连杆4221可以相对于该定位柱进行转动。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在第二滑块423的第一端设置轴孔,利用销轴穿过第二滑块423的第一端以及第二连杆4221的第二端的轴孔,以使第二连杆4221的第二端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二滑块423。
进一步的,第一支撑板46设有第一滑槽461,第二支撑板47设有第二滑槽471,第一滑块413可滑动地收容于第一滑槽461内,第二滑块423可滑动地收容于第二滑槽471内。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滑块413和第二滑块423均为长条形滑块,第一滑槽461和第二滑槽471的长度方向垂直于第二方向y,以使第一滑块413和第二滑块423均能沿垂直于第二反向y的方向滑动。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板46上设有第一限位槽462。第一限位槽462内设置有第一定位凸起463,第一摆杆414的第一端设置有轴孔,第一定位凸起463穿过第一摆杆414的第一端上的轴孔。第一限位槽462为扇形槽,第一摆杆414可在第一限位槽462所限定的角度范围内绕第一定位凸起463进行圆周摆动。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支撑板47上设有第二限位槽472,第二限位槽472内设置有第二定位凸起473,第二摆杆424的第一端设置有轴孔,第二定位凸起473穿过第一摆杆414的第一端上的轴孔。第二限位槽472同样为扇形槽,第二摆杆424可在第二限位槽472所限定的角度范围内绕第二定位凸起473进行圆周摆动。
进一步的,第一传动机构410还包括第一固定件415,所述第二传动机构420还包括第二固定件425。第一摆杆414的主体部上设有在其厚度方向上贯穿第一摆杆414的第三滑槽4141,第二摆杆424的主体部上设有再其厚度方向上贯穿第二摆杆424的第四滑槽4241。
第一固定件415穿过第三滑槽4141并固定连接于第一滑块413的第二端,第一固定件415可在第三滑槽4141内滑动并转动。第二固定件425穿过第四滑槽4241并固定连接于第二滑块423的第二端,第二固定件425可在第四滑槽4241内滑动并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固定件415和第二固定件425均为销钉,第一滑块413和第二滑块423的第二端均设置有销钉孔,以使第一固定件415可以与第一滑块413固定连接,并通过第一固定件415将第一滑块413的直线滑动转换为第一摆杆414的圆周摆动,同时还可以使第二固定件425可以与第二滑块423固定连接,并通过第二固定件425将第二滑块423的直线滑动转换为第二摆杆424的圆周摆动。
第一传动机构410还包括第三固定件,第二传动机构420还包括第四固定件。第一滑板411的相对端均设有在其厚度方向上贯穿第一滑板411的第五滑槽4111,第二滑板421的相对端均设有在其厚度方向上贯穿第二滑板421的第六滑槽4211。
第三固定件穿过第五滑槽4111并固定连接于第一摆杆414的第二端,第三固定件可在第五滑槽4111内滑动并转动,以此利用第三固定件将第一摆杆414的圆周摆动换转为第一滑板411垂直于第二方向y的直线运动。第四固定件穿过第六滑槽4211并固定连接于第二摆杆424的第二端,第四固定件可在第六滑槽4211内滑动并转动,以此利用第四固定件将第二摆杆424的圆周摆动转换为第二滑板421垂直于第二方向y的直线运动。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三固定件可以与第一摆杆414一体成型,第四固定件可以与第二摆杆424一体成型。在实际应用中,第三固定件和第四固定件也可以均为销钉,分别通过设置在第一摆杆414和第二摆杆424上的销钉孔与其固定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若第一运动机构41可以仅包括第一传动机构410,不包括第一滑板411,第五滑槽4111可以开设于第一支撑件20上,第三固定件的一端可以固定连接于第一摆杆414的第二端,第三固定件的另一端可滑动地安装于第五滑槽4111内;
若第二运动机构42可以仅包括第二传动机构420,不包括第二滑板421,第六滑槽4211可以开设于第二支撑件30上,第四固定件的一端可以固定连接于第二摆杆424的第二端,第四固定件的另一端可滑动地安装于第六滑槽4211内。
进一步的,如图9所示,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正面内部的折叠过程示意图,第一支撑件20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撑条21,第二支撑件30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支撑条31,第一支撑板46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七滑槽464,第二支撑板47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八滑槽474。第一支撑条21可滑动地收容于第七滑槽464内,并且可在第七滑槽464内沿垂直于第二方向y的方向直线滑动,第二支撑条31可滑动地收容于第八滑槽474内,并且可以在第八滑槽474内沿垂直于第二方向y的方向直线滑动。
结合图6和图8所示,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背面内部的折叠过程示意图。其中,在8b至8a所示的柔性显示面板由展平状态折叠至第一完全折叠状态的过程中,第一运动机构41可绕第一轴线L1进行转动,第一连杆4121绕第一轴线L1转动,同时带动第一滑块413沿垂直于第二方向y的方向滑动,并逐渐远离第一固定支架431。第一滑块413通过第一固定件415带动第一摆杆414进行摆动,并通过第一摆杆414驱动第一支撑件20随同第一滑板411沿垂直于第二方向y的方向滑动,并逐渐远离第一固定支架431。
在8b至8a所示的柔性显示面板由展平状态折叠至第一完全折叠状态的过程中,第二运动机构42可绕第二轴线L2与第一运动机构41相向转动,第二连杆4221绕第二轴线L2转动,并带动第二滑块423沿垂直于第二方向y的方向滑动,并逐渐远离第一固定支架431。第二滑块423通过第二固定件425带动第二摆杆424进行摆动,并通过第二摆杆424驱动第二支撑件30随同第二滑板421沿垂直于第二方向y的方向滑动,并逐渐远离第一固定支架431。
在9b至9a所示的柔性显示面板由展平状态折叠至第一完全折叠状态的过程中,第一支撑条21逐渐脱离第七滑槽464,第二支撑条31逐渐脱离第八滑槽474,第一支撑件20和第二支撑件30均逐渐远离第一固定支架431,以此让出用于收容柔性显示面板主体10的柔性部11的容置空间,避免第一支撑件20和第二支撑件30对柔性显示面板主体10的柔性部11造成挤压。
在8b至8c所示的柔性显示面板由展平状态折叠至第二完全折叠状态的过程中,第一运动机构41可绕第一轴线L1进行转动,第一连杆4121绕第一轴线L1转动,并带动第一滑块413沿垂直于第二方向y的方向滑动,并逐渐靠近第一固定支架431。第一滑块413通过第一固定件415带动第一摆杆414进行摆动,并通过第一摆杆414驱动第一支撑件20随同第一滑板411沿垂直于第二方向y的方向滑动,并逐渐靠近第一固定支架431。
在8b至8c所示的柔性显示面板由展平状态折叠至第二完全折叠状态的过程中,第二运动机构42可以绕第二轴线L2与第一运动机构41相背转动,第二连杆4221绕第二轴线L2转动,并带动第二滑块423沿垂直于第二方向y的方向滑动,并逐渐靠近第一固定支架431。第二滑块423通过第二固定件425带动第二摆杆424进行摆动,并通过第二摆杆424驱动第二支撑件30随同第二滑板421沿垂直于第二方向y的方向滑动,并逐渐靠近第一固定支架431。
在9b至9c所示的柔性显示面板由展平状态折叠至第二完全折叠状态的过程中,第一支撑条21逐渐收容于第七滑槽464内,第二支撑条31逐渐收容于第八滑槽474内,第一支撑件20和第二支撑件30均逐渐靠近第一固定支架431。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柔性部11处于第一弯曲状态的曲率半径小于柔性部11处于第二弯曲状态的曲率半径。在柔性显示面板由展平状态折叠至第二完全折叠状态的过程中,第一支撑件20和第二支撑件30均靠近第一固定支架431。由于柔性显示面板主体10的第一部12和第二部13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一支撑件20和第二支撑件30上,在第一支撑件20和第二支撑件30靠近第一固定支架431的过程中,第一部12和第二部13对柔性部11的拉应力逐渐减小,使得柔性部11有充裕的形变量去适应第二弯曲状态下所增大的曲率半径,以使柔性显示面板主体10的尺寸与铰链的尺寸相匹配,避免在外折过程中铰链对柔性显示面板主体10造成拉扯。
进一步的,如图10所示,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转动机构和第二转动机构的分解示意图,所述第一转动机构44包括第一转动件441、第二转动件442、第三传动件443和第一联动固定件444,第二转动机构45包括第三转动件451、第四转动件452、第四传动件453和第二联动固定件454,固定支架43包括第二固定支架432,第二固定支架432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与第一固定支架431固定连接。
第一转动件441沿第三轴线L3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二固定支架432,第三传动件443套设于第一转动件441上,第二转动件442沿第五轴线L5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三传动件443,第一联动固定件444套设在第二转动件442上,并固定连接于第一支撑板46。
第三转动件451沿第四轴线L4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二固定支架432,第四传动件453套设于第三转动件451上,第四转动件452沿第六轴线L6可转动地连接于第四传动件453,第二联动固定件454套设于第四转动件452上,并固定连接于第二支撑板47。
第三轴线L3和第四轴线L4均平行于第二方向y,并且在第一方向x上间隔设置,第五轴线L5和第六轴线L6均平行于第二方向y,并且在第一方向x上间隔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转动件441、第二转动件442、第三转动件451以及第四转动件452均为转轴。
第二固定支架432的相对端设置有两个轴孔,第一转动件441沿第三轴线L3穿过第二固定支架432的其中一个轴孔,并且可以相对于第二固定支架432转动。第三转动件451沿第四轴线L4穿过第二固定支架432的另一个轴孔,并且可以相对于第二固定支架432转动。
第三传动件443具有第一齿轮部4431,第四传动件453具有第二齿轮部4531。第一齿轮部4431上设置有轴孔,第一转动件441穿过第一齿轮部4431上的轴孔,并且可以相对于第一齿轮部4431转动。第二齿轮部4531上也设置有轴孔,第三转动件451穿过第二齿轮部4531上的轴孔,并且可以相对于第二齿轮部4531转动。第一齿轮部4431和第二齿轮部4531上均设置有锯齿,第一齿轮部4431与第二齿轮部4531啮合,以此使得第一转动机构44和第二转动机构45能够实现双边同步旋转。
第三传动件443远离第一齿轮部4431的一端也设置有轴孔,第二转动件442穿过该轴孔,并且可以相对于第三传动件443转动。第四传动件453远离第二齿轮部4531的一端也设置有轴孔,第四转动件452穿过该轴孔,并且可以相对于第四传动件453转动。
第一铰链40a和第二铰链40b还均包括多个固定块48,固定块48的相对端均设置有轴孔,第一转动件441和第三转动件451分别穿过固定块48上的轴孔,并且可以相对于固定块48转动。
固定块48的相对侧均设置有齿条481,第一联动固定件444具有第三齿轮部4441,第三齿轮部4441上设置有轴孔,第二转动件442穿过该轴孔,并且可以相对于第一联动固定件444转动。
第二联动固定件454具有第四齿轮部4541,第四齿轮部4541上也设置有轴孔,第四转动件452穿过该轴孔,并且可以相对于第四齿轮部4541转动。
第三齿轮部4441和第四齿轮部4541均设置有锯齿,第三齿轮部4441和第四齿轮部4541分别与固定块48的齿条481啮合,以此保证第一支撑板46和第二支撑板47能够实现双边同步旋转,并在柔性显示面板内折时分别与第一支撑件20和第二支撑件30形成一定的倾角,以此使柔性显示面板形成楔形或U型状,以此降低柔性部11收到的弯折应力,同时还可以避免第一支撑板46和第二支撑板47旋转不同步导致对柔性部11造成挤压。
第一铰链40a和第二铰链40b还均包括多个限位件446、第一弹性件445和第二弹性件455,第一弹性件445套设于第一转动件441上,第二弹性件455套设于第三转动件451上。限位件446的相对端均设置有轴孔,第一转动件441和第三转动件451分别穿过该轴孔。第一弹性件445和第二弹性件455均夹持于两个限位件之间,所述第一弹性件445和所述第二弹性件455均为弹簧。
如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铰链40a和所述第二铰链40b还均包括第一导杆连接件491、第二导杆连接件492、第一导杆493和第二导杆494,第一支撑板46设有第一滑孔,第二支撑板47设有第二滑孔,第一导杆连接件491固定连接于第一支撑件20上,第一导杆493的一端连接于第一导杆连接件491,第一导杆493的另一端可滑动地安装于第一滑孔内。
第二导杆连接件492固定连接于第二支撑件30上,第二导杆494的一端连接于第二导杆连接件492,第二导杆494的另一端可滑动地安装于第二滑孔内。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所述第一铰链40a和所述第二铰链40b还均包括多个辅助支撑板490,一些辅助支撑板490可以固定连接于第一支撑板46,并覆盖第一滑块413、第一摆杆414以及部分第一滑板411。其他一些辅助支撑板490也可以固定连接于第二支撑板47,并覆盖第二滑块423、第二摆杆424以及部分第二滑板421,如此不仅可以提高柔性显示面板背部的平整性,还可以用于保护并压覆第一滑块413、第一摆杆414等上述各零部件,避免上述各零部件在折叠或者展开等运动过程中发生脱落。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0还可以包括底部遮挡件90,底部遮挡件90的两侧和中部存在硬材质,其他部分由具有一定弹性变形能力的软材质构成。底部遮挡件90两侧由硬材质形成的部分可以通过螺丝锁付的方式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一支撑板46和第二支撑板47的背面,并且可以随同第一支撑板46和第二支撑板47进行折叠或展开运动。底部遮挡件90中间的由硬材质形成的部分可以通过粘胶等方式固定连接于固定支架43的背面。第一后壳70与第二后壳80以及所述底部遮挡件90共同组成对电子装置背部进行遮挡的部件,第一后壳70与第二后壳80可以分别遮挡底部遮挡件90的两端。在柔性显示面板进行内折或外折时,底部遮挡件90可以相对于第一后壳70和第二后壳80滑移。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0还可以包括触控笔91,触控笔91可以对柔性显示面板主体10进行点按触控。所述第一支撑件20上设置有笔槽22,在不使用该触控笔91时,触控笔91可收容于所述笔槽22内。在需要使用该触控笔91时,可从笔槽22内将触控笔91取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所述电子装置包括所述柔性显示面板,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包括柔性显示面板主体、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和铰链,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包括柔性部,所述铰链包括固定支架、第一运动机构和第二运动机构,第一运动机构沿第一轴线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固定支架,所述第一运动机构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件,以驱动所述第一支撑件远离或靠近所述固定支架,第二运动机构沿第二轴线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固定支架,所述第二运动机构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件,以驱动所述第二支撑件远离或靠近所述固定支架,当所述柔性部处于弯曲状态,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均靠近或远离所述固定支架,以此使柔性部的尺寸与铰链的尺寸相匹配,从而避免铰链对柔性显示面板主体造成挤压或拉扯。
综上所述,虽然本实用新型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基准。
Claims (15)
1.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柔性显示面板主体,包括柔性部;
第一支撑件;
第二支撑件;以及
铰链,包括:
固定支架;
第一运动机构,沿第一轴线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固定支架,所述第一运动机构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件,以驱动所述第一支撑件远离或靠近所述固定支架;以及
第二运动机构,沿第二轴线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固定支架,所述第二运动机构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件,以驱动所述第二支撑件远离或靠近所述固定支架;
其中,当所述柔性部处于弯曲状态,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均远离或靠近所述固定支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状态包括第一弯曲状态和第二弯曲状态;
其中,当所述柔性部处于所述第一弯曲状态,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均远离所述固定支架;当所述柔性部处于所述第二弯曲状态,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均靠近所述固定支架;
所述柔性部处于所述第一弯曲状态的曲率半径小于所述柔性部处于所述第二弯曲状态的曲率半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运动机构包括第一传动机构和第一滑板,所述第二运动机构包括第二传动机构和第二滑板;
其中,所述第一传动机构沿所述第一轴线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固定支架,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滑板,以驱动所述第一滑板远离或靠近所述固定支架,所述第一滑板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件;
所述第二传动机构沿所述第二轴线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固定支架,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滑板,以驱动所述第二滑板远离或靠近所述固定支架,所述第二滑板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柔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还包括:
第一转动机构,沿第三轴线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固定支架;
第二转动机构,沿第四轴线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固定支架;
第一支撑板,沿第五轴线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转动机构,所述第一滑板可滑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板上;以及
第二支撑板,沿第六轴线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转动机构,所述第二滑板可滑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二支撑板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柔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包括第一传动件、第一滑块和第一摆杆,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包括第二传动件、第二滑块和第二摆杆;
其中,所述第一传动件沿所述第一轴线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固定支架,所述第一传动件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滑块的一端,所述第一滑块的另一端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摆杆,所述第一摆杆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摆杆的另一端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滑板;
第二传动件沿所述第二轴线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固定支架,所述第二传动件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滑块的一端,所述第二滑块的另一端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摆杆,所述第二摆杆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摆杆的另一端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滑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柔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件包括第一连杆,所述第二传动件包括第二连杆;
其中,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固定支架,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滑块;
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固定支架,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滑块。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柔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二支撑板设有第二滑槽;
其中,所述第一滑块可滑动地收容于所述第一滑槽,所述第二滑块可滑动地收容于所述第二滑槽。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柔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机构还包括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二传动机构还包括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摆杆设有第三滑槽,所述第二摆杆设有第四滑槽,所述第一固定件穿过所述第三滑槽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滑块,所述第二固定件穿过所述第四滑槽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滑块。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柔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机构还包括第三固定件,所述第二传动机构还包括第四固定件,所述第一滑板设有第五滑槽,所述第二滑板设有第六滑槽,所述第三固定件穿过所述第五滑槽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摆杆,所述第四固定件穿过所述第六滑槽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摆杆。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柔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机构包括第一转动件、第二转动件、第三传动件和第一联动固定件,所述第二转动机构包括第三转动件、第四转动件、第四传动件和第二联动固定件;
其中,所述第一转动件沿所述第三轴线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固定支架,所述第三传动件套设于所述第一转动件上,所述第二转动件沿所述第五轴线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三传动件,所述第一联动固定件的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二转动件上,所述第一联动固定件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板;
所述第三转动件沿所述第四轴线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固定支架,所述第四传动件套设于所述第三转动件上,所述第四转动件沿所述第六轴线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四传动件,所述第二联动固定件的一端套设于所述第四转动件上,所述第二联动固定件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板。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柔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传动件具有第一齿轮部,所述第四传动件具有第二齿轮部;
其中,所述第一齿轮部与所述第二齿轮部啮合。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柔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还包括固定块,所述第一转动件和所述第三转动件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固定块;
其中,所述固定块的相对侧均设有齿条,所述第一联动固定件具有第三齿轮部,所述第二联动固定件设有第四齿轮部,所述第三齿轮部和所述第四齿轮部分别与所述齿条啮合。
13.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柔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还包括第一导杆连接件、第二导杆连接件、第一导杆和第二导杆,所述第一支撑板设有第一滑孔,所述第二支撑板设有第二滑孔;
其中,所述第一导杆连接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一导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导杆连接件,所述第一导杆的另一端可滑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一滑孔内;
所述第二导杆连接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二导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导杆连接件,所述第二导杆的另一端可滑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二滑孔内。
14.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柔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撑条,所述第二支撑件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支撑条,所述第一支撑板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七滑槽,所述第二支撑板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八滑槽;
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条可滑动地收容于所述第七滑槽,所述第二支撑条可滑动地收容于所述第八滑槽。
15.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4任一项所述的柔性显示面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854658.7U CN216623626U (zh) | 2021-11-19 | 2021-11-19 | 柔性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854658.7U CN216623626U (zh) | 2021-11-19 | 2021-11-19 | 柔性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623626U true CN216623626U (zh) | 2022-05-27 |
Family
ID=816976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2854658.7U Active CN216623626U (zh) | 2021-11-19 | 2021-11-19 | 柔性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623626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990202A (zh) * | 2021-11-19 | 2022-01-28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柔性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
-
2021
- 2021-11-19 CN CN202122854658.7U patent/CN216623626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990202A (zh) * | 2021-11-19 | 2022-01-28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柔性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
WO2023087358A1 (zh) * | 2021-11-19 | 2023-05-25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柔性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614806B (zh) |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113202857B (zh) | 铰链、柔性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 |
EP4276320B1 (en) | Folding mechanism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CN114017436B (zh) | 铰链、柔性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 |
US20230007797A1 (en) | Hinge, flexible display panel,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CN113325924A (zh) | 电子设备 | |
CN114076144A (zh) | 转轴机构、可弯折支撑机构及柔性显示装置 | |
CN112460136B (zh) | 双转轴机构、折叠组件及电子设备 | |
CN114244934B (zh) | 电子设备 | |
CN216241794U (zh) | 铰链、柔性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 |
CN114165514A (zh) | 柔性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 |
CN113990203B (zh) | 柔性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 |
CN213458799U (zh) | 折叠机构及终端设备 | |
CN216623626U (zh) | 柔性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 |
CN113990202A (zh) | 柔性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 |
CN110971725B (zh) | 用于折叠屏的滑轨机构、折叠屏组件及可折叠移动终端 | |
CN114038328A (zh) | 转轴机构及可折叠柔性显示装置 | |
CN113775638A (zh) | 折叠构件及显示装置 | |
CN215890763U (zh) | 铰链、柔性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 |
WO2024193093A1 (zh) | 转轴机构及终端设备 | |
CN118934819A (zh) | 折叠装置、壳体组件和电子设备 | |
TWI858923B (zh) | 折疊電子裝置 | |
CN219623066U (zh) | 转轴机构和电子设备 | |
CN222760126U (zh) | 一种转轴基座、转轴机构及电子设备 | |
CN207301878U (zh) | 电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