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95693U -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 Google Patents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595693U CN216595693U CN202123193819.9U CN202123193819U CN216595693U CN 216595693 U CN216595693 U CN 216595693U CN 202123193819 U CN202123193819 U CN 202123193819U CN 216595693 U CN216595693 U CN 21659569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mponent
- plate
- side wall
- outer frame
- circu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3—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permitting adjustment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02B7/08—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adapted to co-operate with a remote control mechanism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02B7/09—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adapted for automatic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64—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 G02B27/646—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compensating for small deviations, e.g. due to vibration or shake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6—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using retaining rings or spring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3/00—Viewfinders; Focusing aids for cameras; Means for focusing for cameras; Autofocus systems for cameras
- G03B13/32—Means for focusing
- G03B13/34—Power focusing
- G03B13/36—Autofocus system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包括一固定部、一活动部、一驱动组件及一强化组件。活动部用以连接一光学元件。活动部可相对固定部运动。驱动组件用以驱动活动部相对固定部运动。强化组件用以强化驱动组件的驱动力。强化组件邻近驱动组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驱动机构,尤其涉及一种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今许多电子装置(例如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皆具有照相或录影的功能。通过设置于电子装置上的光学元件以及光学元件驱动机构,使用者可以操作电子装置来拍摄图像。当使用者使用电子装置时,可能产生晃动、震动,使得所拍摄的图像产生模糊。因此,需要提升所拍摄的图像的品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光学元件驱动机构,以解决上述至少一个问题。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包括一固定部、一活动部、一驱动组件及一强化组件。活动部用以连接一光学元件。活动部可相对固定部运动。驱动组件用以驱动活动部相对固定部运动。强化组件用以强化驱动组件的驱动力。强化组件邻近驱动组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部包括一外框以及一侧壁。外框包括具有板状结构的一顶壁以及具有板状结构的一侧壁。顶壁与一主轴垂直。底座固定的连接外框。底座与外框形成一容纳空间,以容纳活动部。外框还包括一第一突起部,由顶壁朝向容纳空间突起,第一突起部的一厚度大于顶壁的一厚度,且驱动组件设置于第一突起部。在一些实施例中,强化组件包括一侧板,侧板具有一板状结构,且与外框的侧壁平行,且侧板位于驱动组件与侧壁之间。侧壁的一厚度与侧板的一厚度相同。侧壁以及侧板具有金属材料。侧壁的一导磁系数小于侧板的一导磁系数。驱动组件包括一磁性元件,磁性元件设置于侧壁。
在一些实施例中,强化组件还包括一顶板,顶板具有一板状结构,且与外框的顶壁平行,且顶板位于驱动组件与顶壁之间。顶壁的一厚度与顶板的一厚度相同。顶板的厚度与侧板的厚度相同。顶板的厚度介于0.15至0.6mm之间。顶壁以及顶板具有金属材料。顶壁的一导磁系数小于顶板的一导磁系数。顶板与磁性元件之间具有一间隙。顶板与磁性元件之间的一最短距离不同于侧板与磁性元件之间的一最短距离。顶板与顶壁之间具有一间隙。顶板与顶壁之间的一最短距离不同于侧板与侧壁之间的一最短距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顶板与磁性元件之间的最短距离大于侧板与磁性元件之间的最短距离。顶板与顶壁之间的最短距离大于侧板与侧壁之间的最短距离。在一些实施例中,外框还包括一第二突起部,由顶壁朝向容纳空间突起。驱动组件设置于第二突起部。第一突起部与第二突起部沿着一第一轴排列。在第一轴上,第一突起部与第二突起部之间的一最短距离大于顶板的一最大尺寸。沿着主轴观察时,顶板与第一突起部之间具有一间隙。沿着主轴观察时,顶板与第二突起部之间具有一间隙。
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部还包括一埋入组件,埋入组件至少部分埋藏且不显露于底座。底座具有非金属材料。埋入组件具有金属材料,且埋入组件与侧壁具有不同材料。埋入组件电性连接外框。埋入组件经由焊接或熔接固定的连接侧壁。埋入组件包括用以连接侧壁的一连接部。埋入组件还包括用以连接一外部电路的一突出端子。侧壁包括一突出端,突出端由侧壁突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元件驱动机构还包括一电路组件以及一感测组件。电路组件电性连接驱动组件,感测组件用以感测活动部相对固定部的运动。电路组件具有一板状结构,且与主轴平行。电路组件与底座为不同的个体。电路组件包括用以连接外部电路的一第一端子以及一第二端子。突出端子与第一端子的一最短距离不同于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的一最短距离。突出端子与第一端子的最短距离大于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的最短距离。感测组件包括一感测元件,感测元件设置于电路组件。底座包括一开口结构用以容纳电路组件。开口结构为封闭性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元件驱动机构还包括一第一弹性元件以及一第二弹性元件。活动部经由第一弹性元件以及第二弹性元件活动地连接固定部。第一弹性元件具有板状结构,且与主轴垂直。第一弹性元件连接底座。第一弹性元件具有金属材料。第一弹性元件的一导磁系数小于侧板的导磁系数。第二弹性元件具有板状结构,且与主轴垂直。第二弹性元件连接底座。第一弹性元件与第二弹性元件互相平行。第一弹性元件用以电性连接一外部模块。第一弹性元件包括用以电性连接外部模块的一接点。沿着主轴观察时,接点显露于顶壁。第二弹性元件用以电性连接驱动组件。埋入组件还包括一第一电路以及一第二电路。第一电路以及第二电路至少部分埋藏且不显露于底座。第一弹性元件经由第一电路电性连接电路组件。第二弹性元件经由第二电路电性连接电路组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侧壁具有非金属材料。强化组件具有金属材料。强化组件设置于侧壁。强化组件包括多个强化元件。强化元件内埋于侧壁。强化元件具有粒状结构。强化元件的每一者的最大尺寸小于0.05毫米。强化元件的总体积与侧壁的体积的比例介于5%至40%。侧壁的表面为深色。顶壁的一厚度不同于侧壁的一厚度。顶壁的厚度小于侧壁的厚度。顶壁的厚度介于0.10毫米至0.55毫米之间。侧壁的厚度介于0.15毫米至0.60毫米之间。
本公开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公开提供一种包括埋入组件以及强化组件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埋入组件至少部分埋藏于底座。埋入组件可电性连接不同元件,可分散所受到的外力,可与驱动组件产生磁吸力。因此,埋入组件除了电性连接的功能以外,也可提升底座的强度以及光学元件驱动机构的整体强度。
附图说明
为让本公开的特征或优点能更明显易懂,特举出一些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应注意的是,各种特征并不一定按照比例绘制。事实上,可能任意地放大或缩小各种特征的尺寸,并可能示意性地绘制。
图1是电子装置、光学元件、光学元件驱动机构的示意图。
图2是光学元件以及光学元件驱动机构的示意图。
图3是光学元件驱动机构的分解图。
图4是弹性组件以及埋入组件的立体图。
图5是光学元件驱动机构的立体图。
图6是光学元件驱动机构的仰视图。
图7是外框的立体图。
图8是外框的仰视图。
图9是外框、强化组件、磁性元件的立体图。
图10是外框、强化组件、磁性元件的仰视图。
图11是沿着图9的线A-A’的剖面图。
图12以及图13是另一些实施例中的外框以及强化组件的不同视角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如下:
1:电子装置
10:光学元件
100: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110,110V:外框
111,111V:顶壁
112,112V:侧壁
113:第一突起部
114:第二突起部
120:底座
121:开口结构
122:底座的连接部
123:支柱
124:支撑部
130:承载座
131:止动部
132:承载座的连接部
133:电性连接部
134:凹槽
140:第一弹性元件
141:接点
150:第二弹性元件
160:线圈
170:磁性元件
180:电路元件
181:第一端子
182:第二端子
190:参考元件
200:感测元件
210:埋入元件
211:第一埋入部分
212:第二埋入部分
213:第三埋入部分
220,220V:强化元件
1001:第一侧
1002:第二侧
1003:第三侧
1004:第四侧
1121:突出端
2111:第一埋入部分的连接部
2121:突出端子
2131:第一电路
2132:第二电路
A1:第一轴
A2:第二轴
C:电路组件
D:驱动组件
E:弹性组件
EM:埋入组件
I:固定部
M:活动部
MA:主轴
O:光轴
S:感测组件
STR,STRV:强化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说明书中,提供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范例,并可能使用相对性的空间相关用语叙述各个构件以及排列方式的特定范例,以实施本公开的不同特征。例如,若本说明书叙述了第一特征形成于第二特征“上”及/或“的上方”,即表示可包括第一特征与第二特征直接接触的实施例,亦可包括有附加特征形成于第一特征与第二特征之间,而使第一特征与第二特征未直接接触的实施例。相对性的空间相关用语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元件或特征与其他元件或特征之间的关系。除了在附图中示出的方位外,这些空间相关用语意欲包含使用中或操作中的装置的不同方位。装置可被转向不同方位(旋转90度或其他方位),则在此使用的相对性的空间相关用语亦可依此相同解释。此外,在本公开的不同范例中,可能使用相同或类似的符号或字母。
在本说明书中,“包括”及/或“具有”等词为开放式词语,因此其应被解释为“含有但不限定为…”。因此,当本公开的叙述中使用术语“包括”及/或“具有”时,其指定了相应的特征、区域、步骤、操作及/或元件的存在,但不排除一个或多个相应的特征、区域、步骤、操作及/或元件的存在。
请先参考图1以及图2。图1是电子装置1、光学元件10、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00的示意图。图2是光学元件10以及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00的示意图。电子装置1可为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光学元件10可为镜头,例如,透镜。光学元件10可由塑胶或玻璃制成。光学元件10可为圆形或其他形状。光学元件10以及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00可安装于电子装置1,以供使用者拍摄图像。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00可承载光学元件10并驱动光学元件10运动,借以调整光学元件10的位置,以拍摄清晰的图像。光学元件10以及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00可设置于电子装置1的顶部区域,以提高电子装置1的显示区域的范围,但不限于此。
光学元件10具有一光轴O。光轴O为穿过光学元件10的中心的虚拟轴线。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00具有一主轴MA(在图3中标示)。主轴MA为穿过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00的中心的虚拟轴线。当光学元件10与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00对准(aligned)时,光学元件10的光轴O与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00的主轴MA大致上重合。因此,在附图以及说明书中可能通过光学元件10的光轴O来辅助说明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00的相关特征。应理解的是,由于光学元件10是活动地装设于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00中,可能因为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00的运动、晃动、旋转、倾斜等,使得光学元件10的光轴O与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00的主轴MA并非完全重合。
沿着光轴O观察时,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00具有多边形结构,例如,四边形。为了方便说明,将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00的四侧分别定义为一第一侧1001、一第二侧1002、一第三侧1003、一第四侧1004。第一侧1001相对于第三侧1003,而第二侧1002相对于第四侧1004。第一侧1001与第三侧1003大致上平行,而第二侧1002与第四侧1004大致上平行。第一侧1001、第二侧1002、第三侧1003、第四侧1004与光轴O大致上垂直。沿着光轴O观察时,第二侧1002以及第四侧1004平行于一第一轴A1并沿着第一轴A1延伸。沿着光轴O观察时,第一侧1001以及第三侧1003平行于一第二轴A2并沿着第二轴A2延伸。第一轴A1以及第二轴A2大致上垂直于光轴O。
接下来,请参考图2以及图3。图3是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00的分解图。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00包括一固定部I、一活动部M、一弹性组件E、一驱动组件D、一电路组件C、一感测组件S、一埋入组件EM、一强化组件STR。活动部M用以连接光学元件10。活动部M可相对固定部I运动。弹性组件E连接固定部I与活动部M。驱动组件D可驱动活动部M相对固定部I运动。电路组件C可传输电流。感测组件S可感测活动部M相对固定部I的运动。强化组件STR可强化驱动组件D的驱动力。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部I包括一外框110以及一底座120。活动部M包括一承载座130。弹性组件E包括二个第一弹性元件140以及二个第二弹性元件150。驱动组件D包括二个线圈160以及二个磁性元件170。电路组件C包括一电路元件180。感测组件S包括一参考元件190以及一感测元件200。埋入组件EM包括多个埋入元件210。强化组件STR包括二个强化元件220。在本说明书中的描述仅作为示例,可依实际需求增加或删减元件。另外,为了清楚说明,在附图中可能省略部分元件。
外框110可固定地连接底座120。外框110与底座120可形成一容纳空间。容纳空间可容纳活动部M、弹性组件E、驱动组件D、电路组件C、感测组件S、强化组件STR等。外框110包括具有板状结构的一顶壁111以及具有板状结构的四个侧壁112。顶壁111与主轴MA大致上垂直。侧壁112由顶壁111的边缘沿着主轴MA延伸。在一些实施例中,外框110及/或底座120包括金属材料或磁性材料。在一些实施例中,外框110及/或底座120包括非金属材料,例如,塑胶材料。可视实际需求选用材料。
底座120包括一开口结构121、多个连接部122、多个支柱123、一支撑部124。开口结构121位于第一侧1001。开口结构121用以容纳电路组件C。开口结构121为封闭性结构。连接部122可设置于底座120在主轴MA上的不同表面。支柱123位于底座120的不同角落。支柱123可与外框110的侧壁112接触,以增加外框110与底座120的接触面积,进一步加强外框110与底座120的连接,以防止外框110脱落。电路组件C可直接接触支撑部124,并通过支撑部124达到支撑以及固定的效果。
承载座130可连接光学元件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承载座130包括塑胶材料。承载座130包括多个止动部131、多个连接部132、多个电性连接部133、一凹槽134。止动部131以及连接部132设置于承载座130的顶面。止动部131以及连接部132可为突起。电性连接部133设置于第二侧1002以及第四侧1004。凹槽134形成于承载座130的侧面并位于第一侧1001。
当驱动组件D驱动承载座130沿着光轴O朝向外框110的顶壁111运动到极限范围时,止动部131会先接触外框110,而可防止承载座130的其余部分撞击外框110。承载座130的底面也可具有类似的止动结构。因此,可提升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00整体的稳定性。
第一弹性元件140具有板状结构,且与主轴MA垂直。第二弹性元件150具有板状结构,且与主轴MA垂直。第一弹性元件140与第二弹性元件150互相平行。详细来说,第一弹性元件140设置于外框110的顶壁111与承载座130之间。第二弹性元件150设置于承载座130与底座120之间。第一弹性元件140以及第二弹性元件150由弹性或具有延展性的材料制成,例如,金属。在本领域中,第一弹性元件140以及第二弹性元件150可能被称为“弹片”、“簧片”、“板簧片”等。
第一弹性元件140以及第二弹性元件150连接底座120与承载座130。换句话说,活动部M经由第一弹性元件140以及第二弹性元件150活动地连接固定部I。例如,第一弹性元件140可设置于底座120的连接部122以及承载座130的连接部132。通过第一弹性元件140以及第二弹性元件150,在活动部M相对固定部I运动时,可限制承载座130的移动范围。因此,可避免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00移动或受到外力冲击时,承载座130由于碰撞到外框110或是底座120而造成承载座130以及在其内的光学元件10损坏。
此外,第一弹性元件140可用以电性连接一外部模块(未示出)。例如,第一弹性元件140电性连接的外部模块可为光圈或是另一光学元件驱动机构等相关装置。第一弹性元件140包括用以电性连接外部模块的一接点141(在图2中标示)。沿着主轴MA观察时,接点141显露于外框110的顶壁111。另外,第二弹性元件150可用以电性连接驱动组件D。
二个线圈160分别设置于第二侧1002以及第四侧1004。线圈160为多边形,并围绕承载座130的电性连接部133。二个磁性元件170分别设置于第二侧1002以及第四侧1004,并对应线圈160。磁性元件170设置于外框110的侧壁112的内侧。当驱动组件D通电时,线圈160与磁性元件170之间会产生平行于光轴O的方向的磁力,可驱动承载座130以及其内的光学元件10相对于固定部I沿着光轴O运动,以对被拍摄物进行对焦而达到自动对焦(autofocus,AF)。
电路组件C电性连接驱动组件D。电路元件180设置于第一侧1001。电路元件180具有一板状结构,且与主轴MA平行。电路组件180与底座120为不同的个体。电路元件180可为一电路板,例如,软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软硬复合板等。电路元件180包括用以连接至电性连接至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00外部的一外部电路(未示出)的多个端子,包括一第一端子181以及一第二端子182。第一端子181相邻于第二端子182。
参考元件190设置于凹槽134。感测元件200对应参考元件190,并设置于电路元件180上。参考元件190可为一磁性元件。感测元件200可为霍尔(Hall)感测元件、巨磁阻(Giant Magneto Resistance,GMR)感测元件、穿隧磁阻(Tunneling Magneto Resistance,TMR)感测元件等。感测元件200可感测参考元件190,以得到活动部M的位置。具体地,感测元件200可感测参考元件190的磁力线变化(包括但不限于磁力线密度以及磁力线方向)而得到承载座130的位置。
接下来,除了图2以及图3之外,请一并参考图4至图6,以了解埋入组件EM。图4是弹性组件E以及埋入组件EM的立体图。图5是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00的立体图。图6是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00的仰视图。在一些实施例中,埋入组件EM具有金属材料,且埋入组件EM与外框110的侧壁112具有不同材料。在一些实施例中,埋入组件EM可为电路。埋入组件EM可通过模内成形(insert molding)的方式形成于底座120中。也就是说,埋入组件EM可与底座120一体成形,且埋入组件EM的至少部分埋藏且不显露于底座120。埋入组件EM与驱动组件D之间可产生磁吸力。而且,埋入组件EM可分散底座120所受到的外力。因此,埋入组件EM除了电性连接的功能以外,也可提升底座120的强度以及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00的整体强度。
埋入元件210可包括电性连接不同元件的第一埋入部分211、第二埋入部分212、第三埋入部分213。例如,第一埋入部分211电性连接外框110,第二埋入部分212电性连接一外部电路(未示出),而第三埋入部分213电性连接电路组件C。为了避免短路,第一埋入部分211、第二埋入部分212、第三埋入部分213彼此独立。第一埋入部分211、第二埋入部分212、第三埋入部分213可具有不同的形状。
第一埋入部分211可包括用以连接外框110的侧壁112的多个连接部2111。连接部2111设置于第二侧1002、第三侧1003、第四侧1004。为了加强侧壁112与连接部2111之间的连接,侧壁112可包括多个由侧壁112突出的突出端1121(在图7中标示)。连接部2111可经由焊接或熔接固定的连接外框110的侧壁112。
第二埋入部分212可包括一突出端子2121。突出端子2121可具有接地功能。突出端子2121突出于底座120的底面。在一些实施例中,突出端子2121位于底座120的角落。突出端子2121与电路元件180的第一端子181以及第二端子182可连接相同或不同的外部电路。突出端子2121与第一端子181的一最短距离不同于第一端子181与第二端子182的一最短距离。在一些实施例中,突出端子2121与第一端子181的最短距离大于第一端子181与第二端子182的最短距离。在本公开中,突出端子2121设置于底座120而非外框110,可简化工艺并降低成本。例如,可省略或简化外框110的电镀工艺。
第三埋入部分213包括一第一电路2131以及一第二电路2132。第一电路2131以及第二电路2132至少部分埋藏且不显露于底座120。第一弹性元件140可经由第一电路2131电性连接电路组件C。第二弹性元件150可经由第二电路2132电性连接电路组件C。
接下来,除了图2以及图3之外,请一并参考图7至图11,以了解强化组件STR。图7是外框110的立体图。图8是外框110的仰视图。图9是外框110、强化组件STR、磁性元件170的立体图。图10是外框110、强化组件STR、磁性元件170的仰视图。图11是沿着图9的线A-A’的剖面图。在图9以及图10中,磁性元件170以虚线示出。
外框110可进一步包括二个第一突起部113以及二个第二突起部114。第一突起部113与第二突起部114可具有大致上相同的结构。第一突起部113设置于第一侧1001。第二突起部114设置于第三侧1003。第一突起部113与第二突起部114沿着第一轴A1排列。第一突起部113由外框110的顶壁111朝向外框110与底座120所形成的容纳空间突起。因此,第一突起部113的一厚度大于顶壁111的一厚度。类似地,第二突起部114由外框110的顶壁111朝向外框110与底座120所形成的容纳空间突起。因此,第二突起部114的一厚度大于顶壁111的厚度。磁性元件170设置于第一突起部113以及第二突起部114。
强化元件220设置于外框110与磁性元件170之间。每一个强化元件220包括一顶板221以及一侧板222。顶板221具有与光轴O垂直的板状结构,且位于外框110的顶壁111与磁性元件170的顶面之间。顶板221与顶壁111大致上平行。侧板222具有与光轴O平行的板状结构,且位于外框110的侧壁112与磁性元件170的侧面之间。侧板222与侧壁112大致上平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轴A1上,第一突起部113与第二突起部114之间的一最短距离D1大于顶板221的一最大尺寸D2。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着主轴MA观察时,顶板221不直接接触第一突起部113,使得顶板221与第一突起部113之间具有一间隙G1。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着主轴MA观察时,顶板221不直接接触第二突起部114,使得顶板221与第二突起部114之间具有一间隙G2。
在一些实施例中,顶板221与磁性元件170之间的一最短距离不同于侧板222与磁性元件170之间的一最短距离。在一些实施例中,顶板221与磁性元件170之间的最短距离大于侧板222与磁性元件170之间的最短距离。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顶板221不直接接触磁性元件170,使得顶板221与磁性元件170之间具有一间隙G3(仅在图11中标示),而侧板222直接接触磁性元件170。
在一些实施例中,顶板221与顶壁111之间的一最短距离不同于侧板222与侧壁112之间的一最短距离。在一些实施例中,顶板221与顶壁111的最短距离大于侧板222与侧壁112的最短距离。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顶板221不直接接触顶壁111,使得顶板221与顶壁111之间具有一间隙G4(仅在图11中标示),而侧板222直接接触侧壁112。可通过粘着或焊接等方式将侧板222直接固定于侧壁112。
在一些实施例中,顶板221的一厚度与侧板222的一厚度相同。因此,可在制造出等厚的强化元件220之后再通过折叠的方式来区分出顶板221以及侧板222。在一些实施例中,顶板221的厚度与顶壁111的一厚度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侧板222的厚度与侧壁112的一厚度相同。在一些实施例中,顶壁111、侧壁112、顶板221、侧板222的厚度皆介于0.15至0.6mm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顶壁111、侧壁112、顶板221、侧板222具有金属材料。在一些实施例中,外框110的一导磁系数小于强化元件220的一导磁系数。在一些实施例中,顶壁111的一导磁系数小于顶板221的一导磁系数。在一些实施例中,侧壁112的一导磁系数小于侧板222的一导磁系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弹性元件140的一导磁系数小于侧板222的导磁系数。
强化元件220与驱动组件D之间可产生磁吸力,有利于驱动组件D的连接以及固定,可强化驱动组件D的驱动力。另外,因为强化元件220的导磁系数大于外框110的导磁系数以及第一弹性元件140的导磁系数,使得强化元件220可降低来自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00外部的磁干扰,并集中驱动组件D所产生的驱动力,故可进一步强化驱动组件D的驱动力。而且,板状的强化元件220至少部分包覆磁性元件170,故可保护磁性元件170。
在以下内容中,相同或类似的元件将以相同或类似的符号表示。接下来,请参考图12以及图13。图12以及图13是另一些实施例中的一外框110V以及一强化组件STRV的不同视角的立体图。在图12以及图13中,强化组件STRV的特征与前述的强化组件STR的特征不同。详细来说,强化组件STRV并非板状结构,且强化组件STRV设置于外框110V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框110V的主要材料为金属材料或磁性材料。在一些实施例中,外框110V的主要材料为塑胶材料。为了加强外框110V与磁性元件170之间的磁力(特别是外框110V的主要材料为塑胶材料的情形下),强化组件STRV可具有金属材料。强化组件STRV包括多个强化元件220V。强化元件220V可具有粒状结构,例如,金属粉末,例如,铁粉。
强化元件220V可内埋于外框110V,包括顶壁111V及/或侧壁112V。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一个强化元件220V的最大尺寸(例如,直径)小于0.10毫米,例如,小于0.05毫米,但不限于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外框110V内的强化元件220V的总体积与外框110V的体积的比例介于1%至50%,例如,在侧壁112V内的强化元件220V的总体积与侧壁112V的体积的比例介于5%至40%,例如,约20%,但不限于此。因为强化元件220V与驱动组件D之间可产生磁吸力,有利于驱动组件D的连接以及固定,并可强化驱动组件D的驱动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顶壁111V以及侧壁112V可能具有不同厚度。换句话说,顶壁111V的一厚度可不同于侧壁112V的一厚度。在一些实施例中,顶壁111V的厚度小于侧壁112V的厚度。在一些实施例中,顶壁111V的厚度可介于0.10毫米至0.55毫米之间,而侧壁112V的厚度可介于0.15毫米至0.60毫米之间。因为顶壁111V的厚度小于侧壁112V的厚度,使得光学元件10沿着光轴O朝向顶壁111V的运动范围增加,可提升对焦效果,并因此可进一步提升拍摄品质并增强图像清晰度。
因为强化元件220V可为深色,使得外框110V的表面可为深色。例如,黑色、深蓝、深紫等。因此,当光线进入外框110V时,较不易产生反射光或杂散光,可提升使用者体验。需补充说明的是,在一些公知技术中,如果想要将外框设计为深色,需要额外的改变颜色的工艺。因此,通过强化元件220V,可简化工艺并降低成本。
综上所述,本公开提供一种包括埋入组件以及强化组件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埋入组件至少部分埋藏于底座。埋入组件可电性连接不同元件,可分散所受到的外力,可与驱动组件产生磁吸力。因此,埋入组件除了电性连接的功能以外,也可提升底座的强度以及光学元件驱动机构的整体强度。另外,强化组件与驱动组件之间可产生磁吸力,有利于驱动组件的连接以及固定,可强化驱动组件的驱动力。而且,因为强化组件的导磁系数相对较大,可降低来自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外部的磁干扰,并集中驱动组件所产生的驱动力,故可进一步强化驱动组件的驱动力。此外,板状的强化组件可保护磁性元件,而粒状的强化组件可使得外框的表面呈现深色,以降低产生反射光或杂散光。值得注意的是,前述埋入组件、板状的强化组件、粒状的强化组件可单独使用或结合使用。
前面概述数个实施例的特征,使得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可更好地理解本公开的各方面。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可轻易地使用本公开作为设计或修改其他工艺以及结构的基础,以实现在此介绍的实施例的相同目的或达到相同优点。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这样的等同配置并不背离本公开的精神以及范围,且在不背离本公开的精神以及范围的情况下,可对本公开进行各种改变、替换以及更改。此外,各实施例间特征只要不违背本公开的精神或与本公开的精神相冲突,均可任意混合搭配使用。
Claims (10)
1.一种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固定部;
一活动部,用以连接一光学元件,其中该活动部可相对该固定部运动;
一驱动组件,用以驱动该活动部相对该固定部运动;以及
一强化组件,用以强化该驱动组件的驱动力;
其中该强化组件邻近该驱动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固定部包括:
一外框,包括具有板状结构的一顶壁以及具有板状结构的一侧壁,该顶壁与一主轴垂直;以及
一底座,固定的连接该外框,其中该底座与该外框形成一容纳空间,以容纳该活动部;
其中该外框还包括一第一突起部,由该顶壁朝向该容纳空间突起,该第一突起部的一厚度大于该顶壁的一厚度,且该驱动组件设置于该第一突起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强化组件包括一侧板,该侧板具有一板状结构,且与该外框的该侧壁平行,且该侧板位于该驱动组件与该侧壁之间,其中:
该侧壁的一厚度与该侧板的一厚度相同;
该侧壁以及该侧板具有金属材料;
该侧壁的一导磁系数小于该侧板的一导磁系数;
该驱动组件包括一磁性元件,该磁性元件设置于该侧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强化组件还包括一顶板,该顶板具有一板状结构,且与该外框的该顶壁平行,且该顶板位于该驱动组件与该顶壁之间,其中:
该顶壁的一厚度与该顶板的一厚度相同;
该顶板的该厚度与该侧板的该厚度相同;
该顶板的厚度介于0.15至0.6mm之间;
该顶壁以及该顶板具有金属材料;
该顶壁的一导磁系数小于该顶板的一导磁系数;
该顶板与该磁性元件之间具有一间隙;
该顶板与该磁性元件之间的一最短距离不同于该侧板与该磁性元件之间的一最短距离;
该顶板与该顶壁之间具有一间隙;
该顶板与该顶壁之间的一最短距离不同于该侧板与该侧壁之间的一最短距离。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顶板与该磁性元件之间的该最短距离大于该侧板与该磁性元件之间的该最短距离,且该顶板与该顶壁之间的该最短距离大于该侧板与该侧壁之间的该最短距离。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该外框还包括一第二突起部,由该顶壁朝向该容纳空间突起;
该驱动组件设置于该第二突起部;
该第一突起部与该第二突起部沿着一第一轴排列;
在该第一轴上,该第一突起部与该第二突起部之间的一最短距离大于该顶板的一最大尺寸;
沿着该主轴观察时,该顶板与该第一突起部之间具有一间隙;
沿着该主轴观察时,该顶板与该第二突起部之间具有一间隙。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固定部还包括一埋入组件,该埋入组件至少部分埋藏且不显露于该底座,其中:
该底座具有非金属材料;
该埋入组件具有金属材料,且该埋入组件与该侧壁具有不同材料;
该埋入组件电性连接该外框;
该埋入组件经由焊接或熔接固定的连接该侧壁;
该埋入组件具有用以连接该侧壁的一连接部;
该埋入组件还包括用以连接一外部电路的一突出端子;
该侧壁包括一突出端,该突出端由该侧壁突出。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电路组件以及一感测组件,其中该电路组件电性连接该驱动组件,该感测组件用以感测该活动部相对该固定部的运动,其中:
该电路组件具有一板状结构,且与该主轴平行;
该电路组件与该底座为不同的个体;
该电路组件包括用以连接该外部电路的一第一端子以及一第二端子;
该突出端子与该第一端子的一最短距离不同于该第一端子与该第二端子的一最短距离;
该突出端子与该第一端子的该最短距离大于该第一端子与该第二端子的该最短距离;
该感测组件包括一感测元件,该感测元件设置于该电路组件;
该底座包括一开口结构用以容纳该电路组件,且该开口结构为封闭性结构。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一弹性元件以及一第二弹性元件,该活动部经由该第一弹性元件以及该第二弹性元件活动地连接该固定部,其中:
该第一弹性元件具有板状结构,且与该主轴垂直;
该第一弹性元件连接该底座;
该第一弹性元件具有金属材料;
该第一弹性元件的一导磁系数小于该侧板的该导磁系数;
该第二弹性元件具有板状结构,且与该主轴垂直;
该第二弹性元件连接该底座;
该第一弹性元件与该第二弹性元件互相平行;
该第一弹性元件用以电性连接一外部模块;
该第一弹性元件包括用以电性连接该外部模块的一接点;
沿着该主轴观察时,该接点显露于该顶壁;
该第二弹性元件用以电性连接该驱动组件;
该埋入组件还包括一第一电路以及一第二电路;
该第一电路以及该第二电路至少部分埋藏且不显露于该底座;
该第一弹性元件经由该第一电路电性连接该电路组件;
该第二弹性元件经由该第二电路电性连接该电路组件。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固定部包括:
一外框,包括具有板状结构的一顶壁以及具有板状结构的一侧壁,该顶壁与一主轴垂直;以及
一底座,固定的连接该外框并与该外框形成一容纳空间用以容纳该活动部;
该侧壁具有非金属材料;
该强化组件具有金属材料;
该强化组件设置于该侧壁;
该强化组件包括多个强化元件;
多个所述强化元件内埋于该侧壁;
多个所述强化元件具有粒状结构;
多个所述强化元件的每一者的最大尺寸小于0.05毫米;
多个所述强化元件的总体积与该侧壁的体积的比例介于5%至40%;
该侧壁的表面为深色;
该顶壁的一厚度不同于该侧壁的一厚度;
该顶壁的该厚度小于该侧壁的该厚度;
该顶壁的厚度介于0.10毫米至0.55毫米之间;
该侧壁的厚度介于0.15毫米至0.60毫米之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202063127746P | 2020-12-18 | 2020-12-18 | |
US63/127,746 | 2020-12-18 | ||
US202163143344P | 2021-01-29 | 2021-01-29 | |
US63/143,344 | 2021-01-29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595693U true CN216595693U (zh) | 2022-05-24 |
Family
ID=8161550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552407.1A Pending CN114721118A (zh) | 2020-12-18 | 2021-12-17 |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
CN202123193819.9U Active CN216595693U (zh) | 2020-12-18 | 2021-12-17 |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552407.1A Pending CN114721118A (zh) | 2020-12-18 | 2021-12-17 |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20196960A1 (zh) |
CN (2) | CN114721118A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A1109916A (en) * | 1977-09-21 | 1981-09-29 | Yoshio Kishi | Stator yoke for electrical apparatus |
JPH0526915Y2 (zh) * | 1986-10-29 | 1993-07-08 | ||
JP2005308869A (ja) * | 2004-04-19 | 2005-11-04 | Canon Chemicals Inc | 磁気シール部材 |
JP4693732B2 (ja) * | 2005-10-11 | 2011-06-01 | キヤノン電子株式会社 | 複合型金属成形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KR101181117B1 (ko) * | 2006-11-23 | 2012-09-14 |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 렌즈 구동용 모터 |
JP2010233432A (ja) * | 2009-03-30 | 2010-10-14 | Hitachi Metals Ltd | ロータおよびそれを含むモータ |
JP5604068B2 (ja) * | 2009-08-11 | 2014-10-08 |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 光学ユニッ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2013083692A (ja) * | 2011-10-06 | 2013-05-09 | Sony Corp | ぶれ補正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
KR101431182B1 (ko) * | 2014-02-05 | 2014-08-18 | (주)차바이오텍 | 모바일 기기용 렌즈 액추에이터 |
JP2015210469A (ja) * | 2014-04-30 | 2015-11-24 | 新シコー科技株式会社 |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装置、電子機器及びレンズ駆動装置の製造方法 |
JP6582575B2 (ja) * | 2015-06-11 | 2019-10-02 |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
TWI572938B (zh) * | 2015-08-07 | 2017-03-01 | 台灣東電化股份有限公司 | 鏡頭驅動裝置 |
CN114153103B (zh) * | 2016-01-19 | 2024-04-26 |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 透镜驱动装置、相机模组及光学设备 |
JP6391621B2 (ja) * | 2016-03-31 | 2018-09-19 | Jx金属株式会社 | チタン銅箔、伸銅品、電子機器部品およびオートフォーカス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
WO2017175254A1 (ja) * | 2016-04-05 | 2017-10-12 |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
US10684447B2 (en) * | 2016-10-07 | 2020-06-16 | Tdk Taiwan Corp. | Optical driving mechanism |
CN113848622B (zh) * | 2017-05-17 | 2023-08-15 |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 驱动机构 |
US11561363B2 (en) * | 2017-08-01 | 2023-01-24 | Lg Innotek Co., Ltd. | Lens driving unit, and camera module and optical device comprising same |
CN116299940A (zh) * | 2018-01-10 | 2023-06-23 |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 透镜驱动装置及包括其的相机模块和光学设备 |
CN108681026B (zh) * | 2018-07-04 | 2023-11-24 | 上海比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透镜驱动马达、相机及移动终端装置 |
US11601595B2 (en) * | 2019-02-01 | 2023-03-07 | Tdk Taiwan Corp. | Control method of driving mechanism |
EP4130836A3 (en) * | 2018-12-27 | 2023-05-24 | Tdk Taiwan Corp. | Optical system |
US11711597B2 (en) * | 2020-10-22 | 2023-07-25 | Tdk Taiwan Corp. | Polygonal optical mechanism and optical system |
-
2021
- 2021-12-17 CN CN202111552407.1A patent/CN114721118A/zh active Pending
- 2021-12-17 US US17/554,313 patent/US20220196960A1/en active Pending
- 2021-12-17 CN CN202123193819.9U patent/CN216595693U/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721118A (zh) | 2022-07-08 |
US20220196960A1 (en) | 2022-06-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1698335U (zh) | 光学组件驱动机构 | |
US20230418086A1 (en) | Voice coil motor, camera,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US20210191068A1 (en) | Optical element driving mechanism | |
CN110119016B (zh) |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机模块及摄像机搭载装置 | |
CN109143725B (zh) |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机模块及摄像机搭载装置 | |
CN112731678B (zh) | 光学组件驱动装置 | |
CN211698368U (zh) | 光学组件驱动机构 | |
CN117031682A (zh) | 光学组件驱动机构 | |
CN109143526B (zh) |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机模块及摄像机搭载装置 | |
CN211698369U (zh) |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 |
CN109143723B (zh) |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机模块及摄像机搭载装置 | |
CN211979304U (zh) |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 |
TWI802659B (zh) | 透鏡驅動裝置、相機模組以及相機搭載裝置 | |
CN109212864B (zh) |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机模块及摄像机搭载装置 | |
CN216013790U (zh) | 光学机构 | |
CN111522119B (zh) |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 |
CN111948778B (zh) |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 |
CN214540259U (zh) | 光学系统 | |
CN216748234U (zh) |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 |
CN217606160U (zh) |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 |
CN216595693U (zh) |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 |
CN213601021U (zh) | 相机模块 | |
CN115144996A (zh) |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 |
CN114397764A (zh) | 光学机构以及光学系统 | |
CN215219289U (zh) |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