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21425U - 照明装置和换挡装置 - Google Patents
照明装置和换挡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521425U CN216521425U CN202122653894.2U CN202122653894U CN216521425U CN 216521425 U CN216521425 U CN 216521425U CN 202122653894 U CN202122653894 U CN 202122653894U CN 216521425 U CN216521425 U CN 21652142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 guide
- switch
- lighting device
- button cover
- engag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照明装置和换挡装置。其中,该照明装置包括:按钮盖,其包括透光部;导光体,其在第一方向上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按钮盖连接;光源,其向所述第二端射出光;按压部,其与所述导光体连接;以及至少一个开关,其与所述光源电连接,在所述按钮盖受到外力作用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移动到规定位置时,所述导光体和所述按压部随着所述按钮盖移动,并且,所述按压部对所述至少一个开关进行致动,使所述至少一个开关的状态切换。由此,能够减少照明装置中的部件数量,降低组装复杂度和制造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照明装置和换挡装置。
背景技术
在各个技术领域中,照明装置可以用于指示信息。例如,在机动车辆中,可以利用信号指示类的照明装置来提示与车辆状态有关的信息。
图9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照明装置的通常设置。在现有技术中,如图9所示,照明装置200包括按钮盖201、按钮导轨202、导光板203、开关204以及光源205。其中,按钮盖201与按钮导轨202的上端固定连接;按钮导轨202的内部是中空的,导光板 203设置在按钮导轨202的中空部分,按钮导轨202与导光板203是不同的部件。在用户按压按钮盖201后,按钮盖201带动按钮导轨202向图9中箭头所示的下方向移动,以使得按钮导轨202的下端推动开关204,从而控制光源205的开闭。在光源205 处于打开的状态时,从光源205发出的光经由导光板203的下端进入导光板203,并沿着导光板203的导光方向从上端射出。
应该注意,上面对技术背景的介绍只是为了方便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并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而阐述的。不能仅仅因为这些方案在本实用新型的背景技术部分进行了阐述而认为上述技术方案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实用新型内容
发明人发现,在现有的照明装置中,不仅要设置用于传导光线的导光板,还需要设置用于推动开关的按钮导轨,因此,现有的照明装置存在组件数量多、组装复杂度高和制造成本高等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或其他类似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照明装置和换挡装置,该照明装置中的部件数量被减少,组装复杂度和制造成本也被降低。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照明装置,其中,所述照明装置包括:
按钮盖,其包括透光部;
导光体,其在第一方向上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按钮盖连接;
光源,其向所述第二端射出光;
按压部,其与所述导光体连接;以及
至少一个开关,其与所述光源电连接,
在所述按钮盖受到外力作用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移动到规定位置时,所述导光体和所述按压部随着所述按钮盖移动,并且,所述按压部对所述至少一个开关进行致动,使所述至少一个开关的状态切换。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如第一方面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所述按压部与所述导光体一体成型,或者,所述按压部附接在所述导光体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如第一方面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所述按压部设置在所述按钮盖与所述至少一个开关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如第一方面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所述按压部包括:
主体部,其固定在所述导光体的外表面,沿着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方向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如第四方面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所述按压部还包括:
突出部,其从所述主体部的靠近所述至少一个开关的表面朝向所述至少一个开关突出,在所述按钮盖移动到所述规定位置时,所述突出部与所述至少一个开关抵接,以对所述至少一个开关进行致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六方面,提供一种如第五方面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所述突出部的数量与所述开关的数量相同,
所述突出部的数量为至少1个。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七方面,提供一种如第五方面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在所述突出部的数量为至少2个的情况下,所述导光体的所述第二端位于所述突出部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八方面,提供一种如第四方面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所述主体部的与所述导光体连接的部分的厚度小于所述主体部的其他部分的厚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九方面,提供一种如第八方面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所述主体部的与所述导光体连接的部分形成有凹陷部,所述主体部在所述凹陷部处的厚度小于所述主体部的其他部分的厚度,所述凹陷部形成在所述主体部的靠近所述至少一个开关的表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十方面,提供一种如第一方面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所述照明装置还包括:
壳体,其容纳所述导光体、所述光源、所述按压部以及所述开关,其中,所述壳体的靠近所述导光体的所述第一端的端部设置有至少3个第一卡合部,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平面上,所述至少3个第一卡合部的投影不在一条直线上;
所述按钮盖的朝向所述壳体的表面设置有至少3个第二卡合部,所述第二卡合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卡合部卡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十一方面,提供一种如第十方面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卡合部中的2个以在第二方向上彼此距离最远的方式设置;并且/或者,所述第二卡合部中的2个以在第二方向上彼此距离最远的方式设置,其中,所述第二方向是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十二方面,提供一种如第十一方面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
在所述第一卡合部的数量为3个的情况下,2个所述第一卡合部位于所述壳体的所述端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距离最远的位置处,另一个所述第一卡合部位于与该2 个所述第一卡合部确定的直线之外的位置处;并且/或者,2个所述第二卡合部位于所述按钮盖的所述表面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距离最远的位置处,另一个所述第二卡合部位于与该2个所述第二卡合部确定的直线之外的位置处。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十三方面,提供一种如第十方面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卡合部为凹槽,所述第二卡合部为突起,或者,所述第一卡合部为突起,所述第二卡合部为凹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十四方面,提供一种如第十三方面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卡合部为肋。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十五方面,提供一种如第十方面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所述按压部包括至少1个第三卡合部,所述壳体包括至少1个第四卡合部,所述第三卡合部与所述第四卡合部卡合,所述第三卡合部和所述第四卡合部位于与该至少 3个所述第一卡合部或该至少3个所述第二卡合部确定的平面之外的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十六方面,提供一种如第十五方面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所述壳体包括中间壁,所述中间壁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不同,所述第四卡合部设置在所述中间壁上,并且/或者,所述按压部包括主体部,所述第三卡合部设置在所述主体部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十七方面,提供一种如第十六方面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所述中间壁位于所述主体部与所述按钮盖之间,或者,所述中间壁位于所述主体部与所述开关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十八方面,提供一种如第十六方面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所述第三卡合部为从所述主体部的朝向所述中间壁延伸的至少一个凸起,所述第四卡合部为贯通所述中间壁的贯通孔;或者,所述第四卡合部为从所述中间壁的朝向所述主体部延伸的至少一个凸起,所述第三卡合部为贯通所述主体部的贯通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十九方面,提供一种如第十六方面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所述中间壁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十方面,提供一种如第十六方面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所述中间壁设置有供所述导光体穿过的第一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十一方面,提供一种如第十六方面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在所述中间壁与所述主体部之间设置有弹性部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十二方面,提供一种如第一方面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所述导光体的制作材料包括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十三方面,提供一种照明装置,其中,所述照明装置包括:
按钮盖,其包括透光部;
导光体,其在第一方向上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按钮盖连接;
光源,其向所述第二端射出光;
按压部,其与所述导光体连接;以及
至少一个开关,其与所述光源电连接,
在所述按钮盖受到外力作用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移动到规定位置时,所述导光体和所述按压部随着所述按钮盖移动,并且,所述按压部对所述至少一个开关进行致动,使所述至少一个开关的状态切换;
所述按压部与所述导光体一体成型,所述按压部包括:主体部,其沿着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方向延伸,并且被配置在所述按钮盖与所述至少一个开关之间,
所述主体部在与所述导光体连接的部分具有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凹陷,以使所述主体部的围绕所述导光体并且与所述导光体连接的部分的厚度比所述主体部的其他部分的厚度小。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十四方面,提供一种照明装置,其中,所述照明装置包括:
按钮盖,其包括透光部;
导光体,其在第一方向上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按钮盖连接;
光源,其向所述第二端射出光;
按压部,其与所述导光体连接;以及
至少一个开关,其与所述光源电连接,
在所述按钮盖受到外力作用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移动到规定位置时,所述导光体和所述按压部随着所述按钮盖移动,并且,所述按压部对所述至少一个开关进行致动,使所述至少一个开关的状态切换;
所述照明装置还包括:
壳体,其容纳所述导光体、所述光源、所述按压部以及所述至少一个开关;
第一卡合部,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端部,所述壳体的端部与所述导光体的所述第一端的距离比与所述导光体的第二端的距离小,所述第一卡合部位于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平面上;
第二卡合部,其设置在所述按钮盖,所述第二卡合部与所述第一卡合部互相卡合;
第三卡合部,以及
第四卡合部,其设置在所述按压部,所述第三卡合部与所述第四卡合部互相卡合;
其中,所述第三卡合部与所述第四卡合部设置在所述按钮盖与所述至少一个开关之间,并且位于所述第一卡合部确定的平面之外的位置或位于所述第二卡合部确定的平面之外的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十五方面,提供一种换挡装置,其中,所述换挡装置包括如第一方面至第二十四方面中任意一方面所述的照明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之一在于:通过按钮盖带动导光体和按压部移动并通过按压部对开关进行致动,使开关的状态切换,因此,能够取消照明装置中的按钮导轨,从而能够减少照明装置中的部件数量,降低组装复杂度和制造成本。
参照后文的说明和附图,详细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实施方式,指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可以被采用的方式。应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范围上并不因此而受到限制。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条款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许多改变、修改和等同。
针对一种实施方式描述和/或示出的特征可以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在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实施方式中使用,与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相组合,或替代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
附图说明
所包括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的理解,其构成了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例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与文字描述一起来阐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照明装置的一个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照明装置的一个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照明装置的导光体和按压部的一个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照明装置的一个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照明装置的沿着图4所示的剖面线AA的一个剖面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照明装置的沿着图4所示的剖面线BB的一个剖面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换挡装置的一个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换挡装置的一个俯视图;
图9是现有技术的照明装置的一个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本实用新型的前述以及其它特征将变得明显。在说明书和附图中,具体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实施方式,其表明了其中可以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部分实施方式,应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本实用新型包括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全部修改、变型以及等同物。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术语“包含”、“包括”、“具有”等是指所陈述的特征、元素、元件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元素、元件或组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单数形式“一”、“该”等包括复数形式,应广义地理解为“一种”或“一类”而并不是限定为“一个”的含义;此外术语“所述”应理解为既包括单数形式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此外术语“根据”应理解为“至少部分根据……”,术语“基于”应理解为“至少部分基于……”,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照明装置。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照明装置100的一个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照明装置100的一个爆炸图。其中,为了清楚地示出照明装置100的内部的结构,图1和图2中去掉了照明装置100的部分壳体。
如图1和图2所示,照明装置100包括按钮盖1、导光体2、光源3、按压部4 以及开关5。其中,按钮盖1可以包括透光部14(图1所示)。导光体2在第一方向上具有第一端21和第二端22,第一端21与按钮盖1连接。光源3向第二端22射出光。按压部4与导光体2连接。开关5与光源3电连接。在按钮盖1受到外力作用沿着第一方向移动,导光体2和按压部4随着按钮盖1移动,并且,在按钮盖1移动到规定位置时,按压部4对开关5进行致动,使开关5的状态切换,例如,使开关5从关断状态切换为导通状态,或者,使开关5从导通状态切换为关断状态。
根据上述实施例,通过按钮盖1带动导光体2和按压部4移动并通过按压部4对开关5进行致动,使开关5成为导通状态,因此,不必在照明装置100中设置按钮导轨,从而能够减少照明装置100中的部件数量,降低组装复杂度和制造成本。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按钮盖1的透光部14可以是光学透明的部件,或者也可以是至少允许部分光穿过的部件。透光部14可以具有规定的图案或形状,由此,能够通过透光部14的显示状态指示相关信息。例如,如图1所示,透光部14可以是英文字母P等,通过透光部14的显示状态指示车辆的档位信息等。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按钮盖1可以与导光体2的第一端21连接。例如,导光体2的第一端21可以连接在按钮盖1的朝向壳体6的表面(底面),例如,导光体2 的第一端21可以通过机械连接的方式固定在按钮盖1的底面,或者,通过透光的粘接剂固定在按钮盖1的底面,等等。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沿着第一方向观察,导光体2的第一端21与按钮盖1的透光部14的至少一部分重合。由此,从导光体2的第一端21射出的光能够穿过按钮盖1的透光部14,从而,光源3的状态变化时(例如,光源3从熄灭变为点亮,和/ 或光源3的亮度变化,和/或光源3的闪烁频率变化等),透光部14的显示状态能够被改变。例如,使透光部14由低亮度(背景光)变为高亮度(指示光),或者,使透光部14改变颜色,或者使透光部14常亮或以规定频率闪烁,等等。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照明装置100还可以包括控制器(未图示),该控制器例如是电子控制器ECU或传输控制器TCU等。在开关5发生状态切换时,例如,开关 5在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之间切换,该控制器接收与开关5发生状态切换这一信息对应的信号,根据信号的内容控制光源3的发光状态。例如,在照明装置100应用于换挡装置中的情况下,开关5可以是车辆的档位开关。在相应的换挡装置被触发后,换挡装置的信号被发送到控制器,控制器生成发送给光源3的信号。变速箱切换挡位,光源3的发光状态反映档位切换的结果,从而向用户提供视觉反馈,指示档位切换结果。例如,在变速箱的相关齿轮未被激活时,相应的按钮具有背景照明。当变速箱切换到规定的档位时,相应的按钮变得过亮和/或显示与背景颜色不同的颜色。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照明装置100还可以包括电子基板8。例如,该电子基板 8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印刷电路板(PCB),光源3以及开关5可以设置在该PCB上。控制部可以与电子基板8电连接。但是,本申请不限于此,照明装置100也可以以其他方式使光源3与开关5电连接。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开关5可以是各种类型的开关。例如,开关5可以包括固定部分和可移动部分。其中,固定部分可以布置或耦合在PCB上;移动部分可以处于至少2个位置处,例如,ON位置和OFF位置。其中,ON位置可以对应于开关5 被按压的位置。例如,在按钮盖1移动到前述的规定位置时,按压部4对开关5进行致动,使得开关5的移动部处于ON位置。又例如,开关5也可以是硅胶垫开关(silicone pad switch)。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光源3可以是各种类型的光源。例如,光源3可以是发光二极管(LED)发射器。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导光体2可以呈大致柱状。例如,如图1和图2所示,导光体2可以是沿着直线延伸的柱状,例如,其延伸方向可以与第一方向相同。但是,本申请不限于此,导光体2也可以是沿着曲线或折线延伸的弯折柱状等。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沿着第一方向,导光体2的粗细尺寸可以不同。例如,第一端21和第二端22的尺寸可以不同。如图1和图2所示,靠近按钮盖1的第一端 21的截面面积比靠近光源的第二端22的截面面积大。通过合理设置导光体2的尺寸,一方面能够使第一端21和第二端22的尺寸分别适应于光源3和按钮盖1的面积,另一方面还能够节省制造导光体2的材料用量,从而能够进一步降低制造成本。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导光体2的制作材料可以包括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由于聚碳酸酯在光学性能和摩擦性能之间取得了良好的平衡,因此,利用聚碳酸酯制作导光体2,能够在保证导光体2的导光性能的前提下,降低导光体2在移动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和摩擦力。但是,本申请不限于此,导光体2的制作材料也可以包括其他的导光材料,例如,PMMA(methacrylate)等。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按压部4可以连接在导光体2上。在一些实施例中,导光体2和按压部4可以是一体成型的。例如,可以通过模具对导光材料进行注塑成型,一体地形成导光体2和按压部4。通过使导光体2和按压部4一体成型,能够提高导光体2和按压部4的强度,并且,进一步减少照明装置100的组装工序,降低制造成本。但是,本申请不限于此,在一些实施例中,按压部4也可以附接在导光体2上。例如,按压部4可以通过机械连接的方式固定在导光体2上,或者也可以通过粘接剂等固定在导光体2上。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按压部4可以设置在按钮盖1与开关5之间。在按钮盖1移动到规定位置处时,按压部4可以随之移动到能够致动开关5 的位置处,从而能够打开或关闭开关5。通过将按压部4设置在按钮盖1与开关5之间,能够简化按钮盖1、按压部4和开关5之间的位置和连接关系。但是,本申请不限于此,按钮盖1、按压部4和开关5也可以是其他的位置关系。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导光体2和按压部4的一个示意图。如图2和图3 所示,按压部4可以包括:主体部41。其中,主体部41固定在导光体2的外表面,沿着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方向延伸。通过设置主体部41,能够利用主体部41触发开关 5。例如,在开关5为硅胶垫开关时,可以利用主体部41的朝向开关5的表面触发硅胶垫开关。此外,通过使主体部41的延伸方向与导光体2移动的第一方向垂直,能够容易地确定主体部41相对于导光体2、开关5的位置关系。但是,本申请不限于此,主体部41也可以是其他形状,其延伸方向也可以是其他方向。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按压部4还可以包括:突出部42。其中,突出部42可以从主体部41的靠近开关5的表面朝向开关5突出,在按钮盖1移动到规定位置时,突出部42与开关5抵接,以对开关5进行致动。例如,在开关5为包括固定部分和可动部分的开关时,可以利用突出部42致动开关5的可动部分。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突出部42的数量可以与开关5的数量相同,突出部42的数量为至少1个。由此,能够通过突出部42可靠地对开关5进行致动。例如,如图 2所示,在开关5的数量为2个时,突出部42的数量为2个。但是,本申请不限于此,突出部42的数量也可以与开关5的数量不同。例如,可以通过一个突出部42致动多个开关5。此外,按压部4也可以不设置突出部42,例如,可以通过按压部4的朝向开关5的表面按压开关5。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在突出部42的数量为至少2个的情况下,导光体2的第二端22位于突出部42之间。由于按压部4与开关5抵接时,按压部4 的突出部42受到开关5的作用力,通过将导光体2的第二端22设置在多个突出部 42之间,能够使按压部4的受力均匀,延长照明装置100的使用寿命。但是,本申请不限于此,突出部42和导光体2的第二端22也可以是其他位置关系。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主体部41的与导光体2连接的部分的厚度小于主体部41 的其他部分的厚度。在主体部41与导光体2为利用导光材料一体成型的结构的情况下,通过减小按压部4的主体部41与导光体2的连接部分的面积,能够减少导光体2朝向按压部4的漏光量。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照明装置100的一个剖面示意图。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主体部41的在与导光体2连接的部分形成有凹陷部43,主体部 41在凹陷部43处的厚度小于主体部41的其他部分的厚度。通过设置凹陷部43,能够减小主体部41与导光体2的连接面积。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凹陷部43可以设置在主体部41的靠近导光体2的一端的任意位置处。例如,如图4所示,凹陷部43可以设置在主体部41的该端部的下侧。但是,本申请不限于此,凹陷部43也可以设置在该端部的上侧,或者,凹陷部43可以设置在该端部的上侧和下侧,等等。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4所示,照明装置100还可以包括:壳体6。该壳体6可以容纳导光体2、光源3、按压部4以及开关5。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照明装置100的沿着图4的剖面线AA的一个剖面图。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壳体6的靠近导光体2的第一端21的端部 61设置有至少3个第一卡合部611,在垂直于第一方向的平面(例如,图5的XY平面)上,该至少3个第一卡合部611的投影不在一条直线上。例如,第一卡合部611-1、 611-2对齐以确定一条直线(X轴),第一卡合部611-3以不在该直线上的方式进行布置,由此,限定垂直于第一方向的平面(XY)。
按钮盖1的朝向壳体6的表面设置有至少3个第二卡合部11,第二卡合部11分别与第一卡合部611卡合。通过使不位于一条直线上的多个第一卡合部611与多个第二卡合部11卡合,能够使按钮盖1固定在多个第一卡合部611确定的平面内,由此,能够稳定的安装按钮盖1。例如,第二卡合部11-1、11-2对齐以确定一条直线(X轴),第二卡合部11-3以不在该直线上的方式进行布置,由此,限定垂直于第一方向的平面(XY)。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至少3个第一卡合部611确定的平面与按钮盖1的移动方向(即,第一方向)垂直,例如,至少3个第一卡合部611确定的平面为图5的XY 平面。由此,能够简化按钮盖1和壳体6的结构。但是,本申请不限于此,至少3个第一卡合部611确定的平面也可以与按钮盖1的移动方向(即,第一方向)不垂直。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图5所示,按钮盖1可以是双层壁结构,例如,按钮盖1 可以设置有内壁12,其中,内壁12可以是中空的,用于容纳导光体2的第一端21。内壁12可以与导光体2在周向上抵接或部分抵接,由此,能够提高导光体2和按钮盖1之间的连接强度,保证导光体2在随着按钮盖1移动时的稳定性。按钮盖1还可以设置有外壁13,外壁13设置在内壁12的周向外侧,设置有与壳体6的第一卡合部611卡合的第二卡合部11。但是,本申请不限于此,按钮盖1也可以不设置内壁 12,或者也可以是其他结构。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壳体6的第一卡合部611可以是凹槽,按钮盖1的第二卡合部11可以是突起。由此,可以通过壳体6引导按钮盖1在第一方向上自由地移动。但是,本申请不限于此,壳体6的第一卡合部611也可以是突起,按钮盖1的第二卡合部11也可以是凹槽。或者,第一卡合部611的一部分为凹槽,另一部分为突起,第二卡合部11的一部分为突起,另一部分为凹槽。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二卡合部11可以是肋。由此,能够提高按钮盖1的强度,并且能够简化第二卡合部11和第一卡合部611的结构。例如,第二卡合部11可以从外壁13的内周面沿着与内周面垂直的方向向按钮盖1的内周侧突出。但是,本申请不限于此,第二卡合部11和第一卡合部611也可以是其他结构。例如,第二卡合部11也可以是从按钮盖1的底面向壳体6延伸的柱体,第一卡合部 611也可以是容纳该柱体的凹槽,等等。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该第一卡合部611中的2个以在第二方向上彼此距离最远的方式设置;并且/或者,该第二卡合部11中的2个以在第二方向上彼此距离最远的方式设置,其中,第二方向是与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由此,能够使按钮盖1和壳体 6的相对位置更加稳定。
例如,如图5所示,在按钮盖1的形状为矩形时,第二方向可以是与矩形的长边平行的方向,即,图5中的X轴方向。但是,本申请不限于此,第二方向也可以是与矩形的长边呈一定夹角的方向。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第一卡合部611的数量为3个的情况下,2个第一卡合部611位于壳体6的端部61在第二方向上的距离最远的位置处,另一个第一卡合部 611位于与该2个第一卡合部611确定的直线之外的位置处;并且/或者,2个第二卡合部11位于按钮盖1的朝向壳体6的表面在第二方向上的距离最远的位置处,另一个第二卡合部11位于与该2个第二卡合部11确定的直线之外的位置处。
例如,另一个第一卡合部611可以位于与该2个第一卡合部611确定的直线垂直距离最远的位置处;并且/或者,2个第二卡合部11位于按钮盖1的朝向壳体6的表面的距离最远的位置处,另一个第二卡合部11位于与该2个第二卡合部11确定的直线垂直距离最远的位置处。
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按钮盖1的朝向壳体6的表面呈大致矩形,第一卡合部611-1和611-2分别位于矩形的短边的大致中点位置处,另一个第一卡合部611-3位于矩形的长边的大致中点位置处。其中,在第一卡合部611-1、611-2、611-3确定的平面内,将与第一卡合部611-1和611-2确定的直线平行的方向定义为X轴方向,将与 X轴垂直的方向并以为Y轴方向(如图5所示)。通过第一卡合部611-1和611-2与第二卡合部11-1和11-2卡合,限定了按钮盖1与壳体6在X轴方向的相对位置,通过第一卡合部611-3和第二卡合部11-3卡合,限定了按钮盖1与壳体6在Y轴方向的相对位置。由此,通过第一卡合部611与第二卡合部11卡合,能够限制按钮盖1 与壳体6在XY平面上的相对位置。其中,第一卡合部611-3可以限制按钮盖1在X 轴方向的移动,第一卡合部611-1和611-2可以限制按钮盖1在Y轴方向的移动。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按压部4还可以包括至少1个第三卡合部44,壳体6包括至少1个第四卡合部62,第三卡合部44与第四卡合部62卡合,第三卡合部44和第四卡合部62位于与该至少3个第一卡合部611或该至少3个第二卡合部11确定的平面(例如图5所示的XY平面)之外的位置。通常为了使按钮盖1 的第二卡合部11与壳体6的第一卡合部611能够顺利的卡合,会将第二卡合部11和第一卡合部611中的凹槽的宽度设置为比突起的宽度稍大。在此情况下,按钮盖1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容易沿着X轴或者Y轴翻转,或者,沿着第一方向旋转。通过设置位于平面XY之外的第三卡合部44和第四卡合部62,能够抑制按钮盖1沿着X轴或者Y轴翻转、以及沿着第一方向旋转。并且,通过设置第四卡合部62和第三卡合部44,能够限定壳体6和按压部4的相对位置关系,提高按压部4在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壳体6的第四卡合部62可以设置在XY平面之外的、按钮盖1与开关5之间的任意位置处,例如,第四卡合部62可以设置在后述的中间壁 63上,或者,第四卡合部62也可以设置在能够与按压部4接合的其他位置处。与第四卡合部62卡合的第三卡合部44可以设置在按压部4的任意位置处,例如,第三卡合部44可以设置在按压部4的主体部41上。但是,本申请限于此,第三卡合部44 也可以不设置在按压部4上。例如,其也可以设置在导光体2的外周面等位置处。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壳体6还可以包括中间壁63。中间壁63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不同,第四卡合部62设置在中间壁63上。并且/或者,第三卡合部44可以设置在按压部4的主体部41上。由于中间壁63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不同,因此,中间壁63在第一方向上具有规定的投影面积。从而,能够在中间壁63上设置沿着第一方向延伸或者凹陷的第四卡合部62。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第四卡合部62可以与壳体6的其他部件一体成型。例如,可以通过模具对制造材料进行注塑成型。由此,能够进一步减少照明装置100的组装工序。但是,本申请不限于此,第四卡合部62也可以安装在壳体6的规定位置处。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第三卡合部44可以与按压部4的主体部41一体成型,或者,第三卡合部44可以与主体部41、导光体2一体成型。例如,可以通过模具对导光材料进行注塑成型。由此,能够进一步减少照明装置100的组装工序。但是,本申请不限于此,第三卡合部44也可以安装在主体部41或导光体2的规定位置处。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中间壁63的延伸方向可以与主体部41的延伸方向平行。例如,中间壁63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由此,能够简化中间壁63和主体部 41的结构。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中间壁63可以位于按压部4的主体部41与按钮盖1之间。但是,本申请不限于此,中间壁63也可以位于主体部41与开关5之间。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中间壁63可以与壳体6的内表面在整周范围内连接,由此,能够提高中间壁63和壳体6的强度。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照明装置100的沿着图4的剖面线BB的一个剖面图。在中间壁63设置在主体部41与按钮盖1之间的情况下,如图1、图2和图6所示,中间壁63可以设置有供导光体2穿过的第一孔64。
在中间壁63位于主体部41与开关5之间的情况下,中间壁63可以设置有供按压部4的突出部42穿过的孔,由此,中间壁63不会对突出部42产生干涉。但是,本申请不限于此,中间壁63也可以与壳体6的内表面在周向上部分连接,由此,能够节省制造壳体6的材料,进一步降低制造成本。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第三卡合部44可以是从主体部41的朝向中间壁63延伸的至少一个凸起,第四卡合部62可以是贯通中间壁63的贯通孔;或者,第四卡合部 62可以是从中间壁63的朝向主体部41延伸的至少一个凸起,第三卡合部44可以是贯通主体部41的贯通孔。但是,本申请不限于此,第三卡合部44和第四卡合部62 也可以不采用贯通孔的形式,例如,其可以是有底部的凹槽(即,盲孔)。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按压部4的第三卡合部44可以与壳体6的第四卡合部62 在第一方向上卡合。由此,能够简化第三卡合部44与第四卡合部62的结构。
例如,如图1和图2所示,中间壁63位于主体部41与按钮盖1之间,第三卡合部44为从主体部41的表面沿着第一方向延伸的柱,第四卡合部62可以是沿着第一方向延伸的孔。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四卡合部62为贯通孔的形式,中间壁63在第四卡合部62的壁部的位置处的厚度比中间壁63在其他位置处的厚度大,从而,能够形成在第一方向上较长的第四卡合部62。由此,在按压部4沿着第一方向移动的过程中,能够通过与第三卡合部44卡合的第四卡合部62对按压部4进行引导,提高了按压部4移动的稳定性。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中间壁63与主体部41之间设置有弹性部件7。由此,能够缓冲中间壁63与主体部41之间的相对运动,减少噪声。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弹性部件7可以是硅树脂。但是,本申请不限于此,弹性部件7也可以由其他材料制成。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弹性部件7的数量可以为任意数量。例如,如图2所示,弹性部件7的数量为2个。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弹性部件7可以设置在主体部41上。例如,如图1和图 2所示,弹性部件7可以固定插入在主体部41的贯通孔上。但是,本申请不限于此,弹性部件7也可以通过粘接剂等固定在主体部41上。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照明装置100可以应用于各种场景。例如,照明装置100 可以是开关的组成部分。该开关可以是车辆的线控开关,例如,机动车辆的变速器的拨动开关,等等。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照明装置100可以包括:按钮盖1,其包括透光部14;导光体2,其在第一方向上具有第一端21和第二端22,第一端21 与按钮盖1连接;光源3,其向第二端22射出光;按压部4,其与导光体2连接;以及至少一个开关5,其与光源3电连接。在按钮盖1受到外力作用沿着第一方向移动到规定位置时,导光体2和按压部4随着按钮盖1移动,并且,按压部4对至少一个开关5进行致动,使至少一个开关5的状态切换;按压部4与导光体2一体成型,按压部4包括:主体部41,其沿着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方向延伸,并且被配置在按钮盖1 与至少一个开关5之间。如图4所示,主体部41在与导光体2连接的部分具有在第一方向上的凹陷部43,以使主体部41的围绕导光体2并且与导光体2连接的部分的厚度比主体部41的其他部分的厚度小。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照明装置100可以包括:按钮盖1,其包括透光部14;导光体2,其在第一方向上具有第一端21和第二端22,第一端21 与按钮盖1连接;光源3,其向第二端22射出光;按压部4,其与导光体2连接;以及至少一个开关5,其与光源3电连接。在按钮盖1受到外力作用沿着第一方向移动到规定位置时,导光体2和按压部4随着按钮盖1移动,并且,按压部4对至少一个开关5进行致动,使至少一个开关5的状态切换。如图2、图4和图5所示,照明装置100还可以包括:壳体6,其容纳导光体2、光源3、按压部4以及至少一个开关5;第一卡合部611,其设置在壳体6的端部61,壳体6的端部61与导光体2的第一端 21的距离比与导光体2的第二端22的距离小,第一卡合部611位于与第一方向垂直的平面XY上;第二卡合部11,其设置在按钮盖1,第二卡合部11与第一卡合部611 互相卡合;第四卡合部62,以及,第三卡合部44,其设置在按压部4,第三卡合部 44与第四卡合部62互相卡合;其中,第三卡合部44与第四卡合部62设置在按钮盖 1与至少一个开关5之间,并且位于与第一卡合部611或第二卡合部11确定的平面 XY之外的位置。
根据上述实施例,通过按钮盖1带动导光体2和按压部4移动并通过按压部4对开关5进行致动,使开关5的状态切换,因此,在照明装置100中不必设置按钮导轨,从而能够减少照明装置100中的部件数量,降低组装复杂度和制造成本。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换挡装置。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换挡装置300的一个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换挡装置300的一个俯视图。
如图7和图8所示,换挡装置300可以包括如实施例1所述的照明装置100。由于在实施例1中,已经对该照明装置100的结构进行了说明,其内容被合并于此,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的换挡装置300中,由于采用了实施例1所述的照明装置100的结构,通过按钮盖1带动导光体2和按压部4移动并通过按压部4对开关5进行致动,使开关5的状态切换,因此,能够取消照明装置100中的按钮导轨,从而能够减少照明装置100中的部件数量,降低组装复杂度和制造成本。进而也降低了换挡装置300的制造成本。
以上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清楚,这些描述都是示例性的,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也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Claims (25)
1.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装置包括:
按钮盖,其包括透光部;
导光体,其在第一方向上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按钮盖连接;
光源,其向所述第二端射出光;
按压部,其与所述导光体连接;以及
至少一个开关,其与所述光源电连接,
在所述按钮盖受到外力作用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移动到规定位置时,所述导光体和所述按压部随着所述按钮盖移动,并且,所述按压部对所述至少一个开关进行致动,使所述至少一个开关的状态切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压部与所述导光体一体成型,或者,所述按压部附接在所述导光体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压部设置在所述按钮盖与所述至少一个开关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部包括:
主体部,其固定在所述导光体的外表面,沿着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方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部还包括:
突出部,其从所述主体部的靠近所述至少一个开关的表面朝向所述至少一个开关突出,在所述按钮盖移动到所述规定位置时,所述突出部与所述至少一个开关抵接,以对所述至少一个开关进行致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出部的数量与所述开关的数量相同,
所述突出部的数量为至少1个。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突出部的数量为至少2个的情况下,所述导光体的所述第二端位于所述突出部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部的与所述导光体连接的部分的厚度小于所述主体部的其他部分的厚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部的与所述导光体连接的部分形成有凹陷部,所述主体部在所述凹陷部处的厚度小于所述主体部的其他部分的厚度,所述凹陷部形成在所述主体部的靠近所述至少一个开关的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装置还包括:
壳体,其容纳所述导光体、所述光源、所述按压部以及所述开关,其中,所述壳体的靠近所述导光体的所述第一端的端部设置有至少3个第一卡合部,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平面上,所述至少3个第一卡合部的投影不在一条直线上;
所述按钮盖的朝向所述壳体的表面设置有至少3个第二卡合部,所述第二卡合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卡合部卡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卡合部中的2个以在第二方向上彼此距离最远的方式设置;并且/或者,所述第二卡合部中的2个以在第二方向上彼此距离最远的方式设置,其中,所述第二方向是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卡合部的数量为3个的情况下,2个所述第一卡合部位于所述壳体的所述端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距离最远的位置处,另一个所述第一卡合部位于与该2个所述第一卡合部确定的直线之外的位置处;并且/或者,2个所述第二卡合部位于所述按钮盖的所述表面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距离最远的位置处,另一个所述第二卡合部位于与该2个所述第二卡合部确定的直线之外的位置处。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卡合部为凹槽,所述第二卡合部为突起,或者,所述第一卡合部为突起,所述第二卡合部为凹槽。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卡合部为肋。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压部包括至少1个第三卡合部,所述壳体包括至少1个第四卡合部,所述第三卡合部与所述第四卡合部卡合,所述第三卡合部和所述第四卡合部位于与该至少3个所述第一卡合部或该至少3个所述第二卡合部确定的平面之外的位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包括中间壁,所述中间壁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不同,所述第四卡合部设置在所述中间壁上,并且/或者,所述按压部包括主体部,所述第三卡合部设置在所述主体部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壁位于所述主体部与所述按钮盖之间,或者,所述中间壁位于所述主体部与所述开关之间。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卡合部为从所述主体部的朝向所述中间壁延伸的至少一个凸起,所述第四卡合部为贯通所述中间壁的贯通孔;或者,所述第四卡合部为从所述中间壁的朝向所述主体部延伸的至少一个凸起,所述第三卡合部为贯通所述主体部的贯通孔。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壁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壁设置有供所述导光体穿过的第一孔。
21.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中间壁与所述主体部之间设置有弹性部件。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光体的制作材料包括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
23.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装置包括:
按钮盖,其包括透光部;
导光体,其在第一方向上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按钮盖连接;
光源,其向所述第二端射出光;
按压部,其与所述导光体连接;以及
至少一个开关,其与所述光源电连接,
在所述按钮盖受到外力作用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移动到规定位置时,所述导光体和所述按压部随着所述按钮盖移动,并且,所述按压部对所述至少一个开关进行致动,使所述至少一个开关的状态切换;
所述按压部与所述导光体一体成型,所述按压部包括:主体部,其沿着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方向延伸,并且被配置在所述按钮盖与所述至少一个开关之间,
所述主体部在与所述导光体连接的部分具有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凹陷,以使所述主体部的围绕所述导光体并且与所述导光体连接的部分的厚度比所述主体部的其他部分的厚度小。
24.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装置包括:
按钮盖,其包括透光部;
导光体,其在第一方向上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按钮盖连接;
光源,其向所述第二端射出光;
按压部,其与所述导光体连接;以及
至少一个开关,其与所述光源电连接,
在所述按钮盖受到外力作用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移动到规定位置时,所述导光体和所述按压部随着所述按钮盖移动,并且,所述按压部对所述至少一个开关进行致动,使所述至少一个开关的状态切换;
所述照明装置还包括:
壳体,其容纳所述导光体、所述光源、所述按压部以及所述至少一个开关;
第一卡合部,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端部,所述壳体的端部与所述导光体的所述第一端的距离比与所述导光体的第二端的距离小,所述第一卡合部位于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平面上;
第二卡合部,其设置在所述按钮盖,所述第二卡合部与所述第一卡合部互相卡合;
第三卡合部,以及
第四卡合部,其设置在所述按压部,所述第三卡合部与所述第四卡合部互相卡合;
其中,所述第三卡合部与所述第四卡合部设置在所述按钮盖与所述至少一个开关之间,并且位于所述第一卡合部确定的平面之外的位置或位于所述第二卡合部确定的平面之外的位置。
25.一种换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挡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2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653894.2U CN216521425U (zh) | 2021-11-01 | 2021-11-01 | 照明装置和换挡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653894.2U CN216521425U (zh) | 2021-11-01 | 2021-11-01 | 照明装置和换挡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521425U true CN216521425U (zh) | 2022-05-13 |
Family
ID=815261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2653894.2U Active CN216521425U (zh) | 2021-11-01 | 2021-11-01 | 照明装置和换挡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521425U (zh) |
-
2021
- 2021-11-01 CN CN202122653894.2U patent/CN21652142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4046032B2 (ja) | 照光式スイッチの構造、照光式スイッチ用の押しボタンユニット及び押下式スイッチの構造 | |
EP1641008B1 (en) | Lighted switch device | |
JP6124390B2 (ja) | 照光式押釦スイッチ | |
WO2010122708A1 (ja) |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 |
US7424386B2 (en) | Switch mechanism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 |
US6388220B1 (en) | Illuminated switching device for stabilized illumination to translucent portion of knob | |
US6967296B2 (en) | Steering switch device | |
CN216521425U (zh) | 照明装置和换挡装置 | |
KR200465491Y1 (ko) | 푸시 스위치 장치 | |
CN109643613B (zh) | 发光开关装置 | |
JP6925373B2 (ja) | 操作部構造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 |
JP4628283B2 (ja) | 照光装置 | |
JP5123631B2 (ja) | 車両空調装置用操作装置 | |
JPH0526789Y2 (zh) | ||
JPH1139989A (ja) | プッシュ式スイッチ装置 | |
JP2015106514A (ja) | 照光機構付き回転式電子部品の防滴構造 | |
JP4571453B2 (ja) | シフトレバー装置 | |
CN220911201U (zh) | 发光装置及车辆 | |
CN217606726U (zh) | 一种具备指示灯反馈效果的汽车按键 | |
CN221079876U (zh) | 一种全彩飞梭结构 | |
JP4762853B2 (ja) | 押ボタンスイッチ | |
CN213184048U (zh) | 按键和键盘 | |
KR20100134239A (ko) | 스위치 장치 | |
CN116805558A (zh) | 按键模块与键盘装置 | |
KR900009239Y1 (ko) | 소형 tv의 채널선택 스위치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