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02122U - 空调新风系统的进风结构以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空调新风系统的进风结构以及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002122U CN216002122U CN202122468978.9U CN202122468978U CN216002122U CN 216002122 U CN216002122 U CN 216002122U CN 202122468978 U CN202122468978 U CN 202122468978U CN 216002122 U CN216002122 U CN 21600212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assembly
- air inlet
- cover plate
- engine compartm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9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4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7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2912 waste gas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976416 Isatis tinctoria subsp. canescen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233805 Phoenix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541 heal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212 insula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新风系统的进风结构以及车辆,进风结构包括:前围板;前围上部总成,前围上部总成设置有第一通风孔;空调进风管,空调进风管设置有进风口,进风口与第一通风孔相连通;发动机舱盖;以及通风盖板总成,通风盖板总成包括:通风盖板和密封件,通风盖板与前围上部总成共同限定出新风通道,新风通道与第一通风孔相连通,通风盖板位于发动机舱盖的后侧,密封件设置于通风盖板和发动机舱盖之间,以将发动机舱盖下部的机舱空间与新风通道分隔开。密封件可以密封通风盖板和发动机舱盖之间的空间,如此,可以形成废气屏障,使进入空调进风管的风均为外部新风,从而保证空调进风管的进风质量,使驾驶舱内部的空气更加清新和健康。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新风系统的进风结构以及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车辆空调系统新风进风口与发动机舱连通。但是,发动机舱内的内部废气可以通过进风口进入到驾驶舱内,从而使驾驶舱内的空气混浊,甚至可能影响用户的身体健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空调新风系统的进风结构,该空调新风系统的进风结构可以形成废气屏障,使进入空调进风管的风均为外部的新风,从而可以保证空调进风管的进风质量,使驾驶舱内部的空气更加清新和健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新风系统的进风结构,包括:前围板;前围上部总成,所述前围上部总成设置于所述前围板的上部,所述前围上部总成设置有第一通风孔;空调进风管,所述空调进风管设置于所述前围上部总成,所述空调进风管设置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与所述第一通风孔相连通;发动机舱盖;以及通风盖板总成,所述通风盖板总成包括:通风盖板和密封件,所述通风盖板设置于所述前围上部总成的上部且与所述前围上部总成共同限定出新风通道,所述新风通道与所述第一通风孔相连通,所述通风盖板位于所述发动机舱盖的后侧,所述密封件设置于所述通风盖板和所述发动机舱盖之间,以将所述发动机舱盖下部的机舱空间与所述新风通道分隔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新风系统的进风结构,在通风盖板和发动机舱盖之间设置有密封件,密封件可以密封通风盖板和发动机舱盖之间的空间,从而可以将发动机舱盖下部的机舱空间与新风通道分隔开。如此,可以形成废气屏障,使进入空调进风管的风均为外部的新风,从而可以保证空调进风管的进风质量,使驾驶舱内部的空气更加清新和健康。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通风盖板的前侧设置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密封槽,所述密封件呈条状,所述密封件设置于所述密封槽内且上部与所述发动机舱盖接触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通风盖板总成还包括:进风盖板,所述进风盖板设置于所述通风盖板上,所述进风盖板上设置有与所述新风通道相连通的第二通风孔且在所述第二通风孔处设置有格栅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前围上部总成包括:风窗下横梁总成和安装板总成,所述风窗下横梁总成设置于所述安装板总成的后上部,所述通风盖板设置于所述风窗下横梁总成和所述安装板总成上,以共同限定出所述新风通道,所述第一通风孔设置于所述安装板总成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风窗下横梁总成包括:风窗下横梁和上挡水板,所述上挡水板连接于所述风窗下横梁的前侧;所述安装板总成包括:安装板和下挡水板,所述安装板设置有所述第一通风孔且在所述第一通风孔的下方设置有流水槽,所述下挡水板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且位于所述第一通风孔和所述流水槽之间,所述下挡水板位于所述上挡水板的下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上挡水板在左右方向上的延伸长度大于所述下挡水板在左右方向上的延伸长度,所述上挡水板构造为中间高且两端低的形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上挡水板的截面为U形且形成有导水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上挡水板的前端向前超出所述下挡水板的前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通风盖板上设置有多个流水孔,所述流水孔对应设置于所述流水槽的上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包括:以上所述的空调新风系统的进风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风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B-B方向的剖视图;
图3是通风盖板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通风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前围上部总成的爆炸图;
图6是前围上部总成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A-A方向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1、进风结构;
10、前围板;20、前围上部总成;21、第一通风孔;22、风窗下横梁总成;23、安装板总成;24、风窗下横梁;25、上挡水板;26、安装板;27、下挡水板;28、流水槽;29、导水槽;30、空调进风管;31、进风口;40、发动机舱盖;
50、通风盖板总成;51、通风盖板;52、密封件;53、新风通道;54、密封槽;55、进风盖板;56、第二通风孔;57、格栅条;58、流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下面参考图1-图7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新风系统的进风结构1。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新风系统的进风结构1,包括:前围板10、前围上部总成20、空调进风管30、发动机舱盖40和通风盖板总成50。前围板10是发动机舱与驾驶舱之间的隔板,主要可以起到隔绝的作用。前围上部总成20则主要起到遮盖前围板10的作用。空调进风管30与车辆的空调系统连接,主要与车辆外部的空气连通,从而可以起到新凤导入的作用。发动机舱盖40用于盖设发动机舱,可以起到遮盖的作用,也可以使车辆的外形结构更加整洁。而通风盖板总成50既可以起到遮盖的作用,也可以与空调进风管30连通,起到通风的作用。
如图2所示,前围上部总成20设置于前围板10的上部,这样前围上部总成20可以稳定地盖设在前围板10上。前围上部总成20设置有第一通风孔21,第一通风孔21也可以与车辆外部的空气连通。空调进风管30设置于前围上部总成20,这样可以固定空调进风管30,使空调进风管30可以更稳定地进风。空调进风管30设置有进风口31,进风口31与第一通风孔21相连通,也就是说,车辆外部的新风先通过第一通风孔21,然后再通过进风口31进入到空调进风管30,实现新风的传输。
如图2-图4所示,通风盖板总成50包括:通风盖板51和密封件52,通风盖板51设置于前围上部总成20的上部,而且通风盖板51与前围上部总成20共同限定出新风通道53,新风通道53与第一通风孔21相连通,也就是说,外部的新风先通过通风盖板51,然后进入到通风盖板51与前围上部总成20之间的新风通道53,再通过第一通风孔21,最后通过进风口31进入到空调进风管30,实现新风的传输。
如图2所示,通风盖板51位于发动机舱盖40的后侧,密封件52设置于通风盖板51和发动机舱盖40之间,以将发动机舱盖40下部的机舱空间与新风通道53分隔开。也就是说,当通风盖板51设置于发动机舱盖40的后侧时,由于发动机设置于发动机舱内,这样发动机舱内的内部废气可以通过通风盖板51和发动机舱盖40之间进入到新风通道53,从而进入到空调进风管30,在通风盖板51和发动机舱盖40之间设置有密封件52,密封件52可以密封通风盖板51和发动机舱盖40之间的空间,从而可以将发动机舱盖40下部的机舱空间与新风通道53分隔开。如此,可以形成废气屏障,使进入空调进风管30的风均为外部的新风,从而可以保证空调进风管30的进风质量,使驾驶舱内部的空气更加清新和健康。
其中,如图2-图4所示,通风盖板51的前侧设置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密封槽54,密封件52呈条状,密封件52设置于密封槽54内,而且密封件52的上部与发动机舱盖40接触配合。在通风盖板51的前侧设置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密封槽54,而密封件52又呈条状,这样可以使密封件52更好地设置于密封槽54内,而且将密封件52设置于密封槽54内,也可以使密封件52的设置更加稳定。另外,密封件52呈条状,这样密封件52的密封范围也更加广阔,而且密封件52的上部与发动机舱盖40接触配合,如此,可以保证通风盖板51和发动机舱盖40之间的密封性,密封效果更好。
另外,如图3所示,通风盖板总成50还包括:进风盖板55,进风盖板55设置于通风盖板51上,进风盖板55上设置有与新风通道53相连通的第二通风孔56,而且在第二通风孔56处设置有格栅条57。在通风盖板51上设置有进风盖板55,进风盖板55也可以起到遮盖的作用,而且进风盖板55上设置有第二通风孔56,第二通风孔56与新风通道53相连通,也就是说,外部的风通过进风盖板55上的第二通风孔56再进入新风通道53,进而进入到到空调进风管30,实现新风的传输。在第二通风孔56处设置有格栅条57,而且格栅条57整体设置为网格状,这样可以形成杂物屏障,避免杂物通过第二通风孔56进入空调进风管30,从而可能堵塞空调进风管30,或使进入驾驶舱的新风产生异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如图5-图7所示,前围上部总成20包括:风窗下横梁总成22和安装板总成23,风窗下横梁总成22设置于安装板总成23的后上部,通风盖板51设置于风窗下横梁总成22和安装板总成23上,以共同限定出新风通道53,第一通风孔21设置于安装板总成23上。将风窗下横梁总成22设置于安装板总成23的后上部,这样风窗下横梁总成22可以对安装板总成23起到遮挡的作用,而且第一通风孔21设置于安装板总成23上,这样风窗下横梁总成22可以防止雨水滴落在安装板总成23上,从而可能通过第一通风孔21进入到空调进风管30,进而对新风效果造成影响。通风盖板51设置于风窗下横梁总成22和安装板总成23上,这样新风通道53会设置于通风盖板51、风窗下横梁总成22和安装板总成23之间,如此,可以起到一定的密封效果,使新风更好地通过新风通道53通向第一通风孔21,避免风量损失。
具体地,如图5-图7所示,风窗下横梁总成22包括:风窗下横梁24和上挡水板25,上挡水板25连接于风窗下横梁24的前侧,安装板总成23包括:安装板26和下挡水板27,安装板26设置有第一通风孔21,而且安装板26在第一通风孔21的下方设置有流水槽28,下挡水板27设置于安装板26,而且下挡水板27位于第一通风孔21和流水槽28之间,下挡水板27位于上挡水板25的下部。
风窗下横梁24为风窗下横梁总成22的主体部分,在风窗下横梁24的前侧连接有上挡水板25,上挡水板25可以防止雨水滴落在安装板总成23上,从而可能通过第一通风孔21进入到空调进风管30,对新风效果造成影响。安装板26为安装板总成23的主体部分,安装板26设置有第一通风孔21,这样新风通道53中的新风可以通过第一通风孔21进入到空调进风管30中,安装板26在第一通风孔21的下方设置有流水槽28,这样雨水可以通过流水槽28排出,避免雨水进入到第一通风孔21。在安装板26上设置有下挡水板27,而且下挡水板27位于第一通风孔21和流水槽28之间,这样可以避免当雨水较大、车辆洗车或车辆涉水时,会有大量的水进入流水槽28,而且无法及时排出,从而可能直接流入进风口31,对新风效果造成影响。而下挡水板27位于上挡水板25的下部,这样上挡水板25会遮挡上方的雨水,从而使进风结构1的防水效果更好。
当然,如图6所示,上挡水板25在左右方向上的延伸长度大于下挡水板27在左右方向上的延伸长度,上挡水板25构造为中间高,而两端低的形状。将上挡水板25构造为中间高,而两端低的形状,这样设置比较合理,滴落在上挡水板25上的雨水可以由中间向两端排出,从而防止雨水的堆积。上挡水板25在左右方向上的延伸长度大于下挡水板27在左右方向上的延伸长度,由于上挡水板25上的雨水从两端排出,如此,可以防止上挡水板25两端排出的雨水滴落在下挡水板27上,从而可能通入到进风口31,影响新风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上挡水板25的截面为U形,而且形成有导水槽29。也就是说,上挡水板25通过自身结构形成导水槽29,导水槽29可以起到导水的作用,从而可以将雨水从两端排出,防止雨水的堆积。
除此之外,如图7所示,上挡水板25的前端向前超出下挡水板27的前端。如此,上挡水板25可以完全遮挡下挡水板27,这样雨水无法通过上挡水板25滴落在下挡水板27上,另外,当雨水较大、车辆洗车或车辆涉水时,会有大量的水进入导水槽29,而且无法及时排出,从而可能从导水槽29漫出来,上挡水板25的前端向前超出下挡水板27的前端,漫出来的水也无法滴落在下挡水板27上,从而可以避免水进入到进风口31,影响新风效果。
可选地,如图4所示,通风盖板51上设置有多个流水孔58,流水孔58对应设置于流水槽28的上部。在通风盖板51上设置有多个流水孔58,这样通风盖板51上的雨水可以通过多个流水孔58排出,而且流水孔58对应设置于流水槽28的上部,这样通风盖板51上的雨水可以先通入到流水槽28,然后通过流水槽28排出,这样既可以避免雨水的堆积,也可以防止雨水进入到进风口31,影响新风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多个流水孔58中有的排水量小,可以用于小流量的水流动排出,有的排水量大,这样可以增加大流量水的流水能力,避免产生积水。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以上实施例所述的空调新风系统的进风结构1。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空调新风系统的进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前围板;
前围上部总成,所述前围上部总成设置于所述前围板的上部,所述前围上部总成设置有第一通风孔;
空调进风管,所述空调进风管设置于所述前围上部总成,所述空调进风管设置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与所述第一通风孔相连通;
发动机舱盖;以及
通风盖板总成,所述通风盖板总成包括:通风盖板和密封件,所述通风盖板设置于所述前围上部总成的上部且与所述前围上部总成共同限定出新风通道,所述新风通道与所述第一通风孔相连通,所述通风盖板位于所述发动机舱盖的后侧,所述密封件设置于所述通风盖板和所述发动机舱盖之间,以将所述发动机舱盖下部的机舱空间与所述新风通道分隔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新风系统的进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盖板的前侧设置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密封槽,所述密封件呈条状,所述密封件设置于所述密封槽内且上部与所述发动机舱盖接触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新风系统的进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盖板总成还包括:进风盖板,所述进风盖板设置于所述通风盖板上,所述进风盖板上设置有与所述新风通道相连通的第二通风孔且在所述第二通风孔处设置有格栅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新风系统的进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围上部总成包括:风窗下横梁总成和安装板总成,所述风窗下横梁总成设置于所述安装板总成的后上部,所述通风盖板设置于所述风窗下横梁总成和所述安装板总成上,以共同限定出所述新风通道,所述第一通风孔设置于所述安装板总成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新风系统的进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窗下横梁总成包括:风窗下横梁和上挡水板,所述上挡水板连接于所述风窗下横梁的前侧;
所述安装板总成包括:安装板和下挡水板,所述安装板设置有所述第一通风孔且在所述第一通风孔的下方设置有流水槽,所述下挡水板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且位于所述第一通风孔和所述流水槽之间,所述下挡水板位于所述上挡水板的下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新风系统的进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挡水板在左右方向上的延伸长度大于所述下挡水板在左右方向上的延伸长度,所述上挡水板构造为中间高且两端低的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新风系统的进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挡水板的截面为U形且形成有导水槽。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新风系统的进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挡水板的前端向前超出所述下挡水板的前端。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新风系统的进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盖板上设置有多个流水孔,所述流水孔对应设置于所述流水槽的上部。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新风系统的进风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468978.9U CN216002122U (zh) | 2021-10-13 | 2021-10-13 | 空调新风系统的进风结构以及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468978.9U CN216002122U (zh) | 2021-10-13 | 2021-10-13 | 空调新风系统的进风结构以及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002122U true CN216002122U (zh) | 2022-03-11 |
Family
ID=805221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2468978.9U Active CN216002122U (zh) | 2021-10-13 | 2021-10-13 | 空调新风系统的进风结构以及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002122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954677A (zh) * | 2022-06-29 | 2022-08-30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车辆前挡风玻璃排水结构及车辆 |
-
2021
- 2021-10-13 CN CN202122468978.9U patent/CN216002122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954677A (zh) * | 2022-06-29 | 2022-08-30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车辆前挡风玻璃排水结构及车辆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976097B2 (en) | Cowl structure of vehicle | |
CN211494255U (zh) | 用于车辆的通风盖板总成、前围组件和车辆 | |
EP2684718B1 (en) | An air supply arrangement | |
US20120292949A1 (en) | Panel element for arrangement on a water box of a motor vehicle body | |
US20160375844A1 (en) | Panel arrangement for a motor vehicle | |
CN216002122U (zh) | 空调新风系统的进风结构以及车辆 | |
CN211731587U (zh) | 通风盖板、车辆排水组件及车辆 | |
CN105966200A (zh) | 一种汽车用通风框 | |
CN214383342U (zh) | 车用空调排水结构 | |
JP4395731B2 (ja) |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 |
US20060232106A1 (en) | Unit area in a motor vehicle | |
US3259051A (en) | Ventilating system for the passenger compartment of motor vehicles | |
JP4403699B2 (ja) | 自動車の前部車体構造 | |
CN115071836B (zh) | 机舱排水进气系统及车辆 | |
JP2009190510A (ja) | カウル構造 | |
CN212605450U (zh) | 用于车辆的前机舱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 |
CN209776567U (zh) | 汽车及其雨刮盖板组件 | |
CA1281753C (en) | Cross member structure for automobile | |
CN218536581U (zh) | 挡水结构、排水装置及车辆 | |
CN214822487U (zh) | 汽车空调新风口总成 | |
CN213291915U (zh) | 一种具有防漏水功能的顶置驻车空调 | |
KR102596241B1 (ko) | 차량의 카울 어셈블리 | |
CN219651285U (zh) | 通风盖板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 |
CN212005832U (zh) | 出风箱装置以及集成灶 | |
CN217623056U (zh) | 进气管和车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