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05819U - 车辆用座椅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座椅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705819U CN215705819U CN202120382536.XU CN202120382536U CN215705819U CN 215705819 U CN215705819 U CN 215705819U CN 202120382536 U CN202120382536 U CN 202120382536U CN 215705819 U CN215705819 U CN 21570581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rame
- main frame
- rotation shaft
- posture
- sea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7
- 239000011435 rock Substances 0.000 claims 2
- 230000001174 asce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 B60N2/1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slidable and tiltable
- B60N2/123—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slidable and tiltable and provided with memory lock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 B60N2/1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slidable and tiltab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在附带有俯仰功能的车辆用座椅中,具有使主框架变为就座姿势或者变为前倾姿势的辅助功能,并且抑制座椅横向宽度的增大,而且抑制座椅重量的增大。车辆用座椅(1)包括:基座框架(21);主框架(20),配置于基座框架(21)上,具有后框架(30)和坐垫框架(31);以及连杆机构(22),能够使主框架(20)相对于基座框架(21)摇动为就座姿势和前倾姿势。在连杆机构(22)的第3旋转轴(92)设置有扭簧(100),该扭簧(100)在使主框架(20)从前倾姿势摇动为就座姿势的方向上施力。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用座椅。
背景技术
有的车辆用座椅具有能够使包括椅背(靠背部)和座垫(座部)的座椅主体整体前倾的所谓的俯仰功能(参照专利文献1)。根据该俯仰功能,例如即使在座椅安装了儿童座椅的状态下也能够使座椅主体整体前倾并使乘坐者坐入后排座椅。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7-197075号
然而,在具有上述俯仰功能的车辆用座椅中,在通过座椅主体的重量和重心使座椅主体从前倾姿势变为就座姿势时或者在从就座姿势变为前倾姿势时需要较大的力。因此,最好具有用于使座椅主体变为就座姿势或者前倾姿势的辅助功能。
在这一点上,专利文献1的车辆用座椅具备辅助单元,该辅助单元用于抑制座椅锁定机构的锁定延迟,并赋予用于使作为座椅主体的骨架的主框架(包括后框架和坐垫框架)从前倾状态变位为就座状态的辅助力。然而,该辅助单元具有: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螺旋弹簧、用于固定该螺旋弹簧的钩部等大型机构,而且该机构配置在相较于座椅的滑动装置的固定位置靠车宽方向的外侧。因此,对于上述车辆用座椅而言,横向宽度大,在使座椅前倾时用于坐到排座椅上的空间变窄。另外,座椅的重量也增大,而且只是在从前倾姿势向就座姿势返回的方向上起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这一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在附带有俯仰功能的车辆用座椅中,具有使主框架变为就座姿势或者变为前倾姿势的辅助功能,并且抑制座椅横向宽度的增大,而且抑制座椅重量的增加。
本实用新型的一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包括:基座框架;主框架,配置于基座框架上,具有后框架和坐垫框架;以及连杆机构,能够使主框架相对于基座框架摇动为就座姿势和前倾姿势,在连杆机构的至少一个旋转轴设置有弹簧,该弹簧在使主框架从前倾姿势摇动为就座姿势的方向上或者从就座姿势摇动为前倾姿势的方向上施力。
根据上述方式,通过在连杆机构的至少一个旋转轴设置的弹簧,能够在使主框架从前倾姿势摇动为就座姿势的方向上或者从就座姿势摇动为前倾姿势的方向上施力,因此,在附带有俯仰功能的车辆用座椅中,具有使主框架变为就座姿势或者变为前倾姿势的辅助功能,并且能够抑制座椅横向宽度的增大,而且抑制座椅重量的增加。
在上述方式中,连杆机构也可以成对地设置于主框架的左右两侧,弹簧也可以分别设置于连杆机构的左右的一对旋转轴。
在上述方式中,基座框架具有滑动导轨,上述滑动导轨位于主框架的左右两侧,并用于使主框架在前后方向上滑动,弹簧在主视图下设置于与滑动导轨相同的位置或者比滑动导轨靠左右方向的内侧的位置。
也可以是,基座框架具有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第1框架,连杆机构具有坐垫框架、第1框架、前连杆,并构成为:坐垫框架的后部和第1框架的后部经由第1旋转轴连接,坐垫框架的前部和前连杆的第1端部经由第2旋转轴连接,第1框架的前部和前连杆的第2端部经由第3旋转轴连接,在坐垫框架设置有能够使第1旋转轴或者第2旋转轴摇动的长孔。
也可以是,弹簧设置在第3旋转轴或者未设置有长孔的第1旋转轴或者第2旋转轴中的至少一处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在附带有俯仰功能的车辆用座椅中,具有能够使主框架变为就座姿势或者变为前倾姿势的辅助功能,并且能够抑制座椅横向宽度的增大,而且抑制座椅重量的增大。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车辆用座椅的结构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2为示出车辆用座椅的骨架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3为示出主框架处于就座姿势时的车辆用座椅的骨架的一例的侧视图。
图4为示出主框架处于前倾姿势时的车辆用座椅的骨架的一例的侧视图。
图5为示出连杆机构的扭簧的周边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6是从前方观察连杆机构的扭簧的周边的结构的图。
图7是从内侧观察就座姿势的主框架的侧视图。
图8是从内侧观察前倾姿势的主框架的侧视图。
图9为示出其他连杆机构的就座姿势的主框架的侧视图。
图10为示出其他连杆机构的前倾姿势的主框架的侧视图。
图11为示出其他连杆机构的车辆用座椅的骨架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车辆用座椅;
10 座垫;
11 椅背;
20 主框架;
21 基座框架;
22 连杆机构;
30 后框架;
31 坐垫框架;
53 长孔;
60 下导轨;
62 升降器;
80 前连杆;
90 第1旋转轴;
91 第2旋转轴;
92 第3旋转轴;
100 扭簧;
X 左右方向;
Y 前后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对相同的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重复的说明。另外,除非特别说明,否则上下左右等位置关系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并且,附图的尺寸比率不限定于图示的比率。另外,以下的实施方式是用于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的例示,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
图1为示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1的结构的一例的立体图。例如车辆用座椅1包括:供乘坐者就座的座垫10、供乘坐者后背倚靠的后座椅11、支撑乘坐者头部的头枕12、安全带装置13等。
图2为示出车辆用座椅1的骨架的概况的立体图。车辆用座椅1,就骨架来说,例如包括:主框架20;基座框架21;连杆机构22,能够使基座框架21相对于主框架20摇动为就座姿势和前倾姿势;以及锁定机构23。此外,就座姿势是指乘坐者在通常情况下就座时的姿势(图1至图3所示的姿势)。
主框架20具有:后框架30,相当于椅背11的骨架;以及坐垫框架31,相当于座垫10的骨架。
后框架30例如具有侧部框架40、上部连接框架41、下部连接框架42。
侧部框架40成对地设置于车辆用座椅1的左右方向(车辆的车宽方向)X的两侧,并在上下方向上延伸。侧部框架40例如具有在上下方向上较长且使板面朝向左右方向X的板状。上部连接框架41朝向左右方向X的水平方向延伸,并且连接一对侧部框架40的上端部。下部连接框架42朝向左右方向X的水平方向延伸,并且连接一对侧部框架40的下部。
坐垫框架31例如具有侧部框架50、前部连接框架51、后部连接框架52。
侧部框架50成对地设置于车辆用座椅1的左右方向X的两侧,并在车辆用座椅1的前后方向(车辆的前后方向)Y上延伸。如图2及图3所示,侧部框架50例如具有在前后方向Y上较长且使板面朝向左右方向X的板状。侧部框架50例如从前部至中间部具有相同程度的上下宽度,从中间部至后部具有逐渐变大的上下宽度。侧部框架50在后部具有向上方突出的形状。在侧部框架50的后部形成有长孔53,该长孔53使用在连杆机构22上并在左右方向X上贯通且在前后方向Y上较长。
如图2所示,前部连接框架51朝向左右方向X的水平方向延伸,并连接一对侧部框架50的前部。后部连接框架52朝向左右方向X的水平方向延伸,并连接一对侧部框架50的后部。
后框架30的侧部框架40的下部和坐垫框架31的侧部框架50的后部通过朝向左右方向X的旋转轴54可转动地连接。旋转轴54设置有未图示的倾斜机构,通过该倾斜机构能够使后框架30相对于坐垫框架31前倾以及后倾。
基座框架21例如具有由下导轨60和上导轨61构成的滑动导轨、作为第1框架的升降器62、前部连接框架63、后部连接框架64。
下导轨60固定于车辆的地板面。下导轨60成对地设置于车辆用座椅1的左右方向X的两侧,并在前后方向Y上以直线状延设。上导轨61在下导轨60上以在前后方向Y上可自由滑动的方式设置。上导轨61具有在前后方向Y上较长的细长形状。
升降器62成对地设置于车辆用座椅1的左右方向X的两侧,并具有在前后方向Y上较长且使板面朝向左右方向X的板状。升降器62具有前部和后部比中间部宽的上下宽度。升降器62在前部和后部具有向上方突出的形状。升降器62位于上导轨61上,通过螺栓等固定部件65固定于上导轨61。此外,如图3所示,固定部件65在前后方向Y上设置在连杆机构22的后述的第3旋转轴92的前方、以及第3旋转轴92与第1旋转轴90之间这两处位置。
如图2所示,前部连接框架63朝向左右方向X的水平方向延伸,并连接一对升降器62的前部。前部连接框架63例如具有圆筒形状。如图3所示,前部连接框架63在前后方向Y上位于连杆机构22的后述的第3旋转轴92与第1旋转轴90之间且设置于更接近第3旋转轴92的位置。前部连接框架63作为在通过连杆机构22使坐垫框架31的侧部框架50下降时使侧部框架50停止的止动器(即使主框架20从就座姿势向前倾姿势的移动停止的止动器)发挥作用。
如图2所示,后部连接框架64朝向左右方向X的水平方向延伸,并连接一对升降器62的后部。后部连接框架64例如具有直径比前部连接框架63大的圆筒形状。
在后部连接框架64上固定有作为被锁定机构23的后述的钩部111保持的被保持部件的撞闩66。撞闩66分别设置于后部连接框架64的左右方向X的两端部附近。如图7及图8所示,撞闩66构成为:从后部连接框架64向后方延伸,向左右方向X的内侧弯曲并在左右方向X上延伸。
如图2所示,连杆机构22是实现所谓的俯仰功能的机构,并且成对地设置于主框架20的左右两侧。如图3及图4所示,连杆机构22例如是4节滑块式连杆机构,并且具有坐垫框架31的侧部框架50、升降器62、前连杆80、在长孔53内移动的第1旋转轴90。
坐垫框架31(侧部框架50)的后部31b和升降器62的后部62b经由第1旋转轴90以自由转动的方式彼此连接。第1旋转轴90可自由摇动地设置于坐垫框架31的长孔53。坐垫框架31的前部31a和前连杆80的第1端部80a经由第2旋转轴91以自由转动的方式彼此连接。升降器62的前部62a和前连杆80的第2端部80b经由第3旋转轴92以自由转动的方式彼此连接。
连杆机构22构成为:若前连杆80相对于升降器62以第3旋转轴92为中心向前方(图3及图4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则坐垫框架31的前部31a一边向前方移动一边下降,第1旋转轴90向长孔53内的后侧移动,坐垫框架31的后部31b一边向前方移动一边上升,由此,主框架20变为前倾姿势(图4所示的状态)。此时,若主框架20以预定量前倾,则坐垫框架31与前部连接框架63抵接而使主框架20的前倾动作停止。
另外,连杆机构22构成为:若前连杆80相对于升降器62以第3旋转轴92为中心向后方(图3及图4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则坐垫框架31的前部31a一边向后方移动一边上升,第1旋转轴90向长孔53内的前侧移动,坐垫框架31的后部31b一边向后方移动一边下降,由此,主框架20返回到就座姿势(图3所示的状态)。
如图5及图6所示,相比于下导轨60、上导轨61以及升降器62,坐垫框架31位于左右方向X的内侧。前连杆80在左右方向X上配置于升降器62与坐垫框架31之间。
在升降器62的第3旋转轴92设置有扭簧100,该扭簧100在使主框架20从前倾姿势摇动为就座姿势的方向上施力。扭簧100绕升降器62与前连杆80之间的第3旋转轴92卷绕,第1端部100a固定于升降器62,第2端部100b固定于前连杆80。在主框架20向前倾姿势移动时,前连杆80以第3旋转轴92为中心向前侧转动,扭簧100的作用力变强,当主框架20向就坐姿势返回时,其动作受到扭簧100的作用力辅助。
图2所示的锁定机构23是将主框架20相对于基座框架21以就座姿势固定并解除该固定的结构。锁定机构23成对地设置于主框架20的左右两侧。锁定机构23在左右方向X上位于坐垫框架31的内侧并且例如设置于坐垫框架31的后方的下部。
图7及图8是从左右方向X的内侧观察坐垫框架31的图。锁定机构23例如包括:与锁定解除杆(未图示)连动的锁定解除部件110;以及能够通过锁定解除部件110切换固定状态和释放状态的钩部111等。
锁定解除部件110构成为例如能够在坐垫框架31的前后方向Y上转动。锁定解除部件110由弹簧113朝向坐垫框架31的后侧施力。锁定机构23构成为:若移动锁定解除杆,则锁定解除部件110向前方移动,则通过凸轮机构解除钩部111的固定状态,钩部111变为绕轴释放状态。由此,在使主框架20前倾时,钩部111由撞闩66向打开方向(图7及图8中的逆时针方向)按压并转动,撞闩66从钩部111脱离(图8所示的状态)。
另外,锁定机构23构成为:在使主框架20后倾时,钩部111由撞闩66向闭合方向(图7及图8中的顺时针方向)按压并转动,撞闩66由钩部111保持,此时,钩部111变为固定状态(图7所示的状态)。此时,锁定解除部件110通过弹簧113的作用返回到原来的位置。
如图2所示,安全带装置13包括:配置于椅背11的内部,并卷绕安全带120的伸缩器121;配置于椅背11的肩部的内部,并用于使安全带120从椅背11的内部出入的安全带出入口框架122;以及使安全带120固定的带扣部123等。伸缩器121以及安全带出入口框架122安装于后框架30的上部。安全带出入口框架122例如在左右方向X上设置在上部连接框架41的一方的端部附近。如图1所示,在椅背11上与安全带出入口框架122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安全带出入口124。
接下来,对构成为以上那样的车辆用座椅1的俯仰功能的动作进行说明。首先,如图3所示,车辆用座椅1的主框架20处于作为通常姿势的就座姿势。此时,如图7所示,主框架20侧的锁定机构23的钩部111对基座框架21侧的撞闩66进行保持,主框架20以就座姿势被锁定。另外,在主框架20上,通过扭簧100作用有使主框架20从前倾姿势返回到就座姿势的作用力。
而且,在乘坐者使用车辆用座椅1的俯仰功能时,首先若乘坐者移动锁定机构23的锁定解除杆,则锁定解除部件110向前方移动,解除钩部111的固定状态,钩部111变为释放状态。接下来,乘坐者将椅背11向前方按压,使椅背11和座垫10整体前倾。此时,如图8所示,撞闩66从钩部111脱离,如图4所示,通过连杆机构22使主框架20相对于基座框架21前倾而变为前倾姿势。在坐垫框架31的侧部框架50与前部连接框架63抵接时,主框架20的前倾停止。这样,在椅背11的后方形成空间,例如乘坐者能够坐入后排座椅。
而且,在乘坐者使椅背11和座垫10向通常的位置返回时,乘坐者向后方按压椅背11,如图3所示,主框架20相对于基座框架21后倾。此时,通过扭簧100,在使主框架20从前倾姿势摇动为就座姿势的方向上的作用力发挥作用,辅助以欲使乘坐者的椅背11以及座垫10(主框架20)返回到通常的就座姿势的动作。而且,在主框架20向就座姿势返回时,撞闩66按压锁定机构23的钩部111,如图7所示,钩部111转动而对撞闩66进行保持。这样主框架20再次以就座姿势被锁定。
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设置于连杆机构22的第3旋转轴92的扭簧100,能够在使主框架20从前倾姿势摇动为就座姿势的方向上施力,因此,在附带有俯仰功能的车辆用座椅1中,具有用于使主框架20返回到就座状态的辅助功能,并且能够将座椅1的横向宽度抑制得较小,而且能够抑制座椅1的重量。
扭簧100分别设置于连杆机构22的左右一对第3旋转轴92,因此,能够令用于使主框架20返回到就座状态的辅助在主框架20的左右两侧均衡地进行。
扭簧100设置于比下导轨60靠左右方向X的内侧的位置,因此,能够将车辆用座椅1的横向宽度抑制得更小。此外,扭簧100也可以设置于主视时与下导轨60相同的位置。
连杆机构22具有坐垫框架31、升降器62、前连杆80,并构成为:坐垫框架31的后部31b和升降器62的后部62b经由第1旋转轴90连接,坐垫框架31的前部31a和前连杆80的第1端部80a经由第2旋转轴91连接,升降器62的前部62a和前连杆80的第2端部80b经由第3旋转轴92连接,在坐垫框架31设置有能够使第1旋转轴90摇动的长孔53,扭簧100设置于第3旋转轴92。由此,能够实现部件数量少且强度、刚性优异的车辆用座椅1的俯仰功能。另外,能够优选地实现由扭簧100提供的辅助功能。
在本实施方式中,扭簧100也可以设置于第2旋转轴91。另外,扭簧100也可以设置于第3旋转轴92和第2旋转轴91双方。
本实施方式的连杆机构22是在坐垫框架31设置有能够使第1旋转轴90摇动的长孔53的机构,但如图9所示,连杆机构22也可以在坐垫框架31的前部31a设置有能够使第2旋转轴91摇动的长孔53。在这种情况下,扭簧100也可以设置于第3旋转轴92或者第1旋转轴90中的至少任一个。
在该示例中,若前连杆80相对于升降器62以第3旋转轴92为中心向前方(图9及图10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则坐垫框架31的前部31a一边向前方移动一边下降,第2旋转轴91向长孔53内的前侧移动,坐垫框架31的后部31b一边向前方移动一边上升,由此,主框架20变为前倾姿势(图10所示的状态)。
另外,若前连杆80相对于升降器62以第3旋转轴92为中心向后方(图9及图10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则坐垫框架31的前部31a一边向后方移动一边上升,第2旋转轴91向长孔53内的后侧移动,坐垫框架31的后部31b一边向后方移动一边下降,由此,主框架20变为就座姿势(图9所示的状态)。
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连杆机构22是4节滑块式连杆机构,但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是其他结构的连杆机构。例如连杆机构22也可以是图11所示的4节连杆机构。也可以是,这种连杆机构22例如具有坐垫框架31、升降器62、前连杆80、后连杆140,并构成为:坐垫框架31的后部31b和后连杆140的第1端部经由第1旋转轴150连接,后连杆140的第2端部和升降器62的后部62b经由第2旋转轴151连接,坐垫框架31的前部31a和前连杆80的第1端部80a经由第3旋转轴152连接,升降器62的前部62a和前连杆80的第2端部80b经由第4旋转轴153连接,扭簧100设置于第1旋转轴150至第4旋转轴153中的至少任一个。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这样的示例。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显然能够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思想范畴内想到各种变更例或修正例,这些自然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
例如主框架20、基座框架21和锁定机构23的结构、安全带装置13的结构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具有其他结构。另外,弹簧100只要在使主框架20从前倾姿势摇动为就座姿势的方向上施力则也可以是其他结构。并且,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虽然弹簧100在使主框架20从前倾姿势摇动为就座姿势的方向上施力,但也可以在使主框架20从就座姿势摇动为前倾姿势的方向上施力。在这种情况下,除弹簧100以外的车辆用座椅的结构能够采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结构。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实用新型在附带有俯仰功能的车辆用座椅中,具有使主框架变为就座姿势或者变为前倾姿势的辅助功能,并且在抑制座椅横向宽度的增大且抑制座椅重量的增大方面有效。
Claims (6)
1.一种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框架;
主框架,配置于所述基座框架上,具有后框架和坐垫框架;以及
连杆机构,能够使所述主框架相对于所述基座框架摇动为就座姿势和前倾姿势,
在所述连杆机构的至少一个旋转轴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在使所述主框架从前倾姿势摇动为就座姿势的方向上或者从就座姿势摇动为前倾姿势的方向上施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杆机构成对地设置于所述主框架的左右两侧;
所述弹簧分别设置于所述连杆机构的左右一对旋转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座框架具有滑动导轨,所述滑动导轨位于所述主框架的左右两侧,并用于使所述主框架在前后方向上滑动;
所述弹簧在主视图下设置于与所述滑动导轨相同的位置或者比所述滑动导轨靠左右方向的内侧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座框架具有滑动导轨,所述滑动导轨位于所述主框架的左右两侧,并用于使所述主框架在前后方向上滑动;
所述弹簧在主视图下设置于与所述滑动导轨相同的位置或者比所述滑动导轨靠左右方向的内侧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座框架具有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第1框架;
所述连杆机构具有所述坐垫框架、所述第1框架以及前连杆,并构成为:所述坐垫框架的后部和所述第1框架的后部经由第1旋转轴连接,所述坐垫框架的前部和所述前连杆的第1端部经由第2旋转轴连接,所述第1框架的前部和所述前连杆的第2端部经由第3旋转轴连接,在所述坐垫框架设置有能够使所述第1旋转轴或者所述第2旋转轴摇动的长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簧设置于所述第3旋转轴或者未设置有所述长孔的所述第1旋转轴或者所述第2旋转轴中的至少一处位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20-111810 | 2020-06-29 | ||
JP2020111810A JP2022010977A (ja) | 2020-06-29 | 2020-06-29 | 車両用シート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705819U true CN215705819U (zh) | 2022-02-01 |
Family
ID=790323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382536.XU Active CN215705819U (zh) | 2020-06-29 | 2021-02-20 | 车辆用座椅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376994B2 (zh) |
JP (1) | JP2022010977A (zh) |
CN (1) | CN215705819U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492740A (zh) * | 2020-03-18 | 2021-10-12 | 株式会社泰极爱思 | 车辆用座椅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175452A (en) * | 1937-05-01 | 1939-10-10 | Le Grand S Whedon | Seat adjusting unit |
US4092009A (en) * | 1977-03-16 | 1978-05-30 | Sears Manufacturing Company | Height adjuster for a vehicle seat |
US5154402A (en) * | 1991-05-10 | 1992-10-13 | Milsco Manufacturing Company | Vehicle seat suspension |
US7984950B2 (en) * | 2005-03-31 | 2011-07-26 | Ts Tech Co., Ltd. | Seat height adjusting device for automobile |
JP2009120084A (ja) * | 2007-11-16 | 2009-06-04 | Toyota Boshoku Corp | 車両用シート |
JP5119910B2 (ja) * | 2007-12-26 | 2013-01-16 |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 車両用シート |
JP2009154681A (ja) * | 2007-12-26 | 2009-07-16 | Toyota Boshoku Corp | 車両用シート |
JP5272724B2 (ja) * | 2008-12-26 | 2013-08-28 |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 車両用シート |
JP6609179B2 (ja) * | 2015-12-24 | 2019-11-20 | デルタ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車用シート |
JP6717653B2 (ja) | 2016-04-28 | 2020-07-01 | デルタ工業株式会社 | 車両用シート |
-
2020
- 2020-06-29 JP JP2020111810A patent/JP2022010977A/ja active Pending
-
2021
- 2021-02-17 US US17/177,472 patent/US11376994B2/en active Active
- 2021-02-20 CN CN202120382536.XU patent/CN215705819U/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22010977A (ja) | 2022-01-17 |
US20210402893A1 (en) | 2021-12-30 |
US11376994B2 (en) | 2022-07-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2049359B1 (en) | Vehicular seat device | |
JP6609179B2 (ja) | 自動車用シート | |
KR20130079403A (ko) | 단일 위치 기억 및 개방 상태 유지 특징부를 갖는 용이한 진입 시트 시스템 | |
US8702172B2 (en) | Vehicle seat for a motor vehicle | |
KR20080100464A (ko) | 절첩식 헤드 레스트 | |
JP2012030625A (ja) | 車両用チャイルドシート | |
JP2020029253A (ja) | 車両用シート | |
CN113492740A (zh) | 车辆用座椅 | |
CN215705819U (zh) | 车辆用座椅 | |
CN116829407A (zh) | 带有锁定元件的车辆座椅 | |
US7390062B2 (en) | Seat having cushion height and recline adjustment mechanisms | |
JP2010184667A (ja) | 車両用シート | |
JP2004330991A (ja) | 車両用シート装置 | |
JP3768428B2 (ja) | 車両用シート | |
JP5727222B2 (ja) | シートフレーム及び該シートフレームを備えた車両用格納シート | |
JP3431541B2 (ja) | 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のロック機構 | |
KR20230166436A (ko) | 2열 수동 릴렉션시트 | |
JP7515319B2 (ja) | 車両用シート | |
JP2006315623A (ja) | 車両用シート | |
JP4206844B2 (ja) | 車両用シート装置 | |
JP2004074823A (ja) | シート装置 | |
JP2003002098A (ja) | 車両用折りたたみシート | |
JP7423698B2 (ja) | 車両用シートフレーム及び車両用シート | |
JPH11113669A (ja) | 自動車用シート | |
JP2024117006A (ja) | 車両用シートフレーム及び車両用シート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