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63702U - 一种运输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运输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663702U CN215663702U CN202120845832.9U CN202120845832U CN215663702U CN 215663702 U CN215663702 U CN 215663702U CN 202120845832 U CN202120845832 U CN 202120845832U CN 215663702 U CN215663702 U CN 21566370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ractor
- rear axle
- transmission shaft
- pto
- vehic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9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034 dec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37 locomo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运输车辆,包括拖拉机和与拖拉机连接的运输机组;所述拖拉机包括车头,牵引座和中间架,所述牵引座的一端与所述车头活动连接,所述牵引座的另一端与所述中间架连接;所述中间架上还设有PTO变速箱和悬挂装置,所述悬挂装置用于设置辅助机具,所述PTO变速箱用于为辅助机具提供动力。此结构的运输车辆,与现有结构的运输车辆相比,首先,改传统运输车辆前桥转向方式为折腰转向方式,使其转向角度和转弯半径更小。其次,运输机组与中间架的连接为硬性连接,倒车时,车头部位的前轮与运输机组的后轮运动方向相反,更符合操作习惯,安全性更好。再次,其自重更轻,通过性更好,脱困能力更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运输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农业机械被广泛运用于生产生活中,如拖拉机等,常用于耕地,也用于运输等。
传统的用于农业运输的运输车辆,包括轮式拖拉机和与轮式拖拉机连接的运输机组,由于其是通过前桥实现转向,因此,普遍存在前桥转向角度小的问题。其次,由于自重较重,行驶过程中容易被陷住,难以脱困。再次,由于轮式拖拉机与运输机组之间的连接为铰接式连接,倒车过程中,轮式拖拉机前轮与货厢部位的后轮运动方向是相同的,行车安全性较低。
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转向角度大、自重更小,以及安全性更好的运输车辆,成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转向角度大、自重更小,以及安全性更好的运输车辆。
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运输车辆,包括拖拉机和与拖拉机连接的运输机组;所述拖拉机包括车头,牵引座和中间架,所述牵引座的一端与所述车头活动连接,所述牵引座的另一端与所述中间架连接;所述中间架上还设有PTO变速箱和悬挂装置,所述悬挂装置用于设置辅助机具,所述PTO变速箱用于为辅助机具提供动力。此结构的运输车辆,与现有结构的运输车辆相比,首先,改传统运输车辆前桥转向方式为折腰转向方式,使其转向角度和转弯半径更小。其次,运输机组与中间架的连接为硬性连接,倒车时,车头部位的前轮与运输机组的后轮运动方向相反,更符合操作习惯,安全性更好。再次,其自重更轻,通过性更好,脱困能力更强。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运输车辆还包括第一传动轴,所述车头上还设有主变速箱,所述第一传动轴的一端与所述主变速箱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轴的另一端与所述PTO变速箱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运输车辆上还设有PTO输出轴,所述PTO输出轴的一端与所述PTO变速箱连接,所述PTO输出轴的另一端用于与辅助机具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运输车辆还包括第二传动轴,所述中间架上还设有双联驱动桥,所述第二传动轴的一端与所述主变速箱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轴的另一端与所述双联驱动桥连接,所述双联驱动桥的两端还设有驱动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运输车辆还包括第三传动轴,所述运输机组上还设有后桥,所述第三传动轴的一端与所述双联驱动桥连接,所述第三传动轴的另一端与所述后桥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运输机组还包括货厢部和设置于所述货厢部的一端的连接架,所述货厢部固定设置于所述后桥上,所述连接架与所述中间架可拆卸地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后桥的两端还设有后桥轮,所述第三传动轴旋转时,带动所述后桥上的轮芯旋转,所述后桥轮芯旋转时,带动所述后桥轮旋转。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货厢部的一端还设有可伸缩的支撑角,所述支撑角的数量为一根或多根。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悬挂装置包括提升臂和提升杆,所述提升臂的一端与所述PTO变速箱活动连接,所述提升杆的一端与所述提升臂的另一端活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悬挂装置还包括上拉杆和下拉杆,所述上拉杆和下拉杆的一端分别与所述中间架活动连接,所述提升杆的另一端与所述下拉杆活动连接。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运输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中拖拉机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运输机组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对应关系为:
1车头 2中间架 3连接架
4货厢部 5第一传动轴 6第二传动轴
7第三传动轴 8主变速箱 9牵引座
10双联驱动桥 11后桥 12PTO变速箱
13PTO输出轴 14驱动轮 15后桥轮
20悬挂装置 21提升臂 22上拉杆
23提升杆 24下拉杆 25油缸
26支撑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文件的描述,可以对本文件中实施例中以及不同实施例中的特征进行相应组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如下,请参见图1至图4所示的运输车辆及其组件,运输车辆具体包括拖拉机和与拖拉机连接的运输机组。更为具体地,拖拉机包括车头1,牵引座9和中间架2,所述牵引座9的一端,即图2所示的左端与车头1活动连接,牵引座9的另一端,即图2所示的右端与中间架2连接,优选为固定连接。对于牵引座9,包括连接座和设置于连接座一侧或两侧的油缸等,油缸伸缩过程中,实现车并没有的转向。中间架2上还设有PTO变速箱12和悬挂装置20,悬挂装置20具体用于设置辅助机具,PTO变速箱12则用于为辅助机具提供动力,辅助机具具体可以为悬耕机等。此结构的运输车辆,与现有结构的运输车辆相比,首先,改传统运输车辆前桥转向方式为折腰转向方式,使其转向角度和转弯半径更小。其次,运输机组与中间架2的连接为硬性连接,倒车时,车头1上的前轮与运输机组的后轮运动方向相反,更符合操作习惯,安全性更好。再次,其自重更轻,通过性更好,脱困能力更强。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运输车辆还包括第一传动轴5,车头1上还设有主变速箱8,第一传动轴5的一端,即图中所示的左端与主变速箱8连接,第一传动轴5的另一端,即图中所示的右端与PTO变速箱12连接在一起,即PTO变速箱12的动力由主变速箱8提供,而主变速箱8的动力则由设置于机头上的发动机提供,主变速箱8的输入轴与发动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在一起。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运输车辆上还设有PTO输出轴13,PTO输出轴13的一端,即图中所示的左端与PTO变速箱12连接,PTO输出轴13的另一端,即图中所示的右端则用于与辅助机具连接,并为辅助机具提供动力,PTO输出轴13旋转时,带动辅助机具动作。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运输车辆还包括第二传动轴6,中间架2上还设有双联驱动桥10,第二传动轴6的一端,即图中所示的左端与主变速箱8连接,第二传动轴6的另一端,即图中所示的右端与双联驱动桥10连接,主变速箱8工作时,带动第二传动轴6旋转,第二传动轴6旋转时,带动双联驱动桥10上的轮芯旋转,双联驱动桥10的两端还设有驱动轮14,双联驱动桥10的轮芯旋转时,带动驱动轮14旋转。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运输车辆还包括第三传动轴7,运输机组上还设有后桥11,第三传动轴7的一端,即图中所示的左端与双联驱动桥10连接在一起,第三传动轴7的另一端则与后桥11连接在一起。当双联驱动桥10的轮芯旋转时,带动三传动轴旋转,第三传动轴7旋转时,带动后桥11的轮芯旋转。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所示,运输机组还包括货厢部4和设置于所述货厢部4的一端的连接架3,货厢部4固定设置在后桥11上部,连接架3设置于货厢部4的左端,连接架3的左端与中间架2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在一起。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所示,后桥11的两端还设有后桥轮15,第三传动轴7旋转时,带动后桥11的轮芯旋转,而在后桥11的轮芯旋转时,则会带动后桥轮15旋转,从而实现运输车辆的前进或后退。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所示,货厢部4的一端,即图中所示的左端还设有可伸缩的支撑角26,支撑角26的数量可以为一根,也可以为多根。当运输机组与拖拉机分离后,支撑角26可以起到支撑运输机组的作用。更为具体地,支撑角26可以为伸缩油缸,也可以为机械伸缩式支腿,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悬挂装置20还包括提升臂21和提升杆23,提升臂21的一端与PTO变速箱12活动连接,提升杆23的一端与提升臂21的另一端活动连接,当中间架2上设置有辅助机具时,可由辅助机具的提升,以及下降等动作,均由提升臂21和提升杆23完成。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悬挂装置20还包括上拉杆22和下拉杆24,上拉杆22和下拉杆24的一端,即图中所示的左端分别与中间架2活动连接,提升杆23的另一端,即图中所示的右端则与下拉杆24活动连接,上拉杆22和下拉杆24的另一端,即图中所示的右端则用于与辅助机具活动连接。此外,悬挂装置20还包括油缸25等部件,其具体结构,以及连接方式可参考现有及其改进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此结构的运输车辆,如前所述,首先,改传统运输车辆前桥转向方式为折腰转向方式,使其转向角度和转弯半径更小,其对工作场合的要求更低。其次,运输机组与中间架2的连接为硬性连接,倒车时,车头1的前轮与运输机组的后轮运动方向相反,更符合操作习惯,安全性更好。再次,其整体结构更为紧凑,自重更轻,通过性更好,脱困能力更强。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运输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拖拉机和与拖拉机连接的运输机组;
所述拖拉机包括车头,牵引座和中间架,所述牵引座的一端与所述车头活动连接,所述牵引座的另一端与所述中间架连接;
所述中间架上还设有PTO变速箱和悬挂装置,所述悬挂装置用于设置辅助机具,所述PTO变速箱用于为辅助机具提供动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车辆还包括第一传动轴,所述车头上还设有主变速箱,所述第一传动轴的一端与所述主变速箱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轴的另一端与所述PTO变速箱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运输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车辆上还设有PTO输出轴,所述PTO输出轴的一端与所述PTO变速箱连接,所述PTO输出轴的另一端用于与辅助机具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运输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车辆还包括第二传动轴,所述中间架上还设有双联驱动桥,所述第二传动轴的一端与所述主变速箱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轴的另一端与所述双联驱动桥连接,所述双联驱动桥的两端还设有驱动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运输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车辆还包括第三传动轴,所述运输机组上还设有后桥,所述第三传动轴的一端与所述双联驱动桥连接,所述第三传动轴的另一端与所述后桥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运输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机组还包括货厢部和设置于所述货厢部的一端的连接架,所述货厢部固定设置于所述后桥上,所述连接架与所述中间架可拆卸地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运输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桥的两端还设有后桥轮,所述第三传动轴旋转时,带动所述后桥上的轮芯旋转,所述后桥轮芯旋转时,带动所述后桥轮旋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运输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货厢部的一端还设有可伸缩的支撑角,所述支撑角的数量为一根或多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装置包括提升臂和提升杆,所述提升臂的一端与所述PTO变速箱活动连接,所述提升杆的一端与所述提升臂的另一端活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运输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装置还包括上拉杆和下拉杆,所述上拉杆和下拉杆的一端分别与所述中间架活动连接,所述提升杆的另一端与所述下拉杆活动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845832.9U CN215663702U (zh) | 2021-04-23 | 2021-04-23 | 一种运输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845832.9U CN215663702U (zh) | 2021-04-23 | 2021-04-23 | 一种运输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663702U true CN215663702U (zh) | 2022-01-28 |
Family
ID=799710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845832.9U Active CN215663702U (zh) | 2021-04-23 | 2021-04-23 | 一种运输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663702U (zh) |
-
2021
- 2021-04-23 CN CN202120845832.9U patent/CN21566370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734576B (zh) | 全路面高速伸缩臂叉装车 | |
US20010003393A1 (en) | Multi-combination vehicle incorporating an electronically coupled power trailer | |
CN102285384A (zh) | 一种多功能铰接式拖拉机 | |
CN202827151U (zh) | 一种双动力四轮驱动机动车辆 | |
CN215663702U (zh) | 一种运输车辆 | |
KR101517431B1 (ko) | 자주식 원형베일러 | |
CN204712855U (zh) | 一种拖拉机底盘 | |
CN103010019B (zh) | 折腰式拖拉机 | |
CN112298399A (zh) | 一种可自行式半挂车以及车辆 | |
CN215977467U (zh) | 车架、底盘及小型轮式挖掘机 | |
CN103723037A (zh) | 一种折腰转向拖拉机机头及包含该机头的拖拉机 | |
CN202054065U (zh) | 一种多功能铰接式拖拉机 | |
CN103786784A (zh) | 一种双桥轮式转向和双桥驱动装载机 | |
CN215204414U (zh) | 一种新式拖拉机 | |
CN201232205Y (zh) | 小型机械轮式装载机 | |
CN205220838U (zh) | 牵引车 | |
CN222090082U (zh) | 一种多功能的农业机械 | |
RU115308U1 (ru) | Специальное транспортное средство | |
CN201713267U (zh) | 全路面高速伸缩臂叉装车 | |
CN2375503Y (zh) | 小型农林工程车 | |
CN222097777U (zh) | 一种拖拉机及农业机械 | |
CN205284072U (zh) | 多用途农田管理机 | |
CN102825999A (zh) | 一种双动力四轮驱动机动车辆 | |
CN203752870U (zh) | 一种多动力机动车辆 | |
CN213472673U (zh) | 一种适于内燃叉车的后驱动转向桥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