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762900U - 肢体疼痛治疗仪的治疗笔 - Google Patents
肢体疼痛治疗仪的治疗笔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762900U CN214762900U CN202120046283.9U CN202120046283U CN214762900U CN 214762900 U CN214762900 U CN 214762900U CN 202120046283 U CN202120046283 U CN 202120046283U CN 214762900 U CN214762900 U CN 21476290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en
- treatment
- needle
- vibration
- hold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3/00—Percussion or vibration massage, e.g. using supersonic vibration; Suction-vibration massage; Massage with moving diaphragms
- A61H23/02—Percussion or vibration massage, e.g. using supersonic vibration; Suction-vibration massage; Massage with moving diaphragms with electric or magnetic drive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2/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disinfecting 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other than foodstuffs or contact lens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L2/02—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disinfecting 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other than foodstuffs or contact lenses; Accessories therefor using physical phenomena
- A61L2/08—Radiation
- A61L2/10—Ultraviolet radiation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12—Driving means
- A61H2201/1207—Driving means with electric or magnetic driv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ain & Pain Management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Rehabilitation Therapy (AREA)
- Percussion Or Vibration Massage (AREA)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肢体疼痛治疗仪的治疗笔,所述肢体疼痛治疗仪除所述治疗笔外还包括用于向所述治疗笔输出振动处方信号的主机,所述治疗笔包括:笔杆和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笔杆远端的笔帽,所述笔杆可在拆卸下所述笔帽后安装治疗针头,且所述笔杆表面设置有开关按钮,所述治疗针头的针管伸出所述笔帽的远端,所述笔杆内部设置有能够被所述开关按钮控制启停的振动器,所述振动器用于在开启时,将与振动处方信号相对应的物理动能传递至所述治疗针头;其中,所述治疗针头、所述笔帽和所述笔杆中至少有一个具有太赫兹能量,所述太赫兹能量的频率为0.1THz‑10THz。
Description
本公开要求申请日为2020年06月11日、申请号为202010527370.6、发明名称为“一种利用物理动能的肢体疼痛治疗笔和应用其的治疗仪”,申请日为2020年06月11日、申请号为202021064963.5、实用新型名称为“一种带有紫外线杀菌功能的治疗笔”,申请日为2020年06月11日、申请号为 202021064456.1、实用新型名称为“一种基于电磁振动的治疗笔”,以及申请日为2020年06月11日、申请号为202021065001.1、实用新型名称为“一种肢体疼痛治疗仪”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肢体疼痛治疗仪的治疗笔。
背景技术
数据显示,全球慢性疼痛的患病率约为38%,其中发达国家患病率为37%,发展中国家患病率为41%,且女性慢性疼痛患病率均高于男性,头、肩、腰是慢性疼痛的主要部位。在我国,慢性疼痛患者超过3亿人,且每年以2000万的速度增长,从1990年到2017年骨关节炎患病率增加了2.35倍;2016年腰痛患者约有6730万人;2017年头痛患者约有4.83亿人;16%的住院患者具有神经病理性疼痛。
根据中国六大城市肌肉疼痛调查发现,老年人肌肉疼痛病发病率65% -85%,就诊率为85%,成人慢性病疼痛发病率40%,就诊率为40%。近年来,疼痛患者人群逐步呈年轻化,主要病源集中在颈椎病、腰椎病、肩周炎、三叉神经痛等。据西南医院调查结果显示,1000多名疼痛患者中,98%有过疼痛难忍经历,84%有过无法入睡经历,其中年轻白领占四分之一。
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当肌肉/肌腱等软组织因受到局部闭合性损伤后,周围的软组织便会出现粘连等现象;由于人体的皮肤和其他组织上有着丰富而敏感的感受器(包括痛感受器和其他感受器),所以病灶处的感受器会因为受到刺激而出现疼痛等症状。
由于上述病灶形成后会在人体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临床表现,因此,要想安全、快捷、高效、甚至彻底地解除病灶,对治疗的技术手段和治疗设备需要达到的安全性、精准度、强度等功能均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
到目前为止,采用的传统手术、微创手术、冲击波、针灸、按摩、拔罐、射频消融等技术手段和设备在试图解除上述病灶时,尚不能完全实现相应的安全性、精准度和效率,仅仅只能实现暂时性缓解或者有潜在安全风险的治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肢体疼痛治疗仪的治疗笔,以实现利用含该治疗笔的肢体疼痛治疗仪对人体肢体软组织(如:肌肉/肌腱等)因局部闭合性受损而发生的痉挛、水肿、粘连结节的病灶部位进行治疗,从而达到改善病痛甚至消除病灶的目的。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肢体疼痛治疗仪的治疗笔,所述肢体疼痛治疗仪除所述治疗笔外还包括用于向所述治疗笔输出振动处方信号的主机,所述治疗笔包括:
笔杆和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笔杆远端的笔帽,所述笔杆可在拆卸下所述笔帽后安装治疗针头,且所述笔杆表面设置有开关按钮,所述治疗针头的针管伸出所述笔帽的远端,所述笔杆内部设置有能够被所述开关按钮控制启停的振动器,所述振动器用于在开启时,将与振动处方信号相对应的物理动能传递至所述治疗针头;
其中,所述治疗针头、所述笔帽和所述笔杆中至少有一个具有太赫兹能量,所述太赫兹能量的频率为0.1THz-10THz。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笔杆的远端设有用于安装及释放笔帽的弹性波珠;所述笔帽内部设有接触面,所述治疗针头还包括与所述针管固定连接的针管座,当所述治疗针头固定于所述笔杆上时,所述针管座的远端面与所述接触面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针管座包括针管固定部以及固定连接于所述针管固定部的卡装部,所述针管固定部贯穿设有针管安装孔,所述针管插装固定于所述针管安装孔内,所述卡装部呈环形中空状,且所述卡装部的空腔与所述针管安装孔连通;所述笔帽的远端设置有针管穿出孔,所述针管能够穿过所述针管穿出孔并伸出所述笔帽的远端;
所述治疗笔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笔杆内部的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包括沿所述笔杆长度方向延伸的支架本体以及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架本体远端的乳突,所述卡装部套设并固定于所述乳突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架本体包括相对设置且固定连接的第一本体部和第二本体部,所述振动器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本体部和所述第二本体部之间;
所述安装支架还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本体部和第二本体部的远端、且环绕所述乳突的侧壁,所述侧壁与所述针管座的外侧面相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笔杆内部的远端设置有朝向所述治疗针头发光的紫外线消毒波段LED发射器,用于对所述乳突、所述侧壁和所述笔帽进行紫外线消毒。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笔帽沿周向设有至少一个视窗,所述针管座的材料包括透明材料,通过每个所述视窗能够观测到所述针管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笔杆内部还设置有印制电路板PCB印刷控制板,所述PCB控制板上还集成有LED背光灯、振动指示灯和所述开关按钮,LED背光灯、和所述开关按钮暴露于所述笔杆表面,在所述笔杆表面还设有工作观察孔,所述工作观察孔与所述振动指示灯位置对应,且所述LED背光灯比所述振动指示灯更加靠近所述笔杆的远端,所述PCB控制板还与所述振动器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笔杆的近端设有线缆孔,在所述线缆孔上套设有线卡,连接至所述PCB控制板且用于与所述主机连接的线缆穿出所述线缆孔,并通过所述线卡固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笔杆的近端设有振动信号输入接口,所述振动信号输入接口与所述PCB控制板的线缆电连接,所述振动信号输入接口还用于与所述主机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治疗笔满足以下特征中的至少一者:
(a)所述振动器输出振动的轨迹处于与所述笔杆轴线相垂直或平行的平面内,振动的轨迹包括:沿单个方向做往复运动的轨迹;
(b)所述振动器输出振动的轨迹处于与所述笔杆轴线相垂直或平行的平面内,振动的轨迹包括:以所述笔杆轴线为中心、沿多个角度方向做离心式往复运动的轨迹。
(c)所述振动器为电磁机械振动器,所述振动器的振幅在2μm-500μm之间,所述振动器的振动频率在5Hz-500Hz之间;
(d)所述治疗针头为专用治疗针头或一次性注射器针头,用于介入软组织受损形成的病灶部位做诊断和/或治疗。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肢体疼痛治疗仪的治疗笔,振动器能够在开启且在接收到振动处方信号时产生与振动处方信号相对应的物理动能,并将该物理动能传递至安装于笔杆前端的治疗针头,当治疗针头在介入病灶部位实施治疗时,物理动能随针头介入到病灶部位,让受损后粘连结节等病灶得到更好的松解,以实现对病灶部位的治疗,从而达到改善病痛甚至消除病灶的目的。同时,由于治疗笔的治疗针头、笔帽或笔杆中的至少一个具有太赫兹能量,从而可以辐射频率为0.1THz-10THz的太赫兹能量,太赫兹能量能够穿透人体的正常组织,直达病灶部位,有利于提高疗效。
当然,实施本公开的任一产品或方法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实施例。
图1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治疗笔的主视图;
图2a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治疗笔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b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治疗笔的PCB控制板的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肢体疼痛治疗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4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主机的主视图;
图5为图1所示的治疗笔的A-A向剖视图;
图6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振动器振动的轨迹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肢体疼痛治疗仪的治疗笔,以实现利用该治疗笔对病灶部位进行治疗,从而达到改善病痛甚至消除病灶的目的。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近端”可以理解为治疗笔或治疗笔的某一部件更加靠近医护人员的一端,“远端”可以理解为治疗笔或治疗笔的某一部件更加远离医护人员的一端。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肢体疼痛治疗仪的治疗笔,肢体疼痛治疗仪除治疗笔外还包括用于向治疗笔输出振动处方信号的主机。
如图1所示,治疗笔1包括:笔杆11和可拆卸地连接于笔杆11远端的笔帽12,笔杆11可在拆卸下笔帽12后安装治疗针头13,且笔杆11表面设置有开关按钮14,治疗针头13的针管131伸出笔帽12的远端,笔杆11内部设置有能够被开关按钮 14控制启停的振动器15,振动器15用于在开启时,将与振动处方信号相对应的物理动能传递至治疗针头13;
其中,治疗针头13、笔帽12和笔杆11中至少有一个具有太赫兹能量,太赫兹能量的频率为0.1THz-10THz。
如图3和图4所示,主机2,包括:机箱21,设置于机箱21表面的触摸显示屏23,以及设置于机箱21内并与触摸显示屏23电连接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主控制板24,CPU主控制板24,用于通过治疗笔输出接口22向振动器15输出振动处方信号,触摸显示屏23用于供用户选择振动处方。肢体疼痛治疗仪还包括分别与至少一个中频输出接口26通过线缆电连接的至少一组电极片3,CPU主控制板24还与至少一个中频输出接口26电连接,用于向至少一组电极片3输出电流处方信号,电流处方信号可以为中频电流,其中一组电极片3可以包括两个电极片3。如图6所示,电极片3提供的电击脉冲频率在0.5KHz-3KHz之间,脉冲宽度在100μs-400μs之间,误差为±30%。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治疗笔1,振动器15能够在开启且在接收到振动处方信号时产生与振动处方信号相对应的物理动能,并将该物理动能传递至安装于笔杆11前端的治疗针头13,当治疗针头13在介入病灶部位实施治疗时,物理动能随针头介入到病灶部位,让受损后粘连结节等病灶得到更好的松解,以实现对病灶部位的治疗,从而达到改善病痛甚至消除病灶的目的。同时,由于治疗笔1的治疗针头13、笔帽12或笔杆11中至少一个具有太赫兹能量,从而可以辐射频率为0.1THz-10THz的太赫兹能量,太赫兹能量能够穿透人体正常组织,直达病灶部位,可以加速病灶部位的修复,从而提高疗效。
治疗针头13、笔帽12和笔杆11中至少有一个具有太赫兹能量,具体的,可以是治疗针头13、笔帽12和笔杆11中任意一个具有太赫兹能量,也可以是治疗针头13、笔帽12和笔杆11中任意两个具有太赫兹能量,也可以是治疗针头13、笔帽12和笔杆11同时具有太赫兹能量。优选地,治疗针头13、笔帽12和笔杆11 同时具有太赫兹能量。这样,在治疗过程中可以持续、稳定地辐射太赫兹能量,且辐射的太赫兹能量更多,从而提高治疗效率。
本公开提供的治疗笔1中,当治疗针头13、笔帽12或笔杆11具有太赫兹能量时,治疗针头13、笔帽12或笔杆11的材料应为可以储存太赫兹能量的材料,且符合医用标准。例如,可以是医用金属材料,优选为医用不锈钢。
在本公开提供的治疗笔1中,治疗针头13为专用治疗针头或一次性注射器针头,用于介入软组织受损形成的病灶部位做诊断和/或治疗。
本公开实施例的肢体疼痛治疗仪在使用时,由用户(指相关专业的执业医师)手持治疗笔1,将治疗针头13的针管131介入病灶部位,治疗针头13产生物理动能后,可以实现对病灶部位进行治疗。治疗笔1的笔杆11和笔帽12为可拆卸连接,在治疗笔1闲置时,通常不安装治疗针头13,避免刺伤相关专业的执业医师或者污染治疗针头13。当需要对病灶进行治疗时,可将笔帽12从笔杆11 上卸下,将治疗针头13安装于笔杆11的安装支架17上,接着将笔帽12固定于笔杆11,此时针管131伸出笔帽12远端开设的针管穿出孔122从而伸出笔帽12。其中治疗针头13可以为专用治疗针头或通用的一次性注射器针头,用于介入软组织受损形成的病灶部位做诊断和/或治疗,该治疗针头的优特点是质地坚韧,精准度高、安装简单、更换便捷,介入病灶后皮肤创口小,给患者造成的痛苦小,恢复也迅速。
在笔杆11表面设置有开关按钮14,该开关按钮14可以为按压式或滑动式结构。开关按钮14可以控制振动器15的启停,因此,开关按钮14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与振动器15电连接,当振动器15开启时,可以产生物理动能。振动器15和治疗针头13直接或间接地接触,或者振动器15和治疗针头13直接或间接地固定连接,这样,振动器15可以将物理动能传递至治疗针头13。当治疗针头13介入病灶部位内后,能够将物理动能带入病灶部位,让粘连结节等病灶得到更好的松解,从而实现对病灶部位的治疗,以达到改善病痛甚至消除病灶的目的。
在使用本公开实施例的肢体疼痛治疗仪对人体的病灶部位进行治疗时,由相关专业的执业医师操作主机2上设置的物理实体开关,主机2启动,触摸显示屏23开启。相关专业的执业医师操作触摸显示屏23进行相关登录或设置后,即可选择振动处方,CPU主控制板24可输出该振动处方对应的振动处方信号,并将该振动处方信号通过治疗笔输出接口22传输至治疗笔1的振动器15。接着,相关专业的执业医师将治疗针头13安装至笔杆11的安装支架17上,并将笔帽12 在笔杆11上固定好之后,按下触摸显示屏23上的计时“运行”键将治疗针头13 介入病灶部位,接着,操作开关按钮14,振动器15即可启动,根据振动处方信号产生物理动能,并将物理动能传递至治疗针头13,使治疗针头13将物理动能带入病灶部位内进行治疗。当针对该处病灶部位的治疗完成后,可以停止操作开关按钮14,振动器15停止振动,接着将治疗针头13从病灶部位内拔出,再次在触摸显示屏23上选择振动处方,并继续执行上述的操作,直到完成该患者所有病灶部位的治疗。
需要说明的是,在使用本公开实施例的肢体疼痛治疗仪对人体的病灶部位进行治疗时,也可以由相关专业的执业医师先将治疗针头13安装至笔杆11安装支架17上后,再操作主机2上设置的物理实体开关,使主机2启动。CPU主控制板24可以通过治疗笔输出接口22将振动处方对应的振动处方信号输出至治疗笔1的振动器15。振动器15能够在开启后、且在接收到振动处方信号时产生与振动处方信号相对应的物理动能,并将该物理动能传递至安装于笔杆11的治疗针头13,使治疗针头13将介入病灶部位的同时带入物理动能,使受损后产生的结节/粘连得到更好的松解,以实现对病灶部位的治疗,从而达到改善病痛甚至消除病灶的目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a所示,笔杆11的远端设有用于安装及释放笔帽12 的弹性波珠16,其中弹性波珠16的数量至少可以为一个。具体地,弹性波珠16 的外表面设置有外螺纹,在笔杆11远端设置有螺纹孔,弹性波珠16通过外螺纹固定于笔杆11的螺纹孔内,由于弹性波珠16上的波珠能够在受到压力时,压缩弹簧,因此,当笔帽12安装通过弹性波珠16安装于笔杆11上时,弹性波珠16内的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即,为笔帽12提供一个压力,使笔帽12和弹性波珠16之间产生摩擦力,从而将笔帽12和笔杆11固定连接。当需要拆下笔帽12时,可以通过在笔帽12上施加大于摩擦力的作用力,使弹性波珠16释放笔帽12,从而将笔帽12从笔杆11上拆下。上述技术方案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笔帽12内部设有接触面121,且接触面121位于笔帽12的远端,治疗针头13 还包括与针管131固定连接的针管座132,当治疗针头13固定于笔杆11上时,针管座132的远端面与接触面121接触。这样,笔帽12内部的接触面121能够限制治疗针头13沿笔杆11长度方向的窜动,因此能够提高治疗针头13的安装稳定性,减少治疗针头13在物理振动的过程中产生窜动,进而能够提高治疗针头13在介入病灶部位进行治疗时的安全性。
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治疗针头13的使用安全性,笔帽12的远端设置一针管穿出孔122,当治疗针头13和笔帽12固定于笔杆11后,针管131穿过针管穿出孔122并伸出笔帽12的远端,而且针管穿出孔122与针管131为间隙配合,这样,针管穿出孔122可以限定治疗针头13的横向位移,从而进一步提高治疗针头13 的使用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针管座132包括针管固定部1321以及固定连接于针管固定部1321的卡装部1322,针管固定部1321贯穿设有针管安装孔1323,针管131插装固定于针管安装孔1323内,卡装部1322呈环形中空状,且卡装部 1322的空腔与针管安装孔1323连通。由于针管131插装固定于针管安装孔1323 内,卡装部1322的空腔与针管安装孔1323连通,因此,卡装部1322的空腔也与针管131连通。此处,针管131的材料可以为医用不锈钢,针管固定部的材料可以为医用塑料,具体可以为透明医用塑料。
如图2a和图5所示,治疗笔1还包括设置于笔杆11内部的安装支架17,安装支架17包括沿笔杆11长度方向延伸的支架本体171以及固定连接于支架本体 171远端的乳突172,卡装部1322套设并固定于乳突172上。安装支架17与笔杆 11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或者安装支架17和笔杆11固定连接。
笔杆11的横截面为环形截面,因此笔杆11内部具有空腔,安装支架17可以设置于笔杆11的空腔内。安装支架17包括沿笔杆11长度方向延伸的支架本体 171以及固定连接于支架本体171远端的乳突172,其中安装支架17可以全部位于笔杆11内的空腔,即,支架本体171和乳突172均位于笔杆11内的空腔,且乳突172的远端不超出笔杆11的远端;安装支架17可以部分位于笔杆11内的空腔,即,支架本体171位于笔杆11内的空腔,且支架本体171的远端和笔杆11的远端位于同一个平面,而乳突172超出笔杆11的远端。
由于针管座132的卡装部1322为环形中空状,因此与卡装部1322配合固定连接的乳突172的外表面的横截面也可以为圆形截面,且卡装部1322和乳突172 可以采用过盈配合或过渡配合。这样,治疗针头13可以更稳定地固定于笔杆11 上,进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治疗笔1的使用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a和图5所示,支架本体171包括相对设置且固定连接的第一本体部1711和第二本体部1712,振动器15固定连接于第一本体部1711 和第二本体部1712之间。第一本体部1711和第二本体部1712的横截面均可以为半环形,两者固定连接后形成的支架本体171呈环形中空状,这样,可以更好地与笔杆11固定连接。此外,第一本体部1711可以卡合至第二本体部1712,在组装治疗笔1时,可以将振动器15固定连接至第一本体部1711,接着将第一本体部1711和第二本体部1712固定连接,因此,该种结构不但使治疗笔内部结构更加紧凑,而且也便于组装。
由于第一本体部1711和第二本体部1712之间为中空结构,因此,可以在第一本体部1711和第二本体部1712的远端设置一底膜,乳突172通过底膜固定连接至第一本体部1711和第二本体部1712,底膜的材料为透明材料。
此外,第一本体部1711和第二本体部1712之间还可以固定连接振动器15,振动器15产生物理动能后,可以将该物理动能传递至第一本体部1711和第二本体部1712,接着将该物理动能传递至乳突172以及治疗针头13。
安装支架17还包括固定于第一本体部1711和第二本体部1712的远端、且环绕乳突172的侧壁173,侧壁173与针管座132的外侧面相接触。也就是说,在乳突172和侧壁173之间形成由环形凹槽174,针管座132固定于乳突172上后,该针管座132也位于环形凹槽174内,且侧壁173与针管座132的外侧面相接触,这样,通过乳突172和侧壁173能够更好地对针管座132起到固定和限制位移的作用,因此,能够使得治疗针头13更稳定地固定于针管131上,从而进一步提高治疗笔1的使用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a、图2b和图5所示,在笔杆11内部的远端设置有朝向治疗针头13发光的紫外线消毒波段LED发射器185,用于对乳突172和侧壁 173进行紫外线消毒。紫外线消毒波段LED发射器185可以集成在PCB控制板18 上,并且发光方向为朝向治疗针头13的方向、位于PCB控制板18的远端,由于在支架本体171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治疗针头13的乳突172,因此,该乳突172上可以贯穿设置透光孔,这样紫外线消毒波段LED灯发出的紫外光可以照射至乳突172、侧壁173和笔帽12,从而对乳突172、侧壁173和笔帽12进行紫外线消毒,进而保持乳突172和侧壁173的清洁。由于在第一本体部1711和第二本体部1712 的远端设置有采用透明材料的底膜,因此,底膜可以阻止积液流动至紫外线消毒波段LED灯。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a和图5所示,笔帽12沿周向设有至少一个视窗123,针管座132为透明材料的针管座132,通过每个视窗123能够观测到针管座132。为了达到通过每个视窗123能够观测到针管座132的目的,视窗123在笔帽12上的设置位置与针管座132对应。在使用治疗笔1对病灶部位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当治疗针头13介入病灶部位后,如果病灶部位有积液,则积液在病灶部位内部压力的作用下,通过针管131流动至针管座132,医护人员通过视窗123可以观察到患者的病灶部位是否有积液,便于确定进一步的治疗方案。而且在笔帽12 上设置视窗123,能够起到安全保护、利于观察、安装稳固、安全卫生、顺畅安装、便于治疗等作用。其中笔帽12的材料包括合金材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a、图2b和图5所示,笔杆11内部还设置有PCB (PrintedCircuit Board,印制电路板)控制板18,PCB控制板18上集成有LED 背光灯181、振动指示灯182和开关按钮14,LED背光灯181和开关按钮14暴露于笔杆11表面,在笔杆11表面还设有工作观察孔,该工作观察孔与振动指示灯 182位置对应,且LED背光灯181比振动指示灯182更加靠近笔杆11的远端,PCB 控制板18还与振动器15电连接,具体可以为将振动器15与PCB控制板18焊接固定。
PCB控制板18上集成的LED背光灯181比振动指示灯182更加靠近笔杆11的远端,这样,在医护人员使用治疗笔1对病灶部位进行治疗的过程中,LED背光灯181还可以为医护人员提供照明,进而能够使医护人员更清楚地从视窗123 观测针管座132内是否有积液。
此外,振动指示灯182暴露于笔杆11表面,可以通过将笔杆11以及支架本体171均设置为透明材料实现,也可以通过在支架本体171和笔杆11上设置安装孔,使振动指示灯182凸出笔杆11表面来实现。
开关按钮14可以为按压式,或拨动式结构,由于需要医护人员对开关按钮 14进行按压或拨动,因此,开关按钮14需要凸出笔杆11表面。
主机2与治疗笔1的连接方式包括有线连接和/或无线连接。当主机2与治疗笔1无线连接时,可以采用蓝牙连接、红外连接或者Wi-Fi连接。主机2还包括位于机箱21内且与CPU主控制板24电连接的第一信号收发模块(图中未示出), CPU主控制板24能够通过第一信号收发模块向治疗笔1输出振动处方信号;治疗笔1还包括用于接收振动处方信号的第二信号收发模块,以及用于向振动器 15、第二信号收发模块和开关按钮14供电的第一电源装置。该第一电源装置可以包括:纽扣电池、干电池或充电电池。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主机2与治疗笔1有线连接时,主机2和治疗笔1通过线缆电连接,具体地,在机箱21表面还设置有与CPU主控制板24电连接的治疗笔输出接口22,治疗笔输出接口22与治疗笔1通过线缆电连接,主机2可以通过治疗笔输出接口22和线缆向治疗笔1供电和传输振动处方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笔杆11的近端设有线缆孔112,在线缆孔112 上套设有线卡113,连接至PCB控制板18的线缆穿过线缆孔112且通过线卡113 固定,并与主机2的振动信号输出接口22电连接,即,线缆的一端与主机2电连接,线缆的另一端穿过线缆孔112与PCB控制板18电连接,PCB控制板18用于接收来自CPU主控制板24的振动处方信号并向振动器15输出。
线卡113也可以贯穿设置线缆固定孔114,连接至PCB控制板18的线缆可以穿过线卡113的线缆固定孔114,并连接至主机2的振动信号输出接口22,线卡 113的材料通常可以为塑料或橡胶,可以保护线缆,减少因线缆与治疗笔1上的线缆孔112发生摩擦而造成线缆损坏的情况。CPU主控制板24的振动处方信号可以通过线缆向PCB控制板18输出振动处方信号,接着由PCB控制板18根据振动处方信号控制振动器15的物理振动的振动频率、振幅和振动速度。其中,振动频率指的是每秒钟振动器15产生振动循环的次数;振幅表示振动器15的最大振动位移;振动速度表示振动器15振动过程中的速度有效值,具体表征振动幅度对时间求导获得的数值;占空比表示在一个振动周期内,振动的时长占振动周期内的总时长的比例。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笔杆11的近端设有振动信号输入接口,振动信号输入接口与主机2的振动信号输出接口22通过可拆卸线缆电连接;PCB控制板18还分别与振动器15和振动信号输入接口电连接,PCB控制板18用于接收来自CPU 主控制板24的振动处方信号并向振动器15输出。当需要使用治疗笔1对病灶部位进行治疗时,可以使用一根线缆,将治疗笔1的振动信号输入接口和主机2的振动信号输出接口22进行连接,不需要使用主机2时,则可以将线缆拔下并收纳起来。
在一些实施例中,振动器15输出振动的轨迹处于与笔杆11轴线相垂直或平行的平面内,振动的轨迹包括:沿单个方向做往复运动的轨迹,和/或,以笔杆 11轴线为中心、沿多个角度方向做离心式往复运动的轨迹。其中单个方向和多个角度方向均处于与笔杆11轴线相垂直的平面内,单个方向可以为处于与笔杆 11轴线相垂直的平面内的任一个方向,且可以通过改变振动器15在笔杆11内的安装方向,使振动器15获得具有不同单个方向的振动的轨迹。
沿多个角度方向做离心式往复运动的轨迹,具体可以为:按照顺时针或者逆时针,分别沿多个角度方向循环做往复运动。图6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振动器振动的轨迹示意图,针对多个角度方向,可以先沿第一个角度方向d做往复运动,接着按照顺时针,沿第二个角度方向e做往复运动,当多个角度方向上的往复运动均完成后,重新沿第一个角度方向d做往复运动,以此类推。
此外,振动器15的重心、治疗笔1的重心可以与笔杆11的轴线重合,这样能够减少因离心振动产生偏载,造成振动器15的振幅过大导致病灶部位损伤的情况。
在一些实施例中,振动器15为电磁机械振动器15,振动器15的振幅设计在 2μm-500μm之间,振动器15的振动频率设计在5Hz-500Hz之间。振动器15的振幅限制在前述范围内,可以避免因在病灶部位中振动幅度过大而对病灶部位造成额外损伤的情况。
此外,通过治疗针头13将振动处方产生的物理动能带入病灶部位,让病灶部位的血液和体液循环和代谢功能得到改善;且由于红细胞的直径是七微米左右,治疗针头13带入的物理动能的形成的振幅大于红细胞直径,因此在治疗的过程中,能够使红细胞携氧代谢有害物质在组织间的代谢与交换通畅,把微小颗粒的有害物质从疼痛的病灶部位代谢出去,加速病灶部位的痊愈,达到了治疗的目的。
为便于医护人员握持治疗笔1,治疗笔1的笔杆11外径在5mm-50mm之间,笔帽12的远端与笔杆11的近端之间的距离在30mm-300mm之间,笔帽12的远端与振动信号输入接口之间的距离在30mm350mm之间,治疗针头13的远端与笔杆11的近端之间的距离在45mm-400mm之间,开关按钮14的中心与笔帽12的远端之间的距离为10mm-100mm之间。这样,更便于医护人员握持操作,减少按开关按钮14时因手指动作太大导致的操作失误。
可以按照如下的步骤利用本公开实施例的肢体疼痛治疗仪对病灶部位进行治疗:
1)治疗前,保证病灶部位的表面洁净、放置平稳,肢体疼痛治疗仪的各配件连接稳固、供电电源有接地线、且确保主机2处于停止或关机状态或强度为零。
2)将主机2电源插头插入AC220V或50Hz电源插座,将主机2的物理实体开关按到“-”的位置接通电源,此时主机2的触摸显示屏23亮起显示正常通电启动。
3)电极片3准备。
4)将电极片3电连接至主机2,且将电极片3贴附于病灶部位,与皮肤充分接触效果愈佳。
5)使用疗笔1对病灶部位进行治疗
①将治疗笔1的笔杆11近端的线缆插入主机2的振动信号输出接口22。
②治疗笔1的笔帽12在使用前用酒精或碘伏消毒备用。
③安装于治疗笔1的治疗针头13选配正规厂家的专用治疗针头或普通一次性注射器针头,治疗针头13的结构形式、规格尺寸不作具体限定,根据需要松解肌肉的部位深浅进行具体配置。
④先将无菌的治疗针头13安装至笔杆11的安装支架17上,再将消毒过的治疗笔1的笔帽12轻轻装上扣牢,并轻按开关按钮14,适当调整个体振动强度等级或选择病灶部位,测试治疗笔1振动功能正常,即可备用。
按下触摸显示屏23上的计时“运行”键,将治疗针头13介入病灶部位,然后持续按住笔杆11的开关按钮14,借助物理动能使病灶得到松解和恢复。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相关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肢体疼痛治疗仪的治疗笔,其特征在于,所述肢体疼痛治疗仪除所述治疗笔外还包括用于向所述治疗笔输出振动处方信号的主机,所述治疗笔包括:
笔杆和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笔杆远端的笔帽,所述笔杆可在拆卸下所述笔帽后安装治疗针头,且所述笔杆表面设置有开关按钮,所述治疗针头的针管伸出所述笔帽的远端,所述笔杆内部设置有能够被所述开关按钮控制启停的振动器,所述振动器用于在开启时,将与振动处方信号相对应的物理动能传递至所述治疗针头;
其中,所述治疗针头、所述笔帽和所述笔杆中至少有一个具有太赫兹能量,所述太赫兹能量的频率为0.1THz-10THz。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笔,其特征在于,所述笔杆的远端设有用于安装及释放笔帽的弹性波珠;所述笔帽内部设有接触面,所述治疗针头还包括与所述针管固定连接的针管座,当所述治疗针头固定于所述笔杆上时,所述针管座的远端面与所述接触面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疗笔,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管座包括针管固定部以及固定连接于所述针管固定部的卡装部,所述针管固定部贯穿设有的针管安装孔,所述针管插装固定于所述针管安装孔内,所述卡装部呈环形中空状,且所述卡装部的空腔与所述针管安装孔连通;所述笔帽的远端设置有针管穿出孔,所述针管能够穿过所述针管穿出孔并伸出所述笔帽的远端;
所述治疗笔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笔杆内部的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包括沿所述笔杆长度方向延伸的支架本体以及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架本体远端的乳突,所述卡装部套设并固定于所述乳突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治疗笔,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包括相对设置且固定连接的第一本体部和第二本体部,所述振动器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本体部和所述第二本体部之间;
所述安装支架还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本体部和第二本体部的远端、且环绕所述乳突的侧壁,所述侧壁与所述针管座的外侧面相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治疗笔,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笔杆内部的远端设置有朝向所述治疗针头发光的紫外线消毒波段LED发射器,用于对所述乳突、所述侧壁和所述笔帽进行紫外线消毒。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笔,其特征在于,所述笔帽沿周向设有至少一个视窗,所述针管座的材料包括透明材料,通过每个所述视窗能够观测到所述针管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笔,其特征在于,所述笔杆内部还设置有印制电路板PCB印刷控制板,所述PCB控制板上集成有LED背光灯、振动指示灯和所述开关按钮,LED背光灯和所述开关按钮暴露于所述笔杆表面,在所述笔杆表面还设有工作观察孔,所述工作观察孔与所述振动指示灯位置对应,且所述LED背光灯比所述振动指示灯更加靠近所述笔杆的远端,所述PCB控制板还与所述振动器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治疗笔,其特征在于,所述笔杆的近端设有线缆孔,在所述线缆孔上套设有线卡,连接至所述PCB控制板且用于与所述主机连接的线缆穿出所述线缆孔,并通过所述线卡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治疗笔,其特征在于,所述笔杆的近端设有振动信号输入接口,所述振动信号输入接口与所述PCB控制板的线缆电连接,所述振动信号输入接口还用于与所述主机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治疗笔,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笔满足以下特征中的至少一者:
(a)所述振动器输出振动的轨迹处于与所述笔杆轴线相垂直或平行的平面内,振动的轨迹包括:沿单个方向做往复运动的轨迹;
(b)所述振动器输出振动的轨迹处于与所述笔杆轴线相垂直或平行的平面内,振动的轨迹包括:以所述笔杆轴线为中心、沿多个角度方向做离心式往复运动的轨迹;
(c)所述振动器的振幅在2μm-500μm之间,所述振动器的振动频率在5Hz-500Hz之间;
(d)所述治疗针头为专用治疗针头或一次性注射器针头,用于介入软组织受损形成的病灶部位做诊断和/或治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8)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0650011 | 2020-06-11 | ||
CN202021064963 | 2020-06-11 | ||
CN2020210644561 | 2020-06-11 | ||
CN2020105273706 | 2020-06-11 | ||
CN2020210649635 | 2020-06-11 | ||
CN202021065001 | 2020-06-11 | ||
CN202021064456 | 2020-06-11 | ||
CN202010527370.6A CN111671645A (zh) | 2020-06-11 | 2020-06-11 | 一种利用物理动能的肢体疼痛治疗笔和应用其的治疗仪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762900U true CN214762900U (zh) | 2021-11-19 |
Family
ID=78746167
Family Applications (1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022888.9A Pending CN113797442A (zh) | 2020-06-11 | 2021-01-08 | 肢体疼痛治疗仪的治疗笔 |
CN202110023699.3A Active CN113797079B (zh) | 2020-06-11 | 2021-01-08 | 一种肢体疼痛治疗仪的治疗笔 |
CN202120046194.4U Active CN214762898U (zh) | 2020-06-11 | 2021-01-08 | 一种肢体疼痛治疗仪 |
CN202120046283.9U Active CN214762900U (zh) | 2020-06-11 | 2021-01-08 | 肢体疼痛治疗仪的治疗笔 |
CN202110022913.3A Pending CN113797078A (zh) | 2020-06-11 | 2021-01-08 | 肢体疼痛治疗仪的治疗笔 |
CN202110025049.2A Active CN113797081B (zh) | 2020-06-11 | 2021-01-08 | 一种肢体疼痛治疗仪 |
CN202120045551.5U Active CN214860598U (zh) | 2020-06-11 | 2021-01-08 | 一种肢体疼痛治疗仪的治疗笔 |
CN202120044747.2U Active CN214971157U (zh) | 2020-06-11 | 2021-01-08 | 肢体疼痛治疗仪的治疗笔 |
CN202120044429.6U Active CN214762897U (zh) | 2020-06-11 | 2021-01-08 | 一种肢体疼痛治疗仪的主机 |
CN202110024835.0A Pending CN113797080A (zh) | 2020-06-11 | 2021-01-08 | 一种肢体疼痛治疗仪的治疗笔 |
CN202120046243.4U Active CN214762899U (zh) | 2020-06-11 | 2021-01-08 | 一种肢体疼痛治疗仪的治疗笔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3)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022888.9A Pending CN113797442A (zh) | 2020-06-11 | 2021-01-08 | 肢体疼痛治疗仪的治疗笔 |
CN202110023699.3A Active CN113797079B (zh) | 2020-06-11 | 2021-01-08 | 一种肢体疼痛治疗仪的治疗笔 |
CN202120046194.4U Active CN214762898U (zh) | 2020-06-11 | 2021-01-08 | 一种肢体疼痛治疗仪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7)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022913.3A Pending CN113797078A (zh) | 2020-06-11 | 2021-01-08 | 肢体疼痛治疗仪的治疗笔 |
CN202110025049.2A Active CN113797081B (zh) | 2020-06-11 | 2021-01-08 | 一种肢体疼痛治疗仪 |
CN202120045551.5U Active CN214860598U (zh) | 2020-06-11 | 2021-01-08 | 一种肢体疼痛治疗仪的治疗笔 |
CN202120044747.2U Active CN214971157U (zh) | 2020-06-11 | 2021-01-08 | 肢体疼痛治疗仪的治疗笔 |
CN202120044429.6U Active CN214762897U (zh) | 2020-06-11 | 2021-01-08 | 一种肢体疼痛治疗仪的主机 |
CN202110024835.0A Pending CN113797080A (zh) | 2020-06-11 | 2021-01-08 | 一种肢体疼痛治疗仪的治疗笔 |
CN202120046243.4U Active CN214762899U (zh) | 2020-06-11 | 2021-01-08 | 一种肢体疼痛治疗仪的治疗笔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1) | CN113797442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797442A (zh) * | 2020-06-11 | 2021-12-17 | 云南力衡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 肢体疼痛治疗仪的治疗笔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90239U (zh) * | 1990-12-09 | 1991-12-11 | 付怀钰 | 冷热穿刺振波治疗仪 |
CN2604190Y (zh) * | 2003-01-20 | 2004-02-25 | 亨旺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可使用标准针头及回拉式针头的安全针筒装置 |
CN2774501Y (zh) * | 2004-12-24 | 2006-04-26 | 马健 | 电子探穴无痛射针电针治疗三用器 |
US20080033347A1 (en) * | 2006-08-03 | 2008-02-07 | Becton, Dickinson And Company | Detachable needle syringe having reduced dead space |
US8109925B2 (en) * | 2007-05-25 | 2012-02-07 | Misonix Incorporated | Treatment of breast disease with vibrating device |
CN101365331A (zh) * | 2007-08-06 | 2009-02-11 |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 可抑制电磁干扰的印刷电路板及其相关方法 |
RU2514896C2 (ru) * | 2008-12-02 | 2014-05-10 | Аллерган, Инк. |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инъекций |
KR101170111B1 (ko) * | 2009-06-19 | 2012-07-31 | (주) 메트리젠 | 진동피스를 구비한 지방흡입장치 |
KR20110002210A (ko) * | 2009-07-01 | 2011-01-07 | 양원동 | 기능성 침체 |
CN101791265B (zh) * | 2010-01-25 | 2012-08-08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按摩移动终端及其按摩控制方法 |
CN201832230U (zh) * | 2010-07-07 | 2011-05-18 | 上海康德莱企业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1ml一体式螺口结构的注射器 |
KR101361112B1 (ko) * | 2011-07-26 | 2014-02-13 | 주식회사 지엠엠씨 | 재사용 이중 방지기능을 갖는 안전란셋 |
KR101300123B1 (ko) * | 2011-07-26 | 2013-08-26 | 주식회사 루트로닉 | 고주파를 이용한 치료장치 및 이의 제어방법 |
CN202538170U (zh) * | 2012-03-13 | 2012-11-21 | 顾燕 | 一种多功能脑电仿生电治疗仪 |
DE202012003151U1 (de) * | 2012-03-28 | 2012-07-10 | Konstantin Klamm | Vibrierender Therapiestift |
US9849252B2 (en) * | 2012-05-04 | 2017-12-26 | Sofia Eleni Armes | Electromechanical manipulating device for medical needle and syringe with sensory biofeedback and pain suppression capability |
CN202920619U (zh) * | 2012-09-13 | 2013-05-08 | 郑明建 | 多功能针灸注射针 |
US9439829B2 (en) * | 2013-05-12 | 2016-09-13 | Choon Kee Lee | Vibration analgesia injection apparatus |
GB2514587A (en) * | 2013-05-30 | 2014-12-03 | Vibrant Medical Ltd | Treatment of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and other conditions, and apparatus therefor |
CN103800194A (zh) * | 2014-02-27 | 2014-05-21 | 王克伦 | 一种针灸理疗装置 |
CN203776947U (zh) * | 2014-03-19 | 2014-08-20 | 董亮 | 一种冲击波治疗仪和冲击波治疗系统 |
CN204863100U (zh) * | 2015-07-02 | 2015-12-16 | 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 | 一种痛觉测定笔 |
CN204890871U (zh) * | 2015-08-10 | 2015-12-23 | 关开泮 | 带咽部吸引管的气管导管 |
CN205515540U (zh) * | 2015-10-14 | 2016-08-31 | 湖南中医药大学 | 一种针灸针 |
CN105268107B (zh) * | 2015-12-03 | 2017-11-21 | 重庆优乃特医疗器械有限责任公司 | 基于人体结构的磁感应治疗仪自动调节系统 |
US10278861B2 (en) * | 2016-06-24 | 2019-05-07 | Novartis Ag | Phacoemulsification handpiece with flexible impeller pump |
RU170934U1 (ru) * | 2016-08-31 | 2017-05-15 |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бюджет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Северо-Западный федеральный медицинский 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центр имени В.А. Алмазова" Министерства здравоохранения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 Аппарат для терагерцевой пунктуры |
CN107865770A (zh) * | 2016-09-27 | 2018-04-03 | 张超伦 | 一种电针揿针 |
CN206304228U (zh) * | 2016-10-21 | 2017-07-07 | 陈益丹 | 电针治疗仪 |
CN207370776U (zh) * | 2017-04-05 | 2018-05-18 | 潘懿 | 一种可实现自动物理消毒的长杆注射装置 |
CN208114930U (zh) * | 2017-05-03 | 2018-11-20 | 贵阳中医学院 | 一种振动式弩药针 |
CN207679777U (zh) * | 2017-06-15 | 2018-08-03 | 北京国葆堂中医门诊部(普通合伙) | 弹针装置以及拔罐组件 |
CN107497000A (zh) * | 2017-09-20 | 2017-12-22 | 璧靛博 | 一种便携式胸外科胸腔引流装置 |
CN208130011U (zh) * | 2017-10-06 | 2018-11-23 | 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 | 一种医疗用妇产科羊水取样器 |
CN209575267U (zh) * | 2017-11-14 | 2019-11-05 | 广州中医药大学 | 一种可注射用针灸针及针灸器械 |
CN208989673U (zh) * | 2018-04-25 | 2019-06-18 | 韩欢 | 一种畜牧兽医用配药器 |
CN209378189U (zh) * | 2018-10-10 | 2019-09-13 | 南京脑科医院 | 一种自带高举平台胶带留置针 |
CN109363929B (zh) * | 2018-10-17 | 2020-11-20 | 江苏大学 | 一种超声振动与传统针灸相结合的针灸方法及其装置 |
KR102131715B1 (ko) * | 2018-11-22 | 2020-07-08 | (주)비아바이오텍 | 침 진동 자극기 |
CN113797442A (zh) * | 2020-06-11 | 2021-12-17 | 云南力衡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 肢体疼痛治疗仪的治疗笔 |
-
2021
- 2021-01-08 CN CN202110022888.9A patent/CN113797442A/zh active Pending
- 2021-01-08 CN CN202110023699.3A patent/CN113797079B/zh active Active
- 2021-01-08 CN CN202120046194.4U patent/CN214762898U/zh active Active
- 2021-01-08 CN CN202120046283.9U patent/CN214762900U/zh active Active
- 2021-01-08 CN CN202110022913.3A patent/CN113797078A/zh active Pending
- 2021-01-08 CN CN202110025049.2A patent/CN113797081B/zh active Active
- 2021-01-08 CN CN202120045551.5U patent/CN214860598U/zh active Active
- 2021-01-08 CN CN202120044747.2U patent/CN214971157U/zh active Active
- 2021-01-08 CN CN202120044429.6U patent/CN214762897U/zh active Active
- 2021-01-08 CN CN202110024835.0A patent/CN113797080A/zh active Pending
- 2021-01-08 CN CN202120046243.4U patent/CN214762899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797442A (zh) * | 2020-06-11 | 2021-12-17 | 云南力衡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 肢体疼痛治疗仪的治疗笔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797081A (zh) | 2021-12-17 |
CN214971157U (zh) | 2021-12-03 |
CN214762898U (zh) | 2021-11-19 |
CN214762897U (zh) | 2021-11-19 |
CN113797079B (zh) | 2024-11-08 |
CN214860598U (zh) | 2021-11-26 |
CN214762899U (zh) | 2021-11-19 |
CN113797078A (zh) | 2021-12-17 |
CN113797080A (zh) | 2021-12-17 |
CN113797079A (zh) | 2021-12-17 |
CN113797442A (zh) | 2021-12-17 |
CN113797081B (zh) | 2024-11-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695508B2 (en) | Reducing pain of skin piercing using vibration | |
CN111671645A (zh) | 一种利用物理动能的肢体疼痛治疗笔和应用其的治疗仪 | |
JP2017533802A (ja) | 光線治療用のスマートホンインターフェース装置 | |
CN214762900U (zh) | 肢体疼痛治疗仪的治疗笔 | |
WO2016178952A1 (en) | Reducing pain of skin piercing using vibration | |
CN102217928B (zh) | 电子痛觉测定笔 | |
CN219579667U (zh) | 一种可穿戴式睡眠管理装置 | |
US12102347B2 (en) | Holder for mounting a handheld tool to a surface | |
CN208988845U (zh) | 一种神经系统检查器 | |
BR8702633A (pt) | Aparelho portatil para eletroterapia de fraturas osseas | |
WO2021249211A1 (zh) | 一种治疗笔、主机及肢体疼痛治疗仪 | |
CN217339387U (zh) | 一种治疗笔及治疗仪 | |
CN219681485U (zh) | 一种便携式疼痛治疗仪 | |
CN107735131B (zh) | 使用振动减轻皮肤穿刺的疼痛 | |
AU2021412498B2 (en) | Device and method for treating dry eyes | |
RU166852U1 (ru) | Фототерапевтическ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орального, назального, вагинального, ректального применения | |
JP2017012299A (ja) | 光鍼マッサージ器および光鍼マッサージ装置 | |
CN108814870A (zh) | 一种护士用检查装置 | |
CN118178876A (zh) | 光学治疗装置 | |
CN112057338A (zh) | 一种辅助针灸治疗的手部固定装置 | |
JP2001137311A (ja) | 圧痛点治療および/またはトリガーポイント療法用光治療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