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768467U - 一种汽车防撞装置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防撞装置及汽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768467U CN213768467U CN202022827689.9U CN202022827689U CN213768467U CN 213768467 U CN213768467 U CN 213768467U CN 202022827689 U CN202022827689 U CN 202022827689U CN 213768467 U CN213768467 U CN 21376846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umper
- piston
- piston cylinder
- automobile
- piston ro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378 dam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38 Al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58 absorb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260 foa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545 inva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防撞装置及汽车,属于汽车领域,其中汽车防撞装置包括保险杠和支架,还包括安装在保险杠和支架之间的至少一个缓冲装置,缓冲装置包括:两个连杆,连杆的一端铰接在保险杠上,另一端铰接有滑块,且两个连杆之间具有初始夹角,两个滑块沿同一方向滑动连接在支架上;弹簧,弹簧固定连接在两个连杆之间以提供阻止两个滑块相互远离的拉力;活塞筒,活塞筒固定安装在其中一个滑块上,活塞筒内具有活塞,活塞连接有活塞杆,且活塞杆的输出端固定安装在其中另一个滑块上,活塞筒的一端设置有进气孔,另一端设置有阻尼气孔。其中的汽车则包括有上述的汽车防撞装置。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能够有效缓冲外部冲击,保护车辆。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防撞装置及汽车。
背景技术
汽车前、后端保护装置,俗称保险杠系统,指安装在汽车前部和后部的零件,通常由吸能材料制成,比如钢材、铝材、塑料和泡沫等。发生碰撞时,大多数情况下都有保险杠的参与。作为一种保护装置,其设计要求是:在接触和轻度碰撞过程中,不会对车辆造成严重损伤,并保护车身、发动机、排气系统和冷却系统,以及与安全相关的灯光等不受损伤。
保险杠系统里面承担冲击的主要部件是保险杠和加强横梁。保险杠承受初始冲击力,主要依靠其变形吸收部分撞击能量,其材质通常是铝或者塑料,加强横梁的材质通常选择铝合金或钢材,其用螺栓固定在车身纵梁上,起到支撑保险杠以及传递冲击力的作用。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汽车保险杠,只能在发生较为轻微的碰撞时才能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在发生较为严重的碰撞时,汽车保险杠系统无法有效的对冲击力进行缓冲,瞬间的冲击力会导致汽车保险杠系统整体发生严重的变形,对汽车本身及其内的发动机、排气系统和冷却系统等造成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汽车保险杠系统无法有效的缓冲冲击力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防撞装置及汽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汽车防撞装置,包括保险杠和支架,还包括安装在所述保险杠和所述支架之间的至少一个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包括,
两个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铰接在所述保险杠上,另一端铰接有滑块,且两个所述连杆之间具有初始夹角,两个所述滑块沿同一方向滑动连接在所述支架上;
弹簧,所述弹簧固定连接在两个所述连杆之间以提供阻止两个所述滑块相互远离的拉力;
活塞筒,所述活塞筒固定安装在其中一个滑块上,所述活塞筒内具有活塞,所述活塞连接有活塞杆,且所述活塞杆的输出端固定安装在其中另一个滑块上;
其中,所述活塞筒的一端设置有进气孔,另一端设置有阻尼气孔。
优选的,所述弹簧同轴地套装在所述活塞筒外,且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所述滑块上。
进一步的,所述保险杠的外侧表面设有缓冲软垫。
优选的,所述支架上设置有防脱滑槽,所述滑块均滑动连接在所述防脱滑槽内。
优选的,所述阻尼气孔有多个且轴向间隔分布,所述阻尼气孔的孔径从活塞筒的中部到端部逐渐增大。
进一步的,所述活塞杆的输出端设置有螺纹,所述滑块上设置有与所述活塞杆的输出端相适配的穿孔,且所述穿孔的两侧的所述活塞杆的输出端上均安装有调节螺母。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其包括上述的汽车防撞装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缓冲装置中弹簧的设置,使得冲击力迫使保险杠位移时能够被弹簧所限制,避免冲击力直接传递到车体内;另外,由于缓冲装置中活塞筒上的阻尼气孔的设置,使得低速碰撞时,活塞筒的动作受阻尼气孔的影响较小,保证弹簧拉伸效果,使低速冲击力能够被有效的缓冲化解,同时在较大的瞬间冲击力来袭时,活塞筒内的气体无法瞬间的从阻尼气孔中排出,从而保证对瞬间冲击力具有一定的阻挡效果,避免瞬间冲击力完全作用到车体上,可以有效的保护车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防撞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防撞装置中活塞筒与滑块连接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中的汽车防撞装置安装示意图。
图中:1-保险杠、2-支架、3-缓冲装置、31-连杆、32-滑块、33-弹簧、34-活塞筒、35-活塞杆、36-进气孔、37-阻尼气孔、38-调节螺母、4-底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结构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总体思路,联系本方案上下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提供一种汽车防撞装置,其包括保险杠1和支架2,其中支架2使用时固定安装在汽车的纵梁上,起到支撑防撞装置的作用,其有钢材或者铝材制造,其中保险杠1的结构作为现有技术,不再赘述,其材质优选为铝或者塑料等具有一定硬度但质量较轻的材料,保险杠1的外侧表面设有缓冲软垫以保护行人。
本实施例的汽车防撞装置还包括安装在保险杠1和支架2之间的至少一个缓冲装置3,该缓冲装置3用于将保险杠1连接到支架2上,同时也用于缓冲迫使保险杠1位移的外部冲击力,具体而言,缓冲装置3包括有:
两个连杆31,连杆31的一端铰接在保险杠1的内侧壁上,另一端铰接有滑块32,且两个连杆31之间具有初始夹角,两个滑块32沿同一方向滑动连接在支架2上;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支架2上设置有滑槽,例如是T型或者燕尾型等具有防脱功能的防脱滑槽,而所有的滑块32均具有相应的构造形状以在滑槽内滑动,通常,滑槽水平设置。保险杠1的内侧壁上设置有铰接点,简单来说,铰接点可以是固定(例如焊接)在保险杠1内侧壁上的衬套,衬套内穿设有销轴,连杆31上则相应的设置有与该销轴相适配的销孔,销轴穿过连杆31上的销孔后即可将连杆31铰接在保险杠1上。两个连杆31对称分布在垂直于滑槽的平面的两侧,并且两个连杆31之间具有初始夹角以防止出现死点导致无法运动的情况发生。同理,连杆31与滑块32之间也通过同样的结构铰接,不再赘述。
还包括弹簧33,弹簧33固定连接在两个连杆31之间以提供阻止两个滑块32相互远离的拉力;
可以理解的是,弹簧33具有初始拉力,两个连杆31上所连接的滑块32,在弹簧33的拉力作用下具有相互靠近的趋势,需要在保险杠1受外力发生位移时,两个滑块32才会相互远离,此时弹簧33则用于阻止两个滑块32相互远离,即,阻止保险杠1位移,从而保护车内结构。本实施例中,弹簧33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滑块32上。
还包括活塞筒34,活塞筒34固定安装在其中一个滑块32上,活塞筒34内具有活塞,活塞连接有活塞杆35,且活塞杆35的输出端则固定安装在其中另一个滑块32上;其中,活塞筒34的一端设置有进气孔36,另一端设置有阻尼气孔37;
可以理解的是,活塞随着两个滑块32的相互远离而运动,并且将活塞筒一侧的气体从阻尼气孔37中压出,从进气孔36中将空气吸入到活塞筒的另一侧,由于阻尼气孔37的存在,撞击到保险杠1上的冲击力,其能量在被弹簧33吸收后,再由活塞筒34的阻尼效果所消耗掉,另一方面由于阻尼气孔37也会阻碍活塞筒34排气,因此保险杠1的位移会受到影响,可以防止其继续内侵破坏车辆。并且本实施例中,优选将弹簧33同轴的套装在活塞筒34外。并且,由于弹簧33提供的初始拉力,使得活塞筒34在初始状态下,其内部的活塞处于活塞筒34的筒底(远离活塞杆35的一侧)的位置。
为了优化活塞筒34低速冲击和高速冲击之间的阻尼效果的平衡,本实施例中,设置阻尼气孔有37多个且轴向间隔分布,并且,阻尼气孔37的孔径从活塞筒34的中部到端部逐渐增大。如此设置,使得活塞在冲击力作用下运动时,首先由多个阻尼气孔37共同排气,排气速度最大,阻尼效果此时最小,而随着保险杠1的位移,活塞不断运动,用于出气的阻尼气孔37的数量不断减少,排气速度不断降低,且速度降低的曲率不断加大,从而呈现出随着保险杠1不断位移侵入车体,活塞筒34提供的阻尼效果越大的效果,在保护车辆的同时,也防止对产生冲击力的另一方造成严重破坏。
实施例二
在实施例一中可以看出,弹簧33提供的初始拉力的大小只与活塞筒34的长度有关,无法灵活的调整。因此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作出如下改进。
如图2所示,活塞杆35的输出端设置有螺纹,与活塞杆35相连接的滑块32上设置有穿孔,该穿孔与活塞杆的输出端相适配以使其能够无阻碍的穿过,且活塞杆35的输出端穿过该穿孔后,该穿孔的两侧的活塞杆35的输出端上均安装有调节螺母38。
如此设置,使得在活塞杆35的长度足够的情况下,只需要调整调节螺母38的位置即可改变弹簧33的初始长度,即其初始拉力大小。
实施例三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底盘4和上述实施例一或者是实施例二所提供的汽车防撞装置,其中底盘4包括纵梁和横梁,而汽车防撞装置则优选安装在纵梁上,并且在底盘4的前、后两端各安装一个汽车防撞装置,如图3所示。当然,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也可以只在底盘4的前部或者后部安装汽车防撞装置。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汽车防撞装置,包括保险杠和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所述保险杠和所述支架之间的至少一个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包括,
两个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铰接在所述保险杠上,另一端铰接有滑块,且两个所述连杆之间具有初始夹角,两个所述滑块沿同一方向滑动连接在所述支架上;
弹簧,所述弹簧固定连接在两个所述连杆之间以提供阻止两个所述滑块相互远离的拉力;
活塞筒,所述活塞筒固定安装在其中一个滑块上,所述活塞筒内具有活塞,所述活塞连接有活塞杆,且所述活塞杆的输出端固定安装在其中另一个滑块上;
其中,所述活塞筒一端设置有进气孔,另一端设置有阻尼气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同轴地套装在所述活塞筒外,且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所述滑块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险杠的外侧表面设有缓冲软垫。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上设置有防脱滑槽,所述滑块均滑动连接在所述防脱滑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气孔有多个且轴向间隔分布,所述阻尼气孔的孔径从活塞筒的中部到端部逐渐增大。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汽车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的输出端设置有螺纹,所述滑块上设置有与所述活塞杆的输出端相适配的穿孔,且所述穿孔的两侧的所述活塞杆的输出端上均安装有调节螺母。
7.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汽车防撞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827689.9U CN213768467U (zh) | 2020-11-30 | 2020-11-30 | 一种汽车防撞装置及汽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827689.9U CN213768467U (zh) | 2020-11-30 | 2020-11-30 | 一种汽车防撞装置及汽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768467U true CN213768467U (zh) | 2021-07-23 |
Family
ID=768949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827689.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3768467U (zh) | 2020-11-30 | 2020-11-30 | 一种汽车防撞装置及汽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768467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394060A (zh) * | 2022-01-24 | 2022-04-26 |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车身防护机构及汽车 |
-
2020
- 2020-11-30 CN CN202022827689.9U patent/CN213768467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394060A (zh) * | 2022-01-24 | 2022-04-26 |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车身防护机构及汽车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193658B1 (ko) | 레일본 운송수단의 전면 또는 후면영역을 위한 적어도 하나의 에너지 흡수 장치를 구비한 충격흡수장치 | |
US7097222B2 (en) | Vehicle anti-crash safety device | |
US4031978A (en) | Energy absorber unit and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 |
US4182529A (en) | Vehicle diverting energy absorber bumper system | |
US9527466B2 (en) | Offset impact countermeasures | |
KR101028040B1 (ko) | 자동차 범퍼의 충격완화장치 | |
CN205168397U (zh) | 一种汽车保险杠 | |
US20080012365A1 (en) | Elastic vehicle bumper | |
CN213768467U (zh) | 一种汽车防撞装置及汽车 | |
CN210437125U (zh) | 一种新型货车尾部两级式防护栏 | |
RU2416534C2 (ru) | Устройство гашения удара | |
CN110304004A (zh) | 一种新型货车尾部两级式防护栏 | |
KR20100060135A (ko) | 저속충돌 대응을 위한 범퍼의 백빔 보강구조 | |
CN205573855U (zh) | 一种车辆防碰撞装置 | |
GB2525987A (en) | Protection device for a vehicle, in particular a motor vehicle | |
CN118753197B (zh) | 一种双重防冲撞的安全型汽车防撞梁结构 | |
CN220956604U (zh) | 缓冲装置及清洁设备 | |
CN212796770U (zh) | 一种防护型汽车前防支架 | |
CN209505667U (zh) | 一种电动汽车保护梁结构 | |
KR101167270B1 (ko) | 자동차용 범퍼 완충장치 | |
CN105083182A (zh) | 汽车碰撞缓冲吸能、复位装置 | |
CN2463237Y (zh) | 汽车液压缓冲防撞装置 | |
CN214057444U (zh) | 一种防撞性好的重型卡车前保险杠 | |
CN220721002U (zh) | 一种汽车碰撞吸能保护装置 | |
CN215322411U (zh) | 一种车用缓冲防撞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723 Termination date: 202111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