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12440U - 一种端子及转接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端子及转接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212440U CN213212440U CN202022200970.XU CN202022200970U CN213212440U CN 213212440 U CN213212440 U CN 213212440U CN 202022200970 U CN202022200970 U CN 202022200970U CN 213212440 U CN213212440 U CN 21321244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 sealing member
- mating
- insertion portion
- plu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端子及转接装置,用于连接第一对配端子和第二对配端子,端子为一体成型件,端子包括用于与第一对配端子插接的第一插接部和用于与第二对配端子插接的第二插接部;所述第一插接部为管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端子及转接装置,使两个不相匹配的接口能够实现互通,其结构简单;且由于端子为一体成型件,无需使用固定结构辅助固定第一插接部和第二插接部,结构简单,而且能够有效降低端子在转接过程中对接口传导效率的影响,适用范围更为广泛。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端子及转接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范围内能源和环境压力越来越大,节能环保的概念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对于汽车工业来讲,与传统的燃油和燃气发动机汽车相比,以动力电池作为动力源的电动汽车因其清洁环保的特点逐渐步入广泛的实用阶段。为了推动电动汽车的发展,方便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充电,国家制定了相应的国家标准,现有的电动汽车充电枪的充电接口均按照相关标准设置;为了加快电动汽车的充电效率,将电动汽车的充电接口改进为大电流的HPC充电接口,其连接界面与现有的国家标准GB充电接口不同,需要转接器实现两种接口的互通。
现有技术中的转接器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端子组件,通过端子组件分别与HPC充电接口和GB充电接口电性连接实现两种接口的互通;端子组件包括由固定螺栓或其他具有导电性能的固定结构辅助固定连接的公端子和母端子,其结构较为复杂,需要在壳体内设置有对应的安装空间以满足其安装要求,占用空间,同时影响接口的传导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端子及转接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转接装置的端子组件结构复杂,且影响接口的传导效率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端子,用于连接第一对配端子和第二对配端子,所述端子为一体成型件,所述端子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一对配端子插接的第一插接部和用于与所述第二对配端子插接的第二插接部;所述第一插接部为管状。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插接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插接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插接部另一端的周向内壁围合形成对配端子容腔,用于与所述第一对配端子轴向插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插接部和所述第二插接部之间设置有弯折部,所述弯折部相对于所述第一插接部的轴向折弯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插接部和所述第二插接部轴向平行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插接部和所述第二插接部不同。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插接部为GB连接端子,所述第二插接部为HPC 连接端子。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端子是管状预制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插接部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一插接部的外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插接部为挤压成型的金属棒。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转接装置,包括具有内腔的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的上述的端子,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供安装所述端子的安装区域。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端子的外壁间隔设置有第一密封构件和第二密封构件,所述第一密封构件和所述第二密封构件均与所述壳体位于所述安装区域的内壁抵接并围合形成供安装电子元器件的密封区域。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构件和所述第二密封构件均为密封圈,所述端子的外壁向内凹陷形成有用于安装所述第一密封构件和所述第二密封构件的安装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端子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端子包括用于与第一对配端子插接的第一插接部和与第一插接部固定连接且用于与第二对配端子插接的第二插接部,第一插接部为管状,使两个不相匹配的接口能够实现互通,其结构简单;端子为一体成型件,无需使用固定结构辅助固定第一插接部和第二插接部,结构简单,而且能够有效降低端子在转接过程中对接口传导效率的影响,适用范围更为广泛。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接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转接装置通过在具有内腔的壳体内部设置有供安装端子的安装区域,将上述的端子安装在壳体内,端子包括用于与第一对配端子插接的第一插接部和与第一插接部固定连接且用于与第二对配端子插接的第二插接部,第一插接部为管状,使两个不相匹配的接口能够实现互通,其结构简单;端子为一体成型件,无需使用固定结构辅助固定第一插接部和第二插接部,结构简单,而且能够有效降低转接装置在转接过程中对接口传导效率的影响,适用范围更为广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端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端子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A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端子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接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接装置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中B-B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转接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端子;11-第一插接部;111-弹性件;12-第二插接部;121-导向部;13- 弯折部;14-第一密封构件;15-第二密封构件;16-安装槽;17-卡槽;2-壳体;21-安装区域;22-密封区域;23-卡接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端子1,端子1用于连接第一对配端子和第二对配端子,实现第一对配端子和第二对配端子的转接互通;端子1包括用于与第一对配端子插接的第一插接部11和与第一插接部11固定连接且用于与第二对配端子插接的第二插接部12。可选地,第一插接部11和第二插接部12不同;其中,第一对配端子可选为GB充电接口,第二对配端子可选为HPC充电接口,即第一插接部11为GB连接端子,第二插接部12为HPC 连接端子,实现了GB充电接口和HPC充电接口的互通,加快了电动汽车的充电效率。
上述的一种端子1,通过利用端子1的第一插接部11与第一对配端子插接,第二插接部12与第二对配端子插接,使两个不相匹配的接口能够实现互通,其结构简单;端子1为一体成型件,无需使用固定结构辅助固定第一插接部1111 和第二插接部1212,结构简单,而且能够有效降低端子1在转接过程中对接口传导效率的影响,适用范围更为广泛。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作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端子1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端子1的具体形状、材质和制作方式可根据需求设置,可选地,端子1是管状预制件;优选地,端子1是铜管预制件,其材质均采用铜材质,利用其导电性高、耐用以及熔点低,便于制作等特点。可选地,第一插接部11和第二插接部 12之间设置有弯折部13,弯折部13相对于第一插接部11的轴向折弯设置,使得端子1能够适应更多的应用环境,增大其适用范围;进一步地,第一插接部 11和的人插接部轴向平行设置,有效增大其适用范围。
请进一步参阅图1至图3,在本实施例中,端子1的第一插接部11为管状,第一插接部11的一端与第二插接部12固定连接,第一插接部11另一端的周向内壁围合形成对配端子容腔,用于与第一对配端子轴向插接,第一对配端子可由第一插接部11的一端沿第一插接部11的轴向插入至第一插接部11的管腔中。可选地,第一插接部11的周向内壁均匀布设有用于与第一对配端子抵接并夹持的多个弹性件111,此处对弹性件111的具体结构、数量和材质不作限定,优选地,弹性件111可为金属弹片,使得第一插接部11与第一对配端子之间的插接更为稳固,有利于提升产品的可靠性。
请一并参阅图2至图4,在本实施例中,端子1的第二插接部12的外径小于第一插接部11的外径;可选地,第二插接部12为挤压成型的金属棒;第二插接部12可为实心的金属棒或者是中空的金属棒。优选地,端子1的第二插接部12为铜棒,第二插接部12可为挤压成型件或者钣金成型件。第二插接部12 的远离第一插接部11的一端设置有导向部121,同时在第二插接部12的端部设置有导向部121,有利于在第二插接部12和第二对配端子处于插接过程中,起到导向作用,使得端子1使用更为便捷,此处对导向部121的具体结构不作限定,导向部121可为设置在第二插接部12的端部的倒角或者圆弧结构。
请一并参阅图5至图7,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转接装置,包括具有内腔的壳体2和设置在壳体2的内部的上述的端子1,壳体2的内部设置有供安装端子1的安装区域21。上述的一种转接装置,通过在具有内腔的壳体2内部设置有供安装端子1的安装区域21,将上述的端子1安装在壳体2内,端子1包括用于与第一对配端子插接的第一插接部11和与第一插接部11固定连接且用于与第二对配端子插接的第二插接部12,使两个不相匹配的接口能够实现互通,其结构简单;端子1为一体成型件,无需使用固定结构辅助固定第一插接部1111和第二插接部1212,结构简单,而且能够有效降低转接装置在转接过程中对接口传导效率的影响,适用范围更为广泛。
请进一步参阅图7至图8,在本实施例中,端子1的外壁间隔设置有第一密封构件14和第二密封构件15,第一密封构件14和第二密封构件15均与壳体2位于安装区域21的内壁抵接并围合形成供安装电子元器件的密封区域22,通过在壳体2内围合形成有密封区域22,将转接装置所需的电子元器件安装在密封区域22中,起到防水防尘的作用,有利于提升转接装置的可靠性,延长转接装置的使用寿命;此处对第一密封构件14和第二密封构件15具体结构和材质不作限定,可选地,第一密封构件14和第二密封构件15均为密封圈,其结构简单,便于组装,同时能够保障转接装置的密封区域22的密封性;进一步地,端子1的外壁向内凹陷形成有用于安装第一密封构件14和第二密封构件15的安装槽16,通过端子1的安装槽16将第一密封构件14和第二密封构件15稳固地安装在预设位置,防止在使用转接装置的过程中,第一密封构件14和第二密封构件15在外力作用下相对端子1产生位移,对转接装置的密封区域22的密封性造成影响。
请进一步参阅图7至图8,在本实施例中,端子1的外表面向内凹陷形成有卡槽17,壳体2位于安装区域21的内壁凸设形成有与卡槽17相适配的卡接凸起23,此处对端子1上的卡槽17的数量和位置不作限定,端子1上的卡槽 17的数量可根据需求进行设置,可为一个或者多个,壳体2位于安装区域21 的内壁凸设形成有与卡槽17相适配的卡接凸起23,通过端子1与壳体2之间设置有卡接结构,一方面可以在组装过程中起到定位作用,将端子1稳固地安装在预设位置,另一方面可以在使用转接装置的过程中,在插接或抽离与端子 1相适配的第一对配端子和第二对配端子时,防止端子1在外力作用相对壳体2 产生位移,有利于提高转接装置的可靠性,有利于延长转接装置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施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施例,凡在本实施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端子,用于连接第一对配端子和第二对配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为一体成型件,所述端子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一对配端子插接的第一插接部和用于与所述第二对配端子插接的第二插接部;所述第一插接部为管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插接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插接部另一端的周向内壁围合形成对配端子容腔,用于与所述第一对配端子轴向插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部和所述第二插接部之间设置有弯折部,所述弯折部相对于所述第一插接部的轴向折弯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部和所述第二插接部轴向平行设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部和所述第二插接部不同。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部为GB连接端子,所述第二插接部为HPC连接端子。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是管状预制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插接部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一插接部的外径。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插接部为挤压成型的金属棒。
10.一种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内腔的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的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端子,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供安装所述端子的安装区域。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的外壁间隔设置有第一密封构件和第二密封构件,所述第一密封构件和所述第二密封构件均与所述壳体位于所述安装区域的内壁抵接并围合形成供安装电子元器件的密封区域。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构件和所述第二密封构件均为密封圈,所述端子的外壁向内凹陷形成有用于安装所述第一密封构件和所述第二密封构件的安装槽。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200970.XU CN213212440U (zh) | 2020-09-30 | 2020-09-30 | 一种端子及转接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200970.XU CN213212440U (zh) | 2020-09-30 | 2020-09-30 | 一种端子及转接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212440U true CN213212440U (zh) | 2021-05-14 |
Family
ID=758240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200970.XU Active CN213212440U (zh) | 2020-09-30 | 2020-09-30 | 一种端子及转接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212440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314870A (zh) * | 2021-05-13 | 2021-08-27 | 长春捷翼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一种适配不同接口的异型端子 |
-
2020
- 2020-09-30 CN CN202022200970.XU patent/CN213212440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314870A (zh) * | 2021-05-13 | 2021-08-27 | 长春捷翼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一种适配不同接口的异型端子 |
CN113314870B (zh) * | 2021-05-13 | 2024-04-02 | 长春捷翼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适配不同接口的异型端子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086837A (zh) |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插座 | |
CN213212440U (zh) | 一种端子及转接装置 | |
CN211858958U (zh) | 一种连接端子 | |
CN206585118U (zh) | 电连接件及电连接组件 | |
CN118299839B (zh) | 线束连接器组件 | |
CN213212441U (zh) | 一种端子组件及转接装置 | |
CN117154441B (zh) | 高频二合一连接器组件 | |
CN219477045U (zh) | 高频二合一连接器组件 | |
CN108666793B (zh) | 电连接件及电连接组件 | |
CN214625447U (zh) | 一种用于充电插座的充电连接端子及充电插座 | |
CN201210534Y (zh) | Sata连接器 | |
CN211829288U (zh) | 一种接线端子以及包括它的端子组件 | |
CN212968301U (zh) | 一种接线快速的电连接器及插接式电连接器组件 | |
CN211530345U (zh) | 连接器及电子装置 | |
CN212209825U (zh) | 一种便于组装的插头 | |
CN219436197U (zh) | 导电端子及电连接器 | |
CN210668767U (zh) | 梅花尾插内架 | |
CN220420939U (zh) | 导电端子、端子组件及汽车用电连接器 | |
CN217361982U (zh) | 一种type-c公头连接器 | |
CN220066149U (zh) | 一种连接器端子以及储能连接器 | |
CN219779251U (zh) | 一种高压连接器用端子 | |
CN218975844U (zh) | 一种rj45连接器插头结构 | |
CN222355483U (zh) | 插孔端子 | |
CN206313154U (zh) | 传输连接件、连接组件及充电插座 | |
CN222749751U (zh) | 线束连接器组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