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1829288U - 一种接线端子以及包括它的端子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接线端子以及包括它的端子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29288U
CN211829288U CN202020753484.8U CN202020753484U CN211829288U CN 211829288 U CN211829288 U CN 211829288U CN 202020753484 U CN202020753484 U CN 202020753484U CN 211829288 U CN211829288 U CN 2118292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astic contact
contact arm
terminal
arm
limi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75348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樊广才
陈进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ldencon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oldencon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ldencon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oldencon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75348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8292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292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29288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了一种接线端子,其由接线部和套装部连接而成。其中,套装部由轴向限位部、支撑环部以及弹性接触臂部依序连接而成。支撑环部为开口环结构,其包括第一对接壁、第二对接壁,且相互插合连接。在第一对接壁上开设有限位缺口,相对应地,由第二对接壁继续外延出有与上述限位缺口相适配的限位凸块。这样一来,在接线端子的实际使用过程中,有效地确保了支撑环部结构的稳定性,防止其因受拉而发生形变现象,避免各弹性接触臂发生相对错位现象,保证了其弹性接触臂与与之相适配导电芯的可靠接触,进而确保了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了一种包括上述接线端子的端子组件。

Description

一种接线端子以及包括它的端子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接线端子以及包括它的端子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电子产品的需求日趋旺盛。电连接器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通信网络、金融制造、电梯、工业自动化、医疗设备、办公设备、家电、军工制造,车载等行业,其主要用于连接电子产品间或电子产品内各组件之间的信号传输。
在电连接器内插设、固定有接线端子。接线端子由接线部和套装部依序连接而成。其中,套装部由轴向限位部、支撑环部以及弹性接触臂部依序连接而成。弹性接触臂部包括有多个由上述支撑环部延伸而成的弹性接触臂。在常规设计方案中,支撑环部的对接处呈平直形,如此一来,在插拔导电芯的过程中,当弹性接触臂部受到推、拉力作用时,支撑环部必不可免的会发生扭曲变形现象,从而导致各弹性接触臂发生沿其长度方向发生错位现象,进而影响弹性接触臂部与导电芯的接触稳定性,影响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因而,亟待技术人员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设计简单,便利制造实施,有效避免其上各弹性接触臂发生错位现象的接线端子。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涉及了一种接线端子,其由一片状金属本体冲压、折弯而成。接线端子由接线部和套装部两部分沿着由左至右方向依序连接而成。其中,套装部由轴向限位部、支撑环部以及弹性接触臂部沿着由左至右方向依序连接而成。弹性接触臂部包括有弹性接触臂。弹性接触臂由支撑环部右侧壁继续向右延伸而成,其数量设置为多个,且围绕支撑环部的周缘进行均布。支撑环部为开口环结构,其包括第一对接壁、第二对接壁,且相互插合连接。在第一对接壁上开设有限位缺口,相对应地,由第二对接壁继续外延出有与上述限位缺口相适配的限位凸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上述弹性接触臂部还包括有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弹性接触臂的数量设置为4,分别为第一弹性接触臂、第二弹性接触臂、第三弹性接触臂和第四弹性接触臂。第一连接臂连接于第一弹性接触臂和第二弹性接触臂之间。第二连接臂连接于第三弹性接触臂和第四弹性接触臂之间。
相较于传统设计结构的接线端子,在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技术方案中,在其支撑环部设置有插合连接结构,以使其形成一个有机受力整体,这样一来,在接线端子的实际使用过程中,有效地确保了支撑环部结构的稳定性,防止其因受拉而发生形变现象,避免各弹性接触臂发生相对错位现象,保证了其弹性接触臂与与之相适配导电芯的可靠接触,进而确保了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另外,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端子组件,其包括金属外壳和如上所述的接线端子。金属外壳亦由一片状金属本体冲压、折弯而成,且附带地形成有一容纳腔。接线端子即内置、固定于该容纳腔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轴向限位部的前、后侧壁上对称地开设有限位凹槽,相对应地,由金属外壳的底壁向上对称地延伸有两个与上述限位凹槽相适配的折弯卡条。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上述金属外壳亦为开口环结构,其包括第三对接壁、第四对接壁,且相互插合连接。在第三对接壁上开设有限位插孔,相对应地,由第四对接壁继续外延出有与上述限位插孔相适配的限位插接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汽车线束电连接器的爆炸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汽车线束电连接器的立体装配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汽车线束电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端子组件的立体装配示意图。
图5是图4的正视图。
图6是图5的A-A剖视图。
图7是图5的B-B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接线端子一种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接线端子另一种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中金属外壳一种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中金属外壳另一种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1-接线端子;11-接线部;12-套装部;121-轴向限位部;1211-限位凹槽;122-支撑环部;1221-第一对接壁;12211-限位缺口;1222-第二对接壁;12221-限位凸块;123-弹性接触臂部;1231-弹性接触臂;1232-第一连接臂;1233-第二连接臂;2-金属外壳;21-容纳腔;22-折弯卡条;23-第三对接壁;231-限位插孔;24-第四对接壁;241-限位插接块;25-弹性卡翅。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线束与线束、线束与电器部件之间的连接一般采用连接器,汽车线束电连接器是连接汽车各个电器与电子设备的重要部件。图1、图2、图3分别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汽车线束电连接器的爆炸示意图、立体装配示意图及其剖视图,可知,汽车线束电连接器由一个主体塑胶件和多个端子组件构成。其中,沿其长度方向,在主体塑胶件上成型有多个插孔,以用来插设、固定上述端子组件,进而实现信号的传输功能。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端子组件的立体装配示意图,可知,其主要由接线端子1和金属外壳2构成。其中,金属外壳2由一片状金属本体冲压、折弯而成,且附带地形成有一容纳腔21。接线端子1即内置、固定于该容纳腔21内(如图5、6、7中所示)。当端子组件在汽车线束电连接器内装配完毕后,金属外壳2夹设于接线端子1和上述插孔的内侧壁之间,且借助于其上设置的弹性卡翅25实现与主体塑胶件的固定(如图3中所示),从而有效地防止了接线端子1由主体塑胶件内脱出现象的发生,确保了两者连接的可靠性,进而保证了信号传输的可靠性以及稳定性。
图8、图9分别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接线端子两种不同视角的立体示意图,可知,其由一片状金属本体冲压、折弯而成。接线端子1由接线部11和套装部12两部分沿着由左至右方向依序连接而成。其中,套装部12由轴向限位部121、支撑环部122以及弹性接触臂部123沿着由左至右方向依序连接而成。弹性接触臂部123包括有弹性接触臂1231。弹性接触臂1231由支撑环部122右侧壁继续向右延伸而成,其数量设置为多个,且围绕支撑环部122的周缘进行均布。支撑环部122为开口环结构,其包括第一对接壁1221、第二对接壁1222,且相互插合连接。在第一对接壁1221上开设有限位缺口12211,相对应地,由第二对接壁1222继续外延出有与上述限位缺口12211相适配的限位凸块12221。这样一来,在接线端子1的实际使用过程中,有效地确保了支撑环部122结构的稳定性,防止其因受拉而发生形变现象,避免其上各弹性接触臂1231发生相对错位现象,保证了其弹性接触臂1231与与之相适配导电芯的可靠接触,进而确保了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本实施例中,弹性接触臂1231的数量设置为4个,分别为第一弹性接触臂、第二弹性接触臂、第三弹性接触臂和第四弹性接触臂。作为上述接线端子1结构设计的进一步优化,上述弹性接触臂部123还包括有第一连接臂1232和第二连接臂1233。第一连接臂1232连接于第一弹性接触臂和第二弹性接触臂之间,使其成为一个独立的导通部,且使得第一弹性接触臂和第二弹性接触臂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相互支撑、依靠。第二连接臂1233连接于第三弹性接触臂和第四弹性接触臂之间,使其成为另一个独立的导通部,且使得第三弹性接触臂和第四弹性接触臂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相互支撑、依靠(如图8、9中所示)。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设置,从而更进一步确保了各弹性接触臂1231发生位移运动的一致性,进而确保了其与导电芯的可靠接触性。
通过上文的叙述可知,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接线端子1需配套金属外壳2整体置于主体塑胶件内。出于确保接线端子1与金属外壳2的装配可靠性,杜绝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生“轴向窜动”现象方面考虑,还可以在接线端子1轴向限位部121的前、后侧壁上对称地开设有限位凹槽1211,相对应地,由金属外壳2的底壁向上对称地延伸有两个与上述限位凹槽1211相适配的折弯卡条22(如图4、5、7、8、9、10、11中所示)。当接线端子1相对于金属外壳2置放到位后,借助于工具弯折折弯卡条22使其发生弯折以内置、卡设于限位凹槽1211内。
出于降低制造困难度以及成本方面考虑,上述金属外壳2亦优选为开口环结构。已知,金属外壳2自身结构的稳定性对接线端子1安装位置亦有重大的影响,因此,作为金属外壳2的一种优选结构,其包括有第三对接壁23、第四对接壁24,且相互插合连接。在第三对接壁23上开设有限位插孔231,相对应地,由第四对接壁24继续外延出有与上述限位插孔231相适配的限位插接块241(如图4、5、6、10、11中所示)。这样一来,从而有效地保证了金属外壳2自身结构的稳定性,杜绝上述第三对接壁23相对于第四对接壁24发生错位现象,进而确保了其与主体塑胶件固定可靠性,尽可能地降低接线端子1的轴向位移量。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5)

1.一种接线端子,由一片状金属本体冲压、折弯而成,其由接线部和套装部两部分沿着由左至右方向依序连接而成;其中,所述套装部由轴向限位部、支撑环部以及弹性接触臂部沿着由左至右方向依序连接而成;所述弹性接触臂部包括有弹性接触臂;所述弹性接触臂由所述支撑环部右侧壁继续向右延伸而成,其数量设置为多个,且围绕所述支撑环部的周缘进行均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环部为开口环结构,其包括第一对接壁、第二对接壁,且相互插合连接;在所述第一对接壁上开设有限位缺口,相对应地,由所述第二对接壁继续外延出有与所述限位缺口相适配的限位凸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接触臂部还包括有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所述弹性接触臂的数量设置为4,分别为第一弹性接触臂、第二弹性接触臂、第三弹性接触臂和第四弹性接触臂;所述第一连接臂连接于所述第一弹性接触臂和所述第二弹性接触臂之间;所述第二连接臂连接于所述第三弹性接触臂和所述第四弹性接触臂之间。
3.一种端子组件,其包括金属外壳和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端子为如权利1-2中任一项所述的接线端子;所述金属外壳亦由一片状金属本体冲压、折弯而成,且附带地形成有一容纳腔;所述接线端子即内置、固定于所述容纳腔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轴向限位部的前、后侧壁上对称地开设有限位凹槽,相对应地,由所述金属外壳的底壁向上对称地延伸有两个与所述限位凹槽相适配的折弯卡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外壳亦为开口环结构,其包括第三对接壁、第四对接壁,且相互插合连接;在所述第三对接壁上开设有限位插孔,相对应地,由所述第四对接壁继续外延出有与所述限位插孔相适配的限位插接块。
CN202020753484.8U 2020-05-09 2020-05-09 一种接线端子以及包括它的端子组件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18292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53484.8U CN211829288U (zh) 2020-05-09 2020-05-09 一种接线端子以及包括它的端子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53484.8U CN211829288U (zh) 2020-05-09 2020-05-09 一种接线端子以及包括它的端子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29288U true CN211829288U (zh) 2020-10-30

Family

ID=730208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753484.8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1829288U (zh) 2020-05-09 2020-05-09 一种接线端子以及包括它的端子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2928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317640A (zh) * 2022-06-24 2023-12-2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端子、电连接器、线束和车辆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317640A (zh) * 2022-06-24 2023-12-2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端子、电连接器、线束和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508357C (en) Flexible cable electrical connector
TW202236313A (zh) 電流傳輸組件與電流傳輸系統
TWI275212B (en) Modular jack assembly
US7179134B2 (en) Electric connector for electrically connecting a wire of one article to a contact of another article
JP2006066352A (ja) 多極コネクタ
CN211829288U (zh) 一种接线端子以及包括它的端子组件
CN118299839B (zh) 线束连接器组件
CN111786158B (zh) 一种一体式端子
CN216850466U (zh) 一种具有金属外壳限位导向框的连接器
US20230246403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conductive terminals having improved structure
JP2001357944A (ja) プラグコネクタ
CN214411583U (zh) 耳机插座连接器
CN201018148Y (zh) 通用总线插头连接器
CN210897740U (zh) 一种具有端子固定结构的连接器
EP1478052B1 (en) Sheath stripping pressure contact terminal
CN206313154U (zh) 传输连接件、连接组件及充电插座
CN215989387U (zh) 电连接器
CN222749751U (zh) 线束连接器组件
CN221102596U (zh) 缆线插座电连接器
CN215343091U (zh) 一种连接端子及插座连接器
CN217158695U (zh) 连接器组件
CN204230463U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216903424U (zh) 一种fak线端连接器
CN210985018U (zh) 一种网络插座
CN213636381U (zh) 网络连接装置及网络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030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407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030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407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