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2303984U - 抗震浮动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抗震浮动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03984U
CN212303984U CN202020929906.2U CN202020929906U CN212303984U CN 212303984 U CN212303984 U CN 212303984U CN 202020929906 U CN202020929906 U CN 202020929906U CN 212303984 U CN212303984 U CN 2123039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
movable
connector
terminal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92990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Xinzua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Xinzua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Xinzua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Xinzua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92990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039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039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039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抗震浮动连接器,包括相互插接的固定连接器及可动连接器;固定连接器包括第一固定壳体及嵌设于第一固定壳体内的多个固定端子;可动连接器包括第二固定壳体、可动壳体以及多个可动端子,可动壳体间隔地设于第二固定壳体外并可相对于第二固定壳体移动,每一可动端子均用于和固定端子相抵接并包括设于第二固定壳体、可动壳体之间的弹性部,可动壳体移动时可带动弹性部产生形变,由此吸收可动壳体移动所产生的偏差,从而使可动端子与固定端子之间始终保持抵接,进而保证可动连接器与固定连接器之间始终稳定连接,实现抗震功能,同时该抗震浮动连接器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Description

抗震浮动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抗震浮动连接器。
背景技术
连接器作为电子设备中不可缺少的部件,是连接两个有源器件的电子产品,它可以传输电流或信号,连接器在电子产品功能多样化、设计模块化的今天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连接器的形式和结构千变万化,随着应用对象、频率、功率、应用环境、应用领域等的不同,有不同形式的连接器,但是无论何种连接器,都要保证电流或信号顺畅连续和可靠地流通。
现有的一种连接器包括相互插接的公端子和母端子,公端子和母端子分别连接两个需要插接导电的零件,当公端子与母端子相插接后依靠两者的导电针接触导电。这种连接器只能相对固定的连接两个零件,两个零件之间的相对位置不能变动,如果其中一个零件有X/Y/Z三个方向任何方向的轻微移动,都可能会导致连接失效或断开,无法保证连接的稳定性,尤其不能适用于一些经常发生震动的场合或领域,例如,车载、航空电子产品等。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吸收两个零件相对移动时产生的偏差以保持连接稳定性的抗震浮动连接器,从而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吸收两个零件相对移动时产生的偏差以保持连接稳定性的抗震浮动连接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抗震浮动连接器,包括相互插接的固定连接器及可动连接器;其中,固定连接器包括第一固定壳体及嵌设于所述第一固定壳体内的多个固定端子;可动连接器包括第二固定壳体、可动壳体以及多个可动端子,所述可动壳体间隔地设于所述第二固定壳体外并可相对于所述第二固定壳体移动,每一所述可动端子均用于和所述固定端子相抵接并包括设于所述第二固定壳体、所述可动壳体之间的弹性部,所述可动壳体移动时可带动所述弹性部产生形变。
较佳地,每一所述固定端子均包括第一焊接部、第一抵触部及连接于两者之间的第一嵌入部,所述第一抵触部容置于所述第一固定壳体内并用于和所述可动端子相抵接,所述第一焊接部用于焊接至电路板。
较佳地,每一所述可动端子均还包括第二焊接部、第二抵触部及第二嵌入部,所述第二嵌入部连接于所述第二抵触部与所述弹性部之间并用于将所述可动端子安装于所述第二固定壳体,所述第二焊接部连接于所述弹性部的远离所述第二嵌入部的一端用于焊接至电路板,所述第二抵触部容置于所述第二固定壳体内用于和所述固定端子相抵接。
较佳地,所述弹性部包括间隔设置的两弹性端及连接于两者之间的弧形连接部,两所述弹性端的远离所述弧形连接部的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焊接部、所述第二嵌入部。
较佳地,所述第二抵触部上具有向其侧部凸出的抵接凸起,所述抵接凸起用于和所述固定端子相抵接。
较佳地,所述第二固定壳体内设有与其内壁相间隔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与所述第二固定壳体的内壁之间形成供所述固定连接器插接的插接槽,所述凸起部上还设有多个保持槽,所述可动端子的所述第二抵触部安装于所述保持槽内。
较佳地,所述第一固定壳体设有相连通的嵌入腔及容置腔,所述第一嵌入部安装于所述嵌入腔内,所述第一抵触部位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可动连接器与所述固定连接器相插接后,所述可动端子伸入所述容置腔内而与所述第一抵触部相抵接。
较佳地,所述第一嵌入部呈弯折状并贴合于所述嵌入腔的内壁。
较佳地,所述第一固定壳体的两端还设有凸块,所述第二固定壳体的两端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凸块的凹陷部。
较佳地,所述抗震浮动连接器还包括第一电路板及第二电路板,所述第一电路板固接于所述第一固定壳体并与所述固定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二电路板固接于所述第二固定壳体并与所述可动端子电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抗震浮动连接器,其可动连接器具有第二固定壳体、可动壳体以及多个可动端子,且每个可动端子均具有设于第二固定壳体与可动壳体之间的弹性部,因此,当可动连接器移动时,其可动壳体会相对于第二固定壳体移动并带动弹性部产生形变,由此吸收可动壳体移动所产生的偏差,从而使可动端子与固定端子之间始终保持抵接,进而保证可动连接器与固定连接器之间始终稳定连接,实现抗震功能,且本实用新型抗震浮动连接器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抗震浮动连接器的侧视图。
图2是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抗震浮动连接器的分解图。
图4是图3中固定连接器及第一电路板的剖视图。
图5是图3中可动连接器及第二电路板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可动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件。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抗震浮动连接器1,不仅适用于普通电子设备,还特别适用于在震动或晃动场合使用的电子设备,例如车载电子设备、航空电子设备等,但并不以此为限。
下面先参看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抗震浮动连接器1,包括相互插接的固定连接器100及可动连接器200。其中,固定连接器100包括第一固定壳体110及嵌设于第一固定壳体110内的多个固定端子120。可动连接器200包括第二固定壳体210、可动壳体220以及多个可动端子230,可动壳体220间隔地设于第二固定壳体210外并可相对于第二固定壳体210移动,两者之间形成一活动空间240(见图2),每个可动端子230均连接于第二固定壳体210以及可动壳体220并且一端与固定端子120的一端相抵接,同时每个可动端子230均还包括设于第二固定壳体210、可动壳体220之间的活动空间240内的弹性部233(详见后述),当可动壳体220移动时可带动弹性部233产生形变,从而吸收可动壳体220的移动或震动,保证可动端子230与固定端子120之间的相互抵接,进而保证固定连接器100及可动连接器200之间电性连接的稳定性。
更进一步地,所述抗震浮动连接器1还包括第一电路板300及第二电路板400;其中,第一电路板300与固定连接器100固定连接,且每个固定端子120的另一端均焊接于第一电路板300;第二电路板400与可动连接器200的第二固定壳体210固定连接,同时可动端子230的另一端焊接于第二电路板400,可动壳体220可相对于第二电路板400移动。
继续参看图2、图4所示,每个固定端子120均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抵触部121、第一嵌入部122及第一焊接部123,其中,第一嵌入部122安装于第一固定壳体110上,第一抵触部121容置于第一固定壳体110内并用于和可动端子230相抵接,第一焊接部123设于第一固定壳体110与第一电路板300之间并焊接于第一电路板300。可选地,每个固定端子120的第一抵触部121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弹性脚,当第一抵触部121具有多个弹性脚时,多个弹性脚相间隔地连接于第一嵌入部122,第一嵌入部122的大小根据弹性脚的数量灵活设置,每个弹性脚分别与可动端子230相抵接。
结合图2-4所示,所述第一固定壳体110包括基体111及凸设于基体111的插接端112,插接端112用于和可动连接器200相插接,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基体111及插接端112均大致呈矩形结构(见图3),但并不以此为限。其中,基体111内开设有嵌入腔113,插接端112开设有容置腔114,且容置腔114与嵌入腔113相连通。基体111的长度方向的两侧边设有两排固定端子120,具体地,每个固定端子120的第一嵌入部122均安装于嵌入腔113并贴合于其内壁,第一抵触部121则伸入容置腔114并贴合于其内壁,第一焊接部123穿设于基体111与第一电路板300之间并焊接于第一电路板300。
更优选地,第一嵌入部122呈弯折状,嵌入腔113的内壁设置为与第一嵌入部122相适应的台阶状,以保证对固定端子120的稳定支撑及稳定连接。可理解地,第一嵌入部122还可以设为其他形状,此时,嵌入腔113的内壁的形状相应于第一嵌入部122的形状设置,同样可具有上述效果。
参看图2、图5-7所示,每个可动端子230均还包括第二抵触部231、第二嵌入部232及第二焊接部234。其中,第二抵触部231、弹性部233分别连接于第二嵌入部232的两端并同一方向凸伸,该第二嵌入部232嵌入安装于第二固定壳体210上,使第二抵触部231容置于第二固定壳体210以与固定端子120的第一焊接部123相抵接,并使弹性部233位于第二固定壳体210与可动壳体220之间所形成的活动空间240内。另外,第二焊接部234连接于弹性部233的远离第二嵌入部232的一端,该第二焊接部234设于可动壳体220与第二电路板400之间并焊接于第二电路板400上。当可动壳体220移动时,其带动弹性部233产生形变,通过弹性部233的形变来吸收由于可动壳体220移动或震动所产生的偏差,从而保证第二抵触部231与第二抵触部121之间的相互抵接。
继续参看图6-7所示,所述弹性部233具体包括间隔设置的两弹性端2331及连接于两者端部的弧形连接部2332,两弹性端2331的远离弧形连接部2332的一端分别连接第二焊接部234、第二嵌入部232。且弹性部233优选呈倒U形,但并不以此为限,还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其他形状。其中,弹性端2331可以仅设置一个弹性端子,也可以由多个间隔设置的弹性端子组成,还可以设置成片状结构,弧形连接部2332与弹性端2331相对应设置,即,弧形连接部2332也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弹性端子构成,或者设置为片状结构。对应地,第二抵触部231也设有至少一个弹性脚,且每个弹性脚上均具有向其侧部凸出的抵接凸起2311,每个弹性脚通过其上的抵接凸起2311和固定端子120的第一抵触部121的一个弹性脚相抵接,保证抵接的稳定性。
继续结合图6-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部233的弹性端2331及弧形连接部2332都只设置一个弹性端子,单个弹性端子受力时更容易产生形变,因此这使得弹性部233受到一个很小的力就会发生形变,进而使可动壳体220移动或震动时只要产生一个很小的力,就可以挤压或拉动弹性部233而使弧形连接部2332发生形变,即,使两个弹性端2331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由此吸收可动壳体220移动或震动所产生的偏差,保证可动端子230与固定端子120之间稳定连接,所以,本实用新型抗震浮动连接器1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继续参看图2-3、图5所示,所述第二固定壳体210呈中空结构,且内部凸设有大致呈矩形结构的凸起部211(见图3),该凸起部211的长度方向的侧边与第二固定壳体210的内壁之间的间隙形成供固定连接器100的插接端112插接的插接槽212,并且该插接槽212内设有两排可动端子230,以与固定连接器100上设置的两排固定端子120对应连接。更进一步地,凸起部211的长度方向的侧边上设有多个保持槽213,可动端子230的第二抵触部231的每个弹性脚安装于一保持槽213内。当可动连接器200与固定连接器100相插接后,第一固定壳体110的插接端112插接于插接槽212内,同时,第二固定壳体210的凸起部211插接于第一固定壳体110的容置腔114内,使可动端子230的第二抵触部231伸入容置腔114内与第一抵触部121相抵接,具体为第二抵触部231的抵接凸起2311抵接于第一抵触部121上,如图3所示。
下面再次参看图3所示,所述第一固定壳体110的插接端112长度方向的两端还设有凸块115,对应地,第二固定壳体210的两端设有与所述凸块115形状相对应的凹陷部214,具体为第二固定壳体210内的凸起部21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与其两端壁之间的形成所述凹陷部214,可动连接器200与固定连接器100相插接后,凸块115容置于凹陷部214内。
下面再次结合图1-7所示,对本实用新型之抗震浮动连接器1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可动连接器200与固定连接器100相插接后,第一固定壳体110的插接端112插接于第二固定壳体210的插接槽212内,第二固定壳体210的凸起部211及其上的可动端子230的第二抵触部231则伸入容置腔114内,使每个可动端子230的第二抵触部231抵接于固定端子120的第一抵触部121。
抗震浮动连接器1在使用过程中,可动壳体220可相对于第二固定壳体210沿X、Y、Z方向往复移动,如图1-3所示。当可动壳体220在X、Y、Z任一方向上移动时,都会挤压或拉动弹性部233而使其弧形连接部2332发生形变,即,使两个弹性端2331相对摆动或扭动,进而使两者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由此吸收可动壳体220移动所产生的偏差,保证可动端子230与固定端子120之间稳定抵接,即,保证可动连接器200与固定连接器100连接的稳定性。
综上,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抗震浮动连接器1,其可动连接器200具有第二固定壳体210、可动壳体220以及多个可动端子230,且每个可动端子230均具有设于第二固定壳体210与可动壳体220之间的弹性部233,因此,当可动连接器200移动时,其可动壳体220会相对于第二固定壳体210移动并带动弹性部233产生形变,由此吸收可动壳体220移动所产生的偏差,从而使可动端子230与固定端子120之间始终保持接接,进而保证可动连接器200与固定连接器100之间始终稳定连接,实现抗震功能,且本实用新型抗震浮动连接器1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抗震浮动连接器1的其他部分的结构及连接方式等均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常规设置,在此不再做详细的说明。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抗震浮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连接器,其包括第一固定壳体及嵌设于所述第一固定壳体内的多个固定端子;
可动连接器,其与所述固定连接器相插接并包括第二固定壳体、可动壳体以及多个可动端子,所述可动壳体间隔地设于所述第二固定壳体外并可相对于所述第二固定壳体移动,每一所述可动端子均用于和所述固定端子相抵接并包括设于所述第二固定壳体、所述可动壳体之间的弹性部,所述可动壳体移动时可带动所述弹性部产生形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震浮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固定端子均包括第一焊接部、第一抵触部及连接于两者之间的第一嵌入部,所述第一抵触部容置于所述第一固定壳体内并用于和所述可动端子相抵接,所述第一焊接部用于焊接至电路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震浮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可动端子均还包括第二焊接部、第二抵触部及第二嵌入部,所述第二嵌入部连接于所述第二抵触部与所述弹性部之间并用于将所述可动端子安装于所述第二固定壳体,所述第二焊接部连接于所述弹性部的远离所述第二嵌入部的一端用于焊接至电路板,所述第二抵触部容置于所述第二固定壳体内用于和所述固定端子相抵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震浮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包括间隔设置的两弹性端及连接于两者之间的弧形连接部,两所述弹性端的远离所述弧形连接部的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焊接部、所述第二嵌入部。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震浮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抵触部上具有向其侧部凸出的抵接凸起,所述抵接凸起用于和所述固定端子相抵接。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震浮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壳体内设有与其内壁相间隔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与所述第二固定壳体的内壁之间形成供所述固定连接器插接的插接槽,所述凸起部上还设有多个保持槽,所述可动端子的所述第二抵触部安装于所述保持槽内。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震浮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壳体设有相连通的嵌入腔及容置腔,所述第一嵌入部安装于所述嵌入腔内,所述第一抵触部位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可动连接器与所述固定连接器相插接后,所述可动端子伸入所述容置腔内而与所述第一抵触部相抵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抗震浮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嵌入部呈弯折状并贴合于所述嵌入腔的内壁。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震浮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壳体的两端还设有凸块,所述第二固定壳体的两端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凸块的凹陷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震浮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电路板及第二电路板,所述第一电路板固接于所述第一固定壳体并与所述固定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二电路板固接于所述第二固定壳体并与所述可动端子电连接。
CN202020929906.2U 2020-05-27 2020-05-27 抗震浮动连接器 Active CN2123039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29906.2U CN212303984U (zh) 2020-05-27 2020-05-27 抗震浮动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29906.2U CN212303984U (zh) 2020-05-27 2020-05-27 抗震浮动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03984U true CN212303984U (zh) 2021-01-05

Family

ID=739692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929906.2U Active CN212303984U (zh) 2020-05-27 2020-05-27 抗震浮动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0398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37527A (zh) * 2021-10-11 2022-01-14 中航光电精密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浮动式板对板连接器及其公座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37527A (zh) * 2021-10-11 2022-01-14 中航光电精密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浮动式板对板连接器及其公座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462084U (zh) 电连接器
KR100191747B1 (ko) 낮은 형상의 표면 장착식 전기 커넥터 조립체
JP4287825B2 (ja) 基板接続用コネクタ
US8435075B2 (en) Metal shell configuration for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05119087B (zh) 插头电连接器
KR101100998B1 (ko) 커넥터
JP3905518B2 (ja) フローティング型コネクタ
CN102124607B (zh) 板连接器
WO2006102452A1 (en) Board to board connector
US20150222046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TW200843215A (en) Connector capable of absorbing an error in mounting position
KR20120022624A (ko) 전기 커넥터 및 회로 보드 어셈블리
US20020142629A1 (en) Board moun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CN110870146B (zh) 具有屏蔽元件的印刷电路板插接连接器
US6390828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providing floating movement between connectors
EP3340389A1 (en) Connector device
KR100886624B1 (ko) 유동형 커넥터
US9502844B2 (en) Battery connector and terminal thereof
CN212303984U (zh) 抗震浮动连接器
CN113555705B (zh) 电源供应器
CN103457012B (zh) 天线连接切换装置
CN113937529B (zh) 一种浮动式板对板连接器及其母座
CN201421910Y (zh) 导电端子、应用该导电端子的连接器及连接器组合
CN210985007U (zh) 一种电连接器
JP3278573B2 (ja) プリント配線板用コネクタのロック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