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14071U - 一种耳机插头、耳机、耳机插座及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耳机插头、耳机、耳机插座及终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114071U CN212114071U CN202020664848.5U CN202020664848U CN212114071U CN 212114071 U CN212114071 U CN 212114071U CN 202020664848 U CN202020664848 U CN 202020664848U CN 212114071 U CN212114071 U CN 21211407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round
- terminal
- microphone
- channel
- access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耳机插头、耳机、耳机插座及终端。该耳机插头包括:第一左声道接线端、第一右声道接线端、第一麦克风接线端、第一地、第二地和第三地;其中,第一左声道接线端用于接入左声道信号,第一地用于接入左声道接地信号,第一右声道接线端用于接入右声道信号,第二地用于接入右声道接地信号,第一麦克风接线端用于接入麦克风信号,第三地用于接入麦克风接地信号。由此,通过第一地、第二地和第三地分别将第一左声道接线端、第一右声道接线端和第一麦克风接线端的接地信号相互分隔开,实现麦克风、左声道、右声道和接地端完全分开,避免了麦克风、左声道和右声道相互之间产生干扰电平信号,提高了耳机的音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耳机插头、耳机、耳机插座及终端。
背景技术
耳机作为人们欣赏音乐、接/打电话等重要的电子产品之一,其音质的好坏直接影响人们对音效的诉求。现有的耳机插头一般为三段式或四段式,三段式主要为左声道、右声道和共地端,四段式主要为左声道、右声道、麦克和共地端。
然而,对于三段式插头,由于左声道和右声道之间共地,在左声道和右声道之间会产生串扰和干扰信号,导致杂音;对于四段式插头,由于左声道、右声道和麦克之间共地,会导致左声道和右声道之间产生串扰,以及左声道、右声道和麦克相互之间会产生干扰电平信号,导致杂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耳机插头、耳机、耳机插座及终端,以实现将麦克风、左声道、右声道和接地端完全分开,避免麦克风、左声道和右声道相互之间产生干扰电平信号,提高耳机的音质。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耳机插头,所述耳机插头包括:第一左声道接线端、第一右声道接线端、第一麦克风接线端、第一地、第二地和第三地;
其中,所述第一左声道接线端用于接入左声道信号,所述第一地用于接入左声道接地信号,所述第一右声道接线端用于接入右声道信号,所述第二地用于接入右声道接地信号,所述第一麦克风接线端用于接入麦克风信号,所述第三地用于接入麦克风接地信号。
所述第一左声道接线端、所述第一右声道接线端、所述第一麦克风接线端、所述第一地、所述第二地和所述第三地依次排列在所述耳机插头上,且所述第一左声道接线端、所述第一右声道接线端、所述第一麦克风接线端、所述第一地、所述第二地和所述第三地中相邻的两个之间设置有绝缘环。
所述第一左声道接线端、所述第一右声道接线端、所述第一麦克风接线端、所述第一地、所述第二地和所述第三地为金属材质。
所述第一左声道接线端、所述第一右声道接线端、所述第一麦克风接线端、所述第一地、所述第二地和所述第三地的直径相同,所述第一右声道接线端、所述第一麦克风接线端、所述第一地、所述第二地和所述第三地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一左声道接线端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右声道接线端的长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耳机,该耳机包括本实用新型任意实施例所述的耳机插头。
所述耳机包括左听筒、右听筒、麦克风、左导线、左地导线、右导线、右地导线、麦克风导线和麦克风地导线,其中,所述左导线、所述左地导线、所述右导线、所述右地导线、所述麦克风导线和所述麦克风地导线均为双绞线;
所述第一左声道接线端通过所述左导线与所述左听筒电连接,所述第一地通过所述左地导线与所述左听筒电连接,所述第一右声道接线端通过所述右导线与所述右听筒电连接,所述第二地通过所述右地导线与所述右听筒电连接,所述第一麦克风接线端通过所述麦克风导线与所述麦克风电连接,所述第三地通过所述麦克风地导线与所述麦克风电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耳机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插座包括:第二左声道接线端、第二右声道接线端、第二麦克风接线端、第四地、第五地和第六地;
其中,所述第二左声道接线端用于接入左声道信号,所述第四地用于接入左声道接地信号,所述第二右声道接线端用于接入右声道信号,所述第五地用于接入右声道接地信号,所述第二麦克风接线端用于接入麦克风信号,所述第六地用于接入麦克风接地信号。
所述第二左声道接线端包括第一弹片,所述第二右声道接线端包括第二弹片,所述第二麦克风接线端包括第三弹片,所述第四地包括第四弹片,所述第五地包括第五弹片,所述第六地包括第六弹片。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该终端包括本实用新型任意实施例所述的耳机插座。
该终端包括主板、小板和柔性电路板,所述小板通过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所述主板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通过提供一种耳机插头,该耳机插头包括:第一左声道接线端、第一右声道接线端、第一麦克风接线端、第一地、第二地和第三地;其中,第一左声道接线端用于接入左声道信号,第一地用于接入左声道接地信号,第一右声道接线端用于接入右声道信号,第二地用于接入右声道接地信号,第一麦克风接线端用于接入麦克风信号,第三地用于接入麦克风接地信号。由此,通过第一地、第二地和第三地分别将第一左声道接线端、第一右声道接线端和第一麦克风接线端的接地信号相互分隔开,解决了现有的耳机插头因为左声道、右声道和麦克风之间共地产生干扰电平进而出现杂音的问题;将麦克风、左声道、右声道和接地端完全分开,避免了麦克风、左声道和右声道相互之间产生干扰电平信号,提高了耳机的音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的一种耳机插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的一种耳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的一种耳机插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的一种耳机插头与耳机插座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的一种耳机插头的接线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的一种耳机的接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的一种耳机插头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该耳机插头包括:第一左声道接线端106、第一右声道接线端105、第一麦克风接线端101、第一地103、第二地102和第三地104;
其中,第一左声道接线端106用于接入左声道信号,第一地103用于接入左声道接地信号,第一右声道接线端105用于接入右声道信号,第二地102用于接入右声道接地信号,第一麦克风接线端101用于接入麦克风信号,第三地104用于接入麦克风接地信号。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给出的第一麦克风接线端101、第二地102、第一地103、第三地104、第一右声道接线端105和第一左声道接线端106在耳机插头上的排列顺序仅是示例性的说明,其顺序还可以为其他形式,如可以依次为第一左声道接线端106、第一右声道接线端105、第一麦克风接线端101、第一地103、第二地102和第三地104。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提供一种耳机插头,该耳机插头包括:第一左声道接线端、第一右声道接线端、第一麦克风接线端、第一地、第二地和第三地;其中,第一左声道接线端用于接入左声道信号,第一地用于接入左声道接地信号,第一右声道接线端用于接入右声道信号,第二地用于接入右声道接地信号,第一麦克风接线端用于接入麦克风信号,第三地用于接入麦克风接地信号。由此,通过第一地、第二地和第三地分别将第一左声道接线端、第一右声道接线端和第一麦克风接线端的接地信号相互分隔开,解决了现有的耳机插头由于左声道、右声道和麦克风之间存在共地产生干扰电平进而出现杂音的问题;将麦克风、左声道、右声道和接地端完全分开,避免麦克风、左声道和右声道相互之间产生干扰电平信号,提高了耳机的音质。
可选地,参考图1,第一麦克风接线端101、第二地102、第一地103、第三地104、第一右声道接线端105和第一左声道接线端106依次排列在耳机插头上,且第一麦克风接线端101、第二地102、第一地103、第三地104、第一右声道接线端105和第一左声道接线端106中相邻的两个之间设置有绝缘环。
其中,参考图1,第一麦克风接线端101和第二地102之间设有第一绝缘环107,第二地102和第一地103之间设有第二绝缘环108,第一地103和第三地104之间设有第三绝缘环109,第三地104和第一右声道接线端105之间设有第四绝缘环110,第一右声道接线端105和第一左声道接线端106之间设有第五绝缘环111。其中,绝缘环采用绝缘材料,比如塑料等。
可选地,第一左声道接线端106、第一右声道接线端105、第一麦克风接线端101、第一地103、第二地102和第三地104为金属材质。
其中,第一左声道接线端106、第一右声道接线端105、第一麦克风接线端101、第一地103、第二地102和第三地104可以为铜环或者表面镀铜等金属材料。
可选地,第一左声道接线端106、第一右声道接线端105、第一麦克风接线端101、第一地103、第二地102和第三地104的直径相同,第一右声道接线端105、第一麦克风接线端101、第一地103、第二地102和第三地104的长度相同,第一左声道接线端106的长度大于第一右声道接线端105的长度。
其中,参考图1,第一左声道接线端106、第一右声道接线端105、第一麦克风接线端101、第一地103、第二地102和第三地104的直径相同,设直径为Φ1,Φ1可以为2.5mm、3.5mm等。设第一麦克风接线端101、第二地102、第一地103、第三地104、第一右声道接线端105和第一左声道接线端106的长度分别为d11、d12、d13、d14、d15和d16,其中,d11=d12=d13=d14=d15,d15约为2-4mm(毫米),1.2*d15=<d16<=2.4*d15。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的一种耳机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耳机,该耳机包括本实用新型任意实施例所述的耳机插头。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参考图2,耳机包括左听筒301、右听筒302、麦克风303、左导线304、左地导线305、右导线306、右地导线307、麦克风导线309和麦克风地导线308,其中,左导线304与左地导线305、右导线306与右地导线307、麦克风导线309与麦克风地导线308均为双绞线;
第一左声道接线端106通过左导线304与左听筒301电连接,第一地103通过左地导线305与左听筒301电连接,第一右声道接线端105通过右导线306与右听筒302电连接,第二地102通过右地导线307与右听筒302电连接,第一麦克风接线端101通过麦克风导线309与麦克风303电连接,第三地104通过麦克风地导线308与麦克风303电连接。
其中,左导线304与左地导线305、右导线306与右地导线307、麦克风导线309与麦克风地导线308均采用双绞线,可以降低干扰。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的一种耳机插座的结构示意图,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参考图3,该耳机插座包括:第二左声道接线端207、第二右声道接线端206、第二麦克风接线端201、第四地205、第五地204和第六地202;
其中,第二左声道接线端207用于接入左声道信号,第四地205用于接入左声道接地信号,第二右声道接线端206用于接入右声道信号,第五地204用于接入右声道接地信号,第二麦克风接线端201用于接入麦克风信号,第六地202用于接入麦克风接地信号。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图3中给出的第二麦克风接线端201、第四地205、第五地204、第六地202、第二右声道接线端206和第二左声道接线端207和在耳机插座上的排列顺序与本实用新型任意实施例所述的耳机插头上的第一麦克风接线端101、第二地102、第一地103、第三地104、第一右声道接线端105和第一左声道接线端106的排列顺序相对应,以便耳机插头插入到耳机插座中能够与对应的通道实现电连接。此外,第二左声道接线端207、第二右声道接线端206、第六地202、第四地205、第五地204和第二麦克风接线端201在耳机插座上的排列顺序也是不唯一的,也可以为其他形式,如可以依次为第二左声道接线端207、第二右声道接线端206、第二麦克风接线端201、第四地205、第五地204和第六地202。但无论为何种排列顺序,其在耳机插座上的顺序要与本实用新型任意实施例的耳机插头上的顺序相对应。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提供一种耳机插座,该耳机插座包括:第二左声道接线端、第二右声道接线端、第二麦克风接线端、第四地、第五地和第六地;其中,第二左声道接线端用于接入左声道信号,第四地用于接入左声道接地信号,第二右声道接线端用于接入右声道信号,第五地用于接入右声道接地信号,第二麦克风接线端用于接入麦克风信号,第六地用于接入麦克风接地信号。由此,通过第四地、第五地和第六地分别将第二左声道接线端、第二右声道接线端和第二麦克风接线端的接地信号相互分隔开,解决了现有的耳机插头由于左声道、右声道和麦克风之间存在共地产生干扰电平进而出现杂音的问题;将麦克风、左声道、右声道和接地端完全分开,避免了麦克风、左声道和右声道相互之间产生干扰电平信号,提高了耳机的音质。
可选地,第二左声道接线端207包括第一弹片,第二右声道接线端206包括第二弹片,第二麦克风接线端201包括第三弹片,第四地205包括第四弹片,第五地204包括第五弹片,第六地202包括第六弹片。
其中,第一弹片、第二弹片、第三弹片、第四弹片、第五弹片和第六弹片可以为金属弹片,例如铜金属弹片。
参考图3,耳机插座还包括信号插入检测脚203、耳机座塑胶件208和插入口209,耳机插头通过耳机插座的插入口209插入耳机插座。信号插入检测脚203包括第七弹片,第七弹片可以为金属弹片。第二左声道接线端207、第二右声道接线端206、第二麦克风接线端201、信号插入检测脚203、第四地205、第五地204和第六地202注塑在耳机座塑胶件208中。其中信号插入检测脚203用于检测耳机插头是否插入到耳机插座内并且是否与耳机插座中对应的弹片接触。例如,可以通过判断信号插入检测脚203是否与第一左声道接线端106接触来判断耳机插头是否插入耳机插座内。
其中,参考图3,设相对的两个弹片之间的垂直距离记为Φ21,例如,正相对的第二左声道接线端207和信号插入检测脚203之间的垂直距离为Φ21,相对的第二右声道接线端206和第六地202之间的垂直距离为Φ21。设耳机插座的插入口的直径为Φ22。为了保证耳机插头可以插入到耳机插座中,且耳机插头上的各接线端可以接触到耳机插座中对应的弹片,则Φ21、Φ22和Φ1之间需满足:Φ21<Φ1<Φ22。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的一种耳机插头与耳机插座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的一种耳机插头的接线示意图。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任意实施例所述的耳机插头可以插入到本实用新型任意实施例所述的耳机插座中。为了更清楚地表达出耳机插头与耳机插座之间的连接状态,参考图4,将第一弹片、第二弹片、第三弹片、第四弹片、第五弹片和第六弹片画在耳机插座的外部,此时,第一弹片、第二弹片、第三弹片、第四弹片、第五弹片和第六弹片与耳机插头是接触的,即耳机插头与耳机插座是连接的状态。即第二左声道接线端207与第一左声道接线端106是接触的,信号插入检测脚203与第一左声道接线端106是接触的,第二右声道接线端206与第一右声道接线端105是接触的,第六地202与第三地104是接触的,第四地205与第一地103是接触的,第五地204与第二地102是接触的,第二麦克风接线端201与第一麦克风接线端101是接触的。参考图5,设第二左声道接线端207与第一左声道接线端106的接触点为118,信号插入检测脚203和第一左声道接线端106的接触点为115,第二右声道接线端206与第一右声道接线端105的接触点为114,第六地202与第三地104的接触点为117,第四地205与第一地103的接触点为113,第五地204与第二地102的接触点为112,第二麦克风接线端201与第一麦克风接线端101的接触点为116。
此外,进一步的,继续参考图5,设接触点116与耳机插头顶部的垂直距离为d21,接触点116与接触点112之间的垂直距离为d22,接触点112与接触点113之间的垂直距离为d23,接触点113与接触点117之间的垂直距离为d24,接触点117与接触点114之间的垂直距离为d25,接触点114与接触点118之间的垂直距离为d26,接触点118与耳机插头底部的垂直距离为d27。参考图3,设第二麦克风接线端201与耳机插座的顶部的垂直距离为d31,第二麦克风接线端201与第五地204之间的垂直距离为d32,第五地204与第四地205之间的垂直距离为d33,第四地205与第六地202之间的垂直距离为d34,第六地202与第二右声道接线端206之间的垂直距离为d35,第二右声道接线端206与第二左声道接线端207之间的垂直距离为d36,第二左声道接线端207与耳机插座底部的垂直距离为d37。进一步的,为了保证耳机插头可以插入到耳机插座中,且耳机插头上的各接线端可以接触到耳机插座中对应的弹片,需要满足:d21=d31,d22=d32,d23=d33,d24=d34,d25=d35,d26=d36,d27=d37。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该终端包括本实用新型任意实施例所述的耳机插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参考图6,该终端包括主板502、小板507和柔性电路板506,小板507通过柔性电路板506与主板502电连接。
参考图6,401为耳机插座,402为音频编解码芯片(音频codec),耳机插座401上包括G_R_jack引脚(对应图3中的第五地204)、G_L_jack引脚(对应图3中的第四地205)、R_jack引脚(对应图3中的第二右声道接线端206)、L_jack引脚(对应图3中的第二左声道接线端207)、DET_jack引脚(对应图3中的信号插入检测脚203)、G_MIC_jack引脚(对应图3中的第六地202)和MIC_jack引脚(对应图3中的第二麦克风接线端201),音频编解码芯片402包括GND_headphone引脚、R_codec引脚、L_codec引脚、DET_codec引脚、G_MIC_codec引脚和MIC_codec引脚。403为G_R_jack引脚和GND_headphone引脚之间的走线,404为G_L_jack引脚和GND_headphone引脚之间的走线,403走线和404走线的交汇点为410,410为耳机左右地的汇合点,靠近GND_headphone引脚;405为R_jack引脚和R_codec引脚之间的走线,406为L_jack引脚和L_codec引脚之间的走线,407为DET_jack引脚和DET_codec引脚之间的走线,408为G_MIC_jack引脚和G_MIC_codec引脚之间的走线,409为MIC_jack引脚和MIC_codec引脚之间的走线。走线403、404、408、409的线宽为0.06mm-0.075mm,走线405和406的线宽为0.1mm-0.2mm,走线408的线宽为0.1-0.15mm。403、404、405和406走线并行排列,且403和404走线在405和406之间,以减少干扰,同时避免耳机的左声道和右声道之间的相互串扰问题。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的一种耳机的接线示意图,参考图7,501为终端,502为小板,503为音频编解码芯片,504和505为连接器座子,506为柔性电路板,507为小板,508为耳机插座,509为耳机,510为主板上的耳机走线,511为小板上的耳机走线。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耳机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插头包括:第一左声道接线端、第一右声道接线端、第一麦克风接线端、第一地、第二地和第三地;
其中,所述第一左声道接线端用于接入左声道信号,所述第一地用于接入左声道接地信号,所述第一右声道接线端用于接入右声道信号,所述第二地用于接入右声道接地信号,所述第一麦克风接线端用于接入麦克风信号,所述第三地用于接入麦克风接地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左声道接线端、所述第一右声道接线端、所述第一麦克风接线端、所述第一地、所述第二地和所述第三地依次排列在所述耳机插头上,且所述第一左声道接线端、所述第一右声道接线端、所述第一麦克风接线端、所述第一地、所述第二地和所述第三地中相邻的两个之间设置有绝缘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左声道接线端、所述第一右声道接线端、所述第一麦克风接线端、所述第一地、所述第二地和所述第三地为金属材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左声道接线端、所述第一右声道接线端、所述第一麦克风接线端、所述第一地、所述第二地和所述第三地的直径相同,所述第一右声道接线端、所述第一麦克风接线端、所述第一地、所述第二地和所述第三地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一左声道接线端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右声道接线端的长度。
5.一种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耳机插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包括左听筒、右听筒、麦克风、左导线、左地导线、右导线、右地导线、麦克风导线和麦克风地导线,其中,所述左导线与所述左地导线、所述右导线与所述右地导线、所述麦克风导线与所述麦克风地导线均为双绞线;
所述第一左声道接线端通过所述左导线与所述左听筒电连接,所述第一地通过所述左地导线与所述左听筒电连接,所述第一右声道接线端通过所述右导线与所述右听筒电连接,所述第二地通过所述右地导线与所述右听筒电连接,所述第一麦克风接线端通过所述麦克风导线与所述麦克风电连接,所述第三地通过所述麦克风地导线与所述麦克风电连接。
7.一种耳机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插座包括:第二左声道接线端、第二右声道接线端、第二麦克风接线端、第四地、第五地和第六地;
其中,所述第二左声道接线端用于接入左声道信号,所述第四地用于接入左声道接地信号,所述第二右声道接线端用于接入右声道信号,所述第五地用于接入右声道接地信号,所述第二麦克风接线端用于接入麦克风信号,所述第六地用于接入麦克风接地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耳机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左声道接线端包括第一弹片,所述第二右声道接线端包括第二弹片,所述第二麦克风接线端包括第三弹片,所述第四地包括第四弹片,所述第五地包括第五弹片,所述第六地包括第六弹片。
9.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7或者8所述的耳机插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板、小板和柔性电路板,所述小板通过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所述主板电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664848.5U CN212114071U (zh) | 2020-04-27 | 2020-04-27 | 一种耳机插头、耳机、耳机插座及终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664848.5U CN212114071U (zh) | 2020-04-27 | 2020-04-27 | 一种耳机插头、耳机、耳机插座及终端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114071U true CN212114071U (zh) | 2020-12-08 |
Family
ID=736126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664848.5U Active CN212114071U (zh) | 2020-04-27 | 2020-04-27 | 一种耳机插头、耳机、耳机插座及终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114071U (zh) |
-
2020
- 2020-04-27 CN CN202020664848.5U patent/CN21211407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553195B2 (en) | Plug | |
US7361062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soldering characteristic to be mounted on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 |
US7467969B2 (en) |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wire management member | |
US7329153B2 (en) | Audio output device | |
US20110151717A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nductance and contact module used in the electrical connector | |
US20100014701A1 (en) | Earphone jack | |
JP2000123925A (ja) | 容量性プレ―ト付きモジュラコネクタ | |
CN202103223U (zh) | 音频插座连接器 | |
CN212114071U (zh) | 一种耳机插头、耳机、耳机插座及终端 | |
JP5448606B2 (ja) | コンタクトおよびこのコンタクトを用いたソケット | |
KR101776624B1 (ko) | 이어폰 소켓, 이어폰 플러그, 이어폰 및 전자 디바이스 | |
CN106921901B (zh) | 移动终端及耳机插座 | |
US10128585B1 (en) | Audio jack connector | |
CN113285308B (zh) | 一种耳机连接器 | |
CN102761032A (zh) | 插座 | |
JP7434622B1 (ja) | 基板および電子機器 | |
CN1781221A (zh) | 通用音频插孔与插头 | |
CN213242845U (zh) | 一种高性能抗干扰音响线 | |
CN215896771U (zh) | 一种音频连接器 | |
CN221466996U (zh) | 防尘车载音频线 | |
CN222422639U (zh) | 一种具有检测结构的耳机插座连接器 | |
US20070026732A1 (en) | Grounding connectors | |
TWI819331B (zh) | 耳機連接器 | |
CN215681031U (zh) | 一种耳机连接器插座结构 | |
CN103280669B (zh) | 一种四段式耳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