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26088U - 一种导风机构以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导风机构以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926088U CN211926088U CN202020549956.8U CN202020549956U CN211926088U CN 211926088 U CN211926088 U CN 211926088U CN 202020549956 U CN202020549956 U CN 202020549956U CN 211926088 U CN211926088 U CN 21192608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support
- support member
- air guide
- fixed shaf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导风机构以及空调器,涉及空调技术领域。该导风机构包括固定轴、柔性导风片、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间隔设置,且均安装于固定轴上,柔性导风片与固定轴固定连接,且贴合设置于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上,并与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固定连接,第一支撑件与第二支撑件之间形成预设夹角,第一支撑件能够通过柔性导风片将沿出风方向吹出的气流朝第一方向倾斜导出,第二支撑件能够通过柔性导风片将沿出风方向吹出的气流朝第二方向倾斜导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风机构能够实现空调的分散出风,以使空调吹出的气流始终具有不同的方向,从而使得室内环境温度均匀一致,用户体验感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导风机构以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现在,壁挂式空调在工作的过程中,空气从进风口被吸入至空调器中,经室内换热器换热后依次流经贯流风轮以及风道内的导风机构,最终从出风口排出,实现对室内环境温度的调节。其中,导风机构用于对流出空调器的空气进行导向。但是,现有的导风机构一般由平板材料制成,虽然通过控制器能够控制导风机构运动,然而,在某一特定时刻下或者当导风机构停止运动时,空调器的出风方向是一致的,这会导致冷空气或暖空气仅吹往一个方向,造成室内环境温度不一致,影响用户的舒适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实现空调的分散出风,以使空调吹出的气流始终具有不同的方向,从而使得室内环境温度均匀一致,用户体验感好。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导风机构,包括固定轴、柔性导风片、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间隔设置,且均安装于固定轴上,柔性导风片与固定轴固定连接,且贴合设置于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上,并与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固定连接,第一支撑件与第二支撑件之间形成预设夹角,第一支撑件能够通过柔性导风片将沿出风方向吹出的气流朝第一方向倾斜导出,第二支撑件能够通过柔性导风片将沿出风方向吹出的气流朝第二方向倾斜导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风机构由于采用了安装于固定轴上的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以及与固定轴固定连接的柔性导风片,所以能够实现空调的分散出风,以使空调吹出的气流始终具有不同的方向,从而使得室内环境温度均匀一致,用户体验感好。
进一步地,预设夹角小于或者等于60度。
进一步地,柔性导风片包括多个子导风片,多个子导风片沿固定轴的延伸方向呈线性排布,相邻两个子导风片活动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支撑件的数量为多个,第二支撑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支撑件和多个第二支撑件沿固定轴的延伸方向依次交替设置。
进一步地,柔性导风片开设有多个通孔,通孔用于供气流通过。
进一步地,柔性导风片上开设有导流槽,导流槽沿出风方向延伸设置,导流槽用于对气流进行导流。
进一步地,导风机构还包括驱动组件,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均能够相对于固定轴转动,驱动组件分别与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连接,以带动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相对于固定轴转动。
进一步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件和传动件,驱动件与传动件连接,固定轴内设置有容置空腔,传动件设置于容置空腔内,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均伸入容置空腔,且与传动件连接,驱动件能够通过传动件带动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朝相反方向转动。
进一步地,驱动件包括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传动件包括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第一驱动电机通过第一传动轴与第一支撑件连接,第二驱动电机通过第二传动轴与第二支撑件连接。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的导风机构,该导风机构包括固定轴、柔性导风片、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间隔设置,且均安装于固定轴上,柔性导风片与固定轴固定连接,且贴合设置于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上,并与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固定连接,第一支撑件与第二支撑件之间形成预设夹角,第一支撑件能够通过柔性导风片将沿出风方向吹出的气流朝第一方向倾斜导出,第二支撑件能够通过柔性导风片将沿出风方向吹出的气流朝第二方向倾斜导出。空调器能够实现分散出风,以使空调吹出的气流始终具有不同的方向,从而使得室内环境温度均匀一致,用户体验感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的导风机构应用于空调器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的导风机构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的导风机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的导风机构中固定轴分别与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所述的导风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空调器;100-导风机构;110-固定轴;111-容置空腔;120-柔性导风片;121-子导风片;122-通孔;123-导流槽;130-第一支撑件;140-第二支撑件;150-驱动组件;151-驱动件;152-传动件;153-第一驱动电机;154-第二驱动电机;155-第一传动轴;156-第二传动轴;200-空调本体;210-风道;220-出风口;300-外导风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第一实施例
请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导风机构100,用于对出风气流进行导向。其能够实现空调的分散出风,以使空调吹出的气流始终具有不同的方向,从而使得室内环境温度均匀一致,用户体验感好。
需要说明的是,导风机构100应用于壁挂式空调中,壁挂式空调设置有风道210,导风机构100安装于风道210内,且能够相对于风道210转动,以对从风道210吹出的气流进行导向,从而满足用户对风向的需求。本实施例中,导风机构100横向设置于风道210内,以对从风道210吹出的气流进行上下导向。但并不仅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导风机构100也可以纵向设置于风道210内,以对从风道210吹出的气流进行左右导向。
请结合参照图2、图3和图4,导风机构100包括固定轴110、柔性导风片120、第一支撑件130和第二支撑件140。第一支撑件130和第二支撑件140间隔设置,且均安装于固定轴110上。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130和第二支撑件140均固定连接于固定轴110上,第一支撑件130、第二支撑件140和固定轴110一体成型,以提高连接强度。柔性导风片120与固定轴110固定连接,且贴合设置于第一支撑件130和第二支撑件140上,并与第一支撑件130和第二支撑件140固定连接,即柔性导风片120的一侧固定连接于固定轴110上,另一侧为自由侧,而第一支撑件130和第二支撑件140为柔性导风片120的骨架,柔性导风片120贴设于第一支撑件130和第二支撑件140上,第一支撑件130和第二支撑件140能够对柔性导风片120进行支撑,并改变柔性导风片120的形状。本实施例中,柔性导风片120通过粘胶粘接于第一支撑件130和第二支撑件140上,以固定柔性导风片120与第一支撑件130和第二支撑件140的相对位置。柔性导风片120沿固定轴110的轴线方向延伸设置,柔性导风片120用于横向设置于风道210内,以对从风道210吹出的气流进行上下导向,固定轴110用于与壁挂式空调内的驱动电机(图未示)连接,以在驱动电机的作用下带动柔性导风片120转动,从而调节柔性导风片120的导向角度。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柔性导风片120横向设置于风道210内,所以固定轴110的轴线方向即为风道210的宽度方向。第一支撑件130与第二支撑件140之间形成预设夹角,柔性导风片120贴设于第一支撑件130和第二支撑件140上,第一支撑件130带着柔性导风片120朝第一方向凸出,第二支撑件140带着柔性导风片120朝第二方向凸出,柔性导风片120在第一支撑件130和第二支撑件140的作用下形成折弯状。第一支撑件130能够通过柔性导风片120将沿出风方向吹出的气流朝第一方向倾斜导出,第二支撑件140能够通过柔性导风片120将沿出风方向吹出的气流朝第二方向倾斜导出。
本实施例中,柔性导风片120横向设置于风道210内,固定轴110水平设置,第一方向为倾斜朝上的方向,第二方向为倾斜朝下的方向,第一支撑件130和第二支撑件140共同带动柔性导风片120作用,以使一部分气流朝室内高空吹出,另一部分气流朝室内地面吹出,实现空调的分散出风,使得空调吹出的气流始终具有不同的方向,从而保证室内环境温度均匀一致,用户体验感好。但并不仅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柔性导风片120纵向设置于风道210内,第一方向为朝左的方向,第二方向为朝右的方向,此时第一支撑件130和第二支撑件140共同带动柔性导风片120作用,以使一部分气流朝室内左侧吹出,另一部分气流朝室内右侧吹出,同样能够实现空调的分散出风。
需要说明的是,预设夹角小于或者等于60度,其中,第一支撑件130向上倾斜的角度与第二支撑件140向下倾斜的角度相同,即第一支撑件130向上倾斜的角度小于或者等于30度,第二支撑件140向下倾斜的角度小于或者等于30度。本实施例中,预设夹角等于60度,即第一支撑件130向上倾斜的角度与第二支撑件140向下倾斜的角度均为30度。但并不仅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预设夹角可以为50度,还可以为40度,对预设夹角的大小不作具体限定,需要根据实际产品的需求进行确定。
值得注意的是,在导风机构100停止转动时,第一支撑件130能够通过柔性导风片120将空调吹出的气流倾斜向上导出,第二支撑件140能够通过柔性导风片120将空调吹出的气流倾斜向下导出,此时导风机构100处于被动导风状态,导风机构100能够使得空调具有两个不同的出风方向,以均匀调节室内温度。在导风机构100开始转动时,第一支撑件130和第二支撑件140的倾斜程度不断发生变化,以使柔性导风片120的导风角度不断变化,此时导风机构100处于主动导风状态,导风机构100能够使得空调具有更多不同的出风方向,以进一步地均匀调节室内温度。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支撑件130的数量为多个,第二支撑件14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支撑件130和多个第二支撑件140沿固定轴110的延伸方向依次交替设置,多个第一支撑件130和多个第二支撑件140均能够通过柔性导风片120进行导风,以使空调向上倾斜吹出的气流和向下倾斜吹出的气流交替设置,以进一步地提高室内环境温度分布的均匀性。
本实施例中,多个第一支撑件130向上倾斜,多个第二支撑件140向下倾斜,柔性导风片120贴设于多个第一支撑件130和多个第二支撑件140上,以使柔性导风片120呈正弦曲线状,从而使得通过柔性导风片120吹出的气流更加柔和,提升用户的舒适度。具体地,柔性导风片120上不同的位置随着倾斜程度的不同,其导出空调气流的角度也不同,而设置于第一支撑件130和第二支撑件140中间位置处的柔性导风片120,其导出空调气流的方向即为柔性导风片120的宽度延伸方向,即设置于第一支撑件130和第二支撑件140中间位置处的柔性导风片120不会被动改变空调吹出气流的方向。
本实施例中,柔性导风片120包括多个子导风片121,多个子导风片121沿固定轴110的延伸方向呈线性排布,相邻两个子导风片121活动连接。子导风片121本身具有柔性,子导风片121之间能够发生相对运动,以使柔性导风片120能够发生更加灵活的变形,从而满足对空调吹出的气流的导向需求。具体地,多个子导风片121均固定连接于固定轴110上,每个子导风片121与一个第一支撑件130或者一个第二支撑件140固定连接,每个第一支撑件130能够带着一个子导风片121向上倾斜,以将空调吹出的气流倾斜向上导出,每个第二支撑件140能够带着一个子导风片121向下倾斜,以将空调吹出的气流倾斜向下导出。但并不仅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柔性导风片120也可以一体成型,柔性导风片120由一块整体材料制成,便于生产和加工。
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130和第二支撑件140均呈杆状,以便于生产和加工。柔性导风片120由聚氯乙烯材料制成,以具有较好的柔性和阻隔性,导风效果好。但并不仅限于此,第一支撑件130和第二支撑件140也可以呈板状,柔性导风片120也可以由其他柔性材料制成,对第一支撑件130和第二支撑件140的形状以及柔性导风片120的材质不作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柔性导风片120开设有多个通孔122,通孔122用于供气流通过。流经柔性导风片120的空气一部分沿柔性导风片120的表面流出,另一部分从通孔122中流出,不同流通路径的空气能够相互混合打散,以降低空气流动速度,避免风直吹用户,进一步地提升舒适度。具体地,多个通孔122呈矩形阵列地分布于柔性导风片120上,以使通过柔性导风片120倾斜向上或者倾斜向下导出的气流更加柔和。
需要说明的是,柔性导风片120上开设有导流槽123,导流槽123沿出风方向延伸设置,导流槽123用于对气流进行导流,以使气流能够沿着柔性导风片120的表面向外流动,导风效果好。具体地,导流槽12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导流槽123平行间隔设置,导流槽123能够使得空调吹出的气流沿着柔性导风片120倾斜向上或者倾斜向下导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导风机构100,第一支撑件130和第二支撑件140间隔设置,且均安装于固定轴110上,柔性导风片120与固定轴110固定连接,且贴合设置于第一支撑件130和第二支撑件140上,并与第一支撑件130和第二支撑件140固定连接,第一支撑件130与第二支撑件140之间形成预设夹角,第一支撑件130能够通过柔性导风片120将沿出风方向吹出的气流朝第一方向倾斜导出,第二支撑件140能够通过柔性导风片120将沿出风方向吹出的气流朝第二方向倾斜导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风机构100由于采用了安装于固定轴110上的第一支撑件130和第二支撑件140以及与固定轴110固定连接的柔性导风片120,所以能够实现空调的分散出风,以使空调吹出的气流始终具有不同的方向,从而使得室内环境温度均匀一致,用户体验感好。
第二实施例
请参照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导风机构100,与第一实施例相比,本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导风机构100还包括驱动组件150。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支撑件130和第二支撑件140均安装于固定轴110上,第一支撑件130和第二支撑件140均能够相对于固定轴110转动。驱动组件150分别与第一支撑件130和第二支撑件140连接,以带动第一支撑件130和第二支撑件140相对于固定轴110转动,从而使得柔性导风片120的形状发生改变,进而调节柔性导风片120的导风方向。具体地,第一支撑件130和第二支撑件140在转动的过程中,会带动与其连接的柔性导风片120发生转动,从而改变整个柔性导风片120的形状,以避免风道210内的气流朝特定的方向吹出,使得室内环境温度更加均匀,进一步地提高用户的舒适度。
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130和第二支撑件140的转动角度的范围均为60度,即第一支撑件130和第二支撑件140的两个转动极限位置均为向上倾斜30度和向下倾斜30度。进一步地,第一支撑件130和第二支撑件140的转动方向相反,当第一支撑件130向下转动时,第二支撑件140向上转动,当第一支撑件130向上转动时,第二支撑件140向下转动,以保证柔性导风片120呈正弦曲线状设置,从而实现空调的分散出风。
值得注意的是,驱动组件150包括驱动件151和传动件152。驱动件151与传动件152连接,驱动件151能够带动传动件152转动。固定轴110内设置有容置空腔111,传动件152设置于容置空腔111内,第一支撑件130和第二支撑件140均伸入容置空腔111,且与传动件152连接,驱动件151能够通过传动件152带动第一支撑件130和第二支撑件140朝相反方向转动,以改变柔性导风片120的形状。
本实施例中,驱动件151包括第一驱动电机153和第二驱动电机154,传动件152包括第一传动轴155和第二传动轴156。第一驱动电机153通过第一传动轴155与第一支撑件130连接,以带动第一支撑件130朝一个方向转动。第二驱动电机154通过第二传动轴156与第二支撑件140连接,以带动第二支撑件140朝另一个方向转动。第一驱动电机153和第二驱动电机154的转动方向始终相反,以使第一支撑件130和第二支撑件140的转动方向始终相反。但并不仅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驱动件151为一个驱动电机,传动件152为多个齿轮,驱动电机通过不同的齿轮配合来控制第一支撑件130和第二支撑件140的反向转动,或者,部分第一支撑件130或者第二支撑件140作为主动件,剩余部分第一支撑件130或者第二支撑件140作为从动件,驱动件151带动主动件转动,主动件通过传动件152带动从动件转动,同样能够实现第一支撑件130和第二支撑件140的反向转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导风机构100,第一支撑件130和第二支撑件140均能够相对于固定轴110转动,驱动组件150分别与第一支撑件130和第二支撑件140连接,以带动第一支撑件130和第二支撑件140相对于固定轴110转动,从而使得柔性导风片120的形状发生改变,进而调节柔性导风片120的导风方向,避免风道210内的气流朝特定的方向吹出,使得室内环境温度更加均匀,进一步地提高用户的舒适度,用户体验感好。
第三实施例
请继续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10,用于调控室内气温。该空调器10包括导风机构100、空调本体200和外导风板300。其中,导风机构100的基本结构和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和第一实施例相同,为简要描述,本实施例部分未提及之处,可参考第一实施例中相应内容。
需要说明的是,空调器10为壁挂式空调,空调本体200挂接于室内墙面上,空调本体200内设置有风道210,风道210的端部具有一出风口220,空调本体200能够通过风道210和出风口220向外吹出冷空气或者热空气,以调控室内气温。
本实施例中,外导风板300设置于出风口220处,外导风板300用于打开或者关闭出风口220。当空调器10关机时,外导风板300转动至闭合状态,能够覆盖出风口220,从而防止异物通过出风口220进入空调器10内,同时能够提高空调器10的美观度;当空调器10开机时,外导风板300转动至开启状态,能够打开出风口220,以便于风道210内的气流吹出。
值得注意的是,导风机构100横向设置于风道210内,导风机构100用于在上下方向上对空调本体200吹出的气流进行导向,以引导风道210内的空气吹出出风口220,达到导风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器10的有益效果与第一实施例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导风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轴(110)、柔性导风片(120)、第一支撑件(130)和第二支撑件(140),所述第一支撑件(130)和所述第二支撑件(140)间隔设置,且均安装于所述固定轴(110)上,所述柔性导风片(120)与所述固定轴(110)固定连接,且贴合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件(130)和所述第二支撑件(140)上,并与所述第一支撑件(130)和所述第二支撑件(140)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件(130)与所述第二支撑件(140)之间形成预设夹角,所述第一支撑件(130)能够通过所述柔性导风片(120)将沿出风方向吹出的气流朝第一方向倾斜导出,所述第二支撑件(140)能够通过所述柔性导风片(120)将沿所述出风方向吹出的气流朝第二方向倾斜导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夹角小于或者等于60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导风片(120)包括多个子导风片(121),多个所述子导风片(121)沿所述固定轴(110)的延伸方向呈线性排布,相邻两个所述子导风片(121)活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130)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第二支撑件(14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支撑件(130)和多个所述第二支撑件(140)沿所述固定轴(110)的延伸方向依次交替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导风片(120)开设有多个通孔(122),所述通孔(122)用于供气流通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导风片(120)上开设有导流槽(123),所述导流槽(123)沿所述出风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导流槽(123)用于对气流进行导流。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导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机构还包括驱动组件(150),所述第一支撑件(130)和所述第二支撑件(140)均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轴(110)转动,所述驱动组件(150)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件(130)和所述第二支撑件(140)连接,以带动所述第一支撑件(130)和所述第二支撑件(140)相对于所述固定轴(110)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导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150)包括驱动件(151)和传动件(152),所述驱动件(151)与所述传动件(152)连接,所述固定轴(110)内设置有容置空腔(111),所述传动件(152)设置于所述容置空腔(111)内,所述第一支撑件(130)和所述第二支撑件(140)均伸入所述容置空腔(111),且与所述传动件(152)连接,所述驱动件(151)能够通过所述传动件(152)带动所述第一支撑件(130)和所述第二支撑件(140)朝相反方向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导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151)包括第一驱动电机(153)和第二驱动电机(154),所述传动件(152)包括第一传动轴(155)和第二传动轴(156),所述第一驱动电机(153)通过所述第一传动轴(155)与所述第一支撑件(130)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电机(154)通过所述第二传动轴(156)与所述第二支撑件(140)连接。
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导风机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549956.8U CN211926088U (zh) | 2020-04-14 | 2020-04-14 | 一种导风机构以及空调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549956.8U CN211926088U (zh) | 2020-04-14 | 2020-04-14 | 一种导风机构以及空调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926088U true CN211926088U (zh) | 2020-11-13 |
Family
ID=733758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549956.8U Active CN211926088U (zh) | 2020-04-14 | 2020-04-14 | 一种导风机构以及空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926088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380198A (zh) * | 2020-04-14 | 2020-07-07 |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导风机构以及空调器 |
-
2020
- 2020-04-14 CN CN202020549956.8U patent/CN211926088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380198A (zh) * | 2020-04-14 | 2020-07-07 |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导风机构以及空调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8011892U (zh) | 空调柜机、空调器 | |
CN207081084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108006822A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110762614A (zh) | 立式空调器室内机 | |
WO2024159759A1 (zh) | 一种空调室内机 | |
CN106403231A (zh) | 导风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 |
CN208108306U (zh) | 空调柜机 | |
CN207081083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07279809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1232767C (zh) | 顶棚型空调机 | |
CN111380198A (zh) | 一种导风机构以及空调器 | |
CN107796059A (zh) | 壁挂式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108006823A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11926088U (zh) | 一种导风机构以及空调器 | |
CN109855177A (zh) |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109405076A (zh) | 空调器 | |
CN109028309A (zh) | 一种进出风口可调的空调 | |
CN211926087U (zh) | 一种导风组件以及空调器 | |
CN208936310U (zh) | 空调器 | |
WO2022205899A1 (zh) | 一种上下出风空调室内机和上下出风空调器 | |
CN110296472A (zh) | 一种空调器 | |
CN111380197A (zh) | 一种导风组件以及空调器 | |
CN208765087U (zh) | 空调器 | |
WO2024159765A1 (zh) | 一种导风板以及空调器 | |
CN208936296U (zh) | 空调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315191 No. 1166 Mingguang North Road, Jiangshan Town, Ningbo, Zhejiang, Yinzhou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NINGBO AUX ELECTRIC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No. 1166 Mingguang North Road, Jiangshan Town, Ningbo, Zhejiang, Yinzhou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NINGBO AUX ELECTRIC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