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1855020U - 换热管和具有其的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换热管和具有其的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55020U
CN211855020U CN201922443687.7U CN201922443687U CN211855020U CN 211855020 U CN211855020 U CN 211855020U CN 201922443687 U CN201922443687 U CN 201922443687U CN 211855020 U CN211855020 U CN 2118550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heat exchange
exchange tube
segment
cro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44368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童仲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hua Hangzhou Micro Channel Heat Exchang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hua Hangzhou Micro Channel Heat Exchang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hua Hangzhou Micro Channel Heat Exchang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hua Hangzhou Micro Channel Heat Exchang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44368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8550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550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55020U/zh
Priority to PCT/CN2020/135958 priority patent/WO2021115461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换热管和具有其的换热器,换热管内具有多个流通通道,所述换热管具有在所述换热管长度方向的横截面,所述横截面包括流通截面,所述换热管沿第二方向分成长度相等的两个区域,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内流通截面的总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区域内流通截面的总面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使用该换热管的换热器换热效率有所提高。

Description

换热管和具有其的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换热管和具有所述换热管的换热器。
背景技术
在换热系统中,沿制冷剂流动方向,制冷剂在并排的流道内蒸发或冷凝位置不同,导致制冷剂在流道内流量分配与换热温差不匹配,在扁管的截面上靠近迎风侧和靠近背风侧出现明显的温差,靠近换热器出口的扁管截面上形成明显的过冷度或者过热度温度梯度,迎风侧的换热能力不能被更好的利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换热管,该换热管各流道容积分布符合换热系统的需求,提高使用该换热管的换热器在换热系统中的换热能力。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所述换热管的换热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一种换热管,所述换热管内具有多个流通通道,所述换热管包括管壁和散热片,所述管壁包括第一段,所述第一段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布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沿第二方向间隔布置的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三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之间的距离,所述散热片包括第二段和第三段,所述第二段和所述第三段沿第二方向排列,所述换热管还包括第四段,所述第四段还包括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所述第四段的第一侧边与所述第一侧面相连,所述第四段的第二侧边与所述第二侧面相连,所述第四段大体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四段在第二方向上间隔所述第二段和第三段,所述第二段包括多个第二连接段和多个第二间隔段,所述第二间隔段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沿第二方向相邻的所述第二连接段分别与所述第二间隔段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连接,所述第二间隔段的第一侧边与所述第一侧面连接,所述第二间隔段的第二侧边与所述第二侧面连接,多个所述第二连接段分别与所述第一侧面或第二侧面连接,所述多个第三段包括第三连接段和多个第三间隔段,所述第三间隔段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三间隔段第一侧边和第三间隔段第二侧边,沿第二方向相邻的所述第三连接段分别与所述第三间隔段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连接,所述第三间隔段的第一侧边与所述第一侧面连接,所述第三间隔段的第二侧边与所述第二侧面连接,多个所述第三连接段分别与所述第一侧面或所述第二侧面连接,所述第一段、所述第二段、所述第三段和所述第四段均由板材折弯而成,所述换热管具有在所述换热管长度方向的横截面,所述横截面包括流通截面,所述换热管沿第二方向分成长度相等的两个区域,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内流通截面的总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区域内流通截面的总面积。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管,该换热管各流道容积分布符合换热系统的需求,提高使用该换热管的换热器在换热系统中的换热能力。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换热管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可选地,所述第二段和所述第三段由同一板材折弯而成和/或所述第二段和所述第一段由同一板材折弯而成。
可选地,所述第二段的板材厚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三段的板材厚度。
可选地,在第二方向上,所述流通通道包括位于所述第四段的两侧的第一通道层和第二通道层,所述第一通道层包括多个第一通道,所述第二通道层包括多个第二通道,每个所述第一通道层沿第二方向分成长度相等的两个区域,包括第三区域和第四区域,所述第三区域和所述第四区域中的每个包括至少两个第一通道,每个所述第二通道层沿第二方向分成长度相等的两个区域,包括第五区域和第六区域,所述第五区域和所述第六区域中的每个包括至少两个第二通道,所述换热管具有在所述换热管长度方向的横截面,在该横截面内,所述第三区域内第一通道的横截面的总面积大于所述第四区域内第一通道的横截面的总面积和/或所述第五区域内第二通道的横截面的总面积大于所述第六区域内第二通道的横截面的总面积。
可选地,所述换热管具有在所述换热管长度方向的横截面,在该横截面内所述第一通道的截面积沿第二方向逐渐减小和/或所述第二通道的截面积沿第二方向逐渐减小。
可选地,所述第三段包括多个第三间隔段,多个所述第三间隔段的板材厚度由邻近所述第二段的一侧至远离所述第二段的一侧逐渐减小。
可选地,在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二段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三段的长度。
可选地,所述换热管具有在所述换热管长度方向的横截面,所述第一区域内流通截面的总面积为所述第二区域内流通截面的总面积的1.04-1.4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一种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大体平行布置;多个换热管,多个所述换热管平行布置,所述换热管沿其长度方向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集流管相连,所述换热管沿其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集流管相连,所述换热管的宽度方向大体垂直于所述第一集流管的长度方向,所述换热管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所述的换热管,在所述换热器的空气气流的进口侧到空气气流的出口侧的方向上,所述第二段较第三段邻近所述换热器的空气气流的进口侧;多个翅片,多个所述翅片与所述换热管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通过利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所述的换热管,换热效率有所提高。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换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换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换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换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换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换热管的折弯过程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换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换热管1、第一段100、第一侧面101、第二侧面102、第三侧面103、第四侧面104、第二段200、第一通道201、第二连接段210、第二间隔段220、第三段300、第二通道301、第三连接段310、第三间隔段320、第四段4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管1。
如图1-图7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管1内具有多个流通通道。换热管1包括管壁和散热片。
所述管壁包括第一段100,第一段100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布置的第一侧面101和第二侧面102,沿第二方向间隔布置的第三侧面103和第四侧面104,第一侧面101和第二侧面102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三侧面103和第四侧面104之间的距离。
所述散热片包括第二段200和第三段300,第二段200和第三段300沿第二方向排列,换热管1还包括第四段400,第四段400还包括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第四段400的第一侧边与第一侧面101相连,第四段400的第二侧边与第二侧面相连,第四段400大体沿第一方向延伸,第四段400在第二方向上间隔第二段200和第三段300。
第二段200包括多个第二连接段210和多个第二间隔段220,第二间隔段220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沿第二方向相邻的第二连接段210分别与第二间隔段220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连接,第二间隔段220的第一侧边与第一侧面101连接,第二间隔段220的第二侧边与第二侧面102连接,多个第二连接段210分别与第一侧面101或第二侧面102连接,多个第三段300包括第三连接段310和多个第三间隔段320,第三间隔段320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三间隔段第一侧边和第三间隔段第二侧边,沿第二方向相邻的第三连接段310分别与第三间隔段320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连接,第三间隔段320的第一侧边与第一侧面101连接,第三间隔段320的第二侧边与第二侧面102连接,多个第三连接段310分别与第一侧面101或第二侧面102连接。
第一段100、第二段200、第三段300和第四段400均由板材折弯而成。
换热管1具有在换热管1长度方向的横截面,所述横截面包括流通截面,换热管1沿第二方向分成长度相等的两个区域,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内流通截面的总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区域内流通截面的总面积。
具体而言,换热管1可以为扁管。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流通截面的总面积”指对应区域内能够流通流体的通道的截面的总面积。“第一方向”如图中箭头A所示,“第二方向”如图中箭头B所示。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管1,通过使所述第一区域内流通截面的总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区域内流通截面的总面积。可以构造出流通通道非均匀的换热管1,使换热管1宽度方向上一侧流通通道的截面积大于另一侧,从而使换热管1一侧较另一侧换热更加充分。例如,若第二段200邻近第三侧面103,第三段300邻近第四侧面104,可以使换热管1邻近第三侧面103的部分较邻近第四侧面104的部分换热更加充分,各流道容积分布符合换热系统的需求。
相比相关技术中对称设置的换热管,可以将第一区域邻近换热器的进风口设置,将第二区域邻近换热器的出风口设置,这样换热器的气流进入后先经过第一区域的外侧,再经过第二区域的外侧,可以使气流先经过换热更加充分的部分,使换热管1内的制冷剂的温度更加均匀,避免形成过冷度或者过热度温度梯度,各流道容积分布符合换热系统的需求,提高换热管1的换热效果。
此外,由于第一段100、第二段200和第三段300均由板材折弯构成,与利用型材构成第二段200和第三段300的技术方案相比,可以降低换热管1的成本,简化换热管1的制造工序。
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管1,该换热管各流道容积分布符合换热系统的需求,提高使用该换热管的换热器在换热系统中的换热能力。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换热管1。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图7所示,换热管1具有沿该换热管厚度方向和该换热管宽度方向相交的横截面,所述横截面包括流通截面,换热管1沿第二方向分成宽度相等的两个区域,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内流通截面的总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区域内流通截面的总面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二段200和第三段300由同一板材折弯而成。这样可以减少换热管1的零件数量,降低换热管1的成本,简化换热管1的装配工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图7所示,第二段200的板材厚度大于等于第三段300的板材厚度。这样可以便于在换热管1内形成流通通道不对称的结构,所述第一区域内流通截面的总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区域内流通截面的总面积,从而进一步减小换热管1内的温差,进一步提高换热管1的换热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段200和第一段100由同一板材折弯而成。这样可以减少换热管1的零件数量,降低换热管1的成本,简化换热管1的装配工艺。
有利地,如图5-图7所示,在第二方向上,所述流通通道包括位于第四段400的两侧的第一通道层和第二通道层,所述第一通道层包括多个第一通道201,所述第二通道层包括多个第二通道301,每个所述第一通道层沿第二方向分成长度相等的两个区域,包括第三区域和第四区域,所述第三区域和所述第四区域中的每个包括至少两个第一通道201,每个所述第二通道层沿第二方向分成长度相等的两个区域,包括第五区域和第六区域,所述第五区域和所述第六区域中的每个包括至少两个第二通道301,换热管1具有在换热管1长度方向的横截面,在该横截面内,所述第三区域内第一通道201的横截面的总面积大于所述第四区域内第一通道201的横截面的总面积和/或所述第五区域内第二通道301的横截面的总面积大于所述第六区域内第二通道301的横截面的总面积。这样可以使第一通道201和第二通道301分别构成宽度相等的两个区域,进一步便于区分换热管1两侧的换热效果,进一步保证换热管1温度的均匀性,进一步提高换热管1的换热效果。
更为有利地,如图5-图7所示,换热管1具有在换热管1长度方向的横截面,在该横截面内第一通道201的截面积沿第二方向逐渐减小和/或第二通道301的截面积沿第二方向逐渐减小。
第三段300包括多个第三间隔段,多个所述第三间隔段的板材厚度由邻近所述第二段的一侧至远离所述第二段的一侧逐渐减小。这样可以进一步构成流通通道非均匀的换热管1,进一步保证换热管1温度的均匀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5-图7所示,在第二方向上第二段200的长度小于第三段300的长度。这样可以进一步减小第一通道201的总面积,增大第二通道301的总面积,从而进一步便于构成流通通道非均匀的换热管1,进一步保证换热管1温度的均匀性。
具体地,如图1-图7所示,换热管1具有在换热管1长度方向的横截面,所述第一区域内流通截面的总面积为所述第二区域内流通截面的总面积的1.04-1.4倍。这样可以使换热管1的结构更加合理,保证换热管1的换热效果。
下面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多个换热管和翅片。
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大体平行布置。多个所述换热管平行布置,所述换热管沿其长度方向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集流管相连,所述换热管沿其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集流管相连,所述换热管的宽度方向大体垂直于所述第一集流管的长度方向,所述换热管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换热管1,在所述换热器的空气气流的进口侧到空气气流的出口侧的方向上,第二段200较第三段300邻近所述换热器的空气气流的进口侧。多个所述翅片与所述换热管相连。
这样可以使第一区域较第二区域邻近空气气流的进口侧,从而提高换热管1内温度的均匀性,保证换热器的换热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通过利用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换热管1,具有换热效果好等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9)

1.一种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内具有多个流通通道,所述换热管包括管壁和散热片,所述管壁包括第一段,所述第一段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布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沿第二方向间隔布置的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三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之间的距离,所述散热片包括第二段和第三段,所述第二段和所述第三段沿第二方向排列,所述换热管还包括第四段,所述第四段还包括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所述第四段的第一侧边与所述第一侧面相连,所述第四段的第二侧边与所述第二侧面相连,所述第四段大体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四段在第二方向上间隔所述第二段和第三段,所述第二段包括多个第二连接段和多个第二间隔段,所述第二间隔段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沿第二方向相邻的所述第二连接段分别与所述第二间隔段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连接,所述第二间隔段的第一侧边与所述第一侧面连接,所述第二间隔段的第二侧边与所述第二侧面连接,多个所述第二连接段分别与所述第一侧面或第二侧面连接,所述多个第三段包括第三连接段和多个第三间隔段,所述第三间隔段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三间隔段第一侧边和第三间隔段第二侧边,沿第二方向相邻的所述第三连接段分别与所述第三间隔段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连接,所述第三间隔段的第一侧边与所述第一侧面连接,所述第三间隔段的第二侧边与所述第二侧面连接,多个所述第三连接段分别与所述第一侧面或所述第二侧面连接,所述第一段、所述第二段、所述第三段和所述第四段均由板材折弯而成,所述换热管具有在所述换热管长度方向的横截面,所述横截面包括流通截面,所述换热管沿第二方向分成长度相等的两个区域,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内流通截面的总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区域内流通截面的总面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段和所述第三段由同一板材折弯而成和/或所述第二段和所述第一段由同一板材折弯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段的板材厚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三段的板材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管,其特征在于,在第二方向上,所述流通通道包括位于所述第四段的两侧的第一通道层和第二通道层,所述第一通道层包括多个第一通道,所述第二通道层包括多个第二通道,每个所述第一通道层沿第二方向分成长度相等的两个区域,包括第三区域和第四区域,所述第三区域和所述第四区域中的每个包括至少两个第一通道,每个所述第二通道层沿第二方向分成长度相等的两个区域,包括第五区域和第六区域,所述第五区域和所述第六区域中的每个包括至少两个第二通道,所述换热管具有在所述换热管长度方向的横截面,在该横截面内,所述第三区域内第一通道的横截面的总面积大于所述第四区域内第一通道的横截面的总面积和/或所述第五区域内第二通道的横截面的总面积大于所述第六区域内第二通道的横截面的总面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具有在所述换热管长度方向的横截面,在该横截面内所述第一通道的截面积沿第二方向逐渐减小和/或所述第二通道的截面积沿第二方向逐渐减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段包括多个第三间隔段,多个所述第三间隔段的板材厚度由邻近所述第二段的一侧至远离所述第二段的一侧逐渐减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管,其特征在于,在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二段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三段的长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具有在所述换热管长度方向的横截面,所述第一区域内流通截面的总面积为所述第二区域内流通截面的总面积的1.04-1.4倍。
9.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大体平行布置;
多个换热管,多个所述换热管平行布置,所述换热管沿其长度方向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集流管相连,所述换热管沿其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集流管相连,所述换热管的宽度方向大体垂直于所述第一集流管的长度方向,所述换热管为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管,在所述换热器的空气气流的进口侧到空气气流的出口侧的方向上,所述第二段较第三段邻近所述换热器的空气气流的进口侧;
多个翅片,多个所述翅片与所述换热管相连。
CN201922443687.7U 2019-12-13 2019-12-27 换热管和具有其的换热器 Active CN2118550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43687.7U CN211855020U (zh) 2019-12-27 2019-12-27 换热管和具有其的换热器
PCT/CN2020/135958 WO2021115461A1 (zh) 2019-12-13 2020-12-11 换热管和具有其的换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43687.7U CN211855020U (zh) 2019-12-27 2019-12-27 换热管和具有其的换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55020U true CN211855020U (zh) 2020-11-03

Family

ID=732083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443687.7U Active CN211855020U (zh) 2019-12-13 2019-12-27 换热管和具有其的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55020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15461A1 (zh) * 2019-12-13 2021-06-17 杭州三花微通道换热器有限公司 换热管和具有其的换热器
WO2022121848A1 (zh) * 2020-12-08 2022-06-16 杭州三花微通道换热器有限公司 换热器
WO2024152927A1 (zh) * 2023-01-17 2024-07-25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换热构件、换热器及空调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15461A1 (zh) * 2019-12-13 2021-06-17 杭州三花微通道换热器有限公司 换热管和具有其的换热器
WO2022121848A1 (zh) * 2020-12-08 2022-06-16 杭州三花微通道换热器有限公司 换热器
WO2024152927A1 (zh) * 2023-01-17 2024-07-25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换热构件、换热器及空调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855020U (zh) 换热管和具有其的换热器
US12117248B2 (en) Microchannel flat tube and microchannel heat exchanger
CN101619939B (zh) 一种换热器
EP3370019B1 (en) Heat exchanger
CN101782347B (zh) 热交换器及其翅片
EP2447660A2 (en) Heat Exchanger and Micro-Channel Tube Thereof
KR20070102173A (ko) 열교환기
EP3314189B1 (en) Microtube heat exchanger
CN110094901B (zh)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
JP2002318086A (ja) 熱交換器用チューブ
CN109579594B (zh) 换热器芯体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2964111B (zh) 换热管和具有其的换热器
CN108413803A (zh) 管翅单体和具有其的换热器、空调器
WO2018040037A1 (zh) 微通道换热器及风冷冰箱
WO2018040035A1 (zh) 微通道换热器及风冷冰箱
WO2022206765A1 (zh) 换热器和空调系统
CN210051023U (zh) 换热器和空调器
CN112066599A (zh) 换热器和空调器
CN210119143U (zh)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制冷设备
CN220649203U (zh) 换热器
CN110044119B (zh) 换热组件和具有其的制冷设备
CN210119147U (zh)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制冷设备
CN217383936U (zh) 扁管及其微通道换热器
CN210602893U (zh) 一种板管换热器及蒸发式冷凝系统
CN210119144U (zh)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制冷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