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66599A - 换热器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换热器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066599A CN112066599A CN201910502417.0A CN201910502417A CN112066599A CN 112066599 A CN112066599 A CN 112066599A CN 201910502417 A CN201910502417 A CN 201910502417A CN 112066599 A CN112066599 A CN 11206659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exchanger
- fin
- collecting port
- fins
- flow collec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8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7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abstract 3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14 two-phase flow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9/00—Evaporators; Condens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9/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 F28D9/0031—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 F28D9/0043—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the plates having openings therein for circulation of at least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from one conduit to anothe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9/00—Evaporators; Condensers
- F25B39/02—Evaporators
- F25B39/022—Evaporators with plate-like or laminated elemen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9/00—Evaporators; Condensers
- F25B39/02—Evaporators
- F25B39/028—Evaporators having distributing mea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9/00—Evaporators; Condensers
- F25B39/04—Condens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和空调器,换热器包括:至少一个翅片结构,翅片结构上设置有流体通道和集流口,集流口包括至少一个进口集流口和至少一个出口集流口,至少一个进口集流口和至少一个出口集流口通过流体通道相连通。本申请提供的换热器,制冷剂由至少一个进口集流口流入翅片结构,经过流体通道后由至少一个出口集流口流出,以实现制冷剂与翅片的换热,至少一个进口集流口和至少一个出口集流口通过流体通道相连通,进而使得翅片结构具有多种形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组合,在将多个翅片结构进行组合时,至少一个进口集流管和至少一个出口集流管能够实现制冷剂的分流,提升换热器的换热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换热器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相关技术中的换热器包含翅片管换热器和微通道换热器,翅片管换热器的管和翅片通过胀管结合,接触热阻比较大,微通道换热器的扁管和翅片通过焊接结合,其中导热管的根数多,存在冷媒分配不均的问题,不利于换热器的换热。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换热器。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换热器,包括:至少一个翅片结构,翅片结构上设置有流体通道和集流口,集流口包括至少一个进口集流口和至少一个出口集流口,至少一个进口集流口和至少一个出口集流口通过流体通道相连通。
本发明提供的换热器,包括至少一个翅片结构,翅片结构上设置有流体通道和集流口,制冷剂由至少一个进口集流口流入翅片结构,经过流体通道后由至少一个出口集流口流出,以实现制冷剂与翅片结构的换热,至少一个进口集流口和至少一个出口集流口通过流体通道相连通,进而使得翅片结构具有多种形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组合,在将多个翅片结构进行组合时,至少一个进口集流口和至少一个出口集流口能够实现制冷剂的分流,提高了换热器的换热效果。另外,相关技术中的将翅片和管进行胀管进而结合在一起,管和翅片之间的接触热阻较大,翅片换热效率较低,从而使得换热器的效率降低,而本申请提出的技术方案中,翅片结构上设置有流体通道和集流口,制冷剂由集流口流向流体通道,并在流体通道内与翅片进行热交换,接触热阻较小,提高了翅片的换热效率,同时,流体通道不易泄漏冷媒,可靠性更有保障,且不需要如相关技术中的将翅片和管进行胀管而结合在一起,提高了换热器的热交换效率。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上述的换热器,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进口集流口的数量至少为两个,翅片结构还包括进口节流通道,至少两个进口集流口通过进口节流通道相连通。
在该技术方案中,进口集流口的数量至少为两个,翅片结构还包括进口节流通道,至少两个进口集流口通过节流通道相连通,进而制冷剂可由至少两个进口集流口中的一个经过进口节流通道的节流后进入另一个进口集流口,并流入流体通道与翅片结构进行换热,提高了制冷剂与翅片结构的换热效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出口集流口的数量为至少两个,翅片结构还包括出口节流通道,至少两个出口集流口通过出口节流通道相连通。
在该技术方案中,出口集流口的数量为至少两个,翅片结构还包括出口节流通道,至少两个出口集流口通过出口节流通道相连通,进而使得制冷剂可由至少两个出口集流口中的一个经过出口节流通道的节流后进入另一个出口集流口,提高了制冷剂与翅片结构的换热效率。进一步地,换热器制冷时制冷剂可由至少一个进口集流口进入翅片结构,由至少一个出口集流口流出,换热器制热时,制冷剂可由至少一个出口集流口流入翅片结构,由至少一个进口集流口流出,进而可在制冷和制热时均能够使制冷剂再次节流后进入翅片结构,以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进一步地,进口集流口的数量为两个,出口集流口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进口集流口通过进口节流通道相连通,两个出口集流口通过出口节流通道相连通。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翅片结构还包括两个翅片,翅片上设置有流体子通道和集流口,两个翅片相对设置且相贴合,以使两个翅片上的集流口的中轴线相重合以及使两个翅片上的流体子通道构成流体通道以供流体流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翅片结构包括两个翅片,两个翅片相对设置且相贴合,也即两个翅片倒扣连接在一起,且两个翅片上流体子通道的开口相对设置,以使两个翅片上的流体子通道构成流体通道以供流体流动,并且两个翅片上的集流口的中轴线相重合。进一步地,两个翅片呈镜像对称设置,两个翅片沿翅片的厚度方向的投影完全重合。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两个翅片通过焊接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两个翅片通过焊接相连接,进一步地,两个翅片通过倒扣焊接形成。
进一步地,两个翅片也可以粘贴在一起。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流体子通道为形成在翅片上的凹槽,集流口为形成在翅片上的通孔。
在该技术方案中,流体子通道为形成在翅片上的凹槽,两个翅片上的流体子通道构成流体通道,以供流体通过,集流口为形成在翅片上的通孔,多个翅片结构层叠设置时,多个翅片结构之间通过集流口相连通,以使制冷剂在多个翅片结构中流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翅片结构的数量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翅片结构沿集流口的中轴线方向依次层叠设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翅片结构的数量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翅片结构沿翅片的厚度方向层叠设置,也即至少两个翅片结构沿集流口的中轴线方向层叠设置,制冷剂能够通过集流口流向层叠设置的至少两个翅片结构中,以使制冷剂充分与翅片结构进行换热,提高了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翅片结构的两侧设置有连接管,连接管将相邻两个翅片结构的集流口相连通。
在该技术方案中,翅片结构的两侧设置有连接管,连接管与集流口相连通,至少两个翅片结构层叠设置时,相邻两个翅片结构通过连接管相连通,以使相邻两个翅片结构的集流口相连通,进而制冷剂能够通过集流口和连接管流向至少两个翅片结构中,并与翅片结构进行换热。
进一步地,相邻两个翅片结构通过连接管焊接连接。
进一步地,连接管包括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分别与集流口相连通且分别位于翅片结构的两侧。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管的管径大于第二连接管的管径,第二连接管的外径大于等于集流口的内径。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翅片结构以进口集流口的中心和出口集流口的中心之间连线的中垂面为对称面呈对称结构。
在该技术方案中,翅片结构呈对称结构,进而可仅通过一套模具即可实现换热器的制作,节约成本,提升了加工效率。
进一步地,翅片结构以与流体通道的端部直接连接的进口集流口的中心和直接与流体通道的端部相连接的出口集流口的中心之间连线的中轴面为对称面呈对称结构。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翅片结构上的流体通道的数量至少为一个。
在该技术方案中,翅片结构上的流体通道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流体通道的设置提高了流体与翅片的换热效率。
进一步地,换热器竖直放置,以使翅片的长度方向和流体通道沿竖直方向设置、集流口的中轴线沿水平方向设置,进而在换热器作为蒸发器使用时冷凝水的排水性能优良,并且冷媒分配不易受到重力的影响,实现两相流分配。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翅片为一体成型而成。
在该技术方案中,翅片为一体成型而成,增强了翅片和流体通道的换热效率,并且一体成型式结构制造更简单高效,而相关技术中将翅片和管进行胀管后结合在一起,管和翅片之间的接触热阻较大,翅片换热效率较低。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还提出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提出的换热器。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的空调器,因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换热器,因此具有所述换热器的全部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翅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翅片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翅片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4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换热器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6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翅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翅片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翅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翅片的又一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图11中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3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翅片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4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翅片结构的又一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5示出了图14中D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6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换热器与相关技术中的翅片管式换热器和微通道换热器在同等情况下的传热量情况示意图;
图17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换热器与相关技术中的翅片管式换热器和微通道换热器在同等情况下的空气侧换热系数情况示意图;
图18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换热器与相关技术中的翅片管式换热器和微通道换热器在同等情况下的空气侧压力损失情况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18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换热器,10翅片结构,100翅片,102流体通道,103流体子通道,104进口集流口,106出口集流口,108进口节流通道,109出口节流通道,12第一连接管,14第二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18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述的换热器1和空调器。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例,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换热器1,包括:至少一个翅片结构10,翅片结构10上设置有流体通道102和集流口,集流口包括至少一个进口集流口104和至少一个出口集流口106,至少一个进口集流口104和至少一个出口集流口106通过流体通道102相连通。
本发明提供的换热器1,如图1所示,包括至少一个翅片结构10,翅片结构10上设置有流体通道102和集流口,制冷剂由至少一个进口集流口104流入翅片结构10,经过流体通道102后由至少一个出口集流口106流出,以实现制冷剂与翅片结构10的换热,至少一个进口集流口104和至少一个出口集流口106通过流体通道102相连通,进而使得翅片结构10具有多种形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组合,在将多个翅片结构10进行组合时,至少一个进口集流口104和至少一个出口集流口106能够实现制冷剂的分流,提高了换热器1的换热效果。另外,相关技术中的将翅片和管进行胀管进而结合在一起,管和翅片之间的接触热阻较大,翅片换热效率较低,从而使得换热器的效率降低,而本申请提出的实施例中,翅片结构10上设置有流体通道102和集流口,制冷剂由集流口流向流体通道102,并在流体通道102内与翅片结构10进行热交换,提高了翅片结构10的换热效率,同时,流体通道102不易泄漏冷媒,可靠性更有保障,且不需要如相关技术中的将翅片和管进行胀管而结合在一起,提高了换热器1的热交换效率。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进口集流口104的数量为两个,出口集流口106的数量为一个,如图3所示,进口集流口104和出口集流口106的数量均为两个,进而使得换热器1具有多种组合形式。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进口集流口104的数量至少为两个,翅片结构10还包括进口节流通道108,至少两个进口集流口104通过进口节流通道108相连通。
在该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进口集流口104的数量至少为两个,翅片结构10还包括进口节流通道108,至少两个进口集流口104通过节流通道相连通,进而制冷剂可由至少两个进口集流口104中的一个经过进口节流通道108的节流后进入另一个进口集流口104,并流入流体通道102与翅片结构10进行换热,提高了制冷剂与翅片结构10的换热效率。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出口集流口106的数量为至少两个,翅片结构10还包括出口节流通道109,至少两个出口集流口106通过出口节流通道109相连通。
在该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出口集流口106的数量为至少两个,翅片结构10还包括出口节流通道109,至少两个出口集流口106通过出口节流通道109相连通,进而使得制冷剂可由至少两个出口集流口106中的一个经过出口节流通道109的节流后进入另一个出口集流口106,提高了制冷剂与翅片结构10的换热效率。进一步地,换热器1制冷时制冷剂可由至少一个进口集流口104进入翅片结构10,由至少一个出口集流口106流出,换热器1制热时,制冷剂可由至少一个出口集流口106流入翅片结构10,由至少一个进口集流口104流出,进而可在制冷和制热时均能够使制冷剂再次节流后进入翅片结构10,以提高换热器1的换热效率。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进口集流口104的数量为两个,出口集流口106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进口集流口104通过进口节流通道108相连通,两个出口集流口106通过出口节流通道109相连通。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翅片结构10包括两个翅片100,翅片100上设置有流体子通道103和集流口,两个翅片100相对设置且相贴合,以使两个翅片100上的集流口的中轴线相重合以及使两个翅片100上的流体子通道103构成流体通道102以供流体流动。
在该实施例中,如图14和图15所示,翅片结构10包括两个翅片100,两个翅片100相对设置且相贴合,也即两个翅片100倒扣连接在一起,且两个翅片100上流体子通道103的开口相对设置,以使两个翅片100上的流体子通道103构成流体通道102以供流体流动,并且两个翅片100上的集流口的中轴线相重合。进一步地,两个翅片100呈镜像对称设置,两个翅片100沿翅片100的厚度方向的投影完全重合。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两个翅片100通过焊接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两个翅片100通过焊接相连接,进一步地,两个翅片100通过倒扣焊接形成。
进一步地,两个翅片100也可以粘贴在一起。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流体子通道103为形成在翅片100上的凹槽,集流口为形成在翅片100上的通孔。
在该实施例中,如图11和图12所示,流体子通道103为形成在翅片100上的凹槽,两个翅片100上的流体子通道103构成流体通道102,以供流体通过,集流口为通孔,多个翅片结构10层叠设置时,多个翅片结构10之间通过集流口相连通,以使制冷剂在多个翅片结构10中流动。
进一步地,如图10所示,两个进口集流口104之间通过进口节流通道108相连通。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翅片结构10的数量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翅片结构10沿集流口的中轴线方向依次层叠设置。
在该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翅片结构10的数量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翅片结构10沿翅片100的厚度方向层叠设置,也即至少两个翅片结构10沿集流口的中轴线方向层叠设置,制冷剂能够通过集流口流向层叠设置的至少两个翅片结构10中,以使制冷剂充分与翅片结构10进行换热,提高了换热器1的换热效率。
具体地,翅片结构10的数量为多个,每个翅片结构10中的两个翅片100可以为图1、图2和图3中所示实施例的翅片100中的任意一种,从而使得翅片结构10具有多种形式,在多个翅片结构10层叠设置时,比如附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的两个翅片100构成第一翅片结构,附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的两个翅片100构成第二翅片结构,附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的两个翅片100构成第三翅片结构,换热器1包括多个翅片结构10时,翅片结构10可以为第一翅片结构、第二翅片结构和第三翅片结构中的任一种或其组合,从而使得换热器1具有多种组合形式,而将第一翅片结构、第二翅片结构和第三翅片结构进行组合后,能够具有良好的分流效果,进而使得制冷剂与翅片结构10更好的换热,提高换热器1的换热效果。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翅片结构10的两侧设置有连接管,连接管将相邻两个翅片结构10的集流口相连通。
在该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翅片结构10的两侧设置有连接管,连接管与集流口相连通,至少两个翅片结构10层叠设置时,相邻两个翅片结构10通过连接管相连通,以使相邻两个翅片结构10的集流口相连通,进而制冷剂能够通过集流口和连接管流向至少两个翅片结构10中,并与翅片结构10进行换热。
进一步地,相邻两个翅片结构10通过连接管焊接连接。
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连接管包括第一连接管12和第二连接管14,第一连接管12和第二连接管14分别与集流口相连通且分别位于翅片结构10的两侧。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管12的管径大于第二连接管14的管径,第二连接管14的外径大于等于集流口的内径。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翅片结构10以进口集流口104的中心和出口集流口106的中心之间连线的中垂面为对称面呈对称结构。
在该实施例中,翅片结构10呈对称结构,进而可仅通过一套模具即可实现换热器1的制作,节约成本,提升了加工效率。
进一步地,翅片结构10以与流体通道102的端部直接连接的进口集流口104的中心和直接与流体通道102的端部相连接的出口集流口106的中心之间连线的中垂面为对称面呈对称结构。
具体地,如图3所示,进口集流口104和出口集流口106的数量分别为两个,且两个进口集流口104之间通过进口节流通道108相连通,两个出口集流口106之间通过出口节流通道109相连通,使得翅片结构10呈对称结构,进而便于翅片结构10的生产制造。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在翅片结构10为对称结构、且换热器1作为蒸发器使用时,仅使用与流体子通道103直接相连接的出口集流口106,不使用通过出口节流通道109与流体子通道103相连通的出口集流口106。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翅片结构10上的流体通道102的数量至少为一个。
在该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翅片结构10上的流体通道10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流体通道102的设置提高了流体与翅片100的换热效率。
进一步地,如图8和图9所示,翅片100上的流体子通道103的数量至少为一个,且沿翅片100的宽度方向呈对称结构。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翅片100为一体成型而成。
在该实施例中,翅片100为一体成型而成,增强了翅片100和流体通道102的换热效率,并且一体成型式结构制造更简单高效,而相关技术中将翅片和管进行胀管后结合在一起,管和翅片之间的接触热阻较大,翅片换热效率较低。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换热器1竖直放置,与重力方向一致或成一定的角度,以使翅片100的长度方向和流体通道102沿竖直方向设置、集流口的中轴线沿水平方向设置,进而在换热器1作为蒸发器使用时冷凝水的排水性能优良,并且冷媒分配不易受到重力的影响,实现两相流分配。而相关技术中,量产的换热器,包含翅片管换热器和微通道换热器,圆管或扁平管均采用水平方向设置,同时,为了扩大管外侧的导热面积,翅片部分采用了垂直方向设置使得冷凝水排放不畅,空气侧压力损失较大,并且,换热管为水平方向放置,很容易受到重力的影响,另外,导热管的根数多,存在冷媒分配困难的问题。
具体地,根据传热学的理论,换热量Q=K·A0·ΔT,总传热系数空气侧换热系数ho=(Ap+η·Af)/Ao×ha,其中,以上公式中的参数的具体含义为:Q:换热量;hw:冷媒侧热传导;Ao:空气侧导热面积;ho:空气侧热传导率;Ap:管导热面积;ha:翅片部分空气侧传导率;Api:冷媒侧导热面积;Af:翅片部分导热面积;Aco:翅片与管的接触面积;η:翅片效率;hc:翅片与管的接触传导率;ΔT:温度差。
具体地,本申请换热器1的翅片100、流体通道102、集流口为一体式结构,接触热阻小,能够有效的提升翅片效率η,提升总传热系数,最终提升换热量,图16和图17分别比较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换热器1和相关技术中的翅片管式换热器和微通道换热器同等情况下的换热量和空气侧换热系数,如图16所示,曲线a表示在同等情况下本申请提供的换热器1的传热量变化情况,曲线b表示在同等情况下相关技术中微通道换热器的传热量变化情况,曲线c表示在同等情况下相关技术中翅片管换热器的传热量变化情况,随着风速增加,本申请的换热器1的传热量均比微通道换热器和翅片管换热器的传热量好,如图17所示,曲线a表示在同等情况下本申请提供的换热器1的空气侧换热系数变化情况,曲线b表示在同等情况下相关技术中微通道换热器的空气侧换热系数变化情况,曲线c表示在同等情况下相关技术中翅片管换热器的空气侧换热系数变化情况,随风速的增加,本申请的换热器1的空气侧换热系数均比微通道换热器和翅片管换热器的空气侧换热系数好,也即均表明本换热器1具有更加优良的换热能力。
具体地,如图18所示,比较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换热器1和相关技术中的翅片管式换热器和微通道换热器的同等情况下的空气侧压力损失,图中曲线a表示在同等情况下本申请提供的换热器1的空气侧压力损失变化情况,曲线b表示在同等情况下相关技术中微通道换热器的空气侧压力损失变化情况,曲线c表示在同等情况下相关技术中翅片管换热器的空气侧压力损失变化情况,可见,本换热器1和翅片管换热器相比,风阻性能具有明显的优势,也即本申请的换热器1有利于减小空气侧压力损失。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还提出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提出的换热器1。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的空调器,因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换热器1,因此具有所述换热器1的全部有益效果。
在本发明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翅片结构,所述翅片结构上设置有流体通道和集流口,所述集流口包括至少一个进口集流口和至少一个出口集流口,至少一个所述进口集流口和至少一个所述出口集流口通过所述流体通道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口集流口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所述翅片结构还包括进口节流通道,至少两个所述进口集流口通过所述进口节流通道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口集流口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翅片结构还包括出口节流通道,至少两个所述出口集流口通过所述出口节流通道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结构还包括:
两个翅片,所述翅片上设置有流体子通道和所述集流口,两个所述翅片相对设置且相贴合,以使两个所述翅片上的所述集流口的中轴线相重合以及使两个所述翅片上的所述流体子通道构成所述流体通道以供流体流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体子通道为形成在所述翅片上的凹槽,所述集流口为形成在所述翅片上的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翅片结构的数量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翅片结构沿所述集流口的中轴线方向依次层叠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翅片结构的两侧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将相邻两个所述翅片结构的集流口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翅片结构以所述进口集流口的中心和所述出口集流口的中心之间连线的中垂面为对称面呈对称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翅片结构上的所述流体通道的数量至少为一个;和/或
所述翅片为一体成型而成。
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502417.0A CN112066599A (zh) | 2019-06-11 | 2019-06-11 | 换热器和空调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502417.0A CN112066599A (zh) | 2019-06-11 | 2019-06-11 | 换热器和空调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066599A true CN112066599A (zh) | 2020-12-11 |
Family
ID=736585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502417.0A Pending CN112066599A (zh) | 2019-06-11 | 2019-06-11 | 换热器和空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066599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267077A (zh) * | 2021-06-28 | 2021-08-17 | 邯郸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可集流结构、微通道换热器及空调 |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649893A (en) * | 1979-09-28 | 1981-05-06 | Hitachi Ltd | Plate type heat exchanger |
US20120105424A1 (en) * | 2010-10-28 | 2012-05-03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Display module and display system |
CN103776285A (zh) * | 2014-02-20 | 2014-05-07 | 杭州沈氏换热器有限公司 |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 |
CN104567509A (zh) * | 2015-01-23 | 2015-04-29 | 杭州沈氏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翅片型换热单元及制作方法及含有该单元的换热器 |
JP2015114080A (ja) * | 2013-12-13 | 2015-06-22 | 株式会社前川製作所 | マイクロチャンネル熱交換器 |
CN105444594A (zh) * | 2015-12-04 | 2016-03-30 | 上海宝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板片式换热器 |
US20170257956A1 (en) * | 2014-07-28 | 2017-09-07 | Lg Electronics Inc. | Transparent display device |
JP2018096636A (ja) * | 2016-12-15 | 2018-06-21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熱交換器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冷凍システム |
CN108885072A (zh) * | 2016-03-28 | 2018-11-23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热交换器 |
CN109328291A (zh) * | 2016-10-21 | 2019-02-12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热交换器和使用它的制冷装置 |
-
2019
- 2019-06-11 CN CN201910502417.0A patent/CN112066599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649893A (en) * | 1979-09-28 | 1981-05-06 | Hitachi Ltd | Plate type heat exchanger |
US20120105424A1 (en) * | 2010-10-28 | 2012-05-03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Display module and display system |
JP2015114080A (ja) * | 2013-12-13 | 2015-06-22 | 株式会社前川製作所 | マイクロチャンネル熱交換器 |
CN103776285A (zh) * | 2014-02-20 | 2014-05-07 | 杭州沈氏换热器有限公司 |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 |
US20170257956A1 (en) * | 2014-07-28 | 2017-09-07 | Lg Electronics Inc. | Transparent display device |
CN104567509A (zh) * | 2015-01-23 | 2015-04-29 | 杭州沈氏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翅片型换热单元及制作方法及含有该单元的换热器 |
CN105444594A (zh) * | 2015-12-04 | 2016-03-30 | 上海宝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板片式换热器 |
CN108885072A (zh) * | 2016-03-28 | 2018-11-23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热交换器 |
CN109328291A (zh) * | 2016-10-21 | 2019-02-12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热交换器和使用它的制冷装置 |
JP2018096636A (ja) * | 2016-12-15 | 2018-06-21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熱交換器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冷凍システム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267077A (zh) * | 2021-06-28 | 2021-08-17 | 邯郸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可集流结构、微通道换热器及空调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6716625U (zh) | 换热器和空调器 | |
JP2005055108A (ja) | 熱交換器 | |
CN103608639A (zh) | 翅片管型热交换器 | |
CN106524594A (zh) | 蛇形管式换热器 | |
CN102692101A (zh) | 换热器及空调设备 | |
CN102748903B (zh) | 换热器及其扁平换热管 | |
CN211855020U (zh) | 换热管和具有其的换热器 | |
CN101694360B (zh) | 平行流换热器及其翅带构造 | |
JPH03140795A (ja) | 積層形熱交換器 | |
CN104089517A (zh) | 用于换热器的翅片和具有该翅片的换热器 | |
WO2009109112A1 (zh) | 一种专用于空调机的平行流热交换器 | |
CN203249530U (zh) | 一种微通道扁管及具有该扁管的换热器 | |
CN212458020U (zh) |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 | |
CN210051023U (zh) | 换热器和空调器 | |
CN112066599A (zh) | 换热器和空调器 | |
JP5404571B2 (ja) | 熱交換器及び機器 | |
CN210165622U (zh) | 换热器及空调设备 | |
CN220062680U (zh) | 换热单体、换热器及空调系统 | |
JP2009145010A (ja) | 空気調和機用フィンレス熱交換器 | |
CN112066598A (zh) | 换热器及空调设备 | |
CN217464958U (zh) | 微通道换热器组及具有其的空调系统 | |
JP2015014397A (ja) | 熱交換器 | |
CN114646152A (zh) | 换热器及空调 | |
CN112066601A (zh) | 换热器及空调系统 | |
CN101696861B (zh) | 换热器的翅带构造及其换热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