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09874U - 一种无流水槽电动汽车的通风窗盖板总成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流水槽电动汽车的通风窗盖板总成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809874U CN211809874U CN202020143327.5U CN202020143327U CN211809874U CN 211809874 U CN211809874 U CN 211809874U CN 202020143327 U CN202020143327 U CN 202020143327U CN 211809874 U CN211809874 U CN 21180987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entilation window
- cover plate
- assembly
- electric automobile
- ai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4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5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流水槽电动汽车的通风窗盖板总成,包括设置在前挡风玻璃总成前端以及机盖下端的通风窗盖板本体,所述通风窗盖板本体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一个与汽车前轮罩相联通的导水管,所述通风窗盖板本体中部还设置有一根与空调联通的空调进气管。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通风窗盖板总成中存在体积较大的流水槽,导致零部件难以安装,布线困难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省略了的通风窗盖板总成流水槽,能够有效节约前机舱空间,通风窗盖板本体下方可以布置更多的零部件的优点,同时对于双插臂前悬的上控制臂可在通风窗盖板本体之前安装,解决其安装操作空间问题,此外线束布置更自由。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流水槽电动汽车的通风窗盖板总成。
背景技术
通风盖板是乘用车发动机舱内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为空调外循环提供充足空气量,下雨时将雨水顺利排出车外,对驾乘人员的驾驶和乘坐舒适性至关重要。
传统的汽车前机舱区域将雨水排出车外的方法如说明书附图1所示:雨水经由通风窗盖板本体开孔流入钣金流水槽,并通过流水槽左右漏水孔排出机舱外。
而传统汽车为空调提供车外空气的方法如说明书附图2所示:车外空气通过通风窗盖板本体格栅孔,进入钣金流水槽腔体,到达空调进风口。钣金流水槽、通风窗盖板本体和前盖密封条把车外自然温度空气与机舱内热空气隔离开,保证机舱内空气不能进入空调。
以上的传统做法虽然能够有效将雨水排出,同时还能够将车外空气进行有效流通,但是设置钣金流水槽也存在其明显的劣势。第一汽车钣金流水槽,所占空间大,钣金流水槽腔体内除雨刮电机无法布置其他零部件;第二对于双插臂前悬,上控制臂无安装操作空间,无法安装;第三除去钣金流水槽所占空间,线束过孔布置位置有限,线束布置困难。
例如申请号为CN201120273654.3的前风窗玻璃下部密封胶条中所记录的通风窗盖板上便设置有流水槽,导致其存体积过度被占用,从而其存在零部件难以安装,布线困难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通风窗盖板总成中存在体积较大的流水槽,导致零部件难以安装,布线困难的缺陷,提供了一种省略了流水槽的通风窗盖板总成,能够有效节约前机舱空间,通风窗盖板本体下方可以布置更多的零部件,同时双插臂前悬的上控制臂可在通风窗盖板本体之前安装,解决其安装操作空间问题,线束布置更自由。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无流水槽电动汽车的通风窗盖板总成,包括设置在前挡风玻璃总成前端以及机盖下端的通风窗盖板本体,所述通风窗盖板本体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一个与汽车前轮罩相联通的导水管,所述通风窗盖板本体中部还设置有一根与空调联通的空调进气管。
本实用新型与传统通风窗盖板总成相比,省略了钣金流水槽的设置,而直接使用导水管以及空调进气管代替了原本钣金流水槽的功能,从而有效增加了通风窗盖板下的实际可使用空间,节约了前机舱空间,从而通风窗盖板本体下方可以布置更多的零部件,同时对于双插臂前悬,上控制臂可在通风窗盖板本体之前安装,解决其安装操作空间问题,此外线束布置更自由。
作为优选,所述通风窗盖板本体上端面位于导水管以及空调进气管前端设置有一个凸棱,其上设置有一个前盖密封条,前盖密封条与机盖紧密贴合设置。
通风窗盖板在排水过程中为了使雨水不进入到机舱中本实用新型将通风窗盖板本体设置有一个凸棱,从而降低了水进入到机舱中的风险,同时设置前盖密封条能够进一步提升对于机舱的密封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通风窗盖板本体位于导水管处的下端面设置有一个用于与导水管固定连接的密封海绵,所述密封海绵设置在通风窗盖板筋条上。
作为优选,所述导水管卡接在密封海绵外侧。
作为优选,所述通风窗盖板本体下端位于导水管侧均设置有一个减震塔,所述减震塔下端与汽车前轮罩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前挡风玻璃总成下端设置有一个风窗横梁总成,所述通风窗盖板本体位于空调进气管处的下端面设置有一个风道连接支座,所述空调进气管上端与风道连接支座固定连接,下端穿过风窗横梁总成与空调联通。
作为优选,所述通风窗盖板本体位于空调进气管开口处向上设置有一条凸边,所述凸边与机盖之间形成进气通道。
本实用新型设置凸边的目的在于在排出雨水的过程中能够对雨水进行导流,从而使得雨水不会进入到空调进气管中。
作为优选,所述空调进气管下端还设置有一个凹槽,凹槽底部设置有一个排水孔。
本实用新型在空调进气管下端还设置有一个凹槽,能够有效容纳不小心进入到空气进气管中的水分,防止水分直接进入到空调中。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省略了流水槽的通风窗盖板总成,能够有效节约前机舱空间,通风窗盖板本体下方可以布置更多的零部件;
(2)对于双插臂前悬的上控制臂可在通风窗盖板本体之前安装,解决其安装操作空间问题;
(3)线束布置更自由。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的汽车前机舱区域将雨水排出车外的示意图。
图2 为传统汽车为空调提供车外空气的的示意图。
图3 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爆炸图。
图4 为本实用新型导水管处的剖面图。
图5 为本实用新型空调进气管处的剖面图。
其中:前挡风玻璃总成1、机盖2、通风窗盖板本体3、汽车前轮罩4、导水管5、空调6、空调进气管7、凸棱8、前盖密封条9、密封海绵10、减震塔11、风道连接支座12、风窗横梁总成13、凸边14、进气通道15、凹槽16、通风窗盖板筋条17、排水孔18、钣金流水槽19、雨水20、雨刮器2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下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使用发明。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发明不限于下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揭示,不脱离本发明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3~5所示,一种无流水槽电动汽车的通风窗盖板总成,包括设置在前挡风玻璃总成1前端以及机盖2下端的通风窗盖板本体3,通风窗盖板本体3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一个与汽车前轮罩4相联通的导水管5,通风窗盖板本体3中部还设置有一根与空调6联通的空调进气管7,通风窗盖板本体3上端面位于导水管5以及空调进气管7前端设置有一个凸棱8,凸棱8上设置有一个前盖密封条9,前盖密封条9与机盖2紧密贴合设置。
通风窗盖板本体3位于导水管5处的下端面设置有一个用于与导水管5固定连接的水密封海绵10,所述密封海绵10设置在通风窗盖板筋条17上,使得导水管5卡接在密封海绵10外侧。通风窗盖板本体3下端位于导水管5侧均设置有一个减震塔11,所述减震塔11下端与汽车前轮罩4连接。
前挡风玻璃总成1下端设置有一个风窗横梁总成13,通风窗盖板本体3位于空调进气管7处的下端面设置有一个风道连接支座12,空调进气管7上端与风道连接支座12固定连接,下端穿过风窗横梁总成13与空调6联通。通风窗盖板本体3位于空调进气管7开口处向上设置有一条凸边14,凸边14与机盖2之间形成进气通道15。调进气管7下端还设置有一个用于承接雨水的凹槽16,凹槽16底部设置有一个排水孔18。
如图1~2为现有技术中的通风窗盖板总成,从图中可知,现有技术中为了收集雨水20而设置了钣金流水槽19之后其内部空间较小,仅仅只能容纳雨刮器21,无法进一步节省空间。将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省略了钣金流水槽19的设计,从而节约了前机舱空间,通风窗盖板本体下方可以布置更多的零部件。同时对于双插臂前悬的上控制臂可在通风窗盖板本体之前安装,解决其安装操作空间问题,且线束布置更自由。
Claims (8)
1.一种无流水槽电动汽车的通风窗盖板总成,包括设置在前挡风玻璃总成(1)前端以及机盖(2)下端的通风窗盖板本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窗盖板本体(3)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一个与汽车前轮罩(4)相联通的导水管(5),所述通风窗盖板本体(3)中部还设置有一根与空调(6)联通的空调进气管(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流水槽电动汽车的通风窗盖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窗盖板本体(3)上端面位于导水管(5)以及空调进气管(7)前端设置有一个凸棱(8),其上设置有一个前盖密封条(9),前盖密封条(9)与机盖(2)紧密贴合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流水槽电动汽车的通风窗盖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窗盖板本体(3)位于导水管(5)处的下端面设置有一个用于与导水管(5)固定连接的密封海绵(10),所述密封海绵(10)设置在通风窗盖板筋条(17)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无流水槽电动汽车的通风窗盖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管(5)卡接在密封海绵(10)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无流水槽电动汽车的通风窗盖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窗盖板本体(3)下端位于导水管(5)侧均设置有一个减震塔(11),所述减震塔(11)下端与汽车前轮罩(4)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流水槽电动汽车的通风窗盖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挡风玻璃总成(1)下端设置有一个风窗横梁总成(13),所述通风窗盖板本体(3)位于空调进气管(7)处的下端面设置有一个风道连接支座(12),所述空调进气管(7)上端与风道连接支座(12)固定连接,下端穿过风窗横梁总成(13)与空调(6)联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一种无流水槽电动汽车的通风窗盖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窗盖板本体(3)位于空调进气管(7)开口处向上设置有一条凸边(14),所述凸边(14)与机盖(2)之间形成进气通道(1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无流水槽电动汽车的通风窗盖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进气管(7)下端还设置有一个凹槽(16),凹槽(16)底部设置有一个排水孔(18)。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143327.5U CN211809874U (zh) | 2020-01-22 | 2020-01-22 | 一种无流水槽电动汽车的通风窗盖板总成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143327.5U CN211809874U (zh) | 2020-01-22 | 2020-01-22 | 一种无流水槽电动汽车的通风窗盖板总成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809874U true CN211809874U (zh) | 2020-10-30 |
Family
ID=729932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143327.5U Active CN211809874U (zh) | 2020-01-22 | 2020-01-22 | 一种无流水槽电动汽车的通风窗盖板总成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809874U (zh) |
-
2020
- 2020-01-22 CN CN202020143327.5U patent/CN21180987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978205B (zh) | 一种通风盖板系统和汽车 | |
US9108490B2 (en) | Air supply duct | |
CN101208237A (zh) | 车身结构 | |
CN112193024A (zh) | 一种燃料电池氢能汽车空调进风口结构 | |
CN105966200A (zh) | 一种汽车用通风框 | |
CN211731587U (zh) | 通风盖板、车辆排水组件及车辆 | |
CN211809874U (zh) | 一种无流水槽电动汽车的通风窗盖板总成 | |
CN101659196A (zh) | 汽车通风窗 | |
CN212667066U (zh) | 通风盖板组件及车辆 | |
CN212098717U (zh) | 一种车辆前风挡导水结构及车辆 | |
CN217649260U (zh) | 一种用于车辆的空调进气口防水结构及车辆 | |
CN204774497U (zh) | 一种客车通风换气通道结构 | |
CN214492472U (zh) | 一种汽车无流水槽空调进风结构 | |
CN214822487U (zh) | 汽车空调新风口总成 | |
CN221737756U (zh) | 前机舱排水组件及车辆 | |
CN214689775U (zh) | 一种机舱流水槽及车辆 | |
CN204623066U (zh) | 一种客车 | |
CN217554019U (zh) | 一种汽车前罩装饰件和车辆 | |
CN205086848U (zh) | 一种汽车空调防雨格栅 | |
CN111907298A (zh) | 汽车用多功能透气板 | |
CN217515246U (zh) | 一种前罩板铰链支撑板的引流结构 | |
CN221519562U (zh) | 车辆的雨刮盖板组件和车辆 | |
CN217532758U (zh) | 一种车辆的前舱导水结构及车辆 | |
CN221188773U (zh) | 用于车辆的排水组件及车辆 | |
CN218877403U (zh) | 进气组件及车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310051 1st and 6th floors, no.451 Internet of things street,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Zero ru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10051 1st and 6th floors, no.451 Internet of things street,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LEAPMOTOR TECHNOLOGY Co.,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