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66920U - 送风装置及吸尘器 - Google Patents
送风装置及吸尘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666920U CN211666920U CN202020022354.7U CN202020022354U CN211666920U CN 211666920 U CN211666920 U CN 211666920U CN 202020022354 U CN202020022354 U CN 202020022354U CN 211666920 U CN211666920 U CN 21166692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supply
- motor
- casing
- stationary blades
- blade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送风装置及吸尘器。该送风装置包括机壳、安装于机壳前侧的叶轮、带动叶轮转动的转轴、驱动转轴转动的马达和罩于叶轮上的风罩,风罩与机壳相连,马达安装于机壳后侧,风罩的前侧开设有进气口,机壳中设有支架,支架上设有多个用于配合定位马达的定位面,马达支撑于定位面上。本申请提供的送风装置,在机壳中的支架上设置多个定位面,从而在安装马达时,可以对马达进行精确定位,保证马达平稳运行,降低马达的振动,以提高马达使用寿命、降低噪音,提高送风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风机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送风装置及使用该送风装置的吸尘器。
背景技术
目前手持式吸尘器等设备使用的风机,具有体积小、转速高(一般在6万~15万rpm之间)的特点。这些风机越来越朝着高性能、高吸功方向发展。风机的马达带动叶轮旋转,气流从风罩的入口吸入,经叶轮获得较大的动能后,沿叶轮径向,从叶轮边缘流出,并经风罩导向引流,使气流从偏径向转为轴向流入机壳的风道中扩压后,从机壳后侧流出。当前一般是在机壳中的支架上设置安装孔,以将马达直接固定在支架上,影响马达的位置精度,而由于马达转速较高,导致风机振动较大,严重影响风机效率和马达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送风装置,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送风装置中机壳马达安装位置精度较差,而导致马达振动大,影响送风效率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送风装置,包括机壳、安装于所述机壳前侧的叶轮、带动所述叶轮转动的转轴、驱动所述转轴转动的马达和罩于所述叶轮上的风罩,所述风罩与所述机壳相连,所述马达安装于所述机壳后侧,所述风罩的前侧开设有进气口,所述机壳中设有支架,所述支架上设有多个用于配合定位所述马达的定位面,所述马达支撑于所述定位面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面为至少两个。
在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定位面中:至少到所述机壳后端距离最短的两个所述定位面之间距离小于或等于0.1mm。
在一个实施例中,到所述机壳后端距离最短的所述定位面为基准面,多个所述定位面中到所述基准面的距离大于0.1mm的各所述定位面上设有调整垫层。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整垫层为垫片或固化涂层。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包括由所述机壳内表面径向凸起的多个肋条,至少两个所述肋条的后端设有所述定位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定位面对应的所述肋条上向后凸出有凸块,各所述定位面设于相应的所述凸块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马达包括转子和定子,所述转轴与所述转子相连,所述转子设于所述定子中,所述定子安装于所述支架上,所述定子的外侧面与所述机壳之内表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0.1mm。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罩的内表面与所述叶轮径向外侧间形成导流气道,所述机壳的前段中具有环形风道,所述环形风道由所述导流气道向后延伸,所述机壳的后段与所述马达之间形成环形气道,所述环形气道由所述环形风道向后延伸。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壳中安装有扩压器,所述扩压器包括安装于所述机壳前段的基座和沿所述基座周向设置的多个静叶片;相邻两个所述静叶片之间形成引导气流流动的流道。
在一个实施例中,至少部分所述静叶片的长度方向倾斜于所述基座的轴向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静叶片沿所述基座的轴向依次设置呈多排,且各排静叶片中静叶片数量为多个,各排静叶片中多个所述静叶片沿所述基座周向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相邻两排所述静叶片中:上一排静叶片中各所述静叶片与下一排静叶片中各所述静叶片沿所述基座的轴向间距D≤1.5mm。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扩压器包括分别支撑各排所述静叶片的多个所述基座,各排所述静叶片安装在相应的所述基座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相邻两排所述静叶片中:下一排静叶片中所述静叶片的数量大于上一排静叶片中所述静叶片数量。
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尘器,包括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送风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送风装置,在机壳中的支架上设置多个定位面,从而在安装马达时,可以对马达进行精确定位,保证马达平稳运行,降低马达的振动,以提高马达使用寿命、降低噪音,提高送风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吸尘器,使用了上述送风装置,使用时,振动小,噪音小,功率大,效率高,且寿命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示范性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送风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风罩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风罩与机壳组合后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机壳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5为图1中机壳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6为图1中扩压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送风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6中机壳与扩压器组合后剖视结构图。
图9为图6中扩压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送风装置中扩压器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四提供的送风装置中机壳与定子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主要标记:
100-送风装置;11-机壳;12-支架;121-肋条;122-支撑环;123-凸块;124-定位面;125-安装孔;13-调整垫层;14-环形风道;15-环形气道;21-叶轮;22-风罩;221-筒状段;222-端盖段;223-过滤段;224-进气口;23-转轴;24-马达;241-转子;242-定子;25-电路板;26-轴承;27-导流气道;30-扩压器;31-基座;33-静叶片;330-流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一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整个说明书中参考“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些实施例中”的短语出现在整个说明书的各个地方,并非所有的指代都是相同的实施例。此外,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组合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
为方便描述,定义:该送风装置气流入口的方向为上、前或头,气流出口的方向为下、后或尾。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现对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送风装置100进行说明。所述送风装置100,包括机壳11、叶轮21、转轴23、马达24和风罩22,叶轮21安装于机壳11前侧,并且叶轮21安装在转轴23上,转轴23与马达24相连,马达24安装在机壳11中,并且马达24位于机壳11的后段。马达24可以驱动转轴23转动,以带动叶轮21转动。风罩22与机壳11相连,风罩22罩于叶轮21上。风罩22的前侧开设有进气口224,从而叶轮21转动时,空气可以从进气口224进入叶轮21,以被叶轮21驱动流动。机壳11中设有支架12,支架12上设有多个用于配合定位支撑马达24的定位面124,马达24支撑于定位面124上,即通过多个定位面124来定位并支撑马达24。在机壳11中设置支架12,以便安装固定马达24。而在支架12上设置多个定位面124,以便在安装马达24时,可以更好的对马达24进行定位,以更好的固定住马达24。
本申请实施例的送风装置100,在机壳11中的支架12上设置多个定位面124,从而在安装马达24时,可以对马达24进行精确定位,保证马达24平稳运行,降低马达24的振动,以提高马达24使用寿命、降低噪音,提高送风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3和图4,定位面124为至少两个,以更平稳地定位与支撑马达24。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马达24包括定子242和转子241,转子241安装在定子242中,转轴23与转子241相连,通过定子241来驱动转子241转动,进而带动转轴23转动。而定子安装于支架12上,以固定该马达24。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图4和图5,在支架12的多个定位面124中:至少到机壳11后端距离最短的两个定位面124之间距离小于或等于0.1mm;在安装马达24时,多个定位面124中距离机壳11后端距离最短的一个定位面124,会最先支撑马达24,即该距离机壳11后端距离最短的定位面124会起到定位基准的作用,而先定位住马达24。而将距离机壳11后端距离最短两个定位面124之间距离小于或等于0.1mm,可以便该两个定位面124更平稳、精确地支撑并定位马达24,保证马达24在高速下平稳转动,减小马达24振动,提升马达24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图4和图5,在支架12的多个定位面124中:以到机壳11后端距离最短的定位面124为基准面124a;则这些定位面124中到基准面124a的距离大于0.1mm的各定位面124上设有调整垫层13。即在与基准面错开较大的各定位面124上设置调整垫层13,可以更精确地支撑马达24,将马达24支撑更为平稳,减少马达24运行时的振动。而设置调整垫层13,可以方便加工制作,也方便调整。
在一个实施例中,调整垫层13可以是设置在相应定位面124上的固化涂层,以方便控制调整垫层13的厚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调整垫层13可以是垫片,如将垫片贴在相应的定位面124上,以起到调整作用。垫片可以是塑料片、纸片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调整垫层13为硬质层,以更稳定支撑马达24,减小马达24运行时的晃动,减小马达24运行的振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图4和图5,支架12包括由机壳11内表面径向凸起的多个肋条121,至少两个肋条121的后端设有定位面124。设置多个肋条121,不仅可以增加机壳11的强度,而且可以方便支撑马达24。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图4和图5,支架12还包括连接各肋条121的支撑环122,以增加机壳11的强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图4和图5,各定位面124对应的肋条121上向后凸出有凸块123,各定位面124设于相应的凸块123上,在肋条121上设置凸块123,并将定位面124设置在相应的凸块123上,可以更好的加工定位面124,提高定位面124的精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图4和图5,至少两个定位面124上设有用于固定连接马达24的安装孔125,以便安装固定马达24。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2和图3,风罩22之端盖段222的中部向前凸出有过滤段223,过滤段223呈环形,过滤段223围成进气口224,从而可以更好的引导空气平稳进入叶轮21,提高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2,风罩22的内表面225与叶轮21径向外侧间形成导流气道27,以引导叶轮21中流出的气流向后流动。机壳11的前段中具有环形风道14,环形风道14由导流气道27向后延伸,环形风道14与导流气道27连通,以便从叶轮21流出的气流经导流气道27引导变向后,进入环形风道14扩压。机壳11的后段与马达24之间形成环形气道15,环形气道15由环形风道14向后延伸,从而环形气道15可以对环形风道14流出的气流进行引导、整流和扩散降速,以提升扩压效果,同时还可以对马达24进行散热。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2,风罩22包括筒状段221和设于筒状段221前端的端盖段222,端盖段222的中部开设有进气口224,以便风罩22加工制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3,沿机壳11的轴向:环形风道14的长度与环形气道15长度之和为L,筒状段221的轴向长度为H,L≥3H,即环形风道14与环形气道15长度之和L大于或等于风罩22上筒状段221长度H的3倍,以便机壳11中形成较大的扩压通道,并有效增加气流引流通道,使气流更有规则地流出,减小流动损失,提高效率,降低噪音。
请参阅下表1,表1为采用本申请实施例中L≥3H的送风装置与使用当前L<3H的送风装置进行实验的吸入功率和效率对比表。该实验中,送风装置的输入功率相同,输入电压和电流相同,保证两种送风装置的工作条件一致。表1中孔径为送风装置的入口直径,即送风装置进气口的直径。当前送风装置在正常使用或常规使用时,其进气口(如吸尘器)的直径一般为10-13mm。也有一些送风装置的进气口会设置达到16mm。因而本实验中将送风装置的进气口的孔径从0-50mm的范围内进行取值测试,以保证包含当前送风装置正常使用时的进气口尺寸。其中,各孔径对应的吸入功率和效率均为多组实验的平均值,以使实验得到的数据更为准确。
表1
由上表可知,本申请实施例中L≥3H的送风装置与使用当前L<3H的送风装置,在孔径在20mm以下,本申请实施例的送风装置的吸入功率和效率均比当前L<3H的送风装置要高,即在送风装置正常使用或常规使用时,吸入功率和效率均较高。
由此可知,本申请实施例中将环形风道14与环形气道15长度之和L大于或等于风罩22上筒状段221长度H的3倍,可以减小流动损失,提高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3,环形气道15沿机壳11的轴向长度为C,L≤2.5C;即环形气道15长度C的2.5倍大于或等于环形风道14与环形气道15长度之和L,以避免机壳11长度过大,而导致送风装置100体积过大;同时该结构可以环形气道15具有较大的长度,以引导气流更为规则地流出机壳11,减小气流流动损失。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3,环形风道14沿机壳11的轴向长度为W,则L=W+C。W≥C,即环形风道14的长度W大于或等于环形气道15的长度C,以便气流在环形风道14中更好的被引导降速、扩压,减小气流流动损失,提升扩压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3和图4,机壳11后端面与定位面124之间的部分与马达24间形成上述环形气道15。机壳11后端面与定位面124之间的部分与马达24间形成上述环形气道15,定位面124到机壳11后端面之间的距离等于环形气道15沿机壳11轴向的长度C。则机壳11中由风罩22到定位面124之间的距离等于环形风道14沿机壳11轴向的长度W。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该送风装置100还包括电路板25,电路板25与马达24固定相连,以驱动马达24工作。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电路板25设置在机壳11外部,或通过外部控制器来控制马达24工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6,机壳11中安装有扩压器30,扩压器30包括基座31和多个静叶片33,基座31安装于机壳11前段。相邻两个静叶片33之间形成引导气流流动的流道330。多个静叶片33沿基座31周向设置,从而气流经基座31周侧的相邻两个静叶片33之间流道330时,会被静叶片33引导流动,而使气流流动更为平稳,减小涡流,降低能量损失。
在一个实施例中,机壳11的内表面与基座31之间形成上述环形风道14。在一个实施例中,也可以在机壳11中设置圆柱,以便机壳11内表面与圆柱间形成环形风道14。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机壳11中安装有轴承26,轴承26套于转轴23上,以将转轴23支撑于机壳11中,便于转轴23在机壳11中稳定、灵活地带动叶轮21转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轴承26安装在扩压器30的基座31中,以方便支撑住轴承26。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6,基座31的横截面呈圆形,使气流由偏向基座31径向转动沿基座31轴向流动时,流动到基座31周侧各处距离相近,使其受到阻力也相近,从而使气流更平稳流动到基座31周侧,降低能量损失。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6,至少部分静叶片33的长度方向倾斜于基座31的轴向设置,各静叶片33的长度方向指该静叶片33头部与尾部连接的方向,从而可以更好的引导气流流动,减小气流能量损失。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6,各静叶片33的长度方向倾斜于基座31的轴向,则气流在流经两静叶片33之间流道330时,可以逐渐引导气流变向,减小气流能量损失。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实施例二中,请参阅图7、图8和图9,该送风装置100的扩压器30中:多个静叶片33沿基座31的轴向依次设置呈多排,且各排静叶片32中静叶片33数量为多个,各排静叶片32中多个静叶片33沿基座31周向设置;即多个静叶片33分成多排设置,多排静叶片32沿基座31的轴向设置,每排静叶片32中静叶片33数量为多个,每排静叶片32中的多个静叶片33沿基座31周向设置,将多个静叶片33沿基座31轴向设置呈多排,可以通过多排静叶片32逐步引导气流流动,降低能量损失,提升扩压效果。
为方便描述,定义:多个静叶片33沿基座31的轴向分成两排,由上至下依次为第一排静叶片32a和第二排静叶片32b,即第一排静叶片32a为第二排静叶片32b的上一排,第二排静叶片32b为第一排静叶片32a的下一排。多个静叶片33沿基座31的轴向分成三排,由上至下依次为第一排静叶片32a、第二排静叶片32b和第三排静叶片。多个静叶片33沿基座31的轴向分成四排或更多排,则由上至下依次为第一排静叶片32a、第二排静叶片32b、第三排静叶片……。即多个静叶片33沿基座31轴向设置呈N(N为正整数,N≥2)排时,由上到下依次分为第一排、第二排……第N排;其中,第M-1排静叶片为第M排静叶片的上一排静叶片,第M排静叶片为第M-1排静叶片的下一排静叶片,(M为正整数,M≤N)。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图8和图9,相邻两排静叶片32中:下一排静叶片32b中静叶片33b的数量大于上一排静叶片32a中静叶片33a数量。将上一排静叶片32a中静叶片33a的数量相对较少,而下一排静叶片32b中静叶片33b数量设置较多,从而在气流依次经过各排静叶片32时,可以逐步加强引导气流,对气流减速,提升增压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图8和图9,相邻两排静叶片32中:下一排静叶片32b中静叶片33b的数量为上一排静叶片32a中静叶片33a数量的1.5~4倍。以更好的加强引导气流,对气流减速,提升增压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9,多排静叶片32中:至少一排静叶片32中的多个静叶片33沿基座31的周向均匀设置,以使气流经过该排静叶片32时,流动更均匀。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9,多排静叶片32中:至少一排静叶片32中的多个静叶片33沿基座31的周向非均匀设置,以方便加工制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机壳11可以与风罩22一体成型,以保证机架与风罩22的连接强度。在一个实施例中,机壳11与风罩22分别制作,以方便加工,同时便于精确设计导流气道27。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实施例三,请参阅图10,相邻两排静叶片32中:上一排静叶片32a中各静叶片33a与下一排静叶片32b中各静叶片33b沿基座31的轴向间隔设置,以方便加工制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0,相邻两排静叶片32中:上一排静叶片32a中各静叶片33a与下一排静叶片32b中各静叶片33b沿基座31的轴向间距D≤1.5mm,以提升减小流动损失,提升扩压器30的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0,基座31为多个,即扩压器30包括分别支撑各排静叶片32的多个基座31,各排静叶片32安装在相应的基座31上,以方便加工制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实施例四,请参阅图11和图12,定子242的外侧面2421与机壳11之内表面111之间的距离h小于或等于0.1mm;即h≤0.1mm。该结构可以使机壳中的气流全部从定子242中流出,进而更好的带走定子242中绕组上的热量,更好的对马达24进行散热,提高马达24的工作效率。该结构相比于当前马达24的定子外侧面与机壳11之内表面111间隔形成流道的结构,能更好的对马达进行散热,使马达保持在高速下平稳运行。
本申请实施例的送风装置100可以应用在吸尘器、抽油烟机、吹风机、风扇等电器中。
本申请实施例还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吸尘器,包括如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送风装置100。本申请实施例的吸尘器,使用了上述送风装置100,使用时,振动小,噪音小,功率大,效率高,且寿命长。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6)
1.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安装于所述机壳前侧的叶轮、带动所述叶轮转动的转轴、驱动所述转轴转动的马达和罩于所述叶轮上的风罩,所述风罩与所述机壳相连,所述马达安装于所述机壳后侧,所述风罩的前侧开设有进气口,所述机壳中设有支架,所述支架上设有多个用于配合定位所述马达的定位面,所述马达支撑于所述定位面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面为至少两个。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定位面中:至少到所述机壳后端距离最短的两个所述定位面之间距离小于或等于0.1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到所述机壳后端距离最短的所述定位面为基准面,多个所述定位面中到所述基准面的距离大于0.1mm的各所述定位面上设有调整垫层。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垫层为垫片或固化涂层。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由所述机壳内表面径向凸起的多个肋条,至少两个所述肋条的后端设有所述定位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定位面对应的所述肋条上向后凸出有凸块,各所述定位面设于相应的所述凸块上。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包括转子和定子,所述转轴与所述转子相连,所述转子设于所述定子中,所述定子安装于所述支架上,所述定子的外侧面与所述机壳之内表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0.1mm。
9.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罩的内表面与所述叶轮径向外侧间形成导流气道,所述机壳的前段中具有环形风道,所述环形风道由所述导流气道向后延伸,所述机壳的后段与所述马达之间形成环形气道,所述环形气道由所述环形风道向后延伸。
10.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中安装有扩压器,所述扩压器包括安装于所述机壳前段的基座和沿所述基座周向设置的多个静叶片;相邻两个所述静叶片之间形成引导气流流动的流道。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静叶片的长度方向倾斜于所述基座的轴向设置。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静叶片沿所述基座的轴向依次设置呈多排,且各排静叶片中静叶片数量为多个,各排静叶片中多个所述静叶片沿所述基座周向设置。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排所述静叶片中:上一排静叶片中各所述静叶片与下一排静叶片中各所述静叶片沿所述基座的轴向间距D≤1.5mm。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压器包括分别支撑各排所述静叶片的多个所述基座,各排所述静叶片安装在相应的所述基座上。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排所述静叶片中:下一排静叶片中所述静叶片的数量大于上一排静叶片中所述静叶片数量。
16.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5任一项所述的送风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022354.7U CN211666920U (zh) | 2020-01-06 | 2020-01-06 | 送风装置及吸尘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022354.7U CN211666920U (zh) | 2020-01-06 | 2020-01-06 | 送风装置及吸尘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666920U true CN211666920U (zh) | 2020-10-13 |
Family
ID=727385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022354.7U Active CN211666920U (zh) | 2020-01-06 | 2020-01-06 | 送风装置及吸尘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666920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027794A (zh) * | 2021-04-27 | 2021-06-25 | 广东威灵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 风机及清洁设备 |
WO2021139508A1 (zh) * | 2020-01-06 | 2021-07-15 | 广东威灵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 扩压器、送风装置及吸尘设备 |
CN114688046A (zh) * | 2020-12-25 | 2022-07-01 | 广东美的白色家电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 风机组件和吸尘器 |
-
2020
- 2020-01-06 CN CN202020022354.7U patent/CN211666920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1139508A1 (zh) * | 2020-01-06 | 2021-07-15 | 广东威灵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 扩压器、送风装置及吸尘设备 |
US12241479B2 (en) | 2020-01-06 | 2025-03-04 | Guangdong Welling Mo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 Diffuser, air supply device, and vacuum cleaning equipment |
CN114688046A (zh) * | 2020-12-25 | 2022-07-01 | 广东美的白色家电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 风机组件和吸尘器 |
CN113027794A (zh) * | 2021-04-27 | 2021-06-25 | 广东威灵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 风机及清洁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1666920U (zh) | 送风装置及吸尘器 | |
CN110513304B (zh) | 离心风机和吸尘器 | |
CN106989034B (zh) | 离心风机及具有其的吸尘器 | |
CN211398054U (zh) | 扩压装置、风机及吸尘器 | |
CN106958538B (zh) | 离心风机及具有其的吸尘器 | |
CN209944584U (zh) | 进风格栅以及空调室外机 | |
CN113074138B (zh) | 扩压装置、风机及吸尘器 | |
CN113074137B (zh) | 送风装置及吸尘器 | |
CN112879352B (zh) | 一种送风装置和吸尘器 | |
CN113775546A (zh) | 一种电风机及清洁设备 | |
CN113074141B (zh) | 扩压器、送风装置及吸尘器 | |
CN113074127B (zh) | 送风装置及吸尘器 | |
CN115342078B (zh) | 一种带模块扩压结构的高效离心风机 | |
CN212389575U (zh) | 一种送风装置和吸尘器 | |
CN113530868B (zh) | 电风机及清洁设备 | |
CN113074139B (zh) | 扩压装置、风机及吸尘器 | |
CN214304449U (zh) | 送风装置 | |
CN213808178U (zh) | 风道组件及送风装置 | |
CN213360481U (zh) | 一种吸尘器用无刷电风机 | |
CN114109898A (zh) | 一种送风装置和吸尘器 | |
CN210861438U (zh) | 进风格栅以及空调室外机 | |
CN212899134U (zh) | 一种吸尘器电机风机系统及其定叶轮 | |
CN113074142B (zh) | 扩压装置、风机及吸尘器 | |
US20240298852A1 (en) | Fan and cleaning device with same | |
CN222089410U (zh) | 一种高速风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