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79352B - 一种送风装置和吸尘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送风装置和吸尘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879352B CN112879352B CN201911199178.2A CN201911199178A CN112879352B CN 112879352 B CN112879352 B CN 112879352B CN 201911199178 A CN201911199178 A CN 201911199178A CN 112879352 B CN112879352 B CN 11287935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ne
- air supply
- diffuser
- blade
- sta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10000003128 head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10000001061 forehead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F04D29/5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axial pumps
- F04D29/54—Fluid-guiding means, e.g. diffusers
- F04D29/541—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542—Bladed diffusers
- F04D29/544—Blade shap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47L9/22—Mountings for motor fan assembli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送风装置和吸尘器,该送风装置具有送风口,包括转动轴、安装在转动轴上并与送风口位置对应的叶轮以及设置于叶轮背离送风口一侧的扩压器:扩压器包括基座以及在基座的外环面上下间隔排布的第一叶片排和第二叶片排,第一叶片排包括沿周向间隔凸设的多个第一静叶片,第二叶片排包括沿周向间隔凸设的多个第二静叶片;第二静叶片与邻近的第一静叶片相对间隔设置,以形成导流通道,在沿从叶轮到扩压器的方向上,导流通道的走向呈逐渐转向基座的外环面设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有效对气流进行引流,减少气流对马达等部件的直接冲击,从而降低流动损失,提高送风装置效率,减小耗电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吸尘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送风装置和吸尘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使用吸尘器来进行清洁。吸尘器通常包括转动轴、设置在转动轴上的叶轮、带动转动轴旋转的马达、设于叶轮后部的扩压器、设于扩压器后部并与马达连接的机架、以及罩住叶轮和扩压器的风罩;在实际使用时,马达带动叶轮旋转,在风罩送风口形成较大的真空度,气流则从送风口处吸入,经叶轮流道获得较大的动能后,再依次经后部的扩压器、机架和马达后流出。然而,在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吸尘器,特别是手持式吸尘器中,由于其内部使用的送风装置体积通常较小,且转速通常很高,在8万~15万rpm之间,故气流在流动过程中尤其经过后部的扩压器和马达时,未经导流的气流会对机架和马达造成直接冲击,从而造成流动损失非常大,导致送风装置的效率较低,耗电量增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送风装置,其旨在解决现有的吸尘器的送风装置流动损失大、效率低且耗电量大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送风装置,该送风装置具有送风口,包括:
转动轴,
叶轮,安装在所述转动轴上,并与所述送风口位置对应;以及,
扩压器,设置于所述叶轮背离所述送风口的一侧,包括环状的基座以及在所述基座的外环面上上下间隔排布的第一叶片排和第二叶片排,所述第一叶片排包括沿周向间隔凸设的多个第一静叶片,所述第二叶片排包括沿周向间隔凸设的多个第二静叶片;
所述第二静叶片与邻近的所述第一静叶片相对间隔设置,以形成导流通道,在沿从所述叶轮到所述扩压器的方向上,所述导流通道的走向呈逐渐转向所述基座的外环面设置。
可选地,在以所述第一静叶片的高度中间位置截取的周向水平截面经展开后形成的第一平面叶栅图上,以所述第一静叶片的背离所述基座的尾部的对应点的连接线为第一后额线,所述第一静叶片的厚度中点所连成的线为第一中线,所述第一中线在所述第一静叶片的尾部的延长线与所述第一后额线在所述第一静叶片的尾部的切线之间的夹角为第一出口安放角β1;在以所述第二静叶片的厚度中间位置截取的周向竖直截面经展开后形成的第二平面叶栅图上,以所述第二静叶片的朝向所述叶轮的头部的对应点的连接线为第二前额线,所述第二静叶片的厚度中点所连成的线为第二中线,所述第二中线在所述第二静叶片的头部的延长线与所述第二前额线之间的夹角为入口安放角α2;所述α2=β1±10°。
可选地,所述送风装置还包括安装在所述扩压器背离所述叶轮的一端的机架,所述机架包括内筒和外筒,所述外筒的内壁面与所述内筒的外壁面之间通过多个沿周向间隔排布的连接筋连接,且所述第二静叶片的数量与所述连接筋的数量呈倍数关系,至少部分所述第二静叶片与所述连接筋位置一一对应。
可选地,多个所述连接筋呈从所述机架的中心向外辐射的对称状排布。
可选地,所述基座包括朝向所述叶轮的上环段和朝向所述机架的下环段,多个所述第一静叶片在所述上环段的外环面上均匀间隔排布,多个所述第二静叶片在所述下环段的外环面上均匀间隔排布。
可选地,所述内筒的外壁面上沿周向凸设有多个连接凸台,所述扩压器的内环面与所述内筒的外壁面适配套接,所述扩压器的下端面内凹形成有避位槽,所述避位槽的槽底上具有搭接区,所述搭接区邻近所述扩压器的内环面设置,并与所述连接凸台的顶端面适配搭接。
可选地,所述送风装置还包括马达和设有所述送风口的风罩,所述马达安装在所述转动轴上并位于所述机架下方,且所述连接筋上设有用于与所述马达连接的安装孔;
所述风罩围罩住所述叶轮和所述扩压器。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平面叶栅图上,以所述第一静叶片朝向所述基座的头部对应点的连接线为第一前额线,所述第一中线在所述第一静叶片的头部的延长线与所述第一前额线在所述第一静叶片的头部的切线之间的夹角为进口安放角α1,其中,α1的角度范围为25°~60°。
可选地,所述扩压器具有子午投影面,所述第一静叶片的头部在所述子午投影面上投影得到前缘线,所述基座的外环面在所述子午投影面上对应有外曲线,所述外曲线与所述前缘线的交点为第一交点,所述前缘线与所述外曲线在所述第一交点处的切线之间的夹角为θ1,所述θ1的角度范围为70°至110°;
所述第一静叶片的尾部在所述子午投影面上投影得到尾缘线,所述外曲线与所述尾缘线的交点为第二交点,所述尾缘线与所述外曲线在所述第二交点处的切线之间的夹角为θ2,所述θ2的角度范围为70°至110°。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吸尘器,该吸尘器包括如前所述的送风装置。
基于此结构设计,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气流从高速旋转的叶轮中出来后,就会经过扩压器外侧腔体空间流动至送风装置的马达,由于在扩压器上设有两排静叶片,即由多个第一静叶片组成的第一叶片排和由多个第二静叶片组成的第二叶片排,且第一静叶片的尾部的出口安放角β1与第二静叶片的头部的入口安放角α2之间具有特殊设计的角度关系范围α2=β1±10°,故在该角度关系范围内,位置对应的第一静叶片和第二静叶片之间就能形成一个能有效对气流进行引流的导流通道,使得气流能逐渐偏移原来的流向,从而能减少气流对马达的直接冲击,将更多的冲击动能转化为静压,进而减低气流的流动损失,有利于提高本送风装置的效率并减少能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送风装置的沿轴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送风装置的扩压器与机架处于装配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送风装置的扩压器与机架的爆炸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扩压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图4中的扩压器的第一平面叶栅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图4中的扩压器的第二平面叶栅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送风装置的扩压器沿子午投影面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图7中的静叶片的子午投影图。
附图标号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左、右、上和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和“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送风装置。
请参阅图1、图2和图5,在一实施例中,该送风装置具有送风口710,包括转动轴100、叶轮200以及扩压器300;叶轮200安装在转动轴100上,,并与送风口710位置对应;扩压器300设置于叶轮200背离送风口710的一侧,包括环状的基座310以及在基座310的外环面上上下间隔排布的第一叶片排和第二叶片排,第一叶片排包括沿周向间隔凸设的多个第一静叶片320,第二叶片排包括沿周向间隔凸设的多个第二静叶片330。第二静叶片330与邻近的第一静叶片320相对间隔设置,以形成导流通道,在沿从叶轮200到扩压器300的方向上,导流通道的走向呈逐渐转向基座310的外环面设置。具体地,如图4和图5所示,在以第一静叶片320的高度中间位置截取的周向水平截面经展开后形成的第一平面叶栅图上,以第一静叶片320的背离基座310的尾部的对应点的连接线为第一后额线11,第一静叶片320的厚度中点所连成的线为第一中线12,第一中线12在第一静叶片320的尾部的延长线与第一后额线11在第一静叶片320的尾部的切线之间的夹角为第一出口安放角β1;在以第二静叶片330的厚度中间位置截取的周向竖直截面经展开后形成的第二平面叶栅图上,以第二静叶片330的朝向叶轮200的头部的对应点的连接线为第二前额线21,第二静叶片330的厚度中点所连成的线为第二中线22,第二中线22在第二静叶片330的头部的延长线与第二前额线21之间的夹角为入口安放角α2;α2=β1±10°。当然,经多次试验测试后,α2和β1之间的角度关系范围还可进一步优选为α2=β1±2°,当然,α2=β1时具有最优的对气流的导流性能。
基于此结构设计,在本实施例中,气流从高速旋转的叶轮200中出来后,就会经过扩压器300外侧腔体空间流动至送风装置的马达600,由于在扩压器300上设有两排静叶片,即由多个第一静叶片320组成的第一叶片排和由多个第二静叶片330组成的第二叶片排,且第一静叶片320的尾部的出口安放角β1与第二静叶片330的头部的入口安放角α2之间具有特殊设计的角度关系范围α2=β1±10°,故在该角度关系范围内,位置对应的第一静叶片320和第二静叶片330之间就能形成一个能有效对气流进行引流的导流通道,使得气流能逐渐偏移原来的流向,从而能减少气流对马达600的直接冲击,将更多的冲击动能转化为静压,进而减低气流的流动损失,有利于提高本送风装置的效率并减少能耗。
在此需说明的是,本送风装置特别适用于手持型吸尘器中,该吸尘器的送风装置除了上述结构之外,还包括电路板500、马达600和风罩700等相关部件。其中,以从送风口710到马达600的方向为从上往下的方向,风罩700围罩住叶轮200和扩压器300,并具有与叶轮200的头部位置对应的送风口710;马达600安装在转动轴100上并位于机架400下方,在马达600的下方安装有电路板500,马达600与电路板500电连接并受相关控制装置控制其开闭和转速调节;转动轴100具有轴承部110,该轴承部110与机架400的内筒410的内环面适配定位套接。此外,由于叶轮200的高速旋转,故从叶轮200的背离风罩700的送风口710的尾部甩出气流应是与径向呈一定倾斜角度的,故扩压器300上的第一静叶片320和第二静叶片330也呈同旋向的并与径向呈一定倾斜角度的设置,以更好地匹配从叶轮200甩出的气流的角度,从而有利于进一步减少气流冲击,并提高送风效率以及减少电量消耗。
请参阅图1至图3,在本实施例中,送风装置还包括安装在扩压器300背离叶轮200的一端的机架400,机架400包括同轴套设的内筒410和外筒420,外筒420的内壁面与内筒410的外壁面之间通过多个沿周向间隔排布的连接筋430连接,且第二静叶片330的数量与连接筋430的数量呈倍数关系。该机架400主要用于定位安装扩压器300,且连接筋430上设有用于与马达600连接的安装孔431,而机架400的内筒410则与轴承部110适配套接。在此,第二静叶片330的数量与连接筋430的数量呈倍数关系的设置有利于第二静叶片330与机架400之间的对位安装。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内筒410、外筒420以及两相邻的连接筋430之间围合形成有较大的通孔,而第二静叶片330的数量与连接筋430的数量一致,且位置一一对应设计时,第一静叶片320和第二静叶片330之间形成的导流通道就可以更好地与对应的通孔衔接连通,从而有利于气流的快速流动,以提高送风效率。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和图3,在本实施例中,多个连接筋430优选呈沿周向均匀间隔排布,例如多个连接筋430呈从机架400的中心向外辐射的对称状排布,如此,可使得对气流的导流更均匀,机架400和马达600所受的气流冲击压力分布更均匀。然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多个连接筋430也可以呈非对称分布。
同理,请参阅图2至图4,在本实施例中,基座310包括朝向叶轮200的上环段311和朝向机架400的下环段312,多个第一静叶片320在上环段311的外环面上均匀间隔排布,多个第二静叶片330在下环段312的外环面上均匀间隔排布,以使得扩压器300的导流与应力分布更均匀。特别地,第二静叶片330的朝向外侧的头部端面呈倒圆角设置,且第二静叶片330的厚度呈从与连接筋430连接的根部到头部渐缩设置。这样可使得第二静叶片330的形状更贴近流线型,从而使得经过该处的气流流动更加顺畅,导流效果更好。此外,再沿从叶轮200到马达600的从上往下方向上,上环段311的外环半径逐渐增大,而下环段312的内外环半径是不变的,如此,不但可方便扩压器300的安装稳固,而且上环段311的外环面就形成了一个倾斜坡面,从而进一步有利于气流的导向和流通,并且基座310上所受的气流冲压压力也可以得到较好的应力分散与传导,进而有利于提高扩压器300的使用寿命。
请参阅图1至图3,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内筒410的外壁面上沿周向凸设有多个连接凸台450,扩压器300的内环面与内筒410的外壁面适配套接,扩压器300的下端面内凹形成有避位槽340以节省空间,避位槽340的槽底上具有搭接区,该搭接区邻近扩压器300的内环面设置,并与连接凸台450的顶端面适配搭接。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连接凸台450也可以是整圈的环状设计,但本实施例的设计不但有利于装配便利,也在一定程度上尽可能不减小因遮挡而造成的两连接筋430之间的流通通道面积。此外,连接凸台450的底部与连接筋430连接以起到一定的加强筋的作用,在实际装配时,连接凸台450和内筒410的外壁面形成一个安装台阶,即扩压器300的避位槽340的槽底邻近扩压器300内环面的区域处就与连接凸台450之间形成台阶式的定位安装。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7,在本实施例中,扩压器300具有子午投影面14,第一静叶片320的头部在子午投影面14上投影得到前缘线16,基座310的外环面在子午投影面14上对应有外曲线15,外曲线15与前缘线16的交点为第一交点,前缘线16与外曲线15在第一交点处的切线之间的夹角为θ1,θ1的角度范围为70°至110°;第一静叶片320的尾部在子午投影面14上投影得到尾缘线17,外曲线15与尾缘线17的交点为第二交点,尾缘线17与外曲线15在第二交点处的切线之间的夹角为θ2,θ2的角度范围为70°至110°。可以理解,当第一静叶片320的两个角度设计满足前述的优选角度范围时,能进一步有效减少气流的流动动能损失。
同理,进一步地,请参阅图4和图5,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平面叶栅图上,以第一静叶片320朝向基座310的头部对应点的连接线为第一前额线13,第一中线12在第一静叶片320的头部的延长线与第一前额线13在第一静叶片320的头部的切线之间的夹角为进口安放角α1,其中,α1的角度范围为25°~60°。可以理解,气流从高速旋转的叶轮200尾部出来时,其是按既定的旋向呈一定角度倾斜的,而当第一静叶片320的进口安放角α1呈优选的角度范围内设置时,其迎接气流的角度就与实际的气流转向更匹配些。从而能使气流冲击的动能更多回收成静压,换言之,此设计能有效减少气流的流动动能损失,进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本送风装置的效率并减少能耗。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吸尘器(未图示),该吸尘器包括上述的送风装置、主体、与主体可拆卸连接的集尘杯以及吸尘组件等,该送风装置收纳在主体内部,吸尘组件的吸气通道与本送风装置的送风口连通,当本送风装置启动后可使主体内部产生负压,然后,外界的含有灰尘的空气就可通过吸气通道吸入吸尘器内,然后通过将灰尘分离过滤集存于集尘杯中。该送风装置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吸尘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同样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送风装置,具有送风口,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动轴,马达安装在转动轴上,
叶轮,安装在所述转动轴上,并与所述送风口位置对应;以及,
扩压器,设置于所述叶轮背离所述送风口的一侧,马达位于扩压器的下方,包括环状的基座以及在所述基座的外环面上上下间隔排布的第一叶片排和第二叶片排,所述第一叶片排包括沿周向间隔凸设的多个第一静叶片,所述第二叶片排包括沿周向间隔凸设的多个第二静叶片;
第一静叶片和第二静叶片呈同旋向并与径向呈一定倾斜角度设置,所述第二静叶片与邻近的所述第一静叶片相对间隔设置,以形成导流通道,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静叶片之间的间隔对应的所述第一静叶片的数量为多个,在沿从所述叶轮到所述扩压器的方向上,所述导流通道的走向呈逐渐转向所述基座的外环面设置,使得气流逐渐偏移流向;第一静叶片的尾部的第一出口安放角β1与第二静叶片的头部的入口安放角α2之间具有角度关系范围是β1-10°≤α2≤β1+10°;
在以所述第一静叶片的高度中间位置截取的周向水平截面经展开后形成的第一平面叶栅图上,以所述第一静叶片的尾部的对应点的连接线为第一后额线,所述第一静叶片的厚度中点所连成的线为第一中线,所述第一中线在所述第一静叶片的尾部的延长线与所述第一后额线在所述第一静叶片的尾部的切线之间的夹角为第一出口安放角β1;在以所述第二静叶片的高度中间位置截取的周向竖直截面经展开后形成的第二平面叶栅图上,以所述第二静叶片的头部的对应点的连接线为第二前额线,所述第二静叶片的厚度中点所连成的线为第二中线,所述第二中线在所述第二静叶片的头部的延长线与所述第二前额线之间的夹角为入口安放角α2;
所述送风装置还包括安装在所述扩压器背离所述叶轮的一端的机架,所述机架包括内筒和外筒,所述外筒的内壁面与所述内筒的外壁面之间通过多个沿周向间隔排布的连接筋连接,且所述第二静叶片的数量与所述连接筋的数量呈倍数关系,至少部分所述第二静叶片与所述连接筋位置一一对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连接筋呈从所述机架的中心向外辐射的对称状排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包括朝向所述叶轮的上环段和朝向所述机架的下环段,多个所述第一静叶片在所述上环段的外环面上均匀间隔排布,多个所述第二静叶片在所述下环段的外环面上均匀间隔排布。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的外壁面上沿周向凸设有多个连接凸台,所述扩压器的内环面与所述内筒的外壁面适配套接,所述扩压器的下端面内凹形成有避位槽,所述避位槽的槽底上具有搭接区,所述搭接区邻近所述扩压器的内环面设置,并与所述连接凸台的顶端面适配搭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装置还包括设有所述送风口的风罩,所述马达安装在所述转动轴上并位于所述机架下方,且所述连接筋上设有用于与所述马达连接的安装孔;
所述风罩围罩住所述叶轮和所述扩压器。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平面叶栅图上,以所述第一静叶片的头部对应点的连接线为第一前额线,所述第一中线在所述第一静叶片的头部的延长线与所述第一前额线在所述第一静叶片的头部的切线之间的夹角为进口安放角α1,其中,α1的角度范围为25°~60°。
7.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压器具有子午投影面,所述第一静叶片的头部在所述子午投影面上投影得到前缘线,所述基座的外环面在所述子午投影面上对应有外曲线,所述外曲线与所述前缘线的交点为第一交点,所述前缘线与所述外曲线在所述第一交点处的切线之间的夹角为θ1,所述θ1的角度范围为70°至110°;
所述第一静叶片的尾部在所述子午投影面上投影得到尾缘线,所述外曲线与所述尾缘线的交点为第二交点,所述尾缘线与所述外曲线在所述第二交点处的切线之间的夹角为θ2,所述θ2的角度范围为70°至110°。
8.一种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送风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199178.2A CN112879352B (zh) | 2019-11-29 | 2019-11-29 | 一种送风装置和吸尘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199178.2A CN112879352B (zh) | 2019-11-29 | 2019-11-29 | 一种送风装置和吸尘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879352A CN112879352A (zh) | 2021-06-01 |
CN112879352B true CN112879352B (zh) | 2023-06-23 |
Family
ID=760385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1199178.2A Active CN112879352B (zh) | 2019-11-29 | 2019-11-29 | 一种送风装置和吸尘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87935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775546B (zh) * | 2021-09-06 | 2025-01-24 | 广东威灵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电风机及清洁设备 |
WO2023029421A1 (zh) * | 2021-09-06 | 2023-03-09 | 广东威灵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 扩压器组件、电风机及清洁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5592169U (zh) * | 2015-05-29 | 2016-09-21 |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 送风装置以及吸尘器 |
CN106368985A (zh) * | 2016-11-23 | 2017-02-01 | 广东威灵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 多级导流装置 |
EP3376043B1 (en) * | 2017-03-16 | 2020-12-09 | LG Electronics Inc. | Motor fan |
CN206636838U (zh) * | 2017-03-30 | 2017-11-14 | 苏州工业园区星德胜电机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扩压器及包括该扩压器的风机 |
-
2019
- 2019-11-29 CN CN201911199178.2A patent/CN112879352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879352A (zh) | 2021-06-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20040104772A (ko) | 터보팬 및 이를 갖춘 공기조화기 | |
CN106989034B (zh) | 离心风机及具有其的吸尘器 | |
CN204438646U (zh) | 风道组件及具有该风道组件的冰箱 | |
WO2023124700A1 (zh) | 组合式扇叶装置及组合出风装置 | |
CN112879352B (zh) | 一种送风装置和吸尘器 | |
CN210423107U (zh) | 风机和电器设备 | |
CN211666920U (zh) | 送风装置及吸尘器 | |
CN215672813U (zh) | 一种电风机及清洁设备 | |
CN211573836U (zh) | 吸尘器用直流无刷电风机 | |
CN113775546B (zh) | 一种电风机及清洁设备 | |
CN220364921U (zh) | 吹风机 | |
US20240209869A1 (en) | Electric fan and cleaning apparatus | |
CN112343840B (zh) | 风机和电器设备 | |
CN209984154U (zh) | 一种高速吸尘器马达 | |
CN212389575U (zh) | 一种送风装置和吸尘器 | |
CN113074127B (zh) | 送风装置及吸尘器 | |
CN112377428B (zh) | 风机系统、应用有该风机系统的吸油烟机及其安装方法 | |
CN113074137B (zh) | 送风装置及吸尘器 | |
CN114109898A (zh) | 一种送风装置和吸尘器 | |
CN113074139B (zh) | 扩压装置、风机及吸尘器 | |
CN112879319A (zh) | 一种送风装置和吸尘器 | |
KR20220079992A (ko) | 디퓨저, 송풍 장치 및 집진 장비 | |
CN217002324U (zh) | 一种风机系统及应用有该风机系统的吸油烟机 | |
CN219282077U (zh) | 一种后向离心风机 | |
CN217029372U (zh) | 一种涡轮风机组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