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09898A - 一种送风装置和吸尘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送风装置和吸尘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109898A CN114109898A CN202010880397.3A CN202010880397A CN114109898A CN 114109898 A CN114109898 A CN 114109898A CN 202010880397 A CN202010880397 A CN 202010880397A CN 114109898 A CN114109898 A CN 11410989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supply
- impeller
- line
- base
- cylind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26—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 F04D29/28—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for centrifug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for radial-flow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30—Van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47L9/28—Installation of the electric equipment, e.g. adaptation or attachment to the suction cleaner; Controlling suction cleaners by electric mea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F04D29/4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4206—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4226—Fan casing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F04D29/4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44—Fluid-guiding means, e.g. diffusers
- F04D29/441—Fluid-guiding means, e.g. diffuser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444—Bladed diffus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送风装置和吸尘器,该送风装置包括:设有送风口的风罩;机架包括连接筋和与送风口相通的送风腔,转轴套接在机架上;叶轮与送风口位置对应,并与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扩压器包括基座、内壁筒以及多个静叶片;基座具有面向叶轮的第一表面和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内壁筒自第二表面上向背离叶轮的方向凸出形成,基座和内壁筒均与连接筋连接;第一表面上沿周向间隔凸设有多个静叶片;机架上设有朝向静叶片凸出的凸块,两相邻的凸块之间形成第二导流通道,在沿从叶轮到机架的方向上,第二导流通道的走向呈逐渐转向内壁筒的外壁面设置。本申请提供的送风装置能降低流动损失,提高效率和减小耗电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吸尘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送风装置和吸尘器。
背景技术
市面常见的吸尘器通常包括风罩、叶轮、转轴、马达、机架以及扩压器等部件。在实际使用时,马达带动叶轮旋转,在风罩的入口即送风口处会形成较大的真空度,气流则从该送风口处吸入,经叶轮流道获得较大的动能后,经叶轮后部的扩压器,再经过机架和马达结构后流出。然而,在目前常见的吸尘器,特别是手持式吸尘器中,由于其内部使用的送风装置体积通常较小,而转速又很高,通常在8万~15万rpm之间,故气流在流动过程中尤其是经过后部的扩压器和马达时,未经导流的气流会对机架和马达造成直接冲击,从而造成流动损失非常大,导致送风装置的效率较低,耗电量增大。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送风装置和吸尘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吸尘器的送风装置存在未经导流的气流对机架和马达直接冲击导致流动损失大、效率低且耗电量大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送风装置,包括:
风罩,设有送风口;
机架,包括连接筋和与送风口相通的送风腔;
转轴,内置于送风腔中,并套接在内筒中;
叶轮,内置于送风腔中并与送风口位置对应,叶轮与转轴朝向送风口伸出的一端固定连接;以及,
扩压器,扩压器包括基座、内壁筒以及多个静叶片;基座具有面向叶轮的第一表面和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内壁筒自第二表面上向背离叶轮的方向凸出形成,基座和内壁筒均与连接筋连接;第一表面上沿周向间隔凸设有多个静叶片;
其中,机架上设有朝向静叶片凸出的凸块,两相邻的静叶片之间形成第一导流通道,两相邻的凸块之间形成第二导流通道,第一导流通道与第二导流通道相通,在沿从叶轮到机架的方向上,第二导流通道的走向呈逐渐转向内壁筒的外壁面设置。
可选地,基座套接在机架上,机架包括内筒、设置于内筒外周的外筒以及连接内筒和外筒的连接筋;第一表面包括与内筒连接的中部区域以及环绕中部区域的外围区域;
静叶片自外围区域上朝向送风口的方向凸出形成;所有静叶片均呈在沿基座的径向方向上逐渐朝向周向方向弯折倾斜设置,且所有静叶片的旋向一致。
可选地,静叶片具有朝向送风口的顶端端面,且顶端端面与风罩的内壁面抵接。
可选地,两相邻的静叶片之间通过一连接斜面连接,且连接斜面呈在沿静叶片的旋向相反的方向上,朝向机架倾斜设置。
可选地,在基座的外边缘上,于两相邻的静叶片之间形成有锯齿形豁口。
可选地,在中部区域上于基座的内环面与静叶片之间,设有用以容置叶轮的避位凹槽。
可选地,内壁筒朝向机架的自由端端面上设有多个限位卡槽,连接筋适配卡入限位卡槽中。
可选地,多个连接筋呈自机架的中心向外辐射状设置,凸块位于外筒与内壁筒之间,且凸块的厚度呈从与连接筋连接的根部到头部渐缩设置。
可选地,在以静叶片的高度中间位置截取的周向水平截面经展开后形成的第一平面叶栅图上,以静叶片的背离基座的尾部的对应点的连接线为第一后额线,静叶片的厚度中点所连成的线为第一中线,第一中线在静叶片的尾部的延长线与第一后额线在静叶片的尾部的切线之间的夹角为出口安放角β;在以凸块的厚度中间位置截取的周向竖直截面经展开后形成的第二平面叶栅图上,以凸块的朝向扩压器的头部的对应点的连接线为第二前额线,凸块的厚度中点所连成的线为第二中线,第二中线在凸块的头部的延长线与第二前额线之间的夹角为凸块入口安放角A;A=β±10°。
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吸尘器,该吸尘器包括如前所述的送风装置。
本申请提供的送风装置和吸尘器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送风装置和吸尘器通过在其扩压器上设置静叶片以及在机架上设置凸块,以在两相邻的静叶片之间形成具有导流扩压作用的第一导流通道,以及在两相邻的凸块之间形成与第一导流通道相通的第二导流通道,且在沿从叶轮到机架的方向上,第二导流通道的走向呈逐渐转向内壁筒的外壁面设置,这样,气流进入本送风装置后,第一导流通道和第二导流通道就能依次对气流进行引流扩压,即扩压器和机架上的凸起组成的结构均可对叶轮出口的气流进行扩压,其效果比两者单独使用时的效果更好;这样,气体经过充分扩压后,有效减少了气流对马达的直接冲击,将更多的冲击动能转化为静压,从而降低了流动损失,提高了送风装置的效率,减小了耗电量。与此同时,由于在扩压器上增设有位于基座下方的内壁筒,而该内壁筒与机架的连接筋连接,故设有该内壁筒的扩压器能够更好地引导气流,起到防止气流向风机内部扩散流动的作用,进而有利于进一步降低流动损失,提高效率并减少耗电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送风装置的剖视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送风装置的扩压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扩压器的第一平面叶栅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送风装置的机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送风装置的机架的俯视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机架上凸块的第二平面叶栅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 名称 | 标号 | 名称 |
100 | 风罩 | 200 | 机架 |
300 | 转轴 | 310 | 轴承 |
400 | 叶轮 | 500 | 扩压器 |
110 | 送风口 | 210 | 内筒 |
220 | 外筒 | 230 | 连接筋 |
120 | 送风腔 | 510 | 基座 |
520 | 内壁筒 | 530 | 静叶片 |
240 | 凸块 | 250 | 安装孔 |
610 | 电路基板 | 600 | 马达 |
531 | 顶端端面 | 532 | 连接斜面 |
533 | 锯齿形豁口 | 511 | 避位凹槽 |
521 | 限位卡槽 | 231 | 搭接面 |
11 | 第一后额线 | 12 | 第一中线 |
13 | 第一前额线 | 21 | 第二前额线 |
22 | 第二中线 | 540 | 内环筋 |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左、右、上和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送风装置。
请参阅图1、图2和图4,在一实施例中,该送风装置包括风罩100、机架200、转轴300、叶轮400以及扩压器500。具体的,在风罩100上设有送风口110;机架200包括内筒210、外筒220以及连接内筒210和外筒220的多个连接筋230,外筒220与风罩100适配拼接,内筒210、外筒220以及风罩100围合形成与送风口110相通的送风腔120;转轴300内置于送风腔120中,并套接在内筒210中;叶轮400内置于送风腔120中并与送风口110位置对应,叶轮400与转轴300朝向送风口110伸出的一端固定连接;扩压器500设置于机架200与叶轮400之间,扩压器500包括基座510、内壁筒520以及多个静叶片530;基座510和内壁筒520均呈环状,基座510套接在内筒210外侧;基座510具有面向叶轮400的第一表面和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内壁筒520自第二表面上向背离叶轮400的方向凸出形成,基座510和内壁筒520均与连接筋230连接;第一表面上沿周向间隔凸设有多个静叶片530。其中,在机架200上,具体在连接筋230上设有朝向扩压器500凸出的凸块240,两相邻的静叶片530之间形成具有导流扩压作用的第一导流通道,两相邻的凸块240之间形成与第一导流通道相通的第二导流通道,在沿从叶轮400到机架200的方向上,第二导流通道的走向呈逐渐转向内壁筒520的外壁面设置。
基于此结构设计,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扩压器500上设置静叶片530以及在机架200上设置凸块240,以在两相邻的静叶片530之间形成具有导流扩压作用的第一导流通道,以及在两相邻的凸块240之间形成与第一导流通道相通的第二导流通道,且在沿从叶轮400到机架200的方向上,第二导流通道的走向呈逐渐转向内壁筒520的外壁面设置,这样,气流进入本送风装置后,第一导流通道和第二导流通道就能依次对气流进行引流扩压,即扩压器500和机架200上的凸起组成的结构均能够有效对叶轮400出口的气流进行扩压,其效果比两者单独使用时的效果更好;这样,气体经过充分扩压后,有效减少了气流对马达600的直接冲击,将更多的冲击动能转化为静压,从而降低了流动损失,提高了送风装置的效率,减小了耗电量。与此同时,由于在扩压器500上增设有位于基座510下方的内壁筒520,而该内壁筒520与机架200的连接筋230连接,故设有该内壁筒520的扩压器500能够更好地引导气流,起到防止气流向风机内部扩散流动的作用,进而有利于进一步降低流动损失,提高效率并减少耗电量。
具体地,本送风装置主要适用于吸尘器产品中,特别是手持型吸尘器中。如下面的表1和表2所示,表1为现有的吸尘器的空气数据测试结果,表2为本申请的经改进后的吸尘器的空气数据测试结果。其中,表1中的吸尘器的马达与表2中的马达是同样的,但在表1的吸尘器中与马达配套的是现有的送风装置,即扩压器为仅包括基座和多个静叶片的普通扩压器,而在表2的吸尘器中与马达配套的是本申请的改进后的送风装置。由表1和表2的相关数据对比可知,在相同的孔径、电压等条件下,应用本申请的送风装置后,其真空度、校正真空度、吸入功率以及效率等均有所增加。
表1吸尘器(马达)空气数据测试(改进前)
表2吸尘器(马达)空气数据测试(改进后)
在此需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以机架200到风罩100的方向为从下到上的方向,送风装置还包括安装在旋转轴300下端的马达600以及位于马达600下方的电路基板610,该电路基板610具有与外部电源连接的引线,该电路基板610与马达600电连接,以实现对马达600的自动控制。此外,转轴300上还设有轴承310,该轴承310与内筒210限位套接。如图5所示,机架200上还设有用于固定马达600的多个安装孔250,安装孔250设于连接筋230上邻近机架200外筒220的一侧。
请参阅图1和图2,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表面包括与内筒210连接的中部区域以及环绕中部区域的外围区域;静叶片530自外围区域上朝向送风口110的方向凸出形成;所有静叶片530均呈在沿基座510的径向方向上逐渐朝向周向方向弯折倾斜设置,且所有静叶片530的旋向一致。在沿基座510的径向上,两相邻的静叶片530之间的出风通道呈逐渐扩大的扩口设置,以进一步增加扩压器500的扩压效果。而第一表面是沿径向向外的方向向下倾斜的,以实现更好地将气流向下导入的效果;同时,第二表面为水平表面,并优选静叶片530和内壁筒520均与第二表面垂直,以获得更好地倒流效果,并方便开模制造。在本实施例中,多个静叶片530优选沿周向均匀间隔排布,以获得更均匀的导流扩压效果,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多个静压片也可以非均匀分布;同理,多个连接筋230优选对称分布,也可以是非对称分布。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静叶片530具有朝向送风口110的顶端端面531,且顶端端面531与风罩100的内壁面抵接。这样,当静叶片530的顶端为平面设置时,可方便与风罩100装配,而静叶片530顶端端面531与风罩100的内壁面抵接后,可使得静叶片530的顶端与风罩100完全接触,不但有利于防止气流从两者间间隙流出,而且通过风罩100和机架200的上下夹持作用,可使得扩压器500的安装更加稳固。
一并参照图2,在本实施例中,两相邻的静叶片530之间通过一连接斜面532连接,且连接斜面532呈在沿静叶片530的旋向相反的方向上,朝向机架200倾斜设置。可以理解,该连接斜面532的设计,能够有效增大两相邻的静叶片530之间形成的出风通道的面积,以进一步增强扩压效果。此外,由图2可直观看出,在多个静叶片530沿基座510的周向间隔排布后,在基座510的外边缘上,于两相邻的静叶片530之间形成有锯齿形豁口533,该锯齿形的豁口也具有一定的导流扩压作用。
请参阅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在中部区域上于基座510的内环面与静叶片530之间,设有用以容置叶轮400的避位凹槽511。于其他实施例中,叶轮400也可以直接设于扩压器500上方,但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避位凹槽511的设置,叶轮400的部分区域就可在容置在该避位凹槽511中,进而有利于减小本送风装置的整体体积。当然,叶轮400与避位凹槽511的槽面之间应具有间隙,以避免对叶轮400转动的干涉以及叶轮400对扩压器500的磨损。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内壁筒520朝向机架200的自由端端面上设有多个限位卡槽521,连接筋230适配卡入限位卡槽521中,可使得扩压片的位置更加固定稳固,可以避免因扩压器500位置移动而造成的导流扩压效果降低的情况发生。具体地,连接筋230呈沿径向向下倾斜设置,在靠近内筒210处设有与内筒210的外壁面邻接的搭接面231,扩压器500的基座510的内环面边缘向下延伸形成有内环筋540,该内环筋540的下端面搭接在连接筋230的搭接面231上,而连接筋230的另一侧则卡置于限位卡槽521中。
请参阅图4至图6,在本实施例中,多个连接筋230呈自机架200的中心向外辐射状设置,凸块240位于机架200的外筒220与扩压器500的内壁筒520之间,且凸块240的厚度呈从与连接筋230连接的根部到头部渐缩设置,如此,这种在与气流流向相反的方向上渐缩的流线型设置可进一步提高凸块240的导流性能,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凸块240的厚度也可以是从根部到头部均相等设置,但其导流性能会降低些。此外,为使凸块240的头部更贴近流线型,从而使得经过凸块240头部处的气流流动更加顺畅,进而凸块240的导流效果更好,在本申请中,凸块240的头部端面呈倒圆角设置。
请参阅图2和图3,在本实施例中,在以静叶片530的高度中间位置截取的周向水平截面经展开后形成的第一平面叶栅图上,以静叶片530的背离基座510的尾部的对应点的连接线为第一后额线11,静叶片530的厚度中点所连成的线为第一中线12,第一中线12在静叶片530的尾部的延长线与第一后额线11在静叶片530的尾部的切线之间的夹角为出口安放角β。当然,静叶片530还具有进口安放角α,在第一平面叶栅图上,以静叶片530朝向基座510的头部对应点的连接线为第一前额线13,第一中线12在静叶片530的头部的切线与第一前额线13在静叶片530的头部的切线之间的切线夹角即为进口安放角α。在本实施例中,为获得更好的导流效果,α的优选范围为25°至60°之间,而β的优选范围为20°至90°之间。
一并参阅图4和图6,在本实施例中,在以凸块240的厚度中间位置截取的周向竖直截面经展开后形成的第二平面叶栅图上,以凸块240的朝向扩压器500的头部的对应点的连接线为第二前额线21,凸块240的厚度中点所连成的线为第二中线22,第二中线22在凸块240的头部的延长线与第二前额线21之间的夹角为凸块240入口安放角A,A=β±10°。可以理解,在此优选角度范围内,机架200上的凸块240能更好的匹配从叶轮400甩出的气流的角度,进而有利于进一步减少气流冲击,并提高送风效率减少能耗。
本申请还提出一种吸尘器,该吸尘器包括送风装置,该送风装置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吸尘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同样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风罩,设有送风口;
机架,包括连接筋和与所述送风口相通的送风腔;
转轴,内置于所述送风腔中,并套接在所述机架上;
叶轮,内置于所述送风腔中并与所述送风口位置对应,所述叶轮与所述转轴朝向所述送风口伸出的一端固定连接;以及,
扩压器,所述扩压器包括基座、内壁筒以及多个静叶片;所述基座具有面向所述叶轮的第一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所述内壁筒自所述第二表面上向背离所述叶轮的方向凸出形成,所述基座和所述内壁筒均与所述连接筋连接;所述第一表面上沿周向间隔凸设有多个所述静叶片;
其中,所述机架上设有朝向所述静叶片凸出的凸块,两相邻的所述静叶片之间形成第一导流通道,两相邻的所述凸块之间形成第二导流通道,所述第一导流通道与所述第二导流通道相通,在沿从所述叶轮到所述机架的方向上,所述第二导流通道的走向呈逐渐转向所述内壁筒的外壁面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套接在所述机架上,所述机架包括内筒、设置于所述内筒外周的外筒以及连接所述内筒和所述外筒的所述连接筋;所述第一表面包括与所述内筒连接的中部区域以及环绕所述中部区域的外围区域;
所述静叶片自所述外围区域上朝向所述送风口的方向凸出形成;所有所述静叶片均呈在沿所述基座的径向方向上逐渐朝向周向方向弯折倾斜设置,且所有所述静叶片的旋向一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静叶片具有朝向所述送风口的顶端端面,且所述顶端端面与所述风罩的内壁面抵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两相邻的所述静叶片之间通过一连接斜面连接,且所述连接斜面呈在沿所述静叶片的旋向相反的方向上,朝向所述机架倾斜设置。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座的外边缘上,于两相邻的所述静叶片之间形成有锯齿形豁口。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部区域上于所述基座的内环面与所述静叶片之间,设有用以容置所述叶轮的避位凹槽。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壁筒朝向所述机架的自由端端面上设有多个限位卡槽,所述连接筋适配卡入所述限位卡槽中。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连接筋呈自所述机架的中心向外辐射状设置,所述凸块位于所述外筒与所述内壁筒之间,且所述凸块的厚度呈从与所述连接筋连接的根部到头部渐缩设置。
9.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以所述静叶片的高度中间位置截取的周向水平截面经展开后形成的第一平面叶栅图上,以所述静叶片的背离所述基座的尾部的对应点的连接线为第一后额线,所述静叶片的厚度中点所连成的线为第一中线,所述第一中线在所述静叶片的尾部的延长线与所述第一后额线在所述静叶片的尾部的切线之间的夹角为出口安放角β;在以所述凸块的厚度中间位置截取的周向竖直截面经展开后形成的第二平面叶栅图上,以所述凸块的朝向所述扩压器的头部的对应点的连接线为第二前额线,所述凸块的厚度中点所连成的线为第二中线,所述第二中线在所述凸块的头部的延长线与所述第二前额线之间的夹角为凸块入口安放角A;A=β±10°。
10.一种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送风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880397.3A CN114109898A (zh) | 2020-08-27 | 2020-08-27 | 一种送风装置和吸尘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880397.3A CN114109898A (zh) | 2020-08-27 | 2020-08-27 | 一种送风装置和吸尘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109898A true CN114109898A (zh) | 2022-03-01 |
Family
ID=803746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880397.3A Pending CN114109898A (zh) | 2020-08-27 | 2020-08-27 | 一种送风装置和吸尘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109898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718904A (zh) * | 2022-04-21 | 2022-07-08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气动结构、压缩机、吸尘器 |
-
2020
- 2020-08-27 CN CN202010880397.3A patent/CN114109898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718904A (zh) * | 2022-04-21 | 2022-07-08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气动结构、压缩机、吸尘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1398054U (zh) | 扩压装置、风机及吸尘器 | |
CN112879323B (zh) | 送风装置 | |
CN211397958U (zh) | 送风装置 | |
CN211666920U (zh) | 送风装置及吸尘器 | |
CN109340187B (zh) | 用于吸尘器的定叶轮、风机及吸尘器 | |
CN211573836U (zh) | 吸尘器用直流无刷电风机 | |
CN114109898A (zh) | 一种送风装置和吸尘器 | |
CN215672813U (zh) | 一种电风机及清洁设备 | |
CN112879352B (zh) | 一种送风装置和吸尘器 | |
CN212389575U (zh) | 一种送风装置和吸尘器 | |
CN113775570B (zh) | 扩压器组件、电风机及清洁设备 | |
CN113775546B (zh) | 一种电风机及清洁设备 | |
CN105090114A (zh) | 扩散器及应用该扩散器的风机 | |
CN201292990Y (zh) | 吸尘器电机风机 | |
US20240209869A1 (en) | Electric fan and cleaning apparatus | |
CN113074141B (zh) | 扩压器、送风装置及吸尘器 | |
CN220364921U (zh) | 吹风机 | |
CN209984154U (zh) | 一种高速吸尘器马达 | |
CN113074127B (zh) | 送风装置及吸尘器 | |
CN113530868B (zh) | 电风机及清洁设备 | |
CN113074138A (zh) | 扩压装置、风机及吸尘器 | |
CN113074137B (zh) | 送风装置及吸尘器 | |
CN113074140B (zh) | 扩压器、送风装置及吸尘器 | |
CN113074139B (zh) | 扩压装置、风机及吸尘器 | |
US20240298852A1 (en) | Fan and cleaning device with sam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