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44353U - 短裤型一次性尿布 - Google Patents
短裤型一次性尿布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644353U CN210644353U CN201790001491.9U CN201790001491U CN210644353U CN 210644353 U CN210644353 U CN 210644353U CN 201790001491 U CN201790001491 U CN 201790001491U CN 210644353 U CN210644353 U CN 21064435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eet
- region
- adhesive
- skin
- disposable diap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4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 A61F13/49—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worn around the waist, e.g. diapers, nappi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4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 A61F13/49—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worn around the waist, e.g. diapers, nappies
- A61F13/496—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worn around the waist, e.g. diapers, nappies in the form of pants or brief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1—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outer layers of the pad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1)具有在外层片(6)与内层片(5)之间以在横向(Y)上伸长的状态配置的弹性部件(71)。外层片(6)和内层片(5)利用在相邻的弹性部件(71)之间间隔地配置的熔接部(8)彼此熔接。配置于内层片(5)的肌肤相对面侧的肌肤侧片(6E)和内层片(5)具有利用第1粘接剂(91)粘接的部分(91T)。第1粘接剂(91)形成在纵向(X)上折返并且在横向(Y)上延伸的连续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短裤型一次性尿布。
背景技术
一次性尿布中有在具有吸收体的纵长的吸收性主体的外侧配置有 外装体的所谓短裤型的一次性尿布。本申请人之前提案有这样的短裤 型的一次性尿布的外装体的外表面使用满足规定的物性值的纺粘无纺 布的技术(例如,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005545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短裤型一次性尿布,其具有配置于穿着者的腹侧的 腹侧区域、配置于背侧的背侧区域和位于它们之间的裆部区域,并且 具有从该腹侧区域经由该裆部区域向该背侧区域延伸的纵向和与其正 交的横向,且具有包括液体保持性的吸收体的吸收性主体和配置于该 吸收性主体的非肌肤相对面侧来固定该吸收性主体的外装体,上述腹 侧区域和上述背侧区域各自的该外装体的沿着纵向的两侧缘部彼此接 合而形成有一对侧封部、腰部开口部和一对腿部开口部。上述外装体 包括:外层片,其形成上述短裤型一次性尿布的非肌肤相对面;内层 片,其配置于该外层片的肌肤相对面侧;肌肤侧片,其在上述腹侧区 域和上述背侧区域的至少一者配置于该内层片的肌肤相对面侧;和多 个弹性部件,其以在横向上伸长的状态配置在该外层片和该内层片之 间。上述外层片和上述内层片具有利用在相邻的上述弹性部件之间间 隔地配置的多个熔接部彼此熔接而成的部分。上述肌肤侧片是克重 17g/m2以下的纺粘无纺布。上述肌肤侧片和上述内层片具有利用第1 粘接剂粘接而成的部分。俯视将上述短裤型一次性尿布展开且伸长的 状态,上述第1粘接剂形成在纵向上折返并且在横向上延伸的连续线。
附图说明
图1是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 的立体图。
图2是从肌肤抵接面侧看将图1所示的尿布展开并拉伸后的状态 的局部剖视展开俯视图。
图3是图2所示的III―III线截面图。
图4是用于说明在图1所示的尿布具有的外装体中,内层折返部 分是将内层片折返而形成的,肌肤侧片由将外层片折返的外层折返部 分形成的情况的展开图。
图5是将图1所示的尿布所具有的外装体展开,从肌肤抵接面侧 看使形成折返部分之前的外层片和形成折返部分之前的内层片伸长了 的状态的展开俯视图。
图6是将图5所示的展开俯视图的背侧区域放大了的放大展开俯 视图。
图7的(a)是在纵向上剖视使弹性部件伸长而使内层片和肌肤侧 片伸长了的状态的截面图,图7的(b)是在纵向上剖视弹性部件收缩 而内层片和肌肤侧片变形了的状态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专利文献1记载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肌肤触感良好,产品 的品质提高。但是,存在进一步提高肌肤触感且进一步提高产品品质 的需求。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能够消除上述的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点的一 次性尿布。
以下基于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尿布具有配置于穿着者的腹侧的腹侧区域A、 配置于背侧的背侧区域B和位于它们之间的裆部区域C,并且具有从 腹侧区域A经由裆部区域C向背侧区域B延伸的纵向X和与纵向X 正交的横向Y。此处,腹侧区域A是一次性尿布在穿着时配置于穿着 者的腹侧的区域,背侧区域B是一次性尿布在穿着时配置于穿着者的 背侧的区域。
图1和图2表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的一个实施 方式的一次性尿布1(以下也称为“尿布1”。)。如图1和图2所示, 尿布1具有包括液体保持性的吸收体23的吸收性主体2、和配置于吸 收性主体2的非肌肤相对面侧来固定该吸收性主体2的外装体3。尿布 1是外装体3的腹侧区域A的沿着纵向X的两侧缘部(左右两侧缘部) 3a1、3a1与外装体3的背侧区域B的沿着纵向X的两侧缘部(左右两 侧缘部)3b1、3b1接合而形成有一对侧封部S、S、腰部开口部WH和 一对腿部开口部LH、LH的一次性尿布。优选的是,如图2所示,俯 视将尿布1展开且使其伸长的状态,尿布1的外装体3划分成穿着时 配置于穿着者的腹侧的腹侧区域A、穿着时配置于穿着者的背侧的背 侧区域B、和腹侧区域A与背侧区域B之间的裆部区域C。
上述的将尿布1展开且使其伸长的状态是指如下所述的状态:如 图2所示,将侧封部S撕开,使尿布1为展开状态,并使各部分的弹 性部件伸长以使得该展开状态的尿布1扩展至设计尺寸(与在排除了 一切弹性部件的影响的状态下扩展成平面状时的尺寸相同)。
本说明书中,“肌肤相对面”是尿布1或者其构成部件的在穿着时 朝向穿着者的肌肤侧的面,“非肌肤相对面”是尿布1或者其构成部件 的在穿着时朝向与穿着者的肌肤侧相反的一侧(穿衣侧)的面。尿布1 中,纵向(X方向)是在展开为平面且伸长的状态下从腹侧区域A至 背侧区域B的方向。此外,横向(Y方向)是与纵向(X方向)正交 的方向,且是展开为平面且伸长的状态的尿布1的宽度方向。
此外,尿布1成为图2所示的关于在纵向(X方向)上延伸的纵 向中心线CL1左右对称的形状。再者,图2中的CL2是在纵向(X方 向)上将尿布1分成两部分的在横向(Y方向)上延伸的横向中心线, 且与纵向中心线CL1正交。
尿布1中,如图2所示,吸收性主体2在使尿布1展开且伸长的 状态下具有纵向(X方向)上相对长的纵长的形状。吸收性主体2包 括:形成肌肤相对面的液体透过性的正面片21;形成非肌肤相对面的 难透液性(还包括拨水性)的背面片22;和配置于这两个片21、22之间的液体保持性的吸收体23。尿布1中,吸收性主体2的纵向(X 方向)上的全长与吸收体23的纵向上的全长相同,如图2所示,吸收 体23的前后端部23A、23B的外端缘23A1、23B1的位置位于与吸收 性主体2的前后端部的外端缘的位置相同的位置。此外,如图2所示, 在吸收性主体2的沿着纵向(X方向)的两侧部设置有防漏翻边24、 24,该防漏翻边24、24具有以在纵向(X方向)上伸长的状态配置的 弹性部件25。具体而言,防漏翻边24由不透液性或者拨水性且透气性 的原材料构成,防漏翻边形成用弹性部件25以在纵向(X方向)上伸 长的状态配置在各防漏翻边24的自由端部附近。在尿布穿着时,通过 防漏翻边形成用弹性部件25的收缩而防漏翻边24的自由端部侧立起, 阻止体液向横向(Y方向)流出。
尿布1中,如图2所示,吸收体23具有从腹侧区域A经过裆部区 域C到达背侧区域B的下层吸收体231、和从腹侧区域A仅到裆部区 域C的上层吸收体232,吸收体23被划分成上层吸收体232与下层吸 收体231重叠的克重高的高克重部23K和高克重部23K周围的周边吸收区域23S。下层吸收体231在尿布1的纵向X的全长上形成为纵向 X上较长的矩形,与俯视吸收性主体2时的轮廓形状一致。此外,上 层吸收体232形成为其纵向X的长度比下层吸收体231的纵向X的长 度短且其横向Y的长度比下层吸收体231的横向Y的长度短的纵向X 上较长的矩形。高克重部23K是上层吸收体232和下层吸收体231的 双层结构的区域,周边吸收区域23S是仅下层吸收体231的单层结构 的区域。高克重部23K的克重比周边吸收区域23S的克重大。此外, 高克重部23K的厚度比周边吸收区域23S的厚度大。这样,尿布1中, 上层吸收体232从腹侧区域A仅配置至裆部区域C,高克重部23K形 成于位移到腹侧区域A侧的位置。
尿布1中,构成下层吸收体231的吸收性芯的克重优选为100g/m2以上1000g/m2以下。构成下层吸收体231的包芯片的克重优选为3g/m2以上20g/m2以下。
此外,尿布1中,构成上层吸收体232的吸收性芯的克重优选为 50g/m2以上500g/m2以下。构成上层吸收体232的包芯片的克重优选为3g/m2以上20g/m2以下。
如以上那样构成的吸收性主体2,如图2所示,使其纵向(X方向) 与展开且伸长状态下的尿布1的纵向(X方向)一致,利用主体固定 用粘接剂接合于外装体3的中央部。这样,外装体3配置于一次性尿 布1的厚度方向上的、构成吸收性主体2的背面片22的非肌肤相对面 侧并粘接固定。因此,尿布1中,构成吸收性主体2的吸收体23配置 于腹侧区域A和背侧区域B。
尿布1中如图2和图3所示,外装体3包括:穿着时形成尿布1 的外表面即非肌肤相对面的外层片6;配置于外层片6的肌肤相对面侧 的内层片5;在腹侧区域A和背侧区域B配置于内层片5的肌肤相对 面侧的肌肤侧片6E;和在外层片6与内层片5之间以在横向Y上伸长 的状态配置的多根弹性部件71。优选的是,尿布1中,外装体3包括: 形成尿布1的非肌肤相对面的外层片6;外层片6的肌肤相对面侧的内 层片5;和内层片5的肌肤相对面侧的肌肤侧片6E,而且,内层片5 在背侧区域B具有沿着腰部开口部WH的周缘部向内层片5的肌肤相对面侧折返而成的背侧区域B侧的内层折返部分5E,在腹侧区域A具 有沿着腰部开口部WH的周缘部向内层片5的肌肤相对面侧折返而成 的腹侧区域A侧的内层折返部分5E。而且,外装体3在外层片6和内 层片5之间具有多个以在横向Y上伸长的状态配置的弹性部件71,弹性部件71在纵向X上隔开间隔地配置。
尿布1中,如图2和图3所示,内层片5在背侧区域B中在尿布 1的背侧区域B的纵向X的外端部1B、换言之在腰部开口部WH的周 缘部向尿布1的内表面侧折返,具有通过该折返而形成的内层折返部 分5E(参照图4)。而且,内层片5在腹侧区域A中在尿布1的腹侧区 域A的纵向X的外端部1A、换言之在腰部开口部WH的周缘部向尿 布1的内表面侧折返,具有通过该折返而形成的内层折返部分5E。这 样,尿布1的内层片5具有背侧区域B侧的内层折返部分5E和腹侧区 域A侧的内层折返部分5E。内层折返部分5E在尿布1中从腰部开口 部WH的周缘部向裆部区域C延伸至没有到达吸收性主体2的纵向X 的端部的位置。尿布1中,内层折返部分5E与内层片5的肌肤相对面 以抵接的方式重叠。
具有内层折返部分5E的内层片5在尿布1中由疏水性无纺布形成, 该疏水性无纺布由疏水性纤维形成。作为疏水性无纺布优选纺粘无纺 布。形成内层片5的纺粘无纺布的克重从降低刚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 15g/m2以上19g/m2以下。
此外,尿布1中,如图2和图3所示,肌肤侧片6E具有配置于背 侧区域B的背侧肌肤侧片6EB和配置于腹侧区域A的腹侧肌肤侧片 6EA。优选的是,外层片6在背侧区域B中在内层片5的纵向X的背 侧区域B侧的外端部5B、换言之在腰部开口部WH的周缘部向内层 折返部分5E的肌肤相对面侧(尿布1的内表面侧)折返,具有通过该 折返而形成的背侧肌肤侧片6EB(参照图4)。此外,外层片6在腹侧 区域A中在内层片5的纵向X的腹侧区域A侧的外端部5A、换言之 在腰部开口部WH的周缘部向内层折返部分5E的肌肤相对面侧(尿布 1的内表面侧)折返,具有通过该折返而形成的腹侧肌肤侧片6EA。
尿布1中,如图3和图4所示,肌肤侧片6E在背侧区域B和腹侧 区域A由外层片6沿着腰部开口部WH的周缘部向内层片5的肌肤相 对面侧折返而成的外层折返部分形成。尿布1的肌肤侧片6E具有通过 背侧区域B侧的折返而形成的背侧肌肤侧片6EB和通过腹侧区域A侧 的折返而形成的腹侧肌肤侧片6EA。这样,肌肤侧片6E由外层片6的 外层折返部分形成,因此成为内层片5的纵向X的端部没有露出的袋 状结构,能够防止内层片5的该端部接触穿着者的肌肤,不易对肌肤 产生刺激。
尿布1中,如图3和图4所示,背侧肌肤侧片6EB从腰部开口部 WH的周缘部配置至覆盖吸收体23的背侧区域B侧的端部23B的位 置。此外,腹侧肌肤侧片6EA从腰部开口部WH的周缘部配置至覆盖 吸收体23的腹侧区域A侧的端部23A的位置。优选的是,具有背侧 肌肤侧片6EB和腹侧肌肤侧片6EA的肌肤侧片6E从腰部开口部WH 的周缘部向裆部区域C配置,尿布1中,从腰部开口部WH的周缘部 向裆部区域C去,越过内层折返部分5E的整个区域,延伸至覆盖吸收 体23的纵向X的前后端部23A、23B的位置。
尿布1中,如图3和图4所示,肌肤侧片6E在纵向X上形成得比 内层折返部分5E长。利用这样配置的肌肤侧片6E包覆构成吸收性主 体2的吸收体23的纵向X的前后端部23A、23B。因此,利用肌肤侧 片6E,能够防止构成吸收性主体2的吸收体23的前后端部23A、23B接触穿着者的肌肤,不易对肌肤产生刺激。特别是在尿布1中,吸收 体23的高克重部23K形成于位移到腹侧区域A侧的位置,因此吸收 体23中,被背侧肌肤侧片6EB覆盖的吸收体23的背侧区域B侧的端 部23B的克重小于被腹侧肌肤侧片6EA覆盖的吸收体23的腹侧区域A 侧的端部23A的克重。因此,在穿着尿布1时,在为了覆盖穿着者的 臀部而弯曲的变动较大的背侧区域B侧,不易对肌肤产生刺激。
具有背侧肌肤侧片6EB和腹侧肌肤侧片6EA的肌肤侧片6E由纺 粘无纺布形成,从降低刚性的观点出发,其克重为17g/m2以下,优选 为15g/m2以下。再者,纺粘无纺布的克重的下限值优选为10g/m2以上。
如上所述,尿布1中,肌肤侧片6E由外层片6的外层折返部分形 成,包括肌肤侧片6E的外层片6由上述纺粘无纺布形成。作为使用的 纺粘无纺布,从成为柔软的无纺布的观点出发,优选为由作为聚烯烃 类聚合物的丙烯类聚合物形成。作为丙烯类聚合物,优选分子量分布 (Mn/Mn)为1.5以上3.5以下的丙烯类聚合物。此外,作为丙烯类 聚合物,从成为顺滑柔软的无纺布的观点出发,优选由含有无规共聚 物、均聚物、嵌段共聚物中任一种以上5~100重量%、更优选含有25 重量%~80重量%的树脂形成。此外,可以将这些共聚物、均聚物混 合,也可以混合其他树脂,还可以是聚丙烯的均聚物与无规共聚物的 混合物。而且,作为以丙烯成分为基础的无规共聚物,优选与乙烯和/ 或α-烯烃共聚而成的共聚物,特别优选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作为丙 烯类共聚物,从同样的观点出发,优选含有5~100重量%的乙烯丙烯 无规共聚物为主成分的聚合物,更优选含有25重量%以上的乙烯丙烯 无规共聚物的聚合物。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中,乙烯含量优选为 2.0mol%以上10.0mol%以下,乙烯含量更优选为3.0mol%以上 8.0mol%以下。此外,作为丙烯聚合物,从保护环境的观点出发,优选 含有25重量%以上的再生聚丙烯树脂的聚合物,更优选含有50重量% 以上的再生聚丙烯树脂的聚合物。
包括肌肤侧片6E的外层片6所使用的纺粘无纺布从柔软性的观点 出发,卷曲长纤维的含有率优选为3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40质量% 以上,从形态稳定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10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 90质量%以下,具体而言,从兼顾柔软性和形态稳定性两者的观点出 发,优选为30质量%以上10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40质量%以上 90质量%以下。
此处卷曲长纤维表示,例如将热塑性树脂熔融纺丝后,对该熔融 纺丝得到的丝状体从左右或前后吹不同温度的冷却风进行冷却,或者 从单侧吹冷却风进行冷却,或者,对熔融纺丝成异形截面纤维或者偏 芯中空纤维的丝状体、使用熔点不同的聚合物进行了复合熔融纺丝得 到的丝状体进行冷却,从而形成的产生卷曲的纤维。卷曲长纤维是显 性(顕在)卷曲长纤维,通常卷曲数优选具有10个/25mm以上,更优 选具有15个/25mm以上,特别优选具有20个/25mm以上。该显性卷 曲长纤维通常纤维直径优选在0.5d以上5.0d以下的范围,更优选在 0.5d以上3.0d以下的范围。此外,卷曲长纤维的卷曲数通过以下的测 量法测量。
〔卷曲长纤维的卷曲数(个/25mm)的测量法〕
在表面光滑且有光泽的纸片上划出空间距离为25mm的分割线。 接着,从利用压花辊进行加热加压处理前的长纤维网以不损害卷曲性 的方式小心地取出卷曲长纤维,使取出的卷曲长纤维每1根相对于空 间距离具有25±5%的松弛,并将两端用粘接剂粘贴固定于上述纸片。 将该试验一根一根地安装在卷曲试验机的夹具上,切断纸片后,测量 对试验施加初始负载(0.18mN×显示特克斯(tex)数)时的夹具间的 距离(空间距离)(mm)。然后,对此时的卷曲数计数,求出每25mm 之间的卷曲数。卷曲数是对全部峰和谷的数量计数,将该数量的一半 的值作为卷曲数。卷曲数是从无纺布中仅取出卷曲长纤维并测量20根, 求出其平均值至小数点后1位作为卷曲数。再者,卷曲数的测量是在 由JIS Z8703(试验场所的标准状态)规定的温度20±2℃、湿度65±2% 的恒温室内实施的。
包括肌肤侧片6E的外层片6所使用的纺粘无纺布,从防止使用时 的破损和可加工性的观点出发,与构成的纤维的取向方向正交的方向 的断裂强度优选为7.0N/50mm以上,更优选为8.0N/50mm以上,而且 优选为30.0N/50mm以下,具体而言,优选为7.0N/50mm以上30.0N/50mm以下,更优选为8.0N/50mm以上30.0N/50mm以下。断裂 强度通过以下的测量法进行测量。
〔断裂强度的测量法〕
在22℃65%RH环境下,将外层片6切出在沿着构成纤维的取向 方向的CD方向上为50mm、在与CD方向正交的MD方向上为200mm 的长方形的测量片。将该切出的测量片作为测量样品。以MD方向为 拉伸方向的方式将该测量样品安装在拉伸试验机(例如ORIENTEC公司制的万能拉伸试验机(Tensilon)“RTA-100”)的夹盘上。再者, 使夹盘间为150mm。然后,以300mm/分钟的速度拉伸测量样品,将 至测量样品断裂为止的最大负载点作为与构成纤维的取向方向正交的 方向(MD方向)的断裂强度。
包括肌肤侧片6E的外层片6所使用的纺粘无纺布具有将其构成纤 维固接而构成纺粘无纺布的多个热熔接部。从成为柔软且肌肤触感良 好的无纺布的观点出发,多个热熔接部各自的面积优选为0.3mm2以下, 更优选为0.1mm2以上0.25mm2以下,特别优选为0.1mm2以上0.2mm2以下。热熔接部的数量优选为10个/cm2以上250个/cm2以下,更优选 为35个/cm2以上65个/cm2以下。
此外,包括肌肤侧片6E的外层片6所使用的纺粘无纺布,从成为 柔软且肌肤触感良好的无纺布的观点出发,上述多个热熔接部的总面 积占上述纺粘无纺布一个面的表面积的比例(压花率),优选为15%以 下,更优选为5%以上13%以下,特别优选为6%以上11%以下。
就构成包括肌肤侧片6E的外层片6所使用的纺粘无纺布的上述热 熔接部而言,能够举出通过由压花(利用压花凸辊和平面轧辊等)实 现的热压接而间隔地形成的熔接部,或者通过超声波熔接形成的熔接 部、间歇地吹热风而使得局部熔接而成的熔接部等。这些之中通过热 压接而形成的熔接部容易使纤维熔接,因这一点而优选。上述热熔接 部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是圆形、菱形、三角形等任意的形 状。
如上所述,尿布1中,如图3所示,外装体3在背侧区域B和腹侧区域A从尿布1的外表面侧向尿布1的内表面侧去,依次具有外层片6、内层片5、内层折返部分5E、作为外层片6的折返部分的肌肤侧片6E。尿布1中,除去内层折返部分5E和肌肤侧片6E以外的外层片 6和内层片5在纵向(X方向)中央部朝向纵向中心线CL1向内侧缩 细,形成为彼此相同形状相同大小。内层折返部分5E在背侧区域B和 腹侧区域A形成为横向(Y方向)上较长的矩形。肌肤侧片6E在腹侧 区域A和背侧区域B分别形成为横向(Y方向)上较长的矩形。虽然 肌肤侧片6E、内层折返部分5E、内层片5和外层片6各自可以是分体 的片,但是尿布1中,肌肤侧片6E由外层片6的折返部分形成。内层 折返部分5E由内层片5的折返部分形成。
此外,尿布1中,如图2~图4所示,外装体3在外层片6与内层 片5之间具有以在横向Y上伸长的状态在纵向(X方向)上间隔地配 置的多个线状或者带状的弹性部件71。尿布1中,在位于腰部开口部 WH的周缘部的周缘的一对侧封部S、S的上端与一对侧封部S、S的 下端之间隔开间隔地配置有多个在横向Y上伸长的状态的弹性部件 71。尿布1中,通过具有多个弹性部件71,形成具有腰部伸缩部G1 和腰身下部伸缩部G2的伸缩区域。此外,尿布1中,在内层片5与外 层片6之间,如图2所示,具有伸长状态的多个线状或者带状的腿部 弹性部件72。尿布1中,通过具有多个腿部弹性部件72,形成有腿部 伸缩部G3。腿部伸缩部G3如图2所示形成于腿部开口部LH的周缘 部。
尿布1中,如图2所示,腰部伸缩部G1形成于端部翼片,该端部 翼片在纵向(X方向)上位于比构成吸收性主体2的吸收体23的纵向 (X方向)的前后端部23A、23B的外端缘23A1、23B1靠纵向X的 外侧(横向中心线CL2侧的相反侧)的位置。此外,尿布1中,腰身 下部伸缩部G2形成于侧部翼片,该侧部翼片在纵向(X方向)上位于 腰部伸缩部G1的横向中心线CL2侧的下端与一对侧封部S、S的下端 之间。
尿布1中,如图2~图4所示,外装体3具有将外层片6和内层片 5接合的多个熔接部8。尿布1中,外层片6和内层片5具有利用在相 邻的弹性部件71、71之间间隔地配置的多个熔接部8彼此熔接的部分 (熔接部分8T)。尿布1中,熔接部8在腹侧区域A和背侧区域B配 置于从腰部伸缩部G1至腰身下部伸缩部G2的一部分的区域,换言之 与配置有作为外层片6的折返部分的肌肤侧片6E的区域重叠的外层片 6和内层片5的位置。在与配置有肌肤侧片6E的区域对应的外层片6 和内层片5的区域,熔接部8以沿着纵向(X方向)形成一排的方式 间隔地配置于相邻的弹性部件71、71之间,由该多个熔接部8形成的 熔接部排8L在横向(Y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有多排,形成熔接部 分8T。
如图2~图4所示,尿布1在由熔接部8固定的内层片5与外层片 6之间具有以在横向(Y方向)上伸长的状态配置且在纵向(X方向) 上间隔地配置的多个弹性部件71。优选的是,尿布1中,在腹侧区域 A和背侧区域B,在从腰部伸缩部G1至腰身下部伸缩部G2的一部分的区域,多根弹性部件71分别通过多个熔接部排8L各自的熔接部8 彼此之间的间隙,在横向(Y方向)上以伸长状态配置。
尿布1中,如图3和图4所示,构成外装体3的肌肤侧片6E和内 层片5具有利用第1粘接剂91粘接而成的部分(粘接剂配置部分91T)。 在腹侧区域A和背侧区域B,如图5所示,在俯视将尿布1的外装体 3展开并使形成折返部分之前的外层片6和形成折返部分之前的内层 片5伸长的状态时,第1粘接剂91形成在纵向X上折返并在横向上延 伸的连续线。在纵向X上折返并在横向上延伸的第1粘接剂91的连续 线在成为外层片6的折返部分的预定位置形成螺旋形并且在横向Y上 延伸,在横向上延伸的第1粘接剂91的连续线在纵向X上配置有多排。 通过将这样的配置有多排第1粘接剂91的连续线的上述预定位置折 返,作为外层片6的折返部分的肌肤侧片6E和内层片5具有配置有第 1粘接剂91的粘接剂配置部分91T,利用第1粘接剂91彼此被粘接固 定。肌肤侧片6E和内层片5在粘接剂配置部分91T利用形成连续线的 第1粘接剂91被彼此固定,被该第1粘接剂91包围的部分成为第1 非接合部分91N,没有被彼此固定。
尿布1中,在图5所示的使形成折返部分之前的外层片6和内层 片5伸长的状态下,纵向X上相邻的第1粘接剂91的连续线在纵向X 的端部可以彼此重叠,也可以不彼此重叠,但是从较多地形成第1非 接合部分91N的观点出发,优选不彼此重叠。
尿布1中,形成螺旋形的第1粘接剂91的克重优选为2g/m2以上, 更优选为4g/m2以上,而且优选为10g/m2以下,更优选为8g/m2以下, 具体而言,优选为2g/m2以上10g/m2以下,更优选为4g/m2以上8g/m2以下。第1粘接剂91的克重能够通过以下的方法进行测量。
〔第1粘接剂91的克重的测量法〕
在腹侧区域A或者背侧区域B的任意者中,沿着由第1粘接剂91 的1条连续线粘接的区域的外缘切出粘接的内层片5和肌肤侧片6E, 测量切出的切片的重量(WT1)和面积(SQ)。之后,将切片浸渍于醋 酸丁酯中用镊子摇动3分钟后,取出到金属托盘上,静置于换气后的 通风橱内48小时,测量风干后的切片重量(WT2)。使用这些数据利 用下述式子测量第1粘接剂91的克重。
第1粘接剂91的克重BW=(WT1-WT2)/SQ
此外,由第1粘接剂91的连续线形成的螺旋形的宽度(与连续线 形成的螺旋形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的长度),优选为10mm以上,更 优选为14mm以上,而且优选为20mm以下,更优选为18mm以下, 具体而言,优选为10mm以上20mm以下,更优选为14mm以上18mm 以下。第1粘接剂91的连续线的宽度用肉眼观察测量。第1粘接剂91 的螺旋形的宽度是指连续线的折返处的一侧的纵向X端部与另一侧的 纵向X端部的间隔。再者,尿布1中,第1粘接剂91的连续线形成螺 旋,因此也能够看成是第1粘接剂91的连续线形成的螺旋形的螺旋圈的直径。
此外,尿布1中,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与构成外装体3的肌肤 侧片6E的裆部区域C侧的端部6EC和由一对侧封部S、S的裆部区域 C侧的端部SC夹着的区域的重叠位置KT,外层片6和内层片5由第 2粘接剂92粘接。在腹侧区域A和背侧区域B,如图5所示,在俯视 将尿布1的外装体3展开并使形成折返部分之前的外层片6和形成折 返部分之前的内层片5伸长的状态时,第2粘接剂92形成在纵向X上 折返并在横向上延伸的连续线。在纵向X上折返并在横向上延伸的第 2粘接剂92的连续线在重叠位置KT形成螺旋形并在横向Y上延伸, 在横向上延伸的第2粘接剂92的连续线在纵向X上配置有多排。尿布 1中,如上所述,在与配置有肌肤侧片6E的区域对应的区域,外层片 6和内层片5利用由多个熔接部8形成的熔接部排8L被彼此固定,在 与由肌肤侧片6E的裆部区域C侧的端部6EC的端缘与侧封部S的端 部SC的端缘夹着的区域对应的重叠位置KT,利用形成有多排第2粘 接剂92的连续线的第2粘接剂92被彼此固定。外层片6和内层片5 利用形成连续线的第2粘接剂92被彼此固定,被该第2粘接剂92包 围的部分成为第2非接合部分92N,没有被彼此固定。
尿布1中,在图5所示的使形成折返部分之前的外层片6和内层 片5伸长的状态下,纵向X上相邻的第2粘接剂92的连续线在纵向X 的端部可以彼此重叠,也可以不彼此重叠,但是从较多地形成第2非 接合部分92N的观点出发,优选不彼此重叠。
尿布1中,形成螺旋形的第2粘接剂92的克重优选比第1粘接剂 91的克重大,适合优选为2g/m2以上,更优选为4g/m2以上,而且优选 为10g/m2以下,更优选为8g/m2以下,具体而言,优选为2g/m2以上 10g/m2以下,更优选为4g/m2以上8g/m2以下。第2粘接剂92的克重能够通过与上述的第1粘接剂91的克重同样的方法进行测量。
此外,由第2粘接剂92的连续线形成的螺旋形的宽度(与由连续 线形成的螺旋形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的长度)优选比第1粘接剂91 的连续线的宽度大,适合优选为10mm以上,更优选为14mm以上, 而且优选为20mm以下,更优选为18mm以下,具体而言,优选为10mm 以上20mm以下,更优选为14mm以上18mm以下。第2粘接剂92的 连续线的宽度能够通过与第1粘接剂91的连续线的宽度相同的方法进 行测量。第2粘接剂92的螺旋形的宽度与第1粘接剂91的螺旋形的 宽度同样,是指连续线的折返处的一侧的纵向X端部与另一侧的纵向X端部的间隔。再者,尿布1中,第2粘接剂92的连续线形成螺旋, 因此也能够看成是第2粘接剂92的连续线形成的螺旋形的螺旋圈的直 径。
此外,尿布1中,如图3所示,构成外装体3的内层折返部分5E 的肌肤相对面与肌肤侧片6E被固定。优选的是,在腹侧区域A和背侧 区域B,优选作为外层片6的折返部分的肌肤侧片6E和内层折返部分 5E在规定的部位经由粘接剂、热封合、高频封合、超声波封合等接合 手段彼此接合,尿布1中,利用散点状地配置的多个熔接部8被彼此 固定。
此外,尿布1中,如图3所示,构成外装体3的内层折返部分5E 的非肌肤相对面与内层片5被固定。优选的是,在腹侧区域A和背侧 区域B,优选内层折返部分5E与内层片5在规定的部位经由粘接剂、 热封合、高频封合、超声波封合等接合手段彼此接合,尿布1中,利用第4粘接剂94被粘接固定。在图5所示的使形成折返部分之前的外 层片6和内层片5伸长的状态下,第4粘接剂94形成在纵向X上折返 并在横向上延伸的连续线。在纵向X上折返并在横向上延伸的第4粘 接剂94的连续线,在内层片5的成为内层折返部分5E的预定的位置形成螺旋形并且在横向Y上延伸,在横向上延伸的第4粘接剂94的连 续线优选在纵向X上配置单排或者多排,在图5所示的展开且伸长状 态的尿布1的外装体3中,在纵向X上配置有多排。配置有这样的多 排的第4粘接剂94的连续线的上述预定的位置折返,由此内层折返部分5E的非肌肤相对面和内层片5具有配置有第4粘接剂94的粘接剂 配置部分94T,利用第4粘接剂94彼此被粘接固定。内层折返部分5E 和内层片5在粘接剂配置部分94T利用形成连续线的第4粘接剂94彼 此固定,被该第4粘接剂94包围的部分成为第4非接合部分94N,没有被彼此固定。
第4粘接剂94的连续线在纵向X配置有多排的情况下,纵向X 上相邻的第4粘接剂94的连续线在纵向X的端部可以彼此重叠,也可 以不彼此重叠,但是从较多地形成第4非接合部分94N的观点出发, 优选不彼此重叠。
此外,尿布1中,在横向(Y方向)上以伸长状态配置且在纵向 (X方向)上间隔地配置的多个弹性部件71,如图2和图6所示,各 弹性部件71在外装体3的腹侧区域A的两侧缘部3a1、3a1和外装体3 的背侧区域B的两侧缘部3b1、3b1经由第3粘接剂93粘接在外层片 6和内层片5上。第3粘接剂93使用吸收性物品的领域中一般使用的 梳型枪(combgun)仅被涂敷在各弹性部件71的表面上,外装体3的 腹侧区域A的两侧缘部3a1、3a1和外装体3的背侧区域B的两侧缘部 3b1、3b1具有在相邻的弹性部件71之间没有配置第3粘接剂93的部 分。这样,尿布1中,在外装体3的腹侧区域A的两侧缘部3a1、3a1 和外装体3的背侧区域B的两侧缘部3b1、3b1,具有内层片5与外层 片6经由弹性部件固定用的第3粘接剂93接合而成的一对外侧固定区 域3T1、3T1。
此外,尿布1中,在与吸收性主体2的沿着纵向(X方向)的两 侧部的附近重叠的位置,在内层片5的非肌肤相对面或者外层片6的 肌肤相对面,使用吸收性物品的领域中一般使用的涂敷机面状地涂敷 第5粘接剂95,利用面状地涂敷的第5粘接剂95,具有多个弹性部件 71在内层片5与外层片6之间接合的一对主体侧固定区域3T2、3T2。
在尿布1的腰部伸缩部G1,如图2所示,多根弹性部件71跨一 对外侧固定区域3T1、3T1之间配置,这些弹性部件71在一对外侧固 定区域3T1、3T1分别利用第3粘接剂93固定在内层片5与外层片6 之间,而在一对外侧固定区域3T1、3T1之间,没有固定于内层片5和 外层片6的任一者。详细而言,在尿布1的腰部伸缩部G1,多根弹性 部件71跨一对外侧固定区域3T1、3T1之间配置,这些弹性部件71在 一对外侧固定区域3T1、3T1分别固定在内层片5与外层片6之间,而 在包括横向Y的中央区域的一对外侧固定区域3T1、3T1之间,没有 固定于内层片5和外层片6的任一者。
此外,在尿布1的腰身下部伸缩部G2,如图2所示,多根弹性部 件71跨外侧固定区域3T1与主体侧固定区域3T2之间配置,这些弹性 部件71在外侧固定区域3T1和主体侧固定区域3T2分别固定在内层片 5与外层片6之间,而在外侧固定区域3T1与主体侧固定区域3T2之 间,没有固定于内层片5和外层片6的任一者。在尿布1的腰身下部 伸缩部G2,在一对主体侧固定区域3T2、3T2之间没有配置弹性部件 71,或者弹性部件71以实施了较细地切断等处理使得不体现弹性伸缩 性的状态配置。
在尿布1的腿部伸缩部G3,如图2所示,在腿部开口部LH的周 缘部以伸长状态配置的多个腿部弹性部件72经由第6粘接剂96固定 于内层片5与外层片6之间。优选的是,尿布1中,如图5所示,在 裆部区域C,构成外装体3的外层片6和内层片5由第6粘接剂96粘 接。在裆部区域C,如图5所示,在俯视将尿布1的外装体3展开, 使形成折返部分之前的外层片6和形成折返部分之前的内层片5伸长 的状态时,第6粘接剂96配置于外层片6与内层片5之间,固定有分 别沿着一对腿部开口部LH、LH以曲线状地伸长的状态配置的多根腿 部弹性部件72。第6粘接剂96沿着横向Y配置有多条,各第6粘接 剂96在横向Y上平行地配置于尿布1的整个宽度上,由多条第6粘接 剂96涂敷成条纹状。
配置于裆部区域C的第6粘接剂96使用例如吸收性物品领域中一 般使用的涂敷机条纹状地涂敷在外层片6的肌肤相对面或者内层片5 的非肌肤相对面。
针对上述的尿布1的各部分的形成材料进行说明。
作为构成吸收性主体2的正面片21、背面片22、吸收体23和防 漏翻边24等,能够没有限制地使用一次性尿布等吸收性物品历来使用 的各种材料等。例如,作为正面片21能够使用单层或者多层构造的无 纺布或者开孔膜等。作为背面片22能够使用透湿性的树脂膜等。作为 吸收体23能够使用用绵纸包覆由吸收性聚合物的颗粒和纤维材料构成 的吸收性芯而成的材料。此外,作为防漏翻边24,能够使用拨水性的 单层或者多层构造的无纺布等。
作为弹性部件(防漏翻边形成用弹性部件25、弹性部件71、腿部 弹性部件72等),例如能够举出苯乙烯-丁二烯、丁二烯、异戊二烯、 氯丁橡胶等合成橡胶、天然橡胶、EVA、伸缩性聚烯烃、聚氨酯等。 作为弹性部件的形态,能够优选使用截面为矩形、正方形、圆形、椭圆形、或者多边形等的线状(橡胶线等)或带状(橡胶条等)的部件。
作为固定弹性部件(防漏翻边形成用弹性部件25、弹性部件71、 腿部弹性部件72等)的弹性部件固定用粘接剂、和固定外装体3及吸 收性主体2等的主体固定用粘接剂,具体而言,作为第1粘接剂91、 第2粘接剂92、第3粘接剂93、第4粘接剂94、第5粘接剂95和第 6粘接剂96等,没有特别限制能够使用一次性尿布等吸收性物品历来 使用的各种热熔粘接剂等。
针对上述的本实施方式的尿布1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上述的尿布1中,如图1和图2所示,外装体3具有外层片6和 内层片5,并且在腹侧区域A和背侧区域B具有肌肤侧片6E和在横向 Y上以伸长状态配置的多根弹性部件71,外层片6和内层片5具有利 用在相邻的弹性部件71、71之间间隔地配置的多个熔接部8被彼此熔接而成的熔接部分8T。尿布1中,在作为外装体3的熔接部分8T的 腰部伸缩部G1和腰身下部伸缩部G2,通过在内层片5与外层片6之 间以横向(Y方向)上伸长状态配置且纵向(X方向)上间隔地配置 的多个弹性部件71的收缩,横向(Y方向)上相邻的熔接部排8L、8L 彼此之间的外层片6以向外侧鼓出的方式变形,肌肤侧片6E和内层片 5以向内侧鼓出的方式变形,从而形成褶皱部。利用这样变形而形成的 空间,能够改善尿布1使用中的闷热感。
上述尿布1中,作为形成外装体3的肌肤相对面的最内侧的片的 肌肤侧片6E由17g/m2以下的纺粘无纺布构成,肌肤侧片6E和内层片 5如图4和图5所示具有粘接剂配置部分91T,该粘接剂配置部分91T 是利用形成在纵向X上折返并在横向上延伸的连续线的第1粘接剂91 粘接而成的部分。在粘接剂配置部分91T,肌肤侧片6E和内层片5如 图3和图7的(a)所示利用形成连续线的第1粘接剂91被彼此固定, 被该第1粘接剂91包围的部分成为第1非接合部分91N,没有被彼此 固定。因此,通过横向(Y方向)上以伸长状态配置且纵向(X方向) 上间隔地配置的多个弹性部件71的收缩,如图7的(b)所示,肌肤 侧片6E和内层片5的第1非接合部分91N容易鼓出地变形。如果这样 肌肤侧片6E向穿着者侧的内侧鼓出地变形,则为了固定与配置有肌肤 侧片6E的区域对应的外层片6和内层片5的区域而形成的熔接部8不 易接触穿着者的肌肤,与由17g/m2以下的纺粘无纺布这样的柔软的无 纺布构成的肌肤侧片6E相互辅助,进一步提高肌肤触感,并进一步提 高尿布1的品质。
此外,上述的尿布1中,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与由肌肤侧片6E 的裆部区域C侧的端部6EC和侧封部S的端部SC夹着的区域对应的 重叠位置KT,外层片6和内层片5利用形成连续线的第2粘接剂92 被彼此固定,被该第2粘接剂92包围的部分成为第2非接合部分92N,没有被彼此固定。因此,通过横向(Y方向)上以伸长状态配置且纵 向(X方向)上间隔地配置的多个弹性部件71的收缩,外层片6和内 层片5的第2非接合部分92N容易鼓出地变形(参照图7的(b))。这 样,在重叠位置KT,如果内层片5向穿着者侧的内侧鼓出地变形,则 在由肌肤侧片6E的裆部区域C侧的端部6EC和侧封部S的端部SC 夹着的区域,肌肤触感进一步提高,并且尿布1的品质进一步提高。
此外,上述尿布1中,如图2和图6所示,在将外装体3的腹侧 区域A的两侧缘部3a1、3a1和外装体3的背侧区域B的两侧缘部3b1、 3b1接合的一对侧封部S、S分别具有固定弹性部件71的外侧固定区域 3T1,各外侧固定区域3T1具有在纵向X上相邻的弹性部件71、71之间没有配置第3粘接剂93的部分。因此,能够防止一对侧封部S、S 变得过硬,进一步提高肌肤触感,并进一步提高尿布1的品质。
此外,上述的尿布1中,如图3所示,在腹侧区域A和背侧区域 B,构成外装体3的内层折返部分5E的肌肤相对面和作为外层片6的 折返部分的肌肤侧片6E利用散点状地配置的多个熔接部8被彼此固 定。因此,不易引起由弹性部件71的位置或者排列错位所导致的穿着 感的恶化,而且通过弹性部件71和外层片6及肌肤侧片6E可独立地 移动,例如通过弹性部件71的收缩,在外层片6和肌肤侧片6E容易 产生起到缓冲作用的凹凸,产生降低对肌肤的刺激的效果。再者,从 肌肤触感的观点出发,内层折返部分5E的肌肤相对面与肌肤侧片6E 的固定不是熔接部8,而优选是粘接剂。
此外,上述的尿布1中,如图3所示,在腹侧区域A和背侧区域 B,构成外装体3的内层折返部分5E的非肌肤相对面与内层片5被固 定。因此,产生抑制在腰部开口部WH内层折返部分5E从内层片5 离开等意外变形所导致的穿着感或者外观变差的效果。再者,尿布1中,内层折返部分5E的非肌肤相对面和内层片5具有配置有第4粘接 剂94的粘接剂配置部分94T,在粘接剂配置部分94T,内层折返部分 5E和内层片5利用第4粘接剂94彼此被粘接固定,被形成连续线的第 4粘接剂94包围的部分成为第4非接合部分94N,没有被彼此固定。因此,通过横向(Y方向)上以伸长状态配置且纵向(X方向)上间 隔地配置的多个弹性部件71的收缩,内层折返部分5E和内层片5的 第4非接合部分94N容易鼓出地变形(参照图7的(b))。如果这样变 形,则例如通过弹性部件71的收缩,在内层折返部分5E的非肌肤相 对面和内层片5之间容易产生起到缓冲作用的凹凸,产生降低对肌肤 的刺激的效果。
以上基于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实用新型,但是本 实用新型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适当变更。
例如上述的尿布1如图3和图4所示,在腹侧区域A和背侧区域 B,作为构成外装体3的无纺布,具有内层片5、内层折返部分5E、外 层片6、和作为外层片6的折返部分的肌肤侧片6E,但是形成腹侧区 域A和背侧区域B的外装体3的无纺布的构成也可以不同。例如,也可以是构成背侧区域B的外装体3的无纺布具有内层片5、内层折返 部分5E、外层片6和肌肤侧片6E,构成腹侧区域A的外装体3的无 纺布仅具有内层片5和外层片6的形态。
此外,上述的尿布1如图3和图4所示,在腹侧区域A和背侧区 域B,作为构成外装体3的无纺布,具有内层片5、内层折返部分5E、 外层片6和作为外层片6的折返部分的肌肤侧片6E,也可以没有内层 折返部分5E。
此外,上述的尿布1,如图3和图4所示,作为构成外装体3的无 纺布,具有内层片5、外层片6和作为外层片6的折返部分的肌肤侧片 6E,但是肌肤侧片6E也可以不由外层片6的折返部分形成。即,作为 构成外装体3的无纺布,除了内层片5和外层片6以外,还可以具有分体的由疏水性的纤维形成的肌肤侧片6E。
此外,上述的一次性尿布1中,如图2所示,是外装体3为遍及 腹侧区域A、裆部区域C和背侧区域B的沙漏状等连续的形状的短裤 型一次性尿布,也可以是外装体3被划分为腹侧外装体、背侧外装体 和裆部外装体作为独立部件的分割型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
关于上述实施方式,还公开有以下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
<1>
一种短裤型一次性尿布,其具有配置于穿着者的腹侧的腹侧区域、 配置于背侧的背侧区域和位于它们之间的裆部区域,并且具有从该腹 侧区域经由该裆部区域向该背侧区域延伸的纵向和与该纵向正交的横 向,且具有包括液体保持性的吸收体的吸收性主体和配置于该吸收性 主体的非肌肤相对面侧来固定该吸收性主体的外装体,上述腹侧区域和上述背侧区域各自的该外装体的沿着纵向的两侧缘部彼此接合而形 成有一对侧封部、腰部开口部和一对腿部开口部,该短裤型一次性尿 布的特征在于:
上述外装体包括:外层片,其形成上述短裤型一次性尿布的非肌 肤相对面;内层片,其配置于该外层片的肌肤相对面侧;肌肤侧片, 其在上述腹侧区域和上述背侧区域的至少一者配置于该内层片的肌肤 相对面侧;和多根弹性部件,其以在横向上伸长的状态配置于该外层 片和该内层片之间,
上述外层片和上述内层片具有利用在相邻的上述弹性部件之间间 隔地配置的多个熔接部彼此熔接而成的部分,
上述肌肤侧片是克重17g/m2以下的纺粘无纺布,
上述肌肤侧片和上述内层片具有利用第1粘接剂粘接而成的部分,
俯视使上述短裤型一次性尿布展开且使其伸长的状态时,上述第1 粘接剂形成为在纵向上折返并在横向上延伸的连续线。
<2>
上述<1>记载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其中,上述肌肤侧片以从上 述腰部开口部的周缘部去往上述裆部区域的方式配置,
熔接上述外层片和上述内层片的上述熔接部配置于与配置有上述 肌肤侧片的区域重叠的位置,
在与由上述肌肤侧片的上述裆部区域侧的端部和一对上述侧封部 的上述裆部区域侧的端部夹着的区域重叠的位置,上述外层片和上述 内层片利用第2粘接剂被粘接,
俯视使上述短裤型一次性尿布展开且使其伸长的状态时,上述第2 粘接剂形成为在纵向上折返并在横向上延伸的连续线。
<3>
上述<2>记载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其中,上述外层片和上述内 层片利用形成为连续线的上述第2粘接剂被彼此固定,被该第2粘接 剂包围的部分成为第2非接合部分,没有被彼此固定。
<4>
上述<2>或者<3>记载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其中,在使形成 折返部分之前的上述外层片和上述内层片伸长的状态下,纵向上相邻 的上述第2粘接剂的连续线在纵向的端部没有彼此重叠。
<5>
上述<2>~<4>中任一项记载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其中,形 成螺旋形的上述第2粘接剂的克重大于上述第1粘接剂的克重。
<6>
上述<2>~<5>中任一项记载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其中,形 成螺旋形的上述第2粘接剂的克重为2g/m2以上,优选为4g/m2以上, 而且为10g/m2以下,优选为8g/m2以下。
<7>
上述<2>~<6>中任一项记载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其中,由 上述第2粘接剂的连续线形成的螺旋形的宽度(与连续线形成的螺旋 形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的长度)大于上述第1粘接剂的连续线的宽 度。
<8>
上述<2>~<7>中任一项记载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其中,由 上述第2粘接剂的连续线形成的螺旋形的宽度(与连续线形成的螺旋 形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的长度)为10mm以上,优选为14mm以上, 而且为20mm以下,优选为18mm以下。
<9>
上述<2>~<8>中任一项记载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其中,被 形成上述连续线的上述第2粘接剂包围的上述外层片和上述内层片的 第2非接合部分,因上述弹性部件的收缩而鼓出地变形。
<10>
上述<1>~<9>中任一项记载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其中,各 上述弹性部件在上述外装体的上述腹侧区域的两侧缘部和上述背侧区 域的两侧缘部经由第3粘接剂与上述外层片和上述内层片粘接,
上述外装体的上述腹侧区域的两侧缘部和上述背侧区域的两侧缘 部具有在相邻的上述弹性部件之间没有配置上述第3粘接剂的部分。
<11>
上述<1>~<10>中任一项记载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其中,上 述肌肤侧片从上述腰部开口部的周缘部延伸至覆盖上述吸收性主体的 上述背侧区域侧的端部的位置。
<12>
上述<1>~<11>中任一项记载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其中,上 述内层片在上述腹侧区域和上述背侧区域的至少一者具有沿着上述腰 部开口部的周缘部向该内层片的肌肤相对面侧折返的内层折返部分,
上述内层折返部分的肌肤相对面与上述肌肤侧片被固定。
<13>
上述<1>~<12>中任一项记载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其中,上 述内层片在上述腹侧区域和上述背侧区域的至少一者具有沿着上述腰 部开口部的周缘部向该内层片的肌肤相对面侧折返的内层折返部分,
上述内层折返部分的非肌肤相对面与上述内层片被固定。
<14>
上述<1>~<13>中任一项记载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其中,在 上述腹侧区域和上述背侧区域的至少一者,上述肌肤侧片是上述外层 片沿着上述腰部开口部的周缘部向上述内层片的肌肤相对面侧折返而 成的外层折返部分。
<15>
上述<1>~<14>中任一项记载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其中,上 述肌肤侧片具有配置于上述背侧区域的背侧肌肤侧片和配置于上述腹 侧区域的腹侧肌肤侧片,
上述背侧肌肤侧片从上述腰部开口部的周缘部配置至覆盖上述吸 收体的上述背侧区域侧的端部的位置,
上述腹侧肌肤侧片从上述腰部开口部的周缘部配置至覆盖上述吸 收体的上述腹侧区域侧的端部的位置,
上述吸收体中,被上述背侧肌肤侧片覆盖的该吸收体的上述背侧 区域侧的端部的克重小于被上述腹侧肌肤侧片覆盖的该吸收体的上述 腹侧区域侧的端部的克重。
<16>
上述<1>~<15>中任一项记载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其中,上 述内层片在上述腹侧区域和上述背侧区域的至少一者具有沿着上述腰 部开口部的周缘部向该内层片的肌肤相对面侧折返的内层折返部分,
上述肌肤侧片在纵向上形成得比上述内层折返部分长。
<17>
上述<1>~<16>中任一项记载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其中,上 述肌肤侧片由纺粘无纺布形成,其克重为17g/m2以下,优选为15g/m2以下,克重的下限值为10g/m2以上。
<18>
上述<1>~<17>中任一项记载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其中,包 括上述肌肤侧片的上述外层片由纺粘无纺布形成,
上述外层片中的卷曲长纤维的含有率为30质量%以上,优选为40 质量%以上,且为100质量%以下,优选为90质量%以下。
<19>
上述<1>~<18>中任一项记载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其中,上 述肌肤侧片由纺粘无纺布形成,
上述肌肤侧片在与构成该上述肌肤侧片的纤维的取向方向正交的 方向上的断裂强度为7.0N/50mm以上,优选为8.0N/50mm以上,而且 为30.0N/50mm以下。
<20>
上述<1>~<19>中任一项记载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其中,上 述肌肤侧片所使用的纺粘无纺布具有将其构成纤维固接而构成该纺粘 无纺布的多个热熔接部,该多个热熔接部各自的面积为0.3mm2以下, 优选为0.1mm2以上0.25mm2以下,更优选为0.1mm2以上0.2mm2以下。
<21>
上述<1>~<20>中任一项记载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其中,上 述肌肤侧片所使用的上述纺粘无纺布中,上述多个热熔接部的总面积 占上述纺粘无纺布的一个面的表面积的比例(压花率)为15%以下, 优选为5%以上13%以下,更优选为6%以上11%以下。
<22>
上述<1>~<21>中任一项记载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其中,上 述肌肤侧片和上述内层片在粘接剂配置部分利用形成连续线的上述第 1粘接剂被彼此固定,被形成连续线的上述第1粘接剂包围的部分成为 第1非接合部分,没有被彼此固定。
<23>
上述<1>~<22>中任一项记载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其中,在 使形成折返部分之前的上述外层片和上述内层片5伸长的状态下,纵 向上相邻的上述第1粘接剂的连续线在纵向的端部没有彼此重叠。
<24>
上述<1>~<23>中任一项记载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其中,形 成螺旋形的上述第1粘接剂的克重为2g/m2以上,优选为4g/m2以上, 而且为10g/m2以下,优选为8g/m2以下。
<25>
上述<1>~<24>中任一项记载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其中,形 成螺旋形的上述第1粘接剂的连续线的宽度(与连续线的延伸方向正 交的方向的长度)为10mm以上,优选为14mm以上,而且为20mm 以下,优选为18mm以下。
<26>
上述<1>~<25>中任一项记载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其中,上 述内层片在上述腹侧区域和上述背侧区域的至少一者具有沿着上述腰 部开口部的周缘部向该内层片的肌肤相对面侧折返的内层折返部分,
上述内层折返部分和上述内层片利用第4粘接剂被粘接固定,
在使形成折返部分之前的上述外层片和上述内层片伸长的状态 下,上述第4粘接剂形成为在纵向上折返并在横向上延伸的连续线。
<27>
上述<26>记载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其中,在纵向上折返并在 横向上延伸的上述第4粘接剂的连续线在上述内层片的成为上述内层 折返部分的预定位置形成螺旋形并在横向上延伸,在横向上延伸的第4 粘接剂的连续线在纵向配置有多排。
<28>
上述<26>或者<27>记载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其中,上述内 层折返部分和上述内层片在粘接剂配置部分利用形成连续线的上述第 4粘接剂被彼此固定,被该第4粘接剂包围的部分成为第4非接合部分, 没有被彼此固定。
<29>
上述<26>~<28>中任一项记载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其中, 上述第4粘接剂的连续线在纵向上配置有多排,纵向上相邻的该第4 粘接剂的连续线在纵向的端部没有彼此重叠。
<30>
上述<1>~<29>中任一项记载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其中,
在上述外装体的上述腹侧区域的两侧缘部和该外装体的上述背侧 区域的两侧缘部,具有上述内层片与上述外层片经由弹性部件固定用 的第3粘接剂接合而成的一对外侧固定区域,
多根上述弹性部件跨一对上述外侧固定区域之间配置,该弹性部 件在一对该外侧固定区域分别利用上述第3粘接剂固定于上述内层片 与上述外层片之间,而在一对该外侧固定区域之间,没有固定于该内 层片和该外层片的任一者。
<31>
上述<1>~<30>中任一项记载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其中,在 上述裆部区域,构成上述外装体的上述外层片和上述内层片利用第6 粘接剂被粘接。
<32>
上述<31>记载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其中,上述第6粘接剂沿 着横向配置多条,第6粘接剂在横向上平行地配置于短裤型一次性尿 布的整个宽度上,多条该第6粘接剂涂敷成条纹状。
<33>
上述<1>~<32>中任一项记载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其中,被 形成上述连续线的上述第1粘接剂包围上述肌肤侧片和上述内层片的 第1非接合部分,因上述弹性部件的收缩而鼓出地变形。
<34>
上述<1>~<33>中任一项记载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其中,上 述吸收体包括:下层吸收体,其从上述腹侧区域经过上述裆部区域到 达上述背侧区域;和上层吸收体,其从该腹侧区域仅到该裆部区域。
<35>
上述<34>记载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其中,上述上层吸收体从 上述腹侧区域仅配置至上述裆部区域,高克重部形成于位移到该腹侧 区域侧的位置。
<36>
上述<34>或者<35>记载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其中,构成上 述下层吸收体的吸收性芯的克重为100g/m2以上1000g/m2,构成该下 层吸收体的包芯片的克重为3g/m2以上20g/m2以下。
<37>
上述<34>~<36>中任一项记载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其中, 构成上述上层吸收体的吸收性芯的克重为50g/m2以上500g/m2以下, 构成该上层吸收体的包芯片的克重为3g/m2以上20g/m2以下。
<38>
上述<1>~<37>中任一项记载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其中,上 述内层片在上述背侧区域具有沿着上述腰部开口部的周缘部向该内层 片的肌肤相对面侧折返而成的背侧区域侧的内层折返部分,在上述腹 侧区域具有沿着该腰部开口部的周缘部向该内层片的肌肤相对面侧折 返而成的腹侧区域侧的内层折返部分。
<39>
上述<38>记载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其中,具有上述内层折返 部分的上述内层片由疏水性无纺布形成,该疏水性无纺布由疏水性的 纤维形成。
<40>
上述<39>记载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其中,上述疏水性无纺布 为纺粘无纺布。
<41>
上述<40>记载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其中,形成上述内层片的 上述纺粘无纺布的克重为15g/m2以上19g/m2以下。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肌肤触感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品质进一步提高。
Claims (41)
1.一种短裤型一次性尿布,其具有配置于穿着者的腹侧的腹侧区域、配置于背侧的背侧区域和位于它们之间的裆部区域,并且具有从该腹侧区域经由该裆部区域向该背侧区域延伸的纵向和与该纵向正交的横向,且具有包括液体保持性的吸收体的吸收性主体和配置于该吸收性主体的非肌肤相对面侧来固定该吸收性主体的外装体,所述腹侧区域和所述背侧区域各自的该外装体的沿着纵向的两侧缘部彼此接合而形成有一对侧封部、腰部开口部和一对腿部开口部,所述短裤型一次性尿布的特征在于:
所述外装体包括:外层片,其形成所述短裤型一次性尿布的非肌肤相对面;内层片,其配置于该外层片的肌肤相对面侧;肌肤侧片,其在所述腹侧区域和所述背侧区域的至少一者配置于该内层片的肌肤相对面侧;和多根弹性部件,其以在横向上伸长的状态配置在该外层片和该内层片之间,
所述外层片和所述内层片具有利用在相邻的所述弹性部件之间间隔地配置的多个熔接部彼此熔接而成的部分,
所述肌肤侧片为克重17g/m2以下的纺粘无纺布,
所述肌肤侧片和所述内层片具有利用第1粘接剂粘接而成的部分,
俯视使所述短裤型一次性尿布展开且使其伸长的状态时,所述第1粘接剂形成为在纵向上折返并在横向上延伸的连续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肌肤侧片以从所述腰部开口部的周缘部去往所述裆部区域的方式配置,
熔接所述外层片和所述内层片的所述熔接部配置于与配置有所述肌肤侧片的区域重叠的位置,
在与由所述肌肤侧片的所述裆部区域侧的端部和一对所述侧封部的所述裆部区域侧的端部夹着的区域重叠的位置,所述外层片和所述内层片利用第2粘接剂被粘接,
俯视使所述短裤型一次性尿布展开且使其伸长的状态时,所述第2 粘接剂形成为在纵向上折返且在横向上延伸的连续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层片和所述内层片利用形成为连续线的所述第2粘接剂被彼此固定,被该第2粘接剂包围的部分成为第2非接合部分,没有被彼此固定。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在使形成折返部分之前的所述外层片和所述内层片伸长的状态下,纵向上相邻的所述第2粘接剂的连续线在纵向的端部没有彼此重叠。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形成螺旋形的所述第2粘接剂的克重大于所述第1粘接剂的克重。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形成螺旋形的所述第2粘接剂的克重为2g/m2以上10g/m2以下。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由所述第2粘接剂的连续线形成的螺旋形的宽度大于所述第1粘接剂的连续线的宽度。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由所述第2粘接剂的连续线形成的螺旋形的宽度为10mm以上20mm以下。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被形成所述连续线的所述第2粘接剂包围的所述外层片和所述内层片的第2非接合部分,因所述弹性部件的收缩而鼓出地变形。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外装体的所述腹侧区域的两侧缘部和所述背侧区域的两侧缘部,所述弹性部件经由第3粘接剂与所述外层片和所述内层片粘接,
所述外装体的所述腹侧区域的两侧缘部和所述背侧区域的两侧缘部具有在相邻的所述弹性部件之间没有配置所述第3粘接剂的部分。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肌肤侧片从所述腰部开口部的周缘部延伸至覆盖所述吸收性主体的所述背侧区域侧的端部的位置。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层片在所述腹侧区域和所述背侧区域的至少一者具有沿着所述腰部开口部的周缘部向该内层片的肌肤相对面侧折返的内层折返部分,
所述内层折返部分的肌肤相对面与所述肌肤侧片被彼此固定。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层片在所述腹侧区域和所述背侧区域的至少一者具有沿着所述腰部开口部的周缘部向该内层片的肌肤相对面侧折返的内层折返部分,
所述内层折返部分的非肌肤相对面与所述内层片被彼此固定。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腹侧区域和所述背侧区域的至少一者,所述肌肤侧片是所述外层片沿着所述腰部开口部的周缘部向所述内层片的肌肤相对面侧折返而成的外层折返部分。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肌肤侧片具有配置于所述背侧区域的背侧肌肤侧片和配置于所述腹侧区域的腹侧肌肤侧片,
所述背侧肌肤侧片从所述腰部开口部的周缘部配置至覆盖所述吸收体的所述背侧区域侧的端部的位置,
所述腹侧肌肤侧片从所述腰部开口部的周缘部配置至覆盖所述吸收体的所述腹侧区域侧的端部的位置,
所述吸收体中,被所述背侧肌肤侧片覆盖的该吸收体的所述背侧区域侧的端部的克重小于被所述腹侧肌肤侧片覆盖的该吸收体的所述腹侧区域侧的端部的克重。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层片在所述腹侧区域和所述背侧区域的至少一者具有沿着所述腰部开口部的周缘部向该内层片的肌肤相对面侧折返的内层折返部分,
所述肌肤侧片在纵向上形成得比所述内层折返部分长。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肌肤侧片由纺粘无纺布形成,其克重为10g/m2以上17g/m2以下。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包括所述肌肤侧片的所述外层片由纺粘无纺布形成,
所述外层片中的卷曲长纤维的含有率为30质量%以上100质量%以下。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肌肤侧片由纺粘无纺布形成,
所述肌肤侧片在与构成该肌肤侧片的纤维的取向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断裂强度为7.0N/50mm以上30.0N/50mm以下。
2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肌肤侧片由纺粘无纺布形成,
所述肌肤侧片所使用的所述纺粘无纺布具有将其构成纤维固接而构成该纺粘无纺布的多个热熔接部,该多个热熔接部各自的面积为0.3mm2以下。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肌肤侧片由纺粘无纺布形成,
所述肌肤侧片所使用的所述纺粘无纺布中,所述多个热熔接部的总面积占所述纺粘无纺布的一个面的表面积的比例为15%以下。
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肌肤侧片和所述内层片在粘接剂配置部分利用形成连续线的所述第1粘接剂被彼此固定,被形成该连续线的所述第1粘接剂包围的部分成为第1非接合部分,没有被彼此固定。
2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在使形成折返部分之前的所述外层片和所述内层片伸长的状态下,纵向上相邻的所述第1粘接剂的连续线在纵向的端部没有彼此重叠。
2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形成螺旋形的所述第1粘接剂的克重为2g/m2以上10g/m2以下。
2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形成螺旋形的所述第1粘接剂的连续线的宽度为10mm以上20mm以下。
2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层片在所述腹侧区域和所述背侧区域的至少一者具有沿着所述腰部开口部的周缘部向该内层片的肌肤相对面侧折返的内层折返部分,
所述内层折返部分和所述内层片利用第4粘接剂被粘接固定,
在使形成折返部分之前的所述外层片和所述内层片伸长的状态下,所述第4粘接剂形成为在纵向上折返并在横向上延伸的连续线。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在纵向上折返并在横向上延伸的所述第4粘接剂的连续线,在所述内层片的成为所述内层折返部分的预定位置形成螺旋形并在横向上延伸,在横向上延伸的该第4粘接剂的连续线在纵向上配置有多排。
28.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层折返部分和所述内层片在粘接剂配置部分利用形成连续线的所述第4粘接剂被彼此固定,被该第4粘接剂包围的部分成为第4非接合部分,没有被彼此固定。
29.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4粘接剂的连续线在纵向上配置有多排,纵向上相邻的该第4粘接剂的连续线在纵向的端部没有彼此重叠。
3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外装体的所述腹侧区域的两侧缘部和该外装体的所述背侧区域的两侧缘部,具有所述内层片和所述外层片经由弹性部件固定用的第3粘接剂接合而成的一对外侧固定区域,
多根所述弹性部件跨一对所述外侧固定区域之间配置,该弹性部件在一对该外侧固定区域分别利用所述第3粘接剂固定于所述内层片与所述外层片之间,而在一对该外侧固定区域之间,没有固定于该内层片和该外层片的任一者。
3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裆部区域,构成所述外装体的所述外层片和所述内层片利用第6粘接剂被粘接。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6粘接剂沿着横向配置多条,该第6粘接剂在横向上平行地配置于短裤型一次性尿布的整个宽度上,多条该第6粘接剂涂敷成条纹状。
3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被形成所述连续线的所述第1粘接剂包围的所述肌肤侧片和所述内层片的第1非接合部分,因所述弹性部件的收缩而鼓出地变形。
3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体包括:下层吸收体,其从所述腹侧区域经过所述裆部区域到达所述背侧区域;和上层吸收体,其从该腹侧区域仅到该裆部区域。
35.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层吸收体从所述腹侧区域仅配置至所述裆部区域,高克重部形成于位移到该腹侧区域侧的位置。
36.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构成所述下层吸收体的吸收性芯的克重为100g/m2以上1000g/m2以下,构成该下层吸收体的包芯片的克重为3g/m2以上20g/m2以下。
37.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构成所述上层吸收体的吸收性芯的克重为50g/m2以上500g/m2以下,构成该上层吸收体的包芯片的克重为3g/m2以上20g/m2以下。
3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层片在所述背侧区域具有沿着所述腰部开口部的周缘部向该内层片的肌肤相对面侧折返而成的该背侧区域侧的内层折返部分,在所述腹侧区域具有沿着该腰部开口部的周缘部向该内层片的肌肤相对面侧折返而成的该腹侧区域侧的内层折返部分。
39.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具有所述内层折返部分的所述内层片由疏水性无纺布形成,该疏水性无纺布由疏水性的纤维形成。
40.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疏水性无纺布为纺粘无纺布。
41.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形成所述内层片的所述纺粘无纺布的克重为15g/m2以上19g/m2以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6-243181 | 2016-12-15 | ||
JP2016243181A JP2018094217A (ja) | 2016-12-15 | 2016-12-15 | パンツ型使い捨ておむつ |
PCT/JP2017/037430 WO2018110070A1 (ja) | 2016-12-15 | 2017-10-16 | パンツ型使い捨ておむつ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644353U true CN210644353U (zh) | 2020-06-02 |
Family
ID=625581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90001491.9U Active CN210644353U (zh) | 2016-12-15 | 2017-10-16 | 短裤型一次性尿布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2018094217A (zh) |
CN (1) | CN210644353U (zh) |
RU (1) | RU196610U1 (zh) |
WO (1) | WO2018110070A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469531A (zh) * | 2022-01-28 | 2022-05-13 | 鹤山市嘉美诗保健用品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拉拉裤上的封边结构及使用其的拉拉裤 |
CN116056675A (zh) * | 2020-09-08 | 2023-05-02 | 花王株式会社 | 短裤型吸收性物品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377705B2 (ja) * | 2019-12-26 | 2023-11-10 | 花王株式会社 | パンツ型吸収性物品 |
JP7346666B1 (ja) * | 2022-06-20 | 2023-09-19 |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 パンツ型吸収性物品 |
JP7326545B1 (ja) * | 2022-06-20 | 2023-08-15 |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 パンツ型吸収性物品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041840B2 (ja) * | 2007-03-23 | 2012-10-03 | 花王株式会社 | 吸収性物品 |
JP4971109B2 (ja) * | 2007-11-14 | 2012-07-11 | 花王株式会社 | 使い捨ておむつ |
JP5192905B2 (ja) * | 2008-05-22 | 2013-05-08 | 花王株式会社 | 吸収性物品及び吸収性本体保持カバー |
JP6099248B2 (ja) * | 2012-12-17 | 2017-03-22 | 花王株式会社 | 吸収性物品 |
JP5530023B1 (ja) * | 2012-12-19 | 2014-06-25 | 花王株式会社 | 不織布 |
JP6219691B2 (ja) * | 2013-11-14 | 2017-10-25 | 花王株式会社 | パンツ型使い捨ておむつ |
JP5899255B2 (ja) * | 2014-02-28 | 2016-04-06 |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 吸収性物品製造方法 |
JP5909521B2 (ja) * | 2014-04-25 | 2016-04-26 | 株式会社リブドゥ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 シート部材およびシート部材の製造方法 |
JP6560015B2 (ja) * | 2014-05-30 | 2019-08-14 | 花王株式会社 | 使い捨ておむつ |
-
2016
- 2016-12-15 JP JP2016243181A patent/JP2018094217A/ja active Pending
-
2017
- 2017-10-16 CN CN201790001491.9U patent/CN210644353U/zh active Active
- 2017-10-16 RU RU2019121663U patent/RU196610U1/ru active
- 2017-10-16 WO PCT/JP2017/037430 patent/WO2018110070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056675A (zh) * | 2020-09-08 | 2023-05-02 | 花王株式会社 | 短裤型吸收性物品 |
CN116056675B (zh) * | 2020-09-08 | 2024-12-06 | 花王株式会社 | 短裤型吸收性物品 |
CN114469531A (zh) * | 2022-01-28 | 2022-05-13 | 鹤山市嘉美诗保健用品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拉拉裤上的封边结构及使用其的拉拉裤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8110070A1 (ja) | 2018-06-21 |
RU196610U1 (ru) | 2020-03-06 |
JP2018094217A (ja) | 2018-06-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0644353U (zh) | 短裤型一次性尿布 | |
CN110730648B (zh) | 吸收性物品 | |
CN105997350B (zh) | 吸收性物品的伸缩结构和短裤型一次性尿布 | |
JP4051208B2 (ja) | パンツ型の使い捨て着用物品 | |
WO2017056717A1 (ja) | パンツタイプ使い捨ておむつ | |
KR20040023705A (ko) | 접힌 흡수용품 | |
JP4057307B2 (ja) | パンツ型の使い捨て着用物品 | |
WO2012090916A1 (ja) | パンツ型吸収性物品 | |
JP5565920B1 (ja) | 男性用尿取りパッドの包装体 | |
CN107530207B (zh) | 一次性穿着物品 | |
CN111432771B (zh) | 短裤型穿着物品 | |
TWI642418B (zh) | Absorbent article | |
JP2018068818A (ja) | パンツ型使い捨ておむつ | |
JP6583854B2 (ja) | パンツタイプ使い捨ておむつ | |
JP6465764B2 (ja) | 使い捨て着用物品 | |
JP2008173285A (ja) | パンツ型吸収性物品 | |
JP6255536B2 (ja) | 胴回り前後でスリット位置の異なる吸収性物品 | |
CN104739582A (zh) | 一次性尿片 | |
CN109982672B (zh) | 吸收性物品 | |
JP6099130B2 (ja) | パッドタイプ使い捨ておむつ | |
JP6074184B2 (ja) | パッドタイプ使い捨ておむつ | |
JP6732367B2 (ja) | 使い捨ておむつ | |
CN212439075U (zh) | 一次性短裤型穿着用品 | |
CN218010173U (zh) | 一种短裤型吸收性物品 | |
JP6628179B2 (ja) | 吸収性物品の伸縮構造、及びパンツタイプ使い捨ておむつ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