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654591U - 停车锁定解除单元 - Google Patents
停车锁定解除单元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654591U CN209654591U CN201920259884.0U CN201920259884U CN209654591U CN 209654591 U CN209654591 U CN 209654591U CN 201920259884 U CN201920259884 U CN 201920259884U CN 209654591 U CN209654591 U CN 20965459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ransmission member
- parking lock
- release
- transmission
- base memb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Gear-Shifting Mech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停车锁定解除单元,能够防止过度的操作所导致的破损。包括:底座构件;传递构件,包括内端及外端,传递构件的内端是能沿轴线方向位移且能旋转地收容至底座构件的内部,并且能沿轴线方向相对位移且无法相对旋转地卡合于解除轴的外端,传递构件的外端包含外螺纹;操作构件,能同轴地旋转且无法向外脱离地支撑于底座构件的外端,包括与传递构件的外螺纹螺合的内螺纹;以及凸轮机构,将传递构件的轴线方向的运动转换成旋转运动;并且以当解除轴位于解除位置时解除操作构件的内螺纹与传递构件的外螺纹的螺合的方式,构成操作构件的内螺纹及传递构件的外螺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包括线控换挡(shift-by-wire)式的变速器(transmission)的车辆中,用于手动解除停车锁定(parking lock)的停车锁定解除单元。
背景技术
用于手动解除停车锁定的停车锁定解除单元为众所周知(例如,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的停车锁定解除单元包括圆筒状的底座、能旋转地设置于底座的内部上端的操作部、以及螺合于操作部的下部而收容于底座的内部的卡合部。在底座的内部设置有销,在卡合部的下端设置有接收销的凸轮槽。销与凸轮槽配合,作为将卡合部的向下运动转换成卡合部的旋转运动的凸轮机构而发挥作用。通过操作部的旋转,使卡合部一边向下移动一边旋转,通过所述旋转,来解除停车锁定。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7-166647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停车锁定解除单元中,通过操作部的旋转而使销到达卡合部的凸轮槽上端。然后,当操作者使操作部进一步旋转时,有可能从操作部向卡合部施加将凸轮槽上端进一步按压至销的过度载荷,从而使停车锁定解除单元发生破损。
鉴于以上的背景,本实用新型的问题是在停车锁定解除单元中,防止过度的操作所导致的破损。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了解决所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停车锁定解除单元11、81,安装在变速器1上,所述变速器1包括解除轴3,所述解除轴3是在进行停车锁定的锁定位置与解除所述停车锁定的解除位置之间能旋转地受到支撑,并以露出于变速箱(transmission casing)2的外表面的方式而设置,所述停车锁定解除单元11、81包括:底座构件12,从所述变速箱的外表面突出,包围所述解除轴;传递构件17,包括内端及外端,所述传递构件的内端是能沿所述底座构件的轴线方向位移且能旋转地收容至所述底座构件的内部,并且能沿所述轴线方向相对位移且无法相对旋转地卡合于所述解除轴的外端,所述传递构件的外端包含沿所述轴线方向延伸的外螺纹61;操作构件15,能同轴地旋转且无法向外脱离地支撑于所述底座构件的外端,所述操作构件15包括与所述传递构件的所述外螺纹螺合的内螺纹54;以及凸轮机构19,设置于所述底座构件与所述传递构件之间,将所述传递构件的所述轴线方向的运动转换成所述传递构件的旋转运动;并且以当所述解除轴位于所述解除位置时解除所述操作构件的所述内螺纹与所述传递构件的所述外螺纹的螺合的方式,构成所述操作构件的所述内螺纹及所述传递构件的所述外螺纹。
根据所述实施方式,当通过操作构件的旋转而使解除轴处于解除位置时,解除操作构件的外螺纹与传递构件的内螺纹的螺合。因此,即便使操作构件进一步旋转,传递构件也不移动。由此,即使在进行过度的操作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停车锁定解除单元的破损。
并且,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可为:在所述操作构件与所述传递构件之间具有沿所述轴线方向产生相互背离的方向上施力的弹簧构件18,所述操作构件是能沿所述轴线方向移动地支撑于所述底座构件。
根据所述实施方式,可以在操作构件与传递构件脱离的状态下,防止操作构件的上下的晃动。并且,通过在操作构件与传递构件分离的状态下,一边沿轴线方向按压操作构件,一边使操作构件旋转,可以使操作构件及传递构件容易地螺合。
并且,可为:所述操作构件是无法沿所述轴线方向移动地支撑于所述底座构件,所述解除轴被朝向所述锁定位置施力。
根据所述实施方式,操作构件的上下方向上的位置为固定。在操作构件与传递构件分离的状态下,传递构件被解除轴施力而向上移动,抵接于操作构件。因此,如果使操作构件旋转,就可以使操作构件与传递构件容易地螺合。
并且,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可为:所述凸轮机构包括:凸轮销71,所述凸轮销的两端固定在所述底座构件的内孔壁,沿所述底座构件的径向延伸;以及凸轮孔70,设置于所述传递构件,与所述凸轮销卡合。
根据所述实施方式,可以将凸轮机构收纳于底座构件的内部,能够使停车锁定解除单元小型化。
并且,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可为:在所述内螺纹的开口端部或所述外螺纹的前端部设置有非螺纹部。
根据所述实施方式,可以在操作构件与传递构件的螺合已解除的状态下,使操作构件与传递构件维持在同轴上。由此,当使操作构件已旋转时,可以使操作构件与传递构件容易地螺合。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以上的结构,可以在停车锁定解除单元中,防止过度的操作所导致的破损。
附图说明
图1是安装有本实用新型的停车锁定解除单元的变速器的立体图。
图2(A)是位于锁定位置时的解除轴的立体图,图2(B)是位于解除位置时的解除轴的立体图。
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停车锁定解除单元的立体图。
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停车锁定解除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5(A)是解除轴位于锁定位置时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停车锁定解除单元的截面图,图5(B)是解除轴位于解除位置时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停车锁定解除单元的截面图。
图6是位于解除位置时的解除轴的上端附近的放大图。
图7(A)是解除轴位于锁定位置时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停车锁定解除单元的截面图,图7(B)是解除轴位于解除位置时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停车锁定解除单元的截面图。
[符号的说明]
1:变速器
2:变速箱
3:解除轴
4:卡合凸部
11:第一实施方式的停车锁定解除单元
12:底座(底座构件)
15:操作构件
17:传递构件
18:弹簧构件
19:凸轮机构
20:主体
21:罩体
25:主体下部
26:主体上部
27:外螺纹
28:主体支撑孔
30:肩面
42:内螺纹
44:罩体卡止部
45:卡止孔
50:本体
51:凸缘
52:工具卡合部
53:内孔
54:内螺纹
58:填料
60:基部
61:外螺纹轴(外螺纹)
62:非螺纹部
63:卡合凹部
70:凸轮孔
71:销(凸轮销)
81:第二实施方式的停车锁定解除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停车锁定解除单元的两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在线控换挡式的变速器1上设置有露出于变速箱2的外表面的解除轴3。解除轴3是上下延伸,其上端从变速箱2的上表面向上突出。在解除轴3的上端,设置有沿其轴线突出的棱柱状的卡合凸部4。
如图2(A)及图2(B)所示,解除轴3是以其轴线为中心能旋转地支撑于变速箱2上。解除轴3至少能够位移至规定的锁定位置(图2(A))、以及从锁定位置起以轴线为中心向左旋转规定的角度(以下称为解除角度)所得的解除位置(图2(B))。在锁定位置,停车锁定运行,在解除位置,解除停车锁定。解除轴3是以朝向锁定位置旋转的方式受到施力。解除角度优选的是20度以上,例如可设定为21度。
如图3所示,停车锁定解除单元11紧固于变速箱2的上表面。
如图4所示,停车锁定解除单元11包括大致圆筒状的底座12、设置于底座12的上部的操作构件15、设置于操作构件15的下侧且收容于底座12 的传递构件17、设置于传递构件17与操作构件15之间的弹簧构件18、以及设置于底座12与传递构件17之间的凸轮机构19。
底座12是以与解除轴3为同轴的方式配置于变速箱2的外表面,包围解除轴3。底座12包括主体20以及与主体20的上部结合的罩体(cover)21。主体20形成为上下延伸,并且上下两端开口的圆筒形。形成主体20的下部的主体下部25相对于形成主体20的上部的主体上部26,设置成同轴,并将外径及内径形成得较大。主体下部25紧固于变速箱2的外表面的规定位置。在主体上部26与主体下部25的边界上的外周部,设置有朝向上方的圆环状的肩面30。在主体上部26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外螺纹27。在主体上部26的下部,设置有沿直径方向贯通的主体支撑孔28。
罩体21形成为上下延伸的筒状。在罩体21的下部的内周面上,设置有与主体上部26的外螺纹27螺合的内螺纹42。在罩体21的内周面上,在外螺纹27的上方,设置有向内突出的罩体卡止部44。罩体卡止部44是沿罩体 21的内周面呈环状延伸。罩体卡止部44的突出端形成于以罩体21的轴线为中心的圆周面上,并形成有卡止孔45。并且,罩体卡止部44的下表面形成于与罩体21的轴线正交的平面上。
通过主体20的外螺纹27与罩体21的内螺纹42螺合,而使主体20与罩体21同轴结合。在主体20与罩体21相结合的状态下,罩体21的下端面抵接于肩面30。并且,罩体卡止部44的下表面经由间隙而与主体20的上端面相向。
操作构件15包括上下延伸且下端开口的圆筒状的本体50、设置于本体 50的下端的凸缘51、以及设置于本体50的上部的工具卡合部52。凸缘51 从本体50的下端缘延伸至径向外方,与本体50形成圆环状。本体50是上下穿过卡止孔45,凸缘51配置于罩体卡止部44的下表面与主体20的上端面之间。通过凸缘51与罩体卡止部44的下表面及主体20的上端面的抵接,而限制操作构件15相对于罩体21及主体20朝向上下方向的移动。罩体卡止部 44的下表面及主体20的上端面的上下方向的间隔大于凸缘51的上下方向的厚度,操作构件15可上下移动地支撑于底座12上。另外,通过操作构件15 的本体50的外周面与卡止孔45的孔面滑接,操作构件15可相对于罩体21 在同轴上旋转地配置。操作构件15的上部是相对于罩体21而向上突出。在罩体21的上端部与操作构件15之间设置有填料(packing)58。
工具卡合部52形成为能够卡合扳钳(wrench)或扳手(spanner)或专用工具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形成为六棱柱形,沿本体50的轴线向上延伸。本体50的内孔53是截面为圆形的有底孔,在其内周面上形成有内螺纹 54。
传递构件17包括上下延伸的圆柱形的基部60、以及从基部60的上端同轴地向上延伸的圆柱形的外螺纹轴61。外螺纹轴61的外径形成得小于基部 60的外径。在外螺纹轴61的外周面上形成有能够与内螺纹54螺合的外螺纹。在外螺纹轴61的前端部,设置有同轴地向上延伸的非螺纹部62。非螺纹部 62形成为圆柱形,在其外周面上没有外螺纹。如图6所示,非螺纹部62的外径与内螺纹54的内径大致相等。
弹簧构件18设置于操作构件15与传递构件17之间,沿各自的轴线方向 (上下方向)产生操作构件15与传递构件17相互背离的方向的施力。如图 4所示,弹簧构件18例如是压缩螺旋弹簧。弹簧构件18收容于操作构件15 的内孔53,在上端抵接于操作构件15的内孔53的底部,在下端抵接于传递构件17的外螺纹轴61的端部。
在基部60的下端,设置有向上凹陷的槽状的卡合凹部63。卡合凹部63 沿与基部60的轴线正交的方向延伸。卡合凹部63是能沿轴线方向相对位移且无法相对旋转地与卡合凸部4嵌合,所述卡合凸部4设置于解除轴3的上端。
凸轮机构19包括形成于基部60的凸轮孔70、以及与凸轮孔70卡合的销71。凸轮孔70沿径向贯通基部60,并且上下延伸。凸轮孔70越朝向下方,贯通方向越以基部60的轴线为中心而旋转。即,凸轮孔70是以基部60的轴线为中心而扭转。凸轮孔70的下端与卡合凹部63连接。
销71是金属的圆杆构件,在两端分别插入于主体支撑孔28而固定。销 71是在主体上部26的内部沿与轴线正交的方向延伸,并穿过凸轮孔70。
通过凸轮机构19,传递构件17在相对于底座12沿轴线方向(向上)移动时,以轴线为中心而旋转。在本实施方式中,传递构件17是在相对于底座 12向下移动时,从上方观察时向左旋转。当销71位于凸轮孔70的上端时,限制传递构件17相对于底座12的向下移动及旋转。以当销71从凸轮孔70 的下端移动至上端为止时,传递构件17旋转相当于解除角度的份儿的方式,而设定凸轮孔70的扭转。
如图5(A)所示,在初始状态下,传递构件17的外螺纹轴61位于大部分旋入于操作构件15的内螺纹54的位置。操作构件15在凸缘51上抵接于主体20的上端面,而确定相对于底座12的位置。传递构件17相对于底座 12位于较上方的位置,解除轴3的上端从卡合凹部63向下脱离。即,传递构件17及解除轴3可以相互独立地旋转。这时,解除轴3被朝向锁定位置施力,因此位于锁定位置。销71位于凸轮孔70的下端部,即,位于卡合凹部 63。并且,传递构件17通过凸轮孔70与销71的卡合而位于相对于底座12 的规定的旋转位置。
使解除轴3从锁定位置旋转至解除位置时,使工具与工具卡合部52卡合,而使操作构件15向解除方向旋转。这时,通过销71与凸轮孔70(卡合凹部 63)的卡合来限制传递构件17相对于底座12的旋转,因此操作构件15相对于传递构件17而相对旋转。由此,外螺纹轴61相对于内螺纹54而旋退,传递构件17相对于操作构件15而向下移动。使操作构件15进一步向解除方向旋转,当传递构件17相对于底座12到达规定的位置时,解除轴3的卡合凸部4与卡合凹部63嵌合。由于卡合凸部4是无法相对旋转地与卡合凹部63 嵌合,所以其后,解除轴3与传递构件17一体地旋转。然后,使操作构件 15进一步旋转后,通过销71与凸轮孔70的卡合,而使传递构件17相对于底座12向下移动,并且以其轴线为中心而旋转。由此,与传递构件17卡合的解除轴3朝向解除位置旋转。
当使操作构件15进一步向解除方向旋转时,销71到达凸轮孔70的上端。当销71位于凸轮孔70的上端时,如图5(B)所示,解除轴3位于解除位置。由此,解除停车锁定。另外,当销71位于凸轮孔70的上端时,以外螺纹轴 61从内螺纹54向下脱离的方式,而构成传递构件17的外螺纹轴61及操作构件15的内螺纹54。当外螺纹轴61从内螺纹54脱离时,操作构件15被弹簧构件18相对于传递构件17向上施力,在凸缘51上,抵接于罩体卡止部 44的下表面。外螺纹轴61的非螺纹部62突入于内孔53的内部。
由于解除轴3被朝向锁定位置施力,所以对传递构件17朝向与解除轴3 相同的旋转方向施力。这时,施加至传递构件17的旋转施力通过凸轮机构 19而转换成朝向上方的施力,因此传递构件17被向上方施力。由此,成为外螺纹轴61的上端(前端)的螺纹与内螺纹54的下端(开口端)的螺纹相互抵接的状态。施加至传递构件17的向上的施力与来自操作构件15的抵抗力以及从弹簧构件18施加至传递构件17的向下的施力相平衡,使得解除轴 3保持在解除位置。
当解除轴3到达解除位置之后,使操作构件15进一步朝解除方向旋转时,外螺纹轴61从内螺纹54脱离,所以操作构件15相对于传递构件17而空转。即,只有操作构件15相对于底座12旋转,传递构件17在上下方向及旋转方向上位置被保持。
当将解除轴3从解除位置设为锁定位置时,必须使外螺纹轴61与内螺纹54再次螺合。这时,通过一边向下按压操作构件15,一边使操作构件15旋转,可以使外螺纹轴61及内螺纹54容易地螺合。然后,当使操作构件15相对于解除方向朝相反的方向旋转时,通过操作构件15的旋转,而使传递构件 17旋转,解除轴3从解除位置返回至锁定位置。当使操作构件15相对于解除方向朝相反的方向进一步旋转时,通过销71与凸轮孔70的卡合,而使传递构件17相对于底座12向上移动,传递构件17从解除轴3脱离,而向上方退避。
对如上所述而构成的停车锁定解除单元11的效果进行说明。如图5(B) 所示,使操作构件15朝解除方向旋转,当解除轴3到达解除位置时,外螺纹轴61从内螺纹54脱离。由此,即便使操作构件15过度旋转,传递构件17 也不会移动至比规定的位置更靠下方的位置。因此,即便过度转动操作构件 15,停车锁定解除单元11也不会破损。
另外,由于通过弹簧构件18而对操作构件15相对于传递构件17向上施力,所以在操作构件15已从传递构件17脱离的状态下,凸缘51的上表面抵接于罩体卡止部44的下表面,从而可防止操作构件15的晃动。
由于利用支撑于底座12上且贯通传递构件17的销71、以及位于传递构件17的内部的凸轮孔70来构成凸轮机构19,所以能够将凸轮机构19收纳于底座12的内部,从而能够使停车锁定解除单元11小型化。
在外螺纹轴61与内螺纹54的螺合已解除的状态下,设置于外螺纹轴61 的前端的非螺纹部62残留在内孔53内,因此能够防止外螺纹轴61与内螺纹 54的轴偏离。由此,当使操作构件15旋转时,能够使操作构件15与传递构件17容易地螺合。
<<第二实施方式>>
第二实施方式的停车锁定解除单元81如图7(A)所示,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不同点在于:凸缘51在上表面,抵接于罩体卡止部44的下表面,并且在下表面,抵接于主体20的上端面;以及未设置弹簧构件18。在这种情况下,也使操作构件15朝向解除方向旋转,当解除轴3到达解除位置时,如图7(B)所示,外螺纹轴61从内螺纹54脱离。当使操作构件15进一步朝解除方向旋转时,操作构件15相对于传递构件17而空转,传递构件17不会移动至比规定的位置更靠下方的位置。因此,即使过度转动操作构件15,停车锁定解除单元11也不会破损。
凸缘51在上表面抵接于罩体卡止部44的下表面,并且在下表面抵接于主体20的上端面,所以操作构件15无法沿上下方向移动,操作构件15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固定。而且,在操作构件15与传递构件17分离的状态下,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通过解除轴3的旋转施力,而使得外螺纹轴61的上端(前端)的螺纹与内螺纹54的下端(开口端)的螺纹成为相互抵接的状态。通过使操作构件15旋转,可以使操作构件15与传递构件17容易地螺合。
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对解除轴3朝向锁定位置施力,所以传递构件 17被向上施力。施加至传递构件17的向上的施力与来自操作构件15的抵抗力相平衡,使得解除轴3保持在解除位置。
以上,已完成具体的实施方式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所述实施方式,而可以广泛地进行变形而实施。在所述实施方式中,是在外螺纹轴61上设置有非螺纹部62,但并不限定于所述实施方式,也可以在内螺纹 54的开口端部上设置有其内径与外螺纹轴61的外径大致相等的圆筒状的非螺纹部。
另外,也可以考虑内螺纹54及外螺纹轴61的螺纹的不均,以在解除轴 3从锁定位置到达解除位置之后,旋转了规定的角度时,解除操作构件15与传递构件17的螺合的方式,而构成操作构件15的内螺纹54及传递构件17 的外螺纹轴61。
Claims (6)
1.一种停车锁定解除单元,安装于变速器上,所述变速器包含解除轴,所述解除轴是在进行停车锁定的锁定位置与解除所述停车锁定的解除位置之间能旋转地受到支撑,并以露出于变速箱的外表面的方式而设置,所述停车锁定解除单元的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构件,从所述变速箱的外表面突出,包围所述解除轴;
传递构件,包括内端及外端,所述传递构件的内端是能沿所述底座构件的轴线方向位移且能旋转地收容至所述底座构件的内部,并且能沿所述轴线方向相对位移且无法相对旋转地卡合于所述解除轴的外端,所述传递构件的外端包括沿所述轴线方向延伸的外螺纹;
操作构件,能同轴地旋转且无法向外脱离地支撑于所述底座构件的外端,所述操作构件包括与所述传递构件的所述外螺纹螺合的内螺纹;以及
凸轮机构,设置于所述底座构件与所述传递构件之间,将所述传递构件的所述轴线方向的运动转换成所述传递构件的旋转运动;并且
以当所述解除轴位于所述解除位置时解除所述操作构件的所述内螺纹与所述传递构件的所述外螺纹的螺合的方式,构成所述操作构件的所述内螺纹及所述传递构件的所述外螺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停车锁定解除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操作构件与所述传递构件之间具有沿所述轴线方向产生相互背离的方向上施力的弹簧构件,
所述操作构件是能沿所述轴线方向移动地支撑于所述底座构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停车锁定解除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构件是无法沿所述轴线方向移动地支撑于所述底座构件,
所述解除轴被朝向所述锁定位置施力。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停车锁定解除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轮机构包括:凸轮销,所述凸轮销的两端固定在所述底座构件的内孔壁,沿所述底座构件的径向延伸;以及凸轮孔,设置于所述传递构件,与所述凸轮销卡合。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停车锁定解除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内螺纹的开口端部或所述外螺纹的前端部设置有非螺纹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停车锁定解除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内螺纹的开口端部或所述外螺纹的前端部设置有非螺纹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8039609A JP6990607B2 (ja) | 2018-03-06 | 2018-03-06 | パーキングロック解除ユニット |
JP2018-039609 | 2018-03-06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654591U true CN209654591U (zh) | 2019-11-19 |
Family
ID=679486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259884.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654591U (zh) | 2018-03-06 | 2019-03-01 | 停车锁定解除单元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990607B2 (zh) |
CN (1) | CN209654591U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08453U (zh) * | 1973-05-23 | 1975-01-28 | ||
JPS5497675U (zh) * | 1977-12-22 | 1979-07-10 | ||
JP6275176B2 (ja) * | 2016-03-17 | 2018-02-07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パーキング解除ユニット |
-
2018
- 2018-03-06 JP JP2018039609A patent/JP6990607B2/ja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03-01 CN CN201920259884.0U patent/CN209654591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6990607B2 (ja) | 2022-01-12 |
JP2019152307A (ja) | 2019-09-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456685B2 (ja) | 光学機器もしくはビデオ写真機器を支持するためのボールソケット型ヘッド | |
US9255601B2 (en) | Nut and combination of a bolt part with a nut | |
JPH10510031A (ja) | 自己ロック式閉塞装置 | |
CN103443404A (zh) | 自锁密封装置 | |
US20070199412A1 (en) | Slide rod with locking unit | |
US9435484B1 (en) | Safety catch connector | |
AU2018201189B2 (en) | Hub for ratchet gears | |
JP6382072B2 (ja) | フリーロックジョイント | |
JP4184318B2 (ja) | 手動弁 | |
US20210101260A1 (en) | Pliers | |
US11883932B2 (en) | Claw assembly of a puller | |
CN209654591U (zh) | 停车锁定解除单元 | |
JP6275176B2 (ja) | パーキング解除ユニット | |
JP2012533033A5 (zh) | ||
US10962160B2 (en) | Camlock | |
US8347763B1 (en) | Wrench with a quickly rotatable driving head | |
US20130025417A1 (en) | Operating tool able to be rotated for angles | |
US11364599B2 (en) | Two-way ratchet wrench | |
US7819647B2 (en) | Bead ring locking mechanism of tire vulcanizer | |
CN211102625U (zh) | 旋拧装置 | |
US20150330436A1 (en) | Self-Locking Screwing Attachment Devices And Assemblies Provided With Same | |
TWI659806B (zh) | 扭力套筒結構 | |
US20120031248A1 (en) | Pull-rod locking device for a miter saw | |
US20080271575A1 (en) | Socket connection device of adjustable tension value for preventing overlarge twisting force | |
WO2017212903A1 (ja) | トルクリミッ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1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