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9322526U - 外压浸没式微过滤膜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外压浸没式微过滤膜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322526U
CN209322526U CN201822224736.3U CN201822224736U CN209322526U CN 209322526 U CN209322526 U CN 209322526U CN 201822224736 U CN201822224736 U CN 201822224736U CN 209322526 U CN209322526 U CN 2093225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ter membrane
pipe
water
chimeric part
submerg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22473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姚岳谷
张希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Zhong Lu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Zhong Lu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Zhong Lu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Zhong Lu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22473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3225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3225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3225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外压浸没式微过滤膜装置,包括外壳和设于外壳的原水进水口、净化水出水口、出泥管、集灰斗和滤膜管组,滤膜管组包括布水主管、多个连接管、多个布水分管、多个出水管、压紧板、支撑板和多个滤膜管;每一滤膜管皆包括滤膜、密封端头、配水管、至少一多孔导水片和固定结构,滤膜的末端通过密封端头密封连接,滤膜的首端与出水管通过固定结构连接;滤膜的中心安装有配水管,配水管具有配水孔;多孔导水片位于滤膜与配水管之间。本实用新型利用支撑板设置通孔方式安装多支滤膜管进行重力布水设计,使得水流能均布整个滤膜管组,对污水的处理效果佳,特别适合高浓度污水的处理,处理后的水能达到零排放。

Description

外压浸没式微过滤膜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过滤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滤膜过滤类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使用于废水、回收水双膜处理单元前的外压浸没式微絮凝超微过滤膜装置,可用于解决废水处理后排水仍悬浮固体物过高、残留过量剩余化学药剂等因子,造成后段回收水双膜处理(UF/RO)入水运行指标不足问题。
在废水处理排放后进行回收水高阶双膜(UF/RO)制造高阶回收水处理时, 往往因为废水处理单元已投放过量化学药剂(诸如PAM、石灰)或沉淀分离不良夹带出过多化学胶状物质,进而造成后段高阶回收水双膜(UF/RO)处理单元的快速化学堵塞,这时一般使用者多于回收水高阶双膜系统前额外设置加压砂过滤器设备,进行回收水中固体胶状物质与化学添加物质预先移除工作,但往往此加压砂过滤设备也会因内部滤砂快速凝结成块产生流道短流,或逐渐运行压力过高而产生不断反洗现象,或该加压过滤设备必须不断频繁更换滤砂, 来应对回收水系统运作,使造成整套回收水系统运行处理的瓶颈与困扰。为彻底解决本回收水遭遇的困扰。
本研发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微过滤膜装置,进而取代原有压力式砂滤单元,作为回收水处里单元超滤膜UF单元的前置设备,解决后段双膜系统负荷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外压浸没式微过滤膜装置,利用支撑板设置安装孔方式安装多支滤膜管进行重力布水设计,使得水流能均布整个滤膜管组,对污水的处理效果佳,特别适合高浓度污水的处理,处理后的水能达到零排放。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外压浸没式微过滤膜装置,包括外壳和设于所述外壳的原水进水口、净化水出水口、出泥管、集灰斗和滤膜管组,所述原水进水口和所述净化水出口均位于所述外壳的上部,所述集灰斗位于所述滤膜管组的下方,所述出泥管连通所述集灰斗和所述外壳,通过所述出泥管将所述集灰斗的污泥排至外壳外;
所述滤膜管组包括布水主管、多个连接管、多个布水分管、多个出水管、压紧板、支撑板和多个滤膜管,所述布水主管与多个所述连接管连接,所述连接管与所述布水分管连接,每一所述布水分管皆与多个出水管连接,每一出水管皆与一所述滤膜管连接,所述支撑板和所述压紧板皆具有多个安装孔,所述滤膜管挂于所述支撑板的安装孔并通过所述压紧板压紧固定;
每一所述滤膜管皆包括滤膜、密封端头、配水管、至少一多孔导水片和固定结构,定义滤膜与外接出水管连接的一端为首端,且另一端为末端,所述滤膜的末端通过所述密封端头密封连接,所述滤膜的首端与所述出水管通过所述固定结构连接;
所述滤膜的中心安装有所述配水管,所述配水管从所述滤膜的末端延伸至所述滤膜的首端,所述配水管上且沿滤膜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配水孔,所述配水管的末端进行封堵;
所述多孔导水片位于所述滤膜与所述配水管之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集灰斗内具有曝气反洗管,所述曝气反洗管的一端外接高压气或/和高压水,且另一端对准滤膜管组。
进一步地说,所述固定结构包括连接头、上嵌合件和下嵌合件;
所述上嵌合件的下表面向上凹陷形成一圈卡槽,且所述卡槽将所述上嵌合件分隔成第一内壁和第一外壁,所述下嵌合件的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一圈凹槽,且所述凹槽将所述下嵌合件分隔成第二内壁和第二外壁;
所述滤膜的一端弯折挂于所述下嵌合件的第二外壁之后卡于所述上嵌合件的卡槽,所述上嵌合件的第一内壁的内表面与所述下嵌合件的第二内壁的外表面胶水粘接,所述连接头的下端与所述上嵌合件和所述下嵌合件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头的上端外接出水管,且所述连接头与所述出水管之间为可拆卸连接;
所述配水管的外周面与所述下嵌合件的第二内壁的内表面胶水粘接。
进一步地说,所述上嵌合件的上端具有一圈便于将所述滤膜管安装于支撑板的凸缘。
进一步地说,相邻所述配水孔之间的距离为10-100mm,每一配水孔的孔径皆为0.1-10mm。
进一步地说,所述多孔导水片为多层网状塑料片。
进一步地说,所述滤膜为化纤滤膜,所述化纤滤膜的过滤微孔的孔径为 25-250μm。
进一步地说,所述多孔导水片设有一片或两片。
进一步地说,所述滤膜管的长度为1-2.5mm,所述滤膜管的直径为 10-100mm,所述滤膜管的数量为50-500支。
进一步地说,所述上嵌合件和所述下嵌合件均为PVC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包括外壳和设于外壳的原水进水口、净化水出水口、出泥管、集灰斗和滤膜管组,且进入本装置的污水可以先经过管道混合器初步反应,之后通过原水进水口进入外壳,并进入过滤膜管之间,之后在外力的作用下,污水穿过滤膜过滤之后依次经过出水管、布水分管、连接管和布水主管,最后经净化水出口排除;可以定期的对滤膜管进行清理,通过外接的高压水或高压气,经滤膜管外表面的污泥和杂质吹洗掉,落入集灰斗,最后在抽泥泵的作用下经出泥管排出;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利用支撑板设置安装孔方式安装多支滤膜管进行重力布水设计,使得水流能均布整个滤膜管组,对污水的处理效果佳,特别适合高浓度污水的处理,处理后的水能达到零排放;
本实用新型在滤膜管的管心增设一支从滤膜管的首端延伸至末端的长管状配水管,该滤膜管的所有抽吸水及反洗水均借由此配水管行配水与配压,可缓解原设计单一滤膜管的管口进行抽吸水与配压,在滤膜管较长时也不会发生不均匀配压状况;
本实用新型的滤膜管中在滤膜和配水管之间具有多孔导水片,能够避免抽吸过程滤膜形变影响水流通道顺畅性(若无多孔导水片,在抽水过程中,滤膜可能回贴于配水管的表面,影响水流通道顺畅性),确保整个中心配水管所经过的滤膜管范围均能均匀配压,进行负压抽水与正压反洗水配送;
本实用新型的配水管可配合滤膜管的长度进行配置,能够保证整支滤膜管能均匀作业,进而达到整套设备配配备50-500支滤膜管后依然能够整体均匀配压运行;
本实用新型的固定结构可以只需要连接头、上嵌合件和下嵌合件三个部件,即可实现滤膜的安装、配水管的安装以及滤膜管与外部出水管的可拆卸连接,安装快捷简单,且滤膜管损坏后,可单独更换,成本低,效率高。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不含外壳);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滤膜管的外观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滤膜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滤膜管的剖视图;
图7是图4的A部的放大图;
图8是图6的B部的放大图;
固定结构10、滤膜101、密封端头1011、连接头102、上嵌合件103、卡槽1031、第一内壁1032、第一外壁1033、凸缘1034、下嵌合件104、凹槽 1041、第二内壁1042、第二外壁1043、配水管105、配水孔1051、多孔导水片106、出水管20、切换阀1201;
外壳30、原水进水口301、净化水出水口302、出泥管303、集灰斗40、布水主管50、布水分管60、出水管20、压紧板70、支撑板80、滤膜管90、曝气反洗管100、维修支架110、连接管12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功效。本实用新型也可以其它不同的方式予以实施,即,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范畴下,能予不同的修饰与改变。
实施例:一种外压浸没式微过滤膜装置,如图1到图8所示,包括外壳 30和设于所述外壳的原水进水口301、净化水出水口302、出泥管303、集灰斗40和滤膜管组,所述原水进水口和所述净化水出口均位于所述外壳的上部,所述集灰斗位于所述滤膜管组的下方,所述出泥管连通所述集灰斗和所述外壳,通过所述出泥管将所述集灰斗的污泥排至外壳外;
所述滤膜管组包括布水主管50、多个连接管120、多个布水分管60、多个出水管20、压紧板70、支撑板80和多个滤膜管90,所述布水主管与多个所述连接管连接,所述连接管与所述布水分管连接,每一所述布水分管皆与多个出水管连接,每一出水管皆与一所述滤膜管连接,所述支撑板和所述压紧板皆具有多个安装孔,所述滤膜管挂于所述支撑板的安装孔并通过所述压紧板压紧固定;
如图4到图8所示,每一所述滤膜管90皆包括滤膜101、密封端头1011、配水管105、至少一多孔导水片106和固定结构10,定义滤膜与外接出水管 20连接的一端为首端,且另一端为末端,所述滤膜的末端通过所述密封端头密封连接,所述滤膜的首端与所述出水管通过所述固定结构10连接;
所述滤膜的中心安装有所述配水管,所述配水管从所述滤膜的末端延伸至所述滤膜的首端,所述配水管上且沿滤膜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配水孔 1051,所述配水管的末端进行封堵;
所述多孔导水片位于所述滤膜与所述配水管之间。所述出泥管外接抽泥泵,所述原水管外接一段管道混合器。所述集灰斗的底部采用45°斜斗设计。
所述集灰斗内具有曝气反洗管100,所述曝气反洗管的一端外接高压气或 /和高压水,且另一端对准滤膜管组。通过高压气或高压水可以进行滤膜管表面的污泥的反洗和收集,再通过抽泥泵将污泥抽走。
本实施例中,每一连接管皆安装有切换阀1201。所述压紧板或所述支撑板的上方还安装有维修支架110。
如图7和图8所示,所述固定结构包括连接头102、上嵌合件103和下嵌合件104;
所述上嵌合件103的下表面向上凹陷形成一圈卡槽1031,且所述卡槽将所述上嵌合件分隔成第一内壁1032和第一外壁1033,所述下嵌合件104的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一圈凹槽1041,且所述凹槽将所述下嵌合件分隔成第二内壁1042和第二外壁1043;
所述滤膜的一端弯折挂于所述下嵌合件的第二外壁之后卡于所述上嵌合件的卡槽,所述上嵌合件的第一内壁的内表面与所述下嵌合件的第二内壁的外表面胶水粘接,所述连接头的下端与所述上嵌合件和所述下嵌合件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头的上端外接出水管,且所述连接头与所述出水管20之间为可拆卸连接;
所述配水管的外周面与所述下嵌合件的第二内壁的内表面胶水粘接。
滤膜的一端弯折挂于下嵌合件的第二外壁之后卡于上嵌合件的卡槽固定,不仅能够实现滤膜的安装,而且密封性好,能够避免滤膜管的内外渗漏;同时上嵌合件的第一内壁的内表面与下嵌合件的第二内壁的外表面胶水粘接,实现上、下嵌合件的固定连接,连接头的下端与上嵌合件和下嵌合件可拆卸连接,且连接头与出水管之间也为可拆卸连接,此设计使得单支或部分滤膜管损坏后,可单独更换,成本低,效率高。
固定结构可以只需要连接头、上嵌合件和下嵌合件三个部件,即可实现滤膜的安装、配水管的安装以及滤膜管与外部出水管的可拆卸连接,安装快捷简单,且滤膜管损坏后,可单独更换,成本低,效率高。
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头与所述上嵌合件和下嵌合件之间均为螺纹连接。
所述出水管为入水软管,所述入水软管与所述连接头螺纹连接。
如图6所示,所述上嵌合件103的上端具有一圈便于将所述滤膜管安装于支撑板的凸缘1034。通过凸缘设计可以把滤膜管挂于具有安装孔的支撑板上,再通过压紧板将滤膜管安装固定
相邻所述配水孔之间的距离为10-100mm,每一配水孔的孔径皆为 0.1-10mm。所述配水孔为圆孔,但不限于此。
所述多孔导水片为多层网状塑料片。所述多层网状塑料片为特氟龙片、 PI(聚酰亚胺)片、PSF(聚芳砜和聚醚砜)片或PPA(聚邻苯二甲酰胺)片,但不现于此。
所述滤膜为化纤滤膜,所述化纤滤膜的过滤微孔的孔径为25-250μm。
所述多孔导水片设有一片或两片。
所述滤膜管的长度为1-2.5mm,所述滤膜管的直径为10-100mm,所述滤膜管的数量为50-500支。
所述上嵌合件和所述下嵌合件均为PVC件。
所述外壳为钢质壳、塑料壳或钢筋混凝土壳,但不限于此;外壳的截面形状为方形或圆形,但不限于此。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如下:
进入本装置的污水可以先经过管道混合器初步反应(比如,于管道混合器前段添混凝剂及酸、碱药剂,另于管道混合器后段设置pH探测仪表进行药混水体需求pH值调整。添加混凝药剂后水体会产生微胶状物质,同时产生微絮凝效果),之后通过原水进水口进入外壳,并进入过滤膜管之间,之后在外力的作用下,污水穿过滤膜过滤之后依次经过出水管、布水分管、连接管和布水主管,最后经净化水出口排除;可以定期的对滤膜管进行清理,通过外接的高压水或高压气,经滤膜管外表面的污泥和杂质吹洗掉,落入集灰斗,最后在抽泥泵的作用下经出泥管排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外压浸没式微过滤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30)和设于所述外壳的原水进水口(301)、净化水出水口(302)、出泥管(303)、集灰斗(40)和滤膜管组,所述原水进水口和所述净化水出口均位于所述外壳的上部,所述集灰斗位于所述滤膜管组的下方,所述出泥管连通所述集灰斗和所述外壳,通过所述出泥管将所述集灰斗的污泥排至外壳外;
所述滤膜管组包括布水主管(50)、多个连接管(120)、多个布水分管(60)、多个出水管(20)、压紧板(70)、支撑板(80)和多个滤膜管(90),所述布水主管与多个所述连接管连接,所述连接管与所述布水分管连接,每一所述布水分管皆与多个出水管连接,每一出水管皆与一所述滤膜管连接,所述支撑板和所述压紧板皆具有多个安装孔,所述滤膜管挂于所述支撑板的安装孔并通过所述压紧板压紧固定;
每一所述滤膜管(90)皆包括滤膜(101)、密封端头(1011)、配水管(105)、至少一多孔导水片(106)和固定结构(10),定义滤膜与外接出水管(20)连接的一端为首端,且另一端为末端,所述滤膜的末端通过所述密封端头密封连接,所述滤膜的首端与所述出水管通过所述固定结构(10)连接;
所述滤膜的中心安装有所述配水管,所述配水管从所述滤膜的末端延伸至所述滤膜的首端,所述配水管上且沿滤膜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配水孔(1051),所述配水管的末端进行封堵;
所述多孔导水片位于所述滤膜与所述配水管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压浸没式微过滤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灰斗内具有曝气反洗管(100),所述曝气反洗管的一端外接高压气或/和高压水,且另一端对准滤膜管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压浸没式微过滤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包括连接头(102)、上嵌合件(103)和下嵌合件(104);
所述上嵌合件(103)的下表面向上凹陷形成一圈卡槽(1031),且所述卡槽将所述上嵌合件分隔成第一内壁(1032)和第一外壁(1033),所述下嵌合件(104)的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一圈凹槽(1041),且所述凹槽将所述下嵌合件分隔成第二内壁(1042)和第二外壁(1043);
所述滤膜的一端弯折挂于所述下嵌合件的第二外壁之后卡于所述上嵌合件的卡槽,所述上嵌合件的第一内壁的内表面与所述下嵌合件的第二内壁的外表面胶水粘接,所述连接头的下端与所述上嵌合件和所述下嵌合件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头的上端外接出水管,且所述连接头与所述出水管(20)之间为可拆卸连接;
所述配水管的外周面与所述下嵌合件的第二内壁的内表面胶水粘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外压浸没式微过滤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嵌合件(103)的上端具有一圈便于将所述滤膜管安装于支撑板的凸缘(103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压浸没式微过滤膜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配水孔之间的距离为10-100mm,每一配水孔的孔径皆为0.1-1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压浸没式微过滤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导水片为多层网状塑料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压浸没式微过滤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膜为化纤滤膜,所述化纤滤膜的过滤微孔的孔径为25-250μ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压浸没式微过滤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导水片设有一片或两片。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压浸没式微过滤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膜管的长度为1-2.5mm,所述滤膜管的直径为10-100mm,所述滤膜管的数量为50-500支。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外压浸没式微过滤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嵌合件和所述下嵌合件均为PVC件。
CN201822224736.3U 2018-12-28 2018-12-28 外压浸没式微过滤膜装置 Active CN2093225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24736.3U CN209322526U (zh) 2018-12-28 2018-12-28 外压浸没式微过滤膜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24736.3U CN209322526U (zh) 2018-12-28 2018-12-28 外压浸没式微过滤膜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322526U true CN209322526U (zh) 2019-08-30

Family

ID=677293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224736.3U Active CN209322526U (zh) 2018-12-28 2018-12-28 外压浸没式微过滤膜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3225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30816A (zh) 气提式外置管式膜生物反应器净化装置
CN205127762U (zh) 一种mbr膜片反冲洗装置
CN103964598A (zh) 一种水处理装置
CN103341285B (zh) 一种平流沉淀/浸没式超滤一体化水处理装置
CN209113627U (zh) 一种逆渗透法回收回用染整污水处理装置
CN204981422U (zh) 污水处理厂分类深度处理装置
CN209322526U (zh) 外压浸没式微过滤膜装置
CN207918484U (zh) 一种带有光触媒的污水处理过滤设备
CN113800599A (zh) 一种水体颗粒物连续分级的过滤装置、过滤方法及过滤系统
CN219194767U (zh) 海水养殖用尾水处理一体化设备
CN209602277U (zh) 一种工业废水处理系统
CN204661466U (zh) 污水处理厂提标分质深度处理系统
CN211470879U (zh) Tmf污水处理系统
CN105330068B (zh) 气浮和过滤一体化装置
CN211357931U (zh) 水过滤装置及一级反渗透处理设备
CN202558669U (zh) 电镀用气浮槽
CN209618930U (zh) 多通道气水混合浮选机
CN203700089U (zh) 一种气浮转盘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CN207748936U (zh) 一种四段式纳滤膜浓缩装置
CN207749007U (zh) 一种结合有气浮装置的mbr膜污水处理系统
CN112452156A (zh) 一种用于自动双向反冲洗的新型微滤系统
CN208218548U (zh) 浑浊矿井水动态膜净化设备
CN206434934U (zh) 一种铜粉过滤装置
CN217025566U (zh) 一种废水处理设备
CN209548784U (zh) 一种防堵塞浓缩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