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53265U - 一种装潢垃圾捡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装潢垃圾捡袋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853265U CN208853265U CN201821272833.3U CN201821272833U CN208853265U CN 208853265 U CN208853265 U CN 208853265U CN 201821272833 U CN201821272833 U CN 201821272833U CN 208853265 U CN208853265 U CN 20885326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oller
- bag
- decoration
- picks
- conveyer bel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Refuse Collection And Transfer (AREA)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装潢垃圾捡袋装置,包括有用于输送破袋后装潢垃圾的传送带,所述传送带的出料端上方设有用于捡出装潢垃圾装袋的捡袋机构,所述捡袋机构包括有第一滚筒、第二滚筒,所述第一滚筒、第二滚筒外包裹有转动带,所述转动带上设有多个倾斜钉,所述传送带的出料端的至少一侧下方设有装袋容器,所述装袋容器与捡袋机构相匹配。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装潢垃圾捡袋装置,解决了袋装装潢垃圾在破袋后难以捡出的困难,从而减轻后续处置负担,提高了装潢垃圾后续再生产品的品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保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装潢垃圾捡袋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将破袋后装潢垃圾中的袋子分选出来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装潢垃圾必须装袋存放在小区指定位置,然后由运输部门前来收集运输。所以,在处理装潢垃圾的时候需要先破袋再处置,以往的装备是把袋子跟垃圾一起破碎,然后袋子跟随装潢垃圾进入下一道处置程序,这不仅增加了后续处置难度,还可能对后续的处置装备造成一定的损害,比如缠绕装备搅拌轴,而且,装垃圾的编织袋经历一系列装备处置后,会越来越碎小,增加后续分拣难度,而且将会大大影响再生材料的品质和稳定性。本方案旨在探索一种装备,它能将破开的编织袋捡出。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潢垃圾捡袋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缺乏将破袋后装潢垃圾中的袋子分选出来的装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装潢垃圾捡袋装置,包括有用于输送破袋后装潢垃圾的传送带,所述传送带的出料端上方设有用于捡出装潢垃圾装袋的捡袋机构,所述捡袋机构包括有第一滚筒、第二滚筒,所述第一滚筒、第二滚筒外包裹有转动带,所述转动带上设有多个倾斜钉,所述传送带的出料端的至少一侧下方设有装袋容器,所述装袋容器与捡袋机构相匹配。
所述传送带、转动带均为传送皮带。
优选地,所述第一滚筒的筒径大于所述第二滚筒的筒径。大筒径所述第一滚筒与小筒径所述第二滚筒的滚动,能够形成更长的跌落时间。
更优选地,所述第一滚筒的筒径为0.8-1.2m。
更优选地,所述第二滚筒的筒径为0.4-0.6m。
优选地,所述倾斜钉相对于转动带的倾斜角度为20-30°。所述倾斜钉可以带出装修垃圾的装袋。
优选地,所述倾斜钉同向倾斜。
优选地,相邻两排所述倾斜钉之间的间距相等。
优选地,相邻两排所述倾斜钉之间的间距为18-22cm。
优选地,同排相邻所述倾斜钉之间的间距相等。
优选地,同排相邻所述倾斜钉之间的间距为8-12cm。
优选地,所述第一滚筒、第二滚筒外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用于驱动捡袋机构中第一滚筒和第二滚筒进行转动,并通过第一滚筒和第二滚筒的转动带动转动带的运行。所述电机为常规使用的电机,可从市场上购买获得。
优选地,所述装袋容器位于所述传送带的出料端的任意一侧或两侧。
更优选地,所述装袋容器位于所述传送带的出料端的两侧。
更优选地,所述装袋容器位于所述传送带的出料端的任意一侧或两侧,且处于所述捡袋机构中第一滚筒和/或第二滚筒所在位置下方。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装袋容器位于所述传送带的出料端的两侧,且处于所述捡袋机构中第一滚筒和第二滚筒所在位置下方。
所述装袋容器与捡袋机构相匹配是指,所述装袋容器位于传送带的出料端的任意一侧或两侧,从而处于捡袋机构中第一滚筒和/或第二滚筒所在位置下方,使装袋容器与捡袋机构相配合,用于接收从捡袋机构上脱落的装潢垃圾装袋。
优选地,所述第一滚筒、第二滚筒还外接有螺杆升降机。所述螺杆升降机为常规使用的螺杆升降机,可从市场上购买获得。所述螺杆升降机用于驱动第一滚筒、第二滚筒进行上下升降,从而带动转动带的上下升降。所述螺杆升降机保证捡袋机构中位于第一滚筒、第二滚筒下方的转动带,其与传送带之间的垂直距离不大于放置在传送带上的装有装潢垃圾的装袋高度。
优选地,所述捡袋机构下方的所述传送带呈水平状态。从而保证袋装装潢垃圾在摊铺更平,更容易将装袋捡出。
优选地,所述传送带的两侧设有多块挡料板,位于两侧的所述挡料板相对应,位于同侧的所述挡料板保持间隙。保证物料不被或少被带出,仅使经捡袋机构的装袋捡出。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装潢垃圾捡袋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装潢垃圾捡袋装置,适用于袋装装潢垃圾经过破袋后,捡出其中的垃圾袋,相比目前常规的单纯人工分拣,节省人工,效率高。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装潢垃圾捡袋装置,解决了袋装装潢垃圾在破袋后难以捡出的困难,再通过传送带卸载到对应的装袋容器内,从而减轻后续处置负担,提高了装潢垃圾后续再生产品的品质。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装潢垃圾捡袋装置,在捡袋机构中,使用两个大小筒径的滚筒带动转动带,并在转动带转动过程中,通过转动带上固定安装的倾斜钉捡出装袋,由于大筒径的第一滚筒给装袋充分的时间和距离跌落,使装袋在重力作用下向下脱落掉入装袋容器,使装潢垃圾装袋的分拣更加彻底。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装潢垃圾捡袋装置,设计巧妙,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非常值得在实际工作中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装潢垃圾捡袋装置的一侧设置装袋容器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装潢垃圾捡袋装置的两侧设置装袋容器的立体结构图。
附图标记
1 第一滚筒
2 第二滚筒
3 转动带
4 倾斜钉
5 传送带
6 装袋容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图1。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装潢垃圾捡袋装置,包括有用于输送破袋后装潢垃圾的传送带5,所述传送带5的出料端上方设有用于捡出装潢垃圾装袋的捡袋机构,所述捡袋机构包括有第一滚筒1、第二滚筒2,所述第一滚筒1、第二滚筒2外包裹有转动带3,所述转动带3上设有多个倾斜钉4,所述传送带5的出料端的至少一侧下方设有装袋容器6,所述装袋容器6与捡袋机构相匹配。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传送带5、转动带3均为传送皮带。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滚筒1的筒径大于所述第二滚筒2的筒径。大筒径所述第一滚筒1与小筒径所述第二滚筒2的滚动,能够形成更长的跌落时间。所述第一滚筒1的筒径为0.8-1.2m。所述第二滚筒2的筒径为0.4-0.6m。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倾斜钉4相对于转动带3的倾斜角度为20-30°。所述倾斜钉4可以带出装修垃圾的装袋。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倾斜钉4同向倾斜。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相邻两排所述倾斜钉4之间的间距相等。相邻两排所述倾斜钉4之间的间距为18-22cm。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同排相邻所述倾斜钉4之间的间距相等。同排相邻所述倾斜钉4之间的间距为8-12cm。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滚筒1、第二滚筒2外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用于驱动捡袋机构中第一滚筒1和第二滚筒2进行转动,并通过第一滚筒1和第二滚筒2的转动带动转动带3的运行。所述电机为常规使用的电机,可从市场上购买获得。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装袋容器6位于所述传送带5的出料端的任意一侧或两侧。进一步地,所述装袋容器6位于所述传送带5的出料端的两侧。具体来说,所述装袋容器6位于所述传送带5的出料端的任意一侧或两侧,且处于所述捡袋机构中第一滚筒1和/或第二滚筒2所在位置下方。更进一步地,所述装袋容器6位于所述传送带5的出料端的两侧,且处于所述捡袋机构中第一滚筒2和第二滚筒3所在位置下方。便于装袋容器6接收从第一滚筒1和/或第二滚筒2上脱落的装袋。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滚筒1、第二滚筒2还外接有螺杆升降机。所述螺杆升降机用于驱动第一滚筒1、第二滚筒2进行上下升降,从而带动转动带3的上下升降。所述螺杆升降机保证捡袋机构中位于第一滚筒1、第二滚筒2下方的转动带3,其与传送带5之间的垂直距离不大于放置在传送带5上的装有装潢垃圾的装袋高度。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捡袋机构下方的所述传送带5呈水平状态。从而保证袋装装潢垃圾摊铺更平,更容易将装袋捡出。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传送带5的两侧设有多块挡料板,位于两侧的所述挡料板相对应,位于同侧的所述挡料板保持间隙。保证物料不被或少被带出,仅使经捡袋机构的装袋捡出。
下面结合图1,说明本实用新型中一种装潢垃圾捡袋装置的使用过程。
使用者获得如图1所示的一种装潢垃圾捡袋装置后,将经破袋后的袋装装潢垃圾,放置在传送带5上,在传送带5的出料端由捡袋机构捡出装潢垃圾的装袋,即通过螺杆升降机调整第一滚筒1、第二滚筒2的高度,保证捡袋机构中位于第一滚筒1、第二滚筒2下方的转动带3,其与传送带5之间的垂直距离不大于放置在传送带5上的装有装潢垃圾的装袋高度,再通过转动带3上的倾斜钉4勾住装袋,通过第一滚筒1和第二滚筒2转动,带动转动带3转动,在转动带3转动过程中,通过转动带3上固定安装的倾斜钉4捡出装袋,由于大筒径的第一滚筒1给装袋充分的时间和距离跌落,从而使装袋在重力作用下向下脱落掉入装袋容器6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装潢垃圾捡袋装置,解决了袋装装潢垃圾在破袋后难以捡出的困难,从而减轻后续处置负担,提高了装潢垃圾后续再生产品的品质。所以,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装潢垃圾捡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用于输送破袋后装潢垃圾的传送带(5),所述传送带(5)的出料端上方设有用于捡出装潢垃圾装袋的捡袋机构,所述捡袋机构包括有第一滚筒(1)、第二滚筒(2),所述第一滚筒(1)、第二滚筒(2)外包裹有转动带(3),所述转动带(3)上设有多个倾斜钉(4),所述传送带(5)的出料端的至少一侧下方设有装袋容器(6),所述装袋容器(6)与捡袋机构相匹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潢垃圾捡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滚筒(1)的筒径大于所述第二滚筒(2)的筒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潢垃圾捡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滚筒(1)的筒径为0.8-1.2m;所述第二滚筒(2)的筒径为0.4-0.6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潢垃圾捡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钉(4)相对于转动带(3)的倾斜角度为20-3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潢垃圾捡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钉(4)同向倾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潢垃圾捡袋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排所述倾斜钉(4)之间的间距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潢垃圾捡袋装置,其特征在于,同排相邻所述倾斜钉(4)之间的间距相等。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潢垃圾捡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滚筒(1)、第二滚筒(2)外接有电机。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潢垃圾捡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袋容器(6)位于所述传送带(5)的出料端的任意一侧或两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潢垃圾捡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滚筒(1)、第二滚筒(2)还外接有螺杆升降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272833.3U CN208853265U (zh) | 2018-08-08 | 2018-08-08 | 一种装潢垃圾捡袋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272833.3U CN208853265U (zh) | 2018-08-08 | 2018-08-08 | 一种装潢垃圾捡袋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853265U true CN208853265U (zh) | 2019-05-14 |
Family
ID=664141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272833.3U Active CN208853265U (zh) | 2018-08-08 | 2018-08-08 | 一种装潢垃圾捡袋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853265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645976A (zh) * | 2020-06-30 | 2020-09-11 | 湖北净果智能环保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 自动破袋并收集包装袋的装置 |
CN114345709A (zh) * | 2022-01-11 | 2022-04-15 | 黄玉龙 | 一种逆向输送高精度轻重垃圾分级筛选装置 |
-
2018
- 2018-08-08 CN CN201821272833.3U patent/CN208853265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645976A (zh) * | 2020-06-30 | 2020-09-11 | 湖北净果智能环保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 自动破袋并收集包装袋的装置 |
CN114345709A (zh) * | 2022-01-11 | 2022-04-15 | 黄玉龙 | 一种逆向输送高精度轻重垃圾分级筛选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230041B (zh) | 一种智能垃圾分类处理设备 | |
CN206199706U (zh) | 一种果蔬自动分拣系统 | |
CN208853265U (zh) | 一种装潢垃圾捡袋装置 | |
CN206218745U (zh) | 一种工件倒角自动进料传送装置 | |
CN111498450A (zh) | 一种果蔬分选用果蔬箱翻转输送装置 | |
CN206229419U (zh) | 一种工业自动化荞麦脱壳设备 | |
CN107857127A (zh) | 一种石膏板分拣系统 | |
CN110540032A (zh) | 送料机 | |
CN117680264B (zh) | 具备除尘功能的履带移动反击式破碎站 | |
CN218025361U (zh) | 一种自动理盖上盖机 | |
CN202238678U (zh) | 多级快速节能分选垃圾系统 | |
CN207643355U (zh) | 一种木屑烘干装置 | |
CN214107912U (zh) | 一种豆沙内包装分拣线 | |
CN216140796U (zh) | 矿泉水瓶自动理盖输送装置 | |
CN211732965U (zh) | 一种方包物件侧立装置 | |
CN112718804A (zh) | 一种电力器材分类回收装置 | |
CN114535098A (zh) | 一种轻型物流输送分拣装置 | |
CN209317904U (zh) | 一种新型蒜粉去磁装置 | |
CN202807151U (zh) | 枕式包装机分拣送料机构 | |
CN218142599U (zh) | 袋装水泥自动码垛生产线 | |
CN206116551U (zh) | 一种极板涂膏机的余膏回收装置 | |
CN215619864U (zh) | 一种自动拉伸吹瓶机上料机构 | |
CN2673114Y (zh) | 一种破壳装置 | |
CN206839846U (zh) | 一种应用于磁瓦倒角研磨的调节式上料装置 | |
CN219278432U (zh) | 一种电池分类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