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488923U - 显示面板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488923U CN208488923U CN201821143640.8U CN201821143640U CN208488923U CN 208488923 U CN208488923 U CN 208488923U CN 201821143640 U CN201821143640 U CN 201821143640U CN 208488923 U CN208488923 U CN 20848892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rea
- support membrane
- bent
- screen body
- flexible scree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柔性屏体和支撑层。所述柔性屏体包括依次设置的显示区、弯折区和延伸区。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柔性屏体朝向所述第一表面弯曲,所述显示区和所述延伸区平行设置。所述支撑层贴合于所述第一表面,位于所述弯折区的所述支撑层的硬度小于位于所述显示区和所述延伸区的所述支撑层的硬度。可以减少位于所述弯折区的所述柔性屏体的弯曲应力,进而可以避免所述柔性屏体由于变形损坏。并且在所述显示区和所述延伸区,所述支撑层的硬度较大,可以保证所述柔性屏体的强度,因此可以延长所述柔性屏体的寿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随着柔性屏体越来越多,柔性屏体翻折后导致的屏体显示不良的现象越来越多。柔性屏体翻折后产生的应力影响显示模组结构的可靠性。为了保证柔性屏体的挺性及其保护作用,常常需要在柔性屏体的背面贴附支撑膜。但是柔性屏体与支撑膜翻折会产生较大的弯曲应力,容易使柔性屏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柔性屏体与支撑膜翻折会产生较大的弯曲应力的问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
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柔性屏体,所述柔性屏体包括:
依次设置的显示区、弯折区和延伸区;
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柔性屏体朝向所述第一表面弯曲,所述显示区和所述延伸区平行设置;
支撑层,贴合于所述第一表面,位于所述弯折区的所述支撑层的硬度小于位于所述显示区和所述延伸区的所述支撑层的硬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层包括:
第一支撑膜,所述第一支撑膜贴合于所述第一表面,并位于所述显示区、所述弯折区和所述延伸区;
第二支撑膜,所述第二支撑膜贴合于所述第一支撑膜远离第一表面的一侧,并位于所述显示区、所述弯折区和所述延伸区,所述第一支撑膜在所述弯折区的厚度小于在所述显示区以及所述延伸区的厚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弯折区所述第一支撑膜与所述第二支撑膜之间形成间隙。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膜通过粘合剂贴合于所述第一支撑膜。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膜靠近所述弯折区的部分设置有用以增强所述弯折区强度的增强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从所述第二支撑膜到所述弯折区,所述增强部的横截面的宽度逐渐减小。
在一个实施例中,位于所述弯折区的所述第一支撑膜远离所述第一表面的一侧间隔设置有多个凹槽。
在一个实施例中,从所述弯折区的两端到所述弯折区的中间,所述多个凹槽之间的间隔逐渐减小。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凹槽呈锥形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显示区和所述延伸区,所述第一支撑膜的厚度为20μm-30μm。在所述弯折区,所述第一支撑膜的厚度为10μm,所述第二支撑膜的厚度为70μm-100μm。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支撑体,设置于位于所述显示区的所述第二支撑膜和位于所述延伸区的所述第二支撑膜之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层包括:
两个第三支撑膜,所述两个第三支撑膜均贴合于所述第一表面,并分别位于所述显示区和所述延伸区;
第四支撑膜,在所述显示区和所述延伸区,所述第四支撑膜贴合于所述第三支撑膜远离所述第一表面的一侧;在所述弯折区,所述第四支撑膜贴合于所述第一表面。
本申请涉及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柔性屏体和支撑层。所述柔性屏体包括依次设置的显示区、弯折区和延伸区。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柔性屏体朝向所述第一表面弯曲,所述显示区和所述延伸区平行设置。所述支撑层贴合于所述第一表面,位于所述弯折区的所述支撑层的硬度小于位于所述显示区和所述延伸区的所述支撑层的硬度。可以减少位于所述弯折区的所述柔性屏体的弯曲应力,进而可以避免所述柔性屏体由于变形损坏。并且在所述显示区和所述延伸区,所述支撑层的硬度较大,可以保证所述柔性屏体的强度,因此可以延长所述柔性屏体的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显示面板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局部示图;
图3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显示面板10
柔性屏体100
显示区110
弯折区120
凹槽121
延伸区130
第一表面140
第二表面150
支撑层200
第一支撑膜210
第二支撑膜220
增强部230
延伸部221
第三支撑膜240
第四支撑膜250
支撑体300
复合胶层400
覆盖层500
触控感应层510
偏光片520
盖板530
油墨层540
第一粘接层550
第二粘接层560
驱动单元610
柔性电路板62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申请显示面板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请参见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10。所述显示面板10包括柔性屏体100和支撑层200。所述柔性屏体100包括依次设置的显示区110、弯折区120和延伸区130。所述柔性屏体100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140和第二表面150。所述柔性屏体100朝向所述第一表面140弯曲。所述显示区110和所述延伸区130平行设置。所述支撑层200贴合于所述第一表面140。位于所述弯折区120的所述支撑层200的硬度小于位于所述显示区110和所述延伸区130的所述支撑层200的硬度。
所述柔性屏体100可以具有柔性基底。所述柔性基底中可以设置有显示驱动电路、发光二极体阵列等结构。所述柔性屏体100可以为OLED显示屏。所述柔性屏体100可以沿着某个方向弯折,也可以同时沿着多个方向弯折。所述显示区110可以用以显示图案。可以理解,所述显示区110的周缘可以具有边框。所述边框可以作为非显示区110。当所述显示面板10为全面屏显示时,所述边框的宽度可以很小,或者不具有边框。
所述弯折区120可以用以弯曲所述柔性屏体100。所述弯折区120可以不具有明显的分界线。所述弯折区120的大小和弯曲变径可以灵活改变。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弯折区120的基底材料的柔性比所述显示区110和所述延伸区130的材料的柔性更好。所述延伸区130可以用以设置电路器件。在所述第二表面150的所述显示区110可以看到显示图案。所述第一表面140可以理解为不显示图案一侧的表面。所述第一表面140和所述第二表面150在所述第一表面140可以设置用以支撑所述柔性屏体100的结构。在所述柔性屏体100弯曲后可以构成U形结构。在所述U形结构的内侧可以为所述第一表面140。所述U形结构的外侧为所述第二表面150。所述延伸区130和所述显示区110平行设置可以使得所述显示面板10具有板状结构,且便于所述柔性屏体100的固定。
所述支撑层200可以用以支撑弯曲后的所述柔性屏体100,以防止所述柔性屏体100由于受到外界压力损坏。在一个实施例中,制作所述支撑层200时,可以通过设计模具,使得所述弯折区120的所述支撑层200的厚度小于位于所述显示区110和所述延伸区130的所述支撑层200的厚度。位于所述显示区110的所述支撑层200的厚度与所述延伸区130的所述支撑层200的厚度可以不同。即所述显示区110的所述支撑层200的厚度与所述延伸区130的所述支撑层200的厚度可以根据所述显示面板10的内部的结构区别设置。所述弯折区120的所述支撑层200的硬度以为所述柔性屏体100的最小的位置。
所述柔性屏体100弯折时,所述弯折区120作为弯曲部分,会产生弯曲应力,且所述弯折区120的所述柔性屏体100的硬度越大,背离弯曲方向的所述柔性屏体100的表面的张力越大。而位于所述弯曲方向的所述柔性屏体100的表面挤压应力较大。因此所述柔性屏体100容易损坏。通过使得弯折区120的支撑层200的硬度小于所述显示区110和所述延伸区130的所述支撑层200的硬度,可以减少位于所述弯折区120的所述柔性屏体100的弯曲应力,进而可以避免所述柔性屏体100由于变形损坏。并且在所述显示区110和所述延伸区130,所述支撑层200的硬度较大,可以保证所述柔性屏体100的强度,因此可以延长所述柔性屏体100的寿命。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层200包括第一支撑膜210和第二支撑膜220。所述第一支撑膜210贴合于所述第一表面140,并位于所述显示区110、所述弯折区120和所述延伸区130。所述第二支撑膜220贴合于所述第一支撑膜210远离第一表面140的一侧,并位于所述显示区110、所述弯折区120和所述延伸区130。所述第一支撑膜210在弯折区120的厚度小于在所述显示区110以及所述延伸区130的厚度。因此在所述弯折区120,由所述第一支撑膜210和所述第二支撑膜220叠加的厚度小于在所述显示区110和所述延伸区130所述第一支撑膜210和所述第二支撑膜220叠加的厚度。因此,在所述弯折区120,所述支撑层200的硬度就小于位于所述显示区110和所述延伸区130的所述支撑层200的硬度。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弯折区120所述第一支撑膜210与所述第二支撑膜220之间形成间隙700。由于所述第一支撑膜210在所述弯折区120的厚度小于在所述显示区110以及所述延伸区130的厚度,因此在所述弯折区120,第一支撑膜210无法与所述第二支撑膜220完全贴合。在所述第一支撑膜210与所述第二支撑膜220之间形成所述间隙700。所述间隙700中可以填充空气。所述弯折区120弯折时,空气的阻力很小,因此可以便于所述弯折区120的弯折。同时不易产生弯曲应力。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膜220通过粘合剂贴合于所述第一支撑膜210。所述粘合剂可以为合成树脂、合成橡胶等。通过所述粘合剂粘贴所述第二支撑膜220和所述第一支撑膜210方便简单,且粘接的效果好。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膜210和所述第二支撑膜220的材料可以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酰亚胺薄膜。所述第一支撑膜210和所述第二支撑膜220可以具有一定的硬度和韧性。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膜210可以较高的强度,所述第二支撑膜220可以具有一定的弹性。因此所述第一支撑膜210可以保证所述柔性屏体100的强度,所述第二支撑膜220可以在所述柔性屏体100受到外界冲击力时起缓冲作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膜220靠近所述弯折区120的部分设置有用以增强所述弯折区120强度的增强部230。位于所述弯折区120的所述柔性屏体100弯曲成弧形时,所述弧形的两端部在弧线的法线方向受压能力较差,所述增强部230可以与所述弯折区120的两端相抵接,因此可以增加所述柔性屏体100的弯折区120的强度,避免所述弯折区120靠近所述显示区110和所述延伸区130的位置由于受压能力差而损坏。
在一个实施例中,从所述第二支撑膜220到所述弯折区120,所述增强部230的横截面的宽度逐渐减小。可以理解,位于所述弯折区120两端的所述柔性屏体100和所述第一支撑膜210的弯曲应力最大。从所述弯折区120的两端到所述弯折区120的弧顶,弯曲应力逐渐减小。因此所述增强部230的横截面的宽度逐渐减小可以与所述弯折区120的弯曲应力相适应,即可以充分对所述弯折区120进行补强,也不影响所述弯折区120的弯曲。同时可以节省材料。
请参见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增强部230可以与所述第二支撑膜220一体成型。所述增强部230与所述第一支撑膜210接触的部位的表面可以为弧形。所述弧形可以与位于所述弯折区120的所述柔性屏体100的弯曲表面相对应,以使所述增强部230与所述第一支撑膜210接触的部位完全契合,以进一步增强所述柔性屏体100的强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位于所述弯折区120的所述第一支撑膜210远离所述第一表面140的一侧间隔设置有多个凹槽121。位于所述弯折区120的所述第一支撑膜210在弯曲后可以为弧形结构。在位于所述弯折区120的所述第一支撑膜210弯曲后,由于挤压应力,位于所述弯折区120的所述第一支撑膜210远离所述第一表面140的基材应力变大。长时间保持应力状态会容易使得所述柔性屏体10损坏。所述间隔设置的多个凹槽121可以在所述弯折区120朝向所述第一表面140弯曲的时候,减少位于所述弯折区120的所述第一支撑膜210材料内部的应力,因而可以减少应力积累,可以延长所述柔性屏体100的寿命。
在一个实施例中,从所述弯折区120的两端到所述弯折区120的中间。所述多个凹槽121之间的间隔逐渐减小。由于所述弯折区120两端的所述柔性屏体100和所述第一支撑膜210的弯曲应力最大,从所述弯折区120的两端到所述弯折区120的弧顶,弯曲应力逐渐减小。因此,所述凹槽121设置的密度根据所述弯折区120的应力变化设计,可以使得凹槽121的设计更有针对性。同时避免了过多开槽影响所述第一支撑膜210的结构强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显示区110和所述延伸区130,所述第一支撑膜210的厚度为20μm-30μm。在所述弯折区120,所述第一支撑膜210的厚度为10μm。且在厚度为10μm时,所述第一支撑膜210的厚度可以足以支撑位于所述弯折区120的所述柔性屏体100的弯曲,同时不会造成过大的弯曲应力,能够保证所述柔性屏体100的寿命。所述第二支撑膜220的厚度为70μm-80μm。在厚度为70μm-80μm时,所述第二支撑膜220具有较高的强度,可以避免所述柔性屏体10的显示区110和延伸区130由于外力压力而损坏。并且所述第二支撑膜220也不会显著提高所述显示面板10的厚度,有利于实现显示面板10的薄屏设计。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1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膜220之间的支撑体300。所述支撑体300可以用以通过所述第二支撑膜220支撑所述柔性屏体100,确保所述柔性屏体100不易变形。所述支撑体300可以为立方体。所述支撑体300可以为硅胶等具有一定硬度和弹性的材料。所述支撑体300与所述两个第二支撑膜220接触的两个面可以为平行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10还包括设置于靠近所述显示区110的所述第二支撑膜220和所述支撑体300之间的复合胶层400。所述复合胶层400可以为泡棉,也可以为具有弹性和韧性的材料。可以理解,所述复合胶层400的面积可以大于等于所述显示区110的面积。因此所述显示区110的边缘在受到冲击时都可以被所述复合胶层400缓冲。所述复合胶层400可以避免所述显示区110因受到挤压或局部应力冲击而损坏。
请参见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层200包括两个第三支撑膜240和一个第四支撑膜250。所述两个第三支撑膜240均贴合于所述第一表面140,并分别位于所述显示区110和所述延伸区130。在所述显示区110和所述延伸区130,所述第四支撑膜250贴合于所述第三支撑膜240远离所述第一表面140的一侧。在所述弯折区120,所述第四支撑膜250贴合于所述第一表面140。
本实施例中,先在所述柔性屏体100的所述第一表面140间隔铺设所述两个第三支撑膜240。所述两个第三支撑膜240可以分别支撑所述柔性屏体100的显示区110和所述延伸区130。所述第四支撑膜250作为一个整体铺设于位于所述显示区110和所述延伸区130的两个所述第三支撑膜240的表面,以及位于所述弯折区120的所述第一表面140的表面。即在所述显示区110和所述延伸区130,所述第三支撑膜240和所述第四支撑膜250层叠设置。在所述弯折区120,只有第四支撑膜250。因此位于所述弯折区120的所述支撑层200的硬度小于所述延伸区130和所述显示区110的支撑层200的硬度,从而便于所述弯折区120的弯折,也避免了由于位于所述弯折区120的支撑层200较厚产生较大弯曲应力。所述第三支撑膜240靠近所述弯折区120的一端与所述第四支撑膜250接触的位置可以通过有机胶填充,避免空隙的出现,进一步增强所述支撑层200对所述柔性屏体100的支撑力。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支撑膜240和所述第四支撑膜250可以通过胶体连接,避免所述第三支撑膜240和所述第四支撑膜250出现松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10还包括覆盖层500。所述覆盖层500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150。所述覆盖层500可以用以优化所述显示区110的显示。
所述覆盖层500包括在所述显示区110远离所述支撑层200依次设置的触控感应层510、偏光片520和盖板530。所述触控感应层510可以作为触摸信号输入端。所述显示区110可以根据所述触控感应层510的感应信号触发不同的显示图案。所述偏光片520可以吸收部分光线,防止自然光对显示的影响。所述盖板530可以为玻璃材料,也可以为有机材料。所述盖板530靠近所述显示区110的一侧可以设置有油墨层540。所述油墨层540可以用以用来遮光,以提高显示效果。所述油墨层540可以通过涂覆形成于所述盖板530的表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油墨层540和所述偏光片520之间可以通过第一粘接层550固定。所述触摸感应层和所述显示区110之间可以通过第二粘接层560固定。所述第一粘接层550和所述第二粘接层560可以为光学胶以及有机树脂等材料。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10还包括驱动单元610和柔性电路板620。所述驱动单元610和柔性电路板620分别间隔设置于所述延伸区130。所述驱动单元610可以用以接收主机板发出的控制型号,并将信号输入到所述柔性屏体100中。所述柔性电路板620可以与主机板连接,并向所述主机板提供电源。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本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2)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柔性屏体(100),所述柔性屏体(100)包括:
依次设置的显示区(110)、弯折区(120)和延伸区(130);
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140)和第二表面(150),所述柔性屏体(100)朝向所述第一表面(140)弯曲,所述显示区(110)和所述延伸区(130)平行设置;
支撑层(200),贴合于所述第一表面(140),位于所述弯折区(120)的所述支撑层(200)的硬度小于位于所述显示区(110)和所述延伸区(130)的所述支撑层(200)的硬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层(200)包括:
第一支撑膜(210),所述第一支撑膜(210)贴合于所述第一表面(140),并位于所述显示区(110)、所述弯折区(120)和所述延伸区(130);
第二支撑膜(220),所述第二支撑膜(220)贴合于所述第一支撑膜(210)远离第一表面(140)的一侧,并位于所述显示区(110)、所述弯折区(120)和所述延伸区(130),所述第一支撑膜(210)在所述弯折区(120)的厚度小于在所述显示区(110)以及所述延伸区(130)的厚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弯折区(120)所述第一支撑膜(210)与所述第二支撑膜(220)之间形成间隙(700)。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膜(220)通过粘合剂贴合于所述第一支撑膜(210)。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膜(220)靠近所述弯折区(120)的部分设置有用以增强所述弯折区(120)强度的增强部(230)。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从所述第二支撑膜(220)到所述弯折区(120),所述增强部(230)的横截面的宽度逐渐减小。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弯折区(120)的所述第一支撑膜(210)远离所述第一表面(140)的一侧间隔设置有多个凹槽(121)。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从所述弯折区(120)的两端到所述弯折区(120)的中间,所述多个凹槽(121)之间的间隔逐渐减小。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121)呈锥形结构。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显示区(110)和所述延伸区(130),所述第一支撑膜(210)的厚度为20μm-30μm,在所述弯折区(120),所述第一支撑膜(210)的厚度为10μm,所述第二支撑膜(220)的厚度为70μm-100μm。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体(300),设置于位于所述显示区(110)的所述第二支撑膜(220)和位于所述延伸区(130)的所述第二支撑膜(220)之间。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层(200)包括:
两个第三支撑膜(240),所述两个第三支撑膜(240)均贴合于所述第一表面(140),并分别位于所述显示区(110)和所述延伸区(130);
第四支撑膜(250),在所述显示区(110)和所述延伸区(130),所述第四支撑膜(250)贴合于所述第三支撑膜(240)远离所述第一表面(140)的一侧;在所述弯折区(120),所述第四支撑膜(250)贴合于所述第一表面(140)。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143640.8U CN208488923U (zh) | 2018-07-18 | 2018-07-18 | 显示面板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143640.8U CN208488923U (zh) | 2018-07-18 | 2018-07-18 | 显示面板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488923U true CN208488923U (zh) | 2019-02-12 |
Family
ID=652477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143640.8U Active CN208488923U (zh) | 2018-07-18 | 2018-07-18 | 显示面板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488923U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903679A (zh) * | 2019-03-07 | 2019-06-18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可折叠支撑结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CN110189636A (zh) * | 2019-05-31 | 2019-08-30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
CN110634398A (zh) * | 2019-08-19 | 2019-12-31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及制备方法 |
CN111048728A (zh) * | 2020-03-18 | 2020-04-21 | 江苏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二次电池、电池模块以及使用二次电池作为电源的装置 |
CN112071199A (zh) * | 2020-09-10 | 2020-12-11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
CN116072004A (zh) * | 2023-01-31 | 2023-05-05 |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2018
- 2018-07-18 CN CN201821143640.8U patent/CN208488923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903679A (zh) * | 2019-03-07 | 2019-06-18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可折叠支撑结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US11974491B2 (en) | 2019-03-07 | 2024-04-30 |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 Support structur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
CN110189636A (zh) * | 2019-05-31 | 2019-08-30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
CN110634398A (zh) * | 2019-08-19 | 2019-12-31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及制备方法 |
US11586248B2 (en) | 2019-08-19 | 2023-02-21 |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
WO2021184491A1 (zh) * | 2020-03-18 | 2021-09-23 | 江苏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二次电池、电池模块以及使用二次电池作为电源的装置 |
CN113748561A (zh) * | 2020-03-18 | 2021-12-03 | 江苏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二次电池、电池模块以及使用二次电池作为电源的装置 |
US11450931B2 (en) | 2020-03-18 | 2022-09-20 | Jiangsu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Limited | Secondary battery, battery module, and device for using secondary battery as power source |
CN111048728B (zh) * | 2020-03-18 | 2020-06-23 | 江苏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二次电池、电池模块以及使用二次电池作为电源的装置 |
CN111048728A (zh) * | 2020-03-18 | 2020-04-21 | 江苏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二次电池、电池模块以及使用二次电池作为电源的装置 |
CN113748561B (zh) * | 2020-03-18 | 2024-05-10 | 江苏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二次电池、电池模块以及使用二次电池作为电源的装置 |
US12266825B2 (en) | 2020-03-18 | 2025-04-01 | Jiangsu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Limited | Secondary battery, battery module, and power consuming device |
CN112071199A (zh) * | 2020-09-10 | 2020-12-11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
CN112071199B (zh) * | 2020-09-10 | 2022-06-07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
CN116072004A (zh) * | 2023-01-31 | 2023-05-05 |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628500A (zh) | 显示面板 | |
CN208488923U (zh) | 显示面板 | |
CN111028682B (zh) | 柔性显示装置 | |
US8988364B2 (en) | Display device and input device | |
CN210836910U (zh) |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触控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 |
CN208488919U (zh) | 显示面板 | |
US11191163B2 (en) |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 and flexible display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omprising the same | |
CN111161646B (zh) | 显示装置及便携式终端 | |
CN109947297B (zh) | 柔性触控显示面板 | |
CN203386162U (zh) | 触控显示装置 | |
KR101921010B1 (ko) | 디스플레이 모듈 및 상기 디스플레이 모듈을 구비하는 전자 장치 | |
US20230170929A1 (en) | Display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 |
CN108597380A (zh) | 显示面板 | |
CN109285864A (zh) | 柔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CN204807879U (zh) | 一种灯条固定胶带、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
CN209103039U (zh) | 一种显示装置 | |
CN109637382A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12002221A (zh) | 显示装置及其贴合方法 | |
CN113362724A (zh) |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 |
CN208488921U (zh) | 显示面板 | |
CN110120183A (zh) |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
CN114613271A (zh) | 显示装置 | |
US20240302692A1 (en) | Mobile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screen backlight module | |
CN109802049B (zh) |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
CN110295016A (zh) | 保护膜及面板组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E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 ||
E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
Assignee: Yungu (Gu'an) Technology Co., Ltd.|Bazhou Yungu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Kunsh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ew flat panel display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Assignor: Kunshan Guo Xian Photoelectric Co., Ltd. Contract record no.: X2019990000156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Unitary organic luminating display panel with double faces for lighting out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212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1910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