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542116U - 带强制分离机构的微动开关 - Google Patents
带强制分离机构的微动开关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542116U CN207542116U CN201721666737.2U CN201721666737U CN207542116U CN 207542116 U CN207542116 U CN 207542116U CN 201721666737 U CN201721666737 U CN 201721666737U CN 207542116 U CN207542116 U CN 20754211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vable contact
- separating mechanism
- contact spring
- separation member
- frizze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强制分离机构的微动开关,包括壳体,该壳体内设有常闭接插件和公共接插件,以及与该公共接插件电连接、具有可与常闭接插件电连接的弹性组件,该弹性组件上联动连接有触发组件,所述弹性组件在触发组件作用下可围绕与公共接插件支点摆动;所述壳体内还设有多级传动的强制分离机构,该强制分离机构可在触发组件作用下与弹性组件接触,强行分离弹性组件与常闭接插件。本实用新型的微动开关设置了强制分离机构,当开关出现异常情况,常闭接插件的静触点与公共接插件上的动触点接触没有正常断开时,强制分离机构会强行将动静触点分开,确保电气安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开关,尤其涉及一种带强制分离机构的微动开关。
背景技术
微动开关是具有微小接点间隔和快动机构,用规定的行程和规定的力进行开关动作的接点机构,用外壳覆盖,其外部有触发杆的一种开关,因为其开关的触点间距比较小,故名微动开关。外机械力通过传动元件(按销、按钮、杠杆、滚轮等)将力作用于动作簧片上,当动作簧片位移到临界点时产生瞬时动作,使动作簧片末端的动触点与定触点快速接通或断开。当传动元件上的作用力移去后,动作簧片产生反向动作力,当传动元件反向行程达到簧片的动作临界点后,瞬时完成反向动作。微动开关的触点间距小、动作行程短、按动力小、通断迅速。其动触点的动作速度与传动元件动作速度无关。
传统的微动开关包括壳体、面板、常开接插件、常闭接插件、公共接插件和在常开接插片和常闭接插件之间切换的动滑片,驱动动滑片动作的单弹片或单弹簧,目前市面上使用的微动开关因其自身结构的限制存在诸多缺陷,无法满足诸多行业标准要求,不能在安全系数要求较高的场合或领域使用,市场广度低。
现有市场上微动开关相当于标准件在市场上使用,所有微动开关基本都无法实现强制分离,其原因如下:
1.微动开关大部分靠拉簧、簧片或整体式弹片自复位,初始状态通常开关的动触片上触点与常闭接插件上触点接触在上方,开关中强制分离件多采用翘翘板运动方式来实现开关强制分离,当动触片上触点与常闭接插件上触点接触在上方,按钮下压过程中触发强制分离件一端围绕支点向下运动,强制分离件另一端运动方向是向上,而强制分离件只有向下作用在动触片上才能起到强制分离功能,因此强制分离件另一端运动方向是向上是不起作用,这也导致微动开关很难实现强制分离功能。
2.微动开关内部弹性件多采用拉簧,簧片或整体式弹片触发开关通断电,开关动作与复位全部靠弹性件完成,弹性件弹力普遍比较小,如果在内部增加强制分离件,强制分离件无法自己复位,需要靠开关弹片弹力使其复位,但微动开关弹性件弹力普遍力偏小,需要额外分出力用于强制分离件复位,增加了弹性件负担,容易影响开关动作特性,开关弹力衰减,严重的情况可以导致开关动作失效,如果开关安装环境振动环境时强制分离件振动也容易导致出现问题。
3.微动开关采用簧片或整体式弹片时,因为动触片本身壁厚薄且有弹性,当强制分离件作用在有弹性的动触片时,因为微动开关动作行程都比较短,动触片弹性变形抵消了强制分离件作用,会导致强制分离件不起作用,要解决此问题需要加大开关总行程,但微动开关有限空间不允许再增加行程,否则开关就变成非标开关,即使允许增加开关总行程,因为微动开关大部分靠簧片或整体式弹片复位,总行程加大会导致动触片脱槽导致开关无法动作。即使动触片不掉片,因为微动开关动静触点间隙之间间隙比较小,当开关触强制分离作用在弹性动触片上行程大,也容易导致动触片永久变形,动触片一旦永久变形会导致形状变化,形状变化进而导致动触片支点位置变化导致开关动作参数变化,严重会导致开关无法动作或复位。
以上问题中一点或几点导致市场上基本看不到同类型或类似微动开关具备强制分离功能,属于微动开关行业瓶颈,开关不具备强制分离功能,当开关出现异常情况,动、静触点在按钮下压过程中无法正常分离,有时会带来严重安全隐患,因现有微动开关无法实现强制分离,因此无法应用有安全要求的领域,特别在一些有行业标准行业,比如说电梯行业等。导致开关应用受到严格限制,制约行业发展。
因此,亟待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动作特性好且使用寿命长的带强制分离机构的微动开关。
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强制分离机构的微动开关包括壳体,该壳体内设有常闭接插件和公共接插件,以及与该公共接插件电连接、具有可与常闭接插件电连接的弹性组件,该弹性组件上联动连接有触发组件,所述弹性组件在触发组件作用下可围绕与公共接插件支点摆动;所述壳体内还设有多级传动的强制分离机构,该强制分离机构可在触发组件作用下与弹性组件接触,强行分离弹性组件与常闭接插件。
其中,所述强制分离机构包括可绕各自支点转动且相互联动的第一分离件和第二分离件,所述第一分离件具有与触发组件相适配的拨动端,所述第二分离件具有用于分离弹性组件与常闭接插件的分离端;触发组件运动推动拨动端,带动第一分离件绕其支点转动,第一分离件联动第二分离件沿相反方向绕其支点转动,使得分离端推动弹性组件运动至强行分离弹性组件与常闭接插件。
进一步,所述壳体内还设有具有弹性的分离复位件,该分离复位件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抵接在第二分离件上,第二分离件强行分离弹性组件与常闭接插件后在分离复位件的回弹力作用下恢复至初始状态。
进一步,所述第二分离件上具有可与弹性组件的第一分离面、作为转动支点的旋转接触面、与分离复位件相接触的第一复位面。
再者,所述第一分离件可转动连接在公共接插件或壳体上,该公共接插件或壳体上设有用于装配第一分离件的连接杆;所述第二分离件可转动连接在壳体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分离件与第二分离件可转动连接在与壳体相适配的盖板上。
优选的,所述弹性组件包括与该公共接插件电连接、且具有可与常闭接插件通电导通的动触点的动触片,该动触片上联动连接有产生弹力驱动该动触片运动的弹性件。
再者,所述动触片包括动触片基座和位于该动触片基座上作为动触点的触点结构,在装有触点结构的动触片基座一侧表面上设有至少一层用于防止变形的垫片。
进一步,所述动触片包括动触片基座和位于该动触片基座上作为动触点的触点结构,所述动触片基座上具有用于防止动触片脱落的防掉凸台,该防掉凸台与动触片基座之间形成与触发组件相适配的装配空间。
优选的,所述动触片包括动触片基座和位于该动触片基座上作为动触点的触点结构,所述动触片基座的边沿设有若干用于防止变形的折边,该折边的折向远离触点结构一侧。
再者,所述触发组件包括触发杆和穿过弹性组件一端抵接在触发杆下端、另一端卡勾在公共接插件上的第一支撑件;所述触发杆具有位于壳体外部的游离端,以及位于壳体内部、与强制分离机构相适配的触发凹槽,触发杆向下运动至触发凹槽的上边沿与强制分离机构相触时触发强制分离机构发生动作。
优选的,所述触发组件包括触发杆和与该触发杆相适配的触发底座,所述触发杆具有位于壳体外部的游离端,所述触发底座的下端抵靠动触片上,该触发底座具有与强制分离机构相适配的触发凹槽;所述触发杆带动触发底座向下运动至触发凹槽的上边沿与强制分离机构相触时触发强制分离机构发生动作。
进一步,所述触发组件包括触发杆、穿过公共接插件一端抵接在触发杆下端、另一端卡勾在弹性组件上的第二支撑件和套设在触发杆下端的复位弹簧;所述触发杆具有位于壳体外部的游离端,以及位于壳体内部、与强制分离机构相适配的触发凹槽,触发杆运动至触发凹槽的上边沿与强制分离机构相触时触发强制分离机构发生动作。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微动开关设置了强制分离机构,当开关出现异常情况,常闭接插件的静触点与公共接插件上的动触点接触没有正常断开时,强制分离机构会强行将动、静触点分开,确保电气安全;
(2)本实用新型为了提高强制分离机构的复位能力,使开关通用性更强,本实用新型在强制分离机构下方还设置了具有弹性的分离复位件,分离复位件抵靠于强制分离机构的分离端,当开关复位时,强制分离机构在被压缩变形的分离复位件产生弹力或与弹性件的弹力共同作用下回到初始状态,确保强制分离机构自身重力或振动不影响到开关动、静触点接触;
(3)本实用新型当弹性件产生弹力足够确保开关动静触点接通或断开前提下还有足够力用于强制分离机构复位,也可以取消分离复位件,依靠弹性件自身弹力作用动触片,动触片力传递给强制分离机构使强制分离机构复位,动触片起到了复位功能;
(4)本实用新型在动触片的动触点一侧下表面向外增设若干折边,因为动触片金属件本身比较薄具有弹性,若干折边可以起到动触片材料厚度增厚效果,防止材料变形;
(5)本实用新型当开关采用簧片或一体式弹性件结构时,在动触片动触点一侧下表面增设了若干垫片,因为动触片金属件本身比较薄具有弹性,在动触片上增设若干垫件,或者折边和垫片一起使用,可以起到动触片材料厚度增厚效果,防止材料变形;可有效避免当动静触点粘结没有分开情况下,强制分离机构作用在动触片,动触片上在外力作用下不容易变形,从而有效避开动触点自身弹性影响强制分离效果;
(6)本实用新型的强制分离机构对动触片作用点设置在动静触点接触位置,力几乎可直接作用在触点位置动触片,避开作用在动触片肩部再传到触点上,可有效避免动触片弹性而抵消强制分离机构分离效果,也可避免在强制分离机构作用下导致动触片永久变形;当开关采用拉簧式结构时,也可以有效避开强制分离件对动触片支点影响防止动触片脱槽或掉片;
(7)本实用新型开关结构紧凑且符合大部分行业的安全应用标准,即可单独做为开关使用,也可以做为一个核心芯部模块安装于一些工业类开关组件上,实现多元化配置,如限位开关,安全门开关,防爆开关,脚踏开关,断路器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动作机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第二分离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动触片与第一支撑件的连接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动触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第一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常闭接插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动作机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动触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动触片的爆炸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动作机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中第二分离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中第二分离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中第二分离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的动作机构示意图;
图2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中动触片的爆炸示意图;
图2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中第二分离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8的立体图;
图2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8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8的动作机构示意图;
图2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8中动触片的爆炸示意图;
图2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8中第二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8中一种第二分离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8中另一种第二分离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一种带强制分离机构的微动开关,包括壳体1和与该壳体1相适配的盖板10,该壳体内设有常闭接插件2、公共接插件3、弹性组件、触发组件6和多级传动的用于强行分离动、静触点的强制分离机构。弹性组件与该公共接插件3电连接,且也可与常闭接插件2电连接,弹性组件上联动连接有触发组件6,弹性组件在触发组件6作用下可围绕与公共接插件3支点摆动。壳体1内还设有多级传动的强制分离机构,该强制分离机构可在触发组件6作用下与弹性组件接触,强行分离弹性组件与常闭接插件2。弹性组件包括与该公共接插件3电连接、且具有可与常闭接插件2通电导通的动触点的动触片4,该动触片4上联动连接有产生弹力驱动该动触片4运动的弹性件5。本实用新型的常闭接插件2和公共接插件3的一端位于壳体1内,另一端作为开关端子,且常闭接插件2上设有用于与动触片4上的动触点相导通的常闭静触点。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增设常开接插件11,该常开接插件11的一端位于壳体1内,另一端作为开关端子,且常开接插件11上设有用于与动触片4上的动触点相导通的常开静触点。
本实用新型的强制分离机构包括可绕各自支点转动且相互联动的第一分离件7和第二分离件8,所述第一分离件7具有与触发组件6相适配的拨动端,第二分离件8具有用于分离弹性组件与常闭接插件的分离端;触发组件6运动推动拨动端,带动第一分离件7绕其支点转动,第一分离件7联动第二分离件8沿相反方向绕其支点转动,使得分离端推动动触片4运动至强行分离弹性组件与常闭接插件。本实用新型当弹性件产生弹力足够确保开关动静触点接通或断开前提下还有足够力用于强制分离机构复位,可依靠弹性件自身弹力作用动触片,动触片力传递给强制分离机构使强制分离机构复位,动触片起到了复位功能。
本实用新型为了提高强制分离机构的复位能力,使开关通用性更强,本实用新型在强制分离机构下方还设置了具有弹性的分离复位件,其中壳体1内还设有具有弹性的分离复位件9,该分离复位件9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抵靠在第二分离件8上,第二分离件8强行分离动、静触点后在分离复位件9的回弹力作用下恢复至初始状态。分离复位件抵靠于强制分离机构的分离端,当开关复位时,强制分离机构在被压缩变形的分离复位件产生弹力或与弹性件的弹力共同作用下回到初始状态,确保强制分离机构自身重力或振动不影响到开关动静触点接触。
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二分离件8上具有与动触片的动触点位置直接接触的第一分离面801、作为转动支点的旋转接触面802、与分离复位件9相接触的第一复位面803。本实用新型的强制分离机构对动触片作用点设置在动静触点接触位置,力几乎可直接作用在触点位置动触片,可有效避免动触片弹性而抵消强制分离机构分离效果,也可更有效避免在强制分离机构作用下导致动触片永久变形;当开关采用拉簧式结构时,也可以有效避开强制分离件对动触片支点影响防止动触片脱槽或掉片。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分离件7可转动连接在公共接插件3或壳体1上,该公共接插件3或壳体1上设有用于装配第一分离件7的连接杆701;第二分离件8可转动连接在壳体1上。或者第一分离件7与第二分离件8可转动连接在与壳体1相适配的盖板10上。
本实用新型的弹性件5为簧片,该簧片的一端抵接在动触片4上,另一端抵接在公共接插件3上。或者弹性件5为与动触片4形成一体结构的簧片,该簧片一端固定于动触片4上、另一端自由悬臂,且该簧片的自由悬臂端与公共接插件3相抵接。或者弹性件5可为拉簧,所述拉簧一端勾接在动触片4上,另一端勾接在触发组件6上。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触发组件6包括触发杆601和穿过动触片4一端抵接在触发杆601下端、另一端卡勾在公共接插件3上的第一支撑件602;触发杆601具有位于壳体外部的游离端,以及位于壳体1内部、与强制分离机构相适配的触发凹槽603,触发杆601向下运动至触发凹槽603的上边沿与强制分离机构相触时触发强制分离机构发生动作。其中第一支撑件602一端具有抵接在触发杆601下端的第一折边604,靠近该第一折边604处的表面开设有与动触片4相连接的第一卡槽605;第一支撑件602另一端具有可活动的卡合在公共接插件3上的卡勾606,靠近该卡勾606处的底边沿607为与公共接插件3适配抵接的运动支撑部。
本实用新型第二种触发组件6包括触发杆601和与该触发杆601相适配的触发底座608,触发杆601具有位于壳体外部的游离端,所述触发底座608的下端抵靠动触片4上,该触发底座608具有与强制分离机构相适配的触发凹槽603;所述触发杆601带动触发底座608向下运动至触发凹槽603的上边沿与强制分离机构相触时触发强制分离机构发生动作。
本实用新型第三种触发组件6包括触发杆601、穿过公共接插件3一端抵接在触发杆601下端、另一端卡勾在动触片4上的第二支撑件609和套设在触发杆601下端的复位弹簧610;所述触发杆601具有位于壳体外部的游离端,以及位于壳体1内部、与强制分离机构相适配的触发凹槽603,触发杆601向下运动至触发凹槽603的上边沿与强制分离机构相触时触发强制分离机构发生动作。其中第二支撑件609一端具有抵接在触发杆601下端的第二折边611,中间开设有与公共接插件3相适配卡接的第二卡槽612,另一端具有与动触片4相适配卡接的第三卡槽613。
本实用新型的动触片4包括动触片基座401和位于该动触片基座401上作为动触点的触点结构402。其中装有触点结构402的动触片基座401一侧表面上设有至少一层用于防止变形的垫片403。在动触片动触点一侧下表面增设了若干垫片,因为动触片金属件本身比较薄具有弹性,在动触片上增设若干垫件,或者折边和垫片一起使用,可以起到动触片材料厚度增厚效果,防止材料变形;可有效避免当动、静触点粘结没有分开情况下,强制分离机构作用在动触片,动触片上的垫片在外力作用下不容易变形,从而有效避开动触片自身弹性影响强制分离效果。再者动触片基座401上具有用于防止动触片4脱落的防掉凸台404,该防掉凸台404与动触片基座401之间形成与触发组件6相适配的装配空间。动触片基座401的边沿设有若干用于防止变形的折边405,该折边405的折向远离触点结构402一侧。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带强制分离机构的微动开关,包括壳体1和与该壳体1相适配的盖板10,该壳体内设有常闭接插件2、公共接插件3、常开接插件11、动触片4、弹性件5、触发组件6和多级传动的用于强行分离动、静触点的强制分离机构。常开接插件11、常闭接插件2和公共接插件3的一端位于壳体1内、一端伸出壳体1外。动触片4与公共接插件3电连接,且具有可与常闭接插件2的静触点连通的动触点;该动触片4上依次联动连接有产生弹力驱动该动触片4运动的弹性件5和触发组件6。弹性件5即为簧片,该簧片的一端抵接在动触片4上,另一端抵接在公共接插件3上。本实用新型的常开接插件11、常闭接插件2和公共接插件3的一端位于壳体1内,另一端伸出壳体1作为开关端子,且常开接插件11和常闭接插件2上分别设有用于与动触片4上的动触点相导通的静触点。
本实用新型的强制分离机构包括可绕各自支点转动且相互联动的第一分离件7和第二分离件8,所述第一分离件7具有与触发组件6相适配的拨动端,所述第二分离件8具有用于分离动、静触点的分离端;触发组件6向下运动推动拨动端,带动第一分离件7绕其支点转动,第一分离件7联动第二分离件8沿相反方向绕其支点转动,使得分离端推动动触片4运动至强行分离动、静触点。本实用新型当弹性件产生弹力足够确保开关动静触点接通或断开前提下还有足够力用于强制分离机构复位,可依靠弹性件自身弹力作用动触片,动触片力传递给强制分离机构使强制分离机构复位,动触片起到了复位功能。本实用新型为了提高强制分离机构的复位能力,使开关通用性更强,本实用新型在强制分离机构下方还设置了具有弹性的分离复位件,其中壳体1内还设有具有弹性的分离复位件9,该分离复位件9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抵接在第二分离件8上,第二分离件8强行分离动、静触点后在分离复位件9的回弹力作用下恢复至初始状态。分离复位件抵靠于强制分离机构的分离端,当开关复位时,强制分离机构在被压缩变形的分离复位件产生弹力或与弹性件的弹力共同作用下回到初始状态,确保强制分离机构自身重力或振动不影响到开关动静触点接触。
如图5和图6所示,动触片4包括动触片基座401和位于该动触片基座401上作为动触点的触点结构402。该动触片基座401为具有中间挖空区域的薄片结构,该薄片结构上靠近触点结构402一侧的挖空区域处具有与簧片相抵接的簧片连接槽406,与该簧片连接槽406相对的挖空区域上具有与第一支撑件602相适配的卡合直边407,靠近该卡合直边407处还具有用于防止动触片4脱落的防掉凸台404,该防掉凸台404与卡合直边407之间形成与第一支撑件602相适配的装配空间。簧片一端抵接在簧片连接槽406,自由悬臂的另一端与防掉凸台404之间形成可用于穿设公共接插件3的装配空间;簧片的自由悬臂端与公共接插件3上第一槽口301相抵接。在动触片基座401的外侧两长边沿向外折弯形成带有肩部408的立板409,该立板409可用于增强动触片基座的强度,防止变形。
如图2和图3所示,触发组件6包括触发杆601和穿过动触片4一端抵接在触发杆601下端、另一端卡勾在公共接插件3上的第一支撑件602;触发杆601具有位于壳体外部的游离端,以及位于壳体1内部、与强制分离机构相适配的触发凹槽603,触发杆601向下运动至触发凹槽603的上边沿与强制分离机构相触时触发强制分离机构发生动作。如图7所示,其中第一支撑件602一端具有抵接在触发杆601下端的第一折边604,靠近该第一折边604处的表面开设有与动触片4的卡合直边407相连接的第一卡槽605,该第一卡槽605作为第一支撑件602旋转的运动支撑部;第一支撑件602另一端具有可活动的卡合在公共接插件3的第二槽口302上的卡勾606,靠近该卡勾606处的底边沿607为与公共接插件3适配抵接的运动支撑部。
如图3所示,第一分离件7可转动连接在公共接插件3,该公共接插件3上设有用于装配第一分离件7的连接杆701;第二分离件8可转动连接在壳体1上。如图4所示,第二分离件8上具有与动触片的动触点位置直接接触的第一分离面801、作为转动支点的旋转接触面802、与分离复位件9相接触的第一复位面803以及与动触片4的立板409上的肩部408接触的第二分离面804。本实用新型的强制分离机构对动触片作用点设置在动静触点接触位置,力几乎可直接作用在触点位置动触片,可有效避免动触片弹性而抵消强制分离机构分离效果,也可更有效避免在强制分离机构作用下导致动触片永久变形。其中第二分离面804可传递力至动触片的肩部408,可作为辅助力传递至触点位置。如图8所示,常闭接插件2上开设有与第二分离件8相适配的工艺缺口201。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触发杆下压过程:触发杆601在外力作用下往下运动,触发杆601的下端与第一支撑件602的第一折边604相接触带动第一支撑件602围绕运动支撑部第一卡槽605旋转,从而带动动触片4往下运动,动触片4在弹力作用下使动触点与常闭静触点保持接触通电。当开关跳变后,触发杆601继续往下运动,触发杆601的触发凹槽603的上边沿与第一分离件7的拨动端相触时推动第一分离件7,使第一分离件7逆时针旋转,第一分离件7与第二分离件8接触,促使第二分离件8顺时针旋转同时压缩分离复位件9变形产生弹力,如果有发生动触片没有从常闭静触点转换到常开静触点现象,第二分离件8会强制分离动、静触点。
触发杆复位过程:触发杆601在簧片弹力作用下的自复位过程中,第一分离件7与第二分离件8在分离复位件9弹力作用下复位,当开关跳变后,触发杆601继续往上运动,开关继续回位直到停止。本实用新型在自复位开关中增加强制分离机构,当开关出现异常无法正常切换时,强制分离机构可强行将开关动静触点分开,行业应用更加安全可靠,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实施例2
如图9和图10所示,实施例2的结构与实施例1的结构相同,区别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弹性件5为与动触片4形成一体结构的簧片,该簧片一端固定于动触片4上、另一端自由悬臂,且该簧片的自由悬臂端与公共接插件3的第一槽口301相抵接。如图11和图12所示,动触片4包括动触片基座401和位于该动触片基座401上作为动触点的触点结构402。该动触片基座401为具有中间挖空区域的薄片结构,该薄片结构上靠近触点结构402一侧的挖空区域处与簧片的一端固定连为一体,靠近簧片自由悬臂端的挖空区域上具有与第一支撑件602相适配的卡合直边407,靠近该卡合直边407处还具有用于防止动触片4脱落的防掉凸台404,该防掉凸台404与卡合直边407之间形成与第一支撑件602相适配的装配空间。簧片一端抵接在簧片连接槽406,自由悬臂的另一端与防掉凸台404之间形成可用于穿设公共接插件3的装配空间。在动触片基座401的外侧两长边沿向外折弯形成带有肩部408的立板409,该立板409可用于增强动触片基座的强度,防止变形。同时本实用新型装有触点结构402的动触片基座401一侧表面上设有至少一层用于防止变形的垫片403。或者在动触片动触点一侧下表面增设了若干垫片,因为动触片金属件本身比较薄具有弹性,在动触片上增设若干垫件,或者折边和垫片一起使用,可以起到动触片材料厚度增厚效果,防止材料变形;可有效避免当动静触点粘结没有分开情况下,强制分离机构作用在动触片,动触片上的垫片在外力作用下不容易变形,从而有效避开动触点自身弹性影响强制分离效果。动触片基座401的边沿设有若干用于防止变形的折边405,折边可朝上也可以朝下。本实用新型在动触片的动触点一侧下表面向外增设若干折边,因为动触片金属件本身比较薄具有弹性,若干折边可以起到动触片材料厚度增厚效果,防止材料变形。
工作过程: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如图13和图14所示,实施例3的结构与实施例1的结构相同,区别之处在于:弹性件5为拉簧,拉簧一端勾接在动触片4上,另一端勾接在第一支撑件602上。动触片4和第一支撑件602上可分别开设与拉簧相适配的连接槽口。动触片4包括动触片基座401和位于该动触片基座401上作为动触点的触点结构402;且无需增设折边和垫片。
工作过程: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4
如图15和图16所示,实施例4的结构与实施例2的结构相同,区别之处在于:第二分离件8上具有作为转动支点的旋转接触面802、与分离复位件9相接触的第一复位面803以及与动触片4的立板409上的肩部408接触的第二分离面804。本实用新型的强制分离机构对动触片作用点设置在动触片4的立板409上的肩部408,力作用在动触片肩部再传到触点上。
工作过程:与实施例2相同。
实施例5
如图17和图18所示,实施例5的结构与实施例2的结构相同,区别之处在于:第二分离件8上具有作为转动支点的旋转接触面802、与分离复位件9相接触的第一复位面803以及与动触片4的立板409上的肩部408接触的第二分离面804。本实用新型的强制分离机构对动触片作用点设置在动触片4的立板409上的肩部408,力作用在动触片肩部再传到触点上。
如图5和图6所示,弹性件5即为簧片,该簧片的一端抵接在动触片4上,另一端抵接在公共接插件3上。动触片4包括动触片基座401和位于该动触片基座401上作为动触点的触点结构402。该动触片基座401为具有中间挖空区域的薄片结构,该薄片结构上靠近触点结构402一侧的挖空区域处具有与簧片相抵接的簧片连接槽406,与该簧片连接槽406相对的挖空区域上具有与第一支撑件602相适配的卡合直边407,靠近该卡合直边407处还具有用于防止动触片4脱落的防掉凸台404,该防掉凸台404与卡合直边407之间形成与第一支撑件602相适配的装配空间。簧片一端抵接在簧片连接槽406,自由悬臂的另一端与防掉凸台404之间形成可用于穿设公共接插件3的装配空间;簧片的自由悬臂端与公共接插件3上第一槽口301相抵接。在动触片基座401的外侧两长边沿向外折弯形成带有肩部408的立板409,该立板409可用于增强动触片基座的强度,防止变形。
工作过程:与实施例2相同。
实施例6
如图19和图20所示,实施例6的结构与实施例3的结构相同,区别之处在于:第二分离件8上具有作为转动支点的旋转接触面802、与分离复位件9相接触的第一复位面803以及与动触片4的立板409上的肩部408接触的第二分离面804。本实用新型的强制分离机构对动触片作用点设置在动触片4的立板409上的肩部408,力作用在动触片肩部再传到触点上。
工作过程:与实施例3相同。
实施例7
如图21和图2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带强制分离机构的微动开关,包括壳体1和与该壳体1相适配的盖板10,该壳体内设有常闭接插件2、公共接插件3、常开接插件11、动触片4、弹性件5、触发组件6和多级传动的用于强行分离动、静触点的强制分离机构。常开接插件11、常闭接插件2和公共接插件3的一端位于壳体1内,与预埋在底壳上的接插脚电连接,接插脚一端露出壳体1与外部连接。动触片4与公共接插件3电连接,且具有可与常闭接插件2的静触点连通的动触点;该动触片4上依次联动连接有产生弹力驱动该动触片4运动的弹性件5和触发组件6。本实用新型的弹性件5为与动触片4形成一体结构的双簧片,该双簧片一端固定于动触片4上、另一端自由悬臂,且该簧片的自由悬臂端与公共接插件3的第一槽口301相抵接。本实用新型常开接插件11和常闭接插件2上分别设有用于与动触片4上的动触点相导通的静触点。
本实用新型的强制分离机构包括可绕各自支点转动且相互联动的第一分离件7和第二分离件8,所述第一分离件7具有与触发组件6的触发底座608相适配的拨动端,第二分离件8具有用于分离动、静触点的分离端;触发组件6向下运动推动拨动端,带动第一分离件7绕其支点转动,第一分离件7联动第二分离件8沿相反方向绕其支点转动,使得分离端推动动触片4运动至强行分离动、静触点。本实用新型当弹性件产生弹力足够确保开关动静触点接通或断开前提下还有足够力用于强制分离机构复位,可依靠弹性件自身弹力作用动触片,动触片力传递给强制分离机构使强制分离机构复位,动触片起到了复位功能。本实用新型为了提高强制分离机构的复位能力,使开关通用性更强,本实用新型在强制分离机构下方还设置了具有弹性的分离复位件,其中壳体1内还设有具有弹性的分离复位件9,该分离复位件9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抵接在第二分离件8上,第二分离件8强行分离动、静触点后在分离复位件9的回弹力作用下恢复至初始状态。分离复位件抵接于强制分离机构的分离端,当开关复位时,强制分离机构在被压缩变形的分离复位件产生弹力或与弹性件的弹力共同作用下回到初始状态,确保强制分离机构自身重力或振动不影响到开关动静触点接触。
如图2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弹性件5为与动触片4形成一体结构的簧片,该簧片一端与动触片4形成一体、另一端自由悬臂,且该簧片的自由悬臂端与公共接插件3的第一槽口301相抵接。本实用新型装有触点结构402的动触片基座401一侧表面上设有至少一层用于防止变形的垫片403。在动触片动触点一侧下表面增设了若干垫片,因为动触片金属件本身比较薄具有弹性,在动触片上增设若干垫件,或者折边和垫片一起使用,可以起到动触片材料厚度增厚效果,防止材料变形;可有效避免当动静触点粘结没有分开情况下,强制分离机构作用在动触片,动触片上的垫片在外力作用下不容易变形,从而有效避开动触片自身弹性影响强制分离效果。动触片基座401的边沿设有若干用于防止变形的折边405,折边可朝上也可以朝下。本实用新型在动触片的动触点一侧下表面向外增设若干折边,因为动触片金属件本身比较薄具有弹性,若干折边可以起到动触片材料厚度增厚效果,防止材料变形。
如图21和图22所示,触发组件6包括触发杆601和与该触发杆601相适配的触发底座608,触发杆601具有位于壳体外部的游离端,所述触发底座608的下端抵靠动触片4上,该触发底座608具有与强制分离机构相适配的触发凹槽603;所述触发杆601带动触发底座608向下运动至触发凹槽603的上边沿与强制分离机构相触时触发强制分离机构发生动作。
第一分离件7和第二分离件8分别通过销轴可转动连接在盖板10上。如图24所示,第二分离件8上具有与动触片的动触点位置直接接触的第一分离面801、作为转动支点的旋转接触面802、与分离复位件9相接触的第一复位面803。本实用新型的强制分离机构对动触片作用点设置在动静触点接触位置,力几乎可直接作用在触点位置动触片,可有效避免动触片弹性而抵消强制分离机构分离效果,也可更有效避免在强制分离机构作用下导致动触片永久变形。
如图2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触发杆下压过程:触发杆601在外力作用下往下运动,触发底座608的下端与动触片4相接触带动动触片4往下弯曲变形运动,动触片4在自身弹力作用下使动触点与常闭静触点保持接触通电。当开关跳变后,触发杆601继续往下运动,触发底座608的触发凹槽603的上边沿与第一分离件7的拨动端相触时推动第一分离件7,使第一分离件7逆时针旋转,第一分离件7与第二分离件8接触,促使第二分离件8顺时针旋转同时压缩分离复位件9变形产生弹力,如果有发生动触片没有从常闭静触点转换到常开静触点现象,第二分离件8会强制分离动、静触点。
触发杆复位过程:触发杆601在簧片弹力作用下的自复位过程中,第一分离件7与第二分离件8在分离复位件9弹力作用下复位,当开关跳变后,触发杆601继续往上运动,开关继续回位直到停止。本实用新型在自复位开关中增加强制分离机构,但开关出现异常无法正常切换时,强制分离机构可强行将开关动静触点分开,行业应用更加安全可靠,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实施例8
如图25、图26和图27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带强制分离机构的微动开关,包括壳体1和与该壳体1相适配的盖板10,该壳体内设有常闭接插件2、公共接插件3、常开接插件11、动触片4、弹性件5、触发组件6和多级传动的用于强行分离动、静触点的强制分离机构。常开接插件11、常闭接插件2和公共接插件3的一端位于壳体1内、一端伸出壳体1外。动触片4与公共接插件3电连接,且具有可与常闭接插件2的静触点连通的动触点;该动触片4上依次联动连接有产生弹力驱动该动触片4运动的弹性件5和触发组件6。本实用新型的常开接插件11、常闭接插件2和公共接插件3的一端位于壳体1内,另一端伸出壳体1作为开关端子,且常开接插件11和常闭接插件2上分别设有用于与动触片4上的动触点相导通的静触点。
本实用新型的强制分离机构包括可绕各自支点转动且相互联动的第一分离件7和第二分离件8,所述第一分离件7具有与触发组件6的触发凹槽603相适配的拨动端,所述第二分离件8具有用于分离动、静触点的分离端;触发组件6向下运动推动拨动端,带动第一分离件7绕其支点转动,第一分离件7联动第二分离件8沿相反方向绕其支点转动,使得分离端推动动触片4运动至强行分离动、静触点。本实用新型当弹性件产生弹力足够确保开关动静触点接通或断开前提下还有足够力用于强制分离机构复位,可依靠弹性件自身弹力作用动触片,动触片力传递给强制分离机构使强制分离机构复位,动触片起到了复位功能。本实用新型为了提高强制分离机构的复位能力,使开关通用性更强,本实用新型在强制分离机构下方还设置了具有弹性的分离复位件,其中壳体1内还设有具有弹性的分离复位件9,该分离复位件9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抵接在第二分离件8上,第二分离件8强行分离动、静触点后在分离复位件9的回弹力作用下恢复至初始状态。分离复位件抵接于强制分离机构的分离端,当开关复位时,强制分离机构在被压缩变形的分离复位件产生弹力与弹性件的弹力共同作用下回到初始状态,确保强制分离机构自身重力或振动不影响到开关动静触点接触。
如图2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弹性件5为与动触片4形成一体结构的簧片,该簧片一端与动触片4形成一体、另一端自由悬臂,且该簧片的自由悬臂端与公共接插件3的第一槽口301相抵接。动触片4包括动触片基座401和位于该动触片基座401上作为动触点的触点结构402。该动触片基座401为具有中间挖空区域的薄片结构,该薄片结构上靠近触点结构402一侧的挖空区域处与簧片的一端形成一体,靠近簧片自由悬臂端的挖空区域上具有与第一支撑件609相适配的卡合直边407。同时本实用新型装有触点结构402的动触片基座401一侧表面上设有至少一层用于防止变形的垫片403。还可在动触片动触点一侧下表面增设了若干垫片,因为动触片金属件本身比较薄具有弹性,在动触片上增设若干垫件,或者折边和垫片一起使用,可以起到动触片材料厚度增厚效果,防止材料变形;可有效避免当动静触点粘结没有分开情况下,强制分离机构作用在动触片,动触片上的垫片在外力作用下不容易变形,从而有效避开动触点自身弹性影响强制分离效果。动触片基座401的边沿设有若干用于防止变形的折边405,折边可朝上也可以朝下。本实用新型在动触片的动触点一侧下表面向外增设若干折边,因为动触片金属件本身比较薄具有弹性,若干折边可以起到动触片材料厚度增厚效果,防止材料变形。
触发组件6包括触发杆601、穿过公共接插件3的第二槽口302一端抵接在触发杆601下端、另一端卡勾在动触片4的卡合直边407上的第二支撑件609和套设在触发杆601下端的复位弹簧610;触发杆601具有位于壳体外部的游离端,以及位于壳体1内部、与强制分离机构相适配的触发凹槽603,触发杆601向下运动至触发凹槽603的上边沿与强制分离机构相触时触发强制分离机构发生动作。如图29所示,其中第二支撑件609一端具有抵接在触发杆601下端的第二折边611,中间开设有与公共接插件3的第二槽口302相适配卡接的第二卡槽612,另一端具有与动触片4的卡合直边407相适配卡接的第三卡槽613。
第一分离件7可转动连接在公共接插件3,该公共接插件3上设有用于装配第一分离件7的连接杆701;第二分离件8可转动连接在壳体1上。如图30和图31所示,第二分离件8上具有与动触片的动触点位置直接接触的第一分离面801、作为转动支点的旋转接触面802、与分离复位件9相接触的第一复位面803。本实用新型的强制分离机构对动触片作用点设置在动、静触点接触位置,力几乎可直接作用在触点位置动触片,可更有效避免动触片弹性而抵消强制分离机构分离效果,也可更有效避免在强制分离机构作用下导致动触片永久变形。
如图2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触发杆下压过程:触发杆601在外力作用下往下运动,触发杆601的下端与第二支撑件609的第二折边611相接触带动第二支撑件609围绕运动支撑部第三卡槽613旋转,从而带动动触片4往右运动,动触片4在弹力作用下使动触点与常闭静触点保持接触通电。当开关跳变后,触发杆601继续往下运动,触发杆601的触发凹槽603的上边沿与第一分离件7的拨动端相触时推动第一分离件7,使第一分离件7顺时针旋转,第一分离件7与第二分离件8接触,促使第二分离件8逆时针旋转同时压缩分离复位件9变形产生弹力,如果有发生动触片没有从常闭静触点转换到常开静触点现象,第二分离件8会强制分离动静触点。
触发杆复位过程:触发杆601在簧片和复位弹簧610的弹力作用下的自复位过程中,第一分离件7与第二分离件8在分离复位件9弹力作用下复位,当开关跳变后,触发杆601继续往上运动,开关继续回位直到停止。本实用新型在自复位开关中增加强制分离机构,当开关出现异常无法正常切换时,强制分离机构可强行将开关动静触点分开,行业应用更加安全可靠,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间”、“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等同变换,这些等同变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Claims (13)
1.一种带强制分离机构的微动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该壳体(1)内设有常闭接插件(2)和公共接插件(3),以及与该公共接插件(3)电连接、具有可与常闭接插件(2)电连接的弹性组件,该弹性组件上联动连接有触发组件(6),所述弹性组件在触发组件(6)作用下可围绕与公共接插件(3)支点摆动;所述壳体(1)内还设有多级传动的强制分离机构,该强制分离机构可在触发组件(6)作用下与弹性组件接触,强行分离弹性组件与常闭接插件(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强制分离机构的微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制分离机构包括可绕各自支点转动且相互联动的第一分离件(7)和第二分离件(8),所述第一分离件(7)具有与触发组件(6)相适配的拨动端,所述第二分离件(8)具有用于分离弹性组件与常闭接插件(2)的分离端;触发组件(6)运动推动拨动端,带动第一分离件(7)绕其支点转动,第一分离件(7)联动第二分离件(8)沿相反方向绕其支点转动,使得分离端推动弹性组件运动至强行分离弹性组件与常闭接插件(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强制分离机构的微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还设有具有弹性的分离复位件(9),该分离复位件(9)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抵接在第二分离件(8)上,第二分离件(8)强行分离弹性组件与常闭接插件(2)后在分离复位件(9)的回弹力作用下恢复至初始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强制分离机构的微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离件(8)上具有可与弹性组件直接接触的第一分离面(801)、作为转动支点的旋转接触面(802)、与分离复位件(9)相接触的第一复位面(803)。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强制分离机构的微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离件(7)可转动连接在公共接插件(3)或壳体(1)上,该公共接插件(3)或壳体(1)上设有用于装配第一分离件(7)的连接杆(701);所述第二分离件(8)可转动连接在壳体(1)上。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强制分离机构的微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离件(7)与第二分离件(8)可转动连接在与壳体(1)相适配的盖板(10)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强制分离机构的微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组件包括与该公共接插件(3)电连接、且具有可与常闭接插件(2)的通电导通的动触点的动触片(4),该动触片(4)上联动连接有产生弹力驱动该动触片(4)运动的弹性件(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带强制分离机构的微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片(4)包括动触片基座(401)和位于该动触片基座(401)上作为动触点的触点结构(402),在装有触点结构(402)的动触片基座(401)一侧表面上设有至少一层用于防止变形的垫片(403)。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带强制分离机构的微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片(4)包括动触片基座(401)和位于该动触片基座(401)上作为动触点的触点结构(402),所述动触片基座(401)上具有用于防止动触片(4)脱落的防掉凸台(404),该防掉凸台(404)与动触片基座(401)之间形成与触发组件(6)相适配的装配空间。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带强制分离机构的微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片(4)包括动触片基座(401)和位于该动触片基座(401)上作为动触点的触点结构(402),所述动触片基座(401)的边沿设有若干用于防止变形的折边(405),该折边(405)的折向远离触点结构(402)一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强制分离机构的微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组件(6)包括触发杆(601)和穿过弹性组件且一端抵接在触发杆(601)下端、另一端卡勾在公共接插件(3)上的第一支撑件(602);所述触发杆(601)具有位于壳体外部的游离端,以及位于壳体(1)内部、与强制分离机构相适配的触发凹槽(603),触发杆(601)向下运动至触发凹槽(603)的上边沿与强制分离机构相触时触发强制分离机构发生动作。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强制分离机构的微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组件(6)包括触发杆(601)和与该触发杆(601)相适配的触发底座(608),或者包括触发杆(601)和与该触发杆(601)形成一体结构的触发底座(608);所述触发杆(601)具有位于壳体外部的游离端,所述触发底座(608)的下端抵靠弹性组件上,该触发底座(608)具有与强制分离机构相适配的触发凹槽(603);所述触发杆(601)带动触发底座(608)向下运动至触发凹槽(603)的上边沿与强制分离机构相触时触发强制分离机构发生动作。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强制分离机构的微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组件(6)包括触发杆(601)、穿过公共接插件(3)一端抵接在触发杆(601)下端、另一端卡勾在弹性组件上的第二支撑件(609)和套设在触发杆(601)下端的复位弹簧(610);所述触发杆(601)具有位于壳体外部的游离端,以及位于壳体(1)内部、与强制分离机构相适配的触发凹槽(603),触发杆(601)运动至触发凹槽(603)的上边沿与强制分离机构相触时触发强制分离机构发生动作。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666737.2U CN207542116U (zh) | 2017-12-04 | 2017-12-04 | 带强制分离机构的微动开关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666737.2U CN207542116U (zh) | 2017-12-04 | 2017-12-04 | 带强制分离机构的微动开关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542116U true CN207542116U (zh) | 2018-06-26 |
Family
ID=626168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1666737.2U Active CN207542116U (zh) | 2017-12-04 | 2017-12-04 | 带强制分离机构的微动开关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542116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845525A (zh) * | 2017-12-04 | 2018-03-27 | 漳州聚安美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 带强制分离机构的微动开关 |
CN109411271A (zh) * | 2018-10-30 | 2019-03-01 | 东莞市林积为实业投资有限公司 | 一种按钮式的微动开关 |
-
2017
- 2017-12-04 CN CN201721666737.2U patent/CN207542116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845525A (zh) * | 2017-12-04 | 2018-03-27 | 漳州聚安美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 带强制分离机构的微动开关 |
CN107845525B (zh) * | 2017-12-04 | 2020-06-30 | 漳州聚安美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 带强制分离机构的微动开关 |
CN109411271A (zh) * | 2018-10-30 | 2019-03-01 | 东莞市林积为实业投资有限公司 | 一种按钮式的微动开关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22135041A1 (zh) | 一种断路器 | |
CN106992086B (zh) | 一种转动式微动限位开关 | |
CN207542116U (zh) | 带强制分离机构的微动开关 | |
US10454261B2 (en) | Waterproof and dust proof secure pop-up floor box | |
TWI613690B (zh) | 按鍵 | |
CN202076169U (zh) | 微动开关 | |
CN207542118U (zh) | 带强制分离通用型微动开关 | |
CN107799346B (zh) | 带强制分离机构的微动开关 | |
CN107845525A (zh) | 带强制分离机构的微动开关 | |
WO2024125334A1 (zh) | 一种应用于按键开关的纵横向转换触发导通机构 | |
CN200990342Y (zh) | 机械式强断压力温控器 | |
CN210778464U (zh) | 一种断路器的触头机构 | |
US5777536A (en) | Sealed electric switch assembly | |
CN114927363B (zh) | 一种防尘客车微动开关 | |
US20060070864A1 (en) | Trip indicative rocker switch | |
CN107026042B (zh) | 双弹簧的微动单限位通用开关 | |
CN107833778B (zh) | 带强制分离通用型微动开关 | |
CN212750772U (zh) | 断路器的操作机构及断路器 | |
CN207542086U (zh) | 一种防接触不良的微动开关 | |
CN209282158U (zh) | 一种断路器合闸突合机构及联动式断路器 | |
CN207542115U (zh) | 一种微小开关 | |
CN221927839U (zh) | 一种双回路微动开关 | |
CN111883399A (zh) | 一种插入式断路器的拉环机构和断路器 | |
CN201638771U (zh) | 双极自动断电式安全开关 | |
CN216902767U (zh) | 一种脱扣机构及断路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