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890645U - 一种节能的电磁采暖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节能的电磁采暖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890645U CN206890645U CN201720732896.1U CN201720732896U CN206890645U CN 206890645 U CN206890645 U CN 206890645U CN 201720732896 U CN201720732896 U CN 201720732896U CN 206890645 U CN206890645 U CN 20689064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omagnetic heating
- water inlet
- energy
- chuck
- inner lay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General Induction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磁加热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适于煤改电工程的节能的电磁采暖系统。该系统,包括金属加热体,金属加热体的外层夹套为空心筒状,其内壁和外壁之间存在空隙,金属加热体的内层套管为筒状,其内部设置有上下均高于内层套管的隔圈,外层夹套通过U型连接件与内层套管连通,外层夹套的外壁设置有进水口,内层套管的外部包裹有保温隔热层,保温隔热层的外部缠绕有高温感应线圈,高温感应线圈的两端与电磁加热控制器连接,电磁加热控制器连接有电源,外层夹套的进水口与进水管连通,隔圈与出水管连通,进水管中连接有热水循环泵。利用本系统,实现水电分离,使用安全性高,节约能源,经济效益好,热利用率高,热能高,减少去除水垢的过程。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磁加热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适于煤改电工程的节能的电磁采暖系统。
背景技术
煤改电工程是当前各个行业正在大力发展的重要工程,利用清洁能源代替传统的燃煤取暖,为防治大气污染、治理雾霾、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作出贡献。电采暖是将清洁的电能转换为热能的采暖方式,具有低碳节能环保的优势,已作为重要供暖途径而被大众广泛认可和使用。目前的电采暖炉中,大多采用电阻式加热,而此种加热方式具有加热效率低、耗电高、升温慢、故障率高的缺陷,同时,其安全性较低也令用户无法安心使用。电磁感应采暖系统是一种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电能转化成热能的装置,相对于传统的加热方式,热利用率更高,加热速度更快,然而,在环境严重污染、资源严重短缺的当今社会,仍然需要不断提高电采暖系统的热能和热利用率,提高装置的使用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磁采暖系统,节约能源,热能高,热利用率高,水电分离,安全性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节能的电磁采暖系统,包括金属加热体、保温隔热层、高温感应线圈、电磁加热控制器、电源、热水循环泵、进水管、出水管和活接头;金属加热体包括外层夹套、内层套管、隔圈、U型连接件和进水口,外层夹套为空心筒状,外层夹套的内壁和外壁之间存在空隙并形成空腔,内层套管为筒状并同轴设置于外层夹套的内部,内层套管的内部设置有上下均高于内层套管的隔圈,外层夹套的外壁上部通过U型连接件与内层套管连通,外层夹套的外壁下部设置有进水口;内层套管的外部包裹有保温隔热层,保温隔热层的外部缠绕有高温感应线圈,高温感应线圈的两端与电磁加热控制器连接,电磁加热控制器连接有电源;外层夹套的进水口通过活接头与进水管连通,隔圈的顶端通过活接头与出水管连通;进水管的管路中连接有热水循环泵。
另外,外层夹套的内壁和外壁相距8mm~12mm,内层套管与隔圈的距离为8mm~12mm,保温隔热层为至少2层纳米气凝胶毯,保温隔热层的厚度为1.3cm~1.7cm,高温感应线圈的材质为镀锡铜。
利用本实用新型节能电磁采暖系统的有益效果为,电磁感应的加热方式,实现了水电分离,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且相较于传统加热方式节约能源30%~45%,既能实现削峰填谷,又可充分利用廉价的低谷电价,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内外双层套管的金属加热体,延长了水流在管内的流动路程,进一步延长了水流的加热过程,使得热利用率达95%以上;套管的空腔间距较小,使水流更加贴近加热体表面,即更加贴近热源,进而提高热能;水体在流动加热的过程中被充分磁化,减少了定期去除水垢的操作过程;纳米气凝胶毯形成的保温隔热层,消除了热损失,保持高温感应线圈在低温环境下工作;低碳绿色环保,维护简单,占地面积小,使用周期长,性能稳定,适用于煤改电工程的节能采暖系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金属加热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节能电磁采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金属加热体内的水流走向示意图。
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金属加热体,1-1为外层夹套,1-2为内层套管,1-3为隔圈,1-4为U型连接件,1-5为进水口,2为保温隔热层,3为高温感应线圈,4为电磁加热控制器,5为电源,6为热水循环泵,7为进水管,8为出水管,9为活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一种节能的电磁采暖系统,包括金属加热体1、保温隔热层2、高温感应线圈3、电磁加热控制器4、电源5、热水循环泵6、进水管7、出水管8和活接头9,金属加热体1包括外层夹套1-1、内层套管1-2、隔圈1-3、U型连接件1-4和进水口1-5,外层夹套1-1为空心筒状,外层夹套1-1的内壁和外壁之间存在空隙并形成空腔,内层套管1-2为筒状并同轴设置于外层夹套1-1的内部,内层套管1-2的内部设置有上下均高于内层套管1-2的隔圈1-3,外层夹套1-1的外壁上部通过U型连接件1-4与内层套管1-2连通,外层夹套1-1的外壁下部设置有进水口1-5,内层套管1-2的外部包裹有保温隔热层2,保温隔热层2的外部缠绕有高温感应线圈3,高温感应线圈3的两端与电磁加热控制器4连接,电磁加热控制器4连接有电源5,外层夹套1-1的进水口1-5通过活接头9与进水管7连通,隔圈1-3的顶端通过活接头9与出水管8连通,进水管7的管路中连接有热水循环泵6,外层夹套1-1的内壁和外壁相距10mm,内层套管1-2与隔圈1-3的距离为10mm,保温隔热层2为4层纳米气凝胶毯,保温隔热层2的厚度为1.5cm,高温感应线圈3的材质为镀锡铜。
如图3所示,水流流经金属加热体1的过程为,进水管7里的水流从进水口1-5流入外层夹套1-1内,即流入外层夹套1-1的内壁和外壁形成的空腔内,再经过U型连接件1-4流入内层套管1-2与隔圈1-3形成的空腔,再从隔圈1-3底部流入隔圈1-3内部,经过隔圈1-3顶部从出水管8流出。
本电磁采暖系统的工作过程为,先打开热水循环泵6,让水流通过进水管7进入金属加热体1后,从出水管8流出,待水流循环畅通后,再打开电源5,使通用电进入电磁加热控制器4,将工频220V或380V、50/60Hz的交流电整流为直流电,再将直流电转成频率为10~40KHz的高频高压电流,当高速变化的高频高压电流流过高温感应线圈3时,会产生高速变化的交变磁场,磁场内的交变磁力线在金属加热体内1产生无数的小涡流,这些涡流使金属原子进行高速无规则的运动,通过原子的互相碰撞和摩擦产生热能,进一步使金属加热体1发热,包裹在金属加热体1的内层套管1-2表面的纳米气凝胶毯保温隔热层2,可减少热损失,提高热效率和热利用率,保持了高温感应线圈3在低温环境下工作。
另外,电磁加热控制器4安装有KSD温控器和水位探针,热水循环泵6装有防卡保护。
本实用新型的电磁采暖系统可多个串联,其串联方式为,利用活接头9,将上一组系统中的出水管8与下一组系统中的进水管7连接,实现多组串联,适用于多种电采暖需求。
Claims (6)
1.一种节能的电磁采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加热体(1)、保温隔热层(2)、高温感应线圈(3)、电磁加热控制器(4)、电源(5)、热水循环泵(6)、进水管(7)、出水管(8)和活接头(9);
所述金属加热体(1)包括外层夹套(1-1)、内层套管(1-2)、隔圈(1-3)、U型连接件(1-4)和进水口(1-5),所述外层夹套(1-1)为空心筒状,所述外层夹套(1-1)的内壁和外壁之间存在空隙并形成空腔,所述内层套管(1-2)为筒状并同轴设置于外层夹套(1-1)的内部,所述内层套管(1-2)的内部设置有上下均高于内层套管(1-2)的隔圈(1-3),所述外层夹套(1-1)的外壁上部通过U型连接件(1-4)与内层套管(1-2)连通,所述外层夹套(1-1)的外壁下部设置有进水口(1-5);
所述内层套管(1-2)的外部包裹有保温隔热层(2),所述保温隔热层(2)的外部缠绕有高温感应线圈(3),所述高温感应线圈(3)的两端与电磁加热控制器(4)连接,所述电磁加热控制器(4)连接有电源(5);
所述外层夹套(1-1)的进水口(1-5)通过活接头(9)与进水管(7)连通,所述隔圈(1-3)的顶端通过活接头(9)与出水管(8)连通;
所述进水管(7)的管路中连接有热水循环泵(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的电磁采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夹套(1-1)的内壁和外壁相距8mm~12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的电磁采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套管(1-2)与隔圈(1-3)的距离为8mm~12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的电磁采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隔热层(2)为至少2层纳米气凝胶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的电磁采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隔热层(2)的厚度为1.3cm~1.7c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的电磁采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感应线圈(3)的材质为镀锡铜。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732896.1U CN206890645U (zh) | 2017-06-22 | 2017-06-22 | 一种节能的电磁采暖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732896.1U CN206890645U (zh) | 2017-06-22 | 2017-06-22 | 一种节能的电磁采暖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890645U true CN206890645U (zh) | 2018-01-16 |
Family
ID=613154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0732896.1U Active CN206890645U (zh) | 2017-06-22 | 2017-06-22 | 一种节能的电磁采暖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890645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536497A (zh) * | 2019-09-23 | 2019-12-03 | 西安慧金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双层高效感应加热器及加热方法 |
CN115108180A (zh) * | 2022-06-20 | 2022-09-27 | 黄山市皖金铝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铝制品加工用保温测温装置及其保温方法 |
-
2017
- 2017-06-22 CN CN201720732896.1U patent/CN206890645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536497A (zh) * | 2019-09-23 | 2019-12-03 | 西安慧金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双层高效感应加热器及加热方法 |
CN110536497B (zh) * | 2019-09-23 | 2024-04-12 | 西安慧金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双层高效感应加热器及加热方法 |
CN115108180A (zh) * | 2022-06-20 | 2022-09-27 | 黄山市皖金铝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铝制品加工用保温测温装置及其保温方法 |
CN115108180B (zh) * | 2022-06-20 | 2023-09-26 | 黄山市皖金铝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铝制品加工用保温测温装置及其保温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5155576U (zh) | 一种中频电磁加热器 | |
CN201662038U (zh) | 电磁加热蒸汽锅炉 | |
CN206890645U (zh) | 一种节能的电磁采暖系统 | |
CN106958933B (zh) | 一种热水装置 | |
CN201844538U (zh) | 一种高频电热热水器 | |
CN101504134A (zh) | 超音频蒸汽锅炉 | |
CN207378932U (zh) | 一种高、低压中频蓄热供暖装置 | |
CN209197158U (zh) | 一种高压电蓄热锅炉用电磁蓄热装置 | |
CN209131135U (zh) | 一种工频感应户式电磁锅炉 | |
CN204202179U (zh) | 电磁加热系统 | |
CN201828006U (zh) | 管道流体加热器 | |
CN209085040U (zh) | 一种电阻发热装置及中高压电阻加热锅炉 | |
CN209213977U (zh) | 变频电磁锅炉 | |
CN211316128U (zh) | 一种电磁加热蒸汽锅炉 | |
CN209445494U (zh) | 一种电磁采暖炉的热水系统 | |
CN202885266U (zh) | 内外管道环形连接的u形加热管 | |
CN207907497U (zh) | 一种预热加热管 | |
CN207340220U (zh) | 一种基于管内添加扭转带的中频熔盐电加热装置 | |
CN211925394U (zh) | 一种基于太阳能保温的恒温原油火车槽罐 | |
CN2457836Y (zh) | 电磁涡流加热装置 | |
CN205536544U (zh) | 水电隔离式电热水器 | |
CN205245512U (zh) | 电磁双面感应加热器 | |
CN109654575A (zh) | 一种电磁加热采暖系统 | |
CN205579719U (zh) | 一种电磁变频加热储能设备及使用该设备的热水供暖系统 | |
CN202581763U (zh) | 一种加热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