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222404U - 具有阻隔板的排气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具有阻隔板的排气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222404U CN206222404U CN201621062421.8U CN201621062421U CN206222404U CN 206222404 U CN206222404 U CN 206222404U CN 201621062421 U CN201621062421 U CN 201621062421U CN 206222404 U CN206222404 U CN 20622240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ffler
- air
- exhaust apparatus
- suction cover
- top boar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Ventila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具有阻隔板的排气装置,包括:一吸气罩,其底面设有至少一抽气口,该吸气罩连接一抽气装置,该至少一抽气口与该抽气装置连通;一左阻隔板,固定于吸气罩的左侧,该左阻隔板的前端长度介于0.1cm至70cm之间,该左阻隔板的后端长度介于30cm至70cm之间,供封闭该吸气罩底部的大部分左侧空间;以及以右阻隔板,固定于吸气罩的右侧,且该右阻隔板的前端长度介于0.1cm至70cm之间,右阻隔板的后端长度介于30cm至70cm之间,供封闭该吸气罩底部的大部分右侧空间。借此,即能在抽气装置运转由抽气口向上抽气时,阻挡吸气罩左、右两侧下方的干扰气流,以提升排气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排气装置,尤指一种可有效防止油烟或污染物逸散,使提升排气效率,以适用于工厂、实验室及厨房的具有阻隔板的排气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型排气装置与一般用于作业场所的顶吸式吸气罩没有太大差别,此类排气装置在吸气时,空气与污染物会由吸气口进入,再通过导管排至室外。其中,接近吸气口位置的空气流速较大,远离吸气口位置的空气流速会随着离开吸气口的距离增加而快速下降。因此,在吸气口下方很短的距离内,空气往上的速度即已变得很小,使得向上的抽吸力不足,极容易受到来自人员走动、风扇或冷气运转等扰动气流的影响,使油烟或污染物随着扰动气流的流动而逸散。
针对上述问题,目前较有效的改善方法为在排气装置的吸气罩的左、右两侧分别增设长方形阻隔板,以防止油烟或污染物随着扰动气流的流动而逸散,进而增加排气效率。然而,在实际使用时,由于上述长方形阻隔板的面积太大,不但会造成视觉的阻碍,且会增加制造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为了提供一种有别于现有技术的结构,并改善上述的缺点,发明人积多年的经验及不断的研发改进,遂有本实用新型的产生。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阻隔板的排气装置,借由在吸气罩的底面设有至少一抽气口,并在吸气罩的左侧面及右侧面下方分别设有具有特定功能形状的阻隔板结构,以能解决现有排气装置的阻隔板容易造成视觉阻碍,且会增加制造成本的问题,而能有效防止油烟或污染物逸散、降低生产成本,并提升整体美观以促进销售。
为达上述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具有阻隔板的排气装置包括:一吸气罩、一左阻隔板以及一右阻隔板。其中,该吸气罩的底面设有至少一抽气口,吸气罩连接一抽气装置,抽气装置与至少一抽气口连通;该左阻隔板固定于吸气罩的左侧,且左阻隔板的前端长度介于0.1cm至70cm之间,左阻隔板的后端长度介于30cm至70cm之间,供封闭吸气罩底部的大部分左侧空间;该右阻隔板固定于吸气罩的右侧,且右阻隔板的前端长度介于0.1cm至70cm之间,右阻隔板的后端长度介于30cm至70cm之间,供封闭吸气罩底部的大部分右侧空间。
实施时,该左阻隔板的顶端连结于吸气罩的左侧底端,左阻隔板的底端为具有单曲率或多曲率其中的一种曲率的曲面,该左阻隔板的底端也可为一斜面。而该右阻隔板的顶端连结于吸气罩的右侧底端,右阻隔板的底端为具有单曲率或多曲率其中的一种曲率的曲面,右阻隔板的底端也可为一斜面。
实施时,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左导引部及一右导引部,左导引部结合于左阻隔板的底端右侧面,右导引部结合于右阻隔板的底端左侧面。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相互对称的左三角顶板及右三角顶板,左三角顶板的顶边结合于吸气罩的底端左侧,且左三角顶板位于至少一抽气口与左导引部的顶端之间,而右三角顶板的顶边结合于该气罩的底端右侧,且右三角顶板位于至少一抽气口与右导引部的顶端之间。
实施时,该左阻隔板及该右阻隔板也可分别为长方形板。一左导引部结合于左阻隔板的前端右侧面,一右导引部结合于右阻隔板的前端左侧面。而一左三角顶板及一右三角顶板相互对称,该左三角顶板的顶边结合于吸气罩的底端左侧,且左三角顶板位于至少一抽气口与左导引部的顶端之间,而右三角顶板的顶边结合于吸气罩的底端右侧,且右三角顶板位于至少一抽气口与右导引部的顶端之间。
实施时,上述吸气罩的底面设有分别向下吹气且分别呈长条状的一左吹气槽及一右吹气槽,左吹气槽及右吹气槽呈直线状间隔排列,且左吹气槽与左三角顶板的顶边平行并位于该顶边的后端,右吹气槽与右三角顶板的顶边平行并位于该顶边的后端。
本实用新型不仅能有效防止油烟或污染物逸散、降低生产成本,还能提升整体美观以促进销售。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4:本实用新型的抽气口具有不同形状及排列形式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5、6、7: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具有不同外形的左阻隔板及右阻隔板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具有阻隔板的排气装置 2 吸气罩
21 抽气管 22 抽气口
23 左吹气槽 24 右吹气槽
3 左阻隔板 4 右阻隔板
5 抽气装置 6 左导引部
7 右导引部 8 左三角顶板
9 右三角顶板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3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具有阻隔板的排气装置1的较佳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阻隔板的排气装置1,包括:一吸气罩2、一左阻隔板3、一右阻隔板4、一抽气装置5、一左导引部6、一右导引部7、一左三角顶板8及一右三角顶板9。其中,排气装置1靠近用户的一边或一面界定为前端,反向并远离使用者的一边或一面界定为后端,在用户面向排气装置1时,界定出左侧及右侧。
该吸气罩2为框形的壳体,其内部形成一空间,吸气罩2的顶面通过一抽气管21以向上连接抽气装置5,抽气装置5为抽风扇、鼓风机或其它可抽气的流体机械。实施时,抽气装置5定位于抽气管21内,抽气装置5也可通过抽气管21而安装于室外或较远的地方。该吸气罩2的底面上设有呈水平且以长条形左、右直线延伸的一抽气口22及可分别向下吹气且呈长条状的一左吹气槽23及一右吹气槽24。其中,抽气口22与抽气装置5相互连通。实施时,该抽气口22也可如图4所示,为圆形孔,且设有两个。而左吹气槽23及右吹气槽24呈直线状间隔排列。
该左阻隔板3的顶端连结于吸气罩2的左侧底端,左阻隔板3的前端长度介于0.1cm至70cm之间,左阻隔板3的后端长度介于30cm至70cm之间,供封闭吸气罩2底部的大部分左侧空间。且左阻隔板3的底端为具有单曲率的弧形曲面。当左阻隔板3固定于吸气罩2的左侧时,可供封闭吸气罩2底部的大部分左侧空间。
该右阻隔板4的顶端连结于吸气罩2的右侧底端,右阻隔板4的前端长度介于0.1cm至70cm之间,右阻隔板4的后端长度介于30cm至70cm之间,供封闭吸气罩2底部的大部分右侧空间。且右阻隔板4的底端为具有单曲率的弧形曲面。当右阻隔板4固定于吸气罩2的右侧时,可供封闭吸气罩2底部的大部分右侧空间。
该左导引部6及该右导引部7分别为截面呈半弧形状的长弧形条,左导引部6结合于左阻隔板3的底端右侧面,右导引部7结合于右阻隔板4的底端左侧面。该左三角顶板8及该右三角顶板9相互对称于吸气罩2的左右两侧,左三角顶板8的顶端结合于吸气罩2的底端左侧,左三角顶板8位于抽气口22与左导引部6的顶端之间,左吹气槽23与左三角顶板8的顶边平行并位于该顶边的后端。而右三角顶板9的顶端结合于吸气罩2的底端右侧,右三角顶板9位于抽气口22与右导引部7的顶端之间,且右吹气槽24与右三角顶板9的顶边平行并位于该顶边的后端。
借此,当本实用新型固定在墙壁上,且一产气装置开始产生油烟或其他有害气体时,抽气装置5的运转将使抽气口22开始抽气,通过左导引部6及右导引部7的有效导引作用,使油烟或其他有害气体向外排出。在排气过程中,由于左阻隔板3及右阻隔板4的阻挡,可抵抗自来侧向的扰动气流,以防止进气的气流结构被破坏,从而使抽气口22的前端风速加大,形成完整的导引气流。另外,通过左三角顶板8、右三角顶板9的阻挡及左吹气槽23与右吹气槽24的分别向下吹气,则可防止空气由吸气罩2的左、右两侧与左阻隔板3、右阻隔板4的交界处向外泄漏。
实施时,上述左阻隔板3的底端及右阻隔板4的底端也可如图5所示,为具有多曲率的弧形曲面;或如图6所示,分别形成一斜面,同样可以达到阻挡侧向扰动气流的效果。
而如图7所示,左阻隔板3及右阻隔板4也可分别为长方形板,且左导引部6结合于左阻隔板3的前端右侧面,右导引部7结合于右阻隔板4的前端左侧面。左三角顶板8的顶端结合于吸气罩2的底端左侧,左三角顶板8位于左吹气槽23与左导引部6的顶端之间,而右三角顶板9的顶端结合于吸气罩2的底端右侧,右三角顶板9位于右吹气槽24与右导引部7的顶端之间。同样可以有效导引并带动油烟或其他有害气体流动、抵抗侧向扰动气流及防止泄漏。
综上所述,根据上文所揭示的内容,本实用新型确可达到预期的目的,提供一种能使油烟及有害气体顺畅的排出以提升排气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并提升整体美观以促进销售的具有阻隔板的排气装置,极具有产业上利用的价值,特依法提出实用新型专利申请。
Claims (12)
1.一种具有阻隔板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其靠近用户的一边或一面界定为前端,反向并远离使用者的一边或一面界定为后端,用户面向排气装置以界定出左侧及右侧,该具有阻隔板的排气装置包括:
一吸气罩,其底面设有至少一抽气口,该吸气罩连接一抽气装置,该抽气装置与该至少一抽气口连通;
一左阻隔板,固定于该吸气罩的左侧,且该左阻隔板的前端长度介于0.1cm至70cm之间,该左阻隔板的后端长度介于30cm至70cm之间,供封闭该吸气罩底部的大部分左侧空间;以及
一右阻隔板,固定于该吸气罩的右侧,且该右阻隔板的前端长度介于0.1cm至70cm之间,该右阻隔板的后端长度介于30cm至70cm之间,供封闭该吸气罩底部的大部分右侧空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阻隔板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左阻隔板的顶端连结于该吸气罩的左侧底端,该左阻隔板的底端为具有单曲率或多曲率其中的一种曲率的曲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阻隔板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左阻隔板的底端形成一斜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阻隔板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右阻隔板的顶端连结于该吸气罩的右侧底端,该右阻隔板的底端为具有单曲率或多曲率其中的一种曲率的曲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阻隔板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右阻隔板的底端形成一斜面。
6.如权利要求2至5其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阻隔板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一左导引部及一右导引部,该左导引部结合于该左阻隔板的底端右侧面,该右导引部结合于该右阻隔板的底端左侧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阻隔板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相互对称的一左三角顶板及一右三角顶板,该左三角顶板的顶边结合于该吸气罩的底端左侧,且该左三角顶板位于该至少一抽气口与该左导引部的顶端之间,而该右三角顶板的顶边结合于该吸气罩的底端右侧,且该右三角顶板位于该至少一抽气口与该右导引部的顶端之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吸气罩的底面设有分别向下吹气且分别呈长条状的一左吹气槽及一右吹气槽,该左吹气槽及该右吹气槽呈直线状间隔排列,且该左吹气槽与该左三角顶板的顶边平行并位于该顶边的后端,该右吹气槽与该右三角顶板的顶边平行并位于该顶边的后端。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阻隔板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左阻隔板及该右阻隔板分别为长方形板。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阻隔板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一左导引部及一右导引部,该左导引部结合于该左阻隔板的前端右侧面,该右导引部结合于该右阻隔板的前端左侧面。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具有阻隔板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相互对称的一左三角顶板及一右三角顶板,该左三角顶板的顶边结合于该吸气罩的底端左侧,且该左三角顶板位于该至少一抽气口与该左导引部的顶端之间,而该右三角顶板的顶边结合于该吸气罩的底端右侧,且该右三角顶板位于该至少一抽气口与该右导引部的顶端之间。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吸气罩的底面设有分别向下吹气且分别呈长条状的一左吹气槽及一右吹气槽,该左吹气槽及该右吹气槽呈直线状间隔排列,且该左吹气槽与该左三角顶板的顶边平行并位于该顶边的后端,该右吹气槽与该右三角顶板的顶边平行并位于该顶边的后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1062421.8U CN206222404U (zh) | 2016-09-19 | 2016-09-19 | 具有阻隔板的排气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1062421.8U CN206222404U (zh) | 2016-09-19 | 2016-09-19 | 具有阻隔板的排气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222404U true CN206222404U (zh) | 2017-06-06 |
Family
ID=587816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1062421.8U Active CN206222404U (zh) | 2016-09-19 | 2016-09-19 | 具有阻隔板的排气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222404U (zh) |
-
2016
- 2016-09-19 CN CN201621062421.8U patent/CN20622240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728592B (zh) | 具有偏折板的排气装置 | |
US20120276830A1 (en) | Exhaust device having deflection plates | |
CN101598360B (zh) | 污染物排放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双气帘式排油烟机 | |
CN206222404U (zh) | 具有阻隔板的排气装置 | |
TWM535298U (zh) | 具阻隔板之排氣裝置 | |
US20160161129A1 (en) | Exhausting device | |
CN104848276B (zh) | 油烟排除装置 | |
CN205842798U (zh) | 排油烟机 | |
CN102620331B (zh) | 具有抗扰动气流能力的排油烟机 | |
CN202613546U (zh) | 排油烟机 | |
TWM535297U (zh) | 具導流風道之排油煙機 | |
CN202074592U (zh) | 具有抵抗气流扰动能力的排油烟机 | |
TWM529122U (zh) | 排油煙機 | |
CN203190477U (zh) | 分离式排油烟机 | |
CN203785036U (zh) | 油烟阻隔板组 | |
CN104676686B (zh) | 排油烟机 | |
TWI550236B (zh) | Fume exclusion device | |
CN202192071U (zh) | 下排风式通风橱 | |
EP2502682A2 (en) | Exhaust device having deflection plates | |
CN205833809U (zh) | 具有导流风道的排油烟机 | |
TWM503535U (zh) | 排油煙機 | |
CN108458381B (zh) | 双背吸式排油烟机 | |
CN204247661U (zh) | 排气装置 | |
CN206522829U (zh) | 双背吸式排油烟机 | |
TWI591295B (zh) | 排油煙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705 Address after: Hsinchu County, Taiwan, China Patentee after: Chengjing Smart Home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TaiWan, China Address before: Taipei City, Taiwan, China Patentee before: Huang Rongfang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TaiWan, China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