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50236B - Fume exclusion device - Google Patents
Fume exclusion device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550236B TWI550236B TW103104937A TW103104937A TWI550236B TW I550236 B TWI550236 B TW I550236B TW 103104937 A TW103104937 A TW 103104937A TW 103104937 A TW103104937 A TW 103104937A TW I550236 B TWI550236 B TW I550236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
- vertical plate
- deflecting
- vertical
- angle
- Prior art date
Links
Landscapes
- Ventilation (AREA)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有關一種油煙排除裝置,尤指一種可有效防止油煙污染物洩漏,以適用於工廠、實驗室及廚房者。
「傳統型排油煙機」與一般用於作業場所的頂吸式吸氣罩沒有太大差別。此類排油煙機之突緣可能是平板狀、往下拱的遮棚形或箱形,而吸氣口則可能是圓形、方形、矩形或長條形。此類排油煙機在吸氣時,空氣與污染物會由突緣之周緣流入氣罩下方,進入吸氣口,再經由導管排至室外。其中,接近吸氣口位置之空氣流速較大,遠離吸氣口位置之空氣流速會隨著離開吸氣口之距離增加而快速下降。因此,在吸氣口下方很短的距離內,空氣往上的速度即已變得很小,使得向上的抽吸力不足,極容易受到來自人員走動、風扇或冷氣運轉等擾動氣流的影響,讓油煙或污染物隨著擾動氣流的流動而逸散。
當上述排油煙機使用在會產生高溫氣體的環境中時,雖然會因為爐火之高溫而產生較大之浮力效應,使得上升氣流之速度增加,但由於高溫所引起之紊流擴散及擴張效應,則會讓油煙污染物很容易由排油煙機之前、後方與側邊向外散逸。因此,一般之排油煙機常會加大吸力以提升吸氣量,但是,此種方式不但會增加噪音、浪費能源,且無法完全杜絕洩漏之現象。
針對上述問題,常見之改善方法係如第8圖所示,在排油煙機a之左右兩側及後方分別增設擋板。然而,在實際使用時,氣流之邊界層容易在兩側板b之前緣分離而分別產生大迴流泡c,此大迴流泡c會將油煙污染物捲至兩側板b之前緣附近,並經由分子擴散與紊流擴散而洩漏,或受到環境擾動氣流之影響而被捲出至外在環境中。在排油煙機a之突緣d與側板b之交界處,由於三維效應之影響,會產生複雜的三維渦流與強烈之紊流,同樣會將污染物捲至排油煙機a之突緣d與側板b之交界處而造成洩漏。因此,單純的在排油煙機a之左右兩側分別增加側板b之方式,無法完全達到防止洩漏之效果。
有鑑於此,為了提供一種有別於習用技術之結構,並改善上述之缺點,發明人積多年的經驗及不斷的研發改進,遂有本發明之產生。
本發明之一目的在提供一種藉由在左、右立板之前端分別設有第一、第二立板及左、右偏折板的油煙排除裝置,俾能解決習用排油煙機之側板前緣容易產生大迴流泡之問題,而能讓大迴流泡遠離側板之前緣附近,以防止污染物洩漏。
本發明之一目的在提供一種藉由在左、右立板之前端分別設有左、右偏折板,在左、右偏折板之上部分別設有左、右頂板,並在吸氣罩之底面設有左、右吹氣槽的油煙排除裝置,俾能解決習用排油煙機之突緣與側板之交界處產生三維渦流與強烈紊流之問題,而能讓渦漩遠離油煙排除裝置前端之開口,以防止污染物洩漏。
為達上述之目的,本發明所設之一種油煙排除裝置係包括一
吸氣罩、一左立板及一右立板。其中,該吸氣罩之底面設有至少一抽氣口,抽氣口連接一抽氣裝置,供向上抽氣;該左、右立板分別結合於吸氣罩之左側面及右側面之下方,吸氣罩、左立板及右立板之間形成一容置空間,吸氣罩、左立板及右立板靠近使用者之一邊或一面界定為前端,反向並遠離使用者之一邊或一面界定為後端,在使用者面向吸氣罩、左立板及右立板時,界定出左側及右側,其主要之技術特點在於左立板之前端向右後方彎折延伸一左偏折板,左偏折板直立固定於容置空間中,且左偏折板與左側板之間形成一第一夾角;而左偏折板遠離左立板前端之一邊界定為左偏折板之自由端,左偏折板之自由端之上部以遠離左立板之方向向右彎折一左頂板;以及該右立板之前端向左後方彎折延伸一右偏折板,右偏折板直立固定於容置空間中,且右偏折板與右側板之間形成一第二夾角;而右偏折板遠離右立板前端之一邊界定為右偏折板之自由端,右偏折板之自由端之上部以遠離右立板之方向向左彎折一右頂板,右頂板與左頂板之間具有一第一間隔;另,吸氣罩之底面設有分別向下吹氣且分別呈長條狀之左吹氣槽及右吹氣槽,左吹氣槽與左頂板之頂邊平行並位於該頂邊之後端,右吹氣槽與右頂板之頂邊平行並位於該頂邊之後端,且左吹氣槽及右吹氣槽呈直線狀排列並具有一第二間隔,第二間隔之距離短於第一間隔之距離。
實施時,本發明更包括一第一立板及一第二立板,第一立板由左立板之前端向左彎折延伸,第二立板由右立板之前端向右彎折延伸。
實施時,第一夾角及第二夾角的角度開口分別朝後,且第一夾角及第二夾角的角度分別界於20度至70度之間。
實施時,本發明更包括一第一導引板及一第二導引板,其
中,第一導引板係由左偏折板之自由端以接近左立板之方向向左彎折,第二導引板係由右偏折板之自由端以接近右立板之方向向右彎折。
實施時,左頂板及右頂板相互對稱,且左頂板向右側方向延伸的一端不超過抽氣口之左側邊緣,右頂板向左側方向延伸的一端不超過抽氣口之右側邊緣。
實施時,左頂板及右頂板分別為倒三角形板。
為進一步了解本發明,以下舉較佳之實施例,配合圖式、圖號,將本發明之具體構成內容及其所達成的功效詳細說明如下。
1‧‧‧油煙排除裝置
2‧‧‧吸氣罩
21‧‧‧抽氣口
22‧‧‧排氣口
23‧‧‧左吹氣槽
24‧‧‧右吹氣槽
25‧‧‧容置空間
3‧‧‧左立板
31‧‧‧第一立板
32‧‧‧左偏折板
33‧‧‧左頂板
331、431‧‧‧頂邊
34‧‧‧第一導引板
4‧‧‧右立板
41‧‧‧第二立板
42‧‧‧右偏折板
43‧‧‧右頂板
44‧‧‧第二導引板
W1‧‧‧第一間隔
W2‧‧‧第二間隔
θ 1‧‧‧第一夾角
θ 2‧‧‧第二夾角
A、A’‧‧‧小迴流泡
B、B’、C、C’‧‧‧渦漩
a‧‧‧排油煙機
b‧‧‧側板
c‧‧‧大迴流泡
d‧‧‧突緣
第1圖係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外觀示意圖。
第2圖係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之俯視示意圖。
第3圖係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之正視示意圖。
第4~7圖係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之使用狀態圖。
第8圖係為習用排油煙機之使用狀態圖。
請參閱第1~3圖所示,其為本發明油煙排除裝置1之較佳實施例,包括一吸氣罩2、一左立板3、一第一立板31、一左偏折板32、一左頂板33、一第一導引板34、一右立板4、一第二立板41、一右偏折板42、一右頂板43及一第二導引板44。其中,吸氣罩2、左立板3及右立板4靠近使用者之一邊或一面界定為前端,反向並遠離使用者之一邊或一面界定為後端,同時在使用者面向吸氣罩2、左立板3及右立板4時,界定出左側及右側。
該吸氣罩2的底面設有一開口朝下的抽氣口21,抽氣口21概略呈狹長之長方形狀,狹長形抽氣口21的長端與吸氣罩2的後端面平行。實施時,吸氣罩2底部的抽氣口21亦可設為一個或二個以上,並呈圓形、方形或矩形。而吸氣罩2的頂端具有一排氣口22,排氣口22連接諸如鼓風機之類的抽氣裝置,以於抽氣裝置運轉時,由抽氣口22向上抽氣,並排出室外。另,吸氣罩2之底面設有分別呈長條狀之左吹氣槽23及右吹氣槽24,左、右吹氣槽(23、24)連接諸如橫流扇之類的排氣裝置以向下吹氣。左吹氣槽23與左頂板33之頂邊331平行並位於該頂邊331之後端,右吹氣槽24與右頂板43之頂邊431平行並位於該頂邊431之後端,且左吹氣槽23及右吹氣槽24呈直線狀排列並具有一第二間隔W2。
該左立板3及該右立板4分別為一長方形板,左立板3及右立板4分別結合於吸氣罩2的左側面及右側面的下方,吸氣罩2、左立板3及右立板4之間形成一容置空間25,容置空間25之前方形成一開口。
第一立板31、左偏折板32、第二立板41及右偏折板42分別為一直立的長方形板。其中,第一立板31由左立板3之前端向左彎折延伸,第二立板41由右立板4之前端向右彎折延伸,左偏折板32由左立板3之前端向右後方彎折延伸,並直立固定於該容置空間25中,此時,左偏折板32與左立板3之間形成一第一夾角θ 1,第一夾角θ 1的角度界於20度至70度之間。而右偏折板42與左偏折板32相互對稱,右偏折板42由右立板4之前端向左後方彎折延伸,並直立固定於該容置空間25中,右偏折板42與右立板4之間形成一第二夾角θ 2,第一夾角θ 2的角度界於20度至70度之間。
上述左偏折板32遠離左立板3前端之一邊界定為左偏折板32
之自由端,右偏折板42遠離右立板4前端之一邊界定為右偏折板42之自由端。而該左頂板33係為由左偏折板32之自由端之上部以遠離左立板3之方向向右彎折之倒三角形板,該右頂板43係為由右偏折板42之自由端之上部以遠離右立板4之方向向左彎折之倒三角形板,且左頂板33及右頂板43相互對稱,左頂板33向右側方向延伸的長度不超過抽氣口22之左側邊緣,右頂板43向左側方向延伸的長度不超過抽氣口22之右側邊緣,右頂板43與左頂板33之間具有一第一間隔W1,第一間隔W1之距離比第二間隔W2之距離長。實施時,左頂板33及右頂板43亦可為弧形、矩形或其他形狀但同樣具有導流功能之板體。而第一導引板34係由左偏折板32之自由端以接近左立板3之方向向左彎折之立板,第二導引板44係由右偏折板42之自由端以接近右立板4之方向向右彎折之立板。
實施時,上述第一立板31、左偏折板32、左頂板33及第一導引板34係為單獨之片體結合而成,該第一立板31、左偏折板32、左頂板33及第一導引板34亦可為一體成型,而第二立板41、右偏折板42、右頂板43及第二導引板44同樣可為單獨之片體結合而成,或為一體成型。
藉此,如第4圖所示,當抽氣裝置運轉時,可經由抽氣口22向上吸入油煙污染物。在抽氣過程中,當左立板3及右立板4外側之空氣分別由左立板3及右立板4前端附近經由吸氣罩2下方之開口而吸入容置空間25內時,氣流分別沿著第一立板31、左偏折板32及第二立板41、右偏折板42流動,氣流邊界層分別在左偏折板32及右偏折板42之前緣分離,分別形成一個小迴流泡(A、A’),此時,讓左偏折板32及右偏折板42之長度分別大於小迴流泡(A、A’)之長度,則氣流邊界層在左偏折板32及右偏折板42之
後段即會再貼著左偏折板32及右偏折板42向後流動,最後在左偏折板32及右偏折板42之後端邊緣離開,並分別形成一渦漩(B、B’)。此二個渦漩(B、B’)分別形成於左偏折板32及右偏折板42之後方,且離吸氣罩2下方之開口相當遠,因此,油煙污染物無法藉由渦漩(B、B’)再沿著原進入的路徑回流,以避免油煙污染物向外洩漏。
如第5圖所示,係為氣流分別通過左頂板33及右頂板43之狀態。其中,當氣流分別由吸氣罩2與左、右立板(3、4)之交界處進入容置空間25內時,由於左頂板33及右頂板43之導引,原來在第8圖中因三維效應所形成之迴流泡即會消失,而讓氣流分別沿著左頂板33及右頂板43流動,最後在左頂板33及右頂板43之後端邊緣離開,並分別形成一渦漩(C、C’),此渦漩(C、C’)已遠離吸氣罩2下方之開口。
如第6、7圖所示,由於左、右吹氣槽(23、24)分別位於左、右頂板(33、43)之後端,且第二間隔W2之距離比第一間隔W1之距離短,因此,由左頂板33及右頂板43之後端邊緣離開並分別形成之渦漩(C、C’)即會被左、右吹氣槽(23、24)向下吹出的空氣導引,使進入抽氣口21內,以避免油煙污染物經由吸氣罩2與左、右立板(3、4)之交界處向外洩漏。另由於第一導引板34及第二導引板44之導引,則可讓左、右吹氣槽(23、24)所向下吹出的空氣能更有效的達到導引的效果。
因此,本發明具有以下之優點:
1、本發明係於左、右立板之前端分別設有第一、第二立板及左、右偏折板,因此,能使進入吸氣罩下方之容置空間內的大迴流泡遠離側板之前緣附近,以防止氣流沿著原進入的路徑回流,而可避免油煙污染物向外洩
漏。
2、本發明係於左、右立板之前端分別設有左、右偏折板,於左、右偏折板自由端之上部分別設有左、右頂板,並在吸氣罩之底面設有左、右吹氣槽,因此,能有效消除空氣由油煙排除裝置之突緣與側板之交界處所產生之三維渦流與強烈紊流,使產生遠離油煙排除裝置前端開口之渦漩,並導引進入抽氣口內,從而有效防止油煙污染物由原進入路徑向外洩漏。
綜上所述,依上文所揭示之內容,本發明確可達到預期之目的,提供一種能有效降低油煙污染物散逸之油煙排除裝置,極具產業上利用之價值,爰依法提出發明專利申請。
1‧‧‧油煙排除裝置
2‧‧‧吸氣罩
21‧‧‧抽氣口
22‧‧‧排氣口
23‧‧‧左吹氣槽
24‧‧‧右吹氣槽
25‧‧‧容置空間
3‧‧‧左立板
31‧‧‧第一立板
32‧‧‧左偏折板
33‧‧‧左頂板
331、431‧‧‧頂邊
34‧‧‧第一導引板
4‧‧‧右立板
41‧‧‧第二立板
42‧‧‧右偏折板
43‧‧‧右頂板
44‧‧‧第二導引板
W1‧‧‧第一間隔
W2‧‧‧第二間隔
Claims (5)
- 一種油煙排除裝置,係包括一吸氣罩、一左立板及一右立板,該吸氣罩之底面設有至少一抽氣口,該抽氣口連接一抽氣裝置,供向上抽氣;該左、右立板分別結合於該吸氣罩之左側面及右側面之下方,該吸氣罩、左立板及右立板之間形成一容置空間;其中,該吸氣罩、左立板及右立板靠近使用者之一邊或一面界定為前端,反向並遠離使用者之一邊或一面界定為後端,在使用者面向吸氣罩、左立板及右立板時,界定出左側及右側,其特徵在於:該左立板之前端向右後方彎折延伸一左偏折板,該左偏折板直立固定於該容置空間中,且該左偏折板與該左側板之間形成一第一夾角,該第一夾角的角度開口朝後,且該第一夾角的角度係界於20度至70度之間;而該左偏折板遠離該左立板前端之一邊界定為該左偏折板之自由端,該左偏折板之自由端之上部以遠離該左立板之方向向右彎折一左頂板,一第一導引板係由該左偏折板之自由端以接近該左立板之方向向左彎折;該右立板之前端向左後方彎折延伸一右偏折板,該右偏折板直立固定於該容置空間中,且該右偏折板與該右側板之間形成一第二夾角,該第二夾角的角度開口朝後,且該第二夾角的角度係界於20度至70度之間;而該右偏折板遠離該右立板前端之一邊界定為該右偏折板之自由端,該右偏折板之自由端之上部以遠離該右立板之方向向左彎折一右頂板,該右頂板與該左頂板之間具有一第一間隔,一第二導引板係由該右偏折板之自由端以接近該右立板之方向向右彎折;以及該吸氣罩之底面設有分別向下吹氣且分別呈長條狀之一左吹氣槽及一右吹氣槽,該左吹氣槽與該左頂板之頂邊平行並位於該頂邊之後端,該右吹氣槽與該右頂板之頂邊平行並位於該頂邊之後端,且該左吹氣槽 及該右吹氣槽呈直線狀排列並具有一第二間隔,該第二間隔之距離短於該第一間隔之距離。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油煙排除裝置,其更包括一第一立板及一第二立板,該第一立板由該左立板之前端向左彎折延伸,該第二立板由該右立板之前端向右彎折延伸。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油煙排除裝置,其中,該左頂板及該右頂板相互對稱,且該左頂板向右側方向延伸的一端不超過該抽氣口之左側邊緣,該右頂板向左側方向延伸的一端不超過該抽氣口之右側邊緣。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油煙排除裝置,其中,該左頂板係為倒三角形板。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油煙排除裝置,其中,該右頂板係為倒三角形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3104937A TWI550236B (zh) | 2014-02-14 | 2014-02-14 | Fume exclusion device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3104937A TWI550236B (zh) | 2014-02-14 | 2014-02-14 | Fume exclusion device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531652A TW201531652A (zh) | 2015-08-16 |
TWI550236B true TWI550236B (zh) | 2016-09-21 |
Family
ID=543430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3104937A TWI550236B (zh) | 2014-02-14 | 2014-02-14 | Fume exclusion device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I550236B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089970A (en) * | 1997-11-24 | 2000-07-18 |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 Energy efficient laboratory fume hood |
US6428408B1 (en) * | 2000-05-18 | 2002-08-06 |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 Low flow fume hood |
CN2811798Y (zh) * | 2005-04-12 | 2006-08-30 | 孙海平 | 可移动抽油烟集烟活动挡板 |
US20110094497A1 (en) * | 2008-01-18 | 2011-04-28 | Oy Halton Group Ltd. | Hood devices, methods, and systems with features to enhance capture and containment |
CN102728592A (zh) * | 2011-04-11 | 2012-10-17 | 黄荣芳 | 具有偏折板的排气装置 |
TWM449922U (zh) * | 2012-09-10 | 2013-04-01 | Univ Nat Taiwan Science Tech | 具有可活動側板之排油煙機 |
-
2014
- 2014-02-14 TW TW103104937A patent/TWI550236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089970A (en) * | 1997-11-24 | 2000-07-18 |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 Energy efficient laboratory fume hood |
US6428408B1 (en) * | 2000-05-18 | 2002-08-06 |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 Low flow fume hood |
CN2811798Y (zh) * | 2005-04-12 | 2006-08-30 | 孙海平 | 可移动抽油烟集烟活动挡板 |
US20110094497A1 (en) * | 2008-01-18 | 2011-04-28 | Oy Halton Group Ltd. | Hood devices, methods, and systems with features to enhance capture and containment |
CN102728592A (zh) * | 2011-04-11 | 2012-10-17 | 黄荣芳 | 具有偏折板的排气装置 |
TWM449922U (zh) * | 2012-09-10 | 2013-04-01 | Univ Nat Taiwan Science Tech | 具有可活動側板之排油煙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531652A (zh) | 2015-08-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408317B (zh) | 具有抗擾動氣流能力的排油煙機 | |
CN104566575B (zh) | 吸油烟机 | |
US20100095949A1 (en) | Pollutant removing device and oblique single air curtain range hood using the device | |
CN102728592B (zh) | 具有偏折板的排气装置 | |
US20120276830A1 (en) | Exhaust device having deflection plates | |
CN104848276B (zh) | 油烟排除装置 | |
CN101598360B (zh) | 污染物排放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双气帘式排油烟机 | |
TWI550236B (zh) | Fume exclusion device | |
CN206222406U (zh) | 一种斜臂式吸油烟机 | |
TWI591295B (zh) | 排油煙機 | |
CN202074592U (zh) | 具有抵抗气流扰动能力的排油烟机 | |
CN102620331B (zh) | 具有抗扰动气流能力的排油烟机 | |
TWM535298U (zh) | 具阻隔板之排氣裝置 | |
CN204247661U (zh) | 排气装置 | |
CN104676686B (zh) | 排油烟机 | |
CN203785036U (zh) | 油烟阻隔板组 | |
TWM498292U (zh) | 排氣裝置 | |
CN202613546U (zh) | 排油烟机 | |
TWM483393U (zh) | 油煙阻隔板組 | |
CN206222404U (zh) | 具有阻隔板的排气装置 | |
TW201818023A (zh) | 斜臂式油煙機結構改良 | |
JP2010007920A (ja) | 汚染物排出装置及び該装置を使用したツインエアカーテン式排煙装置 | |
TWI426220B (zh) | An exhaust device with a flap plate | |
TWM503535U (zh) | 排油煙機 | |
CN205842798U (zh) | 排油烟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