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5990165U - 乘客输送机的制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乘客输送机的制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990165U
CN205990165U CN201620840958.6U CN201620840958U CN205990165U CN 205990165 U CN205990165 U CN 205990165U CN 201620840958 U CN201620840958 U CN 201620840958U CN 205990165 U CN205990165 U CN 2059901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framework
sprocket wheel
liner
passenger conveyo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84095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俊斌
砂田哲哉
岩井俊宪
石川佳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Elevator and Building System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84095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9901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9901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9901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scalators And Moving Walkwa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乘客输送机的制动装置(50),具备:多个旋转体(51,52),相对于架设有梯级链条的链轮能够相对滑动地连结,外缘设置有卡合部(62);卡合体(56),能够在与上述卡合部卡合的卡合位置以及不与上述卡合部卡合的退避位置之间移动;检测机构,对上述乘客输送机的异常进行检测;移动机构(58),基于上述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使上述卡合体从上述退避位置朝上述卡合位置移动;以及连结体(70),设置有分别对上述多个旋转体的每个进行夹持的多个衬垫,使上述多个旋转体与上述链轮一起旋转。

Description

乘客输送机的制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乘客输送机的制动装置。
背景技术
在作为乘客输送机的一个例子的自动扶梯中,在设置有该自动扶梯的建筑物的上层侧(或下层侧),在同一轴心上各配置有两个链轮,在上述链轮之间架设有平行的两条梯级链条。在这两条梯级链条之间分别连结有多个梯级。
在上层侧和下层侧中的任一方配置有马达等驱动部,来自该驱动部的驱动力经由驱动力传递链条而传递至驱动链轮,由此驱动链轮进行旋转。通过该驱动链轮进行旋转,与该驱动链轮同轴设置的上述链轮进行旋转。由此,架设在这些链轮之间的梯级链条进行循环移动而使多个梯级进行循环移动。由此,能够在上下层之间运送搭乘在梯级上的利用者。
在这样的自动扶梯中,如果万一发生驱动力传递链条断开的事故,则由于设备自身的重量以及搭乘在梯级上的利用者的重量的作用,梯级和梯级链条会朝向下层侧加速下落。为了防止产生这样的事故,需要设置用于阻止链轮旋转的乘客输送机的制动装置。
在这样的乘客输送机的制动装置中,在通过检测部检测到驱动力传递链条断开的情况下,基于该检测结果使卡合体移动,而使该卡合体与随着链轮一起旋转的旋转体的卡合部卡合,由此阻止链轮进一步旋转。通过阻止链轮进行旋转,来阻止架设在链轮之间的梯级链条的循环移动,从而阻止梯级链条和梯级朝向下层侧加速下落。
在上述那样的乘客输送机的制动装置中,当卡合体与旋转体的卡合部卡合时,与旋转体连结的链轮成为实施了紧急制动的状态,梯级链条和梯级被紧急停止,此时,搭乘在梯级之上的利用者有可能跌倒。
为了防止梯级链条和梯级紧急停止而搭乘在梯级之上的利用者跌倒, 在技术文献1中提出有如图8所示那样的制动装置:利用固定于链轮的一对框架,从两侧隔着衬垫将旋转体夹持为能够滑动,由此当卡合体与旋转体的卡合部卡合而对旋转体作用规定值以上的较大的制动力时,使旋转体相对于固定于链轮的一对框架相对滑动,同时通过衬垫与旋转体之间的摩擦力使旋转体逐渐减速直到停止,从而防止梯级链条以及梯级紧急停止而搭乘在梯级之上的利用者跌倒的事故。
技术文献1:CN203474204U
但是,如图8所示那样,在技术文献1所公开那样的乘客输送机的制动装置中,由于通过一对衬垫来夹持一个旋转体,因此如此构成的制动装置能够得到的最大制动力是一定的。并且,在想要增大该制动装置的制动力的情况下,由于构造上的限制,必须增大衬垫与旋转体之间的摩擦面积,即必须增大衬垫以及旋转体的直径。在这种情况下,会导致乘客输送机的径向尺寸变大,导致乘客输送机的安装空间变大,不利于节省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乘客输送机的制动装置,不使乘客输送机的径向尺寸变大,就能够使制动装置的制动力增大。
本实施方式的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第一方案的乘客输送机的制动装置为,具备:多个旋转体,相对于架设有梯级链条的链轮能够相对滑动地连结,外缘设置有卡合部;卡合体,能够在与上述卡合部卡合的卡合位置以及不与上述卡合部卡合的退避位置之间移动;检测机构,对上述乘客输送机的异常进行检测;移动机构,基于上述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使上述卡合体从上述退避位置朝上述卡合位置移动;以及连结体,设置有分别对上述多个旋转体的每个进行夹持的多个衬垫,使上述多个旋转体与上述链轮一起旋转。
本实施方式的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第二方案的乘客输送机的制动装置为,上述连结体具备:第1框架,固定于上述链轮且保持上述多个衬垫中的一个衬垫;第2框架,保持上述多个衬垫中的其他衬垫;以及固定螺栓,将上述第2框架固定于上述第1框架。
本实施方式的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第三方案的乘客输送机的制动装置 为,上述连结体还具备第3框架,该第3框架滑动自如地保持于上述第1框架或者上述第2框架,在该第3框架的两侧分别保持有上述多个衬垫中的两个衬垫。
本实施方式的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第四方案的乘客输送机的制动装置为,通过调整上述固定螺栓的紧固力,能够调整上述多个衬垫对于上述多个旋转体的夹持力。
实用新型的效果
在上述构成的乘客输送机的制动装置中,通过多个衬垫对多个旋转体进行夹持,因此即便不增大衬垫以及旋转体的直径、即不使乘客输送机的轴向尺寸变大,就能够使制动装置的制动力增大,能够节省安装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设置有本实用新型的制动装置的乘客输送机的整体构造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乘客输送机的驱动部分以及制动部分的构成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制动装置的构成的示意图。
图4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制动装置的构成的示意图。
图5是将图4中的B部分放大表示的示意图。
图6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制动装置的旋转体的构成的示意图。
图7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制动装置的旋转体的构成的剖视图。
图8是现有技术的制动装置的构成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乘客输送机,例如是跨在建筑物的上下层之间而倾斜设置的自动扶梯。如图1所示,该乘客输送机10通过使多个梯级12在上层侧的乘降口和下层侧的乘降口之间循环移动,由此跨越上层和下层地运送搭乘在梯级12上的乘客。
多个梯级12通过环状的梯级链条14进行连结,并且配置在设置于建 筑物的地板下的被称作桁架的主框架16内。在主框架16的上部的两侧沿着梯级12的移动方向立起设置有一对栏杆30,在栏杆30的周围装配有与梯级同步循环移动的移动扶手带32。
在主框架16的内部的上层侧配置有旋转轴18、与旋转轴18连结的一对链轮20(有时根据需要而记载为链轮20a、20b)、以及具备驱动马达和减速器的驱动装置22。在主框架16的内部的下层侧配置有旋转轴24、以及与旋转轴24连结的一对链轮26。
在上层侧的链轮20和下层侧的链轮26之间架设有梯级链条14,伴随着链轮20、26的旋转,梯级链条14在链轮20、26之间循环移动,梯级12也与梯级链条14一体地循环移动。
图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乘客输送机的驱动部分以及制动部分的构成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那样,旋转轴18的两端由轴承28轴支承,轴承28安装于主框架16。位于旋转轴18的两端侧的一对安装部17、19通过焊接而固定于旋转轴18的外周面。
一方的链轮20a以能够装卸的方式通过螺栓紧固而固定于一方的安装部17。构成制动装置50的一部分的旋转体52经由连结体70以能够装卸的方式通过螺栓紧固而固定于该链轮20a。
另一方的链轮20b以能够装卸的方式通过螺栓紧固而固定于另一方的安装部19。驱动用链轮34以能够装卸的方式通过螺栓紧固而固定于该链轮20b。
在驱动用链轮34上,在与固定于驱动装置22的驱动轴23的链轮25(参照图1)之间架设有驱动力传递链40。该驱动用链轮34被设置成能够与旋转轴18一体地旋转。
图3、图4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制动装置的构成的示意图。图5是将图4中的B部分放大表示的示意图。如图2至图5所示那样,设置于上述那样的乘客输送机10的制动装置50具备:与链轮20a一起旋转的两个旋转体51、52;通过螺栓紧固而固定于链轮20a的连结体70;与旋转体51、52卡合的卡合体56;使卡合体56在后述的退避位置和卡合位置之间移动的移动机构58;以及对梯级链条14以及上述驱动力传递链40的异常状态进行检测的检测机构(未图示)。
图6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制动装置的旋转体的构成的示意图。具体而言,旋转体51、52是由钢材等金属材料形成的在中央部设置有贯通孔的环形状的板状部件,以旋转轴18作为旋转中心而与链轮20a同心状配置。在旋转体51、52的外周形成有多个卡合部62。即,在旋转体51、52的周向上隔开间隔地形成有多个卡合部62,该多个卡合部62形成在以旋转轴18为中心的同一圆周上。另外,在图3所示的情况下,各个旋转体51、52的构成完全一致,因此在将各旋转体51、52重叠配置时,仅能观察到其中一个旋转体。
进一步,图7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制动装置50转体的构成的剖视图。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制动装置的旋转体51、52中,分别在内周形成有在组装到制动装置50中时相互面对的阶梯部,该阶梯部的在旋转体51、52的厚度方向上的面分别与后述的衬垫72、73接触。并且,如图5所示那样,该阶梯部在旋转体51、52的厚度方向以及径向上凹陷的深度分别被设定为,在将旋转体51、52组装到制动装置50中的情况下,旋转体51、52之间隔开一定程度的间隙,并且与后述的第3框架77的顶面之间也隔开一定程度的间隙。
另外,如图5、图6所示,连结体70具备:两对衬垫71、72以及73、74;保持第1衬垫71的第1框架76;保持第4衬垫74的第2框架78;保持第2衬垫72、第3衬垫73的第3框架77;以及将第2框架78固定于第1框架76的多个固定螺栓80。由此,连结体70分别经由衬垫71、72夹持旋转体51、经由衬垫73、74夹持旋转体52而将旋转体51、52与链轮25连结,在通常时使旋转体51、52与链轮25一体地旋转。
具体地说,第1框架76是由钢材等金属材料形成的环状的板状部件,以旋转轴18作为旋转中心与链轮20a同心状配置,通过能够装卸的螺栓紧固而固定于链轮20a。
如图4以及图5所示,第1框架76具备:在与第2框架78对置的面上朝向第2框架78突出的环状的突部86;以及从突部86的周面朝径向外方突出的环状的凸缘部88。第1框架76的外周部分形成为朝远离第2框架78的方向凹陷的阶梯状。第1框架76的突部86隔开间隙地嵌入到设置于旋转体51、52的贯通孔中,突部86的外周面与旋转体51、52的内周面对 置,凸缘部88与旋转体51的侧面对置。
第1框架76的凸缘部88在与第2框架78对置的面上设置有朝远离第2框架78的方向凹陷的第1凹部98。如图5所示,与旋转体51的外侧面抵接的衬垫71嵌入到该第1凹部98的内部。
衬垫71由与构成旋转体51、52的材料不同的摩擦材料(金属材料或者非金属混合材料等)构成,是与设置于凸缘部88的第1凹部98的形状匹配的板状部件,并通过粘接、焊接等方法设置于第1凹部98的底面。衬垫71的厚度尺寸被设定得大于第1凹部98的深度尺寸,由此该衬垫71在固定于第1凹部98的状态下,比凸缘部88的表面更朝第2框架78侧突出。
上述突部86比设置于凸缘部88的衬垫72突出,并且其突出量被设定为比安装后的旋转体52的外侧面更靠第1旋转体侧。由此,当突部86如上所述那样嵌入到设置于旋转体51、52的贯通孔时,旋转体51的外侧面比突部86更朝向第2框架78侧突出。
第2框架78是由钢材等的金属材料形成的环状的板状部件,以旋转轴18作为旋转中心与链轮20a同心状配置,利用与设置于第1框架76的突部86上的螺纹孔87螺合的固定螺栓80而相对于第1框架76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固定。
第2框架78在与第1框架76对置的面上设置有朝远离第1框架76的方向凹陷的第2凹部99。与旋转体52的外侧面抵接的衬垫74嵌入到该第2凹部99的内部。
该衬垫74与设置于第1框架76的衬垫71相同,由与构成旋转体51、52的材料不同的摩擦材料(金属材料或者非金属混合材料等)构成,是与设置于第2框架78的第2凹部99的形状匹配的板状部件,并通过粘接、焊接等方法设置于第2凹部99的底面。衬垫74的厚度尺寸被设定得大于第2凹部99的深度尺寸,由此该衬垫74在固定于第2凹部99的状态下,比第2框架78的表面更朝第1框架76侧突出。
另外,第3框架77位于第1框架76与第2框架78之间,并且该第3框架77嵌合在第1框架76的突部86上。第3框架77是由钢材等金属材料形成的环状的板状部件,并且以旋转轴18作为旋转中心与链轮20a同心状配置。
另外,在第3框架77的与第1框架76对置的面上以及与第2框架78对置的面上,分别设置有凹陷的第3凹部96以及第4凹部97。分别与旋转体51、52的阶梯部的内侧面抵接的衬垫72、73分别嵌入到该第3凹部96、第4凹部97的内部。
这些衬垫72、73的构成与上述衬垫71、74的构成相同,由与构成旋转体51~53的材料不同的摩擦材料(金属材料或者非金属混合材料等)构成,是与设置于第3框架77的第3凹部96以及第4凹部97的形状匹配的板状部件,通过粘接、焊接等方法设置于第3凹部96以及第4凹部97的底面。衬垫72、73的厚度尺寸被设定得大于第3凹部96以及第4凹部97的深度尺寸,由此该衬垫72、73在固定于第3凹部96以及第4凹部97的状态下,分别比第3框架77的两侧面更朝第1框架76以及第2框架78侧突出。
在比衬垫71~74更靠径向内侧的位置,在周向上隔开间隔设置有多个固定螺栓80,在第1框架76和第2框架78之间配置有旋转体51、52的状态下,将固定螺栓80插通到设置于第2框架78的插通孔中,并使其与设置于第1框架76的螺纹孔87螺合。由此,第2框架78以在与第1框架76、第3框架77之间经由衬垫71~74夹持旋转体51、52的内外侧面的方式固定于第1框架76。由此,经由衬垫与旋转体之间的摩擦力,该旋转体51、52与链轮20a连结而与链轮20a一起旋转。
另外,在固定螺栓80的螺栓头部与第2框架78之间夹装有多个(例如,两个)碟形弹簧92。通过调节固定螺栓80的紧固量,能够以所希望的紧固力将第2框架78连结于第1框架76。即,通过调节固定螺栓80的紧固量,能够对衬垫与旋转体之间的摩擦力进行调整,由此能够调整制动装置50的制动力。
再次参照图3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制动装置50的卡合体56设置在与旋转体51、52的卡合部62对置的位置。卡合体56设置成能够以支轴64作为支点进行转动,在图3中用假想线表示的卡合位置与用实线表示的退避位置之间进行转动。用假想线表示的卡合位置是卡合体56与旋转体51、52的卡合部62卡合的位置,通过该卡合来限制旋转体51、52朝箭头B方向旋转。用实线表示的退避位置是避免卡合体56与卡合部62卡合的位置,旋转体51、52不受卡合体56的约束而能够旋转。
在卡合体56上连结有使卡合体56转动而在退避位置和卡合位置之间移动的移动机构58、以及朝向将卡合体56保持在卡合位置的方向对该卡合体56施力的拉伸弹簧等施力体(未图示)。
移动机构58例如具备螺线管或者电磁铁,在通常时对其进行通电而使其处于接通的状态,由此卡合体56被保持在退避位置。此外,在异常发生时,对螺线管或者电磁铁的通电成为断路,移动机构58通过施力体的作用力使卡合体56朝用假想线表示的卡合位置转动,由此对旋转体51、52的卡合部62卡合而使旋转体51、52、进而使链轮20停止旋转。
检测机构(未图示)对乘客输送机10的异常状态进行检测,例如由对驱动力传递链40断开的情况进行检测的机构、对梯级12的移动速度成为过速状态的情况进行检测的机构、对梯级12的移动方向反转的情况进行检测的机构、对梯级链条14的移动状态进行检测的机构等、公知的机构构成。当检测机构检测到乘客输送机10的异常状态时,向移动机构58输出驱动信号,移动机构58使卡合体56进行动作。
通过这样的构成,在乘客输送机10中,通过对驱动装置22进行驱动控制,由此驱动装置22的驱动轴23和固定于该驱动轴23的链轮25旋转。链轮25的旋转经由驱动力传递链40传递至驱动用链轮34,驱动用链轮34旋转。通过驱动用链轮34旋转,链轮20a、20b和旋转轴18与驱动用链轮34一起一体地进行旋转。通过链轮20a、20b旋转,朝与链轮20a、20b啮合的梯级链条14传递驱动力,由此通过梯级链条14连结的多个梯级12在上层侧的乘降口和下层侧的乘降口之间循环移动。
在如上所述那样多个梯级12在上层侧的乘降口和下层侧的乘降口之间循环移动的乘客输送机10的运转中,检测机构(未图示)常时检测乘客输送机10的运行状态是否产生了异常。在检测机构未检测到乘客输送机10的运行状态的异常的情况下,使移动机构58处于断开的状态,使卡合体56位于在图3中用实线表示的退避位置。因此,梯级链条14和梯级12不受卡合体56的限制而循环移动。
此外,在检测机构检测到乘客输送机10的运行状态的异常的情况下,从检测机构向控制部(未图示)输入异常检测信号,该控制部使制动装置50进行动作。即,当向控制部输入异常检测信号时,从控制部对移动机构58 输出控制信号,使移动机构58处于动作状态。由此,卡合体56从在图3中所示的用实线表示的退避位置朝用双点划线表示的卡合位置转动,并与旋转体51、52的卡合部62卡合。当卡合体56与旋转体51、52的卡合部62卡合时,旋转体51、52的旋转受到限制,对与旋转体51、52连结的链轮20a作用限制旋转的力。
在本实施方式的制动装置50中,旋转体51、52和链轮20a通过设置于连结体70的两对衬垫71~74夹持旋转体51、52而连结在一起。因此,当卡合体56与旋转体51、52的卡合部62卡合而旋转体51、52停止旋转时,由于由自动扶梯的重量、利用者的重量等而产生的惯性力,链轮20a在克服在衬垫71~74和旋转体51、52之间产生的摩擦力的同时继续进行旋转,而并不会与旋转体51、52一起立即停止旋转。
即,即使在伴随着制动装置50的动作而通过卡合体56使旋转体51、52停止旋转的情况下,当施加于梯级链条14的力足够大时,固定于链轮20a的连结体70不会立即停止而继续进行旋转,由此连结体70与旋转体51、52相对地旋转。在这样的相对旋转过程中,设置于连结体70的第1框架76上的衬垫71的周面在旋转体51的外周面上滑动,设置于连结体70的第2框架78上的衬垫74的周面在旋转体52的外周面上滑动,设置于连结体70的第3框架77上的衬垫72、73的周面在旋转体51、52的内周面上滑动,由此在连结体70与旋转体51、52之间产生摩擦制动力。
然后,通过衬垫71~74与旋转体51、52之间的滑动摩擦,链轮20a逐渐减速(制动)直到完全停止,随着链轮20a逐渐停止而梯级链条14以及梯级12的循环移动也逐渐停止。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乘客输送机的制动装置50中,当检测机构检测到乘客输送机10的运行状态的异常时,能够通过卡合体56使旋转体51、52停止旋转,从而使梯级链条14以及梯级12的循环移动逐渐停止,能够防止梯级链条14和梯级12朝向下层侧加速下落。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制动装置50中,连结体70通过衬垫71~74夹持旋转体51、52而将链轮20a和旋转体51、52连结在一起,因此在利用卡合体56使旋转体51、52停止旋转的情况下,链轮20a也不会立即停止旋转,而是在利用在衬垫71~74与旋转体51、52之间产生的滑动摩擦进行 逐渐减速的同时进行旋转。因此,即使制动装置50进行动作,也不会使梯级链条14和梯级12紧急停止而能够使其逐渐地停止,能够防止发生搭乘在梯级12上的乘客跌倒这样的事故。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衬垫71~74分别收纳于在第1框架76、第2框架78以及第3框架77上设置的各个凹部内,因此衬垫71~74的安装变得容易进行。另外,也可以不设置第3框架77,而使衬垫72、73成为一体,并夹持在两个旋转体51、52之间。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多对衬垫71~74对多个旋转体51、52进行夹持来增加制动力,因此即便不增大衬垫以及旋转体的直径、即不使乘客输送机径向尺寸变大,就能够使制动装置的制动力增大,由此能够节省安装空间。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在第1框架76上设置突部86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在第2框架78上设置朝第1框架76突出的突部,或者在第1框架76以及第2框架78的双方设置突部。在该情况下,第3框架77能够与第2框架78的突部嵌合、或者与第1框架76以及第2框架78双方的突部嵌合。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在各个框架上沿周向设置一个凹部、并将一个衬垫设置于该一个凹部的情况下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将凹部分割为多个部分凹部,并且在各个部分凹部中分别设置各部分衬垫,由此能够减小每个凹部以及每个衬垫的尺寸,使其制造、安装变得容易。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设置有两个旋转体以及对这两个旋转体进行夹持的两对衬垫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设置三个以上的旋转体以及分别对其进行夹持的三对以上的衬垫。在该情况下,根据情况需要进一步增加设置第4框架等。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这些实施方式作为例子而示出,并不意味着对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这些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的各种方式加以实施,在不脱离实用新型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包含于实用新型的范围及主旨中,并同样包含于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实用新型和与其等同的范围中。

Claims (4)

1.一种乘客输送机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多个旋转体,相对于架设有梯级链条的链轮能够相对滑动地连结,外缘设置有卡合部;
卡合体,能够在与上述卡合部卡合的卡合位置以及不与上述卡合部卡合的退避位置之间移动;
检测机构,对上述乘客输送机的异常进行检测;
移动机构,基于上述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使上述卡合体从上述退避位置朝上述卡合位置移动;以及
连结体,设置有分别对上述多个旋转体的每个进行夹持的多个衬垫,使上述多个旋转体与上述链轮一起旋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客输送机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连结体具备:
第1框架,固定于上述链轮且保持上述多个衬垫中的一个衬垫;
第2框架,保持上述多个衬垫中的其他衬垫;以及
固定螺栓,将上述第2框架固定于上述第1框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乘客输送机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连结体还具备第3框架,该第3框架滑动自如地保持于上述第1框架或者上述第2框架,在该第3框架的两侧分别保持有上述多个衬垫中的两个衬垫。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乘客输送机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通过调整上述固定螺栓的紧固力,能够调整上述多个衬垫对于上述多个旋转体的夹持力。
CN201620840958.6U 2016-08-05 2016-08-05 乘客输送机的制动装置 Active CN2059901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40958.6U CN205990165U (zh) 2016-08-05 2016-08-05 乘客输送机的制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40958.6U CN205990165U (zh) 2016-08-05 2016-08-05 乘客输送机的制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990165U true CN205990165U (zh) 2017-03-01

Family

ID=581068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840958.6U Active CN205990165U (zh) 2016-08-05 2016-08-05 乘客输送机的制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99016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68407B (zh) 用于起落架的驱动系统及驱动系统接合控制方法
CN103696365B (zh) 一种斜拉桥缆索机器人
US20140000992A1 (en) Electric brake with parking mechanism
KR200466157Y1 (ko) 고하중용 에스컬레이터의 디스크 유압캘리퍼식 비상정지 안전 브레이크 제어장치
JP2006312452A (ja) 2つのけん引ケーブルを包含する索道装置のための可動装置
WO2012081226A1 (ja) タイヤ試験装置
US8421318B2 (en) Rotor of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KR20140004946A (ko) 다축 드릴링 머신
WO2010140274A1 (ja) 手摺駆動装置の制御装置
CN102070056A (zh) 带有电磁铁和内置式光电编码器的限速器
CN205990165U (zh) 乘客输送机的制动装置
US20060151254A1 (en) Elevator brake
CN203582255U (zh) 乘客输送机的制动装置
JP6023880B2 (ja) 非常用軸受機構
CN102344087B (zh) 乘客输送机的制动装置
CN208440130U (zh) 一种具有偏斜检测功能的电梯曳引轮
CN203474204U (zh) 乘客输送机的制动装置
US20170349406A1 (en) Brake assembly of elevator system
JP2009223730A (ja) 演算処理ユニットの異常監視装置
KR20130109868A (ko) 변속을 위한 서브모터가 구비된 차량 변속시스템
CN206072139U (zh) 一种可调式矿用卡车传动机构
CN208106996U (zh) 一种高度限位器与起重机减速器的连接装置
JPH0547021Y2 (zh)
CN114577423B (zh) 应用于电机振动测试的高速拖动装置
CN105776048B (zh) 一种调度绞车卷筒装置的装配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