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3582255U - 乘客输送机的制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乘客输送机的制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582255U
CN203582255U CN201320496368.2U CN201320496368U CN203582255U CN 203582255 U CN203582255 U CN 203582255U CN 201320496368 U CN201320496368 U CN 201320496368U CN 203582255 U CN203582255 U CN 2035822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work
swivel
sprocket wheel
liner
brake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49636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岩井俊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Elevator and Building System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5822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58225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scalators And Moving Walkways (AREA)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乘客输送机的制动装置。提供一种乘客输送机,能够抑制框架的变形,且容易调节衬垫夹持旋转体的力。该乘客输送机的制动装置具备:环状的第一框架(76)及第二框架(78),固定在链轮上并保持衬垫(72)、(74);多个固定螺栓(80),沿圆周方向隔着间隔配置在比一对衬垫(72)、(74)夹持旋转体(52)的位置更靠径向内侧(R2)的位置,用于将第二框架(78)固定在第一框架(76)上;支撑部(82),配置在比固定螺栓(80)更靠径向内侧(R2)的位置,从第一框架(76)及第二框架(78)中的任一个框架突出并抵接在另一个框架上。

Description

乘客输送机的制动装置
本申请以日本专利申请2013-150891号(申请日:2013年7月19日)为基础,享受该申请的优先利益。本申请参照该申请并包含同申请的全部内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乘客输送机的制动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乘客输送机的一例的自动扶梯,在设置有自动扶梯的设置构造物的上层一侧和下层一侧,各有两个链轮配置在同一轴心上,在这些链轮之间架设有平行的两条梯级链条,多个梯级的两端部连结在这两条梯级链条上。
在上层一侧和下层一侧的某一侧配置有电动机等驱动部,来自驱动部的驱动力通过驱动力传递链条被传递到链轮,从而链轮被旋转驱动。通过链轮的旋转驱动,架设在该链轮和其它链轮之间的梯级链条进行循环移动,从而乘坐在梯级上的乘客被从下层向上层或从上层向下层运送。
在这样的自动扶梯中,为防止意外发生驱动力传递链条断裂的事故时,由于乘坐在梯级上的乘客的重量导致梯级和梯级链条突然向下层一侧滑落,有时会设置阻止链轮转动的乘客输送机的制动装置。
当检测出驱动力传递链条断裂时,该制动装置根据检测结果使可动片移动,并使移动的可动片卡合在与链轮一起转动的旋转体的齿部来阻止链轮的转动。通过阻止链轮的转动,阻止了架设在该链轮和其它链轮之间的梯级链条的循环移动,也阻止了梯级链条和梯级失去控制向下层一侧滑落。
在上述制动装置中,通过将可动片卡合在旋转体的齿部上,使连结在旋转体上的链轮处于被紧急制动的状态,当梯级链条和梯级被紧急停止时,乘坐在梯级上的乘客有可能会摔倒。
因此,提出一种制动装置,使用固定于链轮的一对框架经由衬垫可滑动地夹持旋转体,当可动片卡合在齿部且向旋转体作用规定以上的驱动力时,使旋转体和固定在链轮上的一对框架进行相对滑动,从而防止梯级链条和梯级的紧急停止。
实用新型内容
在上述乘客输送机的制动装置中,虽然需要将衬垫夹持旋转体的力设定在规定范围内,且将衬垫和旋转体的滑动摩擦阻力设定在规定范围内,但是因为通过衬垫来夹持旋转体的一对框架被螺栓紧固并可滑动地夹持旋转体,所以框架受到来自螺栓的紧固力而容易弯曲变形。当框架发生如上变形时,会产生旋转体不被框架以面状夹持,从而难以将螺栓与旋转体的滑动摩擦阻力设定在规定范围内的问题。
因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乘客输送机的制动装置,其通过抑制框架的变形,从而容易调节衬垫夹持旋转体的力。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的乘客输送机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板状的旋转体,连结在链轮上并与所述链轮一起转动,且以围绕旋转中心的方式具有多个卡合部,所述链轮上架设有循环移动的封闭的梯级链条,所述梯级链条上连结有梯级;卡合体,被设置成能够在卡合于所述卡合部的卡合位置和避免与所述卡合部卡合的退避位置之间移动;检测机构,用于检测所述梯级链条的循环移动状态的异常;移动机构,根据所述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使所述卡合体从所述退避位置移动至所述卡合位置;连结部,通过一对衬垫夹持所述旋转体,从而将所述旋转体连结在所述链轮上;其中,所述连结部具备:环状的第一框架,固定在所述链轮上并保持一侧的衬垫;环状的第二框架,保持另一侧的衬垫;多个固定螺栓,沿圆周方向隔着间隔配置在比一对所述衬垫夹持所述旋转体的位置更靠径向内侧的位置,用于将所述第二框架固定在所述第一框架上;支撑部,配置在比所述固定螺栓更靠径向内侧的位置,从所述第二框架向所述第一框架突出且前端抵接在所述第一框架上。
在上述乘客输送机的制动装置中,也可以将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固定螺栓并列配置在所述旋转体的径向上。
在上述乘客输送机的制动装置中,所述支撑部也可以被设置在所述第二框架上,并从所述第二框架向所述第一框架突出。此外,所述支撑部也可以具备支撑螺栓,该支撑螺栓在轴方向上进退,从而能够改变自所述第二框架的突出量。另外,所述支撑部也可以具备固定螺母,该固定螺母与所述支撑螺栓螺合,从而将所述支撑螺栓固定在所述第二框架上。
在所述乘客输送机的制动装置中,也可以具备多个设置于所述固定螺栓和所述第二框架之间的蝶形弹簧。此外,也可以将用于防止多个所述蝶形弹簧偏移的卡圈设置在所述固定螺栓与多个所述蝶形弹簧之间。
在所述乘客输送机的制动装置中,设置在所述第一框架及所述第二框架上的衬垫,也可以形成为环状并在圆周方向上被分割。
在上述结构的乘客输送机的制动装置中,能够抑制框架的变形,并且容易调节衬垫夹持旋转体的力。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具有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的乘客输送机的制动装置的自动扶梯的整体结构的概略侧视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乘客输送机中设置有制动装置的上层一侧的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制动装置的俯视图。
图4是图2的主要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表示将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制动装置的第二框架拆下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6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制动装置的控制结构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乘客输送机的制动装置50,例如设置在横跨建筑物的上下层而倾斜设置的自动扶梯上。如图1所示,该乘客输送机10通过使多个梯级12在上层一侧的出入口与下层一侧的出入口之间循环移动,从而在上层和下层之间运送搭乘在梯级12上的乘客。
多个梯级12通过封闭的梯级链条14连结,配置于设置在建筑物地板下的被称作桁架的主框架16内。在主框架16的上部两侧沿着梯级12的移动方向垂直设立有一对扶手30,在扶手30的周围安装有带状的移动扶手带32。
在主框架16的内部的上层一侧配置有旋转轴18、连结在旋转轴18上的一对链轮20(根据需要,表示为20a、20b)和具有驱动电动机及减速机的驱动装置22。在主框架16的内部的下层一侧配置有旋转轴24和连结在旋转轴24上的一对链轮26。
在上层一侧的链轮20与下层一侧的链轮26之间架设有梯级链条14,随着链轮20、26的转动,梯级链条14在链轮20、26之间进行循环移动,梯级12也与梯级链条14一体地循环移动。
如图2所示,旋转轴18的两端被轴承28支撑,轴承28安装在主框架16上。位于旋转轴18的两端侧的一对安装部17、19焊接固定在旋转轴18的外周面上。
一侧的链轮20a通过螺栓可拆装地固定在一侧的安装部17上。链轮20a分成主体部20aa和基座20ab,该主体部20aa具有啮合于梯级链条14的齿部;该基座20ab被设置成环状,并通过螺栓固定在安装部17。主体部20aa和基座20ab被螺栓固定。构成制动装置50的一部分的旋转体52通过连结体70可拆装地螺栓固定在该链轮20a上。
另一侧的链轮20b通过螺栓可拆装地被固定在另一侧的安装部19上。与链轮20a一样,链轮20b分成具有啮合在梯级链条14上的齿部的主体部20ba和被设置成环状的基座20bb,主体部20ba与基座20bb被螺栓固定。驱动用链轮34通过螺栓可拆装地固定在该链轮20b上。
在驱动用链轮34上,与固定在驱动装置22的驱动轴23上的链轮25之间架设有驱动力传递链条40,从而能够与旋转轴18一体地转动。
如图3至图5所示,设置在上述乘客输送机10上的制动装置50,具备:旋转体52,与链轮20a一起转动;连结体70,通过螺栓被固定在链轮20a上;卡合体56,卡合在旋转体52上;移动机构58,使卡合体56在后述的退避位置和卡合位置之间移动;检测机构60,用于检测梯级链条14的循环移动状态的异常。
具体地说,旋转体52是在由钢材(例如,SS400)等金属材料构成的中央部上形成有通孔的环状的板状部件,被配置成以旋转轴18为旋转中心且与链轮20a形成同心。在旋转体52的外周面,围绕旋转中心形成多个卡合部62。也就是说,多个卡合部62隔着间隔形成在旋转体52的圆周方向上,并形成在以旋转轴18为中心的同一圆周上。
连结体70通过一对衬垫72、74夹持旋转体52以将旋转体52连结到链轮25上,其具备:一对衬垫72、74;第一框架76,用于保持一侧的衬垫72;第二框架78,用于保持另一侧的衬垫74;多个固定螺栓80,用于将第二框架78固定到第一框架76上;支撑部82,从第二框架78向第一框架76突出;多个内周衬垫84,与第一框架76和旋转体52的内周面52a接触。
第一框架76是由钢材等金属材料构成的环状的板状部件,被配置成以旋转轴18为旋转中心且与链轮20a形成同心,通过螺栓可拆装地固定在链轮20a的基座20ab上。
如图4及图5所示,第一框架76具备:环状的突部86,在与第二框架78的对置面上向第二框架78突出;环状的凸缘部88,从突部86的周面向径向外侧R1突出。第一框架76的外周部分,形成向远离第二框架78的方向凹陷的阶梯状。第一框架76上,突部86隔着间隙S嵌入形成在旋转体52上的通孔中,突部86的外周面86a与旋转体52的内周面52a对置,凸缘部88与旋转体52的侧面52b对置。
在第一框架76的凸缘部88与第二框架78的对置面上设置有向远离第二框架78的方向凹陷的第二凹部98。如图5所示,在圆周方向上隔着间隔设置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四个)第二凹部98,且在其内部嵌入有衬垫72,该衬垫72抵接在旋转体52的侧面52b上。也就是说,在第一框架76中,多个衬垫72在圆周方向上隔着间隔设置,各衬垫72嵌入第二凹部98中且与第二凹部98的底面和内周壁接触。
衬垫72是由与构成旋转体52的材料不同的金属材料,例如由铜或者含有铜的合金等的金属材料构成,是与设置在凸缘部88上的第二凹部98的形状吻合的圆弧状的板状部件,通过粘接剂被粘接固定在多个第二凹部98的底面上。衬垫72的厚度尺寸被设定为大于第二凹部98的深度尺寸,在被粘接固定于第二凹部98的状态下,衬垫72从第二凹部98向第二框架78突出。
突部86从设置在凸缘部88上的衬垫72的突出量被设定为,小于旋转体52的厚度,如上所述,当突部86嵌入设置在旋转体52上的通孔中时,旋转体52从突部86向第二框架78突出。
在突部86的外周面(在突部86上与旋转体52的内周面52a对置的对置面)86a上,沿圆周方向隔着间隔设置有多个(例如,在本例中为八个)向径向内侧凹陷的凹部90。凹部90向突部86的对置面86a开口,同时也向与第二框架78对置的突部86的侧面86b开口,在凹部90内设置有内周衬垫84。
内周衬垫84是由与构成旋转体52的材料不同的金属材料、例如铜或者含有铜的合金等的金属材料构成的圆柱状部件,从设置在突部86的侧面86b上的开口插入到第一框架76和第二框架78对置的方向(相当于旋转轴24的轴方向)。多个内周衬垫84沿圆周方向隔着间隔设置在第一框架76和第二框架78之间。
如图5所示,设置在凹部90内的内周衬垫84,从设置在突部86的对置面86a上的凹部90的开口90a向旋转体52的内周面82a(即,向径向外侧R1)突出,且圆柱状的内周衬垫84的周面与旋转体52的内周面52a接触。由此,多个内周衬垫84,在与第一框架76的突部86之间保持间隙S的同时支撑旋转体52的内周面82a。
内周衬垫84在设置于凹部90内的状态下与凹部90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以能够围绕平行于第一框架76和第二框架78对置的方向上的轴旋转的方式设置在凹部90内。
此外,圆柱状的内周衬垫84的直径D被设置成大于设置在突部86的对置面86a上的凹部90的开口90a的沿外周方向的长度L,从而被设置成内周衬垫84不会从凹部90的开口90a向径向外侧脱离(参照图5)。
第二框架78是由钢材等金属材料构成的环状的板状部件,被配置成以旋转轴18为旋转中心与链轮20a形成同心,通过固定螺栓80可拆装地固定在第一框架76上,该固定螺栓80螺合在设置于第一框架76的突部86上的螺栓孔87中。
在第二框架78的与第一框架76对置的面上设置有第二凹部99,该第二凹部99向远离第一框架76的方向凹陷。如图3所示,在圆周方向上隔着间隔设置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四个)第二凹部99,抵接在旋转体52的侧面52c上的衬垫74嵌入第二凹部99内部。
该衬垫74与设置在第一框架76上的衬垫72一样,由与构成旋转体52的材料不同的金属材料、例如铜或者含有铜的合金等的金属材料构成,是与设置在第二框架76上的第二凹部99的形状吻合的圆弧状的板状部件,通过粘接剂被粘接固定在多个第二凹部98的底面上。也就是说,多个衬垫74沿圆周方向隔着间隔设置在第二框架78上,各衬垫74嵌入第二凹部99并与第二凹部99的底面和内周壁接触。衬垫74的厚度尺寸被设定为大于第二凹部99的深度尺寸,在被粘接固定于第二凹部99的状态下从第二凹部99向第一框架76突出。
在比一对衬垫72、74夹持旋转体52的侧面52b、52c的位置更靠径向内侧R2的位置,沿圆周方向隔着间隔设置有多个固定螺栓80,在第一框架76与第二框架78之间配置了旋转体52的状态下,固定螺栓80插通在设置于第二框架78上的插通孔79中,并螺合在设置于第一框架76的螺栓孔87中。由此,第二框架78以在与第一框架76之间通过一对衬垫72、74来夹持旋转体52的侧面52b、52c的方式被固定在第一框架76上,旋转体52连结在链轮20a上并与链轮20a一起转动。
多个(例如两个)蝶形弹簧92设置于固定螺栓80的螺栓头部80a和第二框架78之间,通过调节固定螺栓80的紧固力,以合适的紧固力将第二框架78可拆装地连结在第一框架76上。此外,在固定螺栓80的螺栓轴部80b与多个蝶形弹簧92之间设置有防止多个蝶形弹簧92偏移的卡圈94。
支撑部82具备螺合在设置于第二框架78上的螺栓孔96中的支撑螺栓82a和螺合在支撑螺栓82a上的固定螺母82b,在比将第二框架78固定在第一框架76上的固定螺栓80更靠径向内侧的位置,沿圆周方向隔着间隔配置有多个支撑部82。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撑部82与固定螺栓80并列配置在旋转体52的径向上。
支撑螺栓82a从第二框架78的外侧螺合在螺栓孔96中,能够在轴方向上进退以改变从第二框架78向第一框架76突出的突出量,突出量被调整为,使其前端抵接到第一框架76的突部86的侧面86b上。固定螺母82b螺合在支撑螺栓82a的前端部上以防止支撑螺栓82a在轴方向上随意进退,并将支撑螺栓82a固定在第二框架78上。
卡合体56设置在与旋转体52的卡合部62对置的位置。卡合体56被设置成能够以支轴64为支点进行转动,并在图3中以点划线表示的卡合位置与以实线表示的退避位置之间进行转动。以点划线表示的卡合位置是卡合体56被卡合在卡合部62上的位置,通过该卡合,限制旋转体52向箭头B方向转动。实线所示的退避位置是卡合体56和卡合部62不进行卡合的位置,从而旋转体52能够不受卡合体56的制约而进行旋转。
在卡合体56上连结有移动机构58和拉簧等施力体(未图示),该移动机构58转动卡合体56使其在退避位置和卡合位置之间移动,该施力体向将卡合体56保持在退避位置的方向对卡合体56施力。
移动机构58例如具有电磁线圈,通常情况下通电被断开处于关闭状态,卡合体56通过施力体的施力被保持在退避位置上。此外,当发生后述的异常时向电磁线圈通电变为开启状态,于是移动机构58克服施力体的施力使卡合体56转动至以点划线表示的卡合位置上。
检测机构60用于检测梯级链条14的循环移动状态的异常,例如由检测到驱动力传递链条40断裂的机构、检测到梯级12的移动速度处于超速状态的机构、和检测到梯级12的移动方向为反向的机构等检测梯级链条14的循环移动状态的异常的已知的机构构成。当检测机构60检测到梯级链条14的循环移动状态的异常时,从控制部66向移动机构58输出驱动信号,从而使移动机构58变为开启状态(参照图6)。
在这样的结构中,通过驱动装置22被驱动控制,乘客输送机10中的驱动装置22的驱动轴23和固定在驱动轴23上的链轮25进行转动。链轮25的转动通过驱动力传递链条40被传递到驱动用链轮34,从而使驱动用链轮34进行转动。通过驱动用链轮34的转动,链轮20a、20b和旋转轴18与驱动用链轮34一体地转动。通过链轮20a、20b的转动,驱动力被传递到啮合在链轮20a、20b上的梯级链条14,通过梯级链条14连结的多个梯级12被导轨(未图示)引导而在上层一侧的出入口和下层一侧的出入口之间进行循环移动。
如上所述在多个梯级12循环移动于上层一侧的出入口和下层一侧的出入口之间的乘客输送机10的运行中,检测机构60检测梯级链条14的循环移动状态中是否存在异常。在检测机构60未检测到梯级链条14的循环移动状态异常的情况下,移动机构58处于关闭状态,卡合体56位于图3中以实线所示的退避位置。因此,梯级链条14和梯级12不受卡合体56的限制而进行循环移动。
此外,在检测机构60检测到梯级链条14的循环移动状态异常的情况下,从检测机构60向控制部66输入异常检测信号,于是启动制动装置50。即,当异常检测信号输入至控制部66时,从控制部66向移动机构58输出控制信号,于是移动机构58变为开启状态。由此,卡合体56从图3中以实线表示的退避位置转动至以虚线表示的卡合位置,并卡合在旋转体52的卡合部62。
当卡合体56卡合在旋转体52的卡合部62上时,旋转体52被限制转动,从而限制转动的力作用于连结在旋转体52上的链轮20a。
在本实施方式的制动装置50中,旋转体52和链轮20a被连结成通过设置在连结体70上的一对衬垫72、74夹持旋转体52的侧面52b、52c。因此,链轮20a因其惯性力而克服衬垫72、74与旋转体52的侧面52b、52c之间产生的摩擦力而继续进行转动,链轮20a与旋转体52的转动不会立即停止。也就是说,即使随着制动装置50启动,通过卡合体56使旋转体52停止转动,但固定在链轮20a上的连结体70会转动片刻,连结体70与旋转体52进行相对的旋转移动。在该旋转移动时,设置在连结体70的第一框架76上的内周衬垫84的周面在旋转体52的内周面52a上滑动。
而且,链轮20a通过衬垫72、74与旋转体52的滑动摩擦而减速(制动),之后停止转动。随着链轮20a的停止,梯级链条14及梯级12停止循环移动。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乘客输送机的制动装置50中,当检测机构60检测到梯级链条14的循环移动状态的异常时,通过卡合体56控制旋转体52的转动,能够停止梯级链条14及梯级12的循环移动,从而能够防止梯级链条14和梯级12失去控制突然向下层一侧滑落。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制动装置50中,连结部70通过衬垫72、74夹持旋转体52的侧面52b、52c来连结链轮20a和旋转体52,所以在通过卡合体56限制旋转体52转动的情况下,链轮20a不会立即停止转动,而是通过衬垫72、74与旋转体52之间产生的滑动摩擦进行减速转动。因此,即使制动装置50启动,也能够避免梯级链条14和梯级12紧急停止,使其缓慢停止,从而能够防止发生乘坐在梯级12上的乘客摔倒的事故。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制动装置50中,从连结部70的第二框架78向第一框架76突出且抵接于第一框架76的支撑部82通过固定螺栓80被设置于径向内侧R2,所以固定螺栓80的径向外侧R1被旋转体52支撑,固定螺栓80的径向内侧R2被支撑部82支撑,因此,第一框架76及第二框架78即使受到来自固定螺栓80的紧固力也不容易弯曲变形。其结果,因为旋转体52被一对衬垫72、74以面状夹持,所以容易将衬垫72、74与旋转体52的滑动摩擦阻力设定为期望值。
此外,因为支撑部82与固定螺栓80并列配置在旋转体52的径向上,所以能够有效抑制第一框架76及第二框架78的弯曲变形。
此外,因为支撑部82具备从第二框架78的突出量可变更的支撑螺栓82a,所以通过调整从第二框架78的突出量而能够容易地将第二框架78的前端抵接在第一框架76上。而且,固定螺母82b螺合在支撑螺栓82a的前端部,所以能够防止支撑螺栓82a在轴方向上随意进退。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制动装置50中,因为多个蝶形弹簧92介于固定螺栓80和第二框架78之间,所以通过调节固定螺栓80的紧固力而以合适的紧固力将第二框架78连结在第一框架76上,能够将衬垫72、74与旋转体52的滑动摩擦阻力设定为期望值。而且,在固定螺栓80的螺栓轴部80b与多个蝶形弹簧92之间设有用于防止多个蝶形弹簧92偏移的卡圈94,所以能够控制由蝶形弹簧92的偏移引起的紧固力的不均匀。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制动装置50中,设于第一框架76及第二框架78上的衬垫72、74沿圆周方向隔着间隔设有多个,且在圆周方向上被分割,所以无需从主框架16拆下链轮20的旋转轴18就能够交换衬垫72、74,从而能够大大提高作业性。
再有,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说明了支撑部85设于第二框架78并从第二框架78向第一框架76突出的情况,但也可以将向第二框架78突出的支撑部设置在第一框架76上。
以上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示例提出的,并非限定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实施方式可以以其他多种方式实施,在不偏离实用新型宗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或其变形,包含于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或宗旨内,也包含于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实用新型和其等同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乘客输送机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板状的旋转体,连结在链轮上并与所述链轮一起转动,且以围绕旋转中心的方式具有多个卡合部,所述链轮上架设有循环移动的封闭的梯级链条,所述梯级链条上连结有梯级; 
卡合体,被设置成能够在卡合于所述卡合部的卡合位置和避免与所述卡合部卡合的退避位置之间移动; 
检测机构,用于检测所述梯级链条的循环移动状态的异常; 
移动机构,根据所述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使所述卡合体从所述退避位置移动至所述卡合位置; 
连结部,通过一对衬垫夹持所述旋转体,从而将所述旋转体连结在所述链轮上; 
其中,所述连结部具备: 
环状的第一框架,固定在所述链轮上并保持一侧的衬垫; 
环状的第二框架,保持另一侧的衬垫; 
多个固定螺栓,沿圆周方向隔着间隔配置在比一对所述衬垫夹持所述旋转体的位置更靠径向内侧的位置,用于将所述第二框架固定在所述第一框架上; 
支撑部,配置在比所述固定螺栓更靠径向内侧的位置,从所述第一框架及所述第二框架中的任一个框架突出并抵接在另一个框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客输送机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固定螺栓并列配置在所述旋转体的径向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乘客输送机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部设置在所述第二框架上,并从所述第二框架向所述第一框架突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乘客输送机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支撑螺栓,所述支撑螺栓在轴方向上进退,从而能够改变自所述第二框架的突出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乘客输送机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部具备固定螺母,所述固定螺母与所述支撑螺栓螺合,从而将所述支撑螺栓固定在所述第二框架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客输送机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设置于所述固定螺栓和所述第二框架之间的多个蝶形弹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乘客输送机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用于防止多个所述蝶形弹簧偏移的卡圈设置在所述固定螺栓和多个所述蝶形弹簧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客输送机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置在所述第一框架及所述第二框架上的衬垫形成为环状并在圆周方向上被分割。 
CN201320496368.2U 2013-07-19 2013-08-14 乘客输送机的制动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3582255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50891 2013-07-19
JP2013150891A JP2015037996A (ja) 2013-07-19 2013-07-19 乗客コンベアのブレー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582255U true CN203582255U (zh) 2014-05-07

Family

ID=505802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496368.2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582255U (zh) 2013-07-19 2013-08-14 乘客输送机的制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5037996A (zh)
CN (1) CN20358225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01001A (zh) * 2014-11-28 2017-08-01 蒂森克虏伯电梯创新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辅助制动器的乘客输送装置
CN107781326A (zh) * 2016-08-31 2018-03-09 奥的斯电梯公司 附加制动装置、制动盘组件、轮盘组件以及乘客运送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23402B1 (ja) 2021-05-18 2022-02-2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乗客コンベアの補助ブレーキ
JP7377473B1 (ja) 2022-11-22 2023-11-10 フジテック株式会社 マンコンベヤのブレーキの制動トルク調整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39612A (ja) * 1992-07-28 1994-02-15 Toyoda Mach Works Ltd 主軸装置
JPH09286581A (ja) * 1996-04-25 1997-11-04 Hitachi Ltd 乗客コンベアの制動装置
JPH11257394A (ja) * 1998-03-13 1999-09-21 Nabco Ltd 皿ばね装置および皿ばね
JP2012025570A (ja) * 2010-07-27 2012-02-09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乗客コンベアのブレーキ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01001A (zh) * 2014-11-28 2017-08-01 蒂森克虏伯电梯创新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辅助制动器的乘客输送装置
CN107781326A (zh) * 2016-08-31 2018-03-09 奥的斯电梯公司 附加制动装置、制动盘组件、轮盘组件以及乘客运送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5037996A (ja) 2015-0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582255U (zh) 乘客输送机的制动装置
JP2008001470A (ja) 乗客コンベアの補助ブレーキ装置
CA2543848A1 (en) Elevator apparatus
US11377323B2 (en) Retrofitting an elevator machine with primary and secondary braking
CN103434931B (zh) 起重机用水平导向装置
CN107207201A (zh) 用于电梯系统的安装轿厢的调速器
CN102344087B (zh) 乘客输送机的制动装置
CN106404398A (zh) 一种三代轮毂轴承振动自动测量仪
JP6023880B2 (ja) 非常用軸受機構
CN203624395U (zh) 一种链式输送机用滚动张紧机构
US20170349406A1 (en) Brake assembly of elevator system
CN203474204U (zh) 乘客输送机的制动装置
CN201923632U (zh) 给煤机皮带跑偏自动检测与调节装置
CN105312328B (zh) 一种活套角度编码器的安装装置、安装方法、拆卸方法
JP5414552B2 (ja) エレベータ巻上機の回転検出装置
CN202828831U (zh) 用于带式输送机的螺旋拉紧装置
JPWO2015198445A1 (ja) 乗客コンベヤの安全装置
CN102674126B (zh) 乘客输送机的制动装置
CN112830371B (zh) 一种单绳缠绕式提升机用多油缸调绳离合器
JP2007238286A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212022623U (zh) 用于固定式座椅架空乘人装置的断轴保护装置
CN205990165U (zh) 乘客输送机的制动装置
CN102644715A (zh) 一种可调整丝杆螺母的左右螺旋装置
CN116281495B (zh) 一种电梯轿厢钢丝绳锁定结构
CN204454381U (zh) 活套卷扬皮带传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