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790595U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790595U CN205790595U CN201620707670.1U CN201620707670U CN205790595U CN 205790595 U CN205790595 U CN 205790595U CN 201620707670 U CN201620707670 U CN 201620707670U CN 205790595 U CN205790595 U CN 20579059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ical connector
- positioning
- cover
- terminal
- fix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476 solde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1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claims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03032 molecular do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679 sold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一第一本体、一第二本体、一容置于第一本体及第二本体之间的屏蔽板及套设于第一本体及第二本体外的遮蔽壳体;其中,该第一本体及第二本体上分别罩覆结合有一盖体,该盖体与一金属盖板镶埋成型结合,且该盖体底端分别设有端子分隔槽,使其于罩覆结合于本体上后,该端子分隔槽可将端子分隔限位,借此避免端子不当受力位移而变形,同时还可避免端子于对接时与遮蔽壳体接触导通而发生短路的情况。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特别是指一种应用于USB TYPE C规格,且可限制端子位置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通用串行总线(以下简称USB)规格的电连接器在日常生活使用中,可谓是最为广泛应用的传输界面之一,由于USB界面的方便易用、尺寸小且成本合理,因此在各个不同工作场域都随处可见USB的踪迹。不论是家庭的核心娱乐装置如电视、个人的笔记本电脑、智能型手机、平板装置或是办公室的工作用计算机、打印机,乃至于汽车的多媒体通讯娱乐系统,时常都仰赖USB来进行数据传输的任务。
除了提供方便、快速而又可靠的数据传输外,USB还有一个非常方便的功能,那就是通过多媒体电子装置接口的相互连接来进行电力传输,也就是所谓的充电。然而,目前的USB充电最高仍只能提供到7.5瓦的电力,这样的供电规格进化虽然能符合手持式可携装置如手机或音乐媒体播放器(MP3)的充电需求,但通常需耗时较长,且要能满足大尺寸并需消耗较大功率产品如屏幕显示器或笔记本电脑的供电,则是稍嫌不足。
为了更加普及USB在不同装置供电上的应用,并提供携带方便及更轻薄的多媒体电子产品,同时减少因USB插入方向或接线方向错误而发生无法传输的情况,全新的通用串行总线Type C便应运而生。USB国际制定标准协会(USB-IF)于日前宣布了这项名为USBType C接口的标准规范,旨在通过高达100瓦的电力传输量,使各种装置均能通过单独一条USB线缆满足供电需求,使其缩短装置充电时间,还能优化行动应用的便利性。
另外,USB Type C接口将支持各种设备的全新超薄设计,从手机、平板计算机、二合一产品、笔记本电脑到桌面计算机以及其他众多具体用途的设备。
这项采用业界新标准的薄型接口可以传输数据、电力和视频,将成为人们结合各种设备传输所需的唯一接口,由于传输数据量的同步大量增加,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产生相对应的电磁辐射,以致干扰其它电子组件的正常运作,有鉴于此,业界普遍都会以接地方式来降低电磁干扰(EMI)的产生。
但是,USB Type C接口由于其导电端子数量较多,且体积也随着变小,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克服电磁干扰(EMI)的产生,同时达到生产的稳定性,将会是此产品亟需克服的问题。
此外,还由于导电端子数量较多,因此当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相互对接时,若因不当的角度对接,将会使导电端子发生变形的情况,轻则造成传输不稳定,严重的将造成电连接器损坏,同时还有可能因变形后的导电端子与金属壳体接触而发生短路,造成电子装置的损坏,不得不慎重使用。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结构仍有诸多缺点,并非一个好的设计,而亟待加以改良。
本案发明人鉴于上述现有结构所衍生的各项缺点,乃亟思加以改良创新,并经多年苦心孤诣潜心研究后,终于成功研发完成本件电连接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得以降低制造成本并维持量产稳定性的电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避免端子因不当受力位移而变形的电连接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其包括:一第一本体、一第二本体、一容置于第一本体及第二本体之间的屏蔽板及套设于第一本体及第二本体外的一遮蔽壳体;其中,该第一本体及该第二本体上分别固定有多个导电端子,该导电端子的接触部朝前端弹性设置,该焊接部则朝末端延伸设置,而该第一本体及第二本体相互组合后,前端则形成一对接空间,而该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则分别设置于该对接空间的上、下两侧,使其可与对接连接器相互接触导通;而该第一本体及第二本体前端则分别形成有一容置槽;一盖体,该盖体与一金属盖板镶埋成型结合并罩覆组合于该容置槽内,据此得以降低生产组装复杂度并维持量产稳定性,同时还可以降低制作成本,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为了达到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盖体底端分别设有端子分隔槽,使其于罩覆结合于本体上后,该端子分隔槽可将导电端子分隔限位,据此可避免对接连接器因插设角度错误时,对导电端子产生不当的位移,甚者造成变形的情况;此外,由于该盖体位于该导电端子顶面,因此还可避免导电端子与遮蔽壳体接触而发生短路的情况,达到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该第一本体凸出设有多个定位凸柱,而该第二本体上则设有与该定位凸柱相互对应的定位凹槽,使得第一本体及第二本体通过定位凸柱与定位凹槽相互卡扣组合固定。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该容置槽位于该对接空间的上、下两侧。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该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分别位于该容置槽下方位置处,而该焊接部则外露于该本体末端,使其可供焊接固定于电子装置的电路板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该屏蔽板包括:一平板部及自平板部两侧分别延伸的定位端子及焊接端子。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该盖体为平板状结构,且其两侧则分别延伸有供组装定位的卡扣凸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该端子定位槽数量与导电端子的数量相同。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该金属盖板大致上为一框型结构,且其前端朝内弯折有一弹性臂,末端则朝外弯折有一接触臂。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另一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局部组合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另一局部组合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6: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另一角度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7: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第一本体
11 定位凸柱
12 容置槽
2 第二本体
21 定位凹槽
22 容置槽
A 对接空间
3 导电端子
31 接触部
32 焊接部
4 屏蔽板
41 平板部
42 定位端子
43 焊接端子
5 盖体
51 卡扣凸部
52 分隔体
53 端子定位槽
6 金属盖板
61 弹性臂
62 接触臂
7 遮蔽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出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包括:
一第一本体1及一第二本体2,该第一本体1上凸出设有多个定位凸柱11,而该第二本体2上则设有与该定位凸柱11相互对应的定位凹槽21,使得第一本体1及第二本体2通过定位凸柱11与定位凹槽21相互卡扣组合固定,而该第一本体1及第二本体2组合后,其前端则形成一对接空间A,而第一本体1及第二本体2前端位置则分别设置有一容置槽12、22,使得该容置槽12、22大致上位于该对接空间A的上、下侧;
多个导电端子3,分别固定于该第一本体1及该第二本体2上,其包括:固定于本体上的固定部(图中未标示)及自固定部两侧分别延伸的接触部31及焊接部32,而固定后的导电端子3的接触部31分别位于该对接空间A的上、下两侧,具体而言,该接触部31则位于该容置槽12、22下方位置处,而焊接部32则外露于该本体末端,使其可供焊接固定于电子装置的电路板上,该接触部31与对接连接器相互对接时,可朝容置槽12、22方向弹性动作,使其达到夹持对接连接器并接触导通的目的;
一屏蔽板4,由金属材质所制成,且该屏蔽板4包括:一平板部41及自平板部41两侧分别延伸的定位端子42及焊接端子43,该屏蔽板4设置于该第一本体1及第二本体2之间,该定位端子41可与对接连接器夹持对接,焊接端子43则供焊接于电路板使用,关于屏蔽板4的结构设计方式很多,并可依据实际的应用予以变更实施,且该细节结构非本案的设计重点,因此不再赘述;
一盖体5,该盖体5为平板状结构大致上为平板状结构,且其两侧则分别延伸有一卡扣凸部51,前端则凸出设有多个分隔体52,且该分隔体52间则形成端子定位槽53,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的端子定位槽53数量与导电端子3的数量相同;而该盖体5则与一金属盖板6通过镶埋成型技术( Insert Molding )相互结合,该金属盖板6为一框型结构或大致上为一框型结构,其前端朝内弯折有一弹性臂61,末端则朝外弯折有一接触臂62;
一遮蔽壳体7,该遮蔽壳体7由金属材质所制成,包覆于该第一本体1及该第二本体2外。
请参阅图3所示,当盖体5与金属盖板6镶埋成型结合后,则可将盖体5通过两侧的卡扣凸部51组装固定于该第一本体1及第二本体2的容置槽12、22内,此时,该盖体5上的端子定位槽53则位于该导电端子3之间,借此限制该导电端子3的接触部31的左、右位移,而组装后的盖体5同时也位于该导电端子3的接触部31的上方,因此同时限制接触部31的朝上接触位移;此外,该金属盖板6的弹性臂61则位于该对接空间A的前端位置,该接触臂62则向外延伸于该本体外侧;
请参阅图4-6所示,先将屏蔽板4设置并定位于该第二本体2上,再将第一本体1通过定位凸柱11插设固定于该第二本体2的定位凹槽21上,使得第一本体1与第二本体2相互结合,此时再通过遮蔽壳体7包覆该第一本体1及第二本体2外,而包覆后的遮蔽壳体7则与该金属盖板6的接触臂62相互接触,使其得以将电磁波导引至遮蔽壳体7外,通过上述的组装,使其形成一符合通用串行总线TYPE C规格的电连接器。
请参阅图7所示,此图面更清楚的呈现导电端子3的接触部31与盖体5的端子定位槽53间的相对关系,该导电端子3的接触部31间通过分隔体52将导电端子3分隔,使得导电端子3的接触部31位于该端子定位槽53内,借此达到避免导电端子3的接触部31因对接连接器的角度不当而发生变形的情况发生的目的,此外,该盖体5位于该导电端子3的接触部31的上方,因此还可避免导电端子3的接触部31因为过度变形而与遮蔽壳体接触,而发生短路的情况。
上列详细说明为针对本实用新型的一可行实施例的具体说明,但是,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权利保护范围应如前述的权利要求书范围所述。
Claims (8)
1.一种电连接器,其提供高频信号传输并符合USB Type-C规格,其包括:
一第一本体及一第二本体,该第一本体及第二本体组合后,其前端则形成一对接空间,而第一本体及第二本体前端位置则分别设置有一容置槽;
多个导电端子,分别固定于该第一本体及该第二本体上,其包括:固定于该第一本体及第二本体上的固定部及自固定部两侧分别延伸的接触部及焊接部;
一屏蔽板,由金属材质所制成,该屏蔽板设置并固定于该第一本体及第二本体之间;
一盖体,凸出设有多个分隔体,而该分隔体间则形成端子定位槽,且该盖体则与一金属盖板通过镶埋成型技术相互结合,并组装固定于该容置槽上,使得该分隔体位于该导电端子的接触部间,借此限制该接触部的位移方向;
一遮蔽壳体,该遮蔽壳体由金属材质所制成,包覆于该第一本体及该第二本体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本体凸出设有多个定位凸柱,而该第二本体上则设有与该定位凸柱相互对应的定位凹槽,使得第一本体及第二本体通过定位凸柱与定位凹槽相互卡扣组合固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容置槽位于该对接空间的上、下两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分别位于该容置槽下方位置处,而该焊接部则外露于该本体末端,使其可供焊接固定于电子装置的电路板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屏蔽板包括:一平板部及自平板部两侧分别延伸的定位端子及焊接端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盖体为平板状结构,且其两侧则分别延伸有供组装定位的卡扣凸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端子定位槽数量与导电端子的数量相同。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金属盖板为一框型结构,且其前端朝内弯折有一弹性臂,末端则朝外弯折有一接触臂。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707670.1U CN205790595U (zh) | 2016-07-06 | 2016-07-06 | 电连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707670.1U CN205790595U (zh) | 2016-07-06 | 2016-07-06 | 电连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790595U true CN205790595U (zh) | 2016-12-07 |
Family
ID=581235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0707670.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790595U (zh) | 2016-07-06 | 2016-07-06 | 电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790595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505370A (zh) * | 2016-12-23 | 2017-03-15 | 深圳市创益通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Usb type c ⅱ型公头连接器 |
-
2016
- 2016-07-06 CN CN201620707670.1U patent/CN205790595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505370A (zh) * | 2016-12-23 | 2017-03-15 | 深圳市创益通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Usb type c ⅱ型公头连接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382616B (zh) | 插座電連接器及插頭電連接器 | |
TWI593194B (zh) | 屏蔽接地之插座電連接器 | |
US9397433B2 (en) | Electrical plug connector | |
US7946887B1 (en) | Combo electrical connector | |
US9472907B2 (en) | Electrical plug connector | |
TWM484832U (zh) | 通用序列匯流排連接器 | |
TWI665828B (zh) | 板對板連接器 | |
US8210874B2 (en) | Combo electrical connector | |
CN204577749U (zh) | 电连接器 | |
CN104103937B (zh) | 插座连接器与电子装置 | |
US7961459B2 (en) | Electronic device | |
CN207398397U (zh) | 板对板连接器 | |
CN205790595U (zh) | 电连接器 | |
JP3165977U (ja) | 複合雌コネクタ | |
JP2013242976A (ja) | コネクタ接続構造及び電子機器 | |
US9106029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ion device | |
CN218783940U (zh) | 一种电路板组件及电子设备 | |
CN201667443U (zh) | 电连接器 | |
TWM505087U (zh) | 電連接器結構 | |
CN204927626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594609U (zh) | 电池连接器 | |
CN207282835U (zh) | 电连接器及具有该电连接器的盖体 | |
TWM557917U (zh) | 電連接器及具有該電連接器之蓋體 | |
CN204179374U (zh) | 电连接器 | |
TWM507088U (zh) | 電連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207 Termination date: 201907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