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03937B - 插座连接器与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插座连接器与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103937B CN104103937B CN201310292126.6A CN201310292126A CN104103937B CN 104103937 B CN104103937 B CN 104103937B CN 201310292126 A CN201310292126 A CN 201310292126A CN 104103937 B CN104103937 B CN 10410393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sulating body
- casing
- socket connector
- connector
- passa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1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5476 sold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026 adhesive bo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58—Contacts spaced along longitudinal axis of engagement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1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 H01R12/716—Coupling device provided on the PCB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插座连接器与电子装置。插座连接器适于固接至一电子装置的一机壳并电连接至一线路板,以使插座连接器适于连接一插头连接器。插座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以及多个导电端子。绝缘本体具有一通道,通道从绝缘本体的外侧延伸至绝缘本体的内侧,其中通道的一侧外露于绝缘本体的一顶部,而绝缘本体适于固接至机壳以遮蔽通道的那一侧,使得通道适于与机壳形成一插孔。导电端子穿设于绝缘本体。另公开一种插座连接器与一种电子装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与电子装置,且特别是涉及一种插座连接器与应用插座连接器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科技产业日益发达,电子产品例如移动电话(mobile phone)、平板电脑(tablet computer)、笔记型电脑(notebook computer)以及智慧型手机(smart phone)等产品的使用越来越普遍,并朝着便利、多功能且美观的设计方向进行发展,以提供使用者更多的选择。
除了电子产品本身具有的功能之外,电子产品还可通过连接外部装置而增加电子产品的使用性。因此,这些电子产品的内部通常会设置连接器,以使电子产品能连接其他外部装置例如是音响或是麦克风,进而执行额外的应用程式例如是播放音乐或是录音。此时,电子产品需具有一定厚度的机壳,方能使这些连接器设置在电子产品的内部并连接外部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插座连接器,其具有较薄的厚度。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其具有较薄的厚度。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插座连接器,适于固接至一电子装置的一机壳并电连接至一线路板,以使插座连接器适于连接一插头连接器。插座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以及多个导电端子。绝缘本体具有一通道。通道从绝缘本体的外侧延伸至绝缘本体的内侧,其中通道的一侧外露于绝缘本体的一顶部,而绝缘本体适于固接至机壳以遮蔽通道的那一侧,使得通道适于与机壳形成一插孔。导电端子穿设于绝缘本体。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插座连接器,适于固接至一电子装置的一机壳并电连接至一线路板,以使插座连接器适于连接一插头连接器。插座连接器包括一第一绝缘本体、一第二绝缘本体以及多个导电端子。第一绝缘本体具有一通道,通道从第一绝缘本体的外侧延伸至第一绝缘本体的内侧,其中通道的一侧外露于第一绝缘本体的一顶部。第二绝缘本体适于配置于机壳上,第一绝缘本体连接于第二绝缘本体而连接至机壳以遮蔽通道的那一侧并形成一插孔。导电端子穿设于第一绝缘本体。
本发明再提出一种电子装置,包括一机壳、一线路板以及一插座连接器。机壳具有一对外开孔。线路板配置于机壳内。插座连接器固接至机壳并电连接至线路板,以使插座连接器适于连接一插头连接器。插座连接器包括一第一绝缘本体、一第二绝缘本体以及多个导电端子。第一绝缘本体具有一通道,通道从第一绝缘本体的外侧延伸至第一绝缘本体的内侧,其中通道的一侧外露于第一绝缘本体的一顶部。第二绝缘本体配置于机壳上,第一绝缘本体连接于第二绝缘本体而连接至机壳以遮蔽通道的那一侧并形成一插孔。导电端子穿设于第一绝缘本体。
基于上述,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的第一绝缘本体的通道的一侧外露于第一绝缘本体的一顶部,而电子装置将插座连接器固接至电子装置的机壳并电连接至线路板,其中插座连接器的第一绝缘本体连接至机壳以遮蔽通道外露于第一绝缘本体的一侧并形成一插孔。据此,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具有较薄的厚度,以使应用插座连接器的电子装置具有较薄的厚度。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电子装置的侧视图;
图3是图2的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侧视图;
图5是图1的插座连接器的组装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图4的插座连接器的组装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局部分解图;
图8是图7的第一绝缘本体的立体图;
图9是图7的电子装置的侧视图;
图10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局部分解图;
图11是图10的第一绝缘本体的立体图;
图12是图10的电子装置的侧视图。
符号说明
50、50a、50b、50c:电子装置
52:机壳
52a:正面
52b:背面
52c:对外开孔
54:线路板
56:显示面板
58:软性线路板
60:插头连接器
100、100b、100c:插座连接器
110:第一绝缘本体
112:通道
112a、130a:第一侧
112b、130b:第二侧
114:顶部
116:底部
118:后部
120、120c:导电端子
122:焊接部
124:接触部
130:第二绝缘本体
130c:第三侧
132:嵌合槽
140:插孔
D:直径
H:高度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图1的电子装置的侧视图。请参考图1与图2,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50包括机壳52、线路板54、显示面板56以及插座连接器100。机壳52具有正面52a与相对于正面52a的背面52b,且机壳52具有对外开孔52c。线路板54配置于机壳52内。显示面板56设置于机壳52的正面52a。插座连接器100固接至机壳52并电连接至线路板54,以使插座连接器100适于连接插头连接器(未绘示)而连接至外部电子装置。电子装置50例如是智慧型手机(smart phone),但本发明不限制电子装置50的种类。
图3是图2的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图。请参考图2与图3,在本实施例中,插座连接器100包括第一绝缘本体110以及多个导电端子120。插座连接器100例如是音源插座(audiojack),但本发明不限制插座连接器100的种类。插座连接器100适于固接至电子装置50的机壳52并电连接至线路板54,以使插座连接器100适于连接插头连接器(未绘示)。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绝缘本体110具有通道112,且第一绝缘本体110具有顶部114与相对于顶部114的底部116。通道112从第一绝缘本体110的外侧延伸至第一绝缘本体110的内侧,且第一绝缘本体110的通道112的一侧,例如是通道112的第一侧112a,外露于第一绝缘本体110的顶部114。导电端子120穿设于第一绝缘本体110,并电连接至线路板54。
在本实施例中,导电端子120外露于第一绝缘本体110的底部116与通道112。导电端子120外露于底部116的部分能电连接至线路板54,而导电端子120外露于通道112的部分适于接触插头连接器。更进一步地说,各导电端子120具有焊接部122与连接焊接部122的接触部124。焊接部122外露于第一绝缘本体110的底部116并能焊接于线路板54,以电连接至线路板54,而接触部124位于通道112内并适于接触插头连接器。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例中,插座连接器100的第一绝缘本体110的通道112的一侧,例如是通道112的第一侧112a,外露于第一绝缘本体110的顶部114。亦即,相较于一般常见的插座连接器的绝缘本体,插座连接器100的第一绝缘本体110的厚度较薄,而使通道112外露于第一绝缘本体110的顶部114。据此,插座连接器100具有较薄的厚度,而配置有插座连接器100的电子装置50也能因而降低其厚度。
此时,插座连接器100的第一绝缘本体110固接至机壳52,例如是位在机壳52的背面52b的背盖(未绘示),以遮蔽通道112外露于第一绝缘本体110的第一侧112a,使得通道112与机壳52形成插孔140,而导电端子120适于接触从插孔140插入通道112内的插头连接器。第一绝缘本体110的顶部114例如是经由超音波熔接(ultrasonic welding)而固接至机壳52,但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绝缘本体110的顶部114也可经由粘胶或其他方式固接至机壳52,本发明不限于此。
更进一步的说,在本实施例中,插座连接器100还包括第二绝缘本体130。第二绝缘本体130配置于机壳52上,而第一绝缘本体110经由连接于第二绝缘本体130而连接至机壳52。第二绝缘本体130可一体成型地形成于机壳52上,例如是位在机壳52的背面52b的背盖(未绘示)上,而第一绝缘本体110可经由例如是超音波熔接、粘胶或其他方式固接至第二绝缘本体130而固接至机壳52,本发明不限制第一绝缘本体110、第二绝缘本体130与机壳52的连接方式。
由此可知,第一绝缘本体110经由固接至第二绝缘本体130而固接至机壳52,以遮蔽通道112外露于第一绝缘本体110的第一侧112a并形成插孔140。插孔140位于插座连接器100的外侧并对应于对外开孔52c,使得插头连接器能经由位于插座连接器100的外侧的插孔140而插入插座连接器100,并进入通道112以经由接触导电端子120外露于通道112的接触部124而与线路板54电连接。
因此,当插头连接器经由对外开孔52c与插孔140而插入通道112时,第一绝缘本体110通过固接至机壳52的固接力而能避免因通道112受到插头连接器的插入力而与第二绝缘本体130或机壳52产生位移,例如是避免通道112的两侧受到插头连接器的推挤而往外扩张。此外,当插头连接器从通道112往外移出时,第一绝缘本体110通过固接至机壳52的固接力而能避免因通道112受到插头连接器的拔出力而产生损毁。
图4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侧视图。请参考图4,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50a与电子装置50的主要差异在于,电子装置50a更包括软性线路板58。软性线路板58配置于机壳52内并连接线路板54与插座连接器100,以使插座连接器100的导电端子120通过软性线路板58而电连接至线路板54。因此,插座连接器100可先将第一绝缘本体110固接至机壳52上的第二绝缘本体130以遮蔽通道112外露于第一绝缘本体110的第一侧112a并形成插孔140,并将导电端子120的焊接部122焊接至软性线路板58,且将软性线路板58电连接至线路板54。因此,软性线路板58能用以调整电子装置50a的机壳52、线路板54与插座连接器100之间的组装公差。
图5是图1的插座连接器的组装方法的流程图。请参考图2、图3与图5,在本实施例中,插座连接器100的组装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在步骤S110中,提供插座连接器100。在步骤S120中,将第一绝缘本体110固接至机壳52以遮蔽通道112的一侧并形成插孔140。在步骤S130中,将导电端子120电连接至线路板54。以下将以各步骤进行说明。
首先,在步骤S110中,提供插座连接器100。请参考图2、图3与图5,在本实施例中,插座连接器100的第一绝缘本体110具有通道112,通道112从第一绝缘本体110的外侧延伸至第一绝缘本体110的内侧。通道112的一侧,例如是通道112的第一侧112a,外露于第一绝缘本体110的顶部114,而插座连接器100的多个导电端子120穿设于第一绝缘本体110。因此,插座连接器100具有较薄的厚度。
接着,在步骤S120中,将第一绝缘本体110固接至机壳52以遮蔽通道112的一侧并形成插孔140。请参考图2、图3与图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绝缘本体110固接至机壳52以遮蔽通道112的第一侧112a,其中第一绝缘本体110例如是通过超音波熔接而固接至机壳52。此外,第一绝缘本体110也可连接至插座连接器100的第二绝缘本体130,其中第二绝缘本体130设置于机壳52上,例如是与机壳52一体成型的制作。因此,第一绝缘本体110通过连接于第二绝缘本体130而连接至机壳52,以遮蔽通道112的第一侧112a并形成插孔140。
最后,在步骤S130中,将导电端子120电连接至线路板54。请参考图2、图3与图5,在本实施例中,导电端子120电连接至线路板54的方式例如是将焊接部122焊接至线路板54。据此,导电端子120能电连接至线路板54,以适于接触从插孔140插入通道112内的插头连接器。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120与步骤S130的顺序可以互换。具体而言,本组装方法可先将第一绝缘本体110固接至机壳52或者连接配置于机壳52上的第二绝缘本体130以遮蔽通道112的第一侧112a,再将导电端子120电连接至线路板54,也可先将导电端子120电连接至线路板54,再将第一绝缘本体110固接至机壳52或者第二绝缘本体130以遮蔽通道112的第一侧112a。因此,本组装方法可依据使用需求而调整组装顺序,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制。
图6是图4的插座连接器的组装方法的流程图。请参考图4与图6,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50a还具有软性线路板58。因此,在步骤130的将导电端子120电连接至线路板54的步骤中,更包括下列步骤。在步骤132中,提供软性线路板58。在步骤134中,将导电端子120电连接至软性线路板58。在步骤136中,将软性线路板58电连接至线路板54。
在本实施例中,在步骤130的将导电端子120电连接至线路板54的步骤中,导电端子120能经由软性线路板58电连接至线路板54,其中导电端子120的焊接部122焊接至软性线路板58,而软性线路板58电连接至线路板54。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134与步骤S134的顺序可以互换,亦即本组装方法可先将导电端子120电连接至软性线路板58,再将软性线路板58电连接至线路板54,也可先将软性线路板58电连接至线路板54,再将导电端子120电连接至软性线路板58。本组装方法可依据使用需求而调整组装顺序,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制。
图7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局部分解图。图8是图7的第一绝缘本体的立体图。请参考图7与图8,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50b包括机壳52、线路板54以及插座连接器100b。机壳52具有正面52a、背面52b与对外开孔52c。线路板54配置于机壳52内。插座连接器100b包括第一绝缘本体110、多个导电端子120以及第二绝缘本体130。插座连接器100b固接至电子装置50b的机壳52并电连接至线路板54,以使插座连接器100b适于连接插头连接器60(绘示于图9)。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绝缘本体110具有通道112,且第一绝缘本体110具有顶部114与相对于顶部114的底部116。通道112从第一绝缘本体110的外侧延伸至第一绝缘本体110的内侧,且第一绝缘本体110的通道112的一侧,例如是通道112的第一侧112a,外露于第一绝缘本体110的顶部114。各导电端子120具有焊接部122与连接焊接部122的接触部124。导电端子120穿设于第一绝缘本体110并且外露于第一绝缘本体110的底部116与通道112,其中焊接部122外露于第一绝缘本体110的底部116并能焊接于线路板54,以电连接至线路板54,而接触部124位于通道112内而适于接触插头连接器60(绘示于图9)。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插座连接器100b的通道112的一侧,例如是通道112的第一侧112a,外露于第一绝缘本体110的顶部114,而使插座连接器100b具有较薄的厚度,而配置有插座连接器100b的电子装置50b也能因而降低其厚度。插座连接器100b的第二绝缘本体130配置于机壳52上并对应于第一绝缘本体110。更进一步地说,第二绝缘本体130可一体成型地形成于机壳52上,例如是位在机壳52的背面52b的背盖(未绘示)上,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配置于机壳52上的第二绝缘本体130具有嵌合槽132,第一绝缘本体110经由组装至嵌合槽132内而配置于第二绝缘本体130上,其中嵌合槽132设置于第二绝缘本体130的一侧,例如是第二绝缘本体130的第一侧130a,而第一绝缘本体110经由第一侧130a组装至嵌合槽132,而组装至嵌合槽132的第一绝缘本体110可通过锁固、粘胶或者其他方式而固接在第二绝缘本体130上。因此,第一绝缘本体110经由固接至第二绝缘本体130而固接至机壳52以遮蔽通道112的第一侧112a并形成插孔140。插孔140位于插座连接器100b的外侧并对应于对外开孔52c,使得插头连接器60能经由位于插座连接器100b的外侧的插孔140而插入插座连接器100b,并进入通道112以经由接触导电端子120外露于通道112的接触部124而与线路板54电连接。
图9是图7的电子装置的侧视图。请参考图7至图9,在本实施例中,插座连接器100b的导电端子120电连接至线路板54,并适于接触从插孔140插入通道112内的插头连接器60,使得插座连接器100b适于连接插头连接器60而连接其他外部电子装置。此外,通道112的第一侧112a外露于第一绝缘本体110,使得通道112的高度H小于插头连接器60的直径D。因此,当插头连接器60从对外开孔52c与插孔140插入通道112时,部分插头连接器60从第一绝缘本体110的顶部114外露于第一绝缘本体110。
此时,由于插座连接器100b的第一绝缘本体110的顶部114固接至配置于机壳52的第二绝缘本体130以遮蔽通道112的第一侧112a并形成插孔140,使得第一绝缘本体110能通过固接至第二绝缘本体130的固接力而避免因通道112受到插头连接器60的插入力而与第二绝缘本体130产生位移,例如是避免通道112的两侧受到插头连接器的推挤而往外扩张。此外,当插头连接器60从通道112往外移出时,第一绝缘本体110通过固接至第二绝缘本体130的固接力而能避免因通道112受到插头连接器60的拔出力而产生损毁。
图10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局部分解图。图11是图10的第一绝缘本体的立体图。请参考图10与图11,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50c包括机壳52、线路板54以及插座连接器100c。机壳52具有正面52a与相对于正面52a的背面52b,且机壳52具有对外开孔52c。线路板54配置于机壳52内。插座连接器100c包括第一绝缘本体110、多个导电端子120c以及第二绝缘本体130。插座连接器100c固接至电子装置50c的机壳52并电连接至线路板54,以使插座连接器100c适于连接插头连接器60(绘示于图12)。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绝缘本体110具有通道112,且第一绝缘本体110具有顶部114与相对于顶部114的底部116。通道112从第一绝缘本体110的外侧延伸至第一绝缘本体110的内侧,且第一绝缘本体110的通道112的一侧,例如是通道112的第一侧112a与第二侧112b,分别外露于第一绝缘本体110的顶部114与底部116。各导电端子120c具有焊接部122与连接焊接部122的接触部124。导电端子120c穿设于第一绝缘本体110,其中焊接部122外露于第一绝缘本体110相对于插孔140的后部118并能焊接于线路板54,以电连接至线路板54,而接触部124位于通道112内而适于连接插头连接器60(绘示于图12)。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插座连接器100c的通道112的一侧,例如是通道112的第一侧112a与第二侧112b,分别外露于第一绝缘本体110的顶部114与底部116,而使插座连接器100c具有较薄的厚度,而配置有插座连接器100c的电子装置50c也能因而降低其厚度。另外,由于通道112的第一侧112a与第二侧112b分别外露于第一绝缘本体110的顶部114与底部116,使得线路板54无法配置于第一绝缘本体110的顶部114与底部116的附近,以免干扰插头连接器60插入通道112。因此,线路板54需配置于第一绝缘本体110的后部118,而焊接部122延伸至第一绝缘本体110的后部118而焊接于线路板54。此时,插座连接器100c的第二绝缘本体130配置于机壳52上并对应于第一绝缘本体110。更进一步地说,第二绝缘本体130可一体成型地形成于机壳52上,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配置于机壳52上的第二绝缘本体130具有嵌合槽132,第一绝缘本体110经由组装至嵌合槽132内而配置于第二绝缘本体130上,其中嵌合槽132设置于第二绝缘本体130的内侧并贯穿第二绝缘本体130的相对两侧,例如是第二绝缘本体130的第二侧130b与第三侧130c,而第一绝缘本体110经由第二绝缘本体130的内侧组装至嵌合槽132,例如是从第二绝缘本体130的第二侧130b至第三侧130c而穿入嵌合槽132。据此,嵌合槽132与第一绝缘本体110可通过形状干涉,例如是使第一绝缘本体110经由插入嵌合槽132而嵌合于嵌合槽132内,以增加两者之间的固接力,而组装至嵌合槽132的第一绝缘本体110可通过锁固、粘胶或者其他方式而固接在第二绝缘本体130上。因此,第一绝缘本体110经由固接至第二绝缘本体130而固接至机壳52以遮蔽通道112的第一侧112a与第二侧112b并形成插孔140。插孔140位于插座连接器100c的外侧并对应于对外开孔52c,使得插头连接器能经由位于插座连接器100c的外侧的插孔140而插入插座连接器100c,并进入通道112以经由接触导电端子120c外露于通道112的接触部124而与线路板54电连接。
与前一实施例不同的是,前一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100b的第一绝缘本体110与第二绝缘本体130是直向连接,使得第一绝缘本体110能以顶部114配置于第二绝缘本体130上而遮蔽通道112外露于顶部114的第一侧112a并形成插孔140。然而,本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100c的第一绝缘本体110与第二绝缘本体130是横向连接,其中第一绝缘本体110以一端插入嵌合槽132而组装至嵌合槽132内,使得第一绝缘本体110能以顶部114与底部116配置于第二绝缘本体130上而同时遮蔽通道112外露于顶部114与底部116的第一侧112a与第二侧112b并形成插孔140。然而,本发明不限制第一绝缘本体110与第二绝缘本体130的嵌合槽132之间的组装方式。
图12是图10的电子装置的侧视图。请参考图10至图12,在本实施例中,插座连接器100c适于连接插头连接器60而连接其他外部电子装置。此时,通道112的第一侧112a与第二侧112b外露于第一绝缘本体110的顶部114与底部116,使得通道112的高度H小于插头连接器60的直径D。因此,当插头连接器60从对外开孔52c与插孔140插入通道112时,部分插头连接器60从第一绝缘本体110的顶部114与底部116外露于第一绝缘本体110。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绝缘本体110可设置高度较高的通道112,使得插头连接器60仅有部分从第一绝缘本体110的顶部114或者底部116外露于第一绝缘本体110,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制。
此时,由于插座连接器100c的第一绝缘本体110的顶部114与底部116固接至配置于机壳52的第二绝缘本体130以遮蔽通道112的第一侧112a与第二侧112b并形成插孔140,使得第一绝缘本体110能通过固接至第二绝缘本体130的固接力而避免因通道112受到插头连接器60的插入力而与第二绝缘本体130产生位移,例如是避免通道112的两侧受到插头连接器的推挤而往外扩张。此外,当插头连接器60从通道112往外移出时,第一绝缘本体110通过固接至第二绝缘本体130的固接力而能避免因通道112受到插头连接器60的拔出力而产生损毁。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的第一绝缘本体的通道的一侧外露于第一绝缘本体,而电子装置将插座连接器固接至电子装置的机壳并电连接至线路板,其中插座连接器的第一绝缘本体固接至机壳以遮蔽通道外露于第一绝缘本体的一侧并形成插孔,而插座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穿设于第一绝缘本体并电连接至线路板。此外,插座连接器的导电端子可经由软性线路板而电连接至线路板,以调整电子装置的组装公差。据此,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适于连接插头连接器并具有较薄的厚度,以使应用插座连接器的电子装置具有较薄的厚度。
虽然已结合以上实施例公开了本发明,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熟悉此技术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附上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为准。
Claims (14)
1.一种插座连接器,适于固接至电子装置的机壳并电连接至线路板,以使该插座连接器适于连接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插座连接器包括:
第一绝缘本体,具有通道,该通道从该第一绝缘本体的外侧延伸至该第一绝缘本体的内侧,其中该通道的一侧外露于该第一绝缘本体的顶部;
第二绝缘本体,适于固接于该机壳上,该第一绝缘本体固接于该第二绝缘本体而固接至该机壳以遮蔽该通道的该侧并形成插孔,其中该第二绝缘本体一体成型地形成于该机壳的一背盖上;以及
多个导电端子,穿设于该第一绝缘本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些导电端子外露于该第一绝缘本体相对于该顶部的底部与该通道,该些导电端子外露于该底部的部分适于电连接至该线路板,而该些导电端子外露于该通道的部分适于接触该插头连接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插座连接器适于经由该插头连接器插入该通道而连接该插头连接器,而该通道的高度小于该插头连接器的直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绝缘本体具有嵌合槽,该第一绝缘本体经由组装至该嵌合槽内而配置于该第二绝缘本体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嵌合槽设置于该第二绝缘本体的一侧,而该第一绝缘本体经由该侧组装至该嵌合槽。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嵌合槽设置于该第二绝缘本体的内侧并贯穿该第二绝缘本体的相对两侧,而该第一绝缘本体经由该第二绝缘本体的内侧组装至该嵌合槽。
7.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子装置包括:
机壳,具有一对外开孔以及一背盖;
线路板,配置于该机壳内;以及
插座连接器,固接至该机壳并电连接至该线路板,以使该插座连接器适于连接插头连接器,该插座连接器包括:
第一绝缘本体,具有通道,该通道从该第一绝缘本体的外侧延伸至该第一绝缘本体的内侧,其中该通道的一侧外露于该第一绝缘本体的顶部;
第二绝缘本体,固接于该机壳上,该第一绝缘本体固接于该第二绝缘本体而固接至该机壳以遮蔽该通道的该侧并形成插孔,其中该第二绝缘本体一体成型地形成于该机壳的该背盖上;以及
多个导电端子,穿设于该第一绝缘本体。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些导电端子外露于该第一绝缘本体相对于该顶部的底部与该通道,该些导电端子外露于该底部的部分电连接至该线路板,而该些导电端子外露于该通道的部分适于接触该插头连接器。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插座连接器适于经由该插头连接器插入该通道而连接该插头连接器,而该通道的高度小于该插头连接器的直径。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绝缘本体具有嵌合槽,该第一绝缘本体经由组装至该嵌合槽内而配置于该第二绝缘本体上。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子装置还包括:
软性线路板,配置于该机壳内并连接该线路板与该插座连接器,以使该插座连接器的该些导电端子通过该软性线路板而电连接至该线路板。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嵌合槽设置于该第二绝缘本体的一侧,而该第一绝缘本体经由该侧组装至该嵌合槽。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嵌合槽设置于该第二绝缘本体的内侧并贯穿该第二绝缘本体的相对两侧,而该第一绝缘本体经由该第二绝缘本体的内侧组装至该嵌合槽。
14.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插座连接器为音源插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13/854,977 | 2013-04-02 | ||
US13/854,977 US10074946B2 (en) | 2013-04-02 | 2013-04-02 | Receptacle connector and electronic device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103937A CN104103937A (zh) | 2014-10-15 |
CN104103937B true CN104103937B (zh) | 2017-07-14 |
Family
ID=516206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292126.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103937B (zh) | 2013-04-02 | 2013-07-12 | 插座连接器与电子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074946B2 (zh) |
CN (1) | CN104103937B (zh) |
TW (1) | TWI55097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761970B2 (en) | 2014-11-14 | 2017-09-12 | Sony Corporation | Jack socket and electronic device |
EP3570391A1 (en) | 2016-10-13 | 2019-11-20 |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Mobile terminal, earphone socket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earphone socket |
CN106505358B (zh) * | 2016-10-13 | 2019-07-23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移动终端、耳机座及耳机座的制造方法 |
CN109378609A (zh) * | 2018-11-16 | 2019-02-22 | 东莞市三基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超薄带fpc防水耳机插座连接器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340947Y (zh) * | 2008-11-28 | 2009-11-04 | 陈桂昌 | 一种音频插座 |
CN102570136A (zh) * | 2010-12-17 | 2012-07-11 | 捷讯研究有限公司 | 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的两部式插孔座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501799U (en) | 2000-05-23 | 2002-09-01 |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 Socket connector |
CN2850025Y (zh) | 2005-11-14 | 2006-12-20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语音插座连接器 |
CN201142396Y (zh) | 2007-12-11 | 2008-10-29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 |
US7854633B2 (en) * | 2008-09-05 | 2010-12-21 | Apple Inc. | Low profile plug receptacle |
US7942705B2 (en) | 2009-03-20 | 2011-05-17 | Apple Inc. | Audio jack with pogo pins for conductive contacts |
US8123569B2 (en) * | 2010-02-08 | 2012-02-28 |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 Waterproof audio jack connector |
US8368643B2 (en) | 2010-08-27 | 2013-02-05 | Apple Inc. | Very small form factor consumer electronic product |
US8469749B2 (en) * | 2010-12-17 | 2013-06-25 |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 Two-part jack socket for a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
US8867770B2 (en) | 2011-09-19 | 2014-10-21 | Htc Corporation | Speaker-connector module and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
TWM429230U (en) * | 2011-11-25 | 2012-05-11 | Cheng Uei Prec Ind Co Ltd | Audio jack connector |
-
2013
- 2013-04-02 US US13/854,977 patent/US10074946B2/en active Active
- 2013-06-13 TW TW102120925A patent/TWI550972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3-07-12 CN CN201310292126.6A patent/CN104103937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340947Y (zh) * | 2008-11-28 | 2009-11-04 | 陈桂昌 | 一种音频插座 |
CN102570136A (zh) * | 2010-12-17 | 2012-07-11 | 捷讯研究有限公司 | 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的两部式插孔座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440343A (zh) | 2014-10-16 |
CN104103937A (zh) | 2014-10-15 |
US10074946B2 (en) | 2018-09-11 |
US20140293555A1 (en) | 2014-10-02 |
TWI550972B (zh) | 2016-09-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853399B2 (en) | Electrical plug connector with shielding and grounding features | |
TWI470883B (zh) | 連接器模組與手持電子裝置 | |
TWI665828B (zh) | 板對板連接器 | |
US8821189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 |
US9472907B2 (en) | Electrical plug connector | |
CN104103937B (zh) | 插座连接器与电子装置 | |
CN104682137A (zh) | 插头电连接器 | |
CN204577749U (zh) | 电连接器 | |
CN101867099A (zh) | 伸缩式多合一连接器插头 | |
CN207398397U (zh) | 板对板连接器 | |
CN106505358B (zh) | 移动终端、耳机座及耳机座的制造方法 | |
TWI255081B (en) | Low profile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 |
CN204497508U (zh) | 插头电连接器 | |
CN110137721B (zh) | 电连接器结构 | |
CN205790595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289941Y (zh) | 具有发射及接收信号功能的连接装置 | |
CN207442023U (zh) | 一种双层耳机座连接器 | |
CN201191683Y (zh) | 一种电子卡连接器 | |
CN204927626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478609U (zh) | 多功能插座连接器 | |
CN216120904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3932469U (zh) | 音频插座连接器 | |
JP2013149423A (ja) | 電気コネクタ | |
CN201893462U (zh) | 结构改良的电连接器壳体 | |
CN209963383U (zh) | 具有内藏式锁定机构的连接器组及其插座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714 Termination date: 202007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