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20904U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120904U CN216120904U CN202121521142.4U CN202121521142U CN216120904U CN 216120904 U CN216120904 U CN 216120904U CN 202121521142 U CN202121521142 U CN 202121521142U CN 216120904 U CN216120904 U CN 21612090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ical connector
- tongue
- housing
- shell
- bas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多个端子、外壳以及盛盘。绝缘本体具有基部与舌部。端子分别配置于绝缘本体且从基部延伸至舌部,端子的局部从舌部暴露出的部分用以与另一电连接器的多个端子对接。外壳组装于基部且环绕舌部。盛盘从外壳延伸,承载舌部且包覆舌部的局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连接器,特别是指一种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一般普遍使用的电连接器界面为通用序列汇流排(Universal Serial Bus,简称USB),并以体积更小、便于携带而广泛供大众所使用,常见于智慧型行动通讯装置、数位相机等各种携带式电子装置的连接孔及相对应的传输线上设置与对接使用。
伴随着上述电子装置朝向轻薄短小的设计趋势,电连接器也需在符合相关规范的前提下,尽可能地缩减其结构体积。如此一来,电连接器无论是其绝缘本体、金属外壳或是二者之间的组装结合结构,也常因上述结构体积的缩减而降低其结构强度,而此举无可避免地会降低电连接器于插拔动作时的相关结构条件,例如插拔动作的力量大小与次数,容易对电连接器的局部结构造成变形(弯折)情形。
发明内容
有鉴于上述问题,优选地,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通过外壳延伸出的盛盘包覆且支撑绝缘本体的舌部,以提高结构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多个端子、外壳以及盛盘。绝缘本体具有基部与舌部。端子分别配置于绝缘本体且从基部延伸至舌部,端子的局部从舌部暴露出的部分用以与另一电连接器的多个端子对接。外壳组装于基部且环绕舌部。盛盘从外壳延伸,承载舌部且包覆舌部的局部。
优选地,上述的盛盘与外壳是同一结构体,盛盘从外壳的后缘延伸并进入外壳。
优选地,上述的外壳与绝缘本体形成接口,以对接上述的另一电连接器。盛盘从外壳的底部背离接口延伸后反折进入外壳。
优选地,上述的盛盘包括从外壳延伸的主板,从主板的相对两侧延伸并折弯的两侧板,以及分别从两侧板延伸并折弯的两前挡。
优选地,上述的主板与外壳的连接处以及前挡位于主板的另一相对两侧。
优选地,上述的主板从外壳的底部背离前挡延伸后反折进入外壳,且主板与底部保持间隙。
优选地,上述的端子伸出或暴露出舌部的部分位在盛盘包覆舌部的范围之外。
优选地,上述的外壳具有凹口,基部具有凸块,凸块嵌置于凹口内。
优选地,上述的外壳具有凸片,基部具有凹陷,凸片卡扣于凹陷内。
优选地,上述的电连接器是插座电连接器。
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是通过从外壳延伸出的盛盘,以包覆且支撑绝缘本体的舌部,而据以提高结构强度,其中对于外壳而言,在进行冲压与弯折加工的工艺过程中,除了能形成用以环绕舌部的外壳,还能进一步地产生承载且包覆舌部的盛盘。如此一来,除了对舌部所提供的保护效果外,以原加工工艺而额外完成上述的盛盘,也能因此达到节省加工成本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依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示意图。
图2以另一视角绘示图1的电连接器。
图3与图4分别为不同视角绘示电连接器的爆炸图。
图5是图1的电连接器剖视图。
符号说明
100:电连接器
110:绝缘本体
111:舌部
112:基部
112a:凸块
112b:凹陷
120:金属壳体
121:外壳
121a:底部
121b:凹口
121c:凸片
121d:翼部
122:盛盘
122a:前挡
122b:主板
122c:侧板
123:后挡
130:端子
A1:接口
A2:连接处
G1:间隙
X-Y-Z:直角座标。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依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示意图。图2以另一视角绘示图1的电连接器。请同时参考1与图2,在本实施例中,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10、多个端子130以及金属壳体120。端子130分别配置于绝缘本体110,且端子130从绝缘本体110暴露出的部分用以与另一电连接器(未绘示)的多个端子(未绘示)对接。绝缘本体110组装于金属壳体120,并据以形成前述与另一电连接器对接的接口A1。在此,电连接器100符合USB 3.0或USB3.1规格,而具有9个端子130分置于绝缘本体110内。
图3与图4以不同视角绘示电连接器的爆炸图。请同时参考图3与图4,并对照图1或图2。本实施例还提供直角座标X-Y-Z以利于后续的构件描述。在本实施例中,金属壳体120进一步地区分为外壳121与盛盘122,而绝缘本体110具有基部112与舌部111。各端子130从基部112延伸至舌部111,且从舌部111伸出或暴露出。外壳121组装于基部112且环绕舌部111。盛盘122从外壳121延伸且承载舌部111并包覆舌部111的局部。
在此,电连接器100例如是插座电连接器,其通过外壳121的多个翼部121d而插置并固定于电路板(未绘示),同时也使端子130突出于基部112的部分焊接(且电性连接)至电路板。
图5是图1的电连接器剖视图。请同时参考图3至图5,在本实施例中,盛盘122包括从外壳121延伸的主板122b,从主板122b沿X轴的相对两侧延伸并折弯的两侧板122c,以及分别从两侧板122c延伸并折弯的两前挡122a。进一步地说,盛盘122与外壳121是同一结构体,例如是以同一金属板件予以冲压与弯折而成,其中盛盘122是从外壳121的后缘(朝负Y轴方向以及朝正Z轴方向后,再朝正Y轴方向)延伸并进入外壳121内部。简单地说,盛盘122从外壳121的底部121a背离接口A1延伸后再反折进入外壳121之内。也就是说,主板122b与外壳121的连接处A2以及前挡122a是位于主板122b沿Y轴的另一相对两侧(将连接处A2视为外壳121的后缘,则接口A1与前挡122a可视为前缘),以让主板122b从外壳121的底部121a背离前挡122a延伸后反折进入外壳121,并使主板122b与底部121a保持间隙G1。
基于上述,如图3与图4所示,当绝缘本体110组装入金属壳体120时,绝缘本体110的基部112结合至金属壳体120的外壳121,其中外壳121具有凹口121b,基部112具有凸块112a,凸块112a嵌置于凹口121b内,同时,外壳121具有凸片121c,基部112具有凹陷112b,凸片121c卡扣于凹陷112b内,据以完成绝缘本体110与金属壳体120的固定连结。更重要的是,绝缘本体110的舌部111伸入外壳121后,即被承载于盛盘122的主板122b上,两侧板122c对舌部111提供X轴的限位,并与主板122b形成U形结构,而一对前挡122a则能避免舌部111朝正Y轴方向脱离盛盘122。还需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外壳121还具有后挡123,其是待绝缘本体110组入金属壳体120后,再将金属壳体120的后缘局部予以弯折而成,用以抵接于绝缘本体110的基部112。届此,前挡122a与后挡123则沿Y轴对绝缘本体110提供完全限位及固定效果。
另需说明的是,如图3与图5所示,端子130伸出或暴露出舌部111的部分是位在盛盘122包覆舌部111的范围之外。换句话说,一部分的端子130会从舌部111的顶面伸出(例如图5所示未剖面的端子130),而另一部分的端子130则从舌部111的顶面暴露出(例如图5所示被剖面的端子130),而相对地,舌部111的底面抵靠于盛盘122的主板122b,此举相当于舌部111的顶面方位与后侧方位(相当于前述连接处A2)是未受盛盘122的包覆,同时因间隙G1的存在,以让另一电连接器(例如是插头电连接器)得以顺利插入电连接器100。
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中,电连接器是通过从外壳延伸出的盛盘,以包覆且支撑绝缘本体的舌部,而据以提高结构强度,其中对于外壳而言,在以同一结构件(金属壳体)进行冲压与弯折加工的工艺过程中,同时形成用以环绕舌部的外壳以及用以承载及包覆舌部的盛盘。如此一来,除了对舌部所提供的保护效果外,以原加工工艺而产生额外完成的盛盘,也能因此达到节省加工成本的效果。换句话说,电连接器面临结构体积需进行减缩时,此举能在符合电连接器长度减缩的条件下,而克服因减缩所造成的结构强度不足等问题,以让电连接器得以具备更广的适用性。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绝缘本体,具有基部与舌部;
多个端子,分别配置于所述绝缘本体且从所述基部延伸至所述舌部,各所述端子的局部从所述舌部暴露出的部分用以与另一电连接器的多个端子对接;
外壳,组装于所述基部且环绕所述舌部;以及
盛盘,从所述外壳延伸,承载所述舌部且包覆所述舌部的局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盛盘与所述外壳是同一结构体,所述盛盘从所述外壳的后缘延伸并进入所述外壳。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与所述绝缘本体形成接口,以对接所述另一电连接器,所述盛盘从所述外壳的底部背离所述接口延伸后反折进入所述外壳。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盛盘包括从所述外壳延伸的主板,从所述主板的相对两侧延伸并折弯的两侧板,以及分别从所述两侧板延伸并折弯的两前挡。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与所述外壳的连接处以及所述前挡位于所述主板的另一相对两侧。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从所述外壳的底部背离所述前挡延伸后反折进入所述外壳,且所述主板与所述底部保持间隙。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端子伸出或暴露出所述舌部的部分位在所述盛盘包覆所述舌部的范围之外。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具有凹口,所述基部具有凸块,所述凸块嵌置于所述凹口内。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具有凸片,所述基部具有凹陷,所述凸片卡扣于所述凹陷内。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是插座电连接器。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521142.4U CN216120904U (zh) | 2021-07-06 | 2021-07-06 | 电连接器 |
TW111205783U TWM633686U (zh) | 2021-07-06 | 2022-06-01 | 電連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521142.4U CN216120904U (zh) | 2021-07-06 | 2021-07-06 | 电连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120904U true CN216120904U (zh) | 2022-03-22 |
Family
ID=807216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521142.4U Active CN216120904U (zh) | 2021-07-06 | 2021-07-06 | 电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120904U (zh) |
TW (1) | TWM633686U (zh) |
-
2021
- 2021-07-06 CN CN202121521142.4U patent/CN216120904U/zh active Active
-
2022
- 2022-06-01 TW TW111205783U patent/TWM633686U/zh unknow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633686U (zh) | 2022-11-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3425337U (zh) | 连接器以及连接器装置 | |
JP5790245B2 (ja) | 同軸型電気コネクタおよび同軸型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 |
US7744418B2 (en) | Upright electrical connector | |
CN109149277B (zh) | 能使接地端子与接地片共同形成接地组件的信号连接器 | |
US7527525B2 (en) | Jack connector | |
CN211700673U (zh) | 插座电连接器 | |
CN113497369B (zh) | 电连接器 | |
CN2932759Y (zh) | 电连接器组件 | |
CN104682137A (zh) | 插头电连接器 | |
CN103972730B (zh) | 电连接器 | |
TWM608064U (zh) | 電連接器 | |
US20060166561A1 (en) | Audio jack connector | |
CN104103937B (zh) | 插座连接器与电子装置 | |
US20060258219A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 |
CN216120904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7098149U (zh) | 板对板电连接器组件及其插座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 | |
CN202308487U (zh) | 直立式连接器及其组合 | |
CN214957480U (zh) | 电连接器 | |
US7955136B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a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 |
CN100459316C (zh) | 用于便携式电话的连接器 | |
CN204497508U (zh) | 插头电连接器 | |
CN202076644U (zh) | 卡连接器 | |
CN204947225U (zh) | 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 | |
US20060141868A1 (en) | Low profile power connector | |
CN216085438U (zh) | 一种具有防尘功能的usb连接器铁壳及usb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