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507290U - 触控显示模组、触控显示面板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触控显示模组、触控显示面板和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507290U CN205507290U CN201620297712.9U CN201620297712U CN205507290U CN 205507290 U CN205507290 U CN 205507290U CN 201620297712 U CN201620297712 U CN 201620297712U CN 205507290 U CN205507290 U CN 20550729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rol
- touch
- line
- transistor
- pix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9000013078 crys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29920001621 AMOLED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6
- 101000801701 Homo sapiens Tropomyosin alpha-1 chain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101000850794 Homo sapiens Tropomyosin alpha-3 chain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101000851892 Homo sapiens Tropomyosin beta chain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208000032005 Spinocerebellar ataxia with axonal neuropathy type 2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3
- 102100033632 Tropomyosin alpha-1 chain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3
- 102100033080 Tropomyosin alpha-3 chain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3
- 102100036471 Tropomyosin beta chain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3
- 208000033361 autosomal recessive with axonal neuropathy 2 spinocerebellar ataxi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409 thin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020 luminiscence typ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100095738 Arabidopsis thaliana SHH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69 different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69 fiel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08 swee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Control Of El Display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触控显示模组、触控显示面板和装置。触控显示模组包括触控电极、多条栅线、多条数据线和多条触控扫描线;每两相邻数据线之间设置有两列像素单元,每条数据线和与其紧邻的两列像素单元电连接;两相邻数据线之间设置有触控扫描线,触控扫描线与触控电极连接;每相邻两行像素单元之间设置有两条栅线;一行像素单元包括相邻的第一像素单元和第二像素单元,所述栅线包括第一栅线和第二栅线;第一像素单元和第二像素单元与同一条数据线电连接;第一像素单元与第一栅线连接,所述第二像素单元与第二栅线连接。本实用新型在减少数据线数目的同时不需在像素区域设置触控扫描线,提高像素区域的开口率,增加显示面板的寿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触控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控显示模组、触控显示面板和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内嵌自容式AMOLED(Active-matrix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控显示模组采用分时驱动的方式,即在显示时间段进行像素显示驱动及补偿,在触控时间段进行触控驱动。
如图1所示,在现有的触控显示模组中,上面一行像素单元为第n行像素单元,下面一行像素单元为第n+1行像素单元,n为正整数;Data1、Data2、Data3、Data4、Data5、Data6分别标示第一数据线、第二数据线、第三数据线、第四数据线、第五数据线、第六数据线,Gatan标示第n栅线,Gaten+1标示第n+1栅线;第一列像素单元与Data1连接,第二列像素单元与Data2连接,第三列像素单元与Data3连接,第四列像素单元与Data4连接,第五列像素单元与Data5连接,第六列像素单元与Data6连接,第n行像素单元与Gaten连接,第n+1行像素单元与Gaten+1连接。
由图1可知,现有的触控显示模组采用单像素补偿电路,针对每一列像素单元需要设置一条数据线以在显示时间段提供数据信号,并且需要额外在像素区域设置过孔及触控扫描线以在触控时间段为触控电极提供触控扫描信号,这部分设计会占用像素区的开口率,进而影响显示面板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控显示模组、触控显示面板和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需在像素区域设置额外触控扫描线而占用像素区的开口率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模组,包括触控电极、呈多行多列排列的像素单元以及横纵交叉的多条栅线和多条数据线,所述触控显示模组还包括多条触控扫描线;
每两相邻数据线之间设置有两列像素单元,每条数据线和与其紧邻的两列像素单元电连接;
两相邻数据线之间设置有所述触控扫描线,所述触控扫描线与所述触控电极连接;
每相邻两行像素单元之间设置有两条栅线;
一行像素单元包括相邻的第一像素单元和第二像素单元,所述栅线包括第一栅线和第二栅线;第一像素单元和第二像素单元与同一条数据线电连接;所述第一像素单元与第一栅线连接,所述第二像素单元与第二栅线连接。
实施时,所述触控扫描线设置于相邻的两列像素单元之间,该相邻的两列像素单元与不同的数据线连接。
实施时,所述触控扫描线与所述数据线同向设置。
实施时,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触控显示模组还包括触控驱动单元;
所述触控驱动单元,与所述触控扫描线连接,用于在触控时间段通过所述触控扫描线向所述触控电极输出触控扫描信号。
实施时,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触控显示模组还包括多个阴极电极;
所述多个阴极电极被复用为触控电极;
所述触控驱动单元具体用于在触控时间段通过所述触控扫描线向所述阴极电极输出触控扫描信号。
实施时,每一所述像素单元包括相互连接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和像素驱动电路;
所述像素驱动电路与发光控制线连接;
所述触控驱动单元,还与所述发光控制线连接,还用于在触控时间段向所述发光控制线输出发光关闭控制信号,以使得所述像素驱动电路控制相应的OLED的阳极处于浮空状态。
实施时,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触控显示模组包括多个所述第一像素单元、多个所述第二像素单元、多条所述第一栅线和多条所述第二栅线;
所述第一像素单元包括第一有机发光二极管和第一像素驱动电路,所述第二像素单元包括第二有机发光二极管和第二像素驱动电路;
所述第一像素单元和所述第二像素单元位于同一行,所述第一像素单元和所述第二像素单元位于相邻列;该第一像素单元和该二像素单元之间设置有第n数据线;n为正整数;
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与一所述第一栅线连接,所述第二像素驱动电路与一所述第二栅线连接;
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和所述第二像素驱动电路都与所述第n数据线连接,以在显示时间段分时接入所述第n数据线上的数据信号。
实施时,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和所述第二像素驱动电路与同一发光控制线连接;
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包括第一驱动晶体管、第一存储电容、第一重置模块、第一充电控制模块和第一发光控制模块;
所述第二像素驱动电路包括第二驱动晶体管、第二存储电容、第二重置模块、第二充电控制模块和第二发光控制模块;
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重置模块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通过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模块与第一电平线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还通过所述第一充电控制模块与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通过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模块与第一有机发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还通过所述第一充电控制模块与所述第n数据线连接;
所述第一存储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所述存储电容的第二端与第一电平线连接;
所述第二驱动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重置模块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通过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模块与第一电平线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还通过所述第二充电控制模块与所述第二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通过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模块与第二有机发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还通过所述第二充电控制模块与所述第n数据线连接;
所述第二存储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存储电容的第二端与第一电平线连接。
实施时,所述第一重置模块,分别与重置扫描线和重置信号线连接,用于在每一显示时间段的重置阶段,在所述重置扫描线上的第一扫描信号的控制下,将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位重置为所述重置信号线上的重置电压,以控制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断开;
所述第二重置模块,分别与重置扫描线和重置信号线连接,用于在每一显示时间段的重置阶段,在所述重置扫描线上的第一扫描信号的控制下,将所述第二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位重置为所述重置信号线上的重置电压,以控制所述第二驱动晶体管断开;
所述第一充电控制模块,分别与第一栅线和第n数据线连接,用于在每一显示时间段的第一充电阶段,在第一栅线上的第二扫描信号的控制下,控制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控制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接入所述第n数据线上的第一数据电压Vdata1,以控制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导通,从而控制第一数据电压Vdata1通过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对所述第一存储电容充电,直至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位为Vdata1-Vth1,Vth1为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
所述第二充电控制模块,分别与第二栅线和第n数据线连接,用于在每一显示时间段的第二充电阶段,在第二栅线上的第三扫描信号的控制下,控制所述第二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二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控制所述第二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接入所述第n数据线上的第二数据电压Vdata2,以控制所述第二驱动晶体管导通,从而控制第二数据电压Vdata2通过所述第二驱动晶体管对所述第二存储电容充电,直至所述第二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位为Vdata2-Vth2,Vth2为所述第二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
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发光控制线和第一电平线连接,用于在每一显示时间段的发光阶段,在所述发光控制线的控制下,控制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第一电平线连接,控制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一有机发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从而控制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驱动所述第一有机发光二极管发光;
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发光控制线和第一电平线连接,用于在每一显示时间段的发光阶段,在所述发光控制线的控制下,控制所述第二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一电平线连接,控制所述第二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二有机发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从而控制所述第二驱动晶体管驱动所述第二有机发光二极管发光。
实施时,所述触控驱动单元具体用于在触控时间段向所述发光控制线输出发光关闭控制信号,以使得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控制第一有机发光二极管的阳极处于浮空状态,从而控制所述第一有机发光二极管不发光,并使得所述第二像素驱动电路控制第二有机发光二极管的阳极处于浮空状态,从而控制所述第二有机发光二极管不发光。
实施时,所述触控驱动单元用于在触控时间段向所述触控电极、所述数据线、所述重置扫描线、所述第一栅线和所述第二栅线同时输出所述触控扫描信号,以同步驱动所述触控电极、所述数据线、所述重置扫描线、所述第一栅线和所述第二栅线。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上述的触控显示模组。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触控显示面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触控显示模组、触控显示面板和装置,在每相邻两条数据线之间设置两列像素单元,并使得每条数据线和与其紧邻的两列像素单元电连接,同时通过设置于两相邻数据线之间的触控扫描线为触控电极提供触控扫描信号,从而在减少数据线数目的同时不需在像素区域设置触控扫描线,从而提高像素区域的开口率,增加显示面板的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触控显示模组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触控显示模组的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触控显示模组包括的像素单元的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触控显示模组包括的双像素补偿电路的结构框图;
图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触控显示模组包括的双像素补偿电路的一具体实施例的电路图;
图6是如图5所示的双像素补偿电路的时序图;
图7A是本实用新型如图5所示的双像素补偿电路在每一显示时间段的重置阶段S1的电路示意图;
图7B是本实用新型如图5所示的双像素补偿电路在每一显示时间段的第一充电阶段S2的电路示意图;
图7C是本实用新型如图5所示的双像素补偿电路在每一显示时间段的第二充电阶段S3的电路示意图;
图7D是本实用新型如图5所示的双像素补偿电路在每一显示时间段的发光阶段S4的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触控显示模组,包括触控电极、呈多行多列排列的像素单元以及横纵交叉的多条栅线和多条数据线,所述触控显示模组还包括多条触控扫描线;
每两相邻数据线之间设置有两列像素单元,每条数据线和与其紧邻的两列像素单元电连接;
两相邻数据线之间设置有所述触控扫描线,所述触控扫描线与所述触控电极连接;
每相邻两行像素单元之间设置有两条栅线;
一行像素单元包括相邻的第一像素单元和第二像素单元,所述栅线包括第一栅线和第二栅线;第一像素单元和第二像素单元与同一条数据线电连接;所述第一像素单元与第一栅线连接,所述第二像素单元与第二栅线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触控显示模组中,第一像素单元和第二像素单元位于同一行相同列,第一像素单元和第二像素单元与不同的栅线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触控显示模组通过在每相邻两条数据线之间设置两列像素单元,并使得每条数据线和与其紧邻的两列像素单元电连接,同时通过设置于两相邻数据线之间的触控扫描线为触控电极提供触控扫描信号,从而在减少数据线数目的同时不需在像素区域设置触控扫描线,从而提高像素区域的开口率,增加显示面板的寿命。
具体的,所述触控扫描线设置于相邻的两列像素单元之间,该相邻的两列像素单元与不同的数据线连接,也即触控扫描线位于相邻的与不同的数据线连接的两列像素单元之间。所述触控扫描线的具体位置在之后的具体实施例中将结合附图详细介绍。
优选的,所述触控扫描线与所述数据线同向设置,即可以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触控显示模组在每相邻两条数据线之间设置两列像素单元,并使得每条数据线和与其紧邻的两列像素单元电连接将节省下来的信号线用作触控扫描线,从而简化触控扫描布线的程序并提高开口率。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触控显示模组还包括触控驱动单元;
所述触控驱动单元,与所述触控扫描线连接,用于在触控时间段通过所述触控扫描线向所述触控电极输出触控扫描信号。
在实际操作时,每一显示周期包括显示时间段和触控时间段;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触控显示模组包括的触控驱动单元在触控时间段通过设置于两相邻数据线之间的触控扫描线向触控电极输出触控扫描信号。
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触控显示模组的一具体实施例中,上面一行像素单元为第n行像素单元,下面一行像素单元为第n+1行像素单元,n为正整数;
Data1、Data2、Data3分别标示第一数据线、第二数据线、第三数据线,TPM1、TPM2、TPM3分别标示第一触控扫描线、第二触控扫描线、第三触控扫描线;
第一列像素单元与Data1连接;第二列像素单元和第三列像素单元都与Data2连接;第四列像素单元和第五列像素单元都与Data3连接;
TPM1设置于Data1和Data2之间,TPM2设置于Data2和Data3之间,TPM3设置于Data3和第四数据线(图2中为示出)之间;
在显示时间段,通过Data1、Data2、Data3分别为其所连接的像素单元提供数据信号;在触控时间段,通过TPM1、TPM2和TPM3为其分别连接的触控电极提供触控扫描信号;
在图2中,Gate2n-1标示第2n-1栅线,Gata2n标示第2n栅线;
Gate2n-1和Gate2n设置于第n行像素单元和第n+1行像素单元之间;
并且,第n行第一列像素单元与Gate2n-1连接,第n行第2列像素单元与Gate2n连接,第n行第3列像素单元与Gate2n-1连接,第n行第4列像素单元与Gate2n连接,第n行第5列像素单元与Gate2n-1连接,第n行第6列像素单元与Gate2n连接,Gate2n、Gate2n-1控制在显示时间段控制第n行第2列像素单元、第n行第3列像素单元分时接入Data2上的数据信号,Gate2n、Gate2n-1控制在显示时间段控制第n行第4列像素单元、第n行第5列像素单元分时接入Data3上的数据信号。
在现有的触控显示模组中,并未采用一根数据线为两列像素单元提供数据信号,从而需要比图2中多一倍的数据线,也即图2中的触控扫描线所在的位置在现有技术中设置的为数据线,在数据线多的情况下还需另设触控扫描线,从而导致开口率过低。而本实用新型如图2所示的触控显示模组的具体实施例采用双像素补偿电路(即通过一数据线为两列像素单元提供数据信号)的排布方式,这样在两条数据线之间就可以设置一条触控扫描线,可以提高开口率。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触控显示模组还包括多个阴极电极;
所述多个阴极电极被复用为触控电极;
所述触控驱动单元具体用于在触控时间段通过所述触控扫描线向所述阴极电极输出触控扫描信号。
在内嵌自容式AMOLED触控显示模组结构设计时,通常是每一所述阴极电极对应设置于多个像素单元上方,通过对处于最上方的阴极电极分割复用的方式,将原本是整层的阴极电极对应于每个像素区域分割为多个块状的阴极电极,每一个块状的阴极电极在触控时间段作为一个触控电极,在触控时间段通过触控扫描线向所述多个块状的阴极电极发送触控扫描信号。
在现有技术中,当将多个阴极电极分割复用为触控电极时,需要通过下方金属连接的方式,在像素区域设计过孔及设计TPM(触控电极)走线,这部分设计会占用像素区的开口率,进而影响OLED的使用寿命。
具体的,每一所述像素单元包括相互连接的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和像素驱动电路;
在优选情况下,所述像素驱动电路用于在触控时间段控制相应的OLED的阳极处于浮空状态,从而控制OLED不发光,使得阴极和阳极之间的电容可以忽略不计,大大降低RC loading(负载),有利于提高触控驱动频率。
具体的,所述像素驱动电路与发光控制线连接;
所述触控驱动单元,还与所述发光控制线连接,还用于在触控时间段向所述发光控制线输出发光关闭控制信号,以使得所述像素驱动电路控制相应的OLED的阳极处于浮空状态,通过这种插黑的方式(即阳极不通电的方式),使得在触控时间段OLED的阳极相当于浮空状态。
优选的,所述触控驱动单元还用于在触控时间段向与所述像素驱动电路连接的除了所述发光控制线之外的控制线和与所述像素驱动电路连接的信号线输出所述触控扫描信号;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触控显示模组的优选实施例中,在触控时间段,不仅向触控电极输出触控扫描信号,也同时向位于所述触控电极下方的与自容式AMOLED触控显示模组包括的像素驱动电路连接的控制线和与所述像素驱动电路连接的信号线(除了发光控制线之外)也输出所述触控扫描信号,也即在触控时间段同步驱动触控电极、与所述像素驱动电路连接的控制线和与所述像素驱动电路连接的信号线(除了发光控制线之外),目的是抵消对地电容对触控电极的影响。
具体的,所述触控显示模组包括多个所述第一像素单元、多个所述第二像素单元、多条所述第一栅线和多条所述第二栅线;
如图3所示,第一像素单元31包括第一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1和第一像素驱动电路PD1,第二像素单元32包括第二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2和第二像素驱动电路PD2;OLED1的阴极和OLED2的阴极都接地端GND;
所述第一像素单元31和所述第二像素单元32位于同一行,所述第一像素单元31和所述第二像素单元32位于相邻列;该第一像素单元31和该第二像素单元32之间设置有第n数据线Datan;n为正整数;
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PD1与一所述第一栅线G1连接,所述第二像素驱动电路PD2与一所述第二栅线G2连接;
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PD1和所述第二像素驱动电路PD2都与所述第n数据线Datan以在显示时间段分时接入所述第n数据线Datan上的数据信号。
具体的,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和所述第二像素驱动电路与同一发光控制线EM连接;
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包括第一驱动晶体管DTFT1、第一存储电容Cs1、第一重置模块311、第一充电控制模块312和第一发光控制模块313;
所述第二像素驱动电路包括第二驱动晶体管DTFT2、第二存储电容Cs2、第二重置模块321、第二充电控制模块322和第二发光控制模块323;
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DTF1的栅极与所述第一重置模块311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DTFT的第一极通过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模块313与第一电平线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DTFT1的第一极还通过所述第一充电控制模块312与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DTFT1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DTFT的第二极通过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模块313与第一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1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DTFT1的第二极还通过所述第一充电控制模块312与所述第n数据线Datan连接;
所述第一存储电容Cs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DTFT1的栅极连接,所述存储电容Cs2的第二端与第一电平线连接;由所述第一电平线接入第一电平V1;
所述第二驱动晶体管DTFT2的栅极与所述第二重置模块321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晶体管DTFT2的第一极通过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模块323接入第一电平V1,所述第二驱动晶体管DTFT2的第一极还通过所述第二充电控制模块322与所述第二驱动晶体管DTFT2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晶体管DTFT2的第二极通过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模块323与第二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晶体管DTFT的第二极还通过所述第二充电控制模块322与所述第n数据线Datan连接;
所述第二存储电容Cs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驱动晶体管DTFT2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存储电容Cs2的第二端与第一电平线连接。
更具体的,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重置模块311,分别与重置扫描线RS和重置信号线S1连接,用于在每一显示时间段的重置阶段,在所述重置扫描线RS上的第一扫描信号的控制下,将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DTFT1的栅极电位重置为所述重置信号线S1上的重置电压,以控制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DTFT1断开;
所述第二重置模块321,分别与重置扫描线RS和重置信号线S1连接,用于在每一显示时间段的重置阶段,在所述重置扫描线RS上的第一扫描信号的控制下,将所述第二驱动晶体管DTFT2的栅极电位重置为所述重置信号线S1上的重置电压,以控制所述第二驱动晶体管DTFT2断开;
所述第一充电控制模块312,分别与第一栅线G1和第n数据线Datan连接,用于在每一显示时间段的第一充电阶段,在第一栅线G1上的第二扫描信号的控制下,控制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DTFT1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DTFT1的栅极连接,控制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DTFT1的第二极接入所述第n数据线Datan上的第一数据电压Vdata1,以控制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DTFT1导通,从而控制第一数据电压Vdata1通过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DTFT1对所述第一存储电容Cs1充电,直至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DTFT1的栅极电位为Vdata1-Vth1,Vth1为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DTFT1的阈值电压;
所述第二充电控制模块322,分别与第二栅线G2和第n数据线Datan连接,用于在每一显示时间段的第二充电阶段,在第二栅线G2上的第三扫描信号的控制下,控制所述第二驱动晶体管DTFT2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二驱动晶体管DTFT2的栅极连接,控制所述第二驱动晶体管DTFT2的第二极接入所述第n数据线Datan上的第二数据电压Vdata2,以控制所述第二驱动晶体管DTFT2导通,从而控制第二数据电压Vdata2通过所述第二驱动晶体管DTFT2对所述第二存储电容Cs2充电,直至所述第二驱动晶体管DTFT2的栅极电位为Vdata2-Vth2,Vth2为所述第二驱动晶体管DTFT2的阈值电压;
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模块313,分别与所述发光控制线EM和第一电平线连接,用于在每一显示时间段的发光阶段,在所述发光控制线EM的控制下,控制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DTFT1的第一极与第一电平线连接,控制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DTFT1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一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1的阳极连接,从而控制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DTFT1驱动所述第一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2发光;
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模块323,分别与所述发光控制线EM和第一电平线连接,用于在每一显示时间段的发光阶段,在所述发光控制线EM的控制下,控制所述第二驱动晶体管DTFT2的第一极与第一电平线连接,控制所述第二驱动晶体管DTFT2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二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2的阳极连接,从而控制所述第二驱动晶体管DTFT2驱动所述第二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2发光;
由所述第一电平线接入第一电平V1。
在实际操作时,在如图4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重置信号线S1可以为输出公共电极电压Vcom的公共电极线,也可以为接地线。
在图4中,DTFT1和DTFT2都为p型TFT,但是在实际操作时,DTFT1和DTFT2也可以为n型TFT。
本实用新型如图4所示的触控显示模组的具体实施例在工作时,在每一显示时间段的第一充电阶段,第一充电控制模块312在第一栅线G1上的第二扫描信号的控制下,控制第一数据电压Vdata1通过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DTFT1对所述第一存储电容Cs1充电;在每一显示时间段的第二充电阶段,第二充电控制模块322,在第二栅线G2上的第三扫描信号的控制下,控制所述第二驱动晶体管DTFT2的第二极接入所述第n数据线Datan上的第二数据电压Vdata2,以控制所述第二驱动晶体管DTFT2导通,从而控制第二数据电压Vdata2通过所述第二驱动晶体管DTFT2对所述第二存储电容Cs2充电。
本实用新型所有实施例中采用的晶体管均可以为薄膜晶体管或场效应管或其他特性相同的器件。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区分晶体管除栅极之外的两极,将其中第一极可以为源极或漏极,第二极可以为漏极或源极。此外,按照晶体管的特性区分可以将晶体管分为n型晶体管或p型晶体管。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驱动电路中,所有晶体管均是以p型晶体管为例进行的说明,可以想到的是在采用n型晶体管实现时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轻易想到的,因此也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保护范围内的。
优选的,所述触控驱动单元具体用于在触控时间段向所述发光控制线输出发光关闭控制信号,以使得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控制第一有机发光二极管的阳极处于浮空状态,从而控制所述第一有机发光二极管不发光,并使得所述第二像素驱动电路控制第二有机发光二极管的阳极处于浮空状态,从而控制所述第二有机发光二极管不发光,使得第一有机二极管阴极和阳极之间的电容,以及第二有机二极管阴极和阳极之间的电容可以忽略不计,大大降低RC loading(负载),有利于提高触控驱动频率。
优选的,所述触控驱动单元用于在触控时间段同时向所述触控电极、所述数据线、所述重置扫描线、所述第一栅线和所述第二栅线输出所述触控扫描信号,以同步驱动所述触控电极、所述数据线、所述重置扫描线、所述第一栅线和所述第二栅线,即同步驱动所述触控电极、与所述像素驱动电路连接的除了所述发光控制线之外的控制线和与所述像素驱动电路连接的信号线,以抵消对地电容对触控电极的影响。
具体的,所述第一重置模块包括第一重置晶体管;
所述第一重置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重置扫描线连接,所述第一重置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重置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重置信号线连接;
所述第二重置模块包括第二重置晶体管;
所述第二重置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重置扫描线连接,所述第二重置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二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重置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重置信号线连接。
具体的,所述第一充电控制模块包括第一数据输入晶体管和第一充电控制晶体管,其中:
所述第一数据输入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栅线连接,所述第一数据输入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n数据线连接,所述第一数据输入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连接;以及,
所述第一充电控制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栅线连接,所述第一充电控制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充电控制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
所述第二充电控制模块包括第二数据输入晶体管和第二充电控制晶体管,其中:
所述第二数据输入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栅线连接,所述第二数据输入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n数据线连接,所述第二数据输入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二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连接;以及,
所述第二充电控制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栅线连接,所述第二充电控制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二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充电控制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二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
具体的,所述一发光控制模块包括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和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其中:
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发光控制线连接,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一电平线连接,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以及,
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发光控制线连接,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第一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连接,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一有机发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
所述二发光控制模块包括第三发光控制晶体管和第四发光控制晶体管,其中:
所述第三发光控制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发光控制线连接,所述第三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一电平线连接,所述第三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二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以及,
所述第四发光控制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发光控制线连接,所述第四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二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连接,所述第四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二有机发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
下面通过一具体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触控显示模组包括的双像素补偿电路。
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包括第一驱动晶体管DTFT1、第一存储电容Cs1、第一重置模块、第一充电控制模块和第一发光控制模块;
所述第二像素驱动电路包括第二驱动晶体管DTFT2、第二存储电容Cs2、第二重置模块、第二充电控制模块和第二发光控制模块;
所述第一重置模块包括第一重置晶体管T11;
所述第一重置晶体管T11的栅极接入第一扫描信号Scan1,所述第一重置晶体管T11的源极与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DTFT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重置晶体管T11的漏极接地;
所述第二重置模块包括第二重置晶体管T21;
所述第二重置晶体管T21的栅极接入第一扫描信号Scan1,所述第二重置晶体管T21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二驱动晶体管DTFT2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重置晶体管T21的第二极接地;
所述第一充电控制模块包括第一数据输入晶体管T12和第一充电控制晶体管T13,其中:
所述第一数据输入晶体管T12的栅极接入第二扫描信号Scan2,所述第一数据输入晶体管T12的源极与所述第n数据线Datan连接,所述第一数据输入晶体管T12的漏极与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DTFT1的漏极连接;以及,
所述第一充电控制晶体管T13的栅极接入第二扫描信号Scan2,所述第一充电控制晶体管T13的源极与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DTFT1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充电控制晶体管T13的漏极与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DTFT1的源极连接;
所述一发光控制模块包括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T14和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T15,其中:
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T14的栅极与所述发光控制线EM连接,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T14的源极接入高电平VDD,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T14的漏极与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DTFT1的源极连接;以及,
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T15的栅极与所述发光控制线EM连接,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T15的源极与第一所述驱动晶体管DTFT1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T15的漏极与所述第一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1的阳极连接;
所述第二充电控制模块包括第二数据输入晶体管T22和第二充电控制晶体管T23,其中:
所述第二数据输入晶体管T22的栅极接入第三扫描信号Scan3,所述第二数据输入晶体管T22的源极与所述第n数据线Datan连接,所述第二数据输入晶体管T22的漏极与所述第二驱动晶体管DTFT2的漏极连接;以及,
所述第二充电控制晶体管T23的栅极接入第三扫描信号Scan3,所述第二充电控制晶体管T23的源极与所述第二驱动晶体管DTFT2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充电控制晶体管T23的漏极与所述第二驱动晶体管DTFT2的源极连接;
所述二发光控制模块包括第三发光控制晶体管T24和第四发光控制晶体管T25,其中:
所述第三发光控制晶体管T24的栅极与所述发光控制线EM连接,所述第三发光控制晶体管T24的源极接入高电平VDD,所述第三发光控制晶体管T24的漏极与所述第二驱动晶体管DTFT1的源极连接;以及,
所述第四发光控制晶体管T25的栅极与所述发光控制线EM连接,所述第四发光控制晶体管T25的源极与第二所述驱动晶体管DTFT2的漏极连接,所述第四发光控制晶体管T25的漏极与所述第二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1的阳极连接;
第一存储电容Cs1的第一端a1与DTFT1的栅极连接,第一存储电容Cs1的第二端b1接入VDD;
第二存储电容Cs2的第一端a2与DTFT2的栅极连接,第二存储电容C2的第二端b2接入VDD。
在图5所示的驱动电路的具体实施例中,所有的晶体管都为p型TFT。
如图5所示的驱动电路的具体实施例在工作时,工作时序图如图6所示,在图4中,S1标示每一显示时间段的重置阶段,S21标示每一显示时间段的第一充电阶段,S3标示每一显示时间段的第二充电阶段,S4标示每一显示时间段的发光阶段,S5标示触控时间段。
如图5所示的驱动电路在工作时(在图7A、图7B、图7C和图7D中,用虚线框起来的TFT表示该TFT在相应阶段断开),
如图7A所示,在每一显示时间段的重置阶段S1,T11和T21导通,T12、T13、T14、T15、T22、T23、T24和T25断开,此时a1和a2重置接地;
如图7B所示,在每一显示时间段的第一充电阶段S2,T12、T13导通,T22、T23、T11、T14、T15、T21、T24和T25断开,由于之前a1和a2接地,所以驱动DTFT1打开,Datan上的第一数据电压Vdata1依次通过T12、DTFT1和T13开始对a1进行充电,一直将a1的电位充电到Vdata1-Vth1为止(满足DTFT1的栅源两极之间的压差为DTFT1的阈值电压Vth1),该过程中,由于b1始终接入VDD,所以当充电完毕后,b1的电位会一直维持在Vdata1-Vth1,另外由于T15的关闭使得电流不会通过OLED1,间接降低了OLED1的寿命损耗;
如图7C所示,在每一显示时间段的第二充电阶段S3,T22和T23导通,T12、T13、T11、T14、T15、T21、T24和T25断开,由于之前a1和a2接地,所以驱动DTFT2打开,Datan上的第二数据电压Vdata2依次通过T22、DTFT2和T23开始对a2进行充电,一直将a2的电位充电到Vdata2-Vth2为止(满足DTFT2的栅源两极之间的压差为DTFT2的阈值电压Vth2),该过程中,由于b2始终接入VDD,所以当充电完毕后,b2的电位会一直维持在Vdata2-Vth2,另外由于T25的关闭使得电流不会通过OLED2,间接降低了OLED2的寿命损耗;
如图7D所示,在每一显示时间段的发光阶段S4,即AMOLED像素正式发光阶段,此时DTFT1的源极和DTFT2的源极都接入VDD,电流依次经过T14、DTFT1和T15使得OLED1开始发光,电流依次T24、DTFT2和T25使得OLED2开始发光;
由TFT饱和电流公式可以得到:
IOLED1=K1×(VGS1-Vth1)2=K1×[VDD-(Vdata1-Vth1)-Vth1]2=K1×(VDD-Vdata1)2;
IOLED2=K2×(VGS2-Vth2)2=K2×[VDD-(Vdata2-Vth2)-Vth2]2=K2×(VDD-Vdata2)2;
其中,K1为DTFT1的电流放大系数,VGS1为DTFT1的栅源电压,IOLED1为OLED1的工作电流,K2为DTFT2的电流放大系数,VGS2为DTFT2的栅源电压,IOLED2为OLED2的工作电流。
由上式可以看到此时IOLED1已经不受Vth1的影响,只与VDD和Vdata1有关,IOLED2已经不受Vth2的影响,只与VDD和Vdata2有关,彻底解决了驱动晶体管由于工艺制程及长时间的操作造成阈值电压漂移的问题,消除其对流过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电流的影响,保证OLED1和OLED2的正常工作。
在触控时间段S5,可以看到,除了阴极电极(触控电极)开始驱动以外,除了发光控制线EM之外的其他的信号线(输出高电平VDD的高电平线、输出数据电压Vdata的数据线、第一扫描线Scan1、第二扫描线Scan2)都同步进行驱动,并且触控驱动信号的幅值相对于上述信号线在显示时间段的电压幅值比较小,因此可以保证所有的TFT(Thin Film Transistor,薄膜晶体管)都保持原来的开关状态(即保持在显示时间段的发光阶段的状态)。由于此时OLED1的阳极和OLED2的阳极无电压通过,因此处于浮空状态,此时无需计算触控电极与阳极间的电容,降低RC loading(负载),可以有效提高驱动频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包括上述的触控显示模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触控显示面板。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3)
1.一种触控显示模组,包括触控电极、呈多行多列排列的像素单元以及横纵交叉的多条栅线和多条数据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模组还包括多条触控扫描线;
每两相邻数据线之间设置有两列像素单元,每条数据线和与其紧邻的两列像素单元电连接;
两相邻数据线之间设置有所述触控扫描线,所述触控扫描线与所述触控电极连接;
每相邻两行像素单元之间设置有两条栅线;
一行像素单元包括相邻的第一像素单元和第二像素单元,所述栅线包括第一栅线和第二栅线;第一像素单元和第二像素单元与同一条数据线电连接;所述第一像素单元与第一栅线连接,所述第二像素单元与第二栅线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扫描线设置于相邻的两列像素单元之间,该相邻的两列像素单元与不同的数据线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扫描线与所述数据线同向设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触控驱动单元;
所述触控驱动单元,与所述触控扫描线连接,用于在触控时间段通过所述触控扫描线向所述触控电极输出触控扫描信号。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阴极电极;
所述多个阴极电极被复用为触控电极;
所述触控驱动单元具体用于在触控时间段通过所述触控扫描线向所述阴极电极输出触控扫描信号。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触控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像素单元包括相互连接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和像素驱动电路;
所述像素驱动电路与发光控制线连接;
所述触控驱动单元,还与所述发光控制线连接,还用于在触控时间段向所述发光控制线输出发光关闭控制信号,以使得所述像素驱动电路控制相应的OLED的阳极处于浮空状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所述第一像素单元、多个所述第二像素单元、多条所述第一栅线和多条所述第二栅线;
所述第一像素单元包括第一有机发光二极管和第一像素驱动电路,所述第二像素单元包括第二有机发光二极管和第二像素驱动电路;
所述第一像素单元和所述第二像素单元位于同一行,所述第一像素单元和所述第二像素单元位于相邻列;该第一像素单元和该二像素单元之间设置有第n数据线;n为正整数;
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与一所述第一栅线连接,所述第二像素驱动电路与一所述第二栅线连接;
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和所述第二像素驱动电路都与所述第n数据线连接,以在显示时间段分时接入所述第n数据线上的数据信号。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和所述第二像素驱动电路与同一发光控制线连接;
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包括第一驱动晶体管、第一存储电容、第一重置模块、第一充电控制模块和第一发光控制模块;
所述第二像素驱动电路包括第二驱动晶体管、第二存储电容、第二重置模块、第二充电控制模块和第二发光控制模块;
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重置模块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通过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模块与第一电平线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还通过所述第一充电控制模块与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通过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模块与第一有机发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还通过所述第一充电控制模块与所述第n数据线连接;
所述第一存储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所述存储电容的第二端与第一电平线连接;
所述第二驱动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重置模块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通过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模块与第一电平线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还通过所述第二充电控制模块与所述第二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通过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模块与第二有机发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还通过所述第二充电控制模块与所述第n数据线连接;
所述第二存储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存储电容的第二端与第一电平线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重置模块,分别与重置扫描线和重置信号线连接,用于在每一显示时间段的重置阶段,在所述重置扫描线上的第一扫描信号的控制下,将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位重置为所述重置信号线上的重置电压,以控制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断开;
所述第二重置模块,分别与重置扫描线和重置信号线连接,用于在每一显示时间段的重置阶段,在所述重置扫描线上的第一扫描信号的控制下,将所述第二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位重置为所述重置信号线上的重置电压,以控制所述第二驱动晶体管断开;
所述第一充电控制模块,分别与第一栅线和第n数据线连接,用于在每一显示时间段的第一充电阶段,在第一栅线上的第二扫描信号的控制下,控制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控制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接入所述第n数据线上的第一数据电压Vdata1,以控制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导通,从而控制第一数据电压Vdata1通过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对所述第一存储电容充电,直至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位为Vdata1-Vth1,Vth1为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
所述第二充电控制模块,分别与第二栅线和第n数据线连接,用于在每一显示时间段的第二充电阶段,在第二栅线上的第三扫描信号的控制下,控制所述第二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二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控制所述第二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接入所述第n数据线上的第二数据电压Vdata2,以控制所述第二驱动晶体管导通,从而控制第二数据电压Vdata2通过所述第二驱动晶体管对所述第二存储电容充电,直至所述第二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位为Vdata2-Vth2,Vth2为所述第二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
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发光控制线和第一电平线连接,用于在每一显示时间段的发光阶段,在所述发光控制线的控制下,控制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第一电平线连接,控制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一有机发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从而控制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驱动所述第一有机发光二极管发光;
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发光控制线和第一电平线连接,用于在每一显示时间段的发光阶段,在所述发光控制线的控制下,控制所述第二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一电平线连接,控制所述第二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二有机发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从而控制所述第二驱动晶体管驱动所述第二有机发光二极管发光。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控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驱动单元具体用于在触控时间段向所述发光控制线输出发光关闭控制信号,以使得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控制第一有机发光二极管的阳极处于浮空状态,从而控制所述第一有机发光二极管不发光,并使得所述第二像素驱动电路控制第二有机发光二极管的阳极处于浮空状态,从而控制所述第二有机发光二极管不发光。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控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驱动单元用于在触控时间段向所述触控电极、所述数据线、所述重置扫描线、所述第一栅线和所述第二栅线同时输出所述触控扫描信号,以同步驱动所述触控电极、所述数据线、所述重置扫描线、所述第一栅线和所述第二栅线。
12.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触控显示模组。
13.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297712.9U CN205507290U (zh) | 2016-04-11 | 2016-04-11 | 触控显示模组、触控显示面板和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297712.9U CN205507290U (zh) | 2016-04-11 | 2016-04-11 | 触控显示模组、触控显示面板和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507290U true CN205507290U (zh) | 2016-08-24 |
Family
ID=567375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0297712.9U Active CN205507290U (zh) | 2016-04-11 | 2016-04-11 | 触控显示模组、触控显示面板和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507290U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679251A (zh) * | 2016-04-11 | 2016-06-15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触控显示模组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面板和装置 |
CN108664157A (zh) * | 2017-03-29 | 2018-10-16 | 敦泰电子有限公司 | 触控显示屏及其触控驱动检测方法 |
CN109471308A (zh) * | 2018-12-19 | 2019-03-15 |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面板 |
CN110956929A (zh) * | 2020-01-02 | 2020-04-03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像素驱动电路、其驱动方法、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
WO2021237505A1 (zh) * | 2020-05-27 | 2021-12-02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以及阵列基板的驱动方法 |
WO2023178621A1 (zh) * | 2022-03-24 | 2023-09-28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
-
2016
- 2016-04-11 CN CN201620297712.9U patent/CN205507290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679251A (zh) * | 2016-04-11 | 2016-06-15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触控显示模组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面板和装置 |
WO2017177730A1 (zh) * | 2016-04-11 | 2017-10-19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触控显示模组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面板和装置 |
CN105679251B (zh) * | 2016-04-11 | 2018-11-30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触控显示模组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面板和装置 |
US10545592B2 (en) | 2016-04-11 | 2020-01-28 |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 Touch display module, method for driving the same,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
CN108664157A (zh) * | 2017-03-29 | 2018-10-16 | 敦泰电子有限公司 | 触控显示屏及其触控驱动检测方法 |
CN108664157B (zh) * | 2017-03-29 | 2021-08-20 | 敦泰电子有限公司 | 触控显示屏及其触控驱动检测方法 |
CN109471308A (zh) * | 2018-12-19 | 2019-03-15 |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面板 |
CN110956929A (zh) * | 2020-01-02 | 2020-04-03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像素驱动电路、其驱动方法、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
WO2021237505A1 (zh) * | 2020-05-27 | 2021-12-02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以及阵列基板的驱动方法 |
US12230214B2 (en) | 2020-05-27 | 2025-02-18 |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 Arr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driving method of array substrate |
WO2023178621A1 (zh) * | 2022-03-24 | 2023-09-28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679251B (zh) | 触控显示模组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面板和装置 | |
CN104850270B (zh) | 触控模组的驱动方法、驱动电路、触控模组、面板和装置 | |
CN205507290U (zh) | 触控显示模组、触控显示面板和装置 | |
CN103500556B (zh) | 一种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薄膜晶体管背板 | |
CN106531076B (zh) | 一种像素电路、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 | |
CN103971640B (zh) | 一种像素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 | |
CN102290027B (zh) | 一种像素电路及显示设备 | |
CN202855271U (zh) | 像素电路及显示装置 | |
CN104217674B (zh) | 像素单元驱动电路、方法、像素驱动电路和amoled显示装置 | |
CN109801596A (zh) | 一种像素电路、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 | |
CN109256094A (zh) | 像素电路、像素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 | |
CN103714778B (zh) | 像素电路、像素电路的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 | |
CN104700782B (zh) | Oeld像素电路、显示装置及控制方法 | |
CN104252845A (zh) | 像素驱动电路、方法、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CN108922474A (zh) | 一种像素补偿电路及其驱动方法、amoled显示面板 | |
CN105405406A (zh) | 栅极驱动电路和使用栅极驱动电路的显示器 | |
CN104157239A (zh) | 像素电路、像素电路的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 | |
CN202196566U (zh) | 移位寄存器及其栅极驱动装置 | |
CN103258501A (zh) | 一种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 | |
CN106803417A (zh) | 像素补偿电路及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 |
CN205541823U (zh) | 一种像素电路 | |
CN107393478A (zh) | 像素内部补偿电路及驱动方法 | |
CN102708790A (zh) | 像素单元驱动电路和方法、像素单元以及显示装置 | |
CN102708789A (zh) | 像素单元驱动电路和方法、像素单元以及显示装置 | |
CN106297645A (zh) | 像素驱动电路和显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