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188309U - 贴壁性细胞的三维培养装置 - Google Patents
贴壁性细胞的三维培养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188309U CN205188309U CN201520821904.0U CN201520821904U CN205188309U CN 205188309 U CN205188309 U CN 205188309U CN 201520821904 U CN201520821904 U CN 201520821904U CN 205188309 U CN205188309 U CN 20518830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ell
- magnetic field
- magnetic bead
- magnetic
- field genera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贴壁性细胞的三维培养装置,包括磁场发生器、以及设置于该磁场发生器所产生的磁场中的细胞培养腔。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装置,实施中可以在培养腔中置入供细胞贴壁的磁珠,通过控制改变磁场发生器产生磁场的场强即可使磁珠的分布产生变化,从而可以根据细胞生长的阶段要求改变培养密度环境。而且,通过外加磁场来使磁珠进行运动,可以替代机械搅拌棒、气升式等搅拌使培养液和细胞流动,降低了机械冲击和剪切应力对细胞的伤害。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细胞三维培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贴壁性细胞的三维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针对干细胞或者肿瘤细胞等贴壁性细胞采用二维培养方法,培养出来的细胞都是粘附在容器壁上的二维形态细胞,不利于促分化、细胞微环境控制、以及应用等方面的不足;因此多采用不同材料的三维结构载体与细胞形成细胞-三维载体复合的形态,在体外共同培养,使细胞能够在载体的三维立体空间结构中迁移、生长。
而构建三维细胞培养的三维结构载体现有通常是两种,一种是三维细胞支架、另一种是微球载体。其中,三维细胞支架的三维细胞培养方式是在培养容器内固设胶原、蚕丝蛋白、纤维蛋白、海藻酸盐、透明质酸、壳聚糖等材质制备的利于细胞亲和的支架体;微球载体是能适用于贴壁细胞生长的微珠,一般是由天然葡聚糖或者各种合成的聚合物组成。上述三维培养方式在实施的过程中,三维细胞支架一旦设定之后,支架本身不会再移动,培养相对比较静态;所以需要进行细胞动态环境培养时,多采用的是微球载体进行。
但采用微球载体进行三维培养时,微球载体预先根据细胞培养的密度和数量要求计算后添加至培养容器中,并用搅拌等方式保持其悬浮在培养液中;但是培养过程中除了细胞数量和密度增加之外,微球自身的构建的环境(微球自身密度等)也是不变的;而对于细胞培养来说,细胞在不同生长阶段(前期接种的细胞数量不多、需要微球相对密度大促进贴壁,中后期贴壁细胞数量增加后、相应降低微球密度促进其生长增殖)上需要不同的环境,微球载体也无法较好地满足动态环境的要求;并且,微球载体搅拌方式保持悬浮本身也增加了细胞培养的剪切应力,容易对细胞造成大的机械损伤,因此也无法达到实现良好的细胞三维动态培养环境,降低了细胞培养的品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微珠载体继续拧细胞三维培养的缺陷,提供一种适于细胞培养环境过度的贴壁性细胞的三维培养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贴壁性细胞的三维培养装置,包括磁场发生器、以及设置于该磁场发生器所产生的磁场中的细胞培养腔。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装置,实施中可以在培养腔中置入供细胞贴壁的磁珠,通过控制改变磁场发生器产生磁场的场强即可使磁珠的分布产生变化,从而可以根据细胞生长的阶段要求改变培养密度环境。而且,通过外加磁场来使磁珠进行运动,可以替代机械搅拌棒、气升式等搅拌使培养液和细胞流动,降低了机械冲击和剪切应力对细胞的伤害。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贴壁性细胞的三维培养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实例提出一种贴壁性细胞的三维培养方法,方法的步骤和实施过程包括:
S10,获取具有细胞亲和性、能用于细胞贴壁性培养的磁珠;
S20,以步骤S10的磁珠作为共培养介质与待培养细胞于磁场中进行培养。
本案中采用上述磁珠作为细胞共培养介质,相比葡聚糖或合成聚合物的微珠培养介质,细胞培养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各培养时期所要求的空间、密度等条件,通过控制改变磁场的场强(场强是矢量,大小或方向的变化都会改变磁珠的受力而引起磁珠的运动)即可使磁珠的分布产生变化,从而可以根据细胞生长的阶段要求改变培养环境。而且,通过外加磁场来使磁珠进行运动,可以替代机械搅拌棒、气升式等搅拌使培养液和细胞流动,降低了机械冲击和剪切应力对细胞的伤害。
在上述磁珠培养的实施过程中,磁珠本身要能利于贴壁性细胞的贴壁,而普通的铁、钴材质的磁珠其表面亲和性较差,不利于细胞的贴壁且易被培养液和细胞代谢物腐蚀,所以步骤S10中细胞贴附性的磁珠,可以采用葡聚糖、合成聚合物、亲和树脂等包覆层包覆的复合磁珠,内部被包覆的磁芯用于提供磁性;其表面的包覆层一方面用于细胞的亲和贴附、另一方面可以包覆铁、钴磁芯不被培养液腐蚀。
并且在磁珠的采用过程中,磁珠本身是作为共培养介质,无细胞壁的动物细胞只有贴附在固体基质表面才能增殖,故细胞在微载体表面的贴附是进一步铺展和生长的关键;增大单位体积内表面积(S/F)对细胞的生长非常有利,但是粒径过小时磁珠相对所受的磁场力不利于控制;所以在培养中优选采用粒径200~500μm的磁珠。
由于贴壁性的动物细胞,都无细胞壁,对剪切力敏感、极易死亡,因而最好的方式是不用加机械搅拌棒来增加接触概率。本案中的外加磁场一般都是用磁铁构建、或者是交流电产生的交变磁场,通过移动磁铁的距离或者改变交变电流的大小,使磁珠受到的磁场力改变之后产生运动,从而代替搅拌方式增加细胞接触概率。
并且进一步在实施的过程中,现有通常采用的微载体是同一密度材质的,所以悬浮在培养液中的统一高度位置;相比本案中尽量采用至少3种不同密度的磁珠进行(密度不同可以通过采用不同磁芯材质、或者不同的磁芯与包覆层厚度比例实现),因为不同密度重量的磁珠一方面在培养液中悬浮于不同的高度,不同密度和体积的磁珠因为自身重力、浮力、磁力不同而处于不同的高度;这样磁珠分布不会全部聚集在同一高度,会呈现密度差,这样有利于细胞的培养;因为细胞在不同的阶段上,需要的这些环境是不同的,接种之后磁珠密度聚集比较多的区域,可以直接更利于早期的生长。在细胞进入中期之后,细胞慢慢移动或者分散至磁珠密度聚集较低的区域进行生长,并且通过改变外加的磁场,可以调整磁珠悬浮的位置,改变磁珠的密集度,可以分别满足细胞在不同阶段生长环境的要求。
进一步,在上述磁珠等等全部确定之后,步骤S20将细胞于磁场中进行培养,磁场的条件控制可以根据所需磁珠的位置和聚集程度进行选择和变化。
并且在本案中最优选的方式,磁场优选采用匀强磁场,并且将匀强磁场的方向设置为与磁珠重力方向相反的竖直向上方向,那么这样磁珠在培养液中进行培养时所受的力为始终竖直向下的重力、与重力方向相反的浮力、以及与重力方向相反的磁力。由于其本身是具有铁、钴等磁芯的磁珠,密度上肯定远大于培养液的密度,所以浮力肯定远小于重力,然后通过这一方向上外加的磁力即可作为补充使磁珠能在竖直方向上受力达到平衡而悬浮在培养液中。并且,进一步在调整磁场强度大小时,磁珠的运动都是在竖直方向做上下运动,不会出现多向的杂乱碰撞,避免对细胞造成冲击损伤。
当然采用其他类型的磁场也可以能满足在内部使磁珠在某一位置平衡,但是这种类型在实施中可能相比不太方便控制磁珠的震动轨迹,可能会比较容易发生相互碰撞。而且采用上述匀强磁场比较好实施,采用与两块平行板电容器接通直流电之后即可在平行板之间产生上述匀强磁场;非常利于实现本案的上述目的和效果。
在上述细胞培养过程完成之后,首先排干培养液,至少用缓冲液漂洗1遍,然后加入相应的酶进行贴壁消化,之后解离即可收集细胞及其产品。
基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采用磁珠进行三维细胞培养的方法,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还提出一种实现上述方法的贴壁性细胞的三维培养装置,装置结构可以进一步参见附图1所示,包括圆台状的培养腔10和磁场发生器20;其中,磁场发生器20用于向培养腔10提供磁场,最终使培养腔10位于磁场发生器20产生的磁场中。
磁场发生器20可以采用比较通畅的工频磁场发生器、或者是一些磁铁等永磁性物体均可,并且调整其强度至能使磁珠在添加有培养液的培养腔10中能悬浮即可。
同时,装置中的培养腔10采用圆台形的性状设计,并且圆台形的性状为从底部向顶部的方向截面直径逐渐增大。这一形状相比普通的圆柱形的细胞培养腔,在细胞接种培养的早期,可以控制磁场发生器20发出的磁场的强度在相对较小的程度,使磁珠平衡悬浮在培养腔10的下方空间内,这样磁珠之间的密集度比较高一些,适合于早期数量较少的细胞粘附和扩增;当细胞开始扩增并且贴壁牢固之后,调整加大电磁场的强度;在磁场的作用下,磁珠会携带这干细胞或者肿瘤细胞漂浮至更高的位置。根据细胞数量和培养需求,来调整磁珠在容器中悬浮的高度,以确保细胞不会粘附到培养容器底部,而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合适位置培养。这样可以进一步缩短细胞的生长配置的周期,而且可以降低细胞培养过程中造成的细胞损伤,相比通常的微载体培养方式效果更好一些。
因此,基于本案的上述匀强磁场的优选实施效果,上述磁场发生器20优选采用平行板电容器实现,附图1中即为这一方式,因为平行板电容器的两个平板分别接通在直流电的正负极之后,两块平板之间会产生匀强电场、及与电场垂直的匀强磁场。所以,基于本案的目的和效果,将平行板电容器的两块平板沿竖直方向平行设置,即可产生竖直方向的磁场。然后通过直流电的正负极方向和大小的即可改变磁场的大小和方向(向上或者是向下),即可构建本案的上述方法实施装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贴壁性细胞的三维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磁场发生器、以及设置于该磁场发生器所产生的磁场中的细胞培养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壁性细胞的三维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场发生器为竖直方向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所述细胞培养腔位于该平行板电容器的两块平板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贴壁性细胞的三维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细胞培养腔呈沿竖直方向上截面直径逐渐增大的圆台形形状。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贴壁性细胞的三维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细胞培养腔中装有供细胞贴壁性的磁珠。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821904.0U CN205188309U (zh) | 2015-10-22 | 2015-10-22 | 贴壁性细胞的三维培养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821904.0U CN205188309U (zh) | 2015-10-22 | 2015-10-22 | 贴壁性细胞的三维培养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188309U true CN205188309U (zh) | 2016-04-27 |
Family
ID=557813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821904.0U Active CN205188309U (zh) | 2015-10-22 | 2015-10-22 | 贴壁性细胞的三维培养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188309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055210A (zh) * | 2018-07-05 | 2018-12-21 | 曾小敏 | 低成本细胞培养的装置 |
CN109097275A (zh) * | 2018-07-05 | 2018-12-28 | 曾小敏 | 高纯度干细胞培养设备 |
CN110914402A (zh) * | 2018-02-15 | 2020-03-24 | 富有干细胞株式会社 | 细胞培养装置 |
-
2015
- 2015-10-22 CN CN201520821904.0U patent/CN205188309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914402A (zh) * | 2018-02-15 | 2020-03-24 | 富有干细胞株式会社 | 细胞培养装置 |
CN110914402B (zh) * | 2018-02-15 | 2023-04-25 | 富有干细胞株式会社 | 细胞培养装置 |
CN109055210A (zh) * | 2018-07-05 | 2018-12-21 | 曾小敏 | 低成本细胞培养的装置 |
CN109097275A (zh) * | 2018-07-05 | 2018-12-28 | 曾小敏 | 高纯度干细胞培养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316277A (zh) | 贴壁性细胞的三维培养方法 | |
CN205188309U (zh) | 贴壁性细胞的三维培养装置 | |
He et al. | Humidity control strategies for solid-state fermentation: Capillary water supply by water-retention materials and negative-pressure auto-controlled irrigation | |
Levinger et al. | Life is three dimensional—as in vitro cancer cultures should be | |
CA2657013A1 (en) | Temperature-responsive microcarrier | |
CN103409361A (zh) | 温敏微载体及其制备工艺和使用方法 | |
CN110804587A (zh) | 采用改良的微载体细胞培养法规模化生产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 | |
SA et al. | Fabrication of porous gelatin-chitosan microcarriers and modeling of process parameters via the RSM method | |
Bilgen et al. | Location of scaffolds in bioreactors modulates the hydrodynamic environment experienced by engineered tissues | |
CA2776942A1 (en) | Cell culture/handling product and method for production and use thereof | |
CN110616185A (zh) | 一种多细胞肿瘤球及其高通量制备方法 | |
US11802263B2 (en) | Culture vessel for three-dimensional cell cultivation and three-dimensional cell co-cultivation method using same | |
Ji et al. | Biomimetic polyetheretherketone microcarriers with specific surface topography and self-secreted extracellular matrix for large-scale cell expansion | |
CN104694474B (zh) | 一种细胞培养方法 | |
CN106567252A (zh) | 纤维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KR102072156B1 (ko) | 3차원 세포배양을 위한 삽입형 배양용기, 키트 및 이를 이용한 3차원 세포 공배양방법 | |
CN103349795A (zh) | 一种基于人工细胞的组织工程化组织的构建方法 | |
Cao et al. | Three-dimensional culture of 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n a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matrix | |
CN106701569A (zh) | 组织细胞培养装置 | |
CN102174501B (zh) | 一种用于研究模拟微重力效应的三维类心肌组织的制备方法 | |
CN106867959A (zh) | 一种调控两种细胞间距离的方法 | |
CN209923357U (zh) | 一种用于细胞三维培养的接种装置 | |
CN109097275A (zh) | 高纯度干细胞培养设备 | |
CN113549590A (zh) | 一种细胞贴附性能增强的微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13416702B (zh) | 造血干细胞体外3d水凝胶培养体系及其构建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106 Address after: 518045 101, 201, 301, 401, building 8, Biomedical Innovation Industrial Park, No. 14, Jinhui Road, Pingshan New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ISTEM REGENERATIVE MEDICINE SCI-TECH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057, room 2, building 10, Shenzhen biological incubation center, No. 302, Nanshan District hi tech,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HUAYU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RESEARCH CO., 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