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947134U - 卡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卡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947134U CN204947134U CN201520487018.9U CN201520487018U CN204947134U CN 204947134 U CN204947134 U CN 204947134U CN 201520487018 U CN201520487018 U CN 201520487018U CN 204947134 U CN204947134 U CN 20494713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sulating body
- terminal
- elastic contact
- card connector
- contact pa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3/00—Conveying record carriers from one station to another, e.g. from stack to punching mechanism
- G06K13/02—Conveying record carriers from one station to another, e.g. from stack to punching mechanism the record carrier having longitudinal dimension comparable with transverse dimension, e.g. punched card
- G06K13/08—Feeding or discharging card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0013—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galvanic contacts, e.g. card connectors for ISO-7816 compliant smart cards or memory cards, e.g. SD card readers
- G06K7/0021—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galvanic contacts, e.g. card connectors for ISO-7816 compliant smart cards or memory cards, e.g. SD card readers for reading/sensing record carriers having surface contact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3/00—Conveying record carriers from one station to another, e.g. from stack to punching mechanism
- G06K13/02—Conveying record carriers from one station to another, e.g. from stack to punching mechanism the record carrier having longitudinal dimension comparable with transverse dimension, e.g. punched card
- G06K13/08—Feeding or discharging cards
- G06K13/085—Feeding or discharging cards using an arrangement for locking the inserted car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卡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若干导电端子及遮蔽壳体,若干导电端子包括第一导电端子,第一导电端子包括第一固持部、第一焊接部及第一弹性接触部,第一弹性接触部包括呈倒“V”状的弯折部,第一弹性接触部的自由端为呈“T”字状的支撑部,卡连接器还包括固持于绝缘本体的垫片,支撑部自垫片冲离从而于所述垫片上形成与支撑部吻合的“T”字状开口及位于所述开口两侧的两个延伸部,支撑部被按压时于延伸部上滑动。由于支撑部自垫片一体冲裁成型且于延伸部抵触并滑动,有效降低制程难度、有效降低制程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连接器,尤其是指一种卡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204333364U的实用新型专利,揭示了一种卡连接器,其包括绝缘底座及设置于绝缘底座内的若干接触端子,接触端子包括有焊接部、呈框板结构的连接部及一体冲裁成型的弹性接触部,绝缘座体上对应各弹性接触部均开设有第一让位空腔,连接部包括一主体基板,弹性接触部具有一体连接于主体基板上的固定端和与主体基板分体的自由端,对应弹性接触部于主体基板上留下冲裁缺口,弹性接触部的自由端的一侧或两侧分别一体往外延伸形成有加宽部,相应地,前述冲裁缺口具有宽度大于加宽部的加宽槽位,主体基板上毗邻于加宽槽位后端处形成有垫接部。但是,前案技术中的弹性接触部通过一体冲裁成型,而加宽槽位及垫接部加工结构复杂;另,由于前案技术中设有框板结构式的连接部,制程成本更高。故,前案技术存在制程难度大及制程成本较高等缺点。
因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卡连接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卡连接器,其具有加工简单且成本较低等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卡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及部分包覆于所述绝缘本体并与所述绝缘本体形成有一收容腔的遮蔽壳体,所述若干导电端子包括第一导电端子,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包括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第一固持部、自所述第一固持部一端延伸出的第一焊接部及自所述第一固持部另一端延伸出的第一弹性接触部,所述第一弹性接触部包括呈倒“V”状的弯折部,所述第一弹性接触部的自由端为呈“T”字状的支撑部,所述卡连接器还包括固持于绝缘本体的垫片,所述支撑部自所述垫片冲离从而于所述垫片上形成与所述支撑部吻合的“T”字状开口及位于所述开口两侧的两个延伸部,所述支撑部被按压时于所述延伸部上滑动。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卡连接器的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彼此分开设置的第一绝缘本体及第二绝缘本体,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在插入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的后端,所述第一固持部固持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的前端内,所述垫片固持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的后端内。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卡连接器的所述第一弹性接触部悬置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及第二绝缘本体之间的空隙上方。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卡连接器的所述支撑部两侧延伸出抵接部,所述抵接部抵触于所述延伸部并可于所述延伸部上滑动。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卡连接器的所述第一导电端子沿垂直于插入方向的横方向上并排设置。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卡连接器的所述若干导电端子包括固持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内的第二导电端子及固持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内的第三导电端子,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呈两列对称设置且沿垂直于插入方向的横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包括固持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内的第二固持部、自所述第二固持部一端延伸出的第二焊接部及自所述第二固持部另一端延伸出的第二弹性接触部,所述第二弹性接触部呈两列对称设置,所述第三导电端子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结构相同。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卡连接器的所述第一绝缘本体的主体部包括在垂直于插入方向的横方向上并排设置的用于收容所述第二弹性接触部及部分第一焊接部的一对第一端子槽、位于一对所述第一端子槽之间的用于收容所述第二焊接部的第二端子槽和用于收容部分所述第一焊接部的第三端子槽,所述第三端子槽在插入方向上位于第二端子槽的前端,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第一焊接部分别部分收容于一对所述第一端子槽及所述第三端子槽中。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卡连接器的所述第三导电端子包括第三固持部、第三焊接部及第三弹性接触部,所述第二绝缘本体包括在垂直于插入方向的横方向上并排设置的用于收容所述第三弹性接触部的一对第四端子槽及位于一对所述第四端子槽之间的用于收容所述第三焊接部的第五端子槽。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卡连接器的所述弯折部包括向上突伸的凸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所述支撑部自所述垫片一体冲裁成型且直接与所述延伸部抵触并可滑动,不仅可以有效提升接触稳定性和防止导电端子受损,更可以有效降低制程难度且有效降低制程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卡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卡连接器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卡连接器移除遮蔽壳体后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图3自另一方向看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卡连接器的第一导电端子、第二导电端子、第三导电端子及侦测端子的立体组合图。
图6是图5自另一方向看的立体组合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卡连接器 | 100 | 第一绝缘本体 | 110 |
主体部 | 111 | 前端部 | 112 |
容置空间 | 113 | 第一端子槽 | 114 |
第二端子槽 | 115 | 第三端子槽 | 116 |
侧壁 | 117 | 让位空间 | 118 |
第二绝缘本体 | 120 | 后端部 | 121 |
第四端子槽 | 122 | 第五端子槽 | 123 |
第三绝缘本体 | 130 | 第四绝缘本体 | 140 |
第一导电端子 | 2 | 第一固持部 | 21 |
第一焊接部 | 22 | 第一弹性接触部 | 23 |
弯折部 | 24 | 凸部 | 25 |
支撑部 | 26 | 抵接部 | 27 |
第二导电端子 | 3 | 第二固持部 | 31 |
第二焊接部 | 32 | 第二弹性接触部 | 33 |
第三导电端子 | 4 | 第三固持部 | 41 |
第三焊接部 | 42 | 第三弹性接触部 | 43 |
垫片 | 5 | 开口 | 51 |
延伸部 | 52 | 锁扣件 | 6 |
金属臂 | 61 | 第一固定部 | 611 |
弹性臂 | 612 | 卡持部 | 613 |
弧形凸块 | 62 | 侦测端子 | 71 |
第一焊接脚 | 711 | 感应部 | 712 |
开关端子 | 72 | 第二固定部 | 721 |
第二焊接脚 | 722 | 接触部 | 723 |
连接部 | 724 | 退卡机构 | 8 |
枢转片 | 81 | 连动臂 | 811 |
顶推臂 | 812 | 推杆 | 82 |
凹口 | 821 | 遮蔽壳体 | 9 |
收容腔 | 200 |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图1至图6介绍本实用新型卡连接器100的具体实施方式。本说明书中所涉及方向皆以图1为参考,定义卡连接器100的插入口为前端。
请参照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卡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及部分包覆于所述绝缘本体并与所述绝缘本体形成有一收容腔200的遮蔽壳体9。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彼此分开设置的第一绝缘本体110、第二绝缘本体120、第三绝缘本体130及第四绝缘本体140。所述若干导电端子包括第一导电端子2、第二导电端子3及第三导电端子4。所述卡连接器100还包括固持于绝缘本体内且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2对应设置的垫片5、一对锁扣件6、一退卡机构8、侦测端子71、与所述侦测端子71对应的开关端子72及一装在电子卡的卡托(未图示)。
请参照图2至图4,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10呈“m”状。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10包括主体部111及位于所述主体部111两侧的一对侧壁117。所述主体部111定义有前端部112。所述侧壁117沿插入方向延伸并与所述主体部111存在间隙。所述主体部111包括在垂直于插入方向的横方向上并排设置的一对第一端子槽114及沿插入方向设置的第二端子槽115及第三端子槽116。所述第二端子槽115及第三端子槽116位于一对所述第一端子槽114之间。所述第二端子槽115在插入方向上位于第三端子槽116的后端。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端子槽115可以与所述第三端子槽116相连通,或所述第三端子槽116可以与一对所述第一端子槽114相连通。
所述第二绝缘本体120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10分开设置。所述第二绝缘本体120定义有后端部121。在插入方向上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10位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120的后端。所述第二绝缘本体120包括在垂直于插入方向的横方向上并排设置的一对第四端子槽122及位于一对所述第四端子槽122之间的第五端子槽123。
所述第三绝缘本体130和第四绝缘本体140均沿插入方向延伸。所述第三绝缘本体130和第四绝缘本体140在插入方向上分别位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120的两侧且位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10的前端。所述第三绝缘本体130和第四绝缘本体140分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120之间均存在间隙。所述第三绝缘本体130和第四绝缘本体140分别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10的一对所述侧壁117对齐设置。
请参照图2至图6,所述若干导电端子包括固持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10内的所述第一导电端子2及所述第二导电端子3、固持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120内的第三导电端子4。
所述第一导电端子2沿垂直于插入方向的横方向上并排设置。所述第一导电端子2包括第一固持部21、自所述第一固持部21一端延伸出的第一焊接部22及自所述第一固持部21另一端延伸出的第一弹性接触部23。所述第一固持部21固持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10的前端部112内。所述第一焊接部22分别部分收容于一对所述第一端子槽114及第三端子槽116中。具体的,一对所述第一端子槽114分别收容有三个所述第一焊接部22及所述第三端子槽116收容有两个所述第一焊接部22。所述第一弹性接触部23沿插入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弹性接触部23悬置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10及第二绝缘本体120之间的空隙上方。所述第一弹性接触部23包括呈倒“V”状的弯折部24。所述弯折部24包括向上突伸的凸部25以能够更好的与电子卡(未图示)的接触面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弹性接触部23的自由端为呈“T”状的支撑部26。所述支撑部26自所述垫片5冲离从而于所述垫片5上形成与所述支撑部26吻合的“T”字状开口51及位于所述开口51两侧的两个延伸部52,所述支撑部26被按压时于所述延伸部52上滑动。所述支撑部26的两侧包括沿垂直于插入方向的横方向向两侧延伸出的抵接部27。
所述第二导电端子3呈两列对称设置且沿垂直于插入方向的横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导电端子3包括固持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10内的第二固持部31、自所述第二固持部31一端延伸出的第二焊接部32及自所述第二固持部31另一端延伸出的第二弹性接触部33。所述第二焊接部32收容于所述第二端子槽115中。所述第二弹性接触部33呈两列对称设置且收容于一对所述第一端子槽114内。所述第二弹性接触部33为对称分布的两列并呈三角形状自所述第二固定部721一端向上弯折延伸形成。所述第二弹性接触部33的顶点定义有用与电子卡(未图示)电性接触的触点。
所述第二导电端子3和所述第三导电端子4结构相同。所述第三导电端子4包括固持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120内的第三固持部41、自所述第三固持部41一端延伸出的第三焊接部42及自所述第三固持部41另一端延伸出的第三弹性接触部43。所述第三焊接部42收容于所述第五端子槽123中。所述第三弹性接触部43呈两列对称设置且收容于一对所述第四端子槽122内。所述第三弹性接触部43为对称分布的两列并呈三角形状自所述第三固定部一端向上弯折延伸形成。所述第三弹性接触部43的顶点定义有用与电子卡(未图示)电性接触的触点。
请参照图2至图6,所述垫片5固持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120的后端内。所述垫片5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2分开设置。所述垫片5与所述第一固持部21相对设置且与所述支撑部26相对应。所述支撑部26是自所述垫片5一体冲裁成型。所述垫片5上包括与所述支撑部26吻合的“T”字状开口51位于所述开口51两侧的延伸部52。所述开口51是所述支撑部26一体冲裁成型后形成的。所述支撑部26悬置于所述延伸部52上方或抵触于所述延伸部52的表面。当所述第一弹性接触部23受到向下的压力时,所述支撑部26两侧的抵接部27抵触于所述延伸部52并可在所述延伸部52上滑动。
请参照图2至图6,一对所述锁扣件6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10的一对内壁内。所述锁扣件6包括固持于侧壁117内的金属臂61及部分包覆所述金属臂61的弧形凸块62。所述金属臂61包括固持于所述侧壁117内的第一固定部611、自所述第一固定部611一端延伸出的且收容于所述侧壁117的让位空间118内的弹性臂612及自所述第一固定部611另一端延伸出的且弯折成型的卡持部613。所述弹性臂612在所述让位空间118内可以弹性变形。一对所述锁扣件6的卡持部613分别固持于所述第三绝缘本体130和所述第四绝缘本体140内。所述弧形凸块62位于所述弹性臂612上。所述弧形凸块62向收容腔200内延伸出所述侧壁117。一对所述锁扣件6用于当卡托(未图示)插入时锁住卡托。
请参照图2至图6,所述侦测端子71及开关端子72固持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10内。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10的后端形成有一容置空间113。所述侦测端子71收容于所述容置空间113内。所述侦测端子71包括第一焊接脚711及感应部712。所述侦测端子71的感应部712固持于所述容置空间113的内侧臂上。所述开关端子72位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10的后端。所述开关端子72包括固持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10的第二固定部721、自所述第二固定部721向下延伸出的第二焊接脚722、收容于所述容置空间113内的接触部723及连接所述第二固定部721及接触部723的连接部724。所述接触部723与所述感应部712电性连接。
请参照图2至图6,所述退卡机构8所述退卡机构8包括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10配合的枢转片81及与枢转片81配合作动的推杆82。所述枢转片81设有与推杆82配合的连动臂811及与卡托配合的顶推臂812。所述推杆82具有容纳连动臂811的凹口821。所述连动臂811搭接于凹口821内,使得枢转片81与推杆82产生稳定的连动从而配合作用。
在具体使用时,所述第一导电端子2在受到电子卡(未图示)向下的压力时,所述支撑部26抵接于所述延伸部52上。此时,所述第一弹性接触部23形成简支结构,所述支撑部26两侧的抵接部27可在所述延伸部52上滑动,从而调节所述第一弹性接触部23的高度以保证所述第一导电端子2与电子卡(未图示)的接触面的良好接触性。更可以有效防止所述第一导电端子2受到损坏。
未进卡时,所述开关端子72的接触部723与所述感应部712电性导通从而检测未插卡。进卡时,所述卡托(未图示)自收容腔200开口51处推进,卡托(未图示)的后端触碰所述开关端子72的连接部724并带动其向后滑动。完全进卡时,所述开关端子72的接触部723与所述感应部712分离不再电性导通从而检测完全进卡,此时,两侧的一对所述锁扣件6的弧形凸块62卡持与卡托(未图示)两侧的定位槽内从而达到稳定锁卡的功效。退卡时,所述推杆82被顶向前推进,搭接于所述推杆82上的凹口821的所述连动臂811被带动向其运动,从而所述顶推臂812向后运动,推动卡托(未图示)向前,退出后,所述感应部712与所述开关端子72的接触部723电性导通从而检测退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所述支撑部26自所述垫片5一体冲裁成型且直接与所述延伸部52抵触并可滑动,不仅可以有效提升接触稳定性和防止导电端子受损,更可以有效降低制程难度;更由于所述垫片5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2分卡设置,有效降低制程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而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9)
1.一种卡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及部分包覆于所述绝缘本体并与所述绝缘本体形成有一收容腔的遮蔽壳体,所述若干导电端子包括第一导电端子,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包括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第一固持部、自所述第一固持部一端延伸出的第一焊接部及自所述第一固持部另一端延伸出的第一弹性接触部,所述第一弹性接触部包括呈倒“V”状的弯折部,所述第一弹性接触部的自由端为呈“T”字状的支撑部,所述卡连接器还包括固持于绝缘本体的垫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自所述垫片冲离从而于所述垫片上形成与所述支撑部吻合的“T”字状开口及位于所述开口两侧的两个延伸部,所述支撑部被按压时于所述延伸部上滑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彼此分开设置的第一绝缘本体及第二绝缘本体,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在插入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的后端,所述第一固持部固持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的前端内,所述垫片固持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的后端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接触部悬置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及第二绝缘本体之间的空隙上方。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两侧延伸出抵接部,所述抵接部抵触于所述延伸部并可于所述延伸部上滑动。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沿垂直于插入方向的横方向上并排设置。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导电端子包括固持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内的第二导电端子及固持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内的第三导电端子,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呈两列对称设置且沿垂直于插入方向的横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包括固持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内的第二固持部、自所述第二固持部一端延伸出的第二焊接部及自所述第二固持部另一端延伸出的第二弹性接触部,所述第二弹性接触部呈两列对称设置,所述第三导电端子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结构相同。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的主体部包括在垂直于插入方向的横方向上并排设置的用于收容所述第二弹性接触部及部分第一焊接部的一对第一端子槽、位于一对所述第一端子槽之间的用于收容所述第二焊接部的第二端子槽和用于收容部分所述第一焊接部的第三端子槽,所述第三端子槽在插入方向上位于第二端子槽的前端,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第一焊接部分别部分收容于一对所述第一端子槽及所述第三端子槽中。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导电端子包括第三固持部、第三焊接部及第三弹性接触部,所述第二绝缘本体包括在垂直于插入方向的横方向上并排设置的用于收容所述第三弹性接触部的一对第四端子槽及位于一对所述第四端子槽之间的用于收容所述第三焊接部的第五端子槽。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部包括向上突伸的凸部。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487018.9U CN204947134U (zh) | 2015-07-08 | 2015-07-08 | 卡连接器 |
US15/205,004 US9767390B2 (en) | 2015-07-08 | 2016-07-08 | Card connector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487018.9U CN204947134U (zh) | 2015-07-08 | 2015-07-08 | 卡连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947134U true CN204947134U (zh) | 2016-01-06 |
Family
ID=550145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487018.9U Active CN204947134U (zh) | 2015-07-08 | 2015-07-08 | 卡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767390B2 (zh) |
CN (1) | CN204947134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404019A (zh) * | 2016-05-19 | 2017-11-28 | 深圳市长盈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卡连接器 |
TWI618303B (zh) * | 2016-06-28 | 2018-03-11 | 英屬開曼群島商鴻騰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電子卡連接器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1552812S (zh) * | 2015-11-03 | 2016-06-27 | ||
JP1553611S (zh) * | 2015-11-03 | 2016-07-11 | ||
JP1553879S (zh) * | 2015-11-03 | 2016-07-11 | ||
JP1552814S (zh) * | 2015-11-04 | 2016-06-27 | ||
JP1552813S (zh) * | 2015-11-04 | 2016-06-27 | ||
JP1552815S (zh) * | 2015-11-06 | 2016-06-27 | ||
WO2019024749A1 (zh) * | 2017-08-04 | 2019-02-07 | 启东乾朔电子有限公司 | 电子卡连接器及其组件 |
JP1641773S (zh) * | 2019-03-11 | 2019-09-24 | ||
JP1680768S (zh) * | 2020-05-14 | 2021-03-08 | ||
US11201423B2 (en) * | 2020-07-15 | 2021-12-14 | Google Llc | Card connector assemblies with integrated component shielding |
US12217107B2 (en) | 2023-01-25 | 2025-02-04 | Google Llc | Integrated memory card ejector and sensor port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298920B2 (ja) * | 1992-04-03 | 2002-07-08 |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アンプ株式会社 | シールド型電気コネクタ |
TWI327795B (en) * | 2004-10-28 | 2010-07-21 | Fci Connectors Singapore Pte | Card connector |
TWM347719U (en) * | 2008-08-08 | 2008-12-21 | Advanced Connectek Inc | Electrical connector |
JP5642477B2 (ja) * | 2010-09-28 | 2014-12-17 |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ドMolex Incorporated |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
US8292642B1 (en) * | 2011-08-10 | 2012-10-23 | Proconn Technology Co., Ltd. | Card connector having a tray and a rotatable lever |
CN204333364U (zh) | 2015-01-14 | 2015-05-13 | 东莞市勒姆精密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卡连接器及其接触端子 |
-
2015
- 2015-07-08 CN CN201520487018.9U patent/CN204947134U/zh active Active
-
2016
- 2016-07-08 US US15/205,004 patent/US9767390B2/en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404019A (zh) * | 2016-05-19 | 2017-11-28 | 深圳市长盈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卡连接器 |
TWI618303B (zh) * | 2016-06-28 | 2018-03-11 | 英屬開曼群島商鴻騰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電子卡連接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70012376A1 (en) | 2017-01-12 |
US9767390B2 (en) | 2017-09-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947134U (zh) | 卡连接器 | |
CN204304072U (zh) | 电连接器 | |
CN103427236B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498654U (zh) | 电子卡连接器 | |
CN104795651A (zh) | 电子卡连接器 | |
CN202855986U (zh) | 电连接器 | |
CN103779731A (zh) | 电连接器 | |
CN104064915A (zh) | 电连接器 | |
CN104112928A (zh) | 电连接器 | |
CN102544796A (zh) | 卡缘连接器及其组件 | |
CN2728035Y (zh) | 电子转接器 | |
CN103208686B (zh) | 防插垮板对板电连接器 | |
TWM463450U (zh) | 電子卡連接器 | |
CN204947184U (zh) | 电连接器 | |
US8425252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 |
CN205882311U (zh) | Usb c型电连接器 | |
CN202373754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994447U (zh) | 卡缘连接器及其组件 | |
CN104752906A (zh) | 插头连接器 | |
CN103268998B (zh) | 卡连接器 | |
CN203707390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4834933U (zh) | 电子卡连接器 | |
CN209487763U (zh) | 电连接器的强化结构 | |
CN107611671B (zh) | 电连接器 | |
CN205231368U (zh) | 双面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