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834933U - 电子卡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子卡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834933U CN204834933U CN201520365171.4U CN201520365171U CN204834933U CN 204834933 U CN204834933 U CN 204834933U CN 201520365171 U CN201520365171 U CN 201520365171U CN 204834933 U CN204834933 U CN 20483493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sulating body
- electronic card
- weld part
- fixing pin
- termin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9000012212 insula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12141 concen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150000001875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76 sold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卡连接器,包括绝缘体及固持于绝缘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所述若干导电端子包括弹性接触部、焊接部及连接弹性接触部和焊接部的固定部,所述绝缘体周围设有若干固持脚,所述若干固持脚之间围设形成有一个空间,所述焊接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空间内,所述固持脚与所述导电端子分开设置。由于绝缘体周围设有若干固持脚以包围导电端子的焊接脚,使固持脚分担焊接脚的抓板力,避免焊接部发生脱焊现象,使电子卡连接器与电路板固定更加牢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连接器,尤其是指一种电子卡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中国台湾专利公告号为M492553的新型专利,揭示了一种电子卡连接器,其包括第一绝缘本体、第二绝缘本体、设于第一绝缘本体和第二绝缘本体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一盖体及一卡托,第一绝缘本体还包括固定件,固定件的焊接部与第一端子的焊接部伸出于第一绝缘本体并两者相向设置,第二绝缘本体与第一绝缘本体结构相同。上述前案中通过固定件和端子的焊接部起到对电路板的抓板作用,但是由于固定件和焊接部位于第一绝缘本体相对的两侧,固定件和焊接部需要承担相应一侧的抓板力,更由于固定件为两个且无法围设成一个包围焊接部的空间,故其无法分担焊接部的抓板力,会导致由于端子抓板力不足而脱焊的现象发生,从而影响电子卡连接器的正常使用,故前案技术存在端子焊接部因抓板力不足而脱焊等问题。
因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电子卡连接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卡连接器,其具有更好的抓板力,有效避免导电端子脱焊的现象发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子卡连接器,包括绝缘体及固持于绝缘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所述若干导电端子包括弹性接触部、焊接部及连接弹性接触部和焊接部的固定部,所述绝缘体周围设有若干固持脚,所述若干固持脚之间围设形成有一个空间,所述焊接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空间内,所述固持脚与所述导电端子分开设置。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电子卡连接器的所述固持脚之间相连形成一框件,或彼此分离设置。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电子卡连接器的所述固持脚为四个,所述固持脚对称分布于所述绝缘体相对的两侧。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电子卡连接器的四个所述固持脚沿同一方向延伸形成,或两两对应的所述固持脚沿相背离的方向延伸形成。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电子卡连接器的所述绝缘体包括第一绝缘本体,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包括一对第一端子收容槽及位于所述一对第一端子收容槽之间的第一收容孔,所述若干导电端子包括固持于第一绝缘本体内的第一导电端子。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电子卡连接器的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呈两列对称设置且沿横断方向延伸,所述弹性接触部、焊接部及固定部包括所述第一导电端子上呈两列对称设置的第一弹性接触部、第一焊接部及连接第一弹性接触部和第一焊接部且固持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内的第一固定部,两列设置的所述第一弹性接触部收容于所述一对第一端子收容槽内,所述第一焊接部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孔内。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电子卡连接器的所述绝缘体还包括与第一绝缘本体分开设置的第二绝缘本体。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电子卡连接器的所述若干导电端子还包括第二导电端子及第三导电端子,所述第二导电端子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结构相同,所述第二导电端子与第三导电端子固持于第二绝缘本体内。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电子卡连接器的所述弹性接触部、焊接部及固定部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三导电端子上且固持于第二绝缘本体内的第三固定部、自第三固定部同一端延伸出的第三弹性接触部及第三焊接部。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电子卡连接器的所述电子卡连接器还包括一卡托,所述卡托设置有第一放置槽及第二放置槽,所述第一放置槽和第二放置槽相通,所述第一放置槽大小尺寸与MicroSIM卡大小尺寸大小相匹配,所述第二放置槽的横向长度与NanoSIM卡长度相匹配,所述第二放置槽的竖向宽度与T-flash卡的长度相匹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绝缘体周围设有若干固持脚以包围导电端子的焊接脚,使固持脚分担焊接脚的抓板力;更由于所述第一焊接部集中位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上的四个固持脚所围设的空间内,更加有效的避免了第一焊接部发生脱焊现象,使电子卡连接器与电路板固定更加牢固,所述第二绝缘本体与第一绝缘本体结构相似,亦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子卡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2是图1自另一方向看的立体组合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子卡连接器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子卡连接器移除卡托后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图4自另一方向看的立体分解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电子卡连接器移除遮蔽壳体、退卡机构、卡托及第三绝缘本体后的立体分解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电子卡连接器的卡托装载MicroSIM卡和NanoSIM卡后的立体组合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电子卡连接器的卡托装载MicroSIM卡和T-flash卡后的立体组合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电子卡连接器 | 100 | 第一绝缘本体 | 10 |
第一端子收容槽 | 11 | 第一收容孔 | 12 |
第二绝缘本体 | 20 | 第二端子收容槽 | 21 |
第三端子收容槽 | 22 | 垫片 | 221 |
第二收容孔 | 23 | 第三绝缘本体 | 30 |
侦测端子 | 31 | 焊接脚 | 311 |
弹性部 | 312 | 感应部 | 313 |
第一导电端子 | 41 | 第一弹性接触部 | 411 |
第一焊接部 | 412 | 第一固定部 | 413 |
第二导电端子 | 42 | 第二弹性接触部 | 421 |
第二焊接部 | 422 | 第二固定部 | 423 |
第三导电端子 | 43 | 第三弹性接触部 | 431 |
第三焊接部 | 432 | 第三固定部 | 433 |
固持脚 | 5 | 卡托 | 6 |
金属加强件 | 60 | 第一放置槽 | 61 |
第二放置槽 | 62 | 斜边 | 63 |
遮蔽壳体 | 7 | 开关端子 | 70 |
固持部 | 71 | 接触部 | 72 |
抵接部 | 73 | 锁片 | 74 |
退卡机构 | 8 | 枢转片 | 81 |
连动臂 | 811 | 顶推臂 | 812 |
推杆 | 82 | 凹口 | 821 |
接触面 | 200 | Micro SIM卡 | 201 |
Nano SIM卡 | 202 | T-flash卡 | 203 |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图1至图8介绍本实用新型电子卡连接器100的具体实施方式。本说明书中所涉及方向皆以图1为参考,定义插进端为前端。
请参照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卡连接器100,包括绝缘体及固持于绝缘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所述若干导电端子包括弹性接触部、焊接部及连接弹性接触部和焊接部的固定部,所述绝缘体周围设有若干固持脚5,所述若干固持脚5之间围设形成有一个空间,所述焊接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空间内,所述固持脚5与所述导电端子分开设置。
请参照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的最优实施方案为提供一种电子卡连接器100,包括第一绝缘本体10、与第一绝缘本体10分开设置的第二绝缘本体20、固持于第一绝缘本体10内的第一导电端子41、固持于第二绝缘本体20内的第二导电端子42及第三导电端子43、用以装载电子卡的卡托6、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0和第二绝缘本体20形成有收容腔用以供所述卡托6插入的遮蔽壳体7及一退卡机构8。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0和第二绝缘本体20的两侧都对称分布有四个固持脚5。四个所述固持脚5之间围设形成有一个空间。所述第一焊接部412位于第一绝缘本体10上的四个所述固持脚5所围设形成的空间内。所述第二焊接部422及第三焊接部432位于第二绝缘本体20上的四个所述固持脚5所围设形成的空间内。所述固持脚5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41、第二导电端子42及第三导电端子43分开设置。
请参照图2至图6,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0包括一对第一端子收容槽11、第一收容孔12及四个所述固持脚5。所述第一收容孔12位于所述一对第一端子收容槽11之间。四个所述固持脚5对称分布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0的两侧。所述固持脚5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41分开设置。
所述第二绝缘本体20包括一对第二端子收容槽21、第三端子收容槽22、第二收容孔23及四个所述固持脚5。所述第二收容孔23位于所述一对第二端子收容槽21之间。所述第三端子收容槽22在插入方向上位于所述一对第二端子收容槽21的前端。四个所述固持脚5对称分布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20的两侧。所述固持脚5与第二导电端子42及第三导电端子43分开设置。
请参照图6,所述固持脚5为冲压成型。所述固持脚5暴露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0或第二绝缘本体20外。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0或第二绝缘本体20上的四个所述固持脚5之间相连为一框件以达到更好的分担抓板力。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0或第二绝缘本体20上的四个所述固持脚5之间亦可以彼此分离设置。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0或第二绝缘本体20上的四个所述固持脚5沿同一方向延伸形成,或两两对应的所述固持脚5沿相背离的方向延伸形成。
请参照图2至图6,所述电子卡连接器100还包括有第三绝缘本体30。所述第三绝缘本体30位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0在插入方向上的前端,所述第三绝缘本体30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0为分开设置。所述第三绝缘本体30与所述退卡机构8配合。所述第三绝缘本体30还包括有一固持于第三绝缘本体30内的所述侦测端子31。所述侦测端子31具有延伸出所述第三绝缘本体30外的焊接脚311、向上延伸的弹性部312及设于弹性部312顶部向后延伸弯折的感应部313。
请参照图3至图5,在插入方向上自后端到前端依次设置有所述第二绝缘本体20、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0及所述第三绝缘本体30。
请参照图2至图5,所述若干导电端子包括固持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0内的第一导电端子41、固持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20内的第二导电端子42及第三导电端子43。
所述第一导电端子41包括第一弹性接触部411、第一焊接部412及连接所述第一弹性接触部411和所述第一焊接部412的第一固定部413。所述第一固定部413固持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0内。所述第一固定部413一端延伸出所述第一弹性接触部411,另一端延伸出所述第一焊接部412。所述第一导电端子41呈两列对称设置且沿横断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弹性接触部411为对称分布的两列并呈三角形状自所述第一固定部413一端向上弯折延伸形成。所述第一弹性接触部411的顶点定义有用与电子卡电性接触的触点。两列所述第一弹性接触部411分别收容于所述第一端子收容槽11中。所述第一焊接部412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孔12中。
所述第二导电端子42和所述第一导电端子41结构相同。所述第二导电端子42包括第二弹性接触部421、第二焊接部422及连接所述第二弹性接触部421和所述第二焊接部422的第二固定部423。所述第二固定部423固持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20内。所述第二固定部423一端延伸出所述第二弹性接触部421,另一端延伸出所述第二焊接部422。所述第二导电端子42呈两列对称设置且沿横断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弹性接触部421为对称分布的两列并呈三角形状自所述第二固定部423一端向上弯折延伸形成。所述第二弹性接触部421的顶点定义有用与电子卡电性接触的触点。两列所述第二弹性接触部421分别收容于所述第二端子收容槽21中。所述第二焊接部422收容于所述第二收容孔23中。
所述第三导电端子43在横向方向上并排排列。所述第三导电端子43包括固持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20内的第三固定部433、自所述第三固定部433一端延伸出的第三弹性接触部431及第三焊接部432。所述第三弹性接触部431和所述第三焊接部432位于所述第三固定部433的同侧。所述第三弹性接触部431和所述第三焊接部432共同收容于所述第三端子收容槽22内。所述第三弹性接触部431呈倒“V”状自所述第三固定部433一端先向上弯折延伸再向下弯折延伸形成。所述第三弹性接触部431的顶点定义有与电子卡电性接触的触点。所述第二绝缘本体20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三弹性接触部431的自由端相配合的垫片221。当所述第三导电端子43的第三弹性接触部431的自由端抵接在所述垫片221上时形成简支梁结构。
请参照图7和图8,所述卡托6用以装载电子卡,所述电子卡可以是MicroSIM卡201、NanoSIM卡202或T-flash卡203。所述卡托6为一框件结构。所述卡托6的两侧设置有一对定位槽。所述卡托6背离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0和第二绝缘本体20一侧设置有一金属加强件60。所述卡托6与所述金属加强件60为一体射出成型。所述卡托6设置有第一放置槽61及第二放置槽62。所述第一放置槽61和第二放置槽62相通。所述第一放置槽61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0对应。所述第二放置槽62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20对应。所述第一放置槽61大小尺寸与MicroSIM卡201大小尺寸大小相匹配。所述第二放置槽62的横向长度与NanoSIM卡202长度相匹配,所述第二放置槽62的竖向宽度与T-flash卡203的长度相匹配。所述第一放置槽61与所述第二放置槽62对应MicroSIM卡201及NanoSIM卡202斜边63的位置方向相反。所述第二放置槽62对应NanoSIM卡202斜边63的位置与所述第二放置槽62对应T-flash卡203斜边63的位置一致。故,所述卡托6的第一放置槽61可以放置MicroSIM卡201。所述第二放置槽62可以放置NanoSIM卡202或T-flash卡203。MicroSIM卡201的接触面200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41的第一弹性接触部411对应电性导通。NanoSIM卡202的接触面200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42的第二弹性接触部421对应电性导通。T-flash卡203的接触面200与所述第三导电端子43的第三弹性接触部431对应电性导通。所述卡托6不仅可以单独装载MicroSIM卡201、NanoSIM卡202或T-flash卡203三种电子卡中的任意一种电子卡,也可以在三种电子卡中选择“MicroSIM卡201+NanoSIM卡202”或“MicroSIM卡201+T-flash卡203”两种组合方式进行装载。
请参照图1至图5,所述遮蔽壳体7的前端冲压成型有一开关端子70,所述开关端子70与侦测端子31配合,用以检测是否完全进卡。所述开关端子70整体呈扁平板状,横向竖直立于收容腔内,具有自遮蔽壳体7向下弯折的固持部71、自所述固持部71自由端向前弯折延伸且可前后移动的接触部72及位于所述接触部72自由端的底部向前弯曲延伸且与所述感应部313配合的抵接部73。所述遮蔽壳体7的两侧还对称设置有一对配合锁卡的锁片74。
请参照图2至图5,所述退卡机构8包括与所述第三绝缘本体30配合的枢转片81及与枢转片81配合作动的推杆82。所述枢转片81设有与推杆82配合的连动臂811及与卡托6配合的顶推臂812。所述推杆82具有容纳连动臂811的凹口821。所述连动臂811搭接于凹口821内,使得枢转片81与推杆82产生稳定的连动从而配合作用。
在具体使用时,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0通过固持于其内的所述第一导电端子41的第一焊接部412和四个固持脚5焊接于电路板(未图示)上而固定。由于所述第一焊接部412集中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孔12内,即集中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0的中心位置。由于四个所述固持脚5对称分布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0的两侧,位于所述第一焊接部412的四周。故,四个所述固持脚5有效的分担所述第一焊接部412的抓板力。所述第二绝缘本体20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0同理,所述第二焊接部422和第三焊接部432集中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20的中心位置。由于四个所述固持脚5对称分布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20的两侧,位于所述第二焊接部422和第三焊接部432的四周。故,四个所述固持脚5有效的分担所述第二焊接部422和第三焊接部432的抓板力。所述第三绝缘本体30通过所述侦测端子31的焊接脚311焊接于电路板(未图示)而固定,并由所述遮蔽壳体7对其干涉达到稳定固定于电路板(未图示)上。所述卡托6设有金属加强件60以增强其结构强度。
进卡时,所述卡托6自收容腔开口处向前推进,卡托6的前端触碰所述开关端子70的接触部72并带动其向前滑动。完全进卡时,所述开关端子70的抵接部73与所述侦测端子31的感应部313电性导通从而检测完全进卡,此时,所述遮蔽壳体7两侧的一对配合锁卡的锁片74抵持于卡托6两侧的定位槽从而达到稳定锁卡的功效。退卡时,所述推杆82被顶向前推进,搭接于所述推杆82上的凹口821的所述连动臂811被带动向其运动,从而所述顶推臂812向后运动,推动卡托6向后,退出后,所述侦测端子31的感应部313与所述开关端子70的抵接部73断开连接从而检测退卡。
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0、第二绝缘本体20及第三绝缘本体30统称为所述绝缘体。所述第一弹性接触部411、第二弹性接触部421及第三弹性接触部431统称为所述若干导电端子的弹性接触部,第一焊接部412、第二焊接部422及第三焊接部432统称为所述若干导电端子的焊接部,第一固定部413、第二固定部423及第三固定部433统称为所述若干导电端子的固定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绝缘体周围设有若干固持脚5以包围导电端子的焊接脚,使固持脚有效分担焊接脚的抓板力;更由于所述第一焊接部412集中位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0上的四个固持脚5所围设的空间内,更加有效的避免了第一焊接部412发生脱焊现象,使电子卡连接器与电路板(未图示)固定更加牢固,所述第二绝缘本体20与第一绝缘本体10结构相似,亦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而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电子卡连接器,包括绝缘体及固持于绝缘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所述若干导电端子包括弹性接触部、焊接部及连接弹性接触部和焊接部的固定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体周围设有若干固持脚,所述若干固持脚之间围设形成有一个空间,所述焊接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空间内,所述固持脚与所述导电端子分开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持脚之间相连形成一框件,或彼此分离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持脚为四个,所述固持脚对称分布于所述绝缘体相对的两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固持脚沿同一方向延伸形成,或两两对应的所述固持脚沿相背离的方向延伸形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体包括第一绝缘本体,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包括一对第一端子收容槽及位于所述一对第一端子收容槽之间的第一收容孔,所述若干导电端子包括固持于第一绝缘本体内的第一导电端子。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呈两列对称设置且沿横断方向延伸,所述弹性接触部、焊接部及固定部包括所述第一导电端子上呈两列对称设置的第一弹性接触部、第一焊接部及连接第一弹性接触部和第一焊接部且固持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内的第一固定部,两列设置的所述第一弹性接触部收容于所述一对第一端子收容槽内,所述第一焊接部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孔内。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体还包括与第一绝缘本体分开设置的第二绝缘本体。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导电端子还包括第二导电端子及第三导电端子,所述第二导电端子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结构相同,所述第二导电端子与第三导电端子固持于第二绝缘本体内。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接触部、焊接部及固定部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三导电端子上且固持于第二绝缘本体内的第三固定部、自第三固定部同一端延伸出的第三弹性接触部及第三焊接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卡连接器还包括一卡托,所述卡托设置有第一放置槽及第二放置槽,所述第一放置槽和第二放置槽相通,所述第一放置槽大小尺寸与MicroSIM卡大小尺寸大小相匹配,所述第二放置槽的横向长度与NanoSIM卡长度相匹配,所述第二放置槽的竖向宽度与T-flash卡的长度相匹配。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365171.4U CN204834933U (zh) | 2015-06-01 | 2015-06-01 | 电子卡连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365171.4U CN204834933U (zh) | 2015-06-01 | 2015-06-01 | 电子卡连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834933U true CN204834933U (zh) | 2015-12-02 |
Family
ID=546924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365171.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834933U (zh) | 2015-06-01 | 2015-06-01 | 电子卡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834933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099493A (zh) * | 2016-08-15 | 2016-11-09 | 深圳市长盈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卡连接器 |
-
2015
- 2015-06-01 CN CN201520365171.4U patent/CN204834933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099493A (zh) * | 2016-08-15 | 2016-11-09 | 深圳市长盈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卡连接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268512U (zh) | 线缆连接器 | |
CN204947134U (zh) | 卡连接器 | |
TWM500382U (zh) | 電連接器及其組合 | |
CN105006667A (zh) | 电连接器及其组件 | |
CN104112928A (zh) | 电连接器 | |
CN102623825B (zh) | 音频连接器 | |
US8221138B2 (en) | Audio jack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soldering tail | |
CN205488839U (zh) | Usb c型插座连接器 | |
CN102117980A (zh) | 电连接器 | |
CN204834933U (zh) | 电子卡连接器 | |
CN104810655A (zh) | 一种基于TypeC的插座电连接器 | |
US20150147915A1 (en) | Connector | |
CN204243358U (zh) | 插头连接器及与其对接的插座连接器 | |
CN110829085B (zh) | 电连接器 | |
CN202268564U (zh) | 线缆连接器 | |
CN202076446U (zh) | 卡连接器 | |
CN103208707B (zh) | 电连接器 | |
CN205069924U (zh) | 卡连接器 | |
CN203386947U (zh) | 电连接器 | |
CN104577416B (zh) | 电连接器 | |
CN219144538U (zh) | 板对板连接器 | |
CN203386948U (zh) | 电连接器 | |
CN101872930B (zh) | 电连接器 | |
CN202058965U (zh) |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 |
CN204315769U (zh) | 电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202 |